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雀羚神广告最后的结局确实让人意外,的确,所有的女孩子的敌人就是“时间”,从画面到剧情都与众不同,一改通常广告的简单粗暴,含蓄的告诉广大消费者,使用百雀羚产品就是能够抗衰老。
在人物设定上,一身绿色的旗袍也象征了百雀羚大多数产品的绿瓶装,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展现民国的街景和风貌,最后来个神结局,不像一般的广告直接来说我的产品如何如何好,如果不看这个广告对于各大影视剧场景的抄袭,从广告创意来看确实是一个好广告,继杜蕾斯之后又刷新了广大消费者对于广告的认知。
朋友圈的社交心里来看,大家自然会转发一些比较新奇的文案,比如这个百雀羚神广告,一传十、十传百,转发自然越来越多。
从百雀羚月光宝盒销量来看,微信3000万+阅读转化不到000008,也是情理之中。
高的关注度与转发量,关注的只是百雀羚神广告的内容,而不是百雀羚产品本身,多少人在看了这条朋友圈之后只是感叹广告的出神入化,然后转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根本不会去了解月光宝盒系列产品。
再一次证明,产品要畅销还是要靠产品质量的提升,而不是各种花花绿绿的广告和包装。
作为一个爱国的妹纸,国产化妆品,想说爱你好难。老实交代,我用的护肤品、化妆品都是国外品牌,国产也试过,但真的与国外产品无法媲美,女孩子的脸只有一张,自然不肯怠慢。
国产护肤品牌为什么做不大、做不强,其根本原因是技术,而不是营销。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国产护肤品的技术落后在哪里,插个小知识,化妆品怎么做?在古代,我们都是植物提取,自然健康,但自然提取是一件极其费力、费钱的事情,打个比方,几百斤的玫瑰花只能提取到几克的玫瑰精华成分,因此纯植物提取对于量产是行不通的。因此目前化妆品的普遍做法就是,先提取成分,然后分析其中的成分,根据分析出来的成分,用化学反应人工合成同样的物质,但化学反应合成的物质成分再相似,与植物提取的成分还是会有略微的差别。
国产化妆品的研发中,提纯和合成目前仍然无法做到国际一线品牌的技术。因此,广大妹子在使用的时候会感觉到确实国产化妆品质量不行。
此外,国产化妆品还有一个特点是,跟风国际一线品牌配方,既无法实现与一线品牌一样的合成技术,更不能突破现有的化妆品合成技术,真正实现技术上的创新。
百雀羚神广告确实令人惊喜,但要真正实现产品的高销量,还是要抓好产品质量的提升,如果护肤品确实好用,不用太多广告,广大妹纸也会奔走相告、相互推荐。销量自然会蹭蹭蹭上去。
最后,百雀羚神广告的抄袭问题,也反应了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观念相对落后,以及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了拿来主义。中国要实现供给侧的改革,必须从研发、销售都做到自主创新,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如此。
经纬创投曾在消费赛道投中多个新国货品牌,其投资思路被概括为:寻找“成熟品类的革新者”和“新品类的定义者”。
“成熟品类的革新者”指在一个已经比较成熟的大品类里,去寻找在缝隙中创新的品牌,例如酸奶品类中的简爱、雪糕品类中的钟薛高等等。
“新品类的定义者”则是定义了一个新赛道,开创了一种新的需求,例如自热方便食品品牌自嗨锅、烘焙即食麦片品牌王饱饱等等。
上篇我们通过故宫IP合作、大白兔联名破圈、“中国李宁”走秀国际时装周等传统品牌引爆市场的案例,感受到新国货的浪潮。
本篇继续新国货的话题,从“成熟品类的革新者”和“新品类的定义者”的视角,窥探新消费领域的风起云涌。
融资多、上市快,国货的新增长故事
过去一年,国内新消费赛道以两次上市仪式为标志,迎来井喷式的爆发。
2020年11月19日晚,国货美妆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个美股上市的美妆集团。首个交易日,逸仙电商股价盘中一度暴涨超96%,收盘市值突破122亿美元。
2020年12月11日,潮玩品牌泡泡玛特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每股3850港元,上市首日开盘价一度暴涨10026%至7710港元,当日收盘市值95329亿港元。
有人预言“2020年是消费品新品牌黄金十年的开始”,也有金句流传“所有消费品都值得再做一次”。
据公众号“新消费Daily”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旬,新消费领域共发生195起投融资,28家融资额过亿元,多数项目为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牌。
这样的热度仍在延续。
据36氪报道,元气森林近日已完成新一轮融资。作为消费品赛道的明星项目,元气森林融资进展迅速。上一轮进行中的融资估值约为20亿美元,本轮融资完成后,元气森林估值已达6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元气森林估值暴涨约3倍。
3月25日,国货美妆品牌贝泰妮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功能性护肤品第一股”正式诞生。此次IPO,贝泰妮发行价为47元,开盘大涨超260%,总市值超过700亿元。
