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指蜜蜂科所有会飞行的群居昆虫,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的蜜蜂,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源自于亚洲与欧洲,由英国人与西班牙人带到美洲。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后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工蜂负责所有筑巢及贮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结构组织以便于携带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之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携带的器具,似乎能适应各种不同种类的花。
蜜蜂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它有发声器官,这个发声器官位于蜜蜂腹部的两个极其小的黑色圆点。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态过程。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
雌蜂和雄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比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
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食性可分为3类:
①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从一定颜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种类)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中蜂。
②寡食性,即自近缘科、属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准蜂。
③单食性,即仅自某一种植物或近缘种上采食,如矢车菊花地蜂。蜜蜂各种类采访的花朵与口器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口器较短的种类采访蔷薇科、十字花科、伞形科、毛茛科开放的花朵;而切叶蜂科、条蜂科和蜜蜂科的种类由于口器较长,则采访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生只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加速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完全成熟为止。
蜜蜂的主要天敌是胡蜂。在消化道中花蜜可以被转化成蜂蜜。所有的雌蜂都有一种刺。
一只蜜蜂酿吐一公斤的蜜,要用上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个工作小时,吮吸三千三百三十三朵花蕊。
要酿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来回飞行3万7千次去发现并采集花蜜,带回蜂房。
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动200至400次。
蜜蜂飞行的最高时速是40公里。当它满载而归时,飞行时速为20至24公里。
一个蜂巢平均有5万个蜂房,居住着3万5千只忙碌的蜜蜂。
一只蜜蜂毛茸茸的身体上能粘住5万至75万粒花粉。
一汤匙蜂蜜可以为蜜蜂环绕地球飞行一圈提供足够的能量。
夏季工蜂的寿命是38天,冬季它们的寿命是6个月。
蜂王的寿命一般是4至5年。
借助5只复眼和3只单眼,蜜蜂的视角几乎可以达到360度。
蜜蜂是靠太阳来辨别方向的。在一天中,蜜蜂舞蹈的方向是随着时间不同而变化的。蜜蜂是依靠蜂房、采蜜地点和太阳三个点来定位的。蜂房是三角形的顶点,而顶点角的大小是由两条线来决定的:一条是从蜂房到太阳,另一条是从蜂房到采蜜地点的直线,这两条线所夹的角叫“太阳角”,是蜜蜂的“方向盘”。蜜蜂向左先飞半个小圈,又倒转过来向右再飞半个小圈,飞行路线就像个“8”字。可是,蜜蜂有时从上往下飞,有时从下朝上飞,而飞行直线同地面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太阳角。蜜蜂正是从这种角度的大小来确定采蜜地点和方向的。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头朝上直飞,太阳角是零度,意思是说:“朝太阳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方向。”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头朝地直飞,太阳角是180°,意思是说:“背太阳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地方。”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飞行直线同地面垂直线的左面夹角是15°角,意思是说:“向左太阳角60°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地方。”
