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同学是吉林人,在武汉上学,冬天放假没回家在武汉住校。开学后碰到我们说,武汉贼冷,冻死我了。我吃惊问,不可能吧,你们那里冬天零下二十几度,武汉才零度左右,怎么可能比你们那里还冷?同学说,我们吉林虽然温度低,但是干燥,房里有炕,出门有大衣,基本不冷。武汉太潮湿了,冬天冷到骨头里,穿多少衣服都没用。从此知道武汉的冬天比东北还冷。哈哈
记得在武汉上大学时,遇到一年冬天特别冷,棉花雪下得很大,同学们高兴的照雪景像。冰雪融化后地上小水坑的水结冰,从宿舍到饭堂不足100米,洗干净的饭碗中的存水会结成冰块。室外的水笼头用粗草绳将整条露出地面的水管缠绕着,否则水会结冰流不出来。我习惯洗冷水澡,洗澡间喷晒的自来水淋到头上,头皮冷得发麻。那年我的耳朵、手与脚长的冻疮特别厉害,脚上的冻疮都被鞋子磨破了。
年轻人薄衣薄衫,不冷!
冷死人,作为北方人的我,本以为可以穿个小棉袄就可以,可是冻得腿打哆嗦,只能乖乖穿上长款大衣、棉服、羽绒服,脖子系上围巾,戴上耳套,扣上帽子。
靠,谁和我说南方冬天暖和,我和谁急!而且时不时来场雨,冬天下雨,唉,打着伞的手都僵了,默默买了手套,好歹暖和点。
武汉的冬天太冷了。1989年12月份我和战友去武汉附近的仙桃市接新兵,我们穿得是北方地区配置的棉冬装,本以为到了江南会没什么问题,可武汉、仙桃地区没有空调和暖气,加上天天阴天潮湿,宾馆里的被子非常潮湿,特别是室内室外一个温度,就是冷,真让刚到这个地方的人受不了。
1983年冬武汉下了一场大雪。那年不仅天降瑞雪更是一个丰收年。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被分配到武汉西郊的湖区农场工作组。工作组共四个人:我和另一位也刚入职的小刘,还有两位是退休后返聘的老同志。
老孙返聘被安排到工作组担任负责人。老孙退休前是营业大所的主任,是位老党员 ,工作非常认真负责讲原则,因此别人送他雅号“四方石头”。戏谑中更多的是敬重。
记得那天清早我还未起床,就听小刘在外面大喊:大雪封门啦……我赶忙跑出去,果真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营业所大门的台阶上堆积了老厚的一层雪。
我和小刘高兴坏了,一边清扫门ロ的雪,一边在门前空场上堆起一个大大的雪娃娃。
下午老孙说,你们两个准备一下,晚上和我去原种大队收储。我们两人又是一阵兴奋。前些天就听老孙说生产队快年终兑现了,到时候要赶去吸收存款。
以前老孙常常和我们提起挎包银行的事(背着挎包深入乡村存贷款),心里很好奇,非常希望能亲自去体验一番。
吃过晚饭,我们带好算盘、存单、扎条等物品,就随老孙往原种大队赶。大队离工作组有四公里路的样子。天空飘着密集的雪花,路上是厚厚的积雪,骑不了自行车,我们只能步行。我和小刘年轻,一路上连走带窜,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
老孙却走得有些艰难,这不全是他年龄大的原故,他有很严重的风湿病,常常腿疼,夏天就见过他往腿上裹厚厚的棉绑腿。
我们说,孙主任您回去吧,我俩去算了。哪知老孙一脸严肃地说,那怎么行,你们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收储不像平时坐在办公室里办业务。金额大笔数多,可不是闹着玩的。
看老孙那认真的架式,我们都不敢再劝了。磕磕绊绊地赶到原种大队找到了队长家。
队长家的房子有三间大小,但很陈旧,堂屋里点一盏小灯泡,供几个房间照明,光线很昏暗。队长见了我们,忙不迭地吆喝他老婆给我们煮荷包蛋。
老孙板起脸死活不让煮。队长只好作罢,领我们到队部去,边走边说,今年年成好,包产到户后农户种地的积极性蛮高的。上交公粮和各种提留后,年终兑现,一个劳力平均可分到1000元。有一个单身汉竟有2000千多元哩!