美妆护肤向来是新消费国货的热门品类。
据CBNData消费站发布的《2020消费领域投融资趋势报告》统计,去年年内获得3轮及以上融资的消费品中,美妆护肤品牌占60%以上。
华安证券在《新消费行业2021年度策略报告》中也提到:“国产美妆品牌凭借社交电商红利实现快速崛起,头部新锐品牌在销售规模上已超越国际一线品牌。在国货日益获得90后和00后追捧的背景下,国产美妆品牌的竞争优势将会继续扩大,更多腰部品牌有机会更上层楼,实现在该赛道上国产品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完美日记:大牌同款代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16年,曾在国产护肤品牌御泥坊担任副总裁的黄锦峰离开老东家,与中山大学校友陈宇文、吕建华一起创办了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公司取名意在致敬母校。
2017年,完美日记上线淘宝,进入美妆电商领域。
两年后的天猫双11,完美日记仅用28分钟就超过了2018年双11全天销售额,成为天猫首个销售破亿的彩妆品牌。
那一年,天猫的一份调查显示,完美日记是00们最喜爱的国货品牌第二名,仅次于第一名华为。
彩妆的本质是一个快消品,许多国产美妆品牌都通过提高上新速度,来吸引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一代。
逸仙电商招股书显示,完美日记可在6个月内完成新品的概念提出、开发到上线,远低于国际品牌通常所需的7到18个月。与国内上市美妆公司2019年的平均库存周转天数126天相比,2019年逸仙电商库存周转天数仅为98天。
这背后离不开其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完美日记的“轻模式”,采取的OEM(贴牌代工)、ODM(委托设计生产)。完美日记的三大代工厂为科丝美诗、莹特丽、上海臻臣,这三者历来合作的都是国际大牌,科丝美诗代工品牌有迪奥、兰蔻、圣罗兰,莹特丽代工品牌有阿玛尼、古驰、海蓝之谜,上海臻臣代工品牌有欧莱雅、雅诗兰黛。
一篇名为《12000字全面解读完美日记》的文章中曾提到:“全世界最强的化妆品OEM、ODM工厂几乎都扎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在为大牌化妆品代工多年后,他们已经非常体系化了,哪怕是快速崛起的国货品牌也可以轻松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为了更好地和代工厂合作,完美日记招募了不少的驻厂代表。好似买手一样,驻扎在各种货源地,一有新的产品或者是包材立马就排列组合一下,可以迅速迭代出来。
逸仙电商副总裁黄一耕分享过这样的例子,完美日记曾推出一个16色眼影盘,其中几个亮片色特别受消费者喜爱,公司通过大数据技术捕捉到这一偏好,短短几个月就推出独立的亮片眼影盘。
用最短的路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达到超越同行的产品开发和响应速度,是完美日记的“完美密码”。
花西子:天时、地利、人和综合结果
在新国货美妆品牌中,紧随完美日记之后的是走国潮路线、靠颜值出圈的花西子。
去年双十一,完美日记、花西子分别以超过5亿和4亿的成交额,位列天猫护肤彩妆、日用个护品类的第11和第15位。
从2017年到2020年短短三年间,花西子完成了超过40亿的销售额度,成为新锐国产彩妆品牌中增速最快的品牌。
花西子创始人花名花满天,真名吴成龙,曾在壹网壹创担任百雀羚的运营总监。壹网壹创一手主导了百雀羚电商的发展,2015年-2018年,百雀羚连续四年成为天猫国货美妆双十一交易额第一。
花满天认为,花西子能实现快速成长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
首先,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中国年轻消费者对国货的认可与喜爱得到空前提升。同时,他们对美与 时尚 有越来越高的追求,所以国内彩妆市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是天时。
其次,中国拥有全世界最成熟、最完善的彩妆产业链。在研发和技术上,也处于世界前列。同时,中国拥有较成熟的电商和新媒体生态,这给彩妆品牌的孵化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这是地利。
再次,花西子拥有一支以用户为中心、专业而追求极致的团队,目前有10万名产品体验官与花西子共创产品和服务。这是人和。
赶上国货的风潮,花西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 时尚 进行融合。例如,通过 探索 苗族的非遗文化与工艺后,以苗族银饰为灵感,联合共创了名为“苗族印象”的系列彩妆。
在花西子天猫旗舰店中,热卖系列都有中华传统元素,如浮雕、同心锁、苗族银饰、陶瓷等。
直播电商推动国货消费
2016年移动端直播爆发,国内电商直播兴起,经过技术迭代、疫情等原因的刺激在去年实现大爆发式增长。
