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有蜂虫。在油菜初花期,以一箱12足框以上、约38000只工蜂、7张子脾的单王生产群为样本(以下称样本群)进行抽象量化分析:
(1)如果按蜂王平均每天产卵1500粒计算,那么在工蜂从卵到羽化成蜂的21天生长周期里,蜂王一共可产卵:1500粒×21天=31500粒(算式一)
按1张巢脾有6500个巢房,子脾密实度80%计算,每张巢脾有子:6500个×80%=5200粒(算式二)
用算式(一)除以算式(二),需要用6张巢脾育子;子脾密实度在75%左右的,是7张巢脾。
(2)假设蜂王每天产卵是匀速的,那么在工蜂孵化的一个周期21天,3天卵比6天虫比12天蛹=1:2:4,此时这箱蜂大约有卵和幼虫13500个,其余是蛹。这也符合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到的蜂群育虫区的一般情况,也反映了蜂群有序育子的空间结构。
(3)据养蜂资料介绍,一个有15框蜂的采蜜群,大约只有2万余只采集蜂;春季羽化的1只新蜂至少能哺育385个后代。据此推算,该样本群约有19万只的外勤蜂,而需要的哺育蜂是:算式(一)除以385=约8000只。
总数38000只-19000只外勤蜂-8000只哺育蜂=11000只(以下称富余蜂)
蜂群内部的分工很复杂,除采集、哺育外,还有警卫、酿蜜等许多工作,当然不是这样的简单量化所能界定清楚的,上述的抽象量化仅仅是为了说明样本群此时比较直观的、大体上的数量结构以及有富余蜂存在的实际。
二、具体描述
据观察记录,当本地蜂群在立春前后,采集春柃(野桂花)粉蜜进巢后的50余天,也就是到3月中下旬的油菜初花期,蜂群的繁育力达到高峰,此后1只蜂王能维持7张子脾已属不易,显得力不从心,呈逐渐下降趋势。有时检查蜂群,粗看还有7张子脾,其实子脾面积已经缩减。蜂群经过早春以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繁殖,群势已经壮大,出房幼蜂数量骤增,而蜂王所分泌的、具有抑制工蜂卵巢发育和控制工蜂建造自然王台的蜂王信息素,分配到每只工蜂的数量相对减少,而老蜂王就更少了;蜂群出房新蜂数量的骤增,内勤蜂哺育工作量也相对地减少,有部分幼蜂和青年蜂甚至不需要参加内勤工作,因而被"富余"下来。
如果天气晴好,油菜大流蜜,受油菜花蜜的刺激,这部分富余蜂的相当一部分提前参加采集,余下的也有内勤工作可做。问题是这时恰逢连续阴雨,若不采取扩巢、产浆等措施来增加蜂群的工作量,那么这些富余蜂既不能转为采集蜂,又没有内勤负担,就会聚集起来,产生分蜂热,筑造王台后,迫使蜂王产卵。
那么,如何来安排这些富余蜂,调动整个蜂群在油菜花期积极性呢
三、应对措施
1更换蜂王
提前或就此给蜂群调换1只产卵力强的蜂王,显得非常迫切。样本群更换成新蜂王后,可基本消除或控制住分蜂情绪,大量的富余蜂也将被转化成采集适龄蜂,蜂群会兴奋积极,采集来的花蜜,可以大大超过因新蜂王多产卵而带来的消耗。
(1)在油菜抽苔现花时,根据需要,可将预备的核群中秋王幽禁,第二天在核群介入一成熟王台(10天后,处女王交尾成功)。大约过3-5天,用幽禁的秋王把样本群的蜂王换出来,被换出来的蜂王根据优劣,可另组双王群或淘汰掉。核群的秋王自春繁以来产卵相对较少,生理上还年轻,又被幽禁了几天,介入样本群后会很快产卵,并逐日扩大卵圈,增添了蜂群的原动力,又一次燃起蜂群像春繁时那样的采集、哺育的激情,这样的兴奋可一直维持到油菜花期结束。
(2)提出样本群蜂王另作安排,在其失王24小时后的傍晚,把核群整群提到一空继箱中,然后放到样本群上,用一张用针扎过孔的报纸把两群蜂隔开。到第二天,报纸被工蜂咬破,上下两群很自然地合为一群。样本群换王后,分蜂情绪被减轻或消除,群势得到补充壮大,采集积极,有望取得油菜蜜高产。
(3)饲养的双王群可双王繁殖,强群生产。在油菜大流蜜前10天扣1只王,让其休息;大流蜜期开始后扣另一只王或提出另组双王群,放开之前扣的那只。放王后蜂王产卵积极,整个蜂群处于有序活动之中,这样既可减轻蜂群的哺育负担,又可保持蜂群持续的强势,调动蜂群的采集积极性。
(4)在油菜始花时,将样本群继箱隔离出约3框巢脾的小区,开后巢门,提带蜂的老蛹脾和大蜜脾各1张组成交尾群,第二天介入一成熟王台。待新王交尾成功见大幼虫后,再补给不带蜂老蛹脾一张。以后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巢箱互换蜂王。也可合群,组成新老双王群,或将老蜂王另作安排。这样的安排能持续保持样本群的强势,利于蜂王浆生产,也利于下一个蜜源的采集。
