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指哪一首?《江上》为题的较多。
1《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江上——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
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
吹过乱山东。
2《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首句写雨过天晴,阴云半开的景象。次句将黄昏时的云雾写活。三、四句从云转到江边的青山,写出了江行的特殊感受。全诗悠远淡雅,情趣横生。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3江上
[作者]
王士祯(清)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4江上
[ 宋 ]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临平水漾幼儿园好,根据民生网,临平水漾幼儿园是一所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的优质幼儿教育机构。该幼儿园秉承"培养健康、快乐、自信、创造力的幼儿"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和服务,让每个幼儿在快乐学习中全面发展。临平水漾幼儿园具有以下优点:
1、教育理念科学:临平水漾幼儿园以"全生态、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注重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师资力量强大:幼儿园的教师团队由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教育专家和幼儿教育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能够给予孩子专业的指导和关怀。
3、课程设置多样化:临平水漾幼儿园拥有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包括艺术、体育、语言、科学等多个领域,全方位满足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让孩子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扬州现在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
理由2
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园林,是国内着名的风景区之一。
理由3
在参加“走进江苏最美的地方推选”大型活动中,扬州瘦西湖景区被评为“江苏最美地方”,美丽指数为五星。
理由4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蚂蜂窝驴友这样评价扬州瘦西湖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感受园林与湖泊,整体风景不错。——黑白键之舞自然风景,陶冶情操,值得一去。到了扬州,必定要去。——慕思娃娃扬州——水漾扬州清凉寻夏时光扬州——夏荷中的扬州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成就了扬州,可也局限了人们的视线,扬州岂是仅美在三月,夏日的扬州更有一番清凉之美。朱自清便曾说过,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在水上。从瘦西湖的连天荷花到夜游古运河,都能让你寻觅到清凉的夏日好时光。
仲夏消暑,不免心生荷花的样貌,清丽,艳但不妖,满池层叠的绿意,更是让暑气尽消。但说赏荷,怎能不想起扬州瘦西湖畔的绿意擎天、红花映日呢?“2012瘦西湖之夏荷花节”大幕已拉开,游客可欣赏正逢花期的夏荷,据说可开到八月底呢。
扬州——月光下的扬州
扬州的夏夜别有一番风情,若是泛舟瘦西湖或是古运河则更添清凉。
整个暑期,每逢周五和周六19:00-21:00,瘦西湖上的游船将沿着长堤春柳、小金山和五亭桥,无论是观玲珑花界湖心岛,还是赏晴云轩蝴蝶,都是夏夜里的乐事。对于想要夜游古运河的游客来说,时间则更为灵活,每天晚上7时至9时,都可以乘坐游船,领略古运河的风情。
东关古街夜色亦迷离,登高东关城楼俯瞰古街,品尝特色小吃,观赏扬州曲艺,都是消夏扬州的好去处。
扬州瘦西湖详情扬州瘦西湖介绍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瘦西湖清瘦狭长,水面长约4km,宽不及100m。原是纵横交错的河流,历次经营沟通,运用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风景建筑。瘦西湖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莲性寺、白塔、凫庄、五亭桥等,再向北至蜀岗平山堂、观音山止。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园林,是国内着名的风景区之一。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白塔
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这座很具特色的美丽的桥,已经成为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
扬州的白塔高27。5米,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扬州白塔比例匀称,玉立亭亭。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
扬州瘦西湖长堤+徐园
长堤在湖西岸,长数百米。堤边一株杨柳一棵桃,相间得宜,是赏春的好地方。“长堤春柳”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
长堤的尽头便是“徐园”。它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园中听鹂馆取名来自“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的楠木罩隔,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听鹂馆门前的这两大口铁镬,是1500多年前的镇水神器,当年扬州冶炼业的发达的扬州经济的繁盛由此可见一斑。
徐园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
扬州瘦西湖小金山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关于“小金山”的名字,还有着一段来历:说是有一回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的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的和尚棋高一着,此景定名“小金山”,并在庭中挂了这样一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镇江的“金山”引渡过来了。
让我们再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便能登上小金山的风亭。风亭是瘦西湖景区的制高点,它就是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有一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以;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称就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所谓“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妙在曲折。”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风亭
扬州瘦西湖钓鱼台
深入湖心的钓鱼台,原来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相传当年的乾隆皇帝逛到这儿,不知怎么的就来了钓鱼的兴趣。于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鱼杆。可是瘦西湖里的鱼却偏偏不听话,平日里一呼百应的乾隆皇帝钓了半天,就是没有一条鱼上钩。这下陪同的扬州盐商着急了,当即悄悄选了几个水性好的水手带着活鱼潜到水下。举着荷叶,靠荷茎来换气。上面的乾隆鱼杆一落,下面的活龙鱼就被挂上了钩。这下乾隆爷自然是龙心大悦了。
瘦西湖瘦西湖的春夏秋冬
瘦西湖园林以自然风光旖旎多姿着称于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无穷。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心迷神驰。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瘦西湖周边景点:何园
中国晚清第一名园,又名“寄啸山庄”,被称为“晚清第一园”。
个园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与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并陈四大名园。
扬州瘦西湖温泉度假村
148套园林景观客房,扬州的中西式自助餐厅、68个特色露天温泉泡池、SPA、商务会议、商业街等设施一应俱全,距市中心文昌阁仅5分钟车程,交通便捷。
扬州凤凰岛
凤凰岛旅游区位于扬州市东郊,距市区仅1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旅游区由“七河八岛”组成,水域面积138平方公里,岛屿面积6平方公里。
六年级:123qwethj
314路。根据查询地图显示,从水漾桥去钱王祠乘坐314路公交车水漾桥(公交站),步行353米至三元坊上车到钱王祠公交站下车到达,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是后人为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而建造的。900多年来,历经沧桑,几经毁建,所存八字墙是原建筑仅存遗迹。杭州市政府为挖掘杭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恢复历史文化景观,于2001年在钱王祠旧址,西湖南线柳浪闻莺公园重建这座古祠,并经专家设计、市民评选,最后确定了重建方案。重建工程于2002年2月动工,至2003年国庆前夕竣工落成。
