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是个高危职业,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呢?真的会因治不好病而陪葬吗?

御医是个高危职业,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呢?真的会因治不好病而陪葬吗?,第1张

御医是个高危职业,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呢?真的会因治不好病而陪葬吗?御医主要治疗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本来,治病的质量与医术无关,但治病不好确实与御医有关。如果这位御医粗心的话,他的头落地是正常的。因此,在封建王朝晚期,御医开出的药方往往是平淡而稳定、温和而平和的。他不能治愈这种疾病,也不能吃死人。第二,御医们常年往返于后宫。皇帝、王后、妃嫔、王子等等,他们都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会利用御医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因此,御医往往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后是封建王朝的丧葬制度。皇帝生前经常重用医术高超的御医。然而,死在皇帝面前是件好事。他们通常比皇帝晚埋葬在皇帝那里。根据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国最后一位御医,即他的私人御医彭英烈。虽然溥仪当时的地位已不比过去好,但他仍然是名义上的皇帝,所以御医的名字并不是胡说。

皇家医生的终结:28年监禁。被指控在虚假法庭服务。个人结局:在大赦之后,老人挂了一个罐子来帮助世界,并且活了很长时间。没有关于他是否已经去世的消息。最近的新闻是2018年的安载(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清末,最著名的病人是光绪。光绪的病可能被认为是心脏病,因为他在入狱前很少生病。在入狱后的10年里,他召见了这位御医900多次。任熙庚的笔记还包括一些光绪皇帝的药方。看来它们大多是治疗肾虚的。

他们始终是古代宫廷戏剧中不可或缺的配角,是后宫阴谋的实施者,是宫廷黑暗面的组成部分,也是优秀男女主角的主要威胁。他们是御医。在民间传说中,他们几乎具有神仙的能力。然而,他们的医疗技能越高,危险就越大。随着新旧皇帝的交替,他们往往成为烈士。

中国最后一位御医之一、清末最后一位由仁泰医院印刷的御医任熙庚的手稿于8月陆续由藏书社出版。超过20卷的日记手稿缩小了这个古老职业与21世纪现代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名医生想进入太原医院,他必须首先成为医院里的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必须通过考试,并报名参加考试。例如,一位级别超过6级的官员推荐他。考试都是为了面试,医院里的高级御医亲自发问。由于名额有限,即使你被录取,也要等到帝国医院的最后一批学生毕业。入职后,你应该读3年书,每年接受两次评估。考核采用分组、抽签、封存等多种加密措施,杜绝作弊行为。考核不合格者将被重考。通过三年考试后,礼堂来参加一次考试。如果你通过考试,你将成为太原医院的一名医生。

通常所说的御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御医是指太医院的一个官名,自上而下分别有院使、院判、御医、吏目等。但在清代的文献中,我们发现一个广义的概念,御医往往是一个统称。上至院使,下至吏目,太医院里的各级医官都称之为御医。

另外,从一些实例中发现,凡是为帝后服务,或听候皇帝调遣、奉旨为病家诊治的医生都可以称之为御医。换言之,清代御医范围很广,太医院所有医官、各地征召来的名医、钦点进宫的民医或通医之人、部分蒙古医生、喇嘛大夫等都曾充当过御医,他们构成了多元化的清宫御医群体。

一,太医院医官

太医院是御医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宫中的医疗保健大任。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一月二十八日的一件满文题本,表明了御医的职责:

“我等既出而承应宫内班侍,救治病人,当不分昼夜,谨慎小心,以效犬马之劳,此乃分内理应所当之事,我等心甘情愿。”

因为服务对象和活动区域的特殊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太医院医官的考察,实际上也就是对宫廷医事活动的探索。遗憾的是清代太医院医官以医术博取功名利禄,大多没有著书立说,加上特定的服务、医疗对象决定了其秘不示人,不为外人所知,因此他们在医学史上留名的寥寥无几。

