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龚晓明医生的《我的中医观》,总结下来就是一个问答:你愿意吃屎么?有人愿意。
通常来说,所谓的神枪手,就是那些能指哪儿就打哪儿人。但是有个德州人朝著自己的谷仓射了许多子弹,在弹孔最密集的地方画一个圈,然后自称是神枪手。我们管这个 “打哪儿指哪儿的” 神枪手叫“德州枪手”。
笑话讲完,我们说说中医。有人主张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叫去芜存精)来对待中医。他们认为“去芜存精”是一种可靠的方法,认为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给中医做一次“手术”,把中医中的“精华”部分保留下来,把“糟粕”部分去掉。
但我是不同意的。
不需要多少才智,只需要诚实地面对内心,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想做这台手术,其实很难操作。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判断何为“精华”?一些医生会认为,有效的那部分就是精华。比如龚晓明医生在《我的中医观》中写道:
先不说这些例子的内容,单就举例子这种行为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我不想在这里说什么证据等级,能看懂这篇文章的人我默认都是明白和认可的。我想说的是,仅仅依靠几个例子而得到“有效”这个立场的预设,然后再去 利用随机对照研究(RCT)再来寻找所谓“有效”的证据去验证之前的那个“有效”的预设 ,这在选择例子上和那个德州枪手一样荒谬,虽然“证明”起来似乎又像神枪手一样孜孜不倦。
然而这个荒谬的逻辑却被很多医生荒谬地接受。
我见过很多吃瓜群众和医生都认为 “中医里面有很多可取之处” ,那必定是中医们所说的 “疗效” ,所以 “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发展” 。这其实是一种搅浑水的说法,因为这种观点本身就是预设的立场。先认为“有效”,再“寻找证据”。找不到证据怎么办?那是你水平不行需要再找。所以你永远不知道边界在哪里,怎么去“去芜存精”。
毫无科学证据地认为有效,然后利用科学方法试图寻找证据,再证明有效的这个逻辑是很可笑的。那么既然例子不能成为“有效”的证据,常识就应该默认无效,既然无效,为什么还要用随机对照研究(RCT)来寻找“有效”的证据呢?这个民科级的逻辑,却被广泛地传播,而且用于科研和临床,这让我不由得想起那个“打哪儿指哪儿”的笑话。
可我却笑不出来。
因为龚晓明博士说:
中医里面到底是巨大的宝库还是巨大的垃圾库,要挖掘还是要遗弃,这个都是可以讨论的。看看方舟子是怎么说的:
这种观点的逻辑是严谨的,但是从这个大垃圾库中毫无目的、仅凭几个不知道有没有效果的例子,就要 “投入做更大的研究” ,这不仅造成金钱的浪费,也是人才和时间的浪费,我是不认同的。
龚晓明既然想用屠呦呦的青蒿素证明中医是个宝库,那么不妨再看看这个事实:
方舟子没有说,这个植物叫臭蒿。为了让青蒿素称为中医的成就,中国学术界不惜把原来的臭蒿重新命名为青蒿,这是题外话。不过我们还是从中可以看出,在中医中挖宝,如在粪便中找蛋白质,虽然的确可以找到一点,但投入这么大资金去发掘换取这么低的概率,确实是没有意义的。你愿意吃屎么?
