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91年,贾南风借晋惠帝诏书诛杀司马玮后,把朝政大权抓到了自己的手上,但是贾南风心里一直有一个隐患,那就是晋惠帝和谢淑媛的儿子,太子司马遹,所有人都知道晋惠帝之所以能坐在皇位上,都是因为晋武帝司马炎看上了这个孙子,因此都默认了未来司马遹将当皇帝,贾南风夺得政权的时候,司马遹仅有13岁,自然对她构不成任何威胁,但是却也始终是她心中的一颗刺。
贾南风想除掉司马遹,但是司马遹是晋武帝亲自定下的接班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借口,必然会引起所有司马氏的反抗,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司马家族的人,仍然掌控了相当大的疆域和军队,但是贾南风终究是贾南风,她有她自己的办法。
司马遹的位置稳固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司马遹从小才思敏捷,深得司马炎喜爱,且朝内朝外风评极好,晋惠帝能登上皇位,至少要有一大半的功劳要记在司马遹这个好儿子身上。第二、是贾南风自己没有孩子,而司马衷其他嫔妃但凡怀孕都被贾南风想办法做掉了,唯独司马遹的生母谢淑媛,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才人,刚怀孕,就自己申请回到了皇宫,由杨皇后亲自将司马遹抚养长大。
贾南风就从这两个方面下手,既然司马遹是因为自幼聪慧而获得了广泛好评的声望,那么便找人在生活和道德上各种引诱他,也没有安排好的老师继续严加管教,对他的奢侈和骄横反而更加放纵,毕竟13岁的小孩子,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监管,再加上旁人别有用心的引诱,自然也就在奢侈挥霍、骄横暴虐的路上越走越远,慢慢的朝野内外对这位太子的评价也就转了风向。
其次,贾南风对外宣称自己已经怀孕,并把自己妹夫韩寿的儿子韩祖接到宫里来,试图用韩祖替代司马遹成为太子。
公元299年,贾南风终于忍不住对司马遹动手了,此时的司马遹已经21岁,已然成年,不再是那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说不定某一天就会幡然醒悟,重新做人,而贾南风要谋害司马遹的想法早已成为了不是秘密的秘密,司马遹周围仍然有很多人支持,他们围绕在司马遹身边,等待着司马遹登上大位那天,到时候秋后算账。
贾南风不会给司马遹这个机会,她要在司马遹还没成气候的时候就将司马遹做掉,这也符合贾南风斩草除根的风格。
公元299年十二月,贾南风借口晋惠帝身体不适,要求司马遹进宫,进宫后却又不见面,派婢女陈舞假称惠帝命令,逼迫司马遹喝下整整三升酒,不胜酒力的司马遹大醉,此时贾后拿出早早就准备好的,由潘岳执笔写下的一封信的草稿,由婢女交给司马遹,趁着司马遹喝醉,婢女诈称皇帝命令他抄写,于是大醉的司马遹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当司马遹手稿送到晋惠帝手上时,这个傻皇帝自然是要直接砍了自己的不孝子,但是聪明人谁又看不出来,这完全就是贾南风在陷害司马遹啊,朝堂之中东宫太子党据理力争,最终都没有定论,贾南风眼见无法在现在直接除掉司马遹,于是退一步,先废黜太子为庶民,关押司马遹的三个儿子,并处死了太子的母亲谢淑媛。看似贾南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她远远低估了司马遹这颗石子激起的千重浪花。
太子被废黜为庶人,看似是贾南风实现了自己除掉司马遹的计划,但是却让不在朝堂又掌握兵权的各地司马氏藩王的心湖上泛起了涟漪。司马遹在太子位的时候,由于司马遹是晋武帝亲选的接班人,所以谁都没有名正言顺的争夺皇位的理由,但是司马遹被罢黜,而晋惠帝自己是个傻子,也没有别的儿子,所有司马家族的人都具备了竞争皇位的机会,同时,贾南风把朝堂之上搞的乌烟瘴气,又给了所有藩王兴兵夺权的理由。
