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霜
BB霜
粉底液
粉饼
遮瑕膏
遮瑕液
遮瑕笔
散粉
阴影
高光
腮红
这些东西价格都差不多 像啊呀呀美爆那种店都在20~30rmb之间 但是你要是要牌子货就在100~200不等 为了你的皮肤着想建议最里的粉底一类的买好点的类似于卡姿兰 美宝莲一类
眉粉
染眉膏
眼影;cs88色眼影盘,两盘176色
建议用眉粉就好 染眉膏不好买也不好弄 一样普通5~10多块 牌子货30~60
眼影如果你是初次cos不需要那么多色 三色系之类的就很够用 价格同上
修眉刀
拔眉夹
普通5、6快 好的20 30快左右 最好是画- -多出来的部分用粉底遮瑕盖 不然你不会修修坏了平日出门会很悲剧
眼线笔
眼线液
眼线膏
唇线笔
唇膏
唇彩
普通 10~20不等 牌子货 40~60不等 70 80也有
假睫毛
普通 5~10多块 牌子20 30 建议买三棵树 11rmb 各种大小都很齐全
毛刷
普通3~10多块不等 好的20~3、40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总想出去欣赏下美景。开车就了就要休息一下,避免疲劳驾驶,毕竟安全第一嘛!找个停车场,下车活动下筋骨,猛然回头一看,大白55就安静的在哪里,好像也在享受着春天的暖阳。看着背景不错,赶紧拿出相机,为55拍下绝世美照。纪念一下它为我付出的汗马功劳。 这一年多的驾驶感受,让我充分的了解了cs55的脾气,那就是只要你对它好,他就会全心全意的为你付出一切,坐在55舒适的驾驶座椅上,能让你忘记一切的烦恼,只想向前走,去到更远的地方。
镇楼照。阳光刚刚好。
都说45°是最美的。
圆润,饱满,爱不释手。
太阳都晒到屁股啦。
层次分明的尾灯。
电加热都打在了车门上。
这大眼睛,用了卡姿兰了吧。
日间行车灯,独一无二的造型。
车门上CS的标志。
后排中间也有储物空间哦。
颜色鲜明,具有视觉冲击感。
全景大天窗,让车内更明亮。
镀铬的排气装饰。
盲区摄像头,让危险不存在。
卡槽,贴心的设计。
那一抹红色,增加了运动感。
文/钟微
编辑/叶丽丽
2020年9月28日,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的线下门店已达200家。
自第1家门店在广州正佳广场开出,到第200家店落成,完美日记仅用了20个月。另一个惊人的速度是,在成立的第4年,完美日记将要赴美IPO。
据报道,完美日记近期完成了新一轮14亿美元融资,如果以40亿美元(约为2684亿人民币)的投后估值比照,完美日记的市值已经超过丸美、接近珀莱雅。
后两者是如今国产美妆行业的双巨头,截止发稿前,珀莱雅市值居A股美妆行业第一,为29108亿元人民币,丸美为26221亿元。
从2018年开始,完美日记、UNNY、橘朵等国产美妆品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他们身上有着同样的特点:抓住了小红书、KOL等新渠道带来的流量红利,擅长营销玩法,从线上起家。
扎根线上的中国美妆品牌们渐渐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野蛮人”。
韩国化妆品上市公司科丝美诗有着近30年 历史 ,并于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其总经理助理申英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线上渠道和平价品牌的崛起改变了供应链的整体逻辑, 线上模式导致了行业里充斥着“门口的野蛮人” 。
以完美日记为代表的、走线上模式的品牌们改变了供应链的整体逻辑,影响了整个美妆市场,而对于传统美妆品牌而言,这些变化也许是致命的。
中国美妆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阶段,挑战无处不在。
国产品牌也曾经历过“畅销时代”,产品不愁销量,随着欧美美妆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竞争,不同品牌的产品功能、价位等变得更细分。
从2010年左右开始的线上渠道变革,更是给美妆行业增添了不少新玩家,这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来临。
一边是诞生于淘宝的美妆淘品牌,当时雅诗兰黛等欧美品牌大多定位高端,迟迟不入驻淘宝,给了国产美妆淘品牌崛起的空间。另一边则是传统国产美妆品牌,扎根线下的它们,对线上渠道的尝试也显得过慢。
当传统美妆品牌反应过来,布局线上,将淘品牌作为不能忽视的对手时,前面又有新的伏兵在等着它们——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品牌,通过互联网化营销带来的流量红利,掌握了线上市场的话语权。
中国美妆市场的各方势力,如今已经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混战局面。
回溯以往,每一场变革中,必定有许多企业在走下坡路,但其中也必定有新兴强者与存活者。
在这场国产美妆“大逃杀”中,谁活了下来,谁又最终消失了?