2筑造新脾
筑造新脾是蜂群春季扩巢的本能需要,新王群与自然分蜂群造脾既快又好,产生分蜂情绪的蜂群易修造雄蜂脾,无王群和交尾群则不造脾。筑造新脾的前提是巢内粉蜜充足,当蜂群有一定量的新鲜油菜花蜜采集进巢、巢脾白口、出现赘脾时,就可以加巢础造脾,造脾的蜂群应蜂多于脾。巢础框放在2张平整的巢脾之间,蜂巢边二的位置,也就是粉蜜脾与子脾的之间。一般不宜放在育虫区中间,否则会打乱育虫区的秩序和结构。油菜初花期,最能刺激蜂群造脾,新加入的巢础一昼夜大多能造成,蜂王能很快产上卵。
油菜花期,一般选用6-7框左右群势的小群或新王群作始工群造脾比较好,这样的蜂群基本不造雄蜂房。可在每天的傍晚将巢础框插入蜂巢,早上蜜蜂出巢前提出,待巢房约有2毫米高后交样本群完工。如已产上卵,则另作安排。样本群巢箱中的巢脾就这样逐渐被换成了新脾,贮蜜大多搬上继箱。适量的空巢脾能刺激蜜蜂采集和贮存花蜜,扩大子圈,并有利于蜂群散热。因蜂群不太喜欢在新脾上贮存花蜜,样本群蜂王有很多巢房产子,子脾见方到梁,避免了粉蜜压子圈,同时也减缓或控制了蜂群分蜂情绪的产生。这样造出的大量优质新脾是蜂场的宝贵资源,有利于蜂群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前辈马德风先生曾多次撰文提倡:"巢脾是蜂群育儿和贮蜜的场所。造脾能促进繁殖;繁殖又促进造脾,脾多蜂多,在流蜜期才能提高蜂蜜产量和质量,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却被人们忽视了"。实践证明,在油菜初花期,多造脾,多繁殖,到大流蜜期强群采蜜,确实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生产优质高产蜂蜜的有效措施。
3生产王浆
3月20日左右,油菜普遍抽苔始花,样本群或已出现自然台基,产生轻微分蜂情绪,这时可以利用上述这些富余蜂,也就是4-17日龄的泌浆适龄蜂生产蜂王浆。可先加5个台基条开始生产王浆,如产浆量超过22克/条,就可以逐渐增加台基条产浆,产浆多的蜂群可逐次增加到15个台基条采浆。样本群开始取浆后,在巢箱布置6张巢脾,继箱6-7张巢脾。根据沈育初(2002)介绍,本地诸多蜂友验证,巢箱多加巢脾,蜂王也不会因此多产卵,反而因增加寻找产房的时间而减少产卵;巢箱放6-7张巢脾,里面还有一些空间,蜂群也不会伤热。油菜花流蜜后,就先调1张老蛹脾上继箱,巢箱加1张新的空脾。以后每隔10天左右检查一次,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巢箱加新巢脾或适宜产卵的浅色巢脾,调出老蛹脾上继箱,此后样本群双箱体就一直保持12-13张的巢脾。
阿明的蜂场,每10箱生产群约配有2箱虫源群,在油菜初花期用的是上年的秋王,群势3-4框,以后基本维持这样的群势。虫源群要求饲料充足,蜂数密集,或时常奖励。在移虫前5天,选几张工蜂房整齐、深色、消毒过的老巢脾,用快刀将巢脾两面的巢房的削浅一些(以提高蜂王产卵速度),然后在虫源群每群加入1张,用来生产幼虫。到移虫日就可提来移虫,省去了找幼虫的时间。这样的虫脾,面积较大,孵化的幼虫比较整齐划一,黑白显眼,巢房浅,移虫速度快,有利于提高工效。幼虫脾用完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经摇蜜机脱水后再加入虫源群生产幼虫,以后就这样循环使用。在油菜花末期,应培育新的春王虫源群或分蜂群,以备王浆生产对幼虫源源不断的需求。
取浆时间一般安排65-72小时,阿明是上午先移虫,一换一,换出上次加入的浆框,下午到傍晚集中取浆,取完浆后将空浆框放入冷柜,下次用时取出。夫妻二人蜂场,小转地养蜂80群,季节性雇工帮忙,在蜂群生产二三次浆后粗放管理。在巢箱长期放6张巢脾,不调脾生产王浆,蜂群也能维持强壮,王浆产量比较稳定,巢箱内的子脾见方到角。有时巢继箱互换巢脾,王浆产量反而减少,估计是打乱了蜂群的内部秩序。
4采收蜂蜜
我地的油菜一般在3月中下旬始花,6天左右后大流蜜,到4月中旬结束,这是养蜂人采收油菜蜜的黄金季节。在此期间,常受寒潮侵袭,天气多变。有时上午下雨,下午天晴,油菜流蜜;有时一连好几天阴雨,也有连续晴天的。这时,养蜂者只能顺天而为,需要每天抽时间收看(听)本地的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采收蜂蜜。
