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原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名字。2200多年前,秦人将一座山全部纳入了自己的版图。至汉代,人们用“秦”命名了这座山,这就是秦岭。如今,陕西简称“秦”,但像秦国不局限于陕西一样,秦岭并非只是陕西境内的南山。长久以来,至少有三个“秦岭”概念:其一,小秦岭。华山向东延伸进入河南,潼关与函谷段称之为小秦岭。小秦岭的主体在豫西灵宝境内。其二,中秦岭。即《辞海》“秦岭”词条记述的“狭义秦岭”,是“广义秦岭”在陕境的一部分,也是秦岭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其三,大秦岭。从甘青交界处的西倾山起步,向东奔腾逶迤,山连山,峰叠峰,一直到河南境内的伏牛山。这也是《辞海》“秦岭”词条下记述的“广义秦岭”。大秦岭是一座巨大的山系,由西至东长约1600公里,由南至北宽约100-200公里。可谓“连山接海隅”。
正如“走进秦岭系列之开篇序言”指出:“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秦岭最为重要和独特。”“秦岭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上,而且体现在文化和 历史 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一座山脉像秦岭一样哺育中华文明进程,也没有一座山脉像秦岭一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进程。如果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秦岭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父亲山。”“我们拥有了秦岭,实在是一种得天独厚的福份;选择了秦岭,便选择了一个深厚而博大的文化优势,一个可以自由驰骋、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
大秦岭是中华脊梁,中华龙脉,中华父亲山,中国地理标识,中国生态命门,中国文化与中国生态的一张靓丽名片。大秦岭不是一省一地的“后花园”,而是中国人的中央花园、中央公园。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著名篇目:秦岭,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第一次明确道出,一直以来陕西人怀有建设“秦岭国家公园”的梦想。怀有如此梦想,基于“九个理由”:
理由1:秦岭是中央之山
中国国家地理坐标的基准点,即中国大地原点,在西安以北40公里处的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2000多年前,一条南北走向、长达1000多公里、穿越汉长安城中轴的西汉地理基线也从此处经过。摊开中国地图,你一定会发现:最靠近中国大地原点的大山,就是东西走向、恢弘巨丽的大秦岭。也就是说,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中部大山。也可以说,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央之山”。理所当然,秦岭国家公园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央之园”,也是天赋的“中央之园”。
理由2:秦岭是地脉之山
大秦岭是一座古老的褶皱断层山脉,地质构造很复杂、很特殊,也很特色,山体内部沟壑交织,峰峦叠嶂,地势高低悬殊,状况升降强烈,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质景观。秦岭是野外地质博物馆,也是野外地质实验室,享有“天然地质博物馆”美誉。中央造山带由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西秦岭造山带、东秦岭造山带和大别山造山带“五大造山带”构成。它宛若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国中部”,而大秦岭又处在“中部的中部”。早在2500多年前,《周易》就把秦岭称作“龙脉”。
理由3:秦岭是地气之山
也许,正因为处在中国地理的“中央”,大秦岭以她坚实而高耸的脊梁,将偌大一个中国开分为南方和北方。主脊以南是亚热带,主脊以北是暖温带。秦岭主脊不仅是气候分界线,也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南秦岭属于长江流域,北秦岭属于黄河流域。今人以为,森林是“地球之肺”。其实,秦岭早有“地肺山”之名。终南山是北秦岭核心地段,《史记·夏本记》:“终南山,一名地肺山。”秦岭之商山、枯枞山,亦有“地肺山”或“肺山”之名。
理由4:秦岭是文史之山