有趣的是,不同地方的蜜蜂,“舞蹈语言”也不同。奥地利的蜜蜂跳“8”字舞,而意大利的蜜蜂还会跳圆形舞和一种弯弯的“镰刀形舞”。
蜜蜂采集花粉而不迷路,是因为蜜蜂的头上有一对奇异的复眼,每只复眼由6300个单眼组成,光线进入眼晶体,通过晶锥,就到达含有感光色素的感光束。感光色素位于密集的微绒毛中,感光色素分子对偏振光特别敏感,因而有着良好的定向功能,能测出天空中不同亮度的各个地段。蜜蜂就是用众多的单眼来感受太阳偏振光,即使乌云蔽日,它们也能根据太阳方位的变化,进行时间、方向的校正。
因此,它们外出采蜜和回巢,不会迷失方向。
科学家受益于蜜蜂偏振光定向本领,研制出偏振定向器用于飞机、舰船。
问题一:蜜蜂是怎么飞的 蜜蜂拍打翅膀储速度非常快,达230余次。同时它的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把的后腿向前伸出来帮助飞行。
问题二:蜜蜂是怎么飞行的 8字型,绕着飞的。
问题三:蜜蜂为什么能飞 按科学的方法来说,昆虫飞行是20世纪的一大谜团,至今仍令人大惑不解。有研究表明昆虫是通过猛烈地拍打它们的翅膀来飞行的,可这种力量太小没有应用到飞机上。1934年,科学家安托万・马根来和安德烈・桑来古进行蜜蜂的飞行研究。他们应用数学分析和已知的飞行原理来计算蜜蜂的飞行,得出结论是“蜜蜂飞行是不可能的”。自那以后,蜜蜂成了不遵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典型。尽管蜜蜂飞行之谜成了冰山之巅,但长久以来,研究人员都致力于搞清楚所有昆虫的飞行,从极小的果蝇到样子邪恶的蜻蜓。这是因为昆虫飞行与人类飞行的技能有很大不同,后者的物理学原理不能解释前者的飞行。因为像大黄蜂、蜻蜓、果蝇和其它飞行的昆虫体积都很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飞行动作和难以置信的自然力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新例子就是这次由奥特苏勒、迪克逊和他们的同事所进行的研究。他们在论文上报告说,为揭开蜜蜂的飞行战术,科学家将蜜蜂赶进一个清澈的塑料箱中,箱子里安了3个高速录像机,以每秒6000次的速度拍摄蜜蜂的3D快照。他们发现,盘旋的蜜蜂经常以每秒240次的速度拍打它们一厘米长的翅膀,每次拍打的幅度只有90度,较其它昆虫的小,但拍打得快。因为其它昆虫拍打次数每秒不到200次,每次拍打幅度超过165度。按照飞行专家的一贯假定,昆虫越小,它们的翅膀就拍打得越快。在这方面,蜜蜂又是个例外,比如,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拍打其10毫米宽的翅膀,每秒可达240次,较比它小得多的果蝇每秒仅200次要快许多。为何身材翅膀短小的蜜蜂要小幅度地尽快拍打其翅膀呢?为弄清这一点,研究人员还观察了这些昆虫在低压高空条件下是如何飞行的。当它们飞进低浓度氧和氦气的蜂箱时,里面的空气稀薄得如同海拔9200米高空的水平,此时,蜜蜂只得将拍打幅度增加到近140度,接近其它昆虫的幅度,才能支持它们的飞行,蜜蜂的这种不寻常的飞行方式是为了适应其飞行中所面临的不同需求。因为,在改变速度方面,短距离拍打较长距离拍打更快捷。
研究者发现,蜜蜂翅膀改变方向可以产生额外的力量。这次昆虫飞行研究领域的关键工作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伊林顿与其他科学家,包括迪克逊。迪克逊1996年所建造的相同比例的大机器人昆虫模型―――机器人飞虫帮了大忙。当机器人翅膀前后拍打时,他们测量了其不同部位的力量。科学家发现,蜜蜂产生的举升力不稳定,而是在每次拍打的开始、中间和结尾时所产生的力量最大。还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就是已知的额外质量力,这种力量每次拍打结束时可达到顶峰。当翅膀方向改变时,此力量还能提高加速度。也就是说,翅膀改变方向可以产生额外的力量。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昆虫拍打其翅膀的幅度较大,而蜜蜂的较小但更为猛烈。蜜蜂的一种方式效率低且稳定性差。科学家认为,蜜蜂的这种不寻常的飞行方式是为了适应其飞行中所面临的不同需求。当找蜂蜜时,它们的重量最轻;当粘上花粉,或带有卵时,它们的重量是平时的2倍。在改变速度方面,短距离拍打较长距离拍打更快捷,因此蜜蜂的飞行方式能大大改变其上升的力量。