贾南风的恶果没有多久就来了,诸多原太子党的官员,试图通过宫内的政变,废黜贾后,恢复司马遹的地位,但是张华、裴頠等在贾南风手上被提拔起来的手握实权的官员只想安稳地保住自己的地位。 历史 上所有政变,当内部力量无法统一的时候,就只有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所以他们先盯上了赵王司马伦,司马伦成为东宫的目标很简单,手握兵权且冒失贪婪,这样的人德行有亏,不会对复位后的司马遹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司马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贾后的一通瞎搞之后,国家没有了正宗的继承人,贾后又凶暴嫉妒,为非作歹,被全国藩王和朝臣群起而诛之已经是能够看见的结局,而司马伦却是所有藩王里面和贾后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事后不可避免地被牵连,所以不如第一个起兵,诛杀贾后。然后手下孙秀继续建议,即使贾后已经废黜了司马遹,以贾后的性格绝对不会见好就收,而是斩草除根,不如稍微一等,等贾后弄死了司马遹,再进京除掉贾后,这样的话,大权就完全掌握在司马伦手上了。
公元300年三月,贾后还是想方设法弄死了司马遹,由孙虑用捣药的木杵将司马遹打死。四月,磨刀霍霍的司马伦早就做好了起兵的准备,同时和梁王司马肜、齐王司马冏一起赶到洛阳,假称惠帝诏命,以谋害太子司马遹的罪名逮捕了贾皇后,当得知是赵王司马伦为主谋的时候,贾南风只留下了一句:“系狗当系其颈,反系其尾,何得不然。”
一代妖后贾南风,终于倒下,但是西晋王朝并没有激浊扬清,拨乱反正,相反,由于司马遹故去,晋惠帝痴傻,为了皇位的继承问题,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先后加入了这场皇位争夺战,司马家族的人各个胆子不小,能力不大,还骄奢*逸,所以这场关于权力的 游戏 ,一个又一个地登场,一个接一个地退场。
公元307年,晋惠帝突然暴毙,河间王司马颙在回朝廷的车上,被司马模的手下将领梁臣掐死于车内,同时三个儿子也被杀死,晋怀帝司马炽继位后,东海王司马越成为西晋的实际掌权者,也是这场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
八王之乱的 历史 ,贾南风无疑是一个核心人物,贾后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因为自始至终她并没有掌握西晋帝国的兵权,而司马遹是她手上唯一一张压制宗室的牌,这时候不好好利用司马遹来控制诸多藩王,反而在自己实力不够的时候就除掉了司马遹,失去制约却又手握重兵的司马氏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把自家天下弄的乌烟瘴气的女人。不过,话说回来,即使贾南风不动手,等到权力顺利交接到司马遹手上,她同样躲不过司马遹及其东宫党羽的报复。贾后的凶暴妒忌,让她树敌过多,但是又没有掌握最实际的兵权,在司马遹还小的时候,她借了司马遹的名,用了司马遹的权,但是终究不是贾南风自己拥有的,在司马遹即将长大成人,收回自己的权力的时候,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贾南风选择了最后一搏,希望偷梁换柱将韩祖变成司马家的人,但是无奈当时的她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认作是谋害司马遹的阴谋,从那一刻起,贾南风的悲惨结局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自公元291年司马玮政变杀杨骏,司马亮进京掌权,到公元307年晋怀帝继位,司马越掌权,八王之乱经历了十六年之久,期间还有匈奴人郝散、氐人齐万年、成汉李特的叛乱等大大小小的反叛,常年的战乱将刚刚建立起来,百废待兴的西晋王朝打的稀巴烂。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 社会 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八王之乱是其重要原因。八王之乱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 社会 风气的畸变,造成了秩序的崩溃,把所有的人推向动乱的深渊,给 社会 带来深重而又长久的灾难。
窦太后,西汉皇帝的母亲,不详。传说有‘伊、伊、伊室’,现代电视剧中常称之为‘伊室’。窦清河县人,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躲避秦朝,住在关津打鱼,可惜掉进河里死了。汉初朝廷到清河招宫女,窦家人小小年纪就被召入宫。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雉以慈禧太后的身份处理朝政。当时,吕后挑选了一些女仆送给王子,每个女仆有五个名字,都史也被选中。
