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主要产自哪里

中国丝绸主要产自哪里,第1张

我国丝绸产地,与蚕丝产地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为我国最大丝绸产地,产量占全国一半。主要集中于苏州、杭州、湖州,称为三大绸市。

其次有绍兴、南京、嘉兴,镇江和常州等。四川盆地是我国第二丝绸产区,生丝产量仅次于浙江。第三大丝绸产区在珠江三角,以纱绸为主。

国际发展

一、产业调整改变丝绸生产格局

1、茧丝生产梯度转移

从总量上看,中国,印度,巴西,越南,泰国等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而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则相继大幅下降。 

2、蚕丝生产趋于多极化

世界上有蚕丝生产的国家和地区65个,其中有一定规模的近40个,在世界蚕丝生产中占有一定地位的有l0个左右。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国丝绸业,蚕茧年产量达44万吨,最高的一年份曾达到70万吨之多,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

印度茧丝绸生产发展迅速,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丝绸生产大国。泰国,越南,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也十分重视蚕丝业投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本国蚕丝业发展。

扩展资料

1、丝绸文化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几千年前,丝绸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传向欧洲,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从那时起,丝绸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

2、原料特性

现代工业丝绸,很少有百分之百全蚕丝产品,主要是天然纤维、人造纤维、纤维素的组合体。

——丝绸

历史上商丘有多个名称,宋国、睢阳、宋州、宋城、梁园以及宋朝时期的南京等等,都是指如今商丘。关于河南省商丘市的古诗词有:

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唐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译文:

昨夜我们一起在梁园(今河南商丘)里游玩,小弟我很寒冷,老兄你却不知道独自来到庭院里,看那雪中玉树,真为那连理树枝而伤心断肠。

2、《守睢阳作》唐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译文: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已成为一作空城,日渐艰危。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

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3、《梁园吟》唐李白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译文:

我离开了京城,从黄河上乘船而下,船上挂起了风帆,大河中波涛汹涌,状如山脉起伏。航程长,水遥阔,饱尝远游之辛苦,才终于到达宋州的平台,这是古梁园的遗迹。在平台作客依然愁思不断,对酒高歌,即兴来一首《梁园歌》。

又感阮籍《咏怀》“徘徊蓬池上”之诗,念及“泽水扬洪波”之句。深感长安与梁园隔着千山万水,道路迢迢,想再重返西京希望已经不大了。人生要看得开,岂可自寻烦恼?不如登高楼边赏风景边饮美酒。

4、《遣怀》唐杜甫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译文:

昔日我游历在宋中(今河南商丘市南)一带,汉朝梁孝王自梁徙都在这里。当今的宋中仅次于唐代著名的商业交通发达的城市陈留,而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则和贝州、魏州相等。一个城邑中就有就万户人家,大街两旁的高楼大厦互相辉映。船和车马占据大半的天下,主人和客人都十分欢乐。

5、《过宋州》唐李端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

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欲为将军哭,东流水不回。

译文:

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限于叛军之手时,与外界断绝了关系,救兵一直没有到来。遭逢乱世,忠臣惨遭屠戮;虽然现在叛乱已定,但仍然让英明的皇上为之感到悲哀。

时值初春,荒芜的郊外,杂草遍地;残垣废垒纵横,到处野花盛开。我为将军之事痛哭流涕,可是往事悠悠,如水东流,永不回转,哭又有什么用。

-商丘

甘肃文化·丝绸之路的西陲孔道·河西走廊的著名关隘

河西走廊雄关漫道,古代关城遗址甚多,其中最著名的关隘是嘉峪关、玉门关、阳关。

(1) 天下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距酒泉三十五公里,筑关前,就是丝绸大道的途径之地。据文献记载,在五代甘州回鹘时期,在这附近就有天门关(有人说遗址在嘉峪关外黑山湖附近),明代又在这里修筑嘉峪关。它是明代修筑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是明长城的西端,南连祁连山,北倚嘉峪山、黑山,因建在嘉峪山西麓的一个地势险要的高岗上而得名。

