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方面:1:改善了南中国的国防形势,在中国的南方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野战部队 明朝中叶以后,军备废弛,卫所糜烂,特别是南中国地区承平日久,卫所驻军基本丧失战斗力,抗倭斗争的胜利,锻造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术先进、意志顽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敢打敢拼的胜利之师,特别是戚继光组建训练的戚家军,拥有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这支部队不但为明政府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而且极大的改善了南中国的国防形势,使明政府在南方拥有了一支值得信赖的野战力量。2:抗倭的胜利证明了了军制改革的成功 当时中国人口、财力和军队数量都超过日本多倍,倭寇还非正规军,然而明军几十年间在沿海却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仔细分析这一反常现象,可以看出当时中日双方在军事组织和战术上的差距。倭寇虽缺乏统一指挥,只以小股力量杀人越货,却体现出日本下层社会结构的严密,其大小头目对下属能施以严格管制和指挥,还采取了飘忽不定的狡诈战法并配备了仿西洋火枪而制成的鸟铳,因而屡屡以少胜多。明朝军队量多而质差,重要原因是因其实行“卫所”世兵制,每个“军户”出丁一人,代代不变。此制度建立后,士兵逃亡和换籍众多,至明中叶以后卫所出现大量空额,所剩残卒也多为军官役用,训练废弛。偌大的明王朝,纸面上兵力多达280万人,能作战的却十分有限。 戚继光奉命抗倭后,立即改革军制,不用卫所制的世兵,招募流亡农民和矿工,精选3000人组建新部队。这些士兵多受过倭祸之害,戚继光就此以“保国卫民”训导官兵,同时严肃军纪,实行“连坐法”,规定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等法规,使所部战斗意志高昂。他还摈弃旧式“看武艺”的训练法,采取了鸳鸯阵等新战术,并建立了队、哨、营等新编制,组织调度比较灵活。戚继光还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制出鸟铳和“佛朗机”炮,从而使明军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3:抗倭的胜利为明政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台的老将吴惟忠。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最初也是由两万浙兵构成。4:抗倭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在繁忙的军务中,戚继光抽空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皆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5:抗倭胜利使明廷将注意力转回北方边界,加强了北方的国防力量 抗倭胜利后,明政府得以将抗倭主力调往长城防线,极大地增强了明朝政治中心的安全。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帅兀良哈入寇,戚继光又活捉长秃。社会政治方面:1:保卫了家园,避免百姓流离失所以及遭受海盗侵害。 2:恢复沿海经济发展,为东南地区创造了的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3: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的戚继光因祖先军功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长达40年的军旅生涯。三十二年(1553年)晋都指挥佥事,设署登州水城太平楼前,总督山东沿海备倭。在任期间,所辖海疆肃靖,人民安然。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调往倭患猖獗的浙江,走上了抗击倭寇主战场的最前线。他招募金华、义乌矿工,编练戚家军,创鸳鸯阵,率领戚家军转战于宁波、台州、温州诸府沿海,给倭寇以毁灭性的打击。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境内倭患平定,戚继光又奉调挥师南下,两度援闽,扫荡福建沿海倭患,并一度进入广东境内剿倭。隆庆元年(1565年),终于肃清东南沿海倭患。在长达十年的东南抗倭生涯中,他历任都司佥事、参将、都指挥使、副总兵、都督佥事、都督同知、总兵诸职,防地自宁波始,渐次南移,终至福州。由镇守一隅防务进而镇福建全境并浙江金、温二府地方,督水陆诸戎务。大小百余战,所向无敌,"戚家军"威名响誉天下。荼毒百姓数百年的东南沿海倭患从此基本平定。
隆庆元年(1565年),戚继光奉调北上,官拜总理,旋兼总兵,负责京师外围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务,总督防务。在任期间,他修长城,建敌台,编练辎重营,备制火器,并创造了一套步、骑、车协同作战的战略战术,使长城沿线防务"为诸边冠",多次有效地抵御来自关外的侵略。长期困扰明廷的来自关外鞑靼骑兵入侵的压力随之解除,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功升实级大都督,晋太子太保,兼少保。
万历十一年(1584年),戚继光调任广东。两年后称病引退,还居故里;万历十五年(1588年)1月29日凌晨,这位驰骋疆场40年的老将军溘然长逝。
出生背景