窦的家在清河,离赵不远。他希望找到赵。她让太监把她的名字写在赵的名册上。太监忘了这件事,派了一个宫女,错把她的名字上了花名册,去了代国。所以她去了大连。虽然这不是她的愿望,但她在到达这个国家后赢得了12岁的代理国王刘恒的青睐。她先是和女儿刘仆一起长大,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刘淇和刘武。
门第,从女人到女王的幸运之路
代理亨的原代理皇后生下四个儿子,不久后死去。一个国王成为中国的皇帝后,前国王的四个儿子相继死去。
就这样,文帝很快即位了。长子刘启立在元初成为太子后,王太后在三月让他们都做了皇后,刘仆是馆陶公主,小儿子刘武贤是代王,后来是梁孝王。
窦太后的父母早逝,葬在关震。之后,伯命父为安成侯,母为安成侯,并在家乡清河县建墓地。规格和仪式与侯波父亲的凌文花园相同。韩晶即位后,窦太后表现出孝心。在父亲故土的深处,他修建了一座大墓,位于关津以南,原名杜诗青山。
之后,窦又有了两个兄弟,哥哥窦昌俊,弟弟窦光国。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穷,被拐卖到外地,没有消息。之后被卖了十几家,最后到了益阳,在那里进山为别人挖石炭纪。一天晚上,100多人在悬崖边睡觉。悬崖突然崩塌,睡在悬崖边上的人都被压死了。只有邵云逃脱了。过了几天,他跟着主人到了长安,听说新封的皇后名叫窦,祖籍是关津。窦光国离家的时候,虽然还小,但他记得自己的籍贯和姓氏,依稀记得和姐姐一起摘桑叶,从树上掉下来的那一幕。他把这些事情详细写下来后,委托人交给了窦厚。看完这些材料后,侯打电话给光国,询问其他细节。那是她的亲哥哥。女王让她的哥哥回忆过去的一些场景。邵云回忆说:“当我姐姐离开我去西方时,我记得当我离开车站时,我要了米汤来洗头。走的时候给了我一顿饭才走的。”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拉着哥哥的手哭。窦太后赏赐她的两个哥哥,安置在首都。后来,他们邀请品德高尚的长者和他们一起生活,教育他们。正因为如此,窦昌俊和窦后来成为谦谦君子。因为地位高,所以不敢霸道。
左右政府
窦太后又病了,又瞎了。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齐帝登基,窦太后成为皇太后,史称窦太后。窦太后宠爱他的小儿子刘武,给他无数的赏赐,希望他能登上王位。景帝起初对弟弟感情深厚,弟弟深受母亲宠爱,为反抗“七国之乱”立下汗马功劳。不仅和他出入,还在一次家宴上夸口说要托付江山。
元朝三年,当时还没有太子。在一次家宴上,翟晶平静地对刘武说:“不久我会把王位传给你。”刘武婉言谢绝了,但他非常高兴,窦太后喜出望外。被窦颖阻止后,他放弃了。后来,慈禧太后提议立王曦梁为接班人,并再次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袁盎等大臣一致反对。因此,王曦梁的继位将被遗忘。但同时也为日后对立的大臣们在京城洒血埋下了祸根,兄弟们受不了。
他的侄子,将军,平定了七国叛乱,封他为侯。文帝驾崩后,窦家封侯:弟窦长君早逝,子窦封南皮侯,弟窦封彰武侯。
窦太后相信黄老的学问。和窦都想读《老子》,宣传《老子》学说,所以她在世的时候“博士皆有官问,无士问”。景帝在,就叫袁家声大夫,问他《老子》是什么书。袁家声不知时事,突然答道:“这只是一般人看的书,毫无意义。”窦太后大怒,说:“《空程丹》这本书非要写吗?”换句话说,儒家思想的讽刺是严厉的,这胜过空荡荡的监狱里各个部门的官员和程丹的刑法。袁家声想转身离开,却被太后灌醉,让他去猪圈里和猪打架。刘彻当时还是一个王子。看到袁家声是个文弱书生,怕输给猪,就扔出一把匕首,让袁家声把猪刺死。所以景帝在位十六年后,不再使用儒生。刘彻即位后,王太后听说他擅长儒学,但她并不擅长,所以经常干预政务。唐武帝不便违抗祖母,一切政务都要随时向祖母请示。当时的古医圣赵万、郎中王臧向儒生进贡,建议将这一制度仿古,设置隐居堂、换历、更衣、谒见就职仪式等礼仪。他们还建议,在今后的政治事务中,“不必事事都在东宫求情”。太后非常生气。她命令汉武帝代替赵婉和张旺。直到她去世,汉武帝都不再尊重儒生,可见她的政治影响力。
皇太后时期
