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蜂蜜沉淀是蜂蜜结晶,是蜂蜜的一种正常物理现象,易于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的蜂蜜。
2、蜂蜜结晶是葡萄糖围绕结晶核形成颗粒,并在颗粒周围包上一层果糖、蔗糖或糊精的膜,逐渐聚结扩展,而使整个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全部形成松散的固态状,即蜂蜜结晶。因此,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现象,对其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毫无影响,也不影响食用。
二、结晶影响因素
1、蜂蜜中存在一定的非常细小的葡萄糖结晶核,在一定条件下,蜂蜜中的过饱和葡萄糖就会围绕这些细小的晶核析出长大成结晶体。蜂蜜中的葡萄糖结晶核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
2、蜂蜜的浓度也是影响蜂蜜结晶的重要因素,一般含水量较低,就非常容易结晶,而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于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降低,结晶速度也会变慢或不能全部结晶。
3、蜂蜜结晶速度的快慢还受温度的影响,在14℃时最容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黏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
扩展资料:
六种假蜂蜜介绍
1、松花蜜:松树在5月开花,可在5月我国到处都是花,蜜蜂基本不采它。况且,松树流的蜜,蜜蜂采食后不消化,易得大肚子病而死去,蜂农也不会让蜜蜂去采。松树象征长生不老,所以有很多人轻信,其实这是自欺欺人。
2、雪莲蜜:雪莲通常生长在海拔4000米的雪线以上,气候多变,冷热无常,雨雪交替,蜜蜂难以生存。
3、玄参花蜜:玄参花在自然情况下也采不到蜜。市场上的玄参花蜜是在真蜜或假蜜中添加了玄参提取物。
4、金银花蜜:金银花的花冠长且细,蜜蜂的嘴很短,很难采到蜜。市场上出现的所谓金银花蜜,是用含苞的金银花花蕾在高浓度蜜中浸泡,虽然也含有花的精华,但和蜜蜂直接采的蜜不是同一个概念,营养价值相对低了很多。
5、玫瑰蜜:当植物将要开花时,花心的蜜腺才分泌花蜜,而玫瑰花的雌蕊、雄蕊都已经退化,没有蜜腺。没有蜜腺,哪来的花蜜呢
6、桃花蜜:桃花刚盛开时的气温对于蜜蜂来说根本无法存活,另外,桃花只有花粉而无蜜。所以说,市场上的桃花蜜是在真蜜或假蜜中添加了桃花提取物调制而成。
参考资料:
蜂蜜的结晶是一种物理现象,结晶之后,蜂蜜从液态变为固态,颜色从深到浅,但其成分并没有改变,蜜蜂在适宜的条件下,由于葡萄糖颗粒聚集在一起。便形成结晶块,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一旦外界温度超过40℃,结晶蜜就慢慢溶解,从固态变成液态,但过不多久,温度下降又会结晶。
白色的结晶是优质蜂蜜的证明。
优质的天然蜂蜜或早或晚会出现白色结晶。结晶时间因蜂蜜的种类和季节而异。结晶是由葡萄糖以蜂蜜中所含成分之一花粉为中心而形成的。因此根据葡萄糖所含比例的高低,容易结晶的程度也就不同。例如,紫云英蜂蜜等葡萄糖含量较高的蜂蜜容易结晶,而洋槐蜂蜜等果糖含量较高,所以具有不易结晶的性质。
如果把结晶的蜂蜜装在容器中放入热水里烫(注意不要超过45度,否则会损害其成分),结晶就会溶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过一段时间又会结晶。
蜂蜜里面的白色沉淀物为蜂蜜的结晶。
事实上,绝大多数蜂蜜都是会产生这种白色的沉淀物也就是结晶的。
结晶多少和状态与其植物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结晶量较多或者说能够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分低,浓度高,不容易变质,所以是优质蜜,且其结晶用手搓捻时,手感细腻,无沙粒感。而假的蜂蜜,不易结晶,或者之能沉淀一部分,沉淀物是硬的,不易搓碎。