戚继光出生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当时东南沿海的倭患十分严重,北部也经常受到蒙古的侵扰。明朝建立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代(1336-1392),南、北朝廷及守护大名除互相争战外,还不时侵扰中国沿海。北朝统一日本后,失败的南朝武士流落海上,对中国沿海的侵扰更趋严重。到嘉靖时期(1522-1566),由于明政府停止对日贸易,倭患的严重达到顶峰。蒙古族是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元、明以来,散居内地的蒙古族已逐渐和汉人融合,但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元朝灭亡后,他们多次南下掳掠,对明朝构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在当时,朝廷比较重视北虏(蒙古),认为蒙古骑兵比东南倭寇的威胁更大。[3]
倭寇
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四出抢掠时,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刀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杀伤力极强。擅长近身格斗、火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或一字长蛇阵。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蒙古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为三部,自东向西分别为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除互相攻杀外,还经常掠夺明朝边境。明成祖朱棣在位(1403-1424),先后五次率兵亲征,大败鞑靼、瓦剌,保障了边境的安宁。后瓦剌征服鞑靼,势力迅速扩张,常常南下侵扰。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首领也先大举内犯,在土木堡(河北怀来县)俘获英宗,明朝几至覆亡。也先及后被部下杀死,蒙古重新陷入分裂状态。成化、弘治年间,达延汗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全蒙古。达延汗死后,蒙古又分裂成数十个独立的领地,其中以土默特部俺答汗最为大,多次举兵内犯。其中以俺答、小王子最为出名。
家世
戚继光祖籍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
元朝末年,六世祖戚祥迁居安徽定远,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随其部将朱元璋转战各地。明朝建立后,戚祥战死于云南平元朝之战,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劳,让其子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为明威将军戚家又搬回了山东。自戚斌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 戚继光画像[4]
通,历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袭任这个职位。戚景通袭职后,任过都指挥、大宁都司、江南漕运把总,还在禁军神机营中任过职。
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诞生于山东微山西北的小镇鲁桥,第二天阳光灿烂,戚景通于是给儿子取名继光,希望他继承祖上的光辉,并发扬光大。
有妻王氏,会武艺。戚家军抗倭初期,戚夫人曾经组织老弱妇孺守卫新河城,打退了倭寇的进攻。因王氏不能生育,戚继光纳有三名妾侍,共育有5子。[5]
戚继光虽是一代名将,但史籍中也有其为官“并不清廉”的记载。《明史》本曾评价俞大猷和戚继光:“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人”。意为:“戚继光的品行操守不如俞大猷,但果敢坚毅更胜之。”[6]
戚继光留下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让明朝将领李如松受益匪浅,成为与“倭寇”作战的第一手资料。
教育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实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了高远的志向,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编辑本段抗击倭寇山东备倭
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景通因病去世,十七岁的戚继光袭任父职,成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分工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
二十七年(1548)至三十一年(1552),奉命率领卫所士兵远戍蓟门(今北京市东北),春去秋归,每年一次。二十八年(1549)考中武举,次年进京会试,正逢蒙古俺答汗兵围北京城,戚继光临时守卫京城九门,并两次上书陈守御方略。三十二年(1553),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到任以后,戚继光整顿卫所,训练士卒,严肃纪律,使山东沿海的防务大大改观。
浙江抗倭
因为浙江倭患严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此后,戚继光多次与倭寇作战,先后取得龙山、岑港、桃渚之战的胜利。实战过程中,戚继光认识到明军缺乏训练,作战不力,多次向上司提出练兵建议,最后得到批准。