在刘恒称帝之前,他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了,他的四个儿子也在刘恒统治世界之后去世了。公元前180年,代表中国的王登基为帝。他即位后不久,他的大臣们写了一封信,要求立一位王储。这时,只有都史的儿子刘启年纪较大,刘启被立为太子。3月,一家公司要求招聘一名女王。王太后王波说:“王子都有相同的姓氏。他们让王子的母亲成为女王。”皇后姓窦。的次子刘武贤被立为代王。两年后,他改称淮扬王,女儿刘仆被封为“馆陶公主殿下”。
窦出身贫寒,同情百姓疾苦,又因辅佐文帝减轻百姓负担而发了财,所以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骑于宫苑无利。”后来,都史的兄弟窦昌俊、窦光国到长安去认亲。中国皇帝很高兴见到他的两个叔叔,并给了他们许多田地和房子住在长安。丞相关英、周勃认为这两位叔伯出身贫寒,没有好好读书。他们应该选择道德老师加强教育,以免重蹈鲁夫妇的覆辙。
前177年,窦年事已高,大病一场后视力下降,逐渐失宠。对此,窦太后自然是无可奈何,只能暗暗难过。
1969年,梁坠马身亡。1968年,刘武更名为王曦梁,历史名为梁孝王。
1957年,汉献帝驾崩。国王
景帝三年,“七国之乱”爆发,三月解决。次年,梁入朝,景王设宴饮酒。景王告诉太后,他死后要分配财产,太后很高兴。因为她溺爱她的小儿子刘武。他的侄子窦颖说:“这是世代相传传下来的,是汉朝的祖制。怎么可能?”这一声明激怒了太后,几天后窦太后下令将窦颖从齐国皇帝的名单中删除。
窦太后希望翟晶让刘武继承王位。然而,翟晶只是在酒后发脾气,但他并不是真心的。但如果不这样,他就会违背母亲的意愿。当他陷入困境时,他的大臣们以古老的制度和祖先的训练为由坚决反对。景帝当即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不出一年,刘荣的冤案就被废除了,窦太后趁机献计,立刘武为继承人。
大臣袁盎等人写道,这是不对的。景帝趁机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的愿望再次落在了空氏身上。当王曦梁听说袁盎等人挡路时,他派刺客杀死了袁盎等几十名大臣。景帝大怒,下令逮捕真凶。事情败露后,刘武无能为力,刺客自杀了。幸运的是,托德馆陶恳求太后。在窦太后的干预下,这件事结束了,但从此以后,翟晶的心里再也没有王曦梁的位置了。
公元前144年,王曦梁刘武因病去世。窦太后听到这个消息,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还经常大骂:“皇上真的杀了我的儿子!”景帝孝顺,不知如何是好。妹妹管涛把公文交给景帝征求意见,让他分成五份。他的五个儿子都是王,五个女儿都给了唐,转悲为喜。
此时,窦太守双目失明。她喜欢黄老的艺术,翟晶和都史兄弟一定要读老子,尊重黄老的艺术,“黄老”指的是黄帝和老子。道教也尊黄老为祖,主张无为。都史经历了三个朝代,即文帝、景帝和武帝。历史学家称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为“文婧的统治”。
窦太后推行道家治国思想的前提是西汉邓白山变法后,发现其目前的国力不足以对抗甚至消灭当时北方的匈奴政权的另一面。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迫切需要恢复国家经济发展和生产。因此,自、文、景执政以来,西汉中央政府普遍实行黄、老的治国理念。弃荒地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落实。经过七国叛乱的干扰,国家整体经济形势不可逆转地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到汉武帝时,国家经济实力已经很强,有实力与北方的匈奴政权抗衡。但此时窦太后做出了一个判断:如果说此时有些大臣很迷茫的话,王太后做出了分析:虽然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发展成就的基础还很浅,很容易被大规模战争动摇。当时由于经济发展的前提,军队建设相对落后,军队的训练和将领的选拔也相对落后;而且此时匈奴的实力并没有被削弱,军事战斗力很强。况且北攻匈奴,没有强大的骑兵是灭不了的。当时西汉的马业比较松散,马匹还不如匈奴的血宝马。更重要的是,当时西汉还没有接触西域。一旦发兵,就得一个人深入。你匈奴内部信息不稳定。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虽然汉朝已经很强大了。汉武帝几次被拒绝出兵的原因也在这里。