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较2020年3月增长248万,占网民整体的598%。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4430万,占网民整体的329%。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突破万亿,预计未来两年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随着内容平台与电商交易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预计2021年直播电商规模将扩大至2万亿元,渗透率达到15%。
电商直播拓宽了原有消费场景中的核心元素人(消费者)、货(商品)、场(场景)的概念边界,构建出以主播+平台+品牌+用户为主要参与者的生态闭环。
苏宁易购发布的《2020国货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直播间购买和社群推荐购买成为了国货消费两大新增长点。其中,直播间国货消费增长1263%,社群消费推荐增长1472%。
疫情严重时刻,线下业务受阻,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带领公司全员ALL-IN电商直播,整体销售额仍实现20%增长、店均业绩达同期12219%,线下客单价达同期1643%。
2020年“双十一”,国产香氛洗护品牌的阿道夫,创造了直播电商10分钟带货8700多万、网络销售总额突破328亿的记录。
如果说电商平台是加速新消费品完成从0到1的过程,那么直播电商就是完成了接下来的从1到N的过程,从爆款到持续爆款、从小众品牌到品类第一,逐渐加速品牌的裂变效应。
新渠道:新锐品牌成功的秘诀
亿欧智库曾将新国货定义为:中国品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新创造或采用新营销资源进行传播的国产货物。
其主要特征之一的新渠道是指,国货品牌方依托新一代信息发展技术,运用多样化的数字化平台以及营销资源,多渠道拓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加强品牌获客力及复购力。
可以说,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国货品牌的崛起,离不开线上渠道“种草”的营销模式。
逸仙电商股书也提到,小红书、B站、抖音、快手等当红流量平台对影响消费者购物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逸仙电商与不同知名度的15万KOL有过合作,并且目前正在孵化属于公司的KOL。
2018年,花西子主动联系了李佳琦推广一款售价为159元的散粉。
李佳琦对比市面上49元一个的平价韩系散粉,和两三百元的大牌散粉,认为定价99元才能进入他的直播间。
花西子把产品切入了中高端价格带,目标是成为中高端彩妆品牌。
研究过花西子后,李佳琦把这款散粉带上了自己的直播间,并助推其成为品类王者,创造了2019年双十一爆卖70万盒的销售奇迹。
小红书发布的美妆洞察报告显示,36%用户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美妆信息,有7成美妆用户在使用社交平台后会被“种草”。
在小红书平台上,拥有超过3000万KOC。品牌通过影响KOC在社区树立口碑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用户通过分享消费体验,再反向影响品牌和其他用户,形成正循环。这表明,品牌的内容营销将从KOL共创逐步走向消费者众创。
美妆品牌正在把新渠道、新平台作为触达目标用户的主阵地,通过“口碑众创”建立起用户信任,成为美妆品牌,尤其是新品牌崛起的关键一环。
弯道超车,双微一抖一分众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10月开始,花西子开始进行线下媒体投放,写字楼和公寓的电梯屏幕上随处可见花西子代言人杜鹃和苗族印象推广大使阿朵的身影。
去年双11期间,完美日记也运用线下媒体平台打造品牌护城河,周迅代言的完美日记的广告在电梯里刷屏。
元气森林的火热,也是以高频高效的广告投放,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和分众电梯广告上。
凯度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兼BrandZ全球总裁王幸在去年举办的2020年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发布会上,提到一个重要观点。
她说,对于广告主和品牌而言,将线上与线下、内容化与场景化高效结合,通过“双微一抖一分众”引爆品牌,将成为未来传播的最有效范式。
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日常生活场景的品牌广泛引爆,和以微博、微信、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品牌深入种草,两者的交互和共振在后疫情时代将是助力品牌强劲复苏和增长的核心阵地。
益索普的研究显示,2020年TOP10热门、高辨识、占据心智的广告语中,47%的消费者认知渠道源于电视广告,56%源于互联网媒体,83%源于电梯媒体。83%流行广告语由“电梯制造”。而如果对比去年的数据,54%源于互联网媒体,50%源于电视广告,81%源于电梯媒体。
“双微一抖一分众”的观点同样出现在吴晓波的2020年终秀中。他提到:“今天,不在场景中出现的品牌都跟你没有关系,这个场景可能是电梯,可能是高铁,可能是社交,就像两微一抖一分众,公域化场景中集中引爆,再呼唤留存到私域。只有在场景中出现能让你多看两眼的那个品牌,才叫做跟你有关的品牌。”