曾经A股化妆品市值第一的上海家化,已经先后被丸美、珀莱雅超越,截止目前仍未翻盘。
今年年初,前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发送了一条微博,他写道:“今天珀莱雅的股票市值2066亿,超过上海家化2064亿。”末尾还附上了三个流泪的表情。
很难相信,这个打造了美加净、佰草集、六神等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公司,打过不少胜仗,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变革,但最终掉队了。
许多国产美妆品牌有着类似遭遇: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普兰娜”,在2010年因为原料等问题被经销商举报后,逐渐消失在消费者视野中;曾是中国本草护肤第一品牌、KA渠道第一的相宜本草,因为品牌老化,业绩下滑严重。
上海家化的掉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美妆行业兴起,大量创业者涌入,通过生产技术、营销、线下等多个环节的学习与调整,让国产美妆品牌得以遍布中国,美加净、大宝、欧珀莱、雅芳等品牌,都曾是无人不知的国产美妆品牌。
这一时期被称为“畅销时代”,怕的不是卖不掉,怕的是生产不出来。很多国产品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顶。
随着全球美妆巨头加速开拓中国市场,国产美妆品牌的地位被冲击,它们的产品定位被挤压在中低端市场,许多品牌还需要通过中外合资才能存活。
人们发现,像上海家化这样的企业,尽管创造了不少成功的品牌和产品,但销售体系、营销能力、企业现金流等方面都与欧美巨头有着很难赶超的差距。
来自欧美巨头的刀剑已经架在了国产品牌的脖子上,后者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2009年前后,欧美巨头几乎占领了这个行业,丁家宜被科蒂集团收购,大宝被强生收购,小护士和羽西被欧莱雅收购。收购不断发生,不少“国货”渐渐变成了“洋货”。
同时,当时美妆行业的市场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来自欧美或本土的头部企业,已经垄断了市场,市场上略有名气的品牌,实际上都被抓在少部分企业手上。小型初创公司想要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无疑是艰难的。
但依然有一大批国产美妆公司成立并孵化新的国货产品。
上海家化成立于1989年,但2000年之后,才是国产美妆的爆发期。丸美、韩束成立于2002年,珀莱雅诞生于2006年,卡姿兰则成立于2009年。
中国美妆品牌的成长和活跃变得更剧烈,丸美“弹弹弹,弹走鱼尾纹”、自然堂“你本来就很美”及韩束“释放你的美”等广告被投放在卫视等渠道。
上海家化已经随着佰草集跌出头部品牌阵营,而走上了下坡路。珀莱雅和丸美成为如今国产美妆行业的双巨头。
年轻的女性消费者,大多走入过它们的线下专卖店,专柜售卖模式一度是它们主要销售渠道。它们的营收,100%来自化妆品自有品牌运营的核心业务,这一因素让它们更被投资者看好,市值也在不断升高。
20年间,行业起伏,玩家更迭,有人刚刚坐稳位置,便又有新的黑马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打破格局。
在新的阶段,竞争加剧了。
此时的美妆行业,欧美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依然强劲,它们不再犹豫、加速融入电商平台。传统国产美妆品牌也一样,线上渠道甚至成为了主要营收来源。
新的玩家也开始跃跃欲试,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品牌,带着不同的模式走来,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