有人愿意。
文章结尾,龚晓明说这么说 :
理论上说不通,还硬要去融合,无法去解释,也要换着各种姿势去吃屎。这种“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精神,为了传承而传承的做法,本质还是“德州枪手”的精神在作怪,是拔出枪对着谷仓四处开火然后看看打中了什么,是预设“黑箱运作有效”后的“打哪儿指哪儿”,是政治正确的民族自信。
科学的范式是先认真观察,然后合理假设,再去严格验证。龚晓明医生在这篇文章中,不仅逻辑有问题,观察力也是不合格的。学过初中物理的中学生都知道,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应该想法尽量去除变量,才会让常量和结果呈现因果关系,但是这位医生身为医学博士,仅仅依靠几个信息不完整的例子就能感叹“神奇的功效”,而且很多博士都会有这种认知的缺陷。观察不严谨,逻辑不自洽,这让我不由得暗搓搓地感叹,这些博士很可能不是没有常识,而是某种故意。
但我必须承认,我这么说是没有证据的。之所以敢这么说,一是因为我不是“贵圈”中人,二是因为我并不在乎得罪“贵圈”而已。
新晚报特邀哈三中高三各科备课组组长对考试大纲进行了详细解析,为考生复习指明方向,特将精华收录在此,快快收藏吧。
语文:试卷阅读量较大,要注意提升阅读品质
张艳(哈三中语文组高三备课组长、市骨干教师):
学生在复习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强化对作品的综合解读、深度解读和个性解读的能力。
其中论述类文本,要注意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要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层次,分析论点论据论证。
文学类文本中的“小说”“散文”和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传记”仍将是复习的重点,但也应该适当涉猎“报告”“科普文章”“戏剧”等文体。
阅读题型上,除了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相对高层次能力的考查需要考生集中精力有计划地备考,各种文体特征等基础知识也不容忽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阅读品质,扎实理解文本,确保精准作答。
考纲在古诗文方面的要求与近几年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是一致的。考生应注重常识的积累,但不要一味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多研读高考真题所选文言文和诗歌经典篇目,熟悉表达习惯,积累语感,强化理解能力。
在写作上,强调保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关心时事,了解社会动态,知晓国家大政方针,甚至具备全球视野,养成思考和评价的习惯,形成丰富深刻的思想。
数学:考纲重视“综合性” ,复习要谨记“无死角”
姜丹(哈三中高三数学备课副组长、全国数学联赛优秀辅导教师):
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复习应将重点放在基础上,抓好抓牢基础题,以一般题为主,狠抓通性通法的训练,少练或者不练偏难怪题。
2注重知识的广度,无遗漏。如果把复习重点放在单个知识点、单个专题的训练,而忽略知识的广度,就会使考生在后期的复习上遇到瓶颈,知识的广度是为解决综合类问题提供便利,注重知识的广度。
3注重知识体系,使知识结构网络化。复习中务必在知识脉络的形成、知识结构系统性和知识间的联系、方法的迁移上多下功夫,让知识结构网络化,把数学知识串成串、连成线、汇成面,尽力和高考要求对位,处处体现各知识板块间的相互综合性。
4加强定时练习、抓牢考练质量。复习中考生要加强定时练习、抓牢考练质量;注重做题过程、步骤的标准化,每一年高考中的判卷标准中,都时刻提醒考生做题标准的重要性,这样不至于在非知识点上失分。
英语:牢记3500个考纲单词,养成“限时”做题习惯
李媛媛(哈三中高三英语组备课组长):
高考前考纲3500个单词必须检验过关两到三遍。重中之重是全国卷中的1000个左右高频词汇,对于这些词汇要求听说读写译都得会,掌握其搭配、结构、习惯表达。
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定时间。在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除了教材,平时也要多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高对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的熟悉度,以便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写作方面要求考生能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写作要求尽可能和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写作要依据试题中提示要求,体现出所学过的语法句式,注意语言得体及适当增加细节。要做到限时写作,尽可能把已学过的句型、句式运用到写作中去,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与套路,尽量使用高级词汇,体现“用语言做事”的语言学习规律。
政治:试卷呈现五大变化,命题重在对基础和能力考查
李泽(哈三中高三文综备课组长、政治备课组长,市政治学科骨干教师):
在备考的过程中深挖考纲中“主干”和细节知识是需要保持和加强的方面。
此外,还要继续关注考纲在考点表述上与教材上不一致的部分,要对章节题目的划分和表述保持高度的关注度,要注意高考主观题材料对答案的支撑作用。
试卷变化上,文化生活的考查可能会继续增加广度;十九大召开和党章修改,涉及话题必然会出现在考试题中,***重要观点会成为考查的背景材料;
哲学生活的考查在客观题方面可能依然保持高难度,主观题层面注意细节考查;经济生活图像题会继续考查,难度不会降低,主观题可能会有图像题出现;组合式选项、漫画题、名言题、古文题、学科语言与自然语言的杂糅表述以及上述手段的综合运用,会继续成为增加考试难度和区分度的重要手段。
地理:试题考查侧重基础,加强图像判读应用
潘明玉(哈三中高三地理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仍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贯穿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进行考查。
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知识体系。地理复习要以运动特征、区位分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线索,抓住主干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2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加强图像判读应用。强化空间思维和地理图表的解读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地理实践力。关注国际和国内的“大事件”,尤其关注生态环境脆弱区,凸显学科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试题解读,强化表达能力,研究真题,把握命题趋势。重视真题的练习与分析,总结方法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有序性、严密性,加强语言文字表述能力和书写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过程,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准确而简明地使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