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代的开国勋臣、征西大将军冯胜、傅友德等奉命追歼元朝在河西的残余势力,攻取甘州、肃州,平河西。河西战役结束后,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路必由此”(《重修肃州新志·边墙》)为由,在此修筑了一座关城。城高一丈八尺,周长二百二十丈,当时无关楼,并不雄伟。明正德元年(1506),修起了东西两座城楼和官厅、夷厂、仓库等。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兵部尚书翟銮巡视西北边防,登嘉峪关,看到这里濒临西境,“为河西第一隘口”,但墙壕淤损、守备单弱,于嘉靖十九年(1540)修筑了关城,又令肃州兵备李涵监修了南至卯来泉(今北大河边),东北至野麻湾北一带的长城,与嘉峪关相连,每五里设墩台一座,此后又增兵添将,设游击员一名,步将数百名驻守,嘉峪关才逐渐成为名符其实的雄关。

嘉峪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在明代进出关口的商人、使臣都要注册登记,商人要写明驮运何物、来自何方、前往何地。守关人员白天点烟,夜里举火,将商人来到的消息传知酒泉,守关人员还可得到是否立即放行的信息。喜峪关是古代军事建筑的雄伟之作,这座总面积达3350余平方米的关城,有内城、外城、瓮城,形成了重城并守之势。城垣上高达三层的柔远门、光化门城楼,飞阁凌空,气势壮观。城内墙垣严整、雉堞环绕,有敌楼、矢楼、角楼,角楼的楼顶有砖砌的垛口,犹如高耸的碉堡,远处有烽火台。1842年,林则徐谪放新疆,途经嘉峪关,遗诗一首:“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 峭摩肩立,翰海苍茫入望迷。谁道淆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林公诗中描叙了嘉峪关的雄险。

嘉峪关不仅雄伟而且建筑质量高超,具有高超的施工技巧和质量。当年雄关的匠师们不仅提出了精巧的设计,而且还准确计算了用料,雄关建成后只多了现在重关上放的这块唯一的砖。关城的正门两侧,及瓮城北侧的墙角,投石叩墙角或两石相击,能引起啾啾之声如燕鸣,谓之燕鸣墙。总之,嘉峪关的修筑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光辉,体现了古代匠师们高超的技艺和无穷的智慧。嘉峪雄关,巍然屹立,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2) 闻名遐迩的玉门关与阳关。 玉门关、阳关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两个重要关隘,是由敦煌出西域的必经之地。它们是汉武帝为抗击匈奴,联络西域,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而设置的。两关都在汉敦煌郡龙勒(今敦煌)县境。出玉门关,经伊吾、鄯善、龟兹北行,即丝绸之路的天山北道(隋唐时期的中道);出阳关,经鄯善(今新疆若羌县北)、且末(今且末南)、精绝、扦弥(在今于田东)、于阗向西行,即丝绸之路上的南道。玉门、阳关雄踞于两道的咽喉之地,相距约七十公里。两关是丝绸之路在甘肃的最后的大型停息站,出两关后西行就到西域地区。

自唐朝以后,汉玉门关址究竟在何处,无人能说得清。到目前为止,对玉门关址之所在有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关址在唐代寿昌县旧址(今敦煌县南湖乡境内)西北一百一十八华里处。唐代以来的一些地理书如《括地志》《旧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等均这样记载。第二种观点认为,关址在唐代寿昌县西北一百六十华里处。敦煌石窟保存的唐《沙州都督府图经》和后晋天福十年(后晋天福无十年,实为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写本《寿昌县地境》就持此论。第三种观点认为,关址在敦煌西北的大方盘城,这是清代人陶保廉《辛卯侍行记》中的看法。第四种观点认为,在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第五种则认为在千秋燧附近。这是甘肃省考古研究所1979年以来对敦煌境内的汉长城、烽燧进行大量考察、发掘后提出的最新看法。在没有最后确定真正的汉玉门关址之前,我们暂且把小方盘城当作玉门关址。

由敦煌西北行就到了玉门关,玉门关遗址在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县城西北九十公里处。遗址呈方形,四垣保存较好,西和北各有一门,北门下部现已堵塞。遗址现残存面积六百平方米,城墙东西长245米,南北宽49米,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内女墙厚085米,外女墙厚15米,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083米的走道,靠东墙向南转上,直达顶部。城北大路旁,距城八十米处,有烽燧遗址。1907至1915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曾在离小方盘城不到90米的一座大驿站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文书,他根据汉简和文书判断,认为这是玉门关遗址。1944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夏鼐、阎文儒先生,对小方盘城以东的敦煌汉代烽燧遗址进行了考察性试掘,获汉简四十三枚,这些简牍经过沙畹(E·Charannes,法国教授)、王国维、罗叔言等先生的研究考释,根据小方盘城附近遗址出土的“酒泉玉门都尉……”等字的简牍,多数人认为小方盘城即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后的玉门关址。但也有人认为玉门关址还应在小方盘城之西。1978年10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在离小方盘城西十一公里的马圈湾烽燧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共获简牍一千二百余枚,还获得了珍贵实物三百三十七件,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许多简牍,有关于玉门关址、玉门关候及其管辖范围、玉门关候所属的屯戍活动方面的资料。考古人员根据上述资料,结合长城考察情况,认定汉玉门关不当设于小方盘城,而应设在马厂西侧。虽然这次考察并没有直接发掘到预想中的玉门关遗址,但这是迄今人们对玉门关的最新认识,为这个问题的最后解决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