格局早有变化的征兆。在 科技 领域,技术的更迭背后往往孕育着机遇,而在消费领域,渠道的变革也是同理,这一轮变革围绕着线上。
2010年以前,美妆品牌大多是经销商模式,每年的美博会是企业招揽代理商、提升销量的重要方式,但美妆行业的销售渠道一直在变化。
关于中国美妆品牌的销售渠道变革,伽蓝集团执行总裁刘玉亮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7年前,中国化妆品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多是在百货商场柜台销售。
后来超市大卖场大举进入中国,紧跟超市大卖场的化妆品品牌快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再之后便是CS渠道——由化妆品店、日化店、精品店系统所构成的销售终端网络系统开始盛行。
如今又到了电商渠道崛起的时代。随着2010年淘宝商城美容馆正式上线,美妆类淘品牌成为行业里的新生力量,其中诞生了御泥坊、膜法世家、阿芙、芳草集等知名国产美妆品牌,它们都是抓住渠道变革的先行者。
之后佰草集、自然堂等扎根线下的国产美妆品牌涌入电商,展开了一场传统品牌与淘品牌的激烈竞争。
新的搅局者又开始出现。2017年,黄景峰经历了数份工作,他曾在宝洁工作,又加入御泥坊担任副总裁,最后离开御泥坊,成立了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
逸仙电商是一个区别于宝洁、御泥坊的美妆公司,完美日记的模式也不同于很多传统品牌和淘品牌。
2017年,完美日记正式推出,并开设天猫旗舰店,它并不像淘品牌一般依赖阿里的流量扶持。 完美日记有了更广泛的营销阵地——小红书、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备受追捧,消费者往往通过这些平台先“种草”再买单。同年8月,完美日记开设了小红书店。
据艾瑞咨询统计,90后、00后了解新品牌的方式主要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以及电商平台。
而美妆的三大社交媒体是微博、小红书和微信。其中小红书已经与淘宝在内容上已成功打通,商家在编辑某个商品介绍时,可选择引用小红书相关“笔记”。
黄景峰曾提到,完美日记起初的销量并不好,直到开设了小红书店,天猫的销售业绩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除了完美日记、花西子,新锐国产美妆品牌的名单上还有玛丽黛佳、HFP、橘朵等。
随着这份名单变长,竞争也逐渐激烈,行业变得拥挤,有投资人为错过完美日记们而懊悔,也有新的创业者不断加入这一行业。
中国美妆行业的热度似乎不会降温,传统美妆品牌、新锐玩家、亦或是国外巨头都站在了这一分界点上。
进入2020年,美妆行业的变革还在持续。
实际上,在疫情驱使企业强化线上渠道之前,这场变革早已发生。
2019年到来的直播电商风口,“口红一哥”李佳琪用五分钟卖掉了15万支YSL口红, “直播+网红带货”的模式带动了不少美妆品牌的销售业绩。
这一年,国潮概念也开始风靡,食品、服装等各个领域的品牌开始主打中国元素,中国风、古风等风格的国货打动了年轻消费者,美妆品牌也借此实现了转型或崛起。
同时,品牌在挖掘线上流量之时,也不忘线下渠道依然有其价值。
传统美妆品牌大多依靠线下渠道起家。珀莱雅近年来大力发展线上渠道,但线下渠道依然贡献了大量营收。据珀莱雅财报,2019年,线下渠道营收146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4691%。
扎根线上的新锐美妆品牌,也在重金布局线下。2019年1月,完美日记在广州开设首家体验店,截止今年9月底,完美日记已经有200家门店,并声称要在2022年开出600家门店。
完美日记突出重围的这些年,美妆已经成为中国零售行业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
过去,中国风靡的化妆品品牌中,大部分来自美国、韩国等国家,即使在珀莱雅、丸美崛起的时代,也没有打破被国外品牌统治的格局。