我和小刘听得只咋舌,觉得真是富啊,因为当时我们的月工资只有34元。
我们走进大队部仓库,立刻被热气腾腾的场面包围。仓库中央的办公桌边,是喜气洋洋的农户,他们在桌子旁看着会计出纳进行最后的盘点,只等钱对账平后发放兑现款了。
这种喜庆的场面立刻感染了我们。这工夫,老孙已在给农户讲储蓄的意义和政策了,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农户听得一个劲的点头。
终于开始兑现了,会计每叫到一个名字,便传来一声响亮亮开心的应答。他们在会计账簿上盖过的私章,欢天地的接过一叠钞票,边数边说着自已的打算,有说快过年了要添几套新衣服……还有的说要买台电视过年,说这话的农户特豪气特令人羡慕。
我和小刘马上忙了起来,我开存单他收款,配合得非常默契。有一个农户刚把钱递到小刘手上,却又一把抢了回去,攒在手里说,从来没摸过这么多钱,让我再过过瘾!那神情让在场的人都开怀大笑起来……
在这欢快的气氛里,时间过得飞快,也感觉不到寒冷。当最后一笔存款收完,已近午夜。
走在返回工作组的乡道上,天空依旧飘着大雪,扑天盖地洋洋洒洒。
夜空被雪映衬得灰白灰白的,我和小刘抬着沉甸甸的钱袋走着,觉得浑身暖融融的,踏得积雪咯吱欢叫;老孙和护送我们的队长会计聊着丰年趣事,笑声在雪野里传得格外远格外清朗……
那个武汉的冬天伴着雪夜收储的往事,就这样永远留存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数十年弹指一挥间,已然物不似人也非,老孙早已不在了人世,小刘很早也离开了金融部门。而我也已从初入职场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退休大妈。
我怀念那场罕见的大雪,更怀念那个年代淳朴的民风……
(网络供图)
武汉的冬天留给自己这样的记忆?
武汉冬天风大、刺骨这件事,冷,早上不想起床,肯定会有很多人不太相信。的确,这也不是能够靠着只言片语就能够解释得清楚的,唯一感同身受的办法就需要疑问者自己实地体验一番。 不过想想,长大以后的冬天好像比小时候暖多了!在那个出门基本靠走、进门肯定不抖的年代。咱武汉伢是咋过冬的 你还记得么?
腌鱼腌肉
提起过去武汉人晒腌鱼腌肉的热闹场面,许多年轻人可能是没有记忆的。
阳台上、院子里晾衣架上、甚至市场上横搭乱建的线、杆子,晾的满满当当都是腌货。草鱼、青鱼是首选,五花肉、鸭子、猪蹄,武汉人对腌货才是大行家,只有想不到,没有腌不到。
生炉子
天气一转凉,就得把尘封的火炉子搬出来,搭上烟囱,堆上煤炭,备上火筷,生起了炉子屋里一下就暖和多了。
当年的火炉子四大件,你玩过哪个?火棍子、火钩子、火钳子、火铲子。
要是再来一把花生、几块苕、土豆,整个房子都弥漫着暖暖的香味,那才叫一个美!
泡澡堂子
在武汉,以前的冬天有一种生活叫搓澡,有一种浴室叫澡堂子!
小时候家里没法洗澡,都去澡堂子。澡票是两块钱一张,去澡堂子泡一泡,浑身都热乎,水不热的时候喊一嗓子,师傅就赶紧往里加煤。
现在的90后可没享受过这种热乎劲儿,甚至还有不少小伢以为泡澡堂是北方人的专属福利!