窦太后,卫子夫
一代妖后
公元前141年,景帝
在电视剧《外齐传》中,窦太后由归亚蕾饰演,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就是为什么民间的名字是窦娥,而她的名字却没有记载在《汉武帝》和韩曙。唐朝司马贞写《史记》,说“皇甫谧称夷府”。
[编辑本段]后人评价
窦太后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信奉“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延续了刘邦的“民本”、“无为”精神。把汉朝推向了繁荣的巅峰。
01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长安郊外。
贺知章撇了书童家人,独上西山紫极宫。
此处乃是玄宗御妹玉真公主清修之所,云蒸雾绕、风景独好。
贺知章观此仙境美景,顿时诗兴大发,正欲赋诗一首,忽见前方回廊处站着一人,身姿颀长,丰神俊朗,站在云雾腾腾的山腰,恍惚不像世间人。
贺知章虽然是个钢铁般的直男,看见这个身影也忍不住吞了口唾沫。
他悄咪咪走近了,听见那人在吟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贺知章好歹也是大唐有名的诗人,人称“诗狂”,可比起此人之狂来,不禁要汗颜三分!
等那人吟完全诗,贺知章不由得啧啧称赞:“不得了不得了,天上掉下个太白星精了!”
《唐摭言》载: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幸亏贺知章那个时候不认识林黛玉,所以才说李白像太白金星。他要是晚生一千年,读了曹雪芹的《红楼梦》,一定会像宝哥哥一样惊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了!
这是一次命运般的邂逅,就像宝哥哥注定会爱上林妹妹,盛唐两大诗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别问我官配为啥不是杜甫)
李白是很像林黛玉的。
可能有人不服气,说林妹妹那弱柳扶风的病西施模样,岂能跟李太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情壮志相比?
可是啊,李白跟林黛玉还是很像的,一个前世是绛珠仙草,一个是太白金星下凡;一个是大观园里诗魁,一个是大唐盛世诗仙;关键是,两个人都有点儿···情商低。
高智商的天才一般情商都低,这话说好听了是天真烂漫,出尘不染,说难听了,就是蠢。
李白怎么会蠢呢?
他可是二十岁就写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著名网红李太白啊!
他可是让杜甫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完美偶像啊!
他可是进到皇宫内院,敢让高力士脱靴子、杨贵妃捧砚台,完事后揣上唐玄宗的大把银子拍屁股走人的诗仙李白啊!
但很可惜的是,李白的确是个蠢材。
02
胸小无脑的网红
李白这辈子干过最蠢的也最出名的事情,就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他不知道高力士不是普通的太监,而是大唐王朝最有权势的太监吗?他知道。
他不知道杨贵妃不是普通的女人,而是大唐王朝最能掌握皇帝喜乐的女人吗?他知道。
他全都知道,可是他依然要让他们俩来伺候他写诗,这就很蠢了。
得罪了这两尊大神,就等于得罪了皇帝,李白做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人生梦想就破灭了。
李白情商很低,低到他不晓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是对的,他也不晓得进了皇宫要摆低姿态,要低三下四做奴才。
他就像一个胸小无脑的网红(毕竟男性,胸小)参加了个高级酒会,虽然啥也不懂,也要拗出名媛姿态来。
他觉得皇宫和外面是一样的,高力士不过是酒楼里倒茶的小二,杨玉环只是弹琵琶的歌女。
于是一脑抽,翘个二郎腿:“来呀,上酒,老子要写诗了!”
唐玄宗脸上笑嘻嘻,心里买马匹,行,你是大名士大网红,你名满天下粉丝千千万,朕不跟你计较,等你写完这首诗,就给朕滚蛋!