但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改写。2020年,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了最新的美妆市场趋势报告,在护肤品类中,百雀羚、大宝、巴黎欧莱雅、Olay、妮维雅排名前五,虽仅有百雀羚是国产品牌,但位列第一。
而在彩妆品类中,唯一的国产选手完美日记也夺下了第一,美宝莲纽约、魅可、迪奥、卡姿兰排在其后。
放到线上,趋势则更加明显,国产品牌在美妆品牌榜单的席位越来越多。 2019年双十一,自然堂、百雀羚、完美日记、薇诺娜跻身榜单前十。
新锐品牌中,首次参加双十一的花西子1小时实现销量破亿,完美日记13分钟破亿,是首个登上天猫榜首的国货彩妆品牌。
不过,国产新锐美妆品牌低毛利、高营销的模式正在面临争议。
目前新锐美妆品牌的产品定位依然在中低端,产品价格大多在20到200元之间,是在压缩毛利率的背景下提升了销量。
与之对应的是品牌的营销费用高企。据时代周报今年5月报道,完美日记公关部人士表示公司毛利目前低于行业水平,更有报道称完美日记的营销费用就占到收入的40%-50%。
玩家最终走向的结局必将是提升定价,让投入产出比为正,何况目前完美日记们还在布局线下,这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要到扭亏为盈,完美日记们才能迎来真正的胜利。
新锐美妆品牌尚有脆弱之处,老玩家亦在补齐短板。竞争远未到终局,而产品、营销、渠道都将成为这场战争的变量。
“诚信、勤劳、专业、责任”的是惠之林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让消费者享受真真正正的实惠,是惠之林一贯的宗旨。“汇聚名品,绽放时尚”是惠之林的经营理念,而长期以来与主流品牌供应商建立的牢固的战略联盟关系,专业的采购、配送中心,则是我们敢于承诺的保证。我们所经营的品牌绝大多数直接与厂家建立合作关系,没有中间商环节从而能大大降低商品的成本,并让利给广大的消费者,以此来回报新老顾客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
公司经营的品牌有:资生堂、Za、欧莱雅、妮维雅、卡尼尔、玉兰油、旁氏、强生、美宝莲、曼秀雷敦、丁家宜、百雀羚、阿迪达斯、卡姿兰、雅丽洁等品牌,并拥有资生堂CS专柜8个、泊美专柜20多个及资生堂水之密语、欧莱雅、妮维雅、旁氏、美宝莲、曼秀雷敦等品牌专柜。
对于初学化妆的人来说,最困难的就是眼妆妆容。那么,下面是我给你介绍的暗黄面板化妆的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暗黄面板化妆的步骤
STEP1:用亚光的近肤色的眼影大面积晕染整个眼窝,做好打底工作。
STEP2:蘸取含有珠光的米色眼影晕染在图中的白色范围内,为眼窝提亮。
STEP3:蘸取少量的古铜色的眼影晕染在双眼皮范围内。
STEP4:用咖啡色眼影晕染在图中下眼睑的白色范围内,拉长眼形。
STEP5:用干净的眼影刷蘸取少量的珠光浅粉色眼影晕染在下眼睑的前半段到中段,如图所示的范围,让眼睛看上去更加水灵灵。
STEP6:深棕色的眼影更加柔和适合这款淑女妆。沿着睫毛从眼头向眼尾画眼线。
STEP7:眼尾平行拉长一些即可。不要上扬或者过度下垂,越自然越好。
STEP8:抛开假睫毛,用睫毛膏涂抹上下睫毛。
STEP9:用橘粉色的腮红重点涂抹在图中紫色范围内也就是笑肌的中心处,涂抹方向按照图中白色箭头所示。
STEP10:再蘸取少量的同色腮红由笑肌最高点向太阳穴方向斜扫,即图中红色腮红范围内,刷头的方向参考图中白色箭头。
STEP11:用最常见的淡粉色唇膏突出双唇的饱满和水润感。
4个不显老的化妆技巧
1荧光色、大红色都在日韩妆容中大行其道,抢眼又新潮。可是我们平时都是日常妆容,过于荧光反而会衬托得面板暗淡,而且过度的颜色会使唇纹更加明显。太夸张的唇彩,尤其是蓝色调性的,往往会让你的嘴唇看起来太过冷淡。
2女生在化妆的时候,底妆部分因保溼不够或是粉扑太多,使得整个底妆都浮起来,显得脸上粉感很重,而且浮粉还会使细纹等情况全都跑出来,尤其在眼周或嘴角容易有卡粉的状况。