你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辨别您的蜂蜜的纯度,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说起蜂蜜结晶,已经困扰企业多少年了,多数企业对蜂蜜结晶很无奈,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其实,蜂蜜结晶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能够延缓,只要掌握了其结晶的原理,就能够控制结晶。目前,很多企业在加工蜂蜜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延缓蜂蜜结晶的目的,更多的企业还做到了生产加工的蜂蜜不结晶,只是不能把握其原理,达到彻底控制。蜂蜜结晶,是葡萄糖过饱和溶液物理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由于葡萄糖结晶体不稳定,很容易析出,成为结晶核,凡有这种成分的糖液都有结晶属性,如葡萄糖糖浆、果葡糖浆等。由于蜂蜜中的葡萄糖也是过饱和状态,所以结晶也是蜂蜜的属性。蜂蜜结晶,既不同于沉淀,也不同于凝固,并非化学变化,品质没有改变,不影响食用,遇热还原,又可成为液体。蜂蜜结晶的形状不统一、不规则,使生产企业难以向消费者解释,所以只好对结晶的蜂蜜反复融化,蜂蜜的颜色会越来越深,产生羟甲基糠醛,降低活性酶,影响蜂蜜的新鲜度,破坏营养成分。蜂蜜会结晶,这是不争的事实,而结晶又不只是蜂蜜的特性,上面讲到葡萄糖糖浆、果葡糖浆等也会出现结晶,所以即使是结晶的蜂蜜也不能断定是好的蜂蜜;纯正的刺槐蜂蜜、枣花蜂蜜一般不结晶,但是市场上不结晶的刺槐蜂蜜和枣花蜂蜜又不能断定是好的蜂蜜,因为搀了饴糖的蜂蜜也不易结晶;而纯正的刺槐蜂蜜和枣花蜂蜜又很难采到。因为赶花期的蜜蜂,采完油菜蜜就转入采刺槐蜜,枣花期和荆条花期有些地区也会交汇,因此这些刺槐蜂蜜和枣花蜂蜜也很容易结晶。纯正单一的花蜜非油菜蜜莫属,而油菜花蜜是最容易结晶的,油菜蜜是我国每年上市早、产量大,结晶多的一个单一花种蜜。蜂蜜结晶,也是行业内左右为难的事情,一是想宣传蜂蜜结晶,说“结晶的蜜是好的”,二是搀了果葡糖浆的蜂蜜也会结晶,难圆其说,连行业内部都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又如何让消费者去认识?二是宣传财力有限,仅在行业内部宣传。而在行业内部,谁不知道这些基础知识?可是广大的消费者却很难或者很少知道,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蜂蜜结晶就是蜂蜜中搀了白砂糖而出现的沉淀,也有些消费者认为是蜂蜜变质了。有的蜂产品企业生产的瓶装蜜,两个月内就会出现结晶,甚至一个星期之内就会结晶,货物未出仓就在仓库里结晶。所以一些蜂产品生产企业,为了使蜂蜜延缓结晶,延长货架期,使出浑身解数,甚至违背国家标准去生产,从过滤、温度、添加东西等方面入手,有的虽然起到一点作用,但效果还是不如人意。蜂蜜结晶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它与温度和水分有关系,还与花粉颗粒和灰尘有关系,更主要的是与自身的结晶核有关系。蜂蜜的结晶与温度的关系:温度高了,葡萄糖的溶解度也就高,不会产生过饱和状态,自然不会结晶,但是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和南北温差是人们无法改变的。蜂蜜的结晶与水分的关系:水分含量高了,葡萄糖的过饱和程度低了,结晶过程就会缓慢。如不成熟的蜂蜜,水分含量高,即使出现结晶,也不会全部结晶,但是由于溶液的黏滞度小,葡萄糖的结晶核会沉淀到底部,而结晶的葡萄糖只含有91%的结晶水,这使得蜂蜜上层的液体部分含水量增高,在适宜的条件下,这种蜂蜜很容易发酵而变质。花粉颗粒和灰尘与结晶的出现有因果关系,没有结晶核蜂蜜自然不会结晶,生产企业可以做到改善,但是比较麻烦,目前蜂产品企业均未完全做到这一点。虽然不会过多增加成本,但是占用容器周期长,占用的场地也大,好多小规模企业做不到。花粉颗粒和灰尘不是蜂蜜结晶的关键,但与出现结晶的时间长短有主要关系。处理蜂蜜结晶,关键的是处理蜂蜜本身所含有的葡萄糖结晶核,使之延缓结晶,达到保质期内不结晶的目的。生产瓶装蜂蜜一般会出现的问题:结晶、起泡、起沫、发酵、涨瓶、絮状、起雾、黑点、黑颈、卫生指标不合格等现象。其实,处理瓶装蜂蜜的这些问题,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艺过程,不能单纯的说是哪一方面的问题重要,哪一方面的问题不重要。据了解,一些企业听说温度对结晶很重要,过度加温而使蜂蜜酶值和羟甲基糠醛指标不合格,有些企业认为果糖含量高就不结晶,结果违背国家蜂蜜标准人为添加果糖生产,蜂蜜还是照常结晶。这些顾此失彼的生产方法不但不会防止蜂蜜结晶,还会破坏蜂蜜的成分,是不科学的。