在中国文化中,大秦岭的气场之大,可谓独树一帜、举世无双。秦岭哺育了渭河,哺育了关中,这里是中国 历史 上最早的“天府之国”。中华民族的神话故事,大部分发生在这一带。西安是“关中之中”,古称长安, 历史 上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古老的“丝绸之路”由此出发,连接欧亚,联通世界。周秦汉唐是决定中国文化走向的四大朝代,皆奠基和崛起于关中。大秦岭哺育了洛河、河洛地区,洛阳是“河洛之中”,古称雒阳、豫州,是与长安比翼双飞的“千年帝都”,也是“十三朝古都”。在文化上,大关中是“中国龙首”。在地理上,大秦岭是“中国龙脉”。汉中在大秦岭之中,由此定鼎了汉室、汉朝、汉人、汉字、汉文化。汉江与丹江交汇的丹江口地带,是楚文化“祖庭”所在。嘉陵江源出秦岭之玉皇山,嘉陵江流域的巴蜀文化独具一格。
理由5:秦岭是宗圣之山
西安、洛阳皆为十三朝古都,“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佛、道两家崇山尚水,佛、道祖庭多在秦岭。楼观台、白马寺、大慈恩寺、草堂寺、静业寺、香积寺等佛道祖庭及其流派分支密集分布,秦岭因此成为佛教、道教名山。龙门山、麦积山是中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五岳”之西岳华山、中岳嵩山皆在秦岭。“长安回首绣成堆,山顶前门次第开。”帝王行宫也是秦岭中的靓丽风景。
理由6:秦岭是栈道之山
早于大运河的 历史 景观是万里长城,早于万里长城的 历史 景观是秦岭栈道。长城的精神在于“围”和“堵”,以大围墙的姿态拒绝外人进入自己的“家园”,而栈道的精神是延伸、沟通和发展,引进来、走出去。有人将“中国古栈道”定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秦岭栈道已有三千多年 历史 ,远早于“秦直道”的 历史 。如果没有秦岭栈道,就不会有大秦强汉盛唐。秦岭栈道是巨大而密集的交通网,是中国古代山区“高速路”。“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由东向西,秦岭古道分别是武关道(商山道、秦楚道)、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故道),以及米仓山中的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 历史 悠久的栈道文化、栈道景观,正在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理由7:秦岭是水源之山
大秦岭是一座巨大的绿色水库,源源不断向山麓下的文明提供水源。大秦岭孕育了对中国文化有重要影响的四大著名江河。秦岭之水曾经支撑了古代中国的国都:长安、洛阳,如今也在支撑当代中国首都:北京!
渭河,黄河第一大支流。也称禹河,黄河最大支流,关中-天水母亲河。《尚书》记述,大禹“导渭于鸟鼠同穴山”。千百年来,人们认为鸟鼠山是渭河源头。今人也有认为,渭河正源在与鸟鼠山相距不远的豁豁山。无论是鸟鼠山,还是豁豁山,皆出自秦岭,并沿秦岭北麓向东818公里,至潼关入黄河。北岸接纳黄土高原之水,南岸接纳秦岭之水。秦岭是大关中的绿色水库,滋润了大西安、大关中,滋润了中国 历史 上最早的“天府之国”。
洛河。古称雒水,源出东秦岭,源头是陕西洛南、蓝田、华县交界草链岭龙潭沟,一路向东453公里入黄河。洛河北岸接纳华山、崤山南麓之水,南岸接纳蟒岭、熊耳山北麓之水。洛河是黄河下游南岸最大支流,河洛地区(居“天下之中”)的绿色水库和母亲河。上游的洛南在洛河之南,下游的洛阳在洛河之北,并被称为中国“神都”。
嘉陵江。正源在宝鸡南山——玉皇山南侧,一路向南1345公里,流经甘肃、四川,在重庆朝天门入长江,是长江第二大支流。西汉水是嘉陵江第二源头,出自天水南部齐寿山南麓,流向东南279公里,在略阳县入嘉陵江。
汉江,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三源:漾水、沮水、玉带河,均出自秦岭。汉江东流 1577公里,在汉口入长江,号称“三千里汉江”。丹江是汉江一大支流,源自商洛秦岭凤凰山,流向东南384公里,在丹江口入汉江。从秦岭湖(丹江口水库)取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水源皆源自秦岭。
理由8:秦岭是精灵之山
森林是生灵乐园,秦岭是精灵之山,生物基因库,世界生物多样性典型地区。
秦岭气候涵盖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多样的气候造化了多样的物种,从亚热带到寒带植物应有尽有。南秦岭是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以落叶阔叶和常绿混交林为基带,自下而上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北秦岭明显垂直分布暖温带山地森林景观,由低到高是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自下而上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秦岭面积不到全国的1%。秦岭种子植物197科,1007属,3446种,分别占全国同类总科数的6523%、总属数的3379%、总种数的1404%。其中,秦岭裸子植物9科、23属、45种,分别占全国相应同类别的8181%、6765%、2331%。秦岭被子植物188科、984属3401种,分别占全国各相应类别的6460%、3340%、1396%。有华杉、连香树、山白树、金线槭、独叶草、星叶草、西麦草、瓶儿小草等26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太白山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俗语“太白无闲草”,“走一趟太白山,胜读半部《本草》”。