打雪仗、堆雪人
那个时候,打雪仗、堆雪人是冬天的 娱乐 活动之一。
武汉下雪不易,积雪也很容易就化掉。雪一停,家长基本上就拦不住了,约上三五好友到雪地乱打一通,冷不丁自己的脖领还会被小伙伴塞进一个雪团,弄得湿漉漉的,打累了就开始堆雪人。
窗户上的冰花
寒冷的冬天,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每天出现在阳台玻璃窗上的冰花,很好看……哈着气用手在玻璃上“作画”。清晨,绚丽的冰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万花筒一般,美丽无比。现在家家户户开空调甚至装了暖气,窗户上再也没有冰花喽。
雪花膏
这是那个时候武汉姑娘们的最爱,一股香气弥漫了整个童年记忆。现在喊得出名字的有“友谊”、“百雀羚”、“万紫千红”等等,那股浓到刺鼻的熟悉香味,然而你却不得不佩服这些品牌强大的生命力。
蛤蜊油
一到冬天手脚就会特别的干,蚌壳油绝对是冬天防皲裂的良品,细致的保养双手就靠它了。
妈妈牌毛衣
冬天穿着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心里倍儿美!感觉是世界上最暖的衣服了。
以前妈妈都很心灵手巧,她们总是会积攒很多毛线,一到冬天就会给孩子织毛衣,那些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又厚又暖和,上面还有很多花纹。
军大衣
没有暖气的时代,就只能靠多穿点了喽。当年军大衣,那也是标配啊。
冬天穿军大衣既保暖,又令人陡生一种英武之气。时过境迁,这些几乎所有家庭必备的行头,已成为农民工的工作服,偶尔会有前卫者,冬天穿着军大衣出场,让人惊叹时光的变幻。
大棉袄
妈妈或奶奶做的大棉袄陪我们度过了最冷的冬天。
小时候武汉的冬天,都是穿着妈妈或者奶奶亲手做的大棉袄过冬,别提有多暖了,每到冬天都裹成一个大熊一般,试新棉袄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老军用棉帽
戴上它,就再也不怕冻耳朵啦~
这又叫雷锋帽,是部队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把帽帮子向下一拉,就把耳朵、脖子都护住了,外面的冷风吹不进,里面的热量散不掉,浑身都感到热烘烘的。
灯芯绒棉鞋
那时候,拥有一双带气眼的灯芯绒棉鞋简直是潮人的标志。
记得小时候,冬天下雪,很多人都穿着一双暗黑色灯芯绒棉鞋,底子和面儿都很厚,里面暖呼呼的,又舒服又实在。给人们留下了温暖而又苦涩的记忆。
棉手套
那时候的手套实打实的厚。
两只手套中间必定要带个绳儿。要不然,孩子在外边野疯了,手套就不一定哪儿去了!
热水袋
晚上睡觉怀里都会揣一个热水袋,有时候也用使用过输液瓶子。
灌满热水,盖子拧紧,然后扔到被子里,等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被窝里暖暖的好舒服。你还记得冬天的被窝里,塞进一个热水袋的幸福感吗?
棉被
那个时候没有空调被,更没有蚕丝被,我们盖的都是自家弹的棉被。
自己家弹的棉被,特别实在,盖上一点儿风都不透,家家户户都有这种花色儿的被子吧——国色天香被!
烤红薯( 炕苕)
武汉人的冬天,可以没有其他的山珍海味但惟独这甜到心里的烤红薯,不能不吃!以前的武汉入冬以后,总会在大街小巷看到,用铁皮桶推车卖烤红薯的大爷只不过现在越来越少了……每次闻到炕苕的味道都让人欲罢不能。
一只铁皮桶,一炉炭火,一筐苕,甜香和热气温暖了寒冬。趁热撕开有些焦糊的外皮
满眼橘红色的红薯瓤儿,在寒风瑟瑟的武汉街头掰开一块儿冒着甜甜热气的烤白薯这才是记忆里的老武汉!
崩爆米花
“嘭”一声巨响,香喷喷的爆米花就出炉啦!