建议:选择轻质而水润的粉底液或CC霜,添加了精华液成分的“护肤”粉底液,能更好的帮面板保溼滋润,避免粉底结块干燥。
另外妆前保养要做好,保溼工作不能偷懒。可借助化妆海绵来帮助上妆,让妆容更服帖。
3与其使用闪粉打亮肌肤,还不如注重基础保溼。闪粉只需在颧骨、唇峰、和眉间上方轻轻扫上一点就可以了。用了过量的闪粉会让别人误以为你在演鬼片,更别提,一个不小心把闪粉用错了部位,立刻就让你老上几岁。
4虽然 Cara Delevingne 的浓眉成了风潮,但是也要适看看自己的五官是否适合,过黑的眉毛可能让你看起来太吓人,依照眼型找出自然的色调最重要。
职场女 买哪些进口化妆品
01品牌以欧美、日韩为主 含少量一线国货
我们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受访者在18~22岁时,大多是跟随妈妈从洗面奶、面霜开始接触化妆品的,或者是与同学一起逛校园周边的化妆品店时才对化妆品有所认知。
最初消费,会购入以相宜本草、美肤宝、百雀羚、丹姿等为代表的护肤品,或者以卡姿兰为代表的彩妆。而这个阶段的购买渠道,则是以超市和CS门店为主。
而随着受访者步入职场,收入逐步增加,资讯来源和购买渠道也更加丰富,她们日常购买的化妆品变逐渐被进口品所替代。我们先来看一组受访者的化妆品消费资讯,见下表:
从表格中可以直观地看到,这群25~30岁女性受访者的常用品牌中,欧美系和日韩系占据了大头,其中欧美品牌占到40%、韩系品牌占到36%、日系品牌占到16%,而国货品牌则只有区区8%的比例。
而从受访者的月均消费额度与常用品牌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受访者收入越高,对进口品的选择偏向就越明显,选择国货的比例也越小。
需要指出的是,受访者提及的三个常用国货品牌相宜本草、百雀羚与卡姿兰,在国内皆位居护肤和彩妆一线,而三四线国货品牌在受访者的化妆品名单上则基本“绝迹”。这一不容忽视的现象说明,本土化妆品并不受年轻职场女性重视。
为何会如此呢记者从与受访者的交流中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就职于行政岗位的薄荷表示,自己平时工作较忙,所以很少逛化妆品店,只是偶尔会在周末到大型超市采购生活、日化用品,顺便买一些化妆品。而在超市里,大到洗发水、面霜,小到牙膏、肥皂,她选择的还是以进口品居多。
虽然如沃尔玛、家乐福、中百等商超的货架上也有很多国货品类,有的代理商或品牌还会包下超市中岛促销台的位置,再配备专门的BA进行推销,但薄荷觉得这样的“大卖场”推广方式有点LOW,BA的“紧迫盯人”行为也会引起她的反感,所以她很少购买。
从事媒体行业的记者小月则表示,进口品在产品功效上是国货所不能比拟的,尽管进口品的价格贵一些,但她更愿意选择有口皆碑、效果显著的产品。比如,在美白和抗衰方面,她就偏向于选择雅诗兰黛和雪肌精这类产品,而不是宣称有同等效果的国货。
“脸只有一张,要对它好一点。”小月笑着说。
02购买渠道日益多元化 产品质量仍是关键
尽管受访者都没有直言,但可以看出,进入职场后收入的增加,是她们有能力选择价格稍贵的进口品的关键因素。而购买渠道的多元化,则是影响她们选择的另一股力量。
那么,这类职场女性都是在哪些渠道购买进口品的呢这里再看第二张表格。
从表中可以看出,25~30岁职场女性的消费观念和购买渠道已经和学生群体以及30+人群有很大不同。在受访者中,习惯通过熟人代购进口品的比例是最高的,其次是通过跨境电商购买,而在CS店、百货专柜、大型超市购买进口品的受访者比例大致一样,不相上下。
从事运营工作的妞妞告诉我们,自己的亲戚朋友有不少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代购服务,价格也很合理,所以她的化妆品基本上是通过熟人代购的。只有在需要大量便宜的日化用品时,她才会去超市逛逛,基本上选择的是宝洁这类开架日化品牌。
小月则指出,她的化妆品主要是在丝芙兰、屈臣氏等店铺以及电商网站上购买的,“在实体店可以直观感知这些商品的质地、气味、颜色等等,价格合适就会当场买入,但如果实体店与网上差价很大,则会考虑在网上购买”。