尽管青史留名的太医院御医很少,但他们的医术还是不容置疑的。按照惯例,进入太医院需要经过严格的铨选,然后才能进入教习厅(同治五年改为医学馆)学习数年,要精通《素问》、《难经》、《本草》、《脉经》及重要的方书。最后经过考试才能成为御医。

事实上,太医院医官并非都是太医院培养出来的,有的医官是从民间选拔而来的。如康熙四十七年(1708),太医院有御医、吏目等105人,而每天在宫中轮值需用110人,可谓差多人少。

鉴于这种情况,太医院采取应急措施,在各省民医及举、贡、生、监有职衔人内,选拨精通医理、情愿效力者,经过考察后,酌量录取。

二,各地应召进宫的名医

经过考试成为太医院医官,并进而在宫中服务是成为御医的正途。正途之外,还有其他途径,如应清廷征召、由督抚保荐便是其中之一。应召进宫的这些医生,或是民间名医,或是有官职的通医之人,进京后并不入太医院编制,只是以应召医生的身份在宫内服务,留京供差之费,由内务府发给。

出宫后,以行医为职业的依旧悬壶济世。如孟河医派的四大名家之一的马文植,光绪六年(1880)由江苏巡抚吴元炳举荐为慈禧太后看病,在京居留9个月后,回到原籍重操旧业;有官职者继续自己的仕途,而且根据疗效的好坏,或升迁或降职。如陈秉钧为光绪帝诊疗时有突出表现,被敕封为刑部荣禄大夫。

有清一代,作为一种补充方式,清廷时常向各地下令,征召民间医生或通医之人进宫效力。如雍正七年(1729)冬天起,雍正帝身体不适,到了次年二月病情加重。及至五月初四日,怡亲王允祥病逝,又给了他沉重打击。为此,雍正帝向田文镜、李卫等发出谕旨,表达了从民间寻觅良医的意愿,上谕说:

“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缘访得时,必委曲开导,令其乐从方好,不可迫之以势。厚赠以安其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

从这道上谕中不难发现,除了医生之外,道士同样也是选择的对象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雍正帝颇为崇尚方术。晚清时期,各地督抚从民间保荐名医为帝后治病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钦点进宫的名医或通医之人

这种方式较为特殊,这些即将成为御医的人,在进宫之前其姓名和医迹已为清帝所知,因为名声而被钦点进宫,这方面的事例在清宫档案中也较为多见。

康熙十九年(1680)十二月八日,康熙帝“

闻有江西沈石青、江南朱本中因善行医,奉旨召取”

,这句话道出了之所以征召二人,是因为他们在行医生时的口碑和名声。

沈石青的情况,康熙帝是通过安亲王岳乐等获知的。平定三藩期间,定远大将军岳乐率部在江西征战,当时军中许多将士病倒。在此情形下,服用沈石青所配药物,将士大多痊愈,于是众人称其为良医。朱本中,徽州人,善内科,向来有“能治诸医所不能治之病”,康熙帝正是通过内阁学士徐文元等人,了解到他的履历。

仅康熙一朝被钦点进宫的名医除了上面二人之外,还有章文鐄,他曾被康熙委以重任,医治直隶总督赵弘燮而名扬海内。此后章文鐄以御医的身份,随侍康熙左右。

众所周知,皇帝身边会有一群专门服侍他们的人,这些人就是御用人员,除了太监宫女这些服侍的,还有厨子大夫之类。当时的御医水平是相当高的。晚清皇帝退位后,宫里的那些人就成了最后的御用人员。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清朝最后一位御医,他至今健在。

他叫做爱新觉罗·鹦烈·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的后代,因为他祖先世袭清朝御医,所以他也当了太医,掌握了不少珍贵的药方。在十一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跟随叔父书学医,学习了大量家里留下来的药方。二十岁的时候,他到了哈尔滨中医学校,去系统地学习医学。在这里,他成绩优异,医术也得到提高。