这是寒冷的冬天很受欢迎的零食,看着师傅把白花花的米倒进罐子,然后捂着耳朵,一声巨响后一股热浪从锅里冲出,胖乎乎香喷喷的爆米花就直冲进那个长长的布袋里。
糖葫芦
每次听到“冰糖葫芦”那熟悉的叫卖声,就能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基本上是天天都吃的。有好多种,有山楂的,有山药豆的,有苹果的,有橘子的,以山楂的和山药豆的居多。而且价格便宜,味道也纯正。
敲(音kao)糖
敲(音kao)糖也叫麦芽糖,据说有止咳化痰的功效。敲糖其实是一大整块,买的时候,告诉小贩要多少钱,小贩就会拿出一把凿子,一块块敲下来。
小时候,只要听到敲糖的叫卖声,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上前去,央求大人给买一块,**的糖果虽然时常会沾得到处都是,但是实在无法拒绝冬日里酥脆的甜蜜。
那一幕幕模糊的画面,很简单,却也充满乐趣,充满生气,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却也很暖。
曾经的童年一去不复返,那时的冬天也随着记忆丢在了那个时候,可每每想起小时候的那些趣事,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会很怀念
60年的老武汉,这里天气就是要让天下所有人都记得它的厉害,在武汉能呆的住的,天下哪里都能呆下来,似乎每天都在跟老天作对。
北方人来武汉上学的第一年刷新了很多认知。
1、我们那地方是一天三餐都吃面食,拉面最有名,偶尔米饭的(米饭也是软糯的),所以刚来武汉的时候对热干面简直无感(第一次吃的时候以为面没熟),食堂的米饭掉在桌上能弹起来跳舞,他们统一的特点就是硬!后来就习惯了,也知道米也有很多种类,并不是所有软糯的米就是好米。
2、来武汉第一次见识到实物中的”冻疮”,我们一行6人,5个都中招了,本地同学个别手冻疮肿的像胡萝卜。武汉的冷,太冷了,最冷的时候也能到零下5度,最主要室内外都没有暖气(我们那地方冬天集中供暖,冬天室内吃冰棍儿的),大课教室的木椅子坐上去也能冻到心颤。有一次去老师家,以为能感受到片刻冬日的温暖,结果老师家冬天不开空调……问为啥,说没有那个习惯,空调一般都是夏天用的。冬天北方是结冰下雪的,没想到到来武汉第一年就让我们见识到结冰,太稀奇了,毕竟我们那地方的人都以为武汉属于南方[呲牙]
武汉的冬天就一个字,冷……
冬天人体水分容易失衡,非常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引发瘙痒,患者所述症状应属于冬季皮肤瘙痒一类。
建议患者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早上出门前或者晚上洗澡后擦一些温和性的润肤乳,沐浴露选择碱性较低的,洗澡时水温不要太高,如果皮肤痒不要用手去挠,可以轻轻拍打,衣服要选择宽松的纯棉布料,勤换洗贴身衣物,不要吃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一类还有酒。
瘙痒症主要是由于皮肤干燥引起的。冬天的时候,我们穿的是棉衣棉裤,而且穿得又多又紧,这时毛衣毛裤上的皮屑就会刺激到已敏感的皮肤,发痒就在所难免了。
如果这时再去洗热水澡,既再次刺激皮肤,又除少皮脂,这样的效果反而是加重瘙痒。
建议:不要使用化纤品的棉品内衣,可更换成无色的。还有领子高点最好少穿点。
瘙痒症主要发生在皮肤干燥和受冷的情况下,所以我们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一般可以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或放上一盆水,这样都能在一定的程度起到加湿的作用。
要减少洗浴的次数和时间,避免脂肪因过热而流失,并且水温最好控制在自己感觉合适就可以,不宜用力搓擦,最好是不使用香皂,因为这些举动都会导致皮肤上的皮脂、角质等保护层丢失。建议:用薄荷味道会让人感觉神清气爽个人爱好决定。
童年的故事总是说也说不尽,童年的记忆总是挥也回不去,童年的幸福是留在心中的温暖,然而渐渐远去的童年竟让我如此伤感。