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二、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三、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听雨》
四、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
五、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卢仝《有所思》
六、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八、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九、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十、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十一、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十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十三、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十四、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佚名《敕勒歌》
十五、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十六、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十七、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十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十九、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二十、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二十一、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二十二、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十三、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
二十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二十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二十六、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二十七、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二十八、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二十九、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三十、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三十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三十二、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三十三、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三十四、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三十五、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三十六、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三十七、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三十八、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三十九、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四十、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四十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四十二、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四十三、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泊船瓜洲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澡兰香 淮安重午
年代:宋 作者:吴文英 体裁:词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翦菖浦自酌。但怅望、一屡新蟾,随人天角。
莺啼序
年代:宋 作者:吴文英 体裁:词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彷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江南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体裁: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赠范晔
年代:南北朝 作者: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韦庄 体裁: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曲
年代:南北朝 作者: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杨花曲
年代:南北朝 作者:汤惠休
葳蕤华结情,婉转风含思。
掩涕守春心,折兰还自遗。
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
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深堤下生草,高城上入云。
春人心生思,思心常为君。
南湖春早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律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梦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古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谒金门
年代:宋 作者:陈克 体裁:词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年代:唐 作者:戴叔伦 体裁:五律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冯延巳 体裁:词
沉沉朱户横金锁,
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
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
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梦江南
年代:唐 作者:皇甫松 体裁:词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青玉案
年代:唐 作者:李煜 体裁:词
梵宫百尺同云护,
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
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
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
总是诗人误。
踏歌词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乐府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
古别离
年代:唐 作者: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韦庄 体裁:词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玉楼春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红绡学舞腰肢软,旋织舞衣宫样染。
织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浅。
露桃宫里随歌管,—曲霓裳红日晚。
归来双袖酒成痕,小字香笺无意展。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词
宝函钿雀金鹦鹏,
沉香阍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
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
此情谁得知。
玉蝴蝶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词
秋风凄切伤离,
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
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
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
断肠谁得知。
江南春
年代:宋 作者:寇准 体裁:词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
苹满汀洲人未归。
迷神引
年代:宋 作者:柳永 体裁:词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洞仙歌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江南腊尽,
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
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画?
