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
主要有三个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韦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划分成三个维度,比海德的思想有所发展,并且有助于人们对成就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他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把考试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那么以后考试还会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能力是一个稳定性的原因;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那么以后考试就不大可能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运气是一个不稳定性的原因。
有成就需要的人会把成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不甘于失败,坚信再努力一下,便会取得成功。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只要尽力而为,没有办不成的事。相反,成就需要不高的人认为努力与成就没有多大关系。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其他因素,特别是归因于能力不足。成功则被看成是外界因素的结果,如任务难度不大、正好碰上运气等等。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美]维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UhE9KFuOB3ibkVE9Ca-cw
提取码:wcdh
书名: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
作者名: [美] 维纳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7
页数:174
内容介绍: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中收入的著作,是自文艺复兴时期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足够长的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为了区别于时下被广泛使用的“经典”一词,我们称之为“科学元典”。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典”,不同于歌迷们所说的“经典”,也不同于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篇”。受歌迷欢迎的流行歌曲属于“当代经典”,实际上是时尚的东西,其含义与我们所说的代表传统的经典恰恰相反。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篇”多是表现科学家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的散文,甚至反映科学家生活的话剧台词,它们可能脍炙人口,是否属于人文领域里的经典姑且不论,但基本上没有科学内容。并非著名科学大师的一切言论或者是广为流传的作品都是科学经典。
作者介绍: N.维纳(1894—1964)是美国科学家,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数理逻辑学教授,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1935至1936年期间,维纳曾来中国担任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维纳主要从事制造高射瞄准器和导弹方面的研究工作。维纳和他的同事们在从事高速计算器、雷达机件的研制过程中发现:这类机器和人类的头脑及神经系统存在着某种相似,并于1943年维纳发表论文《行为、目的和目的论》,奠定了现代控制论的基础。
《失控》
原版《失控》的副标题是——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看到这个标题,我第一感想到的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控制论》一书,我记得其副标题是——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信的科学,这两本书的副标题,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维纳和冯诺伊曼在西方被很多人认为是信息时代之父,冯诺依曼是因为在计算机和博弈论方面的贡献,维纳是因为控制论方面的贡献。他们被认为在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吹响了信息时代的前奏。《失控》是不是《控制论》思想的延续呢?某些方面,应该是,比如书中大量使用的控制论的术语:复杂系统、控制、熵、信息、反馈等等等等,当然,他们也都不可避免地关注神经科学,进化论。维纳在其有生之年,一直认为,机器终将拥有学习能力,并拥有繁殖能力。另一方面,失控里,也理所当然地超越了维纳在《控制论》及其另一部著作《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中的某些预言。毕竟科学在上个世纪是突飞猛进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维纳的这两本书,不过,提前预告下,这两本书,比《失控》还难读,如果,你数学不好,也可以不读《控制论》。总之,你一定能在这个扩展阅读中,读懂很多思想的发源,以及传承。对了,维纳和KK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还都是哲学家。那么,《失控》这本书,适合什么人读?无所谓了,谁都可以读。但如果你一定的控制论基础,你会比别人读得快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