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
开放分类: 城市、浙江、地名
目录
• 基本概况
• 自然地理
• 历史沿革
• 经济概况
基本概况
嘉善,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东南侧,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第一站,总面积5066平方公里,辖11镇,至2007年年底,全县常住人口约70万(本地户籍人口38万,外来常住人口31万)。
境内水网交织,物产丰饶。
民风淳朴,六千年前已有先人在此生息,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扬天下。
嘉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和“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嘉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具有嘉善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三色产业带,为传统农业注入了生机;木业、电子电声、机械五金和纺织服装,成为工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古镇西塘的保护和开发,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嘉善,面向世界,确定了“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现代化新城”的发展目标,以丰厚的的历史文化底蕴、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文明结合的人文环境为基础,努力把嘉善建设成为城郊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外向型工业生产加工基地和水乡田园式休闲度假基地,成为环境优美的工贸型、现代化省际边界“窗口”城市。
自然地理
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东经120°44′22〃——121°1′45〃、北纬30°450′36〃——31°1′12〃。
境域轮廓呈田字形,东邻上海市青浦、金山两区,南连平湖市、嘉兴市秀城区,西接嘉兴市秀洲区,北靠江苏省吴江市和上海市青浦区。
全县总面积50768平方千米(县土地详查数),其中陆地占8571%,水域占1429%。
县城魏塘镇东距上海市90千米,西至杭州110米,南濒乍浦港35千米,北接苏州91千米,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地势南高北低,平均高程367米(吴淞标高)。
嘉善县境内东西流向的有太河泾港、大寨河、圩水港、贺汇港、斜塘,南北向的芦墟塘等河流流经镇域,是西水东泻的主要泄洪通道。
汾湖,系湖州至上海的“湖申乙线”航道。
汾湖
汾湖位于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交界,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一半属浙江、一半属江苏。
汾湖古称分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分界湖。
总面积9700亩。
嘉善位于北亚热带南缘的东亚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宜于作物生长,但地处沿海中纬度地带,气候变化明显,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暴雨、连阴雨、干旱、寒潮、大雪、大雾、高温和台风。
历年平均气温15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108℃,出现在1977年1月31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396℃,出现在2007年7月25日。
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初日3月30日;夏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平均初日6月9日;秋季,日平均气温低于22℃的平均初日9月28日;冬季,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平均初日12月6日。
历年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终霜日3月25日,平均无霜期2336天。
平均初结冰日11月29日,年平均结冰天数39天。
历年平均降雨量11557毫米,最多年份雨量16834毫米,出现在1999年;最少年份雨量6951毫米,出现在1978年。
年平均降雨日1385天,日最大降水量1676毫米,出现在1977年8月22日。
全年有两个相对雨季和干季,4~7月是第一个雨季,其中4~5月为春雨,6~7月为梅雨,7月中旬~8月中旬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高温少雨;8月下旬~9月是第二个雨季,受台风和冷空气影响,雨量明显增多,10月起降水减少,成为第二个少雨时段。
历年平均降雪日数78天,1月最多,达35天。
最大积雪深度22厘米,出现在2008年2月2日。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9273小时,其中,1~2月最少,平均在125小时以下;而7~8月最多,平均在210小时以上。
历年平均风速31米/秒,瞬间风速≥17米/秒的大风平均每年54天。
历年出现的最大风速355米/秒(12级),出现在1987年3月6日。
历史沿革
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故曰嘉善。
嘉善县历史悠久,从境内大往圩、独圩、张安村等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实,早在 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沼泽开田,种植水稻和饲养牲畜。
明宣德四年(1429)三月,巡抚、大理寺卿胡概巡视江南后,以地广赋繁奏请划增县,翌年三月二十八日敕分嘉兴县东北境之迁善、永安、奉贤三个完整乡和胥山、思贤、麟瑞三乡之部分置嘉善县,定治魏塘,隶嘉兴府。
“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故曰嘉善”。
清循明制,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曾在境内建立地方政权。
民国元年(1912)废府,嘉善属钱塘道。
16年道废,直属省辖。
21年全省设12个县政督察区,嘉善属第二县政督察区,次年仍改称第二区。
26年11月被日军侵占。
28年成立浙西行署,次年改为第十区,嘉善隶属浙西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
37年4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
1949年5月11日嘉善解放,隶属浙江省第一专员公署,11月改属嘉兴专署。
1958年11月21日嘉善县建制撤销,并入嘉兴县。
1961年4月9日恢复县置。
1983年8月,实行市辖县制,嘉善县隶属嘉兴市。
经济概况
嘉善是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之一,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增长164%,按当年年末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500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完成财政总收入2315亿元,增长2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2亿元,增长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44亿元,增长176%;进出口总额1881亿美元,增长306%,其中出口1360亿美元,增长2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6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10121元,增长139%。
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实际利用内外资均创历史新高,全县合同利用外资541亿美元,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328亿美元,增长337%,引进县外内资2338亿元,增长498%。
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22家,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增资达18次,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达48个,新批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类外资项目数占全县总量的507%,富士康项目成功签约落户。
民营经济取得新发展。
全年民资项目实现投资4217亿元,占全县总量的569%。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858亿元,增长155%。