油菜流蜜后,应把早些时候喂的饲料蜜清框。只要气温适宜,像样本群这样的强群,有时一天就能把花蜜贮满。当天采集来的花蜜水分较多,需要蜂群酿制4-5天后才能成熟。本地蜂友大多是在蜂群进蜜后隔一天,于第3天早上取蜜。一般在上午9时前采收完毕,只取继箱生产区的蜂蜜,不取巢箱育虫区的蜜。及时取蜜能有效刺激蜂群采集积极性,增加蜂蜜产量。采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间隔晴天的,先采收继箱中的一半,大约3张大蜜脾,遇天晴的早上,再采收另一半;(2)连续晴天,第1天蜂群进蜜后,在第3天早上就把继箱中的贮蜜全部取出。遗憾的是,这样采收的油菜蜜只有38波美度及以上一点,属不成熟蜜,但出于市场环境等多种原因,实属无奈。
有些蜂友介绍,在油菜大流蜜期10天前将生产群的蜂王幽禁,油菜花流蜜时开始放王生产,目的是让蜂群减少流蜜期的哺育负担,增加蜂蜜产量。这种方法,短期来看确实很见效。
吕效吾(1996)的《蜂书拾锦》记载:"幼虫由保姆蜂轮流看护,每只保姆蜂平均看护2-3个幼虫。"据此分析:蜂王停产10天,减少产卵1500粒×10=15000粒。从动态角度来看,如蜂王不停产,那么在这10天中应减去3天卵、1天蛹,尚有6天的幼虫计9000个需要哺育。按每只哺育蜂平均看护25个幼虫计算,蜂王停产可减少的哺育蜂3600只/天。如果其中的2000只转为采集蜂,按每只采集蜂每天出巢采集10次,每次平均采集40毫克花蜜计算,那么每天可多采集花蜜800克。如果在这10天中减去3天阴雨天,按实际有效采集7天时间来计算,那么可多采集花蜜800克×7=5600克/箱,折成蜂蜜约3500克/箱。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这样做,每群蜂的采蜜量确实增加了,但因蜂王停产10天,蜂群少繁育1500×10=15000只工蜂。在油菜花期,因采集、酿蜜工作强度增大,外勤蜂衰老快,死亡率提高,如果没有后续的新蜂补充,群势会很快削弱,还会影响到今后蜂王浆的产量。这样的价值置换是否划算呢这对以采收蜂王浆为主要收入的蜂场来说,值得仔细斟酌。
1990年,Marccau(美国)等人确定蜂蜜的产量与蜜蜂飞行之间的关系曲线:"只有每小时有14000只以上的蜜蜂出巢时,蜂群重量才会增加,每小时出巢20000只采集蜂的与60000只采集蜂相比,蜂数是1:3,而蜂群的增重确实034公斤:57公斤,即1:168。"这说明强群的采蜜量是很惊人的,有数倍于弱群的能力。
中蜂多王群的 饲养 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那么中蜂多王群饲养的 方法 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多王群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中蜂多王群的饲养方法
一、中蜂双王群的优势
双王群蜂多群势壮,冬季巢内温度适宜,不保温也可安全越冬;早春繁殖巢温恒定,双王产卵、哺育蜂多,幼虫营养充足,能大大加快繁殖速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群;强群抗病、抗盗蜂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大,哺育负担重,因而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热情高,积极性强,不易产生分蜂意念,尤其是当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期到来时,适龄采集蜂多,更有利于蜜粉采集,可获得蜂蜜花粉双丰收,能提高中蜂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中蜂双王群的组织
1、利用同龄王组织中蜂双王群
(1)利用提交尾群组织中蜂双王群
分蜂期不能组织中蜂双王群。分蜂期组织双王群容易诱发分蜂。培育优质王台宜在“ 立夏 ”时的主要蜜粉源植物刺槐、狠牙刺、六道木等大流蜜期,麻茹开花粉源极丰富,到分蜂中期,大部分蜂群均有分蜂热,分蜂期雄蜂多。筛选抗病性能强、能维持强群、蜜粉产量高的优质蜂王群作育王群进行复式移虫,培育一批优质王台。“ 小满 ”分蜂期基本结束,王台成熟即可组织双王群。