蜂蜜结晶是它的属性,蜂蜜正常结晶状态与非正常结晶的时间和形状是不一样的。一般通过加工生产后的瓶装蜂蜜正常出现结晶的状态是:在瓶子底部出收稿日期:现点点朵状,很长时间变化不大,不易连在一起,发生这种情况,一般在一二年的时间之后也不会出现很多的结晶核,而通过全面的系统工艺流程生产的瓶装蜂蜜,在货架期内不会发生或很少发生结晶。如果加工生产后的瓶装蜂蜜在几个月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出现结晶,那就是非正常的结晶,是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不正确造成的,属于人为因素。处理蜂蜜结晶,是一个整套的系列工艺系统。不能单纯的强调温度和过滤,要有合理的生产工艺,准确而严格的操作方法,以及更多的注意事项,这些环节缺少一项就会前功尽弃,达不到控制结晶的目的。针对蜂蜜结晶的原理,我们知道,有些是人为不可控制的,譬如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有些是通过生产加工控制的,譬如结晶核析出,其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收购→选料配料→结晶融化→预热→粗、细过滤→浓缩→破坏结晶核→灭菌→杀死耐糖酵母菌→精滤、储存→罐沉淀→脱气→装瓶→检验→包装入库。在加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温度控制和过滤目数是不一样的,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必须按照操作方法和一切注意事项作业,整个操作系统完整、全面的配合,才能使生产的蜂蜜不结晶,不起沫,不产生絮状、黑点、黑颈,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霉菌一次性合格,符合蜂蜜国家标准。总结:结晶属于蜂蜜的正常现象,蜂蜜结晶并不能代表蜂蜜质量的好坏。
1、这个可能是蜂腊,因为你买的是蜂农的,过滤不净。企业的蜂蜜经过过滤,会把蜂腊过滤掉。
2、蜂腊也是可以食用的东西,没问题,放心吧。
3、蜂腊用热水才比较容易融出,刚喝时看不出来,喝完会凝集在杯壁上。
4、以后喝蜂蜜不要用热水,用温开水,以不烫嘴为准。
多数消费者的意识中一直认为蜂蜜就应该是液体状的,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了猪油状,而且沉淀渐渐增多,便心生疑虑,大呼上当。不再购买的人有之,要求退货的有之。由于他们认为蜂蜜结晶是掺糖了,便寻找不结晶的蜂蜜,这反而使不易结晶的假蜜和工艺不科学的高温浓缩蜜有了市场。
蜂蜜的自然结晶纯属正常物理现象,并非化学特性。蜂蜜结晶的快慢与所含的葡萄糖结晶核的数量、温度高低、含水量和蜜源花种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条件下,蜂蜜中葡萄糖的含量越高,结晶核的数量也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因为蜂蜜的结晶,实质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被分离的一种现象和过程。从分子论的观点来看,在蜂蜜里葡萄糖分子本来是毫无秩序地运动着的,但在一定的温度下,蜂蜜里葡萄糖超过它的溶解度,成为过饱和溶液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里开始有规则地运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微小的结晶核,成为一个结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规则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渐形成较大的晶体,从蜂蜜里分离出来,结晶即很快产生,这就是蜂蜜结晶的全过程。因此,结晶蜂蜜对其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不但毫无影响而且使其性质更稳定,析出的晶体是葡萄糖,非常酥软,而不是白糖(掺糖的蜂蜜沉淀以后用筷子捅非常坚硬)。结晶蜂蜜最好直接食用,也可用60℃左右的热水加热溶解。当然,像槐花、枣花等少数蜜因果糖含量高,所以很少结晶。此外,经过超高温浓缩的蜂蜜因破坏了结晶核,所以一般也不易结晶,但同时也破坏了营养成分,使其价值大打折扣。假蜂蜜一般是没有结晶的特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