植物是第一性生产,动物是第二性生产,多样化植物造化了多样化动物。秦岭脊椎动物82科642种,其中兽类142种,鸟类338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种。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豹、林麝、金雕、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血雉、红腹锦鸡等珍稀濒危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大鲵最具代表性,是中国特产最大有尾两栖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被称为“秦岭四宝”。
理由9:秦岭是国有之山
秦岭是中国森林宝岛,周边省份的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多在秦岭之中。陕西秦岭国有森林占秦岭森林的四分之一,国有乔木林占秦岭乔木林的三分之一,国有森林蓄积占秦岭森林蓄积的二分之一。在秦岭最核心部分,国有林场集中连片,自然保护区成群分布,清一色是国有山林。秦岭山大部分地域是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适宜于构建国家公园。
一点建议:建立秦岭国家公园体制
森林是陆地绿海,秦岭是森林宝岛,绿色水库,蕴藏着无限的绿色宝藏。《尚书》载:“终南惇物”。秦岭中的木材、薪材、食材、药材、山货、矿产,以及宝贵的水资源,支撑了山麓下辉煌的农业文明。然而,随着文明发展壮大,向森林索要更多资源,最终超出了森林再生能力,导致秦岭森林面积减少和秦岭生态功能衰退。秦岭里的树,由多变少,由大变小,“秦岭绿”由深变浅,这如同君王入地穴,深陷窘境。这是文明的尴尬,秦岭的尴尬,也是陕西的尴尬。
秦岭终归是陕西本色,“秦岭绿”代表着“陕西绿”。秦岭施惠陕西最多,陕西对秦岭也感情最深。保护秦岭,陕西态度最坚决、出手速度最快,动作力度也最大。在21世纪临近的时候,陕西率先开启恢复与重建秦岭生态的进程,秦岭保护走在各省前列。2007年,陕西省制定了专项保护秦岭的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之后,又出台了《陕西省汉丹江水源保护条例》。秦岭所在各级政府,配套建立了制度规范和相应的组织机构。“秦岭绿”由浅而深,恰如君王出地穴,王者归来,风光不减,风采依然,风华绝代。这为“建设秦岭国家公园”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信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陕西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美丽陕西”,“建设秦岭国家公园”。陕西打造“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秦岭国家公园无疑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也势必引起世界瞩目,赢得世界尊重。建设秦岭国家公园以建立秦岭国家公园体制为前提,也就是要破除部门各自为政的束缚,冲出地方各自为战的藩篱,坚持制度在前,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综合统筹秦岭域内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地质资源、风景资源、人文资源,整合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 旅游 观光、科普科考“四位一体”,紧密融合。在《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基础上,加快制定《陕西省秦岭国家公园条例》,为“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奠定法治基础。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将谱写出美丽陕西建设的生态名篇,也将成为美丽陕西最靓丽、最耀眼的生态名片。
如江河湖泊、浩瀚大海一样,高山峻岭庇佑了文明,滋养了文明,也曾阻挡了文明。在汉代,曾有人感叹,南山,天下之阻也。如今,天堑变通途。舟桥、涵隧技术日新月异,“铁、公、机”突飞猛进,高速交通代替了曾经繁忙的古道系统。特别是随着生态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秦岭的生态价值日益凸显。生活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并不需要理由。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人们都更加关注秦岭,亲近秦岭,拥抱秦岭,沐浴秦岭。如今,秦岭已不再是“天下之大阻”,而已是“天下之大利”。我们一定要做好“大利天下”的事——建设好秦岭国家公园!