利用正方形蜂箱(12框箱),正方形蜂箱适应中蜂的球体特性,可优化蜂巢结构。西蜂双王群蜂箱内中隔是块死隔板,工蜂之间互通,蜂王不能见面。中蜂双王群用中蜂框式隔王板将箱内隔成大小两区:大区放9张脾,作贮蜜区;小区放3张脾,系繁殖区。工蜂之间互通,蜂王由隔王板隔开。两区各开活动巢门,小区开后巢门,大区紧靠隔板插入活隔板,使两区蜜蜂暂时不易往来,处女王交尾易成功。
王台封盖6天提双王交尾群,每区1群,提2脾足蜂。从强群内带蜂提1张正出房的老蛹脾,1张卵虫脾。老蜂若返回原巢可再抖入一脾蜂。各靠外箱壁,放活隔板。上盖覆布和小棉被。大区开前巢门,小区开后巢门,使处女王交尾不易错投。两区各诱入1只封盖7天的王台。
7天检查处女王产卵情况。若两区蜂王已产卵,傍晚待蜂群停止活动后,抽出紧靠隔板的活隔板,用小酒盅往大区空间撒半盅白酒,使两区气味相同。小区堵后巢门,双王群即组织成功。
(2)利用分蜂后期自然分出的处女王小群与原有新王弱群组成中蜂双王群
分蜂后期分出的处女王小群均系1~2脾蜂,可与原有新王弱群组成双王群。先调整新王弱群,弱群在大区繁殖,从群内脱蜂抽出1张蜜粉脾,让收捕分蜂小群使用。弱群剩2张脾,靠一侧箱壁,放活隔板。
用提出的蜜粉脾收捕分蜂小群,1张巢脾即可收完,放入1个小空箱内。分蜂期最后自然分出的小蜂群处女王均未交尾产卵。如果原有弱群坐北朝南,新收捕小群可坐西朝东,相距半米,处女王交尾不易错投。调入1张卵虫脾,增加小群的恋巢性。上盖覆布和小棉被,晚上进行奖饲。
7天后检查处女王产卵情况。若处女王已产卵,傍晚蜂群停止活动时,掀开弱群小区棉被和覆布,将收捕小群轻轻放人小区,靠一侧箱壁,放活隔板。小箱内剩余蜜蜂用蜂扫轻轻扫入小区。用小酒盅往空间处撤半盅白酒。第2天尽量缩小大区弱群巢门,使小区飞翔蜂不易入内,保持两区群势基本平衡。双王群即组织成功。
2、利用母女同巢特性组织中蜂双王群
经多次试验,有血缘关系的母女蜂王可以同居一巢,同脾产卵,无血缘关系的老少蜂王也可共居一巢,同脾产卵,即老少同巢。根据此特性,3个月的产卵蜂王即可组织老少同巢双王群。
有计划地培育雄蜂,雄蜂出房后,选优质蜂王群进行人工育王,每晚对育王群奖励饲喂,直至王台封盖。王台封盖6天,将老蜂王带2脾蜂调往小区,开小区巢门。大区剩5脾蜂,紧靠隔板插人活隔板,使蜂群感觉巢内无王,易于接受王台。王台封盖7天,在大区蜂群两框梁之间诱入1只成熟王台。第2天下午检查处女王出台情况。处女王出台后,一般5天交尾,7天产卵。出台2天必须关上小区巢门,让两区工蜂暂时从大区巢门出人,使处女王交尾不易误入小区。7天检查处女王产卵情况,处女王产卵后,可抽出紧靠隔王板的活隔板,使两区蜜蜂互通,打开小区巢门,让工蜂从两个巢门出入。双王群即组织成功。
老少同巢双王群如果两王在一区产卵,蜂群易遗弃老王,有的7天,有的10天半月,最长2个月,老蜂王即会死于巢前,同巢时间不会长久。要想同巢时间长久,必须分区饲养。新王产卵力强,放于大区,5张巢脾繁殖;老王产卵力弱,放于小区,2张巢脾繁殖。子脾整齐面积大,易养成强群。只要管理得当,两王可以同巢至翌年春末夏初第一个蜜源前夕。那时除掉劣王,利用单王带大群采蜜。“立夏”再培育优质王台,“小满”蜜源已到末期,分蜂期结束,王台成熟再组织双王群,为下一个蜜源(荆条)培育适龄采集蜂。
三、中蜂双王群的管理
1、防止蜜蜂集 饲养双王群要经常防止蜜蜂偏集,调整好两区群势。尤其是老少同巢双王群,老王区蜜蜂喜欢偏集于新王区。若出现一区蜂量多另一区蜂量少情况,可将蜂多一区的出房子脾和蜂少一区的卵虫脾对调;把蜂多一区巢门缩小,蜂少一区巢门扩大,让更多的飞翔蜂进入蜂少的一区,使两区蜂量相等。
2、及时补充饲料 双王群内两只蜂王产卵,经过一段繁殖期,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量大。如果天气阴雨连绵或外界蜜源不佳,应及时补充蜜粉。饲喂器放于两区之间。
3、及时扩大蜂巢 当新蜂陆续出房,巢内蜂量不断增多,隔板外侧挂满蜂胡子。此时,要及时扩大蜂巢加人空脾或巢础框。
4、设法控制分蜂 接近“ 夏至 ”,箱内蜜蜂已拥挤不堪。外界有零星荆条开花,有少量流蜜。此时,巢内封盖子脾多,缺少蜂王产卵空脾。要及时脱蜂提出封盖子脾,与弱小群的卵虫脾对换。摇空巢内存蜜,迫使采集蜂提早采集新蜜源。适当添加优质空脾或上巢础框造脾。