断肠是飞絮时,
绿叶成阴,
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题西太一宫壁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词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年代:宋 作者:王观 体裁:词
水是眼波横,[1]
山是眉峰聚。[2]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3]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金剪刀头芳意动,
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
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
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
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胡捣练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小亭初报一枝梅,
惹起江南归兴。
摇蹼玉溪风景,
水漾横斜影。
异香直到醉乡中,
醉后还因香醒。
好是玉容相并,
人与花争莹。
留春令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菩萨蛮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江南未雪梅花白,
忆梅人是江南客。
犹记旧相逢,
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
一笑归来近。
怀远上楼时,
晚云和雁低。
清商怨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
漫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生查子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春从何处归,
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
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
屈指芳菲近。
谁寄岭头梅,
来报江南信。
少年游
年代:宋 作者:杨亿 体裁:词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 体裁:词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园。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解连环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 体裁:词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州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言闲语,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弃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忆秦娥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楼阴缺,栏杆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忆王孙
年代:宋 作者:姜夔 体裁:词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卜算子
年代:宋 作者:张孝祥 体裁:词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江南古镇清一色的都是水乡,水文化的特征在这里有着最典型的呈现。没有哪一座古镇不浸润着水色,小桥流水,正是江南小镇最鲜亮的名片。走过一座座古镇,穿梭于铺着青石板的街巷,总有一条条清流从远处蜿蜒而来,穿过小镇又蜿蜒而去。这些小河虽然不够宽阔,却通往太湖、运河、长江,是小镇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也是文明接纳与传播的路径,那些从古流到今的一条条小河,是古镇人生活的清泉,也是滋养文明的泉流。
在江南大地纵横密布、状若经纬的水网中,古镇犹如一颗颗镶嵌在网上的闪亮钻石。小镇上,民居依河而建,人们枕水生活。有了水的滋润和水的便利,人们的生活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既没有远离城市,又没有尘世的喧嚣。与水相依相生的生活方式和舒适环境,让小镇犹如世外桃源,足以让人安适地居住,也可以让人心灵有了归依。正因此,在竞争激烈的 社会 ,这些古镇才能让如此多的人流连忘返,归去来兮。
逐水而镇,亲水而居,依水成街。江南的古镇一定是处在水系的最佳位置上,不是被水环绕,就是小河穿城。而镇内小河一定连通着外面的大河,河与河交合相汇,又必定沟通着更庞大水系,可以绕太湖,入运河,或溯长江。水为路,船为车,在交通不便的从前,小镇人最早拥有了自己的“公路”和“ 汽车 ”。船,是水乡人的翅膀,也是古镇一道流动的风景。河与船的作用之巨,还在于经济和文化的意义。
江南古镇大多形成与明清时期,最早时,这里应该是一些因为市场贸易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市”,主要具有经济意义。后来人口越聚越多,规模日渐扩大,便形成了“镇”。因此,“镇”也是最早城镇化的表征,而宜居的江南之地是古中国城镇化速度发展最快、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至明末时,周庄、南浔、同里、荡口等古镇,居民都在万人以上,荡口的住户更是高达5000多户,可谓人烟密集,商贸繁荣。