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无意目睹到义乌矿工与永康矿工打架的场面(几万人打架),戚继光惊呼:“如有此一旅,可抵三军。”戚继光在义乌招募了近4000人,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这就是著名的戚家军。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针对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十三战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岑港之战
嘉靖三十六年(1557),浙江巡抚胡宗宪诱捕斩杀了海盗汪直,其党羽三千余人盘据岑港,声称要为汪直报仇。岑港在舟山岛的西面,地形非常复杂,倭寇只留一条小路以便出入,将其余通路一概堵死。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各路官兵进攻岑港,戚继光由左路进攻。倭寇居高临下,明军仰攻很不方便,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岑港久攻不下,明政府认为将官作战不力,撤去俞大猷、戚继光等人的职务,限令一个月内攻克岑港。未至一月,嘉靖便下旨,自总兵官以下,全部戴罪立功。随着期限的临近,戚继光等亲率士卒,奋勇冲锋,倭寇抵挡不住,在一个深夜乘船退出岑港,转移到舟山北面海中的梅山,此后扬帆南下,转寇福建。
龙山所之战
龙山所在定海县(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境内,北面濒临大海,是倭船往来必经之道。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倭寇八百多人打到龙山所,戚继光这时新任参将不久,听到消息立刻率军前往。倭寇分成三路猛冲过来,明军纷纷溃退,戚继光见形势危急,连忙跳到一块高石上,一连三箭将三个倭酋射倒,倭寇这才退去。十月,倭寇又在龙山所登陆,戚继光与俞大猷等率军抗击,三战三捷,倭寇乘夜撤退。明军跟踪追击,至雁门岭遇伏,纷纷逃走,倭寇得以乘船出海。两次龙山所之战,戚继光初露锋芒。同时,在此战役中,戚继光认识到明军「兵无专统,谋不佥同」,有必要训练一支强而有力的军队。
战后不久,戚继光便连续两次上书,向上司提出练兵建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建议未能及早实现。 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戚继光第三次提出建议,决定到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得到上司同意。
到义乌后,戚继光进行了严格的挑选,他制定了“四要四不要”:
四不要:
(1)不要城里人;(2)不要在官府里任过职的;(3)40岁以上的和长得白的不要;(4)胆子特别小的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要。
四要:
(1)要标准的农民;(2)黑大粗壮皮肉结实的人;(3)目光有神的人;(4)见了官府还得有点怕的人
最后选定三千多人,编立队伍,分发武器,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此,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戚家军」。
台州大捷
嘉靖四十年(1561)四、五月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船只达数百艘, 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
人数达一两万,骚扰地区达几十处,声势震动远近。其中大股倭寇窜犯宁海、桃渚、新河等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原则,在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地大败倭寇,先后十三战十三捷,共擒斩倭寇一千四百多人,焚、溺死四千多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其它将领也在宁波、温州一带和倭寇交战十多次,取得重大胜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由于台州大捷,戚继光被提升为都指挥使,「戚家军」也闻名天下。
福建抗倭
福建的倭患也很严重。嘉靖三十九年(1560)后,倭寇由于在浙江受到沉重的打击,在福建的活动更加猖獗,一支筑巢于宁德城外海中的横屿(时人称夺命岛),另一支筑巢于福清的牛田,形势非常危急。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巢,随后回浙江补充兵员。
戚继光刚离开后,倭寇就相互庆贺说:「戚老虎去,我们还怕什么!」活动又猖獗起来,攻占兴化府(今福建莆田)城,随后又据平海卫为巢。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抵达福建,于平海卫大败倭寇。随后率军解仙游之围,灭山贼吴平于南澳,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横屿之战
横屿是宁德县东北的一个小岛,离岸约有十里,和大陆之间隔着浅滩。涨潮时,海水将岛屿与大陆分开;潮退后,又尽是泥淖。倭寇在岛上结下大营,修筑防御工事,侵占已达三年之久。戚继光为了渡过浅滩,命令士兵铺上干草,随着鼓声向前爬行。到达横屿岸边时,倭寇早已布成阵势,士兵们奋勇冲杀,放火焚烧倭巢,倭寇四处逃窜,明军乘胜追击,斩首三百四十八人,生擒二十九人。残余倭寇向海上逃命,被淹死六百多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三个时辰。随后,戚继光进军牛田、林墩,铲除了福建的三大倭巢。
平海卫之战
铲平福建三大倭寇后,戚继光回浙江补充兵员,倭寇又猖獗起来。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倭寇六千人攻陷兴化府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次年二月,倭寇退出府城,据莆田东南的平海卫为巢。四月,戚继光率领一万多人到达福建。五月,福建巡抚谭纶命戚家军为中路,刘显为左翼,俞大猷为右翼,向平海卫发动总攻势。倭寇仓皇应战,戚家军用火器猛烈射击,倭寇战马受惊,乱跑乱窜,左右两翼乘势并进,倭寇大败,逃回许家大巢。明军进围敌巢,四面放火,倭寇或被烧死,或被杀死,逃窜者也多坠崖、蹈海而死,共被斩首二千二百一十人。