李白看大家都这么迁就他,心里很高兴,酒足饭饱,大笔一挥,就是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开篇第一句,就流芳千古。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末尾一句,顺便把君王的马屁也拍了进去。
小时候课本里都读过一个“铁杵磨成针”的寓言故事,李白果然功夫深。
可惜李白是个蠢材。
他在这组词的第二首里,写“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把杨玉环比作赵飞燕。
赵飞燕何人?大名鼎鼎的一代妖后,和妹妹赵合德两人秽乱宫闱,不仅害得皇嗣死绝,还害得汉成帝精尽人亡死在了赵合德床上。
李白将杨贵妃比作赵飞燕,那李隆基是谁?汉成帝吗?
这一句诗同时骂了贵妃与皇帝,李隆基没把他当场拉出午门斩首已经很仁慈了。
好在李白粉丝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了京城,所以李隆基不好治他的罪,只能“赐金放还”。
李太白,这钱您拿着,赶紧走吧,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别来祸害我皇城!
李白脾气上来,扭头就走,还大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玄宗望着李白的背影,跟高力士说:“此人固穷相,别看他长的像神仙,其实登不得大雅之堂,这个人就是一个得意会忘形的小人。”
《酉阳杂俎》载:“(李)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皇上)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
其实,李白才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般洒脱清高,他和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一样,都汲汲于功名。
可惜他并非出身士族,压根儿没有参加科举的机会。
而得罪了唐玄宗,也就意味着,他彻底地跟官场拜拜了。
03
天下无人不识君
李白是谁?
他是诗仙、酒仙、剑仙 ···
我们总以为对李白的了解很多,上至鹤发垂髫老人,下至三岁黄口小儿,都能说上两句李白的诗,知道几个他“斗酒诗百篇”的典故。
小时候背唐诗,最先背的一首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再长大一些,课文里见到的李白就更多了,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句子更是信手拈来。
但李白是谁?
我们可以从史书上知道白居易的生平、拿到杜甫的简历,却没法探究出李白的人生轨迹。
我们不知道他准确的生卒年份,不晓得他在哪里出生,也不知道他的婚姻家庭,甚至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中国人。
事实上,我们可能一点也不了解李白。
在唐朝,男子成人是比较早的,一般十四五岁就可以独立离开家去历练了,譬如杜甫,就是14岁离家,贺知章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可是李白竟然一直到24、25岁左右才离开家乡,至少比别人多窝了10年。
这10年里他干了什么?没人知道。
我们只知道,李白不但是个满腹经纶的书生,还是个古惑仔。
几乎所有怀念李白的文章诗词里,都提到了他是一个“侠客”,其实也就是个打架斗殴的小混混。
我们找不到证据说他在家乡干嘛——毕竟,我们连他的家乡在哪儿都没法确定。
有人说他是四川人,有人说他是甘肃人,有人说他是西域人,还有人说他是外星人···
从各种文章诗词零星的资料里,我们大致地拼凑出了李白的生平:
他出生于大约长安元年,家乡在西部,家中可能崇尚道教,也可能世代经商。他从小脑袋灵光,IQ直逼爱因斯坦,读书过目不忘,对各种古籍十分感兴趣。
二十几岁的时候,李白踏上远游的征途,先后去过江油、成都,然后出蜀,去了烟花三月的江南,结识了很多很多朋友,包括杜甫、孟浩然、贺知章等人。
开元十五年,李白跟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
开元三十二年,唐玄宗西行狩猎,他趁机献《大猎赋》,但未受赏识。
这期间他也向许多名士高官献过文章,却依旧不得起用。
天宝元年,唐玄宗终于听说了李白的才名,召其入宫,供职翰林。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得重用。
再然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南逃避难,投于永王幕府,成了乱臣贼子。