蜜蜂像飞行员一样学习定向飞行。蜜蜂在离蜂巢10公里的地方采蜜前,要沿着距离蜂巢更远、更复杂的路线学习飞行。
研究人员说,在开始采蜜之前的3个星期中蜜蜂要沿着更长的路线飞行,以便熟悉地面标志。研究人员发现,蜜蜂定向飞行的路线越长就会飞得越高,这显然有助于它们感觉距离蜂巢的远近。从蜜蜂的视角看,飞得越高很可能意味着地形越不清楚、而靠近蜂巢时飞行高空越接近地面,地形就越清晰。
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侦察蜂便改变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摆尾舞”。如果将全部>>
问题四:蜜蜂每天能飞多少公里 蜜蜂一天大约能飞160KM
(1)蜜囊的容量约为003至005克,一只蜜蜂每天飞出去15次左右,每天最多可采蜜075克,但花蜜水分大,约占70%,要经过蜜蜂酿造,才能成为含水分不超过20%的蜂蜜。一只蜜蜂一天可采花蜜027克,蜜蜂的寿命为30至40天,而能飞出去采蜜的时间为20天左右,一处蜜蜂一生大约要消耗蜂蜜2克以上,实际每只蜜蜂能为人们提供3克左右蜂蜜。
(2)蜜蜂采集的半径通常在2-3km,如果蜂场附近缺乏蜜源,蜜蜂能飞到6-7km以外采集,最远飞行的距离约14km
(3)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问题五:蜜蜂飞到房间怎么处理 蜜蜂不会无缘无故的飞到别人家绝对是有特殊原因的有时候一些特殊的气味会吸引蜜蜂比方说花香是不是你妹喷过香水使房子里有一种芬芳气息所以引来蜜蜂蜜蜂主要是根据磁可能是你家的磁场有问题这回影响磁场的然后会影响蜜蜂的判断能力进而影响飞行路线场来辨别方向的所以才会飞到你家带上个帽子,包上一层纱布,最好是纱窗用的那种,遮住脸,用一根长长的杆子上面扎个火把烧,火把弄湿一点,要有浓烟的效果,去用烟熏它们,再喷上灭虫剂,再将它们的窝戳下来,也不怕第二年它们又来了!我的方法就是这样的,小时候经常用到
问题六:蜜蜂是怎么飞的 蜜蜂拍打翅膀储速度非常快,达230余次。同时它的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把的后腿向前伸出来帮助飞行。
问题七:蜜蜂为什么能飞 按科学的方法来说,昆虫飞行是20世纪的一大谜团,至今仍令人大惑不解。有研究表明昆虫是通过猛烈地拍打它们的翅膀来飞行的,可这种力量太小没有应用到飞机上。1934年,科学家安托万・马根来和安德烈・桑来古进行蜜蜂的飞行研究。他们应用数学分析和已知的飞行原理来计算蜜蜂的飞行,得出结论是“蜜蜂飞行是不可能的”。自那以后,蜜蜂成了不遵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典型。尽管蜜蜂飞行之谜成了冰山之巅,但长久以来,研究人员都致力于搞清楚所有昆虫的飞行,从极小的果蝇到样子邪恶的蜻蜓。这是因为昆虫飞行与人类飞行的技能有很大不同,后者的物理学原理不能解释前者的飞行。因为像大黄蜂、蜻蜓、果蝇和其它飞行的昆虫体积都很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飞行动作和难以置信的自然力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新例子就是这次由奥特苏勒、迪克逊和他们的同事所进行的研究。他们在论文上报告说,为揭开蜜蜂的飞行战术,科学家将蜜蜂赶进一个清澈的塑料箱中,箱子里安了3个高速录像机,以每秒6000次的速度拍摄蜜蜂的3D快照。他们发现,盘旋的蜜蜂经常以每秒240次的速度拍打它们一厘米长的翅膀,每次拍打的幅度只有90度,较其它昆虫的小,但拍打得快。因为其它昆虫拍打次数每秒不到200次,每次拍打幅度超过165度。按照飞行专家的一贯假定,昆虫越小,它们的翅膀就拍打得越快。在这方面,蜜蜂又是个例外,比如,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拍打其10毫米宽的翅膀,每秒可达240次,较比它小得多的果蝇每秒仅200次要快许多。为何身材翅膀短小的蜜蜂要小幅度地尽快拍打其翅膀呢?为弄清这一点,研究人员还观察了这些昆虫在低压高空条件下是如何飞行的。当它们飞进低浓度氧和氦气的蜂箱时,里面的空气稀薄得如同海拔9200米高空的水平,此时,蜜蜂只得将拍打幅度增加到近140度,接近其它昆虫的幅度,才能支持它们的飞行,蜜蜂的这种不寻常的飞行方式是为了适应其飞行中所面临的不同需求。因为,在改变速度方面,短距离拍打较长距离拍打更快捷。
研究者发现,蜜蜂翅膀改变方向可以产生额外的力量。这次昆虫飞行研究领域的关键工作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伊林顿与其他科学家,包括迪克逊。迪克逊1996年所建造的相同比例的大机器人昆虫模型―――机器人飞虫帮了大忙。当机器人翅膀前后拍打时,他们测量了其不同部位的力量。科学家发现,蜜蜂产生的举升力不稳定,而是在每次拍打的开始、中间和结尾时所产生的力量最大。还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就是已知的额外质量力,这种力量每次拍打结束时可达到顶峰。当翅膀方向改变时,此力量还能提高加速度。也就是说,翅膀改变方向可以产生额外的力量。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昆虫拍打其翅膀的幅度较大,而蜜蜂的较小但更为猛烈。蜜蜂的一种方式效率低且稳定性差。科学家认为,蜜蜂的这种不寻常的飞行方式是为了适应其飞行中所面临的不同需求。当找蜂蜜时,它们的重量最轻;当粘上花粉,或带有卵时,它们的重量是平时的2倍。在改变速度方面,短距离拍打较长距离拍打更快捷,因此蜜蜂的飞行方式能大大改变其上升的力量。
