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战国时期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在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不管是战国七雄等大国,还是郑国等小国,基本上都避免不了被消灭的结局。
比如魏国、韩国、赵国、齐国、楚国、燕国这六国,就在秦灭六国之战中消失。当然,对于一些诸侯国来说,还是比较顽强的,也即被消灭一次后,还可以成功复国。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三个大国,就属于这一强国。换而言之,对于这三个大国,在战国时期被消灭两次之后,才终于告别了战国历史的大舞台。
中山国
首先,就中山国来说,在战国时期先被魏国,后成功复国,然后再被赵国消灭,从而彻底消失。其中,就魏灭中山之战来说,是发生于战国时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间,魏国攻灭中山国的一场战争,为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国大军在顾(今河北定州)攻灭中山国的作战。
在这场战役中,魏国大军经过三年苦战,这才消灭了中山国的主力。到了公元前408年,魏国大军终于攻克顾城,占领中山国全境。魏文侯随即命太子击镇守中山地,而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
这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第一次被消灭。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太子击继任魏国国君之位,是为魏武侯。在此之后,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而就复国之后的中山国,将赵国的领土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因此,中山国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
对此,赵武灵王在位时,向中山国发起了战争。赵灭中山之战是战国时代中期的战争。从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赵国不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连成一体,领土的扩张也使国力强大起来。在公元前296年之后,中山国彻底告别了战国历史的大舞台。
燕国
和中山国一样,燕国在战国时期也被消灭两次。其中,第二次被消灭,自然就是秦灭燕之战了。公元前226年(燕王喜二十九年),荆轲刺秦之后,秦国大将王翦率军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等人逃到辽国。公元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而在秦国消灭燕国之前,燕国曾被齐国消灭,并成功复国。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在此背景下,齐国名将匡章利用燕国人心离散的机会,北上进攻燕国,五十天就灭掉燕国(战国策记载三十天)。在这场战役中,匡章率领的齐军几乎攻占了燕国的全部疆域,也即可以称之为灭掉了燕国。当然,因为燕国上下的抵抗,加上赵国、秦国等大国的施压,齐国最终从燕国撤军,这促使燕国得以成功复国。而对于复国后的燕国,自然将齐国视为仇敌,这为五国伐齐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齐国
和燕国一样,齐国在战国时期也被消灭两次。其中,第一次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乐毅伐齐,或者说是五国伐齐。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五国联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结果齐军被击败。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
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虽然齐国当时还剩下莒、即墨两座城池,但是,齐国君主齐闵王被杀,其都城被燕军攻占,至于齐国的绝大部分疆域,也落入燕国等诸侯国之手。所以,这显然可以称之为齐国被燕国消灭了。
不过,在此之后,燕惠王撤掉乐毅,由骑劫掌军攻城。结果,田单成功恢复了齐国,也即收复了齐国的失地。当然,在五国伐齐之后,齐国虽然成功复国,却难以恢复到巅峰状态了。在战国后期,齐国几乎失去了存在感。齐王建这位君主在位时,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也即坐视秦国消灭其他诸侯国。终于到五国灭亡后,齐王建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五国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王建令齐军主力40万慌忙集结于西部,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在此背景下,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瞬间就土崩瓦解了。
面对强大的秦国大军,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这促使齐国告别了战国历史的大舞台。秦国一统天下,在原先齐国的疆域设立齐郡和琅邪郡。
1、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从公元前236年进攻赵国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灭齐国止,共历时15年。秦始皇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及外交攻势,瓦解六国的合纵联盟,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而战败的六国国君,或被俘或被杀,结局都很凄惨。
2、韩国,秦国首先攻打三晋中实力最弱的韩国,吃柿子赶软的捏,韩王安眼看局势不妙,立即献出南阳用以求和,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出十万大军攻打韩国,一路几乎没有抵抗,秦军俘虏了韩王安,并将他囚禁在陈县,四年后韩国旧将发动了复韩灭秦的叛乱,秦王大怒,平定叛乱后将韩王安处斩。韩国灭亡后成为秦国的一个颍川郡,韩国的灭亡标志着春秋战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灭国战争全面打响。
3、赵国,公元前228年,秦国大举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国正闹饥荒,赵王迁派遣大将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秦军,秦国大将王翦采用反间计让赵王杀掉了李密李牧,又将司马尚罢免,导致军心涣散,秦军趁机俘虏了赵王迁,将他流放到房陵的一处深山中被活活饿死。
4、魏国,魏国跟秦国可谓是老冤家了,魏国多次被秦国吊打,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儿子王贲大举进攻魏国,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魏王假誓死不降,坚持带入抵抗秦军,于是王贲为了尽快攻破魏国都城,引黄河水淹没了魏国国都,魏王假无奈投降,他是否被杀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估计是被杀了,自此三晋全被秦军灭亡。