对于广告主和品牌而言,将线上与线下、内容化与场景化高效结合,通过“双微一抖一分众”引爆品牌,将成为未来传播的最有效范式。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将新锐品牌成功的秘诀总结为以下 5 点:
1、摒弃复杂的实体渠道,积极拥抱电商渠道,最大化新兴渠道品牌建设作用;
2、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数字平台营销资源;
3、把握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瞄准细分市场实施产品创新与组合,快速迭代;
4、专注消费客群直接沟通与服务;
5、品牌视觉化。
过去一年,新消费国货呈现出爆发的态势,“国产美妆第一股”完美日记、“潮玩品牌第一股”泡泡玛特,瓦片外形的钟薛高,以及占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花西子、主打 健康 牌的元气森林和王饱饱等,在各细分品类中势如破竹地打破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成熟品类的革新者”和“新品类的定义者”的在竞争中实现“弯道超 ”的思维和模式变得有迹可循,可以期待的是,未来将有更多的新消费品牌成为下一个“完美日记”,也会有更多的新锐网红成为抢占消费者心智的成熟品牌。
●百雀羚SOD蜜
这款SOD蜜是一款适用所有人群使用的平价保湿乳液,内含维他命E,甘油,芦荟胶,深海鲸蜡醇。具有锁水保湿,提亮肤色及滋养肌肤的功效,经常使用光滑细嫩。150ml大瓶,既是当做补水保湿身体乳和护手霜使用也不会心痛啦!
SOD蜜是一种护肤品,SOD是英文superoxidase dismutase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最早于1969年从小牛血液中分离出来,它能催化两分子超氧阴离子(O2-)与两个氢离子反应生成一分子过氧化氢和一分子氧气。因为这种酶使两分子超氧阴离子分别走向不同的归宿,所以称为歧化酶。
仁和药业,坐标江西省南昌市, 1996年上市
公司为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但行业细分则是一家以药品(非处方药OTC类产品81%,处方药19%)、大健康类产品为主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公司生产和销售大量以OTC类产品为主的中药、西药,是国内知名的OTC类药企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生产、销售中西药、原料药及健康相关产品,包括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外用洗剂、搽剂、栓剂、软膏剂等剂型药品以及健康相关产品
公司主营产品:仁和可立克、优卡丹系列、妇炎洁系列、大活络胶囊、闪亮滴眼液、清火胶囊、正胃胶囊等
公司产品较多,种类丰富,就产品生产公司来区分,公司产品分为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公司自有产品是发展根本,OEM贴牌产品是有益补充。目前从收入来看,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但毛利方面,自有产品的毛利高于贴牌产品
公司“仁和”“妇炎洁”“优卡丹”“闪亮”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据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2021年《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仁和” 品牌价值 18347 亿元,位于医药行业第10 位
营收权重而言, 医药营收占比98%, 毛利率37%; 其他营收占比2%左右,可惜医药营收占比里面并没有区分是中西药还是原料药
2021年研发投入053亿, 研发营收占比11%, 未超过5%的优良线
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外资企业占据了80%,本土只占据20%。其中,前六名皆为外资品牌。生物多肽护肤,抗污染,无添加护肤,绿色化妆品是化妆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化妆品也成为日常生活的用品,今天我们就不聊哪个化妆品好用怎么辨别真假,而且从大体上去了解现在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化妆品行业的现状
根据中研普华的统计,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中出现了上海家化、伽蓝集团、百雀羚、韩束、云南白药等多家本土。从市场前二十的占比来看,外资企业占据了80%,本土只占据20%。其中,前六名皆为外资品牌。
201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464942亿美元,同比增速达到53%。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4851亿美元。2019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4983亿美元。