叛乱平定后,李白被流放夜郎···
04
说谎成性的吹牛精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李白的头号粉丝杜甫为他写的《饮中八仙歌》。
喝完酒爱说大话的人,通常都没什么真本事。
李白明明有真本事,却依然爱说大话。
一般的读书人,理想顶了天也就是做大官光宗耀祖,可他的理想,却是要做国师,所谓“谋事一国”。
这个理想职业很像春秋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挂六国相印,张仪复散解诸侯,这些人都是李白的偶像。
可惜李白是商人的儿子,没法靠科举做官,所以他就想了个“天才”的主意——认亲戚。
别忘了,李白姓李,和唐朝皇帝一个姓。
凭借这个姓,他到处攀亲戚,这个王公是他堂兄,那个贵人是他表姑···攀来攀去,他自己也搅混了,辈分乱了,据后人考证,如果按照李白说的家谱,那唐玄宗应该是他的曾孙子。
但是他的胡话也有人信,靠着这个姓氏,李白愉快地娶了个老婆,攀上了高枝儿。
他这个老婆,是前任宰相的孙女。
为了实现他喝大酒做大官的理想,在婚姻大事上,李白毫无心理障碍地做了倒插门女婿,在老婆娘家安陆住了下来。
可惜,他打错主意了。
许圉师死后,许家早已败落,根本没法在仕途上帮助什么。
李白很失落,生了两个孩子后,就离开安陆,出门游历了。
他称婚后的那几年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写完这句诗后,李白就得罪了妻子娘家人。
他到了长安,继续喝大酒吹大牛。
但是长安皇帝的亲戚比牛多,宗室不值钱了,于是他换了个牛吹。
这一次,他竟然吹自己杀过人。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李白不但是个诗人,还是个侠客,他提着把剑满世界乱跑,看谁不爽就捅一刀,然后还要把“光辉事迹”写进诗里。
读他诗的都是些没闯过江湖的读书人,或者是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温室花朵,当然觉得李白好帅哦,武功高强文采风流,活脱脱的香帅楚留香啊,我要认他当偶像!
李白对这种追捧很是受用,于是更加夸夸其谈,放出“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这样的狂言。
我们说,李白杀人这件事,他肯定是在吹牛。因为他说自己杀人以后,“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他当然没怎么当过英雄,倒是晚年做了回人人喊打的狗熊。
按照作家张大春的观点,所谓的李白杀人,可能只是一次打架斗殴事件,他随身带着匕首,藏在袖子里,气势汹汹地去跟人干架,结果只把人胖揍一顿,也有可能是他被胖揍了一顿。
吹出去的牛就像放出去的水,大唐有名的诗仙居然是个杀人犯这事儿,被他自己宣传得沸沸扬扬,当然惊动了官府。
正好这时候李白被皇帝赶出了皇宫,事业颇不得意,官兵一来,他就怂了,立刻跑路,去了齐州(今山东济南)的紫极宫,受了符箓当道士,表示自己从此就是十丈红尘以外的人了,你们抓杀人犯别抓我,我叫青莲居士。
05
人人都想杀李白
李白之蠢,不仅蠢在瞎得罪人、乱吹牛,还蠢在政治觉悟低下。
杜甫一生给他写了很多很多首诗,其中一首说: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这首诗是说,人人都想杀李白,只有杜甫爱其才。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他犯了“政治不正确”的毛病,活生生成了反贼。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跑到了永王李璘的阵营中,尽心尽力地为反贼摇旗呐喊,写下了长长的组诗《永王东巡歌》。
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往四川跑,太子李亨在大后方组织抵抗,后来即位于灵武。
而永王李璘坐镇南京,抵抗叛军,力量迅速壮大。
当时长江以北正打得不可开交,长江以南仍然太平富庶,所以永王就想趁此机会割据江南,南北分治,就像当年的东晋一样。
其实只要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来永王这种不想着驱除反贼,先往东占据地盘的做法愚不可及,所以天下名士应者寥寥。
只有李白举双手赞成。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他自比谢安,要在谈笑间消灭安史之乱,今天看这组诗,顶多觉得李白又说大话了,可在当时,这些诗就显得非常大逆不道了。
谢安在打赢淝水之战后,收复中原故土了吗?并没有,他只是保全了东晋王朝。
李白引用这种典故,不摆明了为国家分裂、政权割据摇旗呐喊吗?