毕业之后,因为溥仪到东北当了伪皇帝,他也被日本人抓去,到溥仪身边当了御医。但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多久,很快日本就战败,溥仪也被抓到苏联审判,后来被押解回国内改造。他身边的这些人自然也逃不了,都受到了严格的审问调查。

1951年的时候,他被捕入狱,这一年,他才35岁。一直到1979年他才被放出来,被关押了整整28年,大好年华都在狱中被耗费了。

尽管他出来的时候已经年老,一头白发,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一生学习的医术,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医馆,实现自己治病救人的愿望。他治好了很多病人,渐渐地也有了很大的名气,有不少人慕名来找他看病。他也没有在意自己前朝御医的身份,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治病救人的医生。

不单单是医术好,他还特别有钻研精神,把多年所学的知识和行医的经验结合起来,研制出了不少新型的药方,效果都特别好。当时有很多医药厂商慕名而来,想要买他的药方,有不少开出了很高的价格。虽然他的生活不富裕,只是勉强维持开销,但他并不看重钱财,一个都没有卖,而是无偿地上交给国家,还帮一些药厂免费研制配比。

1、性质不同

“太医”一方面是指一个职官系统,对太医院中各级医官的泛称;另一方面“太医”也是一个官职。御医是医官系统中的一个品级,是在真正意义上为皇族诊治疾病的大夫。

2、主要服务对象不同

“太医”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主要是为皇室及其附属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同时从事皇室下辖的医保健系统的管理。在太医职官系统内有分管药物的,分管处方的等等,都可以被泛称为太医。

御医直接听命并服务于皇帝、后妃等、在许多历史文件的记载中,宫廷医官在给皇室成员诊病时才被称为御医,平时则称其官职名——太医。

3、指代对象不同

太医出现较早,秦设太医令、丞,掌宫廷医事,其下有侍医,其余宫廷医生统称太医;太医,除了是对太医院官生的通称外,也可用以尊称民间医术高超的大夫。

御医为高阶医官的专有名词;但少数未曾授职的大夫,因曾替皇帝诊病开药,也可被尊称为“御医”。

-御医

-太医

“太医”和“御医”这两个称谓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被淘汰了,但至今大家仍对它们耳熟能详,这首先要归功于古代宫廷剧的大量出现。而在这些古代题材的影视剧中往往将这两个称谓混淆,以至于现在大众,甚至于有些学者对二者都存在混淆与误用。

实际上,“太医”与“御医”的含义既有重合,又不等同,各自所指也并不是单一的。“太医”在早期仅指隶属于太医院等机构的服务于宫廷的医生,后期又演化为全社会对普通医生的泛称;“御医”之前是御用医生的泛称,后作为专称,是明清两代太医院职官的一种。但是没有“御医”官职的人,由于偶然间给皇上就诊,也可以临时被称之为“御医”。简单来说,“御医”比“太医”的宫廷色彩更加浓厚一些。

01

随着清朝的灭亡,可以说这样一群人已经被载入史册了,但我们现在仍然可以在一些地方看见“御医传人”的字样,那么现在真的还存在御医吗?

其实当今社会还真的有一个御医,他就是爱新觉罗·鹦烈·鹏,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专用御医。爱新觉罗氏是当时皇室指定的世袭御医,鹦烈鹏出生时,尽管清王朝已经覆灭,但依据《皇室优待条例》,溥仪还是享有皇帝的一切待遇,所以鹦烈鹏作为被溥仪钦点进宫的,还是跟随家族学习了中医。

鹦烈鹏从小天资聪颖,跟随叔父学习了不少医药知识,掌握了清朝两百多年留下来的珍贵医术和祖传秘方。20岁时,他考入哈尔滨中医学校,期间他系统的学习了西医的理论,因此他将中西结合,取长补短,医术愈发精进,25岁时,在日军的逼迫下,他还是进入伪满洲国,担任溥仪的专用御医。