她还特别提及,因为害怕买到假货,她一般只在品牌的天猫旗舰店,或者京东和考拉海淘的自营渠道购买。
“网购不仅仅是有价格优势,在选择上也更加自由,不会出现逛了半天不买东西、BA甩脸子的尴尬。”小月补充道。
从事美工行业的梦梦告诉记者,自己会在逛屈臣氏、娇兰佳人等化妆品店时,买一些需要的进口品,一般是防晒品、化妆水、美妆工具等小单品,一旦需要购买单价较高的护肤品和彩妆品,她会选择去考拉、京东等跨境电商的网站看看。
这些网站与门店的差价有时候会比较大,对于每个月开销较大的梦梦而言,她会选择价格优势更明显的渠道,不过,偶尔也会对电商平台上商品的质量产生质疑。
从沟通中得知,受访者对化妆品是否是正品、渠道是否正规还是最看重的,其次是价格因素,最后才是购买便利度和购买时的体验度。这对CS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门店能多突出正规正品的特点,加强这方面宣传,同时凸显活动价格优势,想必会大幅增加对25~30岁职场女性的吸引力。
03品牌宣传最能影响购买决策 口碑相传也很重要
对于品牌或化妆品店而言,什么是最能促进25~30岁职场女性消费化妆品的因素呢
有3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最看重的是品牌的宣传,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地铁广告上出现过的进口名品宣传,对她们的吸引力和购买决策影响力很大。而27%的受访者会听从朋友的推荐,一些朋友使用过的、口碑较好的产品,她们会更加放心去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CS店在受访者的购买渠道比例上只占到15%,但在她们的决策来源上的占比却达到18%,这表明BA的引导和推销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孕妈JOJO告诉我们的记者,自己并不是很懂化妆品,加上孕期面板比较敏感,所以在逛店时会听取BA的介绍。只要BA的推荐中肯,不是给她强行推销卖货的感觉,她一般会在BA的引导下购买合适的进口品。
受访者中,从事记者行业的小月、从事美工的梦梦与从事广告行业的静子都表示,自己关注了至少3个美妆号,常常会翻看推送,了解当下流行品和经典口碑品,酌情列入购买清单或者“愿望清单”。
04护肤品占据消费大头 彩妆增长后劲足
此外,我们还对25~30岁职场女性的月均化妆品消费金额做出了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化妆品月均消费金额在200~1000元之间,而且增长迅速。她们购买的绝大多数是进口品,单品与套盒的购买比例约为2:1,而护肤品和彩妆的比例平均下来是3:1。
相比彩妆,受访者更愿意在基础护肤品上花更大价钱,也更趋向于购买大牌名品。但这并不代表她们没有购买彩妆的需求,更多时候她们只是欠缺化妆技巧,所以才从一些基础彩妆单品入手。
小月表示,近一两年来,她在粉底、BB霜、口红、香水等品类上的花销增长很快。静子也表示,自己每年都会购入好几支大牌的口红,虽然根本用不完,但是这类购买本身就是一种即兴的、心理满足性的消费。
这一趋势表明,彩妆领域仍有很大增长潜力,CS店只要配备训练有素的BA,针对这类消费者进行彩妆技巧传授和引导性消费,有很大机率取得连带销售业绩。
05消费者主观选择是进口品受青睐的关键
那么,部分25~30岁职场女性偏好进口化妆品,是否与周边商圈化妆品购买渠道对进口品的助推有关呢
记者走访了武汉光谷商圈的几家化妆品店,暗中对进口品的销售状况进行了观察。
由于夏季正是防晒品的热销季节,因而防晒品在各个店铺基本都是主推。
我们的记者观察到,在屈臣氏、万宁的防晒品货架上,碧柔、曼秀雷敦、近江兄弟等进口品占据了醒目的位置,屈臣氏更是在中岛摆放了新碧防晒喷雾、水宝宝防晒喷雾等热门单品。而大宝防晒霜、京润珍珠防晒霜等则摆放在靠边的位置。
此外,货架靠下的位置还摆放了芦荟胶、沐浴露、凡士林等关联产品,以国货为主,辅以进口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