他那个时候已经年过花甲,住在永王李璘的幕府,以为自己是即将出山的诸葛亮,要出门去一统天下。
一想到这里他的心潮就很澎湃,于是写诗“龌龊东篱下,泉明不足群”,说明自己跟隐居的陶渊明不一样,陶渊明是个龌龊的,而他心系天下。
李白的另一项政治不正确,是在入永王幕府前,他在溧阳和张旭一起喝大酒吹牛,写了一首《猛虎行》。
诗里写安史之乱爆发,北方打仗打得很凶,“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还把自己比作韩信张良,说国家的存亡以后就靠自己了。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这属于酒后吹牛,却触了唐室逆鳞!
典故引用得很押韵,可是把这场战争比作楚汉之争?官军和叛军打仗,怎么能比作楚汉之争呢?
谁是楚、谁是汉?谁做了流氓刘邦,谁成了悲催项羽?大逆不道!
所以后来叛乱平定,永王被KO以后,李白当之无愧地成了“乱臣贼子”,被流放夜郎。
流放的路上,李白还不忘写诗,给王昌龄写了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一写可不得了,吓得王昌龄差点尿裤子:李太白啊李太白,我跟你关系没那么好吧?你个乱臣贼子没事给我写啥诗!大家伙都想杀了你,你别跟我攀关系!
李白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楚狂人这个典故,出自《论语》中的楚狂接舆,那个楚国的疯子高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可是一转头,他又说: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书杯赠南陡常赞府》)
你看我的才华,是不是很像孔子呢?
他虽然自称狂人,但心里却想做圣人。
但他的确又没本事做圣人,所以只好假装嘲笑一下孔子。
杜甫写那首“人人都想杀李白”的诗时,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他很久没有见过李白了(因为被流放了),他觉得那位老兄每天装疯卖傻的真可怜。
杜甫是把李白这个人看得比自己还透彻的,所以他知道,李白的“狂”,是“佯狂”,是假的、装的,为何要装?
因为他太清醒了,又太天真了,他虽清醒着,却看不清现实,他对这个无能的自己感到绝望,于是假装疯狂。
安史之乱后,天下皆衰,狂性不改的李白就算不追随永王,也没法再继续潇洒下去了。
或许,在他看来,支持永王并没有错,写反诗也没有错,有错的是这个乱七八糟的社会。
06
前文我们说,李白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他就是一个天上的人,所以永远弄不清楚人世间的规则。
他一边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边又写很多很多的诗到处送人,既送玉真公主这样的宗室贵胄,也送贺知章这样的中层官僚,更送汪伦这样的平民地主,希望能碰到伯乐带他走上仕途。
他一生留下1100首诗,有700多首是写来送人的。
现存李白的诗很多,他的确留下了无数惊艳的好诗,但也不乏一些很糟糕的烂诗,也有很多肉麻的、吹牛拍马屁的诗。
比如用“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来拍荆州刺史韩朝宗的马屁,以求找个工作。
再比如,写“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拍一位县令夫人的马屁,将她称为天仙织女。
他和林妹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林妹妹的诗的确不是她自己写的(曹雪芹写的嘛),而李白的诗的确全是他自己写的。
一个会拍马屁的人,从十几岁到六十岁都在为了进入仕途而努力,晚年还为了入仕跑去反贼幕府。
可惜李白并不懂得官场那些弯弯绕,常常马屁拍到马腿上,马尥蹶子了。
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真,一直到死都没明白这个社会,到处说错话,做错事,惹人讨厌,导致人人都想杀了他,这和林黛玉是一模一样的。
林妹妹的情商很低,得罪了大观园里几乎所有的人,谁也不想跟她做姐妹,只有宝哥哥爱着她;
李白的情商也很低,得罪了天下人,人人都想杀了他,只有杜甫爱惜他的才华。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为了你,我愿意背叛全世界。
诗场基友情,令人感动。
但杜甫的鼓励并没什么用,李白的晚年依然过得相当悲惨,不得不去投奔远方表叔李阳冰,最后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写《大唐李白》的张大春这样概括李白:
“一个街头艺人,一个酒馆狂生,一个以他那样的阶级不该拥有的写作能力而名闻遐迩的道者,一个曾经那样接近过权力核心而仍只被以‘倡优之徒’对待的浪子,以及——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一个国人皆曰可杀的叛国者。”
从始至终,他就不是那个出尘绝逸的道者,只是一个大言不惭的失败者。
综上,要是能重来,我才不要做李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