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思贞传文言文翻译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雍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能赞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老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译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因考中明经科进士,调任隆州参军。当时晋安县的豪强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不能控制他。州府命令尹思贞审查追究,发现他不正当得来的钱财上万,最终定罪处死他,百姓欢庆,刻石碑记录这件事,尹思贞因此闻名。多次调动做了明堂令,因善于处理政务出名。升迁为检校洺州刺史,适逢契丹人孙万荣作乱,北方一带不安定,尹思贞安抚境内百姓,唯独不受惊扰。神龙初年,担任大理卿,当时武三思专权,御史大夫李承嘉攀附他,雍州人韦月将向皇上密告有变乱,告发武三思谋反。中宗大怒,下令斩韦月将。尹思贞认为正处在春季,坚持奏告认为不能斩杀,最终皇上下令判处韦月将杖刑,流放岭南。武三思命令主管官员趁机不按法令杀了韦月将,尹恩贞又坚持争辩。御史大夫李承嘉揣摩武三思的心意,拿别的事情做托词,不让尹思贞入朝。尹思贞对李承嘉说:“您擅自作威作福,轻视法度,阿谀依附奸臣来图谋不轨,现在您将要除掉忠良来放纵自己吗?”李承嘉恼怒,于是弹劾尹思贞,让思贞离开京城担任青州刺史,青州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看见蚕茧感叹说:“不是善于处理政务所致,怎么能到这样呢!”特地上奏章推荐他。尹思贞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都凭借清廉简洁处理政务,考核(优秀)的奏章连年最多。睿宗即位,征召尹思贞为将作大匠,多次升迁担任天水郡公。当时左仆射窦怀贞总管兴建金山、玉真两座道观,征调民夫工匠,尹思贞多次减少(用人数量),窦怀贞多次责问他。尹思贞说:“您是辅佐大臣,不能辅助君王宣扬教化,却大兴土木,损害百姓,又听小人诬陷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现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离去,关上家门,等待定罪。皇上听说后,特地下令让他(照常)办理公事。这一年,窦怀贞被处死,皇帝下诏说:“将作大匠尹思贞德才兼备,庄严不可侵犯。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挫损奸臣的专权,拂袖而辞。因此凭这件事闻名天下,震动京师,可以胜任御史大夫。”不久提升为户部尚书,转任工部尚书。因年老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开元四年去世,年七十七岁,皇上追赠黄门监,谥号是简。
2 文言文翻译 宋之逊告密宋之逊告密 《朝野佥载》
唐洛阳丞(中央和地方官的副职都称“丞”)宋之逊,太常主簿之问(宋之问,唐朝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但人品不高,谄附权贵。)弟,罗织(罗列网织罪名,即诬陷)杀驸马王同皎。 初,之逊谄附张易之兄弟(即易之、昌宗兄弟二人,他们是武则天的幸臣。则天死后被宰相张柬之杀死),出(被贬逐)为兖州司仓(管理粮仓的官),遂亡而归。王同皎匿之于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韦(唐中宗韦皇后,杀中宗,临朝乱政。后被唐玄宗所杀,故称“逆”。)与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曾封王,与韦皇后私通,专擅朝政,被玄宗所杀)乱国,与一二所亲论之,每至切齿。之逊于帘下窃听之,遣侄昙上书告之,以希(迎合)韦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诛同皎之党。兄弟并授五品官。之逊为光禄丞,之问为鸿胪丞,昙为尚衣奉御。天下怨之,皆相谓曰:“之问等绯衫(红色官服。唐朝时五品官才能穿红袍),王同皎血染也。”诛逆韦之后,之逊等长流岭南。 客谓浮休子(人名)曰:“来俊臣(武则天时的酷吏,惯会罗织罪名。)之徒如何?”对曰:“昔有狮子王,于深山获一豺,将食之。豺曰:‘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狮子王喜。周年之后,无可送。王曰:‘汝杀众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图之。’豺默然无应,遂咬杀之。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译文:
唐朝洛阳丞宋之逊,是太常主簿宋之问的弟弟,他罗织罪名杀了驸马王同皎。 起初,宋之逊巴结阿附张易之兄弟二人,被贬出京城任兖州司仓,随后就逃走回到京城。王同皎把他藏在小屋中。王同皎,是一个意气激昂的志士,忿恨作乱的韦皇后和武三思扰乱国家,和一两个亲近的人议论这件事,常常恨得切齿。宋之逊在帘外听到了这些话,派侄子宋昙上奏章告发了王同皎,来迎合韦皇后的意图。武三思等人果然大怒,奏请皇上杀了王同皎一党的人。他们兄弟二人一同被授予五品官。宋之逊担任光禄丞,宋之问担任鸡胪丞,宋昙担任尚衣奉御。天下的人怨恨他们,都一起说:“宋之问等人的红色官袍,是王同皎的鲜血染成的。诛杀了作乱的韦皇后之后,宋之逊等人被远远地流放到岭南。 有个客人对浮休子说:“来俊臣这一伙人怎么样?”回答说:“从前有个狮子王,在深山里捉到一只豺狼,将要吃掉它。豺狼说:“请让我给大王送两只鹿来赎出我自己。'狮子王很高兴。一年以后,豺没能送来。狮子王说:‘你吃掉的活物确实已经很多了,如今轮到你了,你还是考虑一下这件事吧。’豺狼沉默着没有回答,狮子就咬死了它。来俊臣这一伙人,跟豺狼有什么两样呢?”