即使广东现在还穿一件衣服,我也依旧能感觉到冬天的气息。比如那阳光,看着就比任何时候都温暖。微博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又到了洗澡靠勇气,起床靠毅力的时节”,想想家乡以及北方,应该还真是这样。所以,一到冬天,我就庆幸自己来了广东。
家乡的冬天,我总是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蜷缩在火笼上取暖。每年一到冬天,在阁楼里晾了大半年的火笼就出场了。它要陪伴我们度过整个冬天和初春。那是我们乡下人用来御寒的主要工具,分篾火笼和木火笼两种。篾火笼状如竹篮,内包着一个钵状瓦罐。木火笼状如木箱,内放一个铁皮的敞口方盒。这火笼,轻便实用,可提可放,特别是木火笼,放下还能就地当小板凳坐,极方便。
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农家里主要都是烧柴。山里树木多,柴火大都是木头、树枝。松树、杉树、杂树都有。上山砍柴是村里人冬天里的主要活计,大人小孩一起山上。家家门前都有个柴坪,这些柴火都砍断成一尺来长,再用斧头劈开,整齐地堆放在檐阶下,或一块块架空堆成宝塔形,这样干燥得快。还有捆成一把一把的树枝柴也整齐地码放在檐阶下。从乡村人家经过,你只需看一眼他家檐阶下的柴火,就能知道这家人有多勤快。
冬天的清早,主妇们早早起来烧火煮饭,灶膛里总会有许多火红的火屎,用火铲先把冷火笼里先前留下的冷灰铲出一些,挖个小坑,再把火红的火屎埋进去,用点冷灰薄薄地盖一层,就是一个温暖的火笼。一餐早饭煮完,就能铲好几个火笼。勤劳体贴的主妇们,这时会把火笼挨个提到公公婆婆、老公孩子的床前,再叫他们起床。细心贤慧的主妇们还会把他们的布鞋放在火笼上。有喷香的早饭和温暖的火笼,家人们便不再贪恋被窝里那点热气,总会迅速地起床。穿上烤暖了的鞋,从脚底一直暖到心窝。
吃完早饭,大人孩子,不管是去走家串户,还是去上学,都会提个火笼出门。基本上是火笼不离手。男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就直接坐在火笼上,没有谁去坐冷板凳;女人们聚在一起,纳鞋底打鞋垫织毛衣,脚下也都放个火笼;孩子们上课时,脚下也都有个温暖的火笼。
用了一个上午慢慢变凉了的火笼,提回家,勤快的主妇会在做中饭的时候再重新铲些火红的火屎,将它又变成一个温暖的火炉。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学校食堂只负责帮学生蒸饭。孩子们都是从自家带饭到学校蒸热一下再吃。而到冬天,我们有时就不把饭盒放到食堂去。而是放在火笼上,让它保温。下课了,拿出来吃两口,不到中午,饭就吃光了。于是中午便又带着空饭盒回家吃饭去。
而孩子们最有瘾的,是煨豆子。那时冬天用来涂脸护肤的,是一种叫“百雀羚”东西。用完后,孩子们将圆形的小盒子洗干净。从家里拿些黄豆,放进盒子里,再将小盒子埋进火笼里。不多久,黄豆就能煨熟,煨熟的黄豆会爆裂,劲很大,在“百雀羚“的盒子里调皮地乱跳,敲得盒子膨膨直响。听到这种声音,就可以把盒子拿出来,得小心翼翼,别烫着手。凉上一会儿,再把盖子打开,立刻就飘出一股浓郁的香味。在那个零食缺乏的年月,这可是我们孩子们的美味。有时,我们也拿红薯、芋仔、花生等放到火笼里煨,那香味,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如今各类美食也无法替代。
冬日里,夜晚很漫长,也很多事情可以做。拣茶籽,切萝卜晒干,切芥菜做酸菜,或是小孩子做作业,主妇们纳鞋底,这都少不了火笼陪伴。有时,无事,就干巴巴坐着大人们聊聊天,孩子坐在火笼上趴在大人腿上就能睡着。在我的记忆中,我童年没有跟大人撒娇的场面;但冬天的夜晚,坐在火笼上趴在妈妈或爷爷的大腿上睡着的亲昵情景还是不少。有时,爷爷会就着昏暗的灯光,为坐在火笼上的我们剪指甲、掏耳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慢慢地也开始烧煤烧液化气,柴火慢慢撤出了厨房,火笼也不得不退出历史的舞台。取暖的工具也慢慢地变成了暖手炉、电暖器、空调。
火笼渐渐离我们远去,那朴实温馨的农家生活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二十年前,怎么过冬?