交通是一座城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古镇的繁荣也从来离不开河与船。在地面交通欠发达的时代,河就是路,船可当车,水上交通遂成为陆上交通最重要的补充。介于城乡之间的城镇,是当年物资交流的中转与集散之地,也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经济中心,乡村农民的采购往往是在较近的镇里完成,因此水路交通的便利首当其冲。镇民多以商工为业,街巷商铺鳞次栉比,商品云集,贸易兴隆,所以“前店后家”的建筑模式成为小镇上最普遍的居家与从业方式。
商品意识就这样在小镇上开始萌芽,经济贸易活动也为小镇居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河道纵横、桑榆遍地的江南,古来为蚕丝重要产地,蚕桑生产 历史 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作为副业的蚕丝生产也已有千年之久。早在宋代,南浔镇便“商耕之富,甲于浙右”,因为近在咫尺的辑里所产的桑蚕丝,白亮柔韧,质地优秀而名甲天下,故坊间有 “蚕桑之利,莫盛于湖,湖丝为南浔七里为佳” 的说法。“辑里”是村名,原名叫“七里”,因为从这里到南浔镇正好是“七里”的距离,后改名“辑里”。辑里水柔而丝韧,普通的蚕丝只能吊起一个铜钱,而辑里丝却能承受十个铜钱的重量,后来皇帝龙袍的织造全部采用辑里丝作为原料。
南浔镇因此成为了生丝、丝绸的贸易中心,庞大的水网为南浔织就了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图。19世纪上海开埠后,随着生丝出口量的剧增,南浔镇迅速成为了江南最大的丝市,呈现出 “熙熙而来攘攘往,一日贸易数万金” (《南浔丝市行》)的繁荣景象。被灵活机智开放的水文化所养育的南浔人,性情敏察而善为,不仅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凭借着市场培育的灵活机智与精明务实走向了大上海这个更广阔的天地。南浔古镇上,有所谓的“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说,这些“象”“牛”“狗”所指的,都是镇里因商致富的豪门大户,遍及海内外的蚕丝生意,让他们获利不菲而成为当地巨富。
乘坐小船,听船娘唱着吴歌,沿着河道悠悠穿越古镇,领略沿岸的风景胜迹,是最令人惬意的事情。在南浔,岸上蜿蜒长达400米的一组建筑令人惊诧不已,这就是盛名远播的 “百间楼” 。据传,百间楼是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董份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 历史 。这组粉墙黛瓦的宏大建筑群,空间骑楼相连,筑封火山墙,院落之间以券门相隔,楼前有廊檐可避雨遮阳,建筑高低错落,风格古朴雅致,既气势宏大又不失江南建筑特质,在两岸建筑中显得别具一格。百间楼是跨河建筑,两岸楼宇之间,有一座石桥相勾连,沿河条石砌成的护岸整饬划一,门前的河埠码头,既方便货物运输和乘船出行,又方便了日常的汲水浣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那份绵长而清丽的诗意只属于江南的古镇。当小船在水中悠悠划过,如若临水的花格窗扇忽然被推开,该有明眸少女莞尔倚窗;如若夕阳西斜,水岸农家女儿在船稍卖花,那又该是怎样的旖旎?清代诗人张镇的《浔溪渔唱》果然有诗:
比起周庄、乌镇那些 旅游 热地,荡口古镇显得低调和安静,在这里,白鹅仍然悠闲地浮水,木船上的鱼鹰仍在捕鱼,两岸茶肆里的客人稀少,但更适宜小坐品茗、闲叙,留宿街东头设施一新的民宿,亦可安享小镇的宁静。 “东南巨浸首鹅湖,绝妙烟波万叠图。云外青山遥映带,风光得似邑西无” ,这是清代诗人杜汉街对荡口景色的赞美,想来那时荡口就很让墨客心仪。这里也是吴门才子唐伯虎、沈周、文徵明等常来之地,因为这里有座“真赏斋”,主人华夏是位著名收藏家,也是才子们的同道好友。那晚,唐伯虎偕美女在鹅湖月下泛舟,留下了 “柳含雾气濛濛重,月荡湖光愰愰明。翠幙坐船红拂妓,鹅肫荡口欲三更” 的诗作。而文徵明不仅多次往还,还为真赏斋画了两幅同名画作,他们是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向晚的古镇,常被比喻成一首首温婉的小令,将诗意的水乡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坐在古镇的长廊之下,看云起云落,船来舟往,烟雨聚散,是一种都市体验不到的奢侈,也是一种现实版的“诗和远方”,所以都市人趋之若鹜。其实,今天宁静安谧的古镇,古时候却都是商业繁华热地,这些古镇临近都市、出行便利,又无车马之喧;拥有各种生活之便,市镇繁荣又能享受宁静安适。西塘古镇别具特色的长廊,最早便缘于一个商家为满足客人遮风避雨之需而搭建,他的善举为其带来了好名声、好生意,引得众商家纷纷效仿,由此廊棚与廊棚相连,绵延而成为一条千米长廊。更有人在临河一侧安置靠椅长凳,供人休憩,在营造良好购物环境的同时,也成为古镇的一道独特景观,折射出那个时代人本意识、服务意识的觉醒。
江南古镇或傍水而建,或有水环绕,大多古镇则有小河汩汩流过;有河就有桥,因为桥下要行船,因此古镇的桥大多是拱形桥。如果说,水赋予了小镇以诗意和灵气,那么桥则为隐鱼郊野的小镇添了一份通达。
甪直 ,一向被称为江南“桥都”,在一平方公里的镇区内竟有石拱桥72座。这些桥分别建于宋、元、明、清,现有41座得以保留。这些桥形制多样、造型可以各异,有多孔大石桥,单孔小石桥,有较宽的拱桥,也有窄窄的平顶桥。桥多,是因为水多,甪直处于阳澄湖、淀山湖、澄湖、金鸡湖、独墅湖“五湖”之中,多条河流环绕小镇,居中的一条直河沟通了六个方向,水陆相交,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甪”字,“甪直”之名由此而来。