5、利用单王采蜜 “夏至”以后,荆条即将流蜜。蜜源前7天,可将蜂巢进行一次调整。先除去劣王,若群内出现分蜂热,可将两王均除掉,换入早育的新产卵王,利用单王带大群采蜜。将蜂王带1张正出房的子脾,1张空脾囚在小区繁殖,关上小区巢门,以防分蜂飞逃。大区剩8张脾,到荆条大流蜜有些子脾已出空,此脾不再调往小区产卵,专供采集蜂贮蜜。蜜源期巢内始终保持10张脾。小区2张子脾;大区3张子脾,5张蜜脾,子脾与蜜脾相夹。取蜜时小区巢脾蜂王产满卵可与大区蜂群造的新脾对调。开大大区巢门,让采集蜂从大区巢门出入。取蜜时只摇蜜脾,不动子脾。
6、用老劣同巢再组双王群 同龄王双王群如果一区失王,可诱人成熟王台,组织老少同巢双王群。蜂王越老越易成功。
7、重新组织双王群 “ 大暑 ”培育一批优质王台,准备重新组织双王群。“大暑”荆条正大流蜜,架树盛开花粉相当丰富,雄蜂众多,是培育秋王的良好时机。挑选抗病性强、维持强群、蜜粉产量高的蜂王群作育王群培育一批王台。“ 立秋 ”荆条蜜源基本结束,王台成熟。可根据母女同巢特性,将所有蜂群组织成老少同巢双王群。“ 处暑 ”之前,新王均可产卵,为培育越冬强群打好基础。
8、防老王丢失 “ 寒露 ”以后,外界蜜粉源逐渐减少,气温日益降低,老王区蜜蜂喜欢偏集于新王区。蜂量一旦减少,老王易丢失。要及时将新王区的出房子脾带蜂与老王区的卵虫脾对调,为老王区增添新蜂。或关闭老王区巢门,让工蜂通过隔王板相互往来,避免老王丢失。
9、让两蜂王在一区内越冬 “ 立冬 ”前夕,当蜂群即将结团,可将小区蜂王连脾带蜂调往大区,让两王在一区内越冬。小区所剩蜜蜂会通过隔王板进入大区。否则,小区蜜蜂会全部偏往大区,最后小区蜂王无工蜂维持。
10、辨清新老蜂王分区饲养 翌年“ 雨水 ”开繁,打扫蜂巢,清除蜡屑,辨清新老蜂王。新王身上绒毛俱在,行动敏捷;老王胸背部绒毛已经磨损,行动迟缓。可将老王带2脾蜂调往小区,新王留在大区,保持蜂群密集,再分区饲养。
中蜂饲养技术
确定繁殖适龄蜂的起止最佳时间
原则是使适龄越冬蜂不参加哺育、采集和酿蜜工作;最后一批出房的幼蜂有安全排泄的机会。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繁殖适龄越冬蜂的起止时间也不尽相同。纬度越高的地区,冬季来得早,开繁时间也要早。根据多年实践 经验 ,东北和西北地区为“立秋”和“处暑”之间,华北地区为“处暑”和“ 白露 ”之间,南方时间还要推迟。
调整好秋繁群势
秋繁开始之前,要将全场蜂群进行一次调整。双王群6~7 脾蜂,新蜂王在大区繁殖,4~5 张脾,老蜂王在小区繁殖,2~3 张脾,开二区巢门;单王群,5~6 脾蜂,蜂王在大区繁殖,群势不足者,可从强群内抽蜂调补。“立秋”以后,蜂王再不到边脾上产卵,脾要略多于蜂。留足饲料,进行秋繁。
秋繁期要做好的工作
利用双王繁殖培育越冬强群
双王产卵量比单王多1 倍,根据“母女同巢”特性,利用双王繁殖,易培育越冬强群。“处暑”以后,“立秋”培育的人工王台即将成熟,王台封盖5天,可将老蜂王(3 个月以上的产卵王) 带2~3 脾蜂囚往小区繁殖,大区剩余蜜蜂紧靠外箱壁。用覆布和活隔板将隔王栅堵严上下、左右缝隙,不准处女王钻往小区,以免咬伤或咬死老蜂王,使大区蜜蜂感觉群内无蜂王,处女王交尾易成功。王台封盖6 天,诱入大区。处女王交尾产卵,可抽出覆布和活隔板,二蜂群紧靠隔王栅,开小区巢门,利用双王繁殖。
更换病群蜂王防止蜂群飞逃
有少数病群,施药治疗病未痊愈,“立秋”之后,一遇过路逃蜂的影响,便随其飞逃。要除掉病群蜂王,介入抗病王台或新产卵王。换王之后,病不治自愈,蜂群虽小,但不飞逃。
补喂缺蜜蜂群,安定蜂群情绪
中蜂敏感性强,“立秋”以后,外界的蜜粉源条件和巢内存蜜对蜂群的更替非常重要。如果外界蜜粉源不佳,巢内又缺蜜少粉,要控制蜂王产卵,减少日产卵量。严寒的冬季又即将来临,蜂群不安,易于飞逃,因此“立秋”以后凡是缺蜜蜂群,要用浓糖浆补喂,使巢内每张脾上有2~3 指宽的封盖存蜜,以安定蜂群情绪。
加强保温,排除巢内多余的湿度
蜂群育儿,巢内温度必须保持33~355℃,否则易患中蜂囊状幼虫病。“立秋”以后,秋雨绵绵,空气湿度大,蜂巢内湿度亦大。要加强保温,排除巢内多余的湿度。单王群,小区填满保温物(破旧衣物),覆布上盖小棉被或小草帘;双王群,覆布上盖小棉被或小草帘,大区空间若大,可塞少量破旧衣物。
进行奖励饲喂刺激蜂王多产卵