3 文言文翻译《新唐书》全文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因考中明经科进士,调任隆州参军事下属县邑的豪强蒲氏骄纵不守法,州府传文书令尹思贞审查他,揭发他的不正当得来的钱财上万,终于定罪处死,辖区百姓道贺,刻石碑赞颂升为明堂县令,因良好的政事出名提拔为殿中少监,任检校洺州刺史正逢契丹人孙万荣作乱,北方一带受震惊,尹思贞安抚境内民众,唯独不受惊扰
神龙初年,提拔为大理卿雍地人韦月将告发武三思叛逆,唐中宗下令斩韦月将,尹思贞认为正处在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坚持奏告不能斩杀,就判处杖刑,把他流放到岭南武三思暗示主管官员施加法令杀韦月将,尹忠贞义坚持争论,御史人大李承嘉帮助武三思,因而拿别的事情弹劾尹思贞,使尹思贞不能见官陈述尹思贞对李承嘉说:"您为天子执行法令,竟擅自使用权威,轻视法度,阿谀依附奸臣图谋不轨,现在您将要除掉忠良来自己任意妄为吗 "李承嘉羞愧恼怒,弹劾尹思贞,让尹思贞做了青州刺史有人问他说:"您勤勉修养自身,为什么要与李承嘉辩论呢 "他回答道:"石头不能说话,可是有时也会发出声音李承嘉依仗权势侮辱我,我坚持正义不受辱,也不知道这些话从哪里来的"他治理青州有政绩,蚕甚至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到他的辖区,感叹道:"这不是良好的政事导致出现祥瑞吗!"上奏章说此事
睿宗即位,征召尹思贞授官职为将作大匠,封他为天水郡公仆射窦怀贞总管兴建金仙,玉真两座道观,大量的征用民夫工匠,尹思贞多次减少用人数量窦怀贞责备尹思贞,尹思贞回答道:"您是辅佐大臣,不能辅助君王宣扬教化,却大兴土木,来讨好皇帝损害百姓,又听小人诬陷的话来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现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离去,关上家门不出等候定罪皇帝知道了此事,特地下命令让他办理公事窦怀贞被处死后尹思贞被命任为御史大夫,多次提升为工部尚书后请求辞职,皇帝答应了尹思贞前后当了十三年郡的刺史,他的政事都因清明最佳闻名
4 杨再思传文言文翻译原文: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也。少举明经,授玄武尉。充使诣京师,止于客舍。会盗窃其囊装,再思邂逅遇之,盗者伏罪,再思谓曰:“足下当苦贫匮,至此无行。速去勿作声,恐为他人所擒。幸留公文,余财尽以相遗。”盗者斋去,再思初不言其事,假贷以归。累迁天官员外郎,历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守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转凤阁侍郎,依前同平章事,兼太子右庶子。寻迁内史,自弘农县男累封至郑国公。
再思自历事三主,知政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誉之。然恭慎畏忌,未尝忤物。或谓再思曰:“公名高位重,何为屈折如此?”再思曰:“世路艰难,直者受祸。苟不如此,何以全其身哉!”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再思对曰:“昌宗往因合练神丹,圣躬服之有效,此实莫大之功。”则天甚悦,昌宗竟以复职。时人贵彦范而贱再思也。时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刺之,再思闻之甚怒,出令言为长社令,朝士尤加嗤笑。再思为御史大夫时,张易之兄司礼少卿同休尝奏请公卿大臣宴于司礼寺,预其会者皆尽醉极欢。同休戏曰:“杨内史面似高丽。”再思欣然,请剪纸自贴于巾,却披紫袍,为高丽舞,萦头舒手,举动合节,满座嗤笑。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长安四年,以本官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转侍中,以宫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又为册顺天皇后使,赐物五百段,鞍马称是。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竟不能发明其枉,致同皎至死,众冤之。再思俄复为中书令、吏部尚书。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其年薨,赠特进、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曰恭。子植、植子献,并为司勋员外郎。再思弟季昭为考功郎中,温玉为户部侍郎。
