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养殖,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料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扩展资料
最后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
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青蛙养殖
这个可能是牛蛙的蝌蚪,牛蛙的蝌蚪体型比一般的蝌蚪偏大,一般不太常见,并且是肉食性,会吃鱼苗或是其他的浮游动物。青蛙的蝌蚪体长约为15厘米,青灰色。蟾蜍的蝌蚪体型最小,长约1厘米,黑色。
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蛙和蟾蜍形态结构相近,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蟾蜍皮肤多粗糙。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青蛙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青蛙的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能够离开水在陆地上生活。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水生生物要先进,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 幼体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
无尾目,(学名:Anura)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青蛙在吞咽食物时会:眨眼睛;
青蛙属于:变温动物;
青蛙的呼吸器官:肺和皮肤;
青蛙的幼体蝌蚪呼吸器官:鳃;
青蛙的眼脸是闭合方式的:由下往上;
青蛙的舌根在它嘴里部位:在嘴的前端;
青蛙的舌头构造:青蛙的舌头舌根在外,舌尖向里,舌上有黏液,以便于捕捉昆虫。
青蛙的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皮肤光滑。耳膜,青蛙可以通过它听到声音。
运动捕食方面就是:游、跳、用舌捕食。
繁殖发育方面是:卵生、变态发育由小蝌蚪变来。
生活环境: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只占食谱的7%左右;动物性食物约占食谱的93%。从解剖的60只青蛙中发现,在动物性食物中,被吞食的动物涉及四门、四纲、十目、三十多个科。在156只被食动物中,昆虫纲动物占80%,鳞翅目最多:稻卷叶虫11只,稻螟10只,稻苞虫7只,粘虫10只,玉米螟2只,棉红铃虫2只,萍灰螟2只,眉蚊夜蛾3只,稻眼蝶5只。鞘翅目次之:稻负泥虫5只,稻象鼻虫6只,金龟子2只,瓢虫4只。其次是半翅目(白背飞虱8只,灰背飞虱7只,稻黑蝽象2只,褐背飞虱6只)和双翅目(稻潜叶蝇8只,萍摇蚊5只,果蝇2只,蚊3只)。 无尾目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
青蛙,系两栖纲蛙科动物的统称。北方俗称青蛙为大青乖子,原名田鸡、青鸡、坐鱼、哈鱼、学名黑斑蛙,是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从儿童到老人人人皆知。其种群在中国的平原、丘陵、山地均有广泛的分布,但个体的品质以北方地产的青蛙最为优良,其输卵管干制品——地鸡油,“也可作为哈士蟆油使用”。 两栖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已经在地球上衰落了,而使现生种类也迅速成为濒危物种的罪责则 归咎于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频繁的人类活动和全球工业的急剧发展,一方面,它致使物种灭绝;另一方面,由于工业污染特别是化学工业污染,使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使湿地大规模遭到破坏。
最近的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农用真菌抑制剂的化合物三苯基锡,其含量即使低于田间浓度,也可能导致几种青蛙发生畸变甚至死亡。
杀菌剂三苯基锡,主要用来对付甜菜和马铃薯体内的疾病,但有时也用于洋葱、水稻等多种农作物中。这不可避免地污染了水生生态环境,有的是直接污染水稻田,另外还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江河沟渠。因为三苯基锡的液相降解速度很慢,导致它在水中富集,从而对水生生物造成极大的毒害,特别是损伤了蝌蚪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一般而言,真菌抑制剂的浓度越高,对生物的毒害就越大。对于两栖类动物,化学品常会导致其发育滞缓,而发育滞缓又将导致其难于逃脱捕食者的攻击。这很可能是导致一些地区青蛙种群灭绝的原因。
还有其他污染物要对更多地区两栖动物数量下降负责,酸雨则堪称罪魁祸首之一。事实上,几乎所有两栖动物的卵和幼体在酸碱度低于4.5的水中均不能生存。然而酸雨的酸碱度一般都在35可以使水塘溪流水中正常的酸碱度下降到致死的水平。在加拿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东欧,都已经确认酸雨是造成池塘湖泊中的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
对于更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两栖动物数量下降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也许是臭氧的减少。地球臭氧层变薄,紫外线辐射量上升,将使两栖动物的卵无法孵化为幼体。最有可能受紫外线辐射增强的影响的其他两栖动物,是生活在更高寒、更靠近极地的两栖动物,那些地区的臭氧层最薄,两栖动物必须晒太阳来调节体温,结果受辐射量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被破坏。