历史:考纲侧重五大重点,试题题号或有调整
孙巍(哈三中高三历史备课组长、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市新课改先进个人):
考纲中需要关注五个重点:
1核心素养:突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2能力要求:重视“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的能力提升。
3理论指导:强调问题意识和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
4细化目标: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发现历史问题,讨论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等。
5减少考点:选考部分延续2017年,依旧删除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模块,选修题仍是三选一。
应对策略:
1重点:强化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阶段特征的理解。强化对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的把握。
2引领: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学会质疑和批判,在史实与现实之间、史实与史料之间建立正确的逻辑关系。
生物:整体难度或有所提升,注重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李峰(哈三中生物备课组长、市科研骨干教师):
预计2018年高考生物整体难度可能进一步上升,但幅度不会太大,高考命题将更加注重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信息给予题”考查。
从高考大纲可以分析出,2018年生物高考中必考部分的1-4细胞的增殖(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Ⅱ);2-4生物的变异(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3-3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3-6生态环境的保护(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选修部分中6-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Ⅱ),这些内容将更加受重视。
备考策略:
1根本对策:抓好基础知识。
2关注热点问题。如诺贝尔奖—屠呦呦—疟疾—疟原虫—青蒿素—寄生、免疫;2017年地球生命节律的分子机制——下丘脑。
3建议考生适当关注遗传推理、设计。如2017年高考全国三卷,考查3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4重视PCR技术相关知识。如:2011年江苏31题,2017年全国三卷第38题。
化学:备考抓住七个重点,关注教材各种板块
任佳蕾(哈三中高三化学备课组长、全国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抓住重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必须做到全面、准确、熟练。
2统计多年高考考点,寻找命题规律,重点掌握常考知识点。
3重视工业生产、环境保护、材料科技和能源生命等领域相关知识。
4强化审题训练,树立审题意识,提高从题干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在陌生情境下运用已有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
5回归课本,关注教材的各种板块: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验和课后习题,与教材具有同等命题效力。
6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和分离提纯的方法以及溶液配制的方法,能够正确选用装置,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能预测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7重视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常考查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重要化工产品的制备为主题考查反应方程式、原料处理、条件控制等问题,一种是以物质分离和提纯为主题考查分离提纯的操作、仪器使用、离子检验、除杂方法等问题。
8加强分析图像表格信息能力。
物理:科学探究能力成重点,考生要强化训练
郎艳(哈三中南岗校区高三理科综合备课组长、高三物理备课组长):
2018物理高考考试大纲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探究能力”的要求进行细化,选修3-5内容将成为2018年高考的关注热点。
茧破根据相关资料汇总而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青蒿的说法正确的是:先秦医书已经有所记载。
青蒿,桔梗目菊科蒿属植物。该类植物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缅甸、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等地区。
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主根单一,垂茎单生,上部多分枝,下部稍木质化;叶片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花淡**,花冠狭管状,花柱伸出花冠管外,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6至9月开花结果。其常星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
青蒿药效:
近代炮制方法有鳖血炒制、单炒、醋炙。治上焦血分结热,生捣汁服;治下焦阴虚骨热用童便制,童便咸寒走血,增强其清虚热作用,用于治盗汗,潮热咳嗽;治痢去湿热用叶捣汁更妙。
清代引进蒸露,《本草纲目拾遗》云:“凡物之有质者,皆可取露,露乃物质之精华,其法始于大西洋,传人中国,大则用甑,小则用壶,皆可蒸取,其露即所蒸物之气水,时医多用药露者,取其清洌之气,可以疏瀹灵府,不似汤剂之腻滞肠膈也。”
本品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功于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主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