蜜蜂像飞行员一样学习定向飞行。蜜蜂在离蜂巢10公里的地方采蜜前,要沿着距离蜂巢更远、更复杂的路线学习飞行。
研究人员说,在开始采蜜之前的3个星期中蜜蜂要沿着更长的路线飞行,以便熟悉地面标志。研究人员发现,蜜蜂定向飞行的路线越长就会飞得越高,这显然有助于它们感觉距离蜂巢的远近。从蜜蜂的视角看,飞得越高很可能意味着地形越不清楚、而靠近蜂巢时飞行高空越接近地面,地形就越清晰。
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侦察蜂便改变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摆尾舞”。如果将全部>>
问题八:三年级语文《蜜蜂》中的蜜蜂是怎么飞回来的 “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飞回来的。“
作者做实验的20只蜜蜂中有17只蜜蜂准确无误回到了家,得到试验结果蜜蜂是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本能。
问题九:蜜蜂为什么飞到哪里都可以飞回来 蜜蜂像飞行员一样学习定向飞行。蜜蜂在离蜂巢10公里的地方采蜜前,要沿着距离蜂巢更远、更复杂的路线学习飞行。
研究人员给600多只幼蜂装上微型雷达发射器,然后将它们放入1万多只蜜蜂的蜂群中,跟踪它们的活动情况。研究人员发现,幼蜂一开始沿着从蜂巢向外的直线飞行。在飞到10至30米的距离后,就会沿着相同的路线调头往回飞。在开始采蜜之前的3个星期中蜜蜂要沿着更长的路线飞行,以便熟悉地面标志。研究人员发现,蜜蜂定向飞行的路线越长就会飞得越高,这显然有助于它们感觉距离蜂巢的远近。从蜜蜂的视角看,飞得越高很可能意味着地形越不清楚、而靠近蜂巢时飞行高空越接近地面,地形就越清晰。
长期以来,蜜蜂远距离飞行的能力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它们显然是借助太阳的位置和地表特征作为定位标志。
问题十:蜜蜂是怎么飞行的 8字型,绕着飞的。
1有关蜜蜂的知识20字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
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
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
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蜜蜂属完全变态,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
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末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蜂。
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待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
新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
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
实际上养蜂人使用的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
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
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
日子久了,众工峰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
由此看来, 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
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
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
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
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峰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好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