奖励饲喂,可刺激蜂王多产卵,提高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积极性,使适龄越冬蜂增长1 倍。所以,秋繁开始每晚用1∶1 的糖浆200~300 g 一直奖饲至“ 霜降 ”,既培育了越冬强群,又贮备了越冬饲料,一举两得。
秋繁结束后应做好的工作141 抽强补弱
弱小蜂群难以越冬,可抽2~3 个强群(每群只抽1 脾蜂) 正出房子脾带蜂用白酒傍晚从小区补为3~4 脾蜂。
调换蜜脾
有些群内越冬饲料不足,待子脾出尽,可脱蜂抽出半蜜脾,换入全年最后一个蜜源后期提取的大蜜脾。
控制空飞
“霜降”以后,待子脾出尽,单王群掏出小区的保温物,抽出小棉被;双王群抽出小棉被,大区覆布掀起一小角。
防止盗蜂
糊漏洞、缩巢门,防止蜂群互盗,尤其要防范西蜂盗抢中蜂。
防止敌害
中蜂一般生活在山区,要防止老鼠钻入箱内,防止啄木鸟啄烂蜂箱、破坏巢脾、啄食蜜蜂。
中蜂的 种植 管理方法
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
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
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
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
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
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
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
1.首先,准备适量的新鲜金桔,尝试选择相同大小的。
2.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然后一一清洗。
3.用水果刀切开金橘。切口之间的距离应相等,并且不必切得太深,否则煮熟时皮肤会掉出来。
4.准备好一切。
5.然后,准备冰糖。
6.将适量的水倒入锅中,确保将金橘撒开,倒入准备好的金橘,然后倒入适量的冰糖。高热量煮沸后,转至中低热量并慢慢煮。
7.当汤不太多且气泡开始缓慢时,不时用勺子轻轻搅拌,以免粘在锅上。切刀后皮肤湿滑,请轻轻搅拌。
8 你可以留下一些糖汁,几乎像这样。
9.最后,可以看到成品,可以直接放入干净,无油和无水的玻璃瓶中,但必须彻底冷却并保存在冰箱中。必须尽快食用。
1、安置蜂群。
中蜂因嗅觉灵敏、盗性强、定向力差,因而在蜂群安置上要选择场地周边要有两季(春夏、春秋、春秋冬)及以上主要蜜源,其他季节有辅助蜜源;若遇蜜源不足时,蜂群要分散放置,一般2-3箱一组。每群间距30厘米左右,组间尽量使用树木、房屋、地形等天然屏障隔开。
小提醒:蜂群不宜在当风的山顶、高压线变压器附近、震动烟熏的场地、人畜及车流量大的马路旁。蜂群摆好后,不可轻易移动。
2、蜂群检查。
蜂群检查,有箱外观察和开箱检查两种方法。
箱外观察:可根据工蜂出勤不积极、归巢不带花粉、巢门前平翅震动、进出混乱,可初步判断蜂群失王。若是巢门附近有拖出的半截死蛹,表明有巢虫危害;拖出的如果是幼虫,蜂群有可能患幼虫病;巢门前如果有体色深谙、腹部膨大、飞行困难、行动迟缓的工蜂爬动,蜂箱周边有稀薄粪便,蜂群可能患了微孢子虫病。
开箱检查:若是边脾有蜜,甚至封盖,中央巢脾上部有2-3指蜜线,说明饲料充足;反之,应及时饲喂补充。若是封盖出现线装走向的“白头蛹”,巢脾凹凸不平,箱底蜡屑多,可判断为巢虫病;幼虫尖头直立,封盖子脾表面有一些不规则小孔,可判断为囊状幼虫病。
小提醒:每次开箱应有明确目的,如无必要或天气不适宜,切勿盲目、频繁开箱。
3、巢脾处理。
若是巢脾表面发白,巢框出现蜡点后,可以加脾,加巢框的边二脾位置,一次一张,同时淘汰旧脾。巢脾的摆放一般规则是卵、虫、子脾和新脾摆中间,老、蜜、粉脾摆两边。距离蜂路则在8毫米,加速繁殖时缩小为6毫米,高温通风时蜂路拉宽到10毫米。
小提醒:视情况还需要进行调脾、补脾处理。
4、蜜蜂饲喂。
蜜蜂的饲喂主要有喂糖、喂花粉、喂水、盐等。
喂糖:白糖无气味,不易引起盗蜂;糖浆浓度通常为2:1,即两斤白糖一斤水,也可以1:1。如果使用蜂蜜,则3斤蜂蜜1斤水。
喂花粉:花粉通常在春繁期、长期低温下雨季节、外界蜜源缺乏时饲喂。可使用花粉脾直接插入蜂群补充,也可使用天然花粉和人工花粉饲喂。