环境激素也可能要对全球两栖动物数量下降负责,滴滴涕之类杀虫剂分解的污染物,有可能严重破坏两栖动物的 生殖能力,其情况类似于鱼和鳄鱼等水中生物。事实上已经发现,这种环境激素使一些雌性树蛙雄性化,同时也会使另外一些种类的雄性树蛙雌性化,结果,这些树蛙都不能生育。这种在环境中不易分解的激素分子,沉积在池塘湖泊底部的污泥中,被在底部生活的两栖动物的幼体吞入腹中。这种激素、很小的积聚量就能生效,而且极易随风飘散,因此,不论原生地在哪里,都会形成全球威胁。 地球上日渐严重的温室效应不仅使气候出现了奇怪的变化,也使变色的青蛙数量在逐渐增多,很多地方出现了各种橘**、白色、甚至粉红色的青蛙,这种现象肯定不是自然界与人类在开玩笑。
透明青蛙
2014年6月于日本东京都调布市的一池塘内发现了一群透明蝌蚪。7月末,透明蝌蚪长成青蛙,长大后皮肤开始泛白,但仍可以看见微黑的内脏。专家分析其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隐性遗传和突变导致色素异常。
蓝色青蛙
2014年8月,日本山梨县北杜市展出浅蓝色青蛙。青蛙通常是绿色,10万只青蛙中有可能仅1只是蓝色,非常少见。这只青蛙是山梨县一名4岁孩童水谷叶雨,在田间帮忙收割稻谷时发现的。青蛙体长约2厘米,背部泛着浅蓝色,来参观的小朋友均表示“从未见过蓝色的青蛙,非常漂亮”。 相关知情人士分析称,雨蛙(小型青蛙)通常呈绿色,有可能突然发生变异,褪去胡萝卜素,因此变成了浅蓝色。
北美洲发现多处的畸形青蛙是生活环境中维生素A复合物含量过高造成的,其中含有视黄酸,它是一种激素,能控制脊椎动物几个重要方面的发育过程,它的过量也会导致人类的生育畸形。
在美国,靠近湖泊和河流的湿地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畸形的青蛙,有的只有3条腿,有的前两条腿缺失,有的后腿长了3条或4条。这一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环保专家和人士的震惊和密切关注。对此,有人认为是寄生虫捣的鬼,有的认为罪魁祸首是杀虫剂,还有的则认为是臭氧层破坏造成紫外线过多污染环境而致动物畸形。其中最大的可能是水源污染所致。可以确认的是水源受到多种物质的污染,包括特殊的杀虫剂、重金属、氯化物,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化学物质的污染。
由于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他们一般被视为是环境卫生的准确的晴雨表或指示器。青蛙在发育时,其胚胎直接浸泡于水中,更容易受到致畸物的影响,因而更脆弱。对于人来说,尽管其胚胎在发育时,受到多种因素的保护,但是通过激素致青蛙畸形的途径也可以影响到人,人类畸变的可能也是存在的。能致青蛙畸形也一定能使人畸变,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青蛙一向被认为是卵生动物,不过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雨林的青蛙能够产下蝌蚪。这种青蛙是全球6000多种青蛙中唯一一种能够“下蝌蚪”的青蛙。[1]
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中国的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
形态特征:
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 3 部分。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它的皮肤还可以帮助它呼吸。它的气囊,只有雄蛙有。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
1 .头部
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横裂,由上下颌组成。上颌背侧前端有 1 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当眼睑闭合时,眼球位置有何变动?两眼后各有一圆形鼓膜(蟾蜍的鼓膜较小。在眼和鼓膜的后上方有 1 对椭圆形隆起称耳后腺,即毒腺)。雄蛙口角内后方各有一浅褐色膜襞为声囊,鸣叫时鼓成泡状。
2 .躯干部
鼓膜之后为躯干部。蛙的躯干部短而宽,躯干后端两腿之间,偏背侧有一小孔,为泄殖腔孔。
3 .四肢
前肢短小,由上臂、前臂、腕、掌、指 5 部组成。 4 指,指间无蹼。生殖季节雄蛙第一指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突起,称婚瘤,为抱对之用。后肢长而发达,分为股、胫、跗、跖、趾 5 部。 5 趾,趾间有蹼。在第一趾内侧有一较硬的角质化的距。
蛙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视顶盖上有四层神经细胞,第一层对运动目标的反差起反应;第二层能把目标的凸边抽取出来;第三层只看见目标的四周边缘;第四层则只管目标暗前缘的明暗变化。这四层特征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的画图,迭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像。因此,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形状的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动着的东西和静止不动景物都毫无反应。
蛙类最小的只有5厘米,相当一个人的大拇指长,大的有30厘米(一尺多长),体型短阔,拥有强健的后肢。瞳孔都是横向的,皮肤光滑,舌尖分两叉,舌跟在口的前部,倒着长回口中,能突然翻出捕捉虫子。有三个眼睑,其中一个是透明的,在水中保护眼睛用,另外两个上下眼睑是普通的。头两侧有两个声囊,可以产生共鸣,放大叫声。体形小的品种叫声频率较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