02

溥仪的从小身体虚弱,日本人特意聘请鹦烈鹏专门为他调养身子,但溥仪作为傀儡皇帝生性多疑,对鹦烈鹏开出的方子总要仔细检查好几遍,药渣也要拿去检验,这让鹦烈鹏感受到了侮辱,但渐渐两人关系有所缓和。随后的事情是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溥仪被苏联抓走,鹦烈鹏却获得了自由,带着全家人回到老家开了个小诊所,生活过得非常安逸。

1951年,政府开始全面清算,鹦烈鹏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汉奸,所以被捕入狱,不过在狱中,他也没闲着,还是帮助很多战友诊治,因此还和杜聿明、黄维等人相识成友。1979年,鹦烈鹏才得到特赦。

03

劳改后的鹦烈鹏虽然年过六旬,但身体健朗,于是迎来了自己崭新的生活。他在沈阳等地开办了自己的私人诊所,运用自己熟记的宫廷秘方给百姓治病,在治病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

多年下来,他不仅治愈了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而且多次帮助国内的中医院修改配方,分文未取。此外,他还精心挑选了一些珍贵秘方免费赠与国家相关部门,特别是他捐献的治疗风湿病的特效方剂“追风液”,帮助了许多风湿病患者减轻病痛,可当医药公司给他一笔可观的报酬时,他却说:

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的健康做出贡献。

随后不久,他又将自己研究多年的养生秘方给自己家乡的中医药生产公司生产。

结语

也许是行医之人胸怀大志,心态积极乐观,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在牢狱中消逝,出狱后的他已是白发苍苍的六旬老人,一代名医的大好职业生涯也就此蹉跎殆尽,可他却对此毫无怨言,仍然致力于自己的医学事业。他现在是中国保健食品专业协会医学顾问,中国抗衰老学会学术研究会理事兼医学顾问以及很多公司的高级顾问,本该安享晚年的他现在还在为中国医学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遭受28年的屈辱折磨,出狱后仍然悬壶济世,104岁高龄的他无愧于一代名医的称号,他用自己一生对医学的热爱与执着,向我们诠释了一代名医。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当皇帝或妃子突然晕倒或发生意外时,身边的人便会高喊一声:“快传太医!”这时候,太医便会带着药箱急急忙忙地赶来。作为皇室的专用医生,太医院的这些人待遇如何他们又是如何给皇帝及后妃看病的呢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太医,后世又称御医,是古代专为帝王、宫廷及官宦上层服务的医生。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指定的大臣、娘娘等人,间接听命于其他后妃或皇子。在夏商周时代,有关医生的记载很少,主要是因为巫承担了医生的一部分职能。春秋之前,大多是医巫蒙昧不分的。医生最早诞生于宫廷,直到春秋以后,民间才产生了部分游医。

  据现存史料来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太医和太医令的记载,宫廷御医和民间医生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从秦到南北朝时期,御医除了之前医疗系统的后人外,还多了“征辟”这一来源。如三国时期曹操就曾征辟华佗为侍医,南北朝的东海徐氏,八世为医,且代有名家。隋朝之后,御医的主要来源是官办医学机构的培养和征辟,且官办医学代代都有。医学生经过层层考核,成绩优异者才能成为御医。

  

  如清朝为了培养宫廷御医和造就中医人才,就在太医院内设教习厅进行医药教育。而教习厅则分为“内教习”和“外教习”两种。其中“内教习”是专门培养教育太医院供职医生的地方,“外教习”是教育和培养太医院子弟及普通平民学医者的地方。

  教习厅的老师通常是由太医院选拔学识渊博、且有临床经验的医官担任,普通平民入学,则需有同乡的京官具结推荐,呈报太医院审核。在取得太医院部分医官的保结后,才有资格参加入院考试。只有考试通过,被太医院的院使、院判认为是医学上的可造之材,才能入院候补。总之,想入太医院没那么简单。