译文: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少年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授玄武县尉。他被派遣到京师出差,住在客舍。小偷偷窃他的包袱,刚好被杨再思碰见,小偷当面认罪,杨再思对他说:“足下肯定是贫困之极,才有此行。你快点离开不要做声,小心被他人捉住。留下公文,余财全部送给你。”小偷打发走后,他也不讲这件事,借钱返回。后升任天官员外郎,先后任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年(694),任鸾台侍郎,代理宰相。证圣初年(695),调任凤阁侍郎,依旧代理宰相,兼任太子右庶子。不久,迁任内史,从弘农县男晋封至郑国公。
杨再思在朝廷任职经历了三主,管理政事十余年,从来没有推举人助人发展的事。他为人巧佞邪媚,能体会主上的细微心意,皇上心中不想的,他一定抨击毁坏,皇上心中所希望的,他一定称扬赞誉。但是他待人恭、处事慎,谨小慎微从未违忤他人。有人问杨再思“:您名高位重,为什么卑躬曲膝如此呢?”再思答道“:世路艰难,直者受祸。如果我不这样,何以全其身?”长安末年(704),昌宗已被法司拘留受审,司刑少卿判决解除昌宗的职务。昌宗不久又上表申冤,武则天本意想申理宗昌的案件,在大廷之上问宰相道“:昌宗对国家有功没有?”杨再思回答道:“昌宗过去因合炼神丹,陛下服用很有效,这实在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了的功劳。”武则天听了很合心意,恢复了昌宗的官职。世人看重桓彦范,看贱杨再思。当时左补阙戴令言做两脚野狐赋来讥讽他。他知道了很是恼火,贬戴令言到长社去做县令,朝中官员更加嗤笑他。杨再思做御史大夫时,张易之之兄司礼少卿张同休曾上奏请公卿大夫到司礼寺参加宴会,参加的人皆尽醉极欢。张同休戏弄杨再思说“:杨内史面似高丽人。”杨再思欣然,并剪纸贴在巾上,披着紫袍,跳起高丽舞来,摇头摆手,举动合着节拍,满座嗤笑。还有一次,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以姿貌讨得武则天的宠爱,杨再思又奉承说:“别人说六郎(张昌宗)面似莲花,我看是莲花似六郎,哪里是六郎似莲花!”他倾巧取媚达到如此的地步。
长安四年(704),杨再思以他原有官职又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后转任侍中,以太子属官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又册令顺天皇后使,赐五色绸缎五百段。当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杨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一同受旨审理此案。竟然不能发现王同皎所受之冤屈,致使王同皎处死。众人都认为此案有冤。杨再思不久又任中书令、堆积吏部尚书。景龙三年(709),迁任尚书左仆射,加光禄大夫。就在同一年,杨再思去世。赠特进之职和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号恭。
5 古文翻译:很急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20岁的时候经明经推荐,当了隆州的参军。当时晋安县有姓蒲的豪族,横行霸道,违法乱纪。附近的官吏都无法治服它。作为州司令的思贞经过调查取证,查到了数以万计的赃物,于是根据律法将他杀了。周围的人拍手称快,刻下石碑记载这件事,州司令思贞也因为这件事名声大作。他接着转去当了明堂令,以凭着良心从政而闻名。第三次升迁当了殿中少监,任洺州刺史。在这个时候碰到会契丹的孙万荣作乱,河朔很不安定,但由于思贞善于绥善处理,安抚民众,所以他领导下的地方一点都没有慌乱的现象。于是(武)则天降下圣旨赞扬他。神龙年初,他出任大理卿,恰逢武三思擅越专权,御史大夫李承嘉又附会巴结武三思。雍州人韦月 控告武三思谋反。中宗皇帝得知大怒,命令处斩韦月。思贞以这件事发生在三月为由,坚持上奏,请求不要行刑,改判韦月杖责流放到岭南。三思命令所司非法杀害韦月。思贞又据墼 力争。承嘉应三思的要求,推托有其它事,不让思贞进入朝廷。思贞对承嘉说:“你擅自作威作福,不顾国家法律法规,依附奸臣,图谋不轨,杀了忠良的臣子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为所欲为吗?”承嘉大怒,于是到皇帝那里去弹劾思贞,让他去表州做了刺史。青州境内有一种蚕,一年能够繁殖四次。黜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来到这里,见到蚕茧叹息:“ 如果不是为发推行善良的政治,又怎么会弄到这样的地步呢”特意写表推荐思贞。思贞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一直都廉洁朴素,表扬他的奏章一直都是最多的。睿宗即位后,征他当了将作大匠,当时的左仆射窦怀贞大兴土木建造金仙、玉真两观,使用了大量的工匠,思贞经常节约减少。怀贞很愤怒,常责备思贞。思贞说:“你身居这样的要职,责任重大,影响广泛。你没有推广皇帝的圣明,反而大兴土木,侵害了人民百姓,你难道不感到惭愧吗?又听信小人的话,污辱了大臣,今日这件事是不可原谅的。我现在就告辞了“甩了袖口就走了。回家闭门几天没有出来 ,皇帝知道这件事之后,特意请求他出来工作。