唐玉门关自宋以后因陆路交通的日益衰落而倾圮,现已找不到遗迹。人们根据唐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所描绘的情景,与双塔堡附近实地对照,发现正与双塔堡南的苦峪城(俗称锁阳城,在今安西桥子乡南)遗址相合,猜测此城也许是唐玉门关遗址。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玄奘在瓜州问路的记载,唐代玉门关应该在苦峪城北数十里,即现在的双塔堡附近。

阳关遗址也在今敦煌县境内,距县城七十公里,其地称古董滩,又作葫芦滩。古董滩茫茫荒沙,随处可见汉代遗物,但并无遗址。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时,在古董滩西部发现了上万平方米的板筑遗址,经试掘,房基排列整齐,还有宽阔的城堡墙基,还发现有五铢钱、铜箭头、汉代陶片,以及耕地、窑址、水渠遗迹,总分布面积达十平方公里。文物工作者根据文献记载和遗址,初步断定这里才是阳关关址。阳关遗址与玉门关遗址相距一百四十里,近年甘肃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阳关至玉门关之间的长城,每隔数十里有烽燧墩,古董滩南北均有烽燧,从整个布局看,阳关遗址正座落在南北烽火台群之间。

阳关的隐去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自然条件的变化,历代战争的破坏,大规模的开荒屯垦,破坏了这里的植被和水源,大自然失去了生态平衡,从而造成风沙逐渐侵移,出现了严重沙化。人们抵挡不住风沙的暴虐,离开这块世居之地,向东迁徙,大约在宋辽以后,当阳关人全部撤离之后不久,历史上曾一度赫赫有名的阳关就被流沙吞没了。阳关的消失,是历史上盲目屯垦开荒及战争造成生态不平衡所产生的恶果,实际上这是一场人被大自然所驱逐的悲剧。

甘肃作为古代西域必经之地,这里蕴含了中原文明和西域诸国文明的精髓,很多特色文化习俗和美味美食都出现在这里,甘肃的自然景观也是非常独特和有个性的,下面给大家分享甘肃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荐。

或许,你对它熟悉又陌生。而它,已经等你千年它就是——中国甘肃。

为什么会是甘肃

这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

它没有西藏的高原圣洁

它没有新疆的辽阔大地

它没有四川的绚丽多姿

它也没有云南的七彩之美

是啊,为什么会是西北默默无闻的它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它,金戈铁马,峥嵘岁月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它,行路万里,生死之交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它,驼铃马帮、大漠孤烟

丝绸之路,长城边关,

河西四郡,大漠孤烟,

黄土高坡,甘南草原······

在充满传奇色彩和浪漫神韵的丝绸古道上,

在辽阔的中国西北腹地,

甘肃传承着黄河上游八千年的文化与文明,丝绸之路两千年的辉煌与梦想!

你知道的甘肃

或许是黄土一片,是漫天黄沙,

是戈壁滩上久久不见人烟,大地龟裂如同肌理的干枯与荒凉

但你不知道的甘肃其实绚丽多姿!