  

  那太医的地位如何呢据《国语·晋语八》记载,在西周时期,太医的社会地位等同朝廷官员。但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士大夫地位崛起,医生反而降为百工之一,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历代医官虽然终身随侍左右,但品阶却普遍不高。如历代典御、奉御、院使(相当于太医院院长),不过是四五品官,而普通御医则是七八品。有些助理医师,更是无品。

  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等级,第一等叫“御医”,只有13人,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等级;第二等叫“吏目”,共26人,八品和九品各13人;第三等叫“医士”,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30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由于太医们诊断的都是贵人,所以他们在看病的过程中毫无尊严可言。如马文植在《纪恩录》中记载为慈禧看病的情形:“先行一跪三叩首礼,然后跪着回答慈禧的问话。诊时“膝行至几前”诊脉,然后左右互换。”这种情况下,太医大气都不敢喘,又如何能发挥自己的水平至于影视剧中出现的“悬丝诊脉”,历史上确实有过这样的事情,但却没那么神秘。太医们多是向后妃身边的人打听了衣食起居,才给开的方子。光靠一根丝线,恐怕大罗神仙也治不好。

古时候行医者地位卑微,就连在皇宫内给皇家治病的御医和太医,也从俸禄方面得到“卑微”的体现。根据研究发现,古时候的御医行业收入非常低,甚至连一些太监的收入都不及。

古代御医行业的收入竟然比太监还低。古代给皇宫内治病的医生俗称御医,御医并不好当,伴君如伴虎不说,薪水比太监还低。薪资待遇方面,太医院的院使月银三两,左右院判、七品御医均月银二两二钱,吏目、医士月银一两五钱。雍正元年规定:医士月给公费饭银一两五钱、米九斗。而一个普通太监月银二两,可见御医的俸银是偏低的。

清太医院初设在北京正阳门内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太医院大门悬挂“太医院”匾。大门前左为“土地祠”,右为“听差处”。太医院有 大堂五间,悬挂康熙帝御赐名医黄运的诗文:“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医生讲求“诚慎仁术”四字。

大堂左侧南厅,是御医办公厅 堂,右侧为北厅。后为先医庙,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的塑像,有康熙帝御书“永济群生”匾。先医庙里有铜人像,庙外有药王庙,庙连接大堂的是二堂、三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后,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驻华使领馆区。翌年,太医院迁到新建衙署,在今地安门东大街113号院,大堂东西3间,进深3间,现基本保存。

东院为药房。今前院有28户居民,后院为五中分校使用。太医院在宫内上驷院北设有待诊、休息的处所,旧称“他坦”,又作 “塌潭”,为满语音译,汉意是“住屋、住所”。岁月流逝,现已无存。明清的太医院,兼具卫生部、总医院、医学院和保健局四种功能。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康熙帝因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的金 鸡纳霜(奎宁)而病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初四,法国驻华公使馆多德福医生曾为光绪帝诊病开药。不过,太医院始终是以中医中药为主。

御医职责主要有八项:侍直、进御、扈从、奉差、储药、祭先医、诊视狱囚、施药等。其侍直,各以专科,分班轮值,在宫中称宫直,在外廷称六直。宫 直在御药房及各宫外班房值班,六直在外直房(如畅春园、圆明园)值班。

扈从,皇帝出巡,御医或奉旨点用,或按班轮值,都给夫马、车辆装载药材,还给账房需 用等物。此外,王府、公主府、文武大臣等,太医也奉旨前往诊病。太医还给监狱囚犯、瘟疫患者等治病。所以,御医不一定都能给皇帝看病,给皇帝看病的也不一定都是御医。

御医和民间医生的区别

夏商周时代,有关医事的记载很少。从这些现存的资料中看,医生首先出现在宫廷中。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御医;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才开始产生,民间医生也称郎中;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