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
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了解蜜蜂其他蜜蜂蜜蜂总科包括了近 20%的膜翅目昆虫。
所谓膜翅目昆虫是指那些频繁变态、长着膜翅以及能够舔弄和研磨的口器的昆虫。蜜蜂总科包括两万个种类,都以花蜜和花粉为食。
其中大部分是独栖的,也有一些正处在群体生活的起始阶段。不过,没有任何一个种类像蜜蜂科的高级蜜蜂那样过着严密的群体生活。
蜜蜂科是惟一营社会生活的蜜蜂,其中包括蜜蜂属、熊蜂属和无蛰蜂属。蜜蜂属 这一属有4种,都是社会昆虫,过群体生活。
它们分布在全球各地,通过分蜂增加数量。这一属的蜜蜂都通过舞蹈为同伴指示蜜源地。
印度巨蜂、花蜂和印度蜂都在亚洲栖息,而且都悬空筑巢。印度巨蜂十分好斗,它们叮蛰是非常可怕的。
印度巨蜂在大树枝上筑巢,它们的巢是一排蜂房,长075—1米。 花蜂也称为“侏儒”蜂,身体只有蜜蜂的一半大,不过色彩斑斓。
它们的巢也只有一排,不过小巧玲珑,宽8厘米、长12厘米。 印度蜂是与蜜蜂最相像的一种蜂。
蜂的4个种类分布在全球各地,它们各有不同的栖息习惯。其中3种在亚洲栖息,它们悬空筑巢。
印度巨蜂喜欢高山生活,它们可以在海拔2000米的高度栖息,这种蜂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菲律宾一带。花蜂栖息地不超过海拔500米,其分布区域与印度巨蜂相同。
印度蜂分布在亚洲的广大区域,其中包括中国以及西伯利亚的一部分地区。 第4种就是蜜蜂。
这种蜂。
2蜜蜂的小知识
蜜蜂指蜜蜂科所有会飞行的群居昆虫,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蜜蜂为有益昆虫,经人类长期饲养以供采蜜的蜂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的蜜蜂,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除生产大量蜂蜜外,还生产蜂蜡、王浆、蜂毒。
蜜蜂种类:
1、黑小蜜蜂 2、小蜜蜂 3、黑大蜜蜂 4、大蜜蜂 5、沙巴蜂
6、绿努蜂 7、苏威拉西蜂 8、东方蜜蜂 9、西方蜜蜂
蜜蜂的主要天敌是胡蜂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
一只蜜蜂酿吐一公斤的蜜,要用上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个工作小时,吮吸三千三百三十三朵花蕊。
要酿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来回飞行3万7千次去发现并采集花蜜,带回蜂房。
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动200至400次。
蜜蜂飞行的最高时速是40公里。当它满载而归时,飞行时速为20至24公里。
一个蜂巢平均有5万个蜂房,居住着3万5千只忙碌的蜜蜂。
一只蜜蜂毛茸茸的身体上能粘住5万至75万粒花粉。
一汤匙蜂蜜可以为蜜蜂环绕地球飞行一圈提供足够的能量。
夏季工蜂的寿命是38天,冬季它们的寿命是6个月。
蜂王的寿命一般是4至5年。
借助5只复眼和3只单眼,蜜蜂的视角几乎可以达到360度。
在蜜蜂的社会生活中,工蜂担负着筑巢、采粉、酿蜜、育儿的繁重任务。
1,舞蹈语言:工蜂会按着各种图形在空中“跳舞”,以此来与同伴交流信息。当负责“侦探”的蜜蜂发现了蜜源,或者在外面采到蜜返回时,都要在蜂房上空欢乐地飞舞一番,用飞舞出的图形告诉同伴什么方向有花。它们飞舞是以太阳为基准指示方向,比如头朝太阳跳“∞”形,是各诉同伴朝太阳飞能采到蜜;头朝地面跳“∞”字形,是告诉同伴背朝太阳飞能采到蜜。距离的远近是用飞舞的圈数多少来表示,几十米、几百米或几千米,都有固定的圈数。更令人惊奇的是,不同地区的蜜蜂有不同的舞蹈语言。如意大利的蜜蜂就会跳“镰刀舞”;
2,蜜蜂还会及时变换指数,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来确定方位,及时回巢;
3,利用翅的不断振动自发出不同频率的“嗡嗡”声,用来补充“舞蹈语言”的不足和加强语气的表达能力。
蜜蜂在飞舞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为了能看清周围的环境,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
蜜蜂不会迷路。蜜蜂识途靠的是两种本领:一是“偏光导航”,二是“香气走廊”。偏光就是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许多昆虫能借助太阳导航,它们能感受由不同角度射来的光线,见到阳光即知方向。蜜蜂的本领更大,阴天也能靠阳光的导航。因为阴天也有部分紫外线能透过云层,射身地面,太阳所在处透出的紫外线比别处多5%。蜜蜂利用这一点偏光,就能感知太阳,准确地飞回巢去。蜜蜂腹部有一种嗅腺,蜜蜂飞行时腹部收缩,嗅腺分泌出来的香气便留在飞过的地方。后面的蜜蜂沿着得气去采蜜。好么多蜜蜂来来往往,就在蜜源和蜜房之间形成一条“香气走廊”。沿着这条“香气走廊”,蜜蜂采运花粉归家,就不会迷路。