解仙游之围
平海卫之战不久,又有大批倭寇陆续登陆。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一月,倭寇约两万人围攻仙游,城内居民昼夜死守,双方伤亡都很严重。谭纶和戚继光统兵来救,驻扎于仙游城外二十里处,这时戚继光的部下只有六千人,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不宜立即决战。次年一月,换防的军队到达,戚继光进行周密部署后,分道向仙游进军。当时倭寇结为四巢,分别盘据于东、南、西、北四门,中路军直冲倭寇南巢,其它各路配合作战,倭寇丢盔弃甲,全线崩溃,仙游之围得以解除。戚继光这次以寡敌众,大获全胜,体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灭山贼吴平
吴平是福建南部漳州诏安县梅岭人,他与倭寇勾结,招纳海盗、流氓一万多人,盘踞在梅岭一带。嘉靖四十四年(1565)春,戚继光攻占梅岭,吴平率部南逃,占据闽广交界的南澳岛,戚继光跟踪追击,将南澳岛封锁起来。十月,戚继光率军在龙眼沙登陆,命人散布劝降檄文,吴平党羽军心动摇,戚家军乘势进攻,大获全胜。吴平伤魂落魄,率领部下遁入森林。月底,戚继光与俞大猷合力进讨,吴平惨遭失败,仅率八百余人乘船逃脱。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和俞大猷进剿吴平残部,吴平投海自杀,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题武夷》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过文登营》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登盘山绝顶》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您好哦 望采纳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定远人,字元敬,号南塘,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 出身将门,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1555年调浙江抵抗倭寇,他招募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为抗倭主力。1561年在台州大胜倭寇,次年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解除东南倭患。1567年调往北方镇守1548年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自戚家军成立开始,他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10余年,大小80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1588年1月5日逝世于蓬莱故里。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
1 关于杀倭寇的诗句
关于杀倭寇的诗句 1抗击倭寇的古诗
俞都督大猷一首
短歌行赠武河汤将军擢镇狼山
蛟川见君蛩然喜,虎须猿臂一男子。
三尺雕弓丈八矛,目底倭奴若蚍蚁。
一笑遂为莫逆交,剖心相示寄生死。
君战蛟川北,我战东海东。
君骑五龙马,我控连钱骢。
时时戈艇载左馘,岁岁献俘满千百。
功高身危古则然,谗口真能变白黑。
赭衣关木为君冤,君自从容如宿昔。
顾我无几亦对簿,狱中悲喜见颜色。
君相圣明日月悬,谗者亦顾傍人言。
贷勋使过盛世事,威弧依旧上戎轩。
君今耀镇狼山曲,云龙何处更相逐。
春风离樽不可携,短歌遥赠亦自勖。
与君堕地岂偶然,许大乾坤着两足。
一度男儿无两身,担荷纲常忧覆泬。
皓首期君共努力,秋棋胜着在残局。
燕然山上石岩岩,堪嗟近代无人涘。
与君相期瀚海间,回看北斗在南关。
功成拂袖谢明主,不然带砺侯王亦等闲。
2戚继光写的抗击倭寇的诗
总共有三首,分别为:
1、马上作
明代: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译文:
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2、望阙台
明代: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3、韬钤深处
明代: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译文: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舒适。但别忘了我们还有个邻国——日本。
客人来了,倒酒好好招待,同坐在酒桌边,比比划划共讨如何对付日本。
又是兵书又是宝剑,这只是想为国杀敌。
封侯与否无所谓,我只是想海上清静点。
3古代抗击日寇的诗句
《龛山凯歌五首》是明代文学家、艺术家徐渭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叙写了明军与倭寇交战的场面及获胜的经过,反映了战斗的残酷与激烈,讴歌了明军将士所向披靡的威武雄姿和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全诗描写生动传神,格调激昂雄壮。
其一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
贼中何事先寒胆?海上连年未解围。
其二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其三
红油画戟碧山坳,金镞无光入土消。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
其四
无首有身只自猜,左啼魂魄右啼骸。
凭将志译传番语:看尔来生敢再来!