喂水、盐:天气炎热干燥时,蜂场可设立饮水器或饮水槽。喂水时可以适当喂盐,比例是在净水中加01-05%食盐。
5、蜂群合并。
蜂群合并是指将两个蜂群合并成为一个蜂群的过程。春繁和晚秋时,弱群、蜂王衰老群、失王群都可以进行蜂群合并。并群方法分为直接合并和间接合并。
小提醒:直接合并时,滴4-5滴香水或10来滴白酒在框梁上,效果会更好。
6、育王。
育王分为人工育王和交尾群组织。人工育王,包括培育雄蜂、组织哺育群培育蜂王、组织处女王交尾三个主要环节。交尾群则是诱入成熟王台或处女王,供新王或处女王交尾而组织的蜂群。交尾群既可以使用专用交尾箱,也可以是无王的分出群。
7、分蜂。
分蜂分为人工分蜂和自然分蜂两种。人工分蜂又有单群均等分蜂、单群不均等分蜂两种。
单群均等分蜂一般在大流蜜后进行。原群挪开半个箱位,另外并排增设一个空箱,将原蜜脾、子脾一分为二,放入两个蜂箱。左群开左巢门,右群开右巢门,一群是老王,没有蜂王的群在分蜂第二天介绍一个成熟王台做交尾群。
单群不均等分蜂则发生在大流蜜期。已产生分蜂热的蜂群,将老王和两框带蜂、带蜜封盖子脾抽出,另选新址做繁殖群。原群中保留一个大而端正的王台,或介绍一个成熟人工王台。
8、蜂群异常处理。
蜂群异常处理,主要包括提前预防和工蜂产卵处理两种。提前预防应加强饲喂,防止缺蜜;检查、饲喂时不要漏撒在箱外;缺蜜期关小巢门,合并弱群。蜂群失王以后,急造王台又没有成功,如果不及时诱入蜂王、王台或并群,就会发生工蜂产卵。这时可灌浓盐水杀死卵虫,清水冲洗,脱水后移入别的蜂群使用。
养蜂生产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周期变化,蜜粉源植物的花期和蜂群内部状况也呈周期性变化,蜂群的四季管理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蜜蜂的繁殖、生长、生产的特点。春季管理技术就是处于繁殖期蜂群的管理技术,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观察飞翔
冬蛰后,蜜蜂在早春暖和的晴天,出巢排泄腹中积粪,朝着蜂箱和蜂场上空绕飞,这时要趁机仔细观察蜜蜂飞翔的情况。越冬顺利的蜂群,蜜蜂飞翔特别有劲,蜂群越强飞出的蜂就越多。有的蜂群因某种原因而越冬不顺利,蜜蜂的举动便显得不同。在它们出巢后,可以看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蜜蜂肚子膨胀爬到巢前板上,就在那里排泄,说明这群蜜蜂在越冬中受到不良饲料或潮湿的影响。有的蜂群出箱迟缓,飞翔蜂少,而且飞的无精打采,说明群势弱、蜂数少。还有从巢门出来的蜜蜂毫无秩序地在箱上乱爬,像是寻找什么似的,如果把耳朵贴近箱侧,就可听到箱内混乱声,这些特征说明群内失王。在管理上,要把以上不正常的蜂群作上记号,等到大规模的飞翔活动结束后,立即检查不正常的蜂群,寻找病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凡失王的或劣质王的弱群应迅速合并。
速查补救
个别蜂群做急救后,应对全部蜂群依次进行快速检查,检查项目:蜜蜂的概数。现存饲料的多少,并作出多、少、够、缺等符号。有无蜂王。巢内潮湿与否、有无露点和下痢的迹象。快速检查,不必检查全部巢脾。发现缺点如不需急救,可把情况记下而继续检查其它蜂群。如运脾箱内备有蜜脾,可在检查时顺便调给急需的蜂群,同时将蜂空脾撤出。
清理箱底
在良好条件下越冬的蜂群,死蜂不多,不过几十只。如果越冬不顺利,箱底会堆积很多发霉死蜂,产生恶臭,这种死蜂可能成为传染病的来源,快速检查时应结合清扫箱底,避免蜜蜂将死蜂和蜡渣搬出,扔得蜂场到处都是,扫出的死蜂要拣出其中的蜡渣,把死蜂焚掉,蜡渣化蜡。
全面检查
快速检查后,等到晴天的阴处气温不低于l4度时,作全面检查,最好能有一些蜜源,以免发生盗蜂妨碍工作。在检查时,根据群势把蜂巢缩小,抽出余脾,作好保温。全面检查后,选无风晴天,进行换箱和清理蜂巢,把蜂群分批依次换进消毒、干燥、清洁的蜂箱内,同时把巢框刮干净,除去蜂胶、蜂蜡下痢的斑点和霉迹。
奖励饲养
初春时节,天然花粉少,而蜂王已开始产卵,在有蜜无粉的情况下,可将脱脂大豆粉与面粉拌和蒸熟,每千克加200克蜂蜜搅匀装脾,代替花粉饲喂蜂王。早春气候较寒冷,蜜蜂很少出巢采水,因此需用棉花浸水放在蜂路上,每天更换一次。如巢内缺蜜,在晚上用2:l糖水饲喂。通过奖励饲喂,极有利于促进蜂王产卵。
扩大卵圈
