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菜肴在川菜中属小河帮系,统称盐帮菜或盐商菜,偏重咸辣麻。这是由于本地产盐,盐价低廉以及本地人民(盐工和农民)重劳动出汗多加气候潮湿之故。具有地方特色的菜食有:火边子牛肉:用盐场淘汰的黄牛肉制作的一种成纸片状的半透明的麻辣牛肉干,佐酒、下饭皆宜。风味独特,闻名遐迩;水煮牛肉:佐料与牛肉片同煮,制成麻辣嫩滑连汤菜肴,列入四川菜谱;回锅肉:用猪的夹缝或尾根肉,煮熟切片后,和蒜苗、蒜苔合炒而成,下一顿回锅,更为可口;豆花:自贡地区盛产黄豆,城乡人民历来爱吃豆花。自贡豆花白嫩绵软,蘸水香辣咸鲜,远近闻名,大小城镇都有若干家豆花饭铺,价廉物美。尤其是富顺的刘锡禄豆花最为有名,其独创的糍粑海椒蘸水,别具风味。从2003年起,富顺县每年都要举办声势浩大的“豆花节”,邀请各地美食家前来品尝豆花美味,并进行大型商贸活动。糍粑:除中秋节和农历十月初一牛王节城乡人都要吃糍粑外,平时,糍粑也是劳动人民常用的食品。解放前挑运盐巴的力夫(俗称盐担子)挑运50至100公斤重的盐巴来往于附近的乡镇和县城,沿大路的乡场和山间坳口的幺店子都开设有糍粑店供力夫食用。糍粑干硬耐消化,价格又低廉,一般用黄豆拌盐蘸食。至今自贡地区还有地名叫糍粑坳。 自贡的小吃,品类繁多,风味独特,是盐帮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各色小面到包子、泡粑,从腌卤菜肴到凉拌冷吃,从油炸锅煎到糕点汤圆,林林总总,各味俱全。自流井区有名的小吃有郑抄手、谢凉粉、庆荣森酸辣水份、蜀江春的包子等,大安区有长生面、鲜辣兔头等。富顺是美食之乡,散见于县境内各地名小吃、名菜有;县城欧胖子糍粑、椒盐方锅盔、寿字豆腐干、撬撬面、潘鸡婆头、刘锅贴饺、丁凉粉以及自流井的郭汤圆、郑抄手等;牛佛渡的烘肘、怀德镇的醪糟、流水沟的空心手工面、狮子滩的水糖糕糕、赵化镇的江团、童家寺的汤锅、代家寺的软炸肉丝、板桥坝的咸菜、高石坎的笋子、横田溪的猪肝、瓦宅铺的九大碗、邓井关的粉蒸羊肉等。单是蒸、煮、炸的粑粑类,富顺城乡就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品种:洗砂油糍粑、酒米蒸黄粑、米浆蒸泡粑、油炸米羹浑水粑、油炸连麸面鱼鳅粑、油炸豌豆粑、酒米粉蒸猪儿粑、酒米浆加白米饭加马脚杆粑等等。几乎每个水陆码头、场镇,都有一二样拿得出手的小吃和菜肴。
苕丝糖
土城的苕丝糖已有百年历史,驰名省内外。苕丝糖以当地天然无污染的糯米、红薯、蔗糖为原料,采用传统生产工艺,经过蒸、煮、打、捶、压等30多道工序制作完成,特点是香酥可口,入口即化,久吃不腻,是黔北一种名特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土城游客日益增多,当地苕丝糖生意红火。如今,在古镇制作苕丝糖的家庭作坊已发展到数十家,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苕汤圆
苕汤圆以土城特产的优质糯米、红苕为原料,采用蒸、揉、搓等工序,内包折耳根、豆腐干、鲜肉等配料,制成圆形包心汤圆。食用时沸水煮十至十五分钟即可,再配以特制的鲜汤,食之柔和爽口,香味独特,营养丰富,是土城一著名小吃。年来,小镇上以销售为主进行生产的有四五家,有冷冻包装,经常有人定做购买。 土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赤水河中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5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土城是一块红色圣地,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土城,在此发生了惨烈的青杠坡战斗,一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现存总司令部驻地、毛泽东住居等众多革命遗址遗迹,被称为“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土城还是一块绿色奇葩。
土城镇依托红古资源,全力以赴实施“旅游兴镇”战略,旅游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可惜成效。建成了“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等五馆。“四渡赤水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青杠坡战斗遗址配套工程及主题雕塑,新建的永安寺战地医院陈列馆可望年内开馆,完成大埂上旅游公路及停车场、游览步道建设;古镇一期工程完成女红军街、古镇茶楼及两侧民房立面、红军幼儿园、土城卫生院家属楼改造,街口至女红军街、高石坎至下街小桥管网改造,完成红运步道、浑溪口景点建设和女红军纪念馆环境整治;建成水狮坝神奇景区观景平台,旅游设施进一步改善,景点进一步丰富,四渡赤水纪念馆为龙头的红运景区初具规模。四渡赤水纪念馆建成开馆、中国红军节暨纪念四渡赤水75周年纪念大会、纪念中央红军四渡赤水75周年实景演出、女红军纪念馆等四馆开馆、清明祭红、土城古镇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小城镇展区、重庆旅游推介会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千年古镇、红运土城的对外影响力,吸引了众多旅游团队、党政、军、商、学术各界人士走进四渡赤水、体验长征精神,土城的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旅游兴镇”战略,我镇将深入挖掘整理四渡赤水文化资源,围绕建成“博物馆之镇”的定位,加快推进各类场馆建设,继续支持永安寺战地医院陈列馆、红飘带之馆等建成开馆,使红运景区的各类场馆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丰富。加强对重点文保单位的保护与修复。积极配合青杠坡烈士陵园项目申报与实施,努力争取一渡渡口、神奇景区等项目配套建设,建成体系健全的红色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提升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按照“抢救第一、保护第一”的方针,我镇将认真执行《土城古镇保护规划》,加大对破坏古镇建筑和景观行为的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古镇保护与发展的二、三期工程,加快实施古镇区域管网入地、石板街修复、重点建筑复原、民居修缮等工程,千方百计治理控制区和协调区的建筑风格,保持古镇原有历史风貌,配套实施古镇区域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古镇风貌更加协调、品味更加独特、魅力不断增强。
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发展要素,我们将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和产业的发展。优先解决旅游车辆的停靠困难,配套景区景点布局,加快停靠车场建设。积极引导发展旅游宾馆建设,提高接待住宿水平,鼓励发展古镇人家、田园农家特色家庭旅馆,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开发地方餐饮,形成富有特色的餐饮服务业。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凸显红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系列旅游商品。挖掘、整理、开发出一批具有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增加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红带绿,加快绿色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和建设,积极推进田园风光、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形成红绿共舞的发展格局,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亿元,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