其五
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吴公。
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糟喂铁骢。
4戚继光写的“抗击倭寇”的诗有哪些
总共有三首,分别为: 马上作明代: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2望阙台明代:戚继光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3韬钤深处明代:戚继光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作者简介:戚继光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
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5关于抗日的诗句
朱德: 太行春感 一九三九年春 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 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 驱逐倭儿共一樽。 出太行 一九四Ο年五月 群峰壁立太行头, 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寄语蜀中父老 一九三九年 伫马太行侧, 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 夜夜杀倭贼。
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 (录四首) 一 敌后常撑亦壮图, 三师能解国家忧。 神州尚有英雄在, 堪笑法西意气浮。
二 黄河东岸太行陬, 封锁层层不自由。 愿与人民同患难, 誓拼热血固神州。
三 朋辈志同意自投, 团成砥柱止中流。 肃清日寇吾侪事, 鹬蚌相争笑列侯。
四 抗战连年秋复秋, 今秋且喜稻如油。 迷漫烽火黄河岸, 父老齐声话御仇。
吉鸿昌(二首) 诗一首 渴饮美龄血, 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 恢复我神州。
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李兆麟(二首) 露营之歌 一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二 浓荫蔽天,野雾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万里息烽烟。
三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呀!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四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 一 绚烂神州地, 白山黑水间。
八载余,强敌嚣张, 铁蹄肆踏践。 中华民族遭蹂躏, 惨痛何堪言! 骨露原野, 血染白山巅。
义忿填胸, 揭竿齐向前。 誓驱倭寇, 团结赴国难。
民族自救抗日军, 铁血壮志坚, 杀敌救国复河山。 二 驰骋吉、黑边, 横扫哈东南。
军威远,松江动荡, 兴安亦震撼。 冰天雪地朔风吼。
夜雨复霜天。 救亡壮志, 永矢兮弗谖! 鼓角乍鸣, 将士各争先。
杀声四起, 敌寇心胆寒。 六载于兹未稍懈。
孤军喋血战, 伟哉豪气长虹贯! 三 机动游击战, 突破嫩江原。 貔貅健,长驱挺进, 到处得声援。
反日怒潮澎湃起, 爆发指顾间。 响应我党对日总抗战, 消灭日贼走狗与汉奸。
精诚团结, 粉碎封锁线。 救国重任万众担, 势急不容缓, 国耻血债血来还! 四 举国鼎沸兮, 全民总抗战。
烈焰炽, 战争烽火延烧遍中原。 东北抗联齐奋斗, 统一指挥建, 三路军成立军民齐腾欢。
厉兵秣马, 慷慨赴火线。 果敢冲锋, 寇氛一扫光。
民族革命成功日, 红旗光灿烂, 高歌欢唱奏凯旋。 杨靖宇(二首)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 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 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 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 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 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 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 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
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 一 山河欲裂,万里隆隆,大炮的响声, 帝国主义宰割弱小民族的象征。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根本没有和平。
黑暗、光明,生死线上斗争来决定。 蹶起呀,中朝民族! 万不要再酣梦。
既有血,又有铁, 只等着去冲锋。 二 全世界上,最大的仇敌日帝数头等, 焚烧掠夺,奸*侮辱,亡国且灭种; 并朝吞中,莫非《田中奏折》的兽行!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决不让再久逞! 联合呀!中朝民族! 团则生,离则亡! 谨防备离间计。
手携手打冲锋! 三 热血沸腾,杀声冲天,民族齐觉醒。 壮夫断臂,争先恐后,共夺万年灯! 旌旗所至,势如破竹,虏焰自息影。
阵容强化,战线巩固,基础早奠定。 团结呀!中朝民族! 互相间,本赤诚, 坚持那最后五分钟。
勇冲锋! 四 照耀全球,闪烁不灭,最惊人的火星! 万恶日寇,自掘坟墓,非人能回生。 勇猛冲锋,吉凶祸福并非天来定。
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前进呀,中朝民族! 既有始,要有终! 誓杀到敌人大本营。
猛冲锋! 李贯慈(一首) 哭辽东 哭罢江山无泪流, 亡国惨祸已临头! 恨尔民贼方得意, 哀此匹夫能不羞? 复我片土可百世, 杀敌一毛足千秋! 男儿一副好身手, 拼将热血洒神州。 李少石 南京书所见 丹心已共河山碎, 大义长争日月光。
不作寻常床箦死, 英雄含笑上刑场。 吕惠生(一首) 留取丹心照汗青 忍看山河碎? 愿将赤血流! 烟尘开敌后, 扰攘展民猷。
八载坚心志, 忠贞为国酬。 且欣天破晓, 竟死我何求! 陈毅: “七七”五周年感怀 一九四二年七月 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 国中忍见儿皇。
6戚继光诗词
你好,希望采纳!