消费需求保持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33亿元,增长170%。
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突出服务业招商,分别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举办服务业项目推介会,新增服务业企业307家。
积极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17个市、县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5亿元。
加快旅游业发展,接待境内外游客35013万人次,增长208%,旅游业总收入2585亿元,增长225%
交通
嘉善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亭枫高速连接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即将建设的沪杭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沪杭磁浮铁路和嘉通高速公路,也都将经过嘉善,相信不久之后,嘉善将成为长三角的交通枢纽
浙江最大的台资集聚区
截止到2006年9月底,全县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331家,总投资2564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3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428亿美元,常住当地的台商有2000多人。
而同期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41个项目投资当地,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6亿美元。
嘉善与上海接壤,距离上海、杭州和苏州均不到100公里,因此成为浙江承接苏南和上海地区台资的第一站。
1999年,浙江省 批准嘉善经济开发区正式设立台商投资区。
目前,台湾最大民营制造企业,全球三大电子制造服务业(EMS)厂商之一鸿海精密(富士康),亚洲规模最大的家具企业台升集团、全球最大的紧固件企业之一晋亿集团和著名速冻食品品牌龙凤食品等一批台资企业都在当地落户。
2003年,嘉善继江苏昆山、广东肇庆之后,成立了大陆第三个县一级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七朝古都是安阳市。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夏朝、商朝、春秋卫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定都于此,安阳被称为“七朝古都”。而又实查有十三个政权在安阳定都,故安阳又称“十三朝古都”。
安阳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属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因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被发现于安阳殷墟,故安阳更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称。
安阳的气候特征
安阳地处北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宜,但酷寒暑热,旱涝交替。历年平均气温127℃~137℃。
安阳市全年可照时数为44318小时~44323小时,平均实照时数为23680小时~2526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3%~57%。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全市最早初霜日为9月30日,最晚为11月21日,平均初霜日为10月23日。
2022年初霜期是哪一天
2022年初霜期的第一天一般在9月中下旬。
秋季第一次温度降到0摄氏度以下的日期称为初霜期;初霜期的第一天为初霜日。由于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各个地方有所不同。
初霜期是什么意思秋季第一次温度降到0摄氏度以下的日期称为初霜期,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冻称为终霜冻,那个日子称为终霜期。
终霜期到初霜期这段时间称为无霜期,初霜期到终霜期这段时间称霜期。无霜期也称生长期,无霜期长,可利用的季节长。
初霜时间受什么影响一个地方的初霜期,所处的地理位置受距海远近、纬度位置、地形起伏、大气洋流等影响,每年都会发生变化。
1、初霜期一般内陆比距离海洋近的地方早;
2、高纬度、高海拔比低纬度、低海拔早;
3、地势高的要比地势低得早;
4、出现强冷空气时比暖冬早。
平原的城关平均初霜日期为1月6日,最早的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期为1月29日,最晚3月5日,部分年份全年无霜(1964~1966年),平均霜期仅17天。沿海的前沁从未出现过霜。各地日最低气温≤3℃的平均初、终日期(代替初、终霜日期):中部平原地区平均初日一般在1月上旬,沿海地区一般在1月中旬,西北山区为12月中、下旬。终日,西北山区的为2月中、下旬,北部山区的大洋为3月上、中旬,平原和沿海地区一般为2月上旬。霜期,中部平原和沿海地区0~17天,西部、北部山区48~76天。
汉沽管理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类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贫乏,同时也有旱涝、大风、冰雹、连阴雨、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全年平均日照28202小时,日照百分率64%,太阳辐射年总量127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09℃。累计年平均降水量6217毫米,其中夏季(6-8月)降水量486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8%。初霜日平均出现在10月17日,终霜日平均出现在4月16日,无霜期183天。
⒈光能:全年日照时数28202小时,日照百分率64%,大于0℃日照时数21080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75%,大于10℃的日照时数16284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58%,5月日照时数最多为3043小时,日照百分率69%,12月日照时数最少为1931小时,日照百分率73%,4-10月作物生长季的日照时数17843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63%,秋作物生长旺季的6-9月总日照时数为10008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35%。
⒉热量:平均气温10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55℃,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58℃,气温年较差313℃,年极端最高气温393℃,出现在1972年7月16日,年极端最低气温-237,出现在1978年12月29日,年极端最大较差630℃。初霜日平均出现在10月17日,最早为10月2日,最晚为11月3日,终霜日平均出现在4月16日,最早为4月9日,最晚为4月26日,平均无霜期183天,最长无霜期206天,最短为161天,80%保证率初霜日为10月8日,终霜日为4月24日,无霜期168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平均初期为3月6日,终止于11月28日,其间隔日数为268天, 0℃活动积温平均为44105℃。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期为4月8日,终止于10月26日 ,其间隔日数为202天,其活动积温为3995℃。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初期为4月28日,终止于10月5日,间隔161天,活动积温为3399℃。稳定通过20℃的初温为5月21日,终止于9月16日,间隔119天,活动积温为24688℃。
⒊降水:全区累计年平均降水量6217毫米,降水日数为101天,且高度集中于6-8月 ,平均为468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53%,而7-8月平均雨量为3799毫米,集中占了夏季降水的812%,春季十年九旱,平均降水为646毫米,只占年降水量的104%。
⒋气象灾害:春旱年份占 687%(一次降水小于20毫米)夏季年份占41%(6月下旬-7月上旬一次降水小于30毫米),春夏连旱年份占12%,秋季年份占375%(比常年降水少30%)。夏涝年份占41%(比常年雨量多20%),一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也同样形成沥涝,局部沥涝的频率占529%。汉沽管理区雹灾最早出现在5月5日,最晚在9月17日,时间多在下午至夜间,常伴有暴雨和大风,无降雹的年份的频率占53%,年降雹一次的频率占29%。年降雹两次的频率占18%。大风(短时8级以上)平均每年368次,其中以春季频率最高为全年的44%,冬季次之为全年的3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