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化妆品市场仍旧强劲,特别是日韩品牌。跨国公司的霸主地位依然无法撼动,其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及营销能力,牢牢占据化妆品产业领先地位,排名前列的公司依次是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和资生堂,合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24%。欧美日企业引领全球美容理念和产业发展方向,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一格局仍将延续。成熟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很高,如加拿大化妆品市场,宝洁、欧莱雅和露华浓三大品牌合计占比达到80%。
根据工商信息查询,截止2020年4月,中国累计注册化妆品类企业(生产、销售、研发等类)96万多家,存续51万家左右,在业21万多家。目前在业的企业中,5000万注册资本以上的企业有14795家,1000-5000万注册之间的企业有65261家,其余企业为注册资本金小于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
截止2020年4月,国内化妆品许可生产企业数量为5287家,广东省占比5470%,为2892家,占比最高。
化妆品行业发展潮流
潮流一:生物多肽护肤
未来6~10年,主导美容护肤品市场的将是生物多肽护肤美容品,其中又以生物多肽护肤和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的新产品开发为热点。
国外生物多肽护肤年销售额已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现在,不仅亚洲人对传统生物多肽护肤的接受程度较高,美容趋势也在改变。
生物多肽护肤科技含量高、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方便,目前很多国外生物医学公司已经进入国内化妆品市场,例:润泉贝儿生物多肽护肤等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生物多肽护肤将成为全球美容护肤品研发关注的焦点。
目前,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大公司都已经或正准备启动在生物多肽护肤将项目,耗费巨资研发生物多肽护肤品精髓。
潮流二:抗污染
近年来,为了对抗汽车尾气、灰尘杂质、电脑辐射、外部毒素的入侵、工作压力、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等,许多有远见的化妆品公司开始着手研发抗污染、抗紧张类护肤品,如碧欧泉、兰蔻、雅诗兰黛、倩碧等推出了各自针对性的抗污染、抗紧张类的护肤品。
潮流三:无添加护肤
“无添加”来源于日本,规定了102种不能添加到化妆品中,对皮肤构成敏感、损害的成分,以避免出现“香污染”、“色污染”、“油污染”,这已成为生产和消费的趋势。
但事实上,目前国内外对无添加并没有统一标准,但有一个原则,即必须具备4个主要特征:一是不添加有害人体(皮肤)的物质,比如含汞的美白剂、激素成分等;不添加没有确切功效成分的物质;不添加纯度达不到要求的物质,因为达不到要求的物质会成为人体皮肤致敏源;不添加多余的辅助材料。
潮流四:绿色化妆品
绿色商品的种类包括:食品、日用品、保健品、家电、化妆品、建材、服装、礼品、照明用品等。
目前,“绿色化学”的概念已经开始被一些化妆品公司所接受,并开始着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如欧莱雅的研究人员使用木糖——一种从山毛榉木中提取的天然糖分,一种可再生的原材料,研制用于皮肤护理的全新的活性分子。
以上就是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的了解化妆品的发展。
前面几篇文章,笔者有探讨过“头部品牌怎样炼成”的话题,最近看到汇源果汁退市的消息,不禁感慨万千。在商业的热带雨林里,变化时刻在发生,总是有新物种向着阳光快速奔跑,同样也有强势的老物种悄然衰弱,黯然淡出丛林的中心地带。
汇源果汁是28年的“国民品牌”,曾经连续十余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如今走向退市,其原因很多,比如联姻可口可乐失败带来的剧烈冲击、家族企业的痼疾、创始人文化与格局局限、产品创新乏力、营销手段陈旧等等。
从品牌战略角度来看,汇源果汁退市还有很重要的两个原因:产品没有及时升级和疯狂的多元化扩张,导致跟不上年轻人的需求,稀释了品牌认知,削弱了汇源在“高浓度纯果汁”品类的核心优势。
实际上, 国内外不少煊赫一时的头部品牌,都因为品牌战略方向问题被玩坏,导致品牌失速甚至息影于市场,让人扼腕叹息。 以下,鑫爷总结了头部品牌常见的四种败局:
01
背风凋零:没有及时从衰退品类切换到新赛道
美国营销泰斗里斯在《品牌的起源》一书中提出,品类就像一颗大树,品牌就是长在这枝叶上的果实,伴 随着品类的成长和凋零,代表品牌的市场规模也将伴随着增长和衰退和凋零 。