如蜂王所产卵偏于巢脾一端,应选其中的-脾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扩展满桩。若只有3框子脾,两大-小,则应将小的脾调入中间,待小脾扩展到全框后再加脾。脾应加在子脾外边、饲料脾里边第2脾的位置上,先加的脾最好用育过卵虫的暗色巢脾,这样蜂王易接受,产卵较快,保温性能也好。
弱强互补
早春弱群保温及哺育力差,产卵圈扩大有限,可将弱群的卵虫抽给强群,换入空脾,让蜂王产卵。这样既可发挥弱群产卵力,又能充分利用强群的哺育力。待强群新蜂陆续出房时,再将强群中带幼蜂的脾和正在出房的老子脾补给弱群,就可使弱群变为强群。一个大群与一个小群同箱饲养,如将小群留-脾作为繁殖区,余下的全部补给大群,可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组织成强大的生产群。
流蜜管理
主要蜜源植物花期时,一般是蜂群的发展阶段和分蜂阶段。流蜜期中如过分限制蜂王产卵,在流蜜后期常造成群势下降,这是应考虑的问题。
勤采蜜。保持蜜蜂经常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消除分蜂热。注意及时采蜜,既能消除分蜂,又增加产量。
组强群。主要流蜜初期,要有足够青、壮年蜂的强群。如估计群热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蛹脾,蜂群的强弱和采集力密切相关,强大的蜂群必须在大流蜜期开始时组成。
适群势。流蜜季节,应掌握流蜜期前发展群势。流蜜期中补充蛹脾,延续群势。流蜜期后,互相调整蜂群,抓紧恢复和增殖工作。
巧利用。在主要流蜜期中,要充分利用强群取蜜,弱群繁殖,新王群取蜜,老王群繁殖,单王群取蜜,双王群繁殖等因地因时的措施,以解决采蜜和繁殖的矛盾。
善管理。流蜜时期应根据花期长短、蜜源相距远近,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在短促而丰富的主要流蜜期,蜂王所产的卵,要经5一6周才能成为采集蜂,对于采此期蜜源的作用很小,而且还要占用哺育蜂,影响采集工作。因此,这时用隔王板限制蜂王产卵或提离蜂王,诱入王台或处女王,中断产卵,能提高产蜜量。如流蜜期长,或与下个蜜源相隔很短,就要尽力为蜂王产卵准备条件,或由副群补助蛹脾给采蜜群,使采蜜群长期维持强大的群势,如作长途转场,应边采蜜边繁殖,才能不断增强采蜜力量。
组群采蜜
意蜂。当蜂箱内工蜂8一9筐,即添加第-继箱,将育虫箱内2个带蜂成熟的封盖子脾提入继箱,再用两个空脾添补巢箱空位。巢箱上加隔王板,继箱内胡子脾应集中于中央,两侧分别加l个蜜脾和一个空脾,外夹隔板。提上继箱的子脾应在第8天彻底检查1次,毁除改造王台,以免处女王出房发生事故。括巢内位置,加入空巢脾,就可贮蜜产卵。继箱或横卧式贮蜜区中的脾距离,可稍微放宽,标准箱内放8一9筐,等到蜜满,两面伸出一些,便于切割蜜盖。流蜜期前弱群必须合并采蜜,群势不足的,可用外勤蜂加强采蜜群。突击采蜜:蜂群按主副搭配,分组排列,以强群具有新王为主,各配以l个副群,流蜜盛期,即将副群移开,使外勤蜂投入主群中,再按群势加脾或叠加继箱,数日后即可取蜜。移开的副群因外勤蜂投入主群,巢房可供蜂王尽量产卵。同时哺育蜂末削弱,所以有利繁殖,可为下一个蜜源或越夏创造良好条件。
中蜂。中蜂一般不易养成和保持强群,且好密集,以及造脾不易满框等,以致难上继箱,所以,流蜜期中,应保持平箱采蜜。管理中应当注意,一是采蜜群势。中蜂小群也能积蜜,但产量低。群势过强,易出现分蜂,一般采蜜群势,宜保持5一6框足蜂,放脾8一l0框。二是收脾贮蜜。中蜂喜在子脾上部和前后空房贮蜜,随后逐渐伸向两侧边脾,因此造成蜜压卵圈,即蜜压脾,易酿成分蜂热,对保持群势和采集不利。所以,流蜜初期,宜及时采收子脾贮蜜。三是老脾贮蜜。流蜜盛期利用意蜂或中蜂深房,老脾间隔插在子脾当中,因为老脾是选陈旧的,且巢房软深,蜂王不喜欢在其中产卵,可专作蜜脾。四是取蜜抖蜂。流蜜期工蜂采蜜时,抖蜂容易,但因新蜜掺入,蜜质变稀,所以,群数少的,选择上午工蜂出勤时,迅速取蜜,蜜源浓。群数多的,更应提前取蜜,流蜜末期,拌蜂易引起追脾螫人和盗蜂。中蜂入夜,蜂性安静和顺,恰和意蜂相反。因此,抖蜂取蜜可在暖和夜晚,采用微弱红灯照明,以免盗蜂和追脾螫人,并应于当日下午抽选蜜脾置隔板外,慎勿带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