所有的古镇都浸润于水,运河之东的同里古镇,选址和甪直异曲同工,小镇环抱于同里湖、九里湖、叶泽湖、南星湖、庞山湖等五湖之中,被誉为江南“小威尼斯”。现代园林专家陈从周的一句“同里以水名,无水无同里”,揭示了同里与水的密切关系。整座古镇被15条小河分隔成七块陆地,这七块陆地又被49座古桥连缀成一个整体。明代,一些风雅文人在这里聚会,一起评出了“同里八景”: 九里晴澜、林皋春雨、莲浦香风、西津晚渡、水村渔笛、东溪望月 ……几乎没有一个不沾着湿漉漉的水汽。
小桥与流水,串连起了古镇,也串连起了 历史 的风情。从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到西塘、南浔、荡口……,无论哪座古镇,有水必有桥,河上的古桥一座连一座,犹如翱翔在五线谱上的一串串音符,构成了一首旋律悠扬的乐曲。自然,桥的主要价值在于交通的意义,并非只为满足眼睛,但作为一种综合了文化艺术的劳动创造,各式各样的桥梁也维系着人们的审美、文化、生活、习俗与愿景。
在同里,镇子里每逢有人家办喜事,披红挂彩的迎亲队伍一定要吹吹打打地过几座桥。第一座叫吉利桥。在这里,新郎须按照旧俗完成婚礼的第一环节——“一背二抱三牵手”与新娘一起走过 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 ,在鞭炮齐鸣、鼓乐齐奏和亲友邻里的贺喜声中,完成传统婚礼。在城市里,婚礼早已被酒店司仪的固定程式所取代,只有在古镇,久远的传统还有着延续的土壤。同里古镇的“吉利、太平、长庆”三桥,呈品字形鼎足而立,其间相距不过数十步,“走三桥”的习俗早在清代就已流传,凡婚嫁、祝寿、庆生、孩子满月,人们都要走一走三桥。
当地民谚曰:
走桥,作为江南水乡流行的习俗,始兴于明清。明代的《走三桥词》曰: “细娘吩咐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 那时的走桥,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祛病方式,在其演变过程中,逐渐衍化为一种内涵更为丰盈的祈福习俗。在乌镇,走桥就演化成了一场全镇人参与的祈福活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吃完夜饭,便三五成群,提着花灯,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走桥。随着参与人群越聚越多,走桥队伍蜿蜒成了一条长长的灯龙。与同里不同,乌镇人的走桥,不少于十座桥,且只能一路前行而不能走回头桥,因此走桥之前需规划好路线,人们边走还要边念走桥谚语: “元宵夜走走桥,人生太平百病消;小孩子走走桥,聪明活络念书好;小伙子走走桥,事业兴旺步步高;姑娘家走走桥,青春靓丽更苗条;老人家走走桥,鹤发童颜身体好。” 从内容看,显然是新编的俗谚。
最早开放的古镇周庄,四面环水,全镇依水成街,桥街相连,船桥相望,特有的水环境造就了周庄的灵秀风韵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今,被陈逸飞纳入画框的“双桥”已成为周庄的文化标志。双桥有自己的名字,跨越南北市河的叫“世德桥”,另一座横穿银子浜的叫“永安桥”。桥名透露着小镇人的价值认知,而造形质朴、构造精巧的外形,也显示出水乡人崇尚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情趣。
古镇最重要的桥梁的周边,往往环绕着酒肆茶楼,这里人流密集,游客络绎, 美食 荟萃,往往是小镇的文化经济与信息中心。坐在临河的酒馆茶肆里,人们或品茗,或小酌,把酒临风,举杯望月,一边欣赏桥下船影波光、桥畔岸柳行人,一边随意闲聊,散淡闲适之中最是小镇迷人的风情。
周庄中市河的西口,有一座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单孔石拱桥——贞丰桥。桥两端连接着贞丰弄和西湾街。桥下有一家“德记”菜馆,有一个很魅惑的绰号——迷楼。据说,当年老板的独生女儿阿金,容貌清丽如出水芙蓉一般,当垆卖酒,芳名远播,远近食客闻香而来,菜馆生意很是红火。民国才子陈去病、柳亚子等南社成员,那时也频繁出入德记,酣饮畅谈之余,亦饱餐秀色。他们在此指点江山,诗兴勃发,激扬文字,日积月累竟汇集了百余首诗作,遂辑成了一本《迷楼集》。“迷楼”之名也就成了德记菜馆的别称。今天,迷楼里的一组蜡像,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百年前的这一故事。
- END -
作者:庄若江
庄若江,江南大学教授,市政府智库成员,吴文化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全国人文社科系统优秀科普专家。历任中文系主任、影视传播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苏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无锡江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地域文化研究、两岸三地文学比较研究和影视剧策划创作,曾为多位党和国家***解读吴地文化,受到高度评价。
著有《城市文化论》 《说吴》《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等21部著述,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多次获省部级、市级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另有大型人文纪录片文本《说吴》《惠山祠堂群》《诗画江南》,电视剧《江南望族》,**《锡城往事》,舞剧《中华酒歌》《千年运河》《风雨锡商》等文本创作,曾获第六届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大金奖”、最佳撰稿奖、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等。
审核、发布 : 张一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