因此, 当品牌寄生的品类迎来衰退,品牌就需要及时进行转型升级,切换到新的细分品类,才能防止被濒死品类所拖累, 这在那些行业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的 科技 行业中尤其明显。
当年诺基亚手机在功能手机时代可谓一骑绝尘,无论市场还是口碑都称得上是绝对的王者,然而诺基亚没有把握好智能手机的新机会,尽管很早就推出了智能手机,但其设计逻辑、体验并不满足智能手机的需求,因而被苹果、三星等品牌弯道超车,最后沦为了“老人机”。
柯达胶卷曾经是胶卷市场的代表品牌,然而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出现,直接将消费型胶卷送入了 历史 的坟墓,只在医疗、工业等专业市场仍有需求,柯达公司也因此遭受重创。2012年,柯达这个拥有131年 历史 的老牌摄影器材企业,正式向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
相反的,富士公司面对胶卷行业衰弱,及时切换赛道,凭借自己在胶片领域中抗氧化技术、胶原蛋白技术和纳米分散技术的优势,进入到护肤品、医疗 健康 和高性能材料行业,成功得以转型,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千亿营收。
消费品领域也是如此,一些品牌没有把握好消费需求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契机,被新品类、新产品蚕食和替代,发展遭遇瓶颈。
汇源果汁以高浓度果汁为优势,“喝汇源果汁,走 健康 之路”的广告语深入人心,可见汇源果汁有“ 健康 ”的品牌基因。然而,随着消费升级,如今人们果汁的 健康 化要求更高了,更青睐天然的鲜榨果汁。
汇源果汁本应该适时升级,抢先布局“NFC果汁”赛道(即非浓缩还原果汁,将新鲜原果洗净压榨出果汁,经杀菌后直接灌装,完全保留了水果原有的新鲜风味。),在新消费阶段占领“ 健康 果汁”的制高点。
在杯装奶茶领域,香飘飘“香”遍中国,广告豪言“一年卖出3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2020年前三季度,香飘飘营收下滑2047%,而且已连续三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茶饮需求向 健康 化和新口味升级,杯装奶茶已经不再满足这种新需求,而近年来喜茶、茶颜悦色、乐乐茶等即饮奶茶饮快速崛起,很好地抓住了年轻人的需求,大举蚕食香飘飘、优乐美的市场。
不过,目前香飘飘也在谋求转型,并推出了多个新式茶饮品牌,未来成败与否,让我们拭目以待。
02
走火入魔:盲目多元化,稀释品牌核心竞争力
要创建强势品牌,清晰而锐利的品牌定位是第一位的,这是品牌价值的引擎。 在品牌还没有建立坚强护城河的时候,过早的品牌延伸、与定位无关或相悖的多元化发展,都可能模糊掉这种定位,从而让品牌变得失焦,品牌势能不足, 就可能被第二品牌趁势超越。
汇源的衰弱,也是掉进了这个陷阱。为了做大做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告败后,汇源曾号称投资50亿进军碳酸饮料开发果汁果乐,后面又宣布收购旭日升进军茶饮料,多元化步伐根本停不下来,冰糖葫芦汁、鸡尾酒、速冻水饺、纯净水等各种赛道尝试了个遍,却均不见成效。
(图:汇源真 炫 鸡尾酒)
类似的,维维股份从上市至今10余年,先后涉足了白酒业、房地产业、茶业、煤炭业、药品以及金融等领域,效果皆不佳,甚至不得不转让或出售旗下部分子公司和固定资产。
这并不是说品牌不能多元化,而是说品牌延伸和多元化要讲章法。 实际上,现实中并不乏多元化成功的品牌,比如迪士尼、维珍、腾讯、康师傅、娃哈哈、伊利、三只松鼠等。当初汇源果汁要做大做强,适时多元化发展也没错,只是它没有把握好节奏和方法。
成功的品牌延伸和多元化发展,必须有科学的延伸逻辑,在多元化的目的、时机、项目选择、品牌架构等方面都是有讲究的, 具体有以下几点:
(1)明确多元化的目的
品牌的多元化,必须有特定目的才有意义: 要么强化品牌优势,建立品牌壁垒;要么是整合上下游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话语权;要么完善供应链,有效地把控品质;要么把握行业红利,快速切入赛道;要么吸引核心技术,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要么构建生态,形成协同效应 ……
以鲜花品牌“花点时间”为例,最初通过几十元包月、每月享受一束鲜花配送到家的高性价比模式,在5年时间内成长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鲜花品牌。这种模式引流获客效果是不错的,但是也存在成本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图:高圆圆代言花点时间)
因此,“花点时间”开始向上游供应链进行延伸,在云南拥有万亩鲜花种植基地,与近万家花农和基地签署了合约的鲜花电商,还拥有一个智能鲜花加工厂,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把控鲜花质量,从而更好的解决模式痛点。
反观汇源的多元化延伸,带有更多的投机性,发现什么有机会就投资什么,每也没有考虑与汁品牌核心定位的适配性,每一种新业务都没有做深做透,做不出效果又不得不草草收兵。
(2)要有延伸逻辑,形成协同效应