3关于蜜蜂的知识
一:概述
蜜蜂是昆虫纲膜翅目蜜蜂总科的通称。成虫体被绒毛,足或腹部具由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口器嚼吸式,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全变态。
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 。有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王浆)、农业( 如作物传粉 )、工业( 如蜂蜡、蜂胶)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二:价值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后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三:生活方式
蜜蜂的生活方式分为3种:1社会性。雌雄和职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2独栖性。蜜蜂类绝大多数为独栖性,即工蜂独自筑巢和采粉贮粮,它们没有"等级"的分化。3寄生性。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内产卵。
四:起源
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已大量发现。它的出现与白垩纪晚期显花植物的繁盛密切相关。
五:系统地位
在昆虫纲中,蜜蜂属于高级进化的类群。社会性生活方式的出现,“语言”信息的传递,通过“舞蹈”动作辨认蜂巢的方法,以及巢的不同结构等。
六:详细资料
/view/3264
4关于蜜蜂的常识五十字
蜜蜂的形态结构 蜜蜂(Bee/Honey bee)属膜翅目、蜜蜂科。
体长7—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胸部、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 蜜蜂的生活习性 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
5有关于蜜蜂的知识蜜蜂有哪些知识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蜜蜂发声是胸腔中的中胸纵长肌和中胸垂直肌及其附着在中胸背板、中胸腹板、第二悬骨共同剧速振动产生的,蜜蜂发声是它们共同振动的结果,蜜蜂没有专门的发声器官。
蜜蜂的主要天敌是胡蜂。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在消化道中花蜜可以被转化成蜂蜜。所有的雌蜂都有一种刺。蜜蜂和大蜂(一种体积较大的、较圆的蜂,身子是黑色的)都是昆虫,但是这种种类的蜂大多数都是单独居住,有一些蜂住在别的蜜蜂的蜂窝里,并且从别的蜂那里获得食物。蜜蜂这个典型的群体有一个能产卵的蜂王,性别上未发展进化的雌蜂(工蜂);还有许多能生育的雄蜂。
蜜蜂像飞行员一样学习定向飞行。蜜蜂在离蜂巢10公里的地方采蜜前,要沿着距离蜂巢更远、更复杂的路线学习飞行。
英国和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给600多只幼蜂装上微型雷达发射器,然后将它们放人1万多只蜜蜂的蜂群中,跟踪它们的活动情况。研究人员发现,幼蜂一开始沿着从蜂巢向外的直线飞行。在飞到10至30米的距离后,就会沿着相同的路线调头往回飞
研究人员说,在开始采蜜之前的3个星期中蜜蜂要沿着更长的路线飞行,以便熟悉地面标志。研究人员发现,蜜蜂定向飞行的路线越长就会飞得越高,这显然有助于它们感觉距离蜂巢的远近。从蜜蜂的视角看,飞得越高很可能意味着地形越不清楚、而靠近蜂巢时飞行高空越接近地面,地形就越清晰。
长期以来,蜜蜂远距离飞行的能力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它们显然是借助太阳的位置和地表特征作为定位标志。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研究开启了对其它昆虫学习飞行的能力的研究。蜜蜂的飞行并不是全部由翅膀来完成的,它的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蜜蜂在飞行的时候它的腿不是收起来的,相反它把的后腿向前伸出来帮助飞行。飞行过程中它的后腿不仅能够产生上升的力量,而且还能帮助蜜蜂保持身体平衡,防止出现翻滚。这一发现将对人们研发用于执行搜救和监视任务的小型飞行器有所帮助。蜜蜂的最高飞行速度既不取决于它的肌肉力量的大小,也不取决于它振动翅膀频率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它在不稳定的飞行条件下自我控制和调节平衡的能力。它伸出的后腿可以帮助它实现平衡,就像一个飞速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张开手臂来平衡自己的身体一样。