5、楚国,楚国是六国中最难啃的骨头,该国地大物博,君主死了,封君们找个地方再立一个君主就能卷土重来,秦国派出6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楚国,楚国国君负刍战败被俘,被贬为庶人,不知所终。楚将项燕等人拥立昌平君为王在淮南与秦军作战,昌平君原是楚国在秦国的一个质子,秦将王翦与蒙武率领秦军猛烈进攻,昌平君被打败而死,项燕自杀。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北越的君王,楚国宣告灭亡。攻打楚国秦国动用了60万大军,用了三年时间,两度攻打才灭了楚国。
6、燕国,赵国灭亡之后,燕国的太子丹指使荆轲刺秦王,没想到失败了,秦王大怒,大举发兵攻打燕国,为了保住燕国不被灭亡,燕王姬喜便献上太子丹的人头,以此向秦国求和,六年后,秦国在消灭楚国后随即出兵进攻燕国,燕王姬喜被王贲活捉,后来燕王也不知所踪。
7、齐国,在其他五国被攻打的时候,齐王田间无视他国发来的求助军报,以此想向秦王求和,燕国灭亡后秦军南下攻齐,齐王田间不战而降,随后,齐王被秦王流放至其他地,不给他食物,导致被活活饿死。
8、六国国君有的被杀死,有的被饿死,有的玩失踪,这都是因人而异,像韩国、魏国这等弱国的国君就给杀了,而赵国、齐国这等大国就不敢直接杀掉,而是通过流放把他们饿死,总之他们的下场都很惨,毕竟是亡国之君嘛,死是必然的。
一、韩国,秦国第一个灭掉的国家。
战国末期,韩国成了秦国和齐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存;前265年,秦国大举进攻韩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改降于赵,引发了长平之战。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鱼肉的困境。最终于在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二、赵国
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赵王迁)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前228年,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
赵王迁被俘虏后,秦王嬴政将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
三、魏国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投降,魏亡。
《史记》中没有记载魏王假是否被秦王杀害。
四、楚国
秦王政亲政后,知楚将项燕擅战,先遣李信为将,领二十万兵马,欲灭楚,败,被入两壁,杀七都尉。再遣老将王翦,统秦师六十万,相持一年,前223年,大败楚军,俘虏楚君负刍。项燕扶持的熊启也很快被俘杀,楚国灭亡。
五、燕国
燕王丹派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大怒。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六、齐国
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终于到五国灭亡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五国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王建令齐军主力40万慌忙集结于西部,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秦王政将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供给食物,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其中,就郑国来说,就是被韩国消灭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消灭了郑国,这才奠定了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的位置。因为作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诸侯国,韩国在整体实力上无疑和另外六个诸侯国相差甚远。而在吞并郑国之后,韩国的地盘得到扩张,也拥有了立足中原之地的基础。反之,如果韩国像宋国、中山国、越国等诸侯国一样提前灭亡,显然就无法和秦国、魏国、赵国、齐国、楚国、燕国相提并论。
一
首先,韩灭郑之战,是公元前423年至前375年间韩国为了灭亡郑国而进行的多场战役的总称。也即在战国初期,韩国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才吞并了郑国这一诸侯国。郑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之一,历史悠久,疆域为今河南新郑一带,与晋国接壤。公元前453年,晋国发生内乱,赵、魏、韩三家消灭智氏,并瓜分晋地,其中韩国成为与郑国接壤的国家。
据《战国策·韩策》记载:韩、赵、魏三家已经打败智伯,准备瓜分他的土地。韩相段规对韩康子说:“分地时一定要成皋。”韩康子说:“成皋是贫瘠不长庄稼的地方,要它有什么用?”段规说:“一里那么大的地盘却可以牵动方圆千里的诸侯,是因为地形有利的缘故。如果能采纳我的意见,韩国一定可以消灭郑国。”韩康子说:“好。”果然要了成皋。到后来韩国灭亡郑国时,果然是从成皋开始的。因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韩国想要吞并郑国的野心,在消灭智氏时就已经显露了出来。在三家分晋,特别是彻底瓜分晋国的疆域后,魏国、韩国、赵国都打算对外扩张,而就韩国来说,则把扩张的目标对准了郑国。
二
公元前423年,郑幽公刚刚继位,韩国君主韩武子趁机攻打郑国,杀死郑幽公。郑国人拥护他的弟弟郑繻公继位。对于韩国来说,虽然杀死了郑幽公这位君主,不过,郑国数百年的历史,促使其不愿意被韩国消灭,所以郑国上下支持郑幽公的弟弟郑繻公继位,以此继续抵挡韩国的进攻。公元前409年,韩武子去世,其子韩景侯继位。韩景侯继位后随即对郑国发动进攻,攻克雍丘。郑国修筑长城试图阻挡韩军继续进攻。也即在战国初期,韩国的综合实力是要强于郑国的,对于后者来说,长期只能依靠城池来抵挡韩国的进攻。
当然,双方的差距也不是非常大,这导致韩灭郑的耗费时间是非常久的。并且,郑国为了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也曾发兵反击韩国。比如公元前407年,郑国对韩国发动反攻,于负黍(在今洛州阳城县西南三十五里)击败韩军,双方连兵不解。但不久后韩景侯随魏文侯进攻齐国,重心东移,使得韩、郑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在战国初期,魏赵韩三国可谓同气连枝,经常一起征战齐国、秦国、楚国等大国。
三
公元前403年,周安王正式承认韩景侯为诸侯,韩国这一诸侯国正式成立。但是,在正式成为周朝册封的诸侯国之后,韩国的内部却爆发了一些冲突,大臣严遂和韩侈间也发生矛盾,郑国便于公元前400年包围了韩国都城阳翟,韩景侯也在同年去世。不过,在三家分晋彻底完成之后,韩国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韩国和郑国之间的差距。公元前385年,韩国攻克郑国的阳城。公元前377年韩哀侯继位后,灭亡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举兵攻克郑国都城新郑,并迁都到新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