多元的延伸逻辑必须有一个“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可能是核心业务,也可以是品牌定位,这样你才能有效地整合各个业务,形成1+1 2的协同作用, 同时让品牌心智能够HOLD住多样的业务,不至于混乱和失焦。
迪士尼的业务繁杂,包括主题乐园、影视作品、周边产品乃至各种消费品的品牌授权,但这么多的业务,都离不开“让人们更快乐”这一核心价值上。
腾讯帝国的业务也是极其多元化的,貌似在哪个互联网赛道它都要插上一手,但是纵观其投资的先后主次,大体离不开一个核心逻辑,就是围绕“大社交、泛 娱乐 ”这一场景来布局生态。
三只松鼠从坚果到延伸到果干、茶叶、卤味食品乃至影视、动漫、主题乐园等等,它的轴心是“松鼠IP”,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虚拟的“松鼠王国”,成了品牌延伸的整合器,大大强化了品牌的可拓展性。
所以, 在多元化的时候,你一定要找到一个“轴心”,围绕着“轴心”的相关领域去延伸,并尽可能与现有的业务协同,这样风险会低很多。 相反,无来由地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全新的业务、全新的客户群体、全新的圈子,就很容易水土不服。
汇源果汁当初的延伸,就可以重点围绕“果汁”这一轴线,借助“高浓度果汁”的强大品牌势能,进行上下游、果汁细分品类、不同果汁档次等方向延伸,因为“果汁”这个赛道本身池子足够大,有足够的空间去挖掘和释放,而不是盲目地在不相关的酒饮、食品中疯狂圈地。
当然, 如果你真的想抓住那些红利期行业的新机会,进入一个差异很大的全新赛道,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一定沿用现有品牌,而是可以考虑采用新品牌, 这样不至于稀释原有的品牌定位,或者被原有品牌定位所限制。
(3)先聚焦主业,把握多元化时机
企业资源有限,尤其在从0到1的发展早期,集中优势兵力,“聚焦”优势业务,才能形成战略上的锐度,最有效地拉动业务增长。这个时候,品牌的重点工作是在这个领域达到行业的TOP段位,锻造自己的核心优势,而不是急着多元化发展。
哪怕品牌晋级到了行业TOP品牌,也不一定要急着去多元化,因为此时企业根基可能不牢,还需要进一步去构建品牌在心智、技术、供应链、渠道等方面的护城河,建立绝对无可替代的优势。
当品牌建立了坚实的护城河,有了较好的基础,可以优先选择那些有潜力、战略匹配性好的领域进行多元化,有节奏有章法地向外拓展;或者在现有业务增长空间有限、消费需求萎缩的情况下,通过新业务发展企业“第二曲线”。
(图:第二曲线模型)
03
品牌老化:被年轻消费群体抛弃
市场中,“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用户一代品”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本来代表着潮酷、 时尚 ,吸引了一代消费者。 然而当年轻人不再年轻,新一代的年轻人需求、审美又有很大差异,如果品牌依然还是老样子、老风格,那么新一代的年轻人就会感觉,这不再是我喜欢的品牌,而是父母辈使用的品牌。
尤其那些面向年轻人的 时尚 产品,当曾经潮酷的产品不再潮酷,代言年轻的品牌代表着老土,就意味品牌的原有的个性被架空,没有了新潮的气质,就容易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抛弃,品牌就是因为人群代际的更迭而跟不上趟,逐渐失去后劲,这就是“品牌老化”的危害。
曾经家喻户晓的Olay玉兰油,当时目标人群为三四十岁的女性消费者。但是随着中国化妆品消费的升级,玉兰油的产品和价值并没有跟上这群人的需求提升,而年轻的女孩子则更愿意购买与她们年龄相符的产品,不愿意去和“中年女性”分享同样的护肤品,尽管玉兰油品质优秀、价格亲民,但是到了2010年,消费者已经很少提及Olay玉兰油。
8090后很熟悉的美特斯邦威,曾凭借超高国民度代言人周杰伦、张韶涵等明星的加持,曾在2011年创下1206亿元净利润的辉煌业绩。然而,由于没能抓住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8090后不愿再购买它,进入多年来的颓势,2015年美邦净利润亏损39657%,高达43亿元。
在当今的中国市场中,品牌老化现象并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像娃哈哈、联想、欧莱雅、长虹、百丽、班尼路、森马等众多的头部品牌,都在经历着品牌老化的烦恼,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也有不少的国货品牌,比如李宁、百雀羚、卫龙、旺旺,通过潮流明星代言、产品设计创新、新渠道、新玩法、跨界联名、价值观重塑等思路,成功地实现了年轻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关于如何品牌年轻化,笔者以后将写文章专门讨论)
04
No zuo no die:口碑翻车,自作自受
社交传播时代,口碑的效应可以通过病毒式传播,被无限放大,好的评价可以让品牌迅速崛起,坏的事件也可能让一个知名品牌一夜间声名扫地,而且这种效果是品牌很难把控的。
然而,总是有一些品牌,不顾 社会 公序良俗,罔顾市场规则,发生危机事件也漠视舆论诉求,假做表面文章,毫无诚意,导致公众怨愤越来越大,最终汇聚成滔天差评,这足以让一个品牌陷入困境。前段时间某社交电商平台对员工加班猝死事件的处理,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