蜜蜂工作方法:
侦查蜂借助5只复眼和3只单眼(蜜蜂的视角几乎可以达到360度)来得知花朵位置,带走少许花粉后回巢,告知其他姐妹们。
随后工蜂们跟着到达花朵位置,然后降落到花朵上, 将吻插入花朵深处,再用前肢的刷毛清理眼睛跟触须上的花粉,最后将花粉储存在后足的器官中,通过这种方式把花粉挤成一团,再混合些许唾液和花蜜让花粉团更结实。
工蜂们回到蜂巢卸货,首先先在巢脾上找到一块空位,然后卸下收集来的花粉团然后将花粉团整齐地摆放好,最后将花粉浸泡在少许蜂蜜中就大功告成。
蜜蜂分工特点:
1、蜂王
蜂王的社会分工就是专职产卵,肩负着繁衍后代的社会重任。它的身体发展得很健壮,大腹便便,体重是工蜂的两倍,在产卵期间,蜂王每天都要让工蜂饲喂蜂王浆,以促进快速代谢保持旺盛的产卵能力。
2、雄蜂
社会分工是与蜂王交配。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蜂群内的雄性“公民”,每到交配季节,性成熟的雄蜂便会自动地聚集在某地空中飞舞,目的是招引蜂王。
一旦蜂王出现,所有的雄蜂便追逐而去,经过一番争夺,最终获得交配权的就仅有一只,谁的个头最大、体格最健壮,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与蜂王进行交配。
虽然蜜蜂从不会迷路,是因为它们拥有一身的本领,但为什么不会超过2公里呢,我觉得即使有本领,他也有个范围,距离太远难免会出现差错,更何况密封体积小,人类的2公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的远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任何动物都有自己的交流方式,蜜蜂也不例外,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出老远的地方而不迷路,是因为蜜蜂之间能够保持一种独特的“通讯”,只要不会失去联系,它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回家了。
其次,蜜蜂的嗅觉是非常灵敏的,这点无人能敌,它们在非常远的地方就能嗅到一种气味,并且能够利用这种气味进行方位辨别,就像我们的“定位”一样,只要它们途中不遭受意外,那就不会出现定位失误的问题。这点跟狗狗有点相似,都是靠嗅觉寻找回家的路的,一般蜜蜂在飞出去的时候,沿途都会留下气味,这样,等它采完蜜后,它就能沿途返回了
最后,除了灵敏的嗅觉外,蜜蜂还有一对奇特的复眼,约由6300只小眼组成,更强悍的是,每只小眼里有8个成辐射状排列的感光细胞,蜜蜂就靠这些小眼感受偏正光导航,这也是它们不会迷路的另一个缘故,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种族天赋。
那么,蜜蜂飞行是天生就会的吗,它们不需要学习吗?不,就像飞行员一样,蜜蜂也要学习定向飞行,特别是远途飞行,如果不学会这个本领,那它就会有“迷路”的风险哦。据说,蜜蜂要在远途采蜜时,如果蜜源在离蜂巢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那它们就会用更远、更复杂的路线学习飞行。幼蜂一开始沿着从蜂巢向外的直线飞行,在飞到十至三十米的距离后,就会沿着相同的路线调头往回飞。在开始采蜜之前的半个多月中蜜蜂要沿着更长的路线飞行,以便熟悉地面标志。蜜蜂定向飞行的路线越长就会飞得越高,这显然有助于它们感觉距离蜂巢的远近。从蜜蜂的视角看,飞得越高很可能意味着地形越不清楚、而靠近蜂巢时飞行高空越接近地面,地形就越清晰。
特点1:蜜蜂飞到10至30米的距离后,就会沿着相同的路线调头往回飞。在开始采蜜之前的3个星期中蜜蜂要沿着更长的路线飞行,以便熟悉地面标志。
特点2:蜜蜂远距离飞行的能力显然是借助太阳的位置和地表特征作为定位标志。
蜜蜂腺体释放出的一种微量化学信息物质,被称为信息素。依靠空气或个体间的接触进行传播,对同种个体间来说传播的是一种“语言”作用于行为或生理反映。
扩展资料:
蜜蜂的分工特点:
1、蜂王:社会分工为专职产卵,肩负着繁衍后代的社会重任。它的身体发展得很健壮,大腹便便,体重是工蜂的两倍,失去了“女性”身材的苗条。在产卵期间,蜂王每天都要让工蜂饲喂蜂王浆,以促进快速代谢保持旺盛的产卵能力。
2、雄蜂:只是与蜂王交配。,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蜂群内的雄性“公民”,每天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其存在的唯一作用是与蜂王交配。
3、工蜂:社会分工最多,任务最重。可以说,除了蜂王与雄蜂各自的任务外,蜂群内的其他所有工作都由工蜂承担。工蜂是雌性器官发育不全者,但它的许多结构特化得更适应工作的需要。
-蜜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