听听LonelyPlanet作者如何介绍甘肃

是时候抛开那些刻板的印象了,抛开那些对甘肃的固有偏见。

甘肃,不只有莫高窟和兰州牛肉面,今天,就和小编一起走进甘肃,看它是如何登顶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宝座的

兰州

黄河水奔腾不绝,牛肉面日夜飘香

黄河穿城而过的地方,就是兰州。

西北民谣的沉重,听过一次便难以忘怀,仿佛双耳灌进了秋风与黄河。

这里的河水舀一勺有半勺泥,

这里的山岭在美学和地理学上都贫瘠得极其彻底。

坐落在几何版图中心,却是西域眼里的中原,中原眼里的西域。

荒凉到极致的浪漫,这就是兰州。

“黄河水奔腾不绝,牛肉面日夜飘香”,大概是对兰州最好的注解。

“有酒、有肉、有兰州”是每个兰州人骨子里的信仰,满大街的手抓餐厅和牛肉面馆是他们离不开的生活情调。

一包“兰州”牌香烟或一瓶黄河啤酒,都可以从他们那里听到一段兰州故事

中山铁桥

百年沧桑中山桥,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桥自建成至今,已度过了108个春秋。百年以来,中山桥,经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刷、地震摇撼、风雨剥蚀、车船碰撞,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

历经沧桑之后,他依然如一名坚强的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起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

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

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因为它像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璀璨艺术的画卷!

炳灵寺

世上本无佛,拜的人一多

也便有了佛

佛光十万,高卧炳灵

每一窟皆由无名者开凿

高峡之中,丹崖之下

黄河,着一身布衣缓缓走过

炳灵寺创建于西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炳灵寺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号称全国四大石窟之一,其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

随着古“丝绸之路”衰亡,炳灵寺也渐渐地失去光彩,如今丝绸之路又盛起,相信炳灵寺也一定会再次扬名天下!

黄河石林

黄河石林,亘古旷世的独特地貌奇观。

黄河拍打着细浪,从耸立的石林中,陡峭的岩石旁流过去,固执地向干涸遥远的北方挺进。

风吹过,水涮过,千万年的岁月,灵动和冥想,一路歌舞狂欢。突然一刹那就是永恒

山峰如聚,黄河石林以它非石非岩的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托起一个立体的神话。刀锋拥挤,千军涌动,万马奔腾,这俨如一个拼杀的战场。

穿越石林,你会不自主地感知黄土高原的阳刚的躯身,缄默的神态,坚毅的面容,它在风雨中矗立,日复一日,从不愿放弃对大地的眷恋,对太阳的向往。

究竟是风剔刻了,还是水涮铸了这样的景观凌起的那样刚强凌厉,飘散的又这般呼拥静美,刚柔相济。黄河石林,背负厚重的黄土,背负着西北的豪放与沉重,守护在这片大地上,守护着一方子民!

甘南

最低调的一个藏族自治州

这里是足以媲美西藏的梵天净土,空气里都弥漫着信仰的乌托邦,远离尘世的圣境天堂、梦中的香巴拉。

《国家地理》摄影师约瑟夫·洛克说:“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

如果你还没去过甘南,就不要轻易说跑遍了藏区。

甘南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与青海、四川毗邻,属于安多藏区,州府是合作市。

除了美丽圣洁的高原风光,甘南还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风情。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是青藏高原社会大系的主要窗口。

**《天下无贼》曾经也在甘南取景拍摄,这里如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每走一步,如诗如画的美景都涤荡着向往自由的灵魂。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甘南的夏河县,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之一,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藏密学院,拥有中国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它占地1234亩,比夏河县县城还要大,俨然就是一个小城镇。

鼎盛时期,这里的僧侣多达4000余人。

拉卜楞寺外墙由2000多个转经筒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廊,转完一圈并触摸到每个转经筒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

如果要在拉卜楞寺找一个俯瞰全景的地方,那一定要去西南角的贡唐宝塔。

郎木寺

郎木寺不是一座寺院,而是位于甘南碌曲县的一座小镇,以寺名镇,镇亦因寺而名!

在四川和甘肃两省的交界处,周围被草原、树林、山丘、红色的石崖围绕,环境优美,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

小镇上,一条宽不足2米的小溪蜿蜒而过,将镇子分为两半,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着。

这条小溪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沿溪而上可以徒步白龙江峡谷,景色十分美丽。

镇子西北的一半属甘肃,东南的一半属四川。

在小溪边,汉、藏、回3个民族的居民浣衣汲水、晒大佛、做礼拜,过着平静安稳的日子。

在高原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的寺庙金顶和镇里闲适的僧俗众,使得小镇神秘而又充满生活气息。

美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风民俗、浓厚的宗教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的游人慕名而来。

扎尕那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逃离的愿望,天堂太远,尘世浮华,那不如去扎尕那。然而知道扎尕那的人却很少,鲜有听闻。

《中国国家地理》曾经评出“十大非著名山岳”,其中就有扎尕那山,位列第四,小五台山、武功山、海陀山也在其中。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约瑟夫·洛克曾在甘南的迭部县考察,并写道:“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