想想当年大河君正在上小学~
衣、食、住、行、娱乐方式,与现在大不同~
1 取暖 篇
今天都是暖气,空调了~
那个时候一群人围着炉子、烤火、聊天
每到冬天来临
家家户户就会开始组装炉灶
还要到附近的煤场子里买煤、炭
放学回到家,炉子上烧着热热的水
炉子边摆着烤的酥酥的馒头和甜甜的红薯、花生
竹篾编织的炉子你是否也有一个?
有时候怕冷的女生,还会带着到教室~
还有灶门口~
平时烧火摊在谁身上都是一件苦差事
但是到冬天就完全不一样了,
灶门口变成一块福地,大家争着抢着地来烧火。
为什么?热和呗!
热水 袋
这么丑的热水袋
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丑不要紧,关键是暖和
灌满热水,盖子拧紧
睡觉时扔到被子里
一夜温热,幸福极了
当然也有用输液瓶的~
儿时的俺们真是太机智了
棉被
家家户户都有这种花色儿的被子吧?!
自己家弹的,不透风,特别实在
挤谷 堆
说起这一项取暖方式
现在的城市娃可能不明白
但农村娃们肯定会觉得熟悉的
小孩子下课后
找一堵墙,或者墙角,一个挤一个
挤得猛了,有同学被挤出来
嬉笑着再跑到后面排上,继续挤
十分钟,保证浑身上下都热起来
2衣着 篇
妈妈 牌毛 衣、棉鞋、棉裤
以前妈妈都很心灵手巧
她们总是会积攒很多毛线
一到冬天就会给孩子织毛衣
上面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纹
那些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又厚又暖和
大棉 鞋
那时候,UGG还没有传进来
棉鞋也没有进化成“靴子”
大家都穿着这样的棉鞋
相同的款式,共同的记忆
护肤品
百雀羚雪花膏、雅霜、蛤蜊油
这些护肤品的香气就是冬天的味道。
记得那个时候
只有冬天才,才用这些抹脸、御寒
你们是吗?
3吃喝 篇
烤红薯
一般是在煮完晚饭后,柴火灶里残留的火炭比较多的情况下,扔两个红薯进去,盖上灰,过一段时间就能吃了。但是也要掌握好火候,否者可能出现夹生或者烧成火炭的悲剧
也有的时候,
是一群小孩儿在村头生一堆火
消磨一个下午的时光
这样的童年,你还记得么?
杀年猪、晒腊肉
那时候快过年了
就常听到“撕心裂肺”的叫声,
那是因为杀年猪了。
杀完年猪后,开始晒腊肉。
先把新鲜猪肉用盐、酒、香辛料腌制几天,
提来洗净后便开始晾晒。
到过年时候待客~
爆米 花
这是寒冷的冬天很受欢迎的零
等待的时候充满了乐趣
看着一碗米转眼就变成了一袋爆米花
这在小时候的心里就是最甜蜜的魔术
4玩耍 篇
出溜 滑
最简单的玩法就是比谁滑的远
在滑之前
通常先来一段助跑
这样一鸣惊人的机会就更大了!
想想那时候摔倒也是大笑,太天真了
洋火
那时候没有打火机,
到了冬天,
总是喜欢偷偷到“灶园”拿几包“洋火”,
然后几个人找个地方烧火取暖。
擦炮
男孩们都喜欢
一元钱能玩一整天
不管冬天多冷,小脸冻的通红
也要再玩上一会
不过,也有熊孩子用来吓女孩
小伙伴们玩法花样百出
放一根香定时、炸泥巴、炸水
打长牌
大人们的娱乐就是打牌了
什么大贰、金花、长牌
通宵达旦,
常常是到了饭点儿
村里都是孩子,喊他爹吃饭的~
玩冰挂
我们那儿也叫“冰吊子”~
那时候家里还是瓦房,
冬天房檐下挂满冰凌,
总是调皮的用木棍敲掉几根,
然后攥在手里,
慢慢的暖化。
这样的记忆很多很多
在那个物质贫瘠的时代
我们没有吃着火锅唱着歌
没有抱着各种电子产品在房间里过冬
但是这样的冬天,你怀念吗?