还有题武夷 年代:明 作者:戚继光
一剑横空星斗寒,
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
愿学幽人住此山。
过文登营
作者:戚继光 朝代:明 冉冉双幡度海涯,
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
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
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
未敢忘危负岁华。 登盘山绝顶 作者:戚继光 朝代:明代 体裁:七律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7求豪放诗句(包括:杀敌、抗日等等之类的)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满江红 岳飞(南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 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 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 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 离别何足叹。
8有哪些描写抗日志士的诗句或诗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菩萨蛮 黄鹤楼 1927 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七律二首 送瘟神 19580701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蝶恋花 答李淑一 19570511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卜算子 咏梅 19611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菩萨蛮《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خ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
赖以拄其间。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公元1528年,戚继光生于山东济宁一个武将家庭。戚继光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一面,他与很多孩子不一样,他很喜欢读书,读了很多儒家和兵学方面的书,特别对军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乐趣。
公元1544年,17岁的戚继光子承父业,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两年后,戚继光被批准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
这个时候,倭寇更加嚣张了,武装掠夺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给东南沿海一带的渔民及其他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山东沿海一带也遭受了倭寇的入侵。
戚继光眼看着同胞生活在危难之中,心急如焚,他立志杀贼,于是写下了表达自己意愿的诗句: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A坐谈兵。
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升任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3营25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戚继光抗倭的心愿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实现的机会,他决定倾尽全力,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痛击入侵的倭寇。
山东沿海防线自江苏、山东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山东半岛的北端,长达几千千米。海防线这么长,而卫所的兵力又有限,怎样设防才好呢?戚继光开动脑筋,思谋良策。他通过和当地官员、百姓,特别是渔民们交谈,了解到一年之中倭寇活动最猖獗的时间是在3、4、5月和9、10月间,又了解到这几个月间的一般气候和风向,以及船只可能停靠的地方。
在了解到倭寇活动规律之后,戚继光便按照时间和地段重点设防,同时,对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严肃纪律提高战斗力,这样固守了山东海防线,倭寇很久不敢来此窜扰。
两年后,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3郡。
浙江地区倭患严重,戚继光一到任,见军队素质不良,于是向上司提出“招募新兵,亲行训练”的建议。
在得到批准后,戚继光亲自到义乌、金华等地招募农民、矿工3000余人,组成新军,称“戚家军”。戚继光自己训练这支队伍,经过严格训练,这支军队成为熟悉军纪、法度、熟练手中兵器,能够奋勇作战的队伍。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这支队伍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
戚继光训练义乌兵,完全废弃了明军原来的卫所编制和旧的作战规则,新创立了以鸳鸯阵为基础的编制和作战方法。鸳鸯阵的编制是古代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一个创举。此阵法按照兵器协同的要求组成,根据需要还可临时变化,使得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在练兵期间,戚继光有感于练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总结自己的练兵和带兵打仗的经验,编撰成一部兵书《纪效新书》。这部兵书既是他在浙江练兵、作战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此后抗倭战争中练兵、作战的指导原则。
1561年5月,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率军一路追杀溃败的倭寇至雁门岭。
逃走的倭寇趁台州空虚攻占了台州,戚继光又率领戚家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偷袭、伏击等战法,将倭寇打得蒙头转向,歼敌6000余人。
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官升三级。而后,闽、广一带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带作乱,总督胡宗宪无法平定,于是让戚继光来增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于上坊巢将倭寇击退。
之后,戚继光又率军转战福建,与巡抚谭纶、总兵俞大猷等人通力合作,给入侵的倭寇以迎头痛击,经过几次战斗,基本歼灭了入侵的倭寇,平定了闽、粤沿海的倭患。
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在练兵期间,他总结自己的练兵实践经验,并将其和自己多年的兵法思想融为一体,开始撰写一部兵书,就是后来的《练兵实纪》。