“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可见扎尕那聚集了迭部县甚至整个甘南之精华所在,这里四村一寺坐落城中,群峰拱立,翠柏环绕,山坡上梯田层叠,民居鳞次栉比、幡迎风飘扬,每天清晨云雾缭绕,宛若世外桃源。

陇东南

一直被忽视的甘肃秘境

或许甘肃太过丰富的景观让陇东南难逃配角的地位。然而正因如此,这里还保持着难得的宁静。

横贯的秦岭和纵向的陇山交会,让陇东南可以包揽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和原始森林的山清水秀,这里也是自古以来西出关外和南下蜀地的要塞。

沸冰

这片甘肃最东边的土地孕育了大地湾缤纷的彩陶,也是传说中伏羲的故里;

丝绸之路的繁盛,不仅留下了天水麦积山这座“东方雕塑馆”,

还有南北石窟寺和大云寺的佛舍利;

大自然在这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总有吸引你的那一片独特的风景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

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

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

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山麓之中,周围峰峦叠嶂,游客经过惊险栈道攀爬(说实在,即以我的体力,精神穿行在该栈道之间,都有一种胆战心惊。

两股战战之感,登石窟顶,即可一路观古人留下的文化艺术结晶,又可将美景一收眼底,甚是快哉!如遇云雾天气,还可以观赏“麦积烟雨”的奇妙景色。

崆峒山

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传说黄帝问道于崆峒山的广成子,因此被称为道家第一山。

西经奇观第一山,古朴峻险,崆峒天下秀。文人诗,墨客画,古往今来,千古盛华夏。

对大多数武侠迷来说,对崆峒山的了解也许更多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

崆峒属于六盘山的支脉,主峰海拔2100多米,如一道拔地而起的天然屏障。

尽管相对高度不过600多米,但整个山系几乎都是经过大自然打磨的丹霞绝壁。

远远望去,山上的亭台楼阁似乎悬在绝壁边缘,云雾缭绕,凭添一分仙家气派。

河西走廊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河西走廊,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当张骞这位极具开拓和冒险精神的汉帝国友好使者凿空西域时,

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

开始成为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

河西走廊就是“中国道路”的隐喻,它通向的是以中国为本位的大国形象。

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开始了她的荡气回肠的全新篇章!

无论是以莫高窟、马蹄寺为首的佛教石窟群,

还是汉、明长城的烽燧边墙,

抑或是压箱底的一座座古城遗址

即使马帮驼铃已经失,残阳夕照依旧。

莫高窟

来河西走廊没有人会错过莫高窟。

推开大门,光线穿透黑暗,光柱里尘埃动,沉寂已久的历史被唤醒。

当瞳孔适应了光亮的变化,刹那间,满室妙华,宛若琉璃世界:藻井上的飞天、坡顶的千佛、石龛里的塑像、中心的塔柱、两壁的经变图

弹指间,千年生灭,而消失的鲜卑族、令人神往的唐王朝、神秘的西夏国,却都以信仰和艺术的形式,存留在沙山下的这片石窟里。

蔚蓝天空下,七百余洞窟齐齐沉默。沙石的苍**提醒着我们身在戈壁的事实。

那些前赴后继的人啊,他们作画,他们修行,他们站在狭窄的洞口,外面是一成不变的荒凉河滩,还有那猎猎不休卷起黄沙漫天的炽烈罡风。

鸣沙山和月牙泉

自古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在鸣沙山中,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充满了色彩和生机,宛如大漠羌笛声中的一段江南牧笛声,婉转清扬,欢快灵动。

当夕阳缓缓消逝,被日光炙烤了一天的鸣沙山遽然降温,坚守天际的晚霞终于被夜色吞噬,喧嚣的人群逐渐散去。

鸣沙山和月牙泉最神奇的时刻也许就在此时。

一面是灯火星星点点的村落和城市,转个身就是大漠的孤寂无语。

张掖丹霞

张掖是古时河西走廊四郡之一,地理位置险要,正所谓“不望祁连山上雪,错把张掖当江南”。

在张掖,你会发现粗犷的大西北也有柔美的一面。

七彩丹霞地貌最震撼人的便是颜色,在黄昏时间更加变幻无穷。

一层**、一层红色再配上一层淡淡的土灰色,层次分明、线条曲折。

红的如火,黄得似金,灰的如钢,颜色相配得异常醒目,看后不由得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好像上帝手中攥着这三种颜色的画笔,随意的一扫而过。