400评论
日出东山红满天11-0809:18
15赞
踩
整个河南的天气越来越冷了,
立冬也过去了,
如今已经算是正式进入冬天。
我和同事手都冻僵,
敲键盘都感觉变的迟钝了,
行动就像是僵尸一样缓慢!
现代有了先进的取暖设备,
可是如果我们回顾20年前,
20年前在河南是怎样取暖的呢?
我们一起看看!
自制蜂窝煤
大家都应该知道。
每年入冬前还不是特别冷的时候,
家里的重劳力都会亲自动手,
自己买煤渣,
自己掺土,
用轧媒机动手压制。
当然,现在也有人使用蜂窝煤,
大多数早点摊卖煎饼和鸡蛋灌饼的。
点火只一次,温暖一冬天。
通常家家户户都有蜂窝煤炉子,
因为设计巧妙,
只要维护得当可以持续一冬天,
有时候炉火灭了,
就有人拿着火剪夹着一块蜂窝媒
——借火!
去公共澡堂洗澡
因为以前条件差,
在冬天男女老幼都是去澡堂洗澡。
小时候看到有带着文身的黑社会大哥搓澡,
我就特别担心一件事,
万一搓澡工把文身错没了咋办!
冬天洗澡很费时费力,
经常看到澡堂门口排起长龙,
尤其春节前几天,
更是热闹非凡,
因为大家都想过一个干净,
清爽的新年。
温暖的砖墙
咱们河南属于北方,
冬天不像南方那么潮湿阴冷,
也不像更北方那么寒冷。
冬天有条件的都会在窗户上钉薄膜,
管他外面天寒地冻,
屋里确很温暖。
看窗花
看冰花也是一种乐趣
河南寒冷的冬天,
有一道独特的风景,
就是每天出现在阳台玻璃窗上的冰花,
很好看
穿棉衣
天气再冷我们都冻不着
棉袄棉裤少不了,
多亏长辈心灵手巧,
那时候没钱买衣服,
都是大人们自己动手做的。
火车头帽子
戴上它,
就再也不怕冻耳朵啦!
军大衣
其实军大衣真不算过时,
现如今依然非常受大家欢迎,
不论多大的明星,
多大的腕儿,
都需要军大衣的呵护。
手闷子
那时候的手套实打实的厚,
两只手套中间必定要带个绳儿,
要不然,
孩子在外边野疯了,
手套就不一定哪儿去了!
大棉鞋
那时候的棉鞋还没有演化成“靴子”
拥有一双带气眼的条绒棉鞋简直是潮人的标志。
热水袋
晚上睡觉怀里都会揣一个热水袋
灌满热水,盖子拧紧,
然后扔到被子里,
等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被窝里暖暖的好舒服。
你还记得冬天的被窝里
塞进一个热水袋的幸福感吗?
大棉被
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想要弹棉花,
弹好了新棉花都少不了做新棉被,
在新棉被里的冬天是最温暖的。
自己家弹的棉被,特别实在,
盖上一点儿风都不透,
家家户户都有这种花色儿的被子吧!
柿饼子
柿饼子是一个传统美食了,
到了冬天,
有谁会不喜欢吃呢
皮冻
要经过熬煮后把肉皮中的蛋白质和胶原熬出来,
将熬好的汤放在室外冷冻形成冻状,常温不化。
这是下酒的好菜!
小酥肉
小酥肉可算是河南名菜,
不过这个也就是过年时候才有机会吃,
用纯瘦肉做的,
有嚼劲,有韧性,
我最喜欢的就是小酥肉了,
可惜以前每年就吃那几天。
烤红薯
或者来个红薯也行,
这样的烤红薯,
你还记得么?
这样的冬天,
你是否还怀念?