汉江干流发源于陕西省境秦岭南麓,有北、中、南三源:漾水为中源、沮水为北源、玉带河为南源。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
在陕西省境内,由陕西宁强县的嶓冢山自西而东流经勉县、汉中市、城固县、洋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于白河县进入湖北省。
在湖北省境内,汉江干流经白河县后,自郧西县进入湖北。丹江口以下,干流折向东南,沿途经襄阳市、宜城市、钟祥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汉川市等县市,最后由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
扩展资料
汉江与楚文化
楚人以汉江上游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全盛时领域北至黄河、东至海滨、西至云南、南至湖南。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建功立业,而且确立了其文化的历史地位,为同时代的中原许多区域文化所不及,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具奇秀,无与伦比。
汉江下游江陵一带有20代楚王建都,楚纪南故城,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被誉为南国之壁、千丈之城、万家之邑。楚国在此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人口500万众,一座城就占东周列国总人口1/6,城周宫殿等建筑145座,古陵墓2800多座。
当时在汉江流域及周边,有了最先进的采矿冶炼技术。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向世界昭示了楚人采矿冶炼技术上的惊人成就。“失腊法”等铸造工艺至今在高科技领域还有应用价值。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迄今可考的世界第一炉生铁锻炼是楚人,而且当时楚人的金币、银币——郢爰陈爰迄今出土最多,黄金最早被引入流通领域执行了货币职能。楚境出土保存完好的绣、锦、罗、纱、绢、绦等图案千姿百态,色彩如新,品种数量最多,漆器数量之大,工艺之精亦超越各国。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楚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产生了商品交易场所,称为“市”。春秋时期,楚国就有专门管理市场的官职,称为“市令”。当时三个商业和经济中心——鄂城、鄢城、纪郢,地处汉江之溪,辐射全国各地。
楚人还有独具风格的精神文化。楚辞文学是楚文化的最高结晶,最正宗产品,是中国第一流文化的第一等创作。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在他作品中,创造了一种由神话传说、巫术礼仪、原始歌舞三位一体而组成的缤纷文学世界,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位。
--汉江
--汉江流域
诗词名称:《渡汉江·_冢去年寻漾水》。本名:元稹。字号:字微之,字威明。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化鲜卑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时间: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去世时间:太和五年(831年)。主要作品:《过襄阳楼》《遣悲怀三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明月三五夜》《行宫》等。主要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_冢去年寻漾水”的详细介绍:
一、《渡汉江·_冢去年寻漾水》的全文点此查看《渡汉江·_冢去年寻漾水》的详细内容
_冢去年寻漾水,襄阳今日渡江_。
山遥远树才成点,浦静沉碑欲辨文。
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
鲵鲸归穴东溟溢,又作波涛随伍员。
二、元稹其他诗词
《菊花》、《离思五首·其四》、《行宫》、《赋得九月尽(秋字)》、《晚秋》。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渡汉江·_冢去年寻漾水的详细信息
在汉代以前,中华民族一直以“华夏”自称(华者,绚烂美丽也,夏者、广大也。联系起来,“华夏”的意思就是美丽广大的国家),从来没有哪个朝代称自己的民族是汉族。到了刘邦与项羽共同推翻秦朝,项羽势大,封刘邦为汉中王。后来刘邦强大,打败了项羽。因自己是从“汉中王”壮大,最后打败项羽的,夺得天下后,便把国号改为“汉”,在汉朝建立的基础上,由此华夏民族才有了统一的新的民族称谓“汉族”(再补充一点:刘邦建立汉朝,将国号称谓“汉”的来源:中国从武汉汇入长江有条江叫汉水,沿着汉水溯水而上的上游边上,有一座城市叫“汉中”,刘邦当年就被项羽分封在这座边远城市当王,名曰“汉中王”。
由此可知,汉族的称谓因刘邦建“汉朝”而来,汉朝的称谓因“汉中王”而来,汉中王的称谓因“汉中”这座城市而来,汉中这座城市因“汉水”这条件江而来。这就是“汉”的溯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