这是浪漫的颜色,是爱情的细语,是大自然的微笑,是只有懂得的人才会明白的秘密。

祁连山

“祁连山的历史,看起来好像是那么粗犷,甚至残酷。

但祁连山的本质绝对是温情浪漫的。

祁连山一名就是古代匈奴语,意为“天之山”。

迄今为止,游牧在这里的匈奴人的直系后裔——尧熬尔人仍然叫祁连山为“腾格里大坂”,意思也是“天之山”。

祁连之美,美在山清水秀,更美在奇峰云雾,“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湿人依“。

夏季的祁连多夜雨,次日清晨,这浓云厚雾像一缕缕银丝素绕在山腰间,忽而又变成滚滚青烟,在山际间飘逸。

不经意中,它会滑过你的脸颊,落进你的心田,身临其境,恍如梦中

有这样一片土地

干旱湿润、戈壁高原、沙漠雪山同在

孤傲、冷漠、自由、热烈同在

它有大西北独有的

粗狂的风格,豪放的气势

又不失江南的灵秀

它就是中国甘肃

你好!中国茧丝绸之乡在南通海安,此外,浙江一带也产蚕丝。

丝绸沿革

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勤劳的中国人便掌握了养蚕、取丝、织绸技术。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能织出复杂花纹的织机与手艺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几乎中国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秦汉时期,中国丝织业不但得到很大发展,而且开始对外出口,丝绸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

贸易的推动,促进了中国与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里的“丝绸之路”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其实,比“丝绸之路”更早的是“海上丝绸之路”。那时候,中国江南一带的商贩,通过海运,把中国的丝绸运到东南亚各国。大概是从今天的广州出发的,只是其影响力没的秦汉时期的陆路出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受自然环境影响,黄河流域曾多次改道,冲刷了下流良田,黄河流域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

南桑北柞

蚕丝分为南方的桑蚕丝与北方的柞蚕丝。因此,蚕丝被按原料来源,可分为100%桑蚕丝被、100%柞蚕丝被。

由于蚕茧属于稀缺资源,其产量不及羊毛的二十分之一,在浙江等地,为了给低档次被服生产厂家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当地政府允许企业生产起所谓的“混合蚕丝被”,即在蚕丝中掺入化纤,或是桑蚕与柞蚕混合的填充物

桑蚕产地在江南,农业时代的浙江、江苏、广东等江南一带,由于气候、水土条件较好,家家户户都栽桑养蚕,茧丝绸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柞蚕产地在北方,柞蚕多为野生,在树林里放养,东三省及河北、河南等省市都适合柞蚕生长。

就蚕丝品质而言,桑蚕丝纤维韧长、手感好,柞蚕丝粗糙、纤维短且容易短。再加之桑蚕为人工在室内养殖,成本较高,柞蚕是野生或放养,成本较低,所以市场上,桑蚕丝比柞蚕丝价格要高。2008年市场数据显示,优质的桑蚕丝价格差不多是柞蚕丝价格的2倍。

沧海巨变

史料记载,中国丝绸之路发端于沿海,即江南一带,但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迅速,大气环境受污染较重,桑蚕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蚕茧小,得丝率低,因而也卖不起价格。特别是沿海等发达城市,传统农业GDP收入远远比不上现代工业的产值,如家电、电子、化工化学、IT信息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素有“丝绸天堂”之称的苏杭不再栽桑养蚕,“蚕农”这个职业也消失了。当地人已改行从事丝绸贸易或做起利润更高的化纤产业。在苏州,生意热闹的“东方丝绸交易市场”,其实更多是从事仿真丝的化纤交易,附近的“仙蚕祠”也只是一个旅游观光的地方,不再是蚕农绸商顶礼膜拜的圣地了。

比较突出的是广东,“桑田变厂房,蚕农变工人”,整个省基本上不从事桑蚕养殖了。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把化纤技术输入中国,的确凉、卡其布等化纤服装曾一度成为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青年穿着时尚,中国却把价值含量较高的丝绸出口到欧美。这一现状,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七孔被、九孔被、羽丝被等化纤被,玩着不同的概念一轮又一轮地侵袭着我们的卧室。