前几年,互联网头部品牌言必称“BAT”,但现在这个词说得很少了,因为如今百度已经在BAT中严重掉队,被京东、美团、拼多多等企业赶超。
百度如今的沉寂,一方面是由于搜索业务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下被分流,企业正处于人工智能转型的投入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受过去一连串负面事件的严重打击。百度的过度功利化、工具化、缺少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导致了许多的纠纷,也严重影响到了百度的产品体验,掉队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三星手机在中国占据30%的市场份额,到如今在中国市场份额却不足1%。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得追溯到2016年在韩国出现的三星note7手机爆炸事故。Note7爆炸后,三星依然在中国上市note 7,却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召回已销售的250万部note7。如此区别对待中国与欧美消费者,让很多中国人对三星没有了任何好感,三星口碑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因为负面事件而遭遇危机的品牌还有很多,比如三鹿奶粉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而直接被关门;快播因为踩红线而被关闭;瑞幸咖啡因为财务造假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阵痛,才慢慢恢复元气。
所以在社交时代, 企业要从“品牌资产”的角度来看待品牌口碑, 心存危机管理意识,守护好品牌的美誉度,不要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失去了长远品牌价值,那样真的就得不偿失了。
总结
头部品牌的沉沦,原因是非常多样的,以上几种常见原因并不能全部概括。比如像和其正这样,被王老吉、加多宝两个神仙打架殃及的无辜受害者;像中兴、荣耀这样由于国际争端导致供应链被生生破坏;像乐百氏、北冰洋、小护士等被外资收购后被雪藏……
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了解头部品牌走向败局的一些常见规律,可以为我们提供镜鉴,在迈向品牌基业长青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许多活动都能够在线上进行了 ,就比如网上购物 。这种购物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节省了人力物力 ,让人足不出户 就感受到了网络的快捷与方便 。但是也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 ,线下好多实体店销售量也逐渐下滑 ,于是就有好多人开始担心化妆品专柜的发展前景 。那么你觉得化妆品专柜有发展前景吗 ?
在我个人看来 ,化妆品专柜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首先我们先从化妆品的背景来看 。化妆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女性 ,而女性们都有一个通性 ,那就是很喜欢逛街 ,也希望从逛街中 能够获得一些物质上的满足感 ,这是在网上购物所不能体会到的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大的一线城市 ,有好多成功女士就会相约在一起去喝下午茶,之后人们就会相约一起去逛街 ,大多数都会去一些奢侈品专柜或者是化妆品专柜进行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 。这是他们从线上购物所不能体会到的 ,而且线上购物也不适合几个人一起去集中挑选 。
再一个就是线下购物可以亲身体会到化妆品的质量和感觉 ,而且众所周知 ,化妆品专柜都是可以试用的 ,人们可以通过试用来判断这个化妆品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而人们在线上就不能体会到这种感觉 。就拿口红来说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唇色 ,所以同一根口红在不同人的嘴上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如果人们只看网上的效果图 ,很可能与现实中自己涂上去的颜色不一样 ,给人一种心理上的落差 。所以人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去化妆品专柜 ,所以我认为化妆品专柜是有发展前景的 。
其实想要判断一个商机或者是物品有没有发展前景 ,我们应该结合它的发展背景还有它的受众人群去考虑。而且化妆品专柜在线下有着很高的热度 ,它比线上服务更加的专业和真实,所以我认为它有发展前景,而且近几年都不会落寞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