历史上关于御医的叫法很多,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职责分工也各不相同,从最初的医巫共侍皇上,到后来越来越庞大的太医院,为皇宫贵族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跟我们今天的一个综合医院差不多。在这个组织中,御医也进一步有了更细化的角色,有做管理的,有专为皇上诊脉的,有采药制药的,有尝药的,还有负责记载处方、整理档案的,本书所要披露的就是这样一群人的生活。

在御医中还有一群人,他们不是太医院里的御医,他们有的已经是朝中官员,有的是在民间行医,由于他们出色的医术被世人传颂,皇室因此经常会请他们给自己治病,他们是皇帝钦点的御医,通常这群“钦点御医”治愈的都是疑难杂症,治疗的手段都非同一般,其中许多医案都成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御医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帝的安危,因此即便他们地位低下,但是一旦能够治愈皇宫贵族的病,得到皇族的信任,那他们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然而也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诊治失误,抑或是皇上的一念之差,这些荣华富贵就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甚至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7686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0
下一篇2024-03-20

随机推荐

  • 多芬和妮维雅洁面泡泡哪个好用

    多芬和妮维雅的洁面泡泡都有一定程度的保湿成分,但具体哪个更好用,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1 成分:多芬的洁面泡泡含有月桂酰,配合常见的增泡剂,达到清洁肌肤的效果。而妮维雅的洁面泡沫中确实含有低含量的皂基,所以对皮肤有干燥或刺激的现象。2 质

    2024-04-15
    49200
  • 伊思的护肤品怎么样

    从粗浅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如果来自于伊思的护肤品化妆品品质不好,大家使用了之后没有看到明显的肌肤改变,没有看到很贴服的、很细致的上妆效果,为什么大家还会选择购买伊思旗下的护肤品化妆品呢?所以它的销售业绩就会越来越差,不是吗?从具象的角度出发去

    2024-04-15
    46100
  • 泊美详细资料大全

    泊美(PURE&MILD)诞生于2001年8月,是日本资生堂旗下专为中国女性所设计的专业植物系护肤品牌。以“Coetic Marché泊美鲜肌荟”为理念,倡导新鲜、多彩、愉悦护肤感受,为希望永青春美丽的女性提供甄选世界天然植物

    2024-04-15
    47400
  • 求推荐一款比较适合日常通勤的spf30左右防晒霜,最好是洗面奶可以洗干净的?

    防晒霜的SPF值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只是日常通勤,其实SPF30就足够了。作为一个早八人,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真的不想再花时间专门去卸防晒霜!为此给大家分享一波我在用的防晒霜,只用洗面奶就能洗干净,轻松省事又可以防晒,快来get~1、适乐肤无油

    2024-04-15
    37000
  • 透真烟酰胺美白精华露次抛怎么样

    透真烟酰胺美白精华露次抛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美白产品,它的效果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好评。但是对于它的次抛效果,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从产品成分来看,透真烟酰胺美白精华露次抛主要成分为烟酰胺和透明质酸,这两种成分都有很好的美白效果。其中烟

    2024-04-15
    27300
  • 时尚彩妆的7大新趋势

    1 自然妆容:自然妆容一直是时尚界的主流趋势,追求健康、光滑的肌肤,凸显自然美是现代妆容的特点。2 轻薄底妆:追求零瑕疵的底妆效果是时尚界的新趋势,使用轻薄的遮瑕产品和透明感的粉底可以让肌肤看起来更加自然。3 荧光色:荧光色在妆界也变得越来

    2024-04-15
    37500
  • 最好用的平价美白精华 美白淡斑精华推荐

    在改善皮肤色调上,美白精华是不能缺席的。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美白精华,而且这多年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我整理出了五款价格亲民,效果很好的美白精华淡斑产品,款款都是实力派,效果不比大牌差!1、自然堂凝时小紫瓶精华液参考价格:115元这款精华

    2024-04-15
    164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