我来自农村,儿时曾见过七八十岁老爷爷老奶奶光着膀子乘凉,他们虽然消瘦,但皮肤却惊人的白晳,没有红点、没有疙瘩,也少有沉淀的色素。那时候他们穿的是手工纺织的土布粗服,盖的是弹出来的棉花被,天然、环保、无污染。

改革开放后的我们,儿时以有一件的确凉衫衣为骄傲,穿一件大喇叭裤,走在大路上,轻飘飘的,空荡荡的,从白天玩到黑夜也舍不得脱下来。晚上睡觉时还要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席子下压出两条轨道来。

迟到某一天,面对镜子看到自己后背上的红点、疙瘩与抓痕,才知道我们原来深受化纤其害。

现在,我们也生儿育女了。不能再让他们这一代受到化纤的危害,从小就让他们使用天然、环保、健康的衣服与被子,至少要是100%纯棉的。

桑业转移

桑蚕产地转移路线图:一是南桑北移。如江苏,苏南不再栽桑养蚕了,而是转移到长江以北的苏中、苏北去了。如南通海安,成为了新时期的“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湖桑之乡”、“全国最大的优质桑蚕基地”、“世界仅有三处高品位茧丝绸基地之一”。这里不仅有世界级丝绸集团企业,如鑫·缘,也有全国闻名的桑蚕丝被产业集群,如那夫尔、丝域丝绸等。

一是东桑西移。由于江南沿海一带不再适合栽桑养蚕,由于这里的企业就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如广西、云南、四川等地。虽然目前经济效益仍有待观察,但其帮助西部地区发展思路是值得肯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4656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8
下一篇2024-02-28

随机推荐

  • 天气太套盒里面那个棍儿是干嘛用的

    天气丹的小勺子是用来取用护肤品, 尤其是眼霜的,因为眼霜每次只需要点涂一点点就能让眼周的肌肤得到充分的滋润,如果用手蘸取, 可能会涂抹过多,造成浪费的同时还有可能导致眼角产生脂肪粒,影响使用效果,所以使用小勺子可以很好地掌控。天气丹套盒是用

    2024-04-15
    55000
  • 伊索芹菜籽精华用法你知道吗?伊索芹菜籽精华保质期是多久?精华怎么样?

    伊索的芹菜籽精华其实是一款非常好用的精华,但是很多人因为方法不对而没有好好利用。下面小编就来教大家这款芹菜籽精华的正确用法。伊索芹菜籽精华的用法?伊索种子精华的使用真的是良莠不齐,两极分化。其实这个精华真的很好用。很多人其实用错了方法,所以

    2024-04-15
    49800
  • 霜和精华使用顺序是什么

     霜和精华的使用顺序是先用精华再用霜。在日常的护肤步骤中会用到许多种类繁多的护肤品,这些护肤品各有各的功效,也各有各的使用方法。如果方法和顺序不对,很可能影响护肤品的作用和功效。精华一般是用在爽肤水之后,用完精华之后就可以用面霜进行护肤了。

    2024-04-15
    53100
  • 在网上买护肤品靠谱吗?

    在网上购买护肤品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但很多人对其可靠性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商品质量、真实性以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在网上买护肤品靠谱吗?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虽然网上购物存在着一些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网购平台都不可信。事实上,如今市场上存在许

    2024-04-15
    46800
  • 为什么用了妮维雅深层洁净洗颜泥是去油脂和卸妆的洗颜泥,会有刺痛感?我是男的,不知道可不可以用这种...

    如果使用过后,皮肤没有红肿、搔痒、灼痛感,这款产品对你来说就是安全的。刺痛感可能是收缩毛孔或者补水效果造成的。你所说的凸起的深红色的包,其实就是痘痘的前身,属于皮肤深层的痤疮。它生长一段时间之后,有的会发展成新的痘痘,有的可能被皮肤吸收掉痊

    2024-04-15
    36300
  • 伊恩·道格拉斯·史密斯的情况改变

    在1974年,南非总理B·J·沃斯特(BJ Vorster)开始迫使史密斯结束白人少数管治,以换取南非在外交上改善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因为南非过去一直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支持UDI,使之成为与非洲各国修好的一大阻碍。随后在1976年,美

    2024-04-15
    41100
  • 精华液的作用及用法

    精华液的作用及用法  精华液的作用及用法,精华液是所有护肤品里面非常出名的一款护肤品,生活中很多爱美的女性都会买精华液来护理自己的肌肤,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精华液的作用及用法。精华液的作用及用法1  精华

    2024-04-15
    44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