冬天的皮肤清洁很需要注意,洗脸洗手时一定要用温水,也要尽量避免使用碱性强的清洁物,如肥皂、洗衣粉等,洗手就用洗手液就好,洗脸就用洗面奶,减少冷水和碱性物质对皮肤的损伤和侵害。而且清洁皮肤时也不要太用力的揉搓,防止对皮肤造成损伤,还有清洁皮肤的次数也最好减少。
2、冬季护肤需注意补水保湿
冬天保护皮肤的重点就是补水保湿,因为冬天天气十分干燥,虽然出汗量减少了,但是皮肤水分流失的速度提高了,所以皮肤很容易干燥缺水,所以每天的日常护肤要尽量使用滋润型的产品,不止是脸部肌肤,手上也要勤涂护手霜,身体皮肤上也要涂滋润型的身体乳,有空的话还可以用蒸汽补充一下皮肤水分,如果长时间待在干燥的室内就可以放一个加湿器,防止皮肤因缺水而变得干裂粗糙。
3、冬季护肤需多敷面膜
冬天除了要注意日常的护肤保养之外,还建议可以隔几天就敷一次补水面膜,让肌肤可以定期补充足够的水分。如果觉得冬天敷面膜太冷的话,可以先将未拆封的面膜袋放到热水中浸泡一下,然后再敷面膜,也可以增加皮肤对面膜精华的吸收率,不过敷完面膜之后还是要涂护肤品,做好保湿工作,防止水分流失。
4、冬季护肤需多喝水
冬季除了要从外部补充皮肤水分之外,从内部补水也是很重要的,身体内部过于缺少那么皮肤外怎么补水也是没用的,所以我们最好能保持每天饮用6-8杯热水,当然,除了喝水以外,喝果汁也是不错的方法,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补充身体维生素。
5、冬季护肤需减少去角质次数
到了冬天以后,去角质的频率就要降低,因为角质层是皮肤的保护膜,有锁住皮肤水分的效果,在天气干燥的冬天皮肤就更需要这层保护膜,太频繁的去角质会让保护膜的效果减弱,所以最好可以少使用一些去角质的产品,把重点放在补水保湿上。
6、冬季护肤需多按摩
冬天户外温度很低,身体寒冷的时候,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速度也会减慢,身体也会变得较为僵硬一些,如果不喜欢运动的话,建议可以每天为皮肤做一些适当的按摩,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也可以增强皮肤的御寒能力,还可以促进皮肤对护肤品的吸收,让皮肤保持活力。
7、冬季护肤需加强营养
冬天皮肤除了需要水分补给之外,营养补给也很重要,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那么就会反馈在皮肤上,皮肤不管怎么补水也还是会容易干裂起皮,所以要尽量多吃水果蔬菜,还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土豆、蛋类、豆类以及动物肝脏等。要少吃高脂肪的食物,避免增加皮肤的油脂负担。如果身体的营养足够了,那么皮肤对寒冷的抵抗能力也会增加。
8、冬季护肤需注意保暖
冬天注意保暖对保护皮肤很重要,很多女生可能为了漂亮冬天只会穿一点点,甚至还会让皮肤曝露在寒风下,这样皮肤很容易变得粗糙,还容易冻伤,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所以在冬天除了要多穿衣服以外,手套、耳套、围巾等都可以用上。但是冬天的贴身衣物要注意选择纯棉的,因为毛衣、尼龙或者化纤质地的贴身衣物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或者产生静电,刺激皮肤。
9、冬季护肤需注意防晒
很多人都会在夏天注意防晒,到了冬天就放松警惕,其实会晒伤皮肤的并不是夏季的烈日,而是紫外线。并且冬季的紫外线甚至比夏天更加强烈,所以冬天在出门以前也要涂好防晒产品,防止皮肤因紫外线的照射而损伤。
10、冬季护肤需注意休息
要保护皮肤就要多注意休息,这其实是每个季节都要注意的,因为一个人的休息好坏会直接反应再皮肤上,如果经常熬夜晚睡、睡眠不足,身体太疲劳就会直接影响到皮肤,皮肤就会出现各种皮肤问题,如长痘、松弛等,所以每天都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及皮肤得到足够的休息。
亚太名媛不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