经过3年的笔耕不辍,戚继光在1571年终于将这部兵书写作完成。这部兵书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较《纪效新书》又有所进步。
《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都是戚继光练兵经验和兵学思想的结合,《纪效新书》原本18卷,卷首1卷。
正文18卷详细而又具体地讲述了兵员的选拔和编伍、水陆训练、作战和阵图、各种律令和赏罚规定、诸种军诫兵器及火药的制造和使用、烽堠报警和旗语信号等建军作战的各个方面,并有大量形象逼真的兵器、旗帜、阵法、习艺姿势等插图。
此外,书中还详细记述了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即一种以牌为前导,筅与长枪,长枪与短兵互防互救,双双成对的阵法。以及鸳鸯阵的变体“三才阵”。该阵法组成人数更少,用于冲锋时追歼敌军。
《纪效新书》十分重视选兵,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之贵选。”对于选兵的具体标准,可定为“丰伟”、“武艺”、“力大”、“伶俐”4条,戚继光认为这四条选兵标准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纪效新书》特别强调赏罚在治军中的作用,主张赏罚要公正,赏不避仇,罚不避亲。平时的冤家,立功时也要赏,有患难也要扶持照顾;若犯军令,就是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
《纪效新书》所述内容具体实用,既是抗倭中练兵实战的经验总结,又反映了明代训练和作战的特点,尤其是反映了火器发展一定阶段上作战形式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
和《纪效新书》一样,《练兵实纪》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的编成保结及其同训练等建军、训练和作战的各个方面。
《练兵实纪》问世后,受到重视,传播很广,有众多的抄本和刻印本,多种丛书亦将其收录。后世统兵将领多将此书作为训练部队的教科书。
1 有关于戚继光的诗句
有关于戚继光的诗句 1 关于戚继光的诗句有哪些
1、《题武夷》 明 戚继光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2、《马上作》 明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3、《望阙台》 明 戚继光
十载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木叶丹。
4、《行边》 明 戚继光
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
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
5、《宿石门驿闻马嘶》 明 戚继光
伏轼长嘶动石门,时艰满目几消魂。
非干冀北空群久,羁靮年来苦渐繁。
6、《塞外观音岩》 明 戚继光
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
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
7、《辛未除夕》 明 戚继光
四指回杓犹障塞,颠毛如许怯簪冠。
惊心岁月愁仍在,回首风尘梦已阑。
百战劳销千口集,万金散尽几人欢。
燕然北望空弹剑,马革寻常片石难。
2 戚继光诗词
你好,希望采纳!
还有题武夷 年代:明 作者:戚继光
一剑横空星斗寒,
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
愿学幽人住此山。
过文登营
作者:戚继光 朝代:明 冉冉双幡度海涯,
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
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
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
未敢忘危负岁华。 登盘山绝顶 作者:戚继光 朝代:明代 体裁:七律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3 戚继光的诗词
过文登营
明 - 戚继光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马上作
明 -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题武夷
明 - 戚继光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4 戚继光写的诗词有哪些
1、《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译文: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2、《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3、《韬钤深处》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译文:小楼生活暂时是高枕无忧的,但别忘了虎狼在侧(日本倭寇)。倒酒招呼客人,坐下来挥麈谈兵。戚继光看兵书一直看到天黑,书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看兵书的感想和体会,直到满天星辰,宝剑也是横放在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随时准备上阵杀敌。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但愿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5 谁知道戚继光的诗词和生平
戚继光生平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
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戚继光的诗词《题武夷七绝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马上作》七绝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过文登营》七律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登盘山绝顶》七律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6 戚继光诗词
凯 歌 万众一心兮,太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于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稻 钤 深 处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放 舟 蓬 莱 阁 下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峻赠出画楼。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过文登营冉冉双幡度海涯,
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
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
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
未敢忘危负岁华。?
登盘山绝顶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题武夷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