花了我好多时间哪
6 宋之问作诗文言文翻译宋之问,字延清,又名少连,是汾州人。父亲名令文,高宗时任东台详正学士。宋之问仪表伟岸,很有辩才。才二十岁,武后召他和杨炯在习艺馆轮流值班。多次转任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幸洛阳南面的龙门,下诏叫随从臣僚赋诗,左史东方虬的诗最先写成,武后赏赐他锦袍,宋之问不久也献上他写的诗,武后读后很赞赏,又从东方虬手中夺回锦袍赐给宋之问。 当时张易之等人与武后非常亲昵,很得宠,宋之问和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献媚依附。张易之所赋的篇章,全是宋之问、阎朝隐所作,甚至还给张易之捧溺器。到张易之事败,宋之问贬到泷州,阎朝隐贬到崖州,都任参军事。宋之问逃回洛阳,藏在张仲之家里。适值武三思重新掌权,张仲之和王同皎谋划杀掉武三思来安定王室,宋之问得知实情,叫兄长之子宋昙和冉祖雍上报说有紧急事变,借此乞求赎罪,由此升任鸿胪主簿,天下人都认为他行为丑恶。
景龙年间,宋之问迁任考功员外郎,因谄事太平公主,所以被任用,到安乐公主权盛,他又与安乐公主往来勾结,所以太平公主特别恨他。中宗将任用他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便揭发他知贡举时的赃贿狼藉,因而降任汴州长史,尚未出发,又改任越州长史。他到任后颇尽力于政事。遍游剡中山水,置酒赋诗,诗篇流传到京师,为人们传诵。
睿宗即位,宋之问因狡险而且干的坏事太多,被睿宗下诏流放到钦州。冉祖雍历任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在省裹畅怀饮酒,被御史弹劾,贬为蕲州刺史。这时,也被流放岭南,在桂州两人都被赐死。宋之问接到诏书震惊流汗,往来徘徊,不肯自杀。冉祖雍向使者请求说:“宋之问有妻有子,请让他和家人诀别。”使者准许了,而宋之问惊悸惶恐不能处理家事。冉祖雍发怒道:“我和你都辜负国家应当死掉,焉什么还迟疑不决啊?”于是饮食沐浴后自尽。
冉祖雍,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外甥,考中进士科,在当时很有名。曹魏建安以后以至江左,诗律屡有变化,到沈约、庾信,以音韵婉转相附,对偶精密。到了宋之问、沈佺期,又更加靡丽,讲究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犹如锦绣成文,为学者所崇仰,号称“沈宋”,人常说的说“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苏李”指的是苏武、李陵。
7 文言文翻译:中统初,诏征瑛中统初年,诏书征辟杜瑛。当时王文统正主管事务,杜瑛推辞没有前往。左丞张文谦上奏荐举杜瑛为提举学校官,又被杜瑛推辞掉,他送给执政者一封书信,大略说:“先王的主张不明确,那是一些歪理邪说伤害的,人们肆意而为,天理受到威胁,形势危急。如今天子圣明,人才聚集,言听计从,先王的礼乐教化得以修整恢复,就在这个时候了。有一个很好开端的不一定就有一个好的结束,如果不能追根溯源,明确法令端正世风,兴起教化培育良材,来拯救几百年来祸患,我担心以后的弊端多的将是不能说尽的。”有人勉励他来做官,杜瑛就说:“后世虽然距离古代很远,但是先王的设置实施的东西,轻重先后还可以看到,因此执政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前人主张。如果沿袭已有的弊病,来要求合乎先王的意旨,不也太困难了吗!我又不能顺应潮流而变化来把握时机和际遇,那么做官又有什么用呢!”从此闭门写书,完全不因为困窘、通达或得与失而动摇他的志向,悠闲自得于学说与技艺间,来终了一生。
《元史列传八十六隐逸》
8 古文翻译僧一行,姓张,之前的名字是“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父亲张擅,是武功县县令。(主史二字可能是衍文,应删去)一行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当时道士尹崇是博学、德行高、学问深的知名先辈,向来有很多典籍。一行拜访尹崇,借了扬雄《太玄经》,回去读。数日后,再来拜访尹崇,归还他的书。尹崇说:“这本书意思较为深奥,我考虑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如何这么快就还回来呢?”一行说:“我已明白它的义理了。”于是拿出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惊,于是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对人说:“这个后生是颜渊啊(颜渊,孔子最杰出的弟子)。”一行由此大大地闻名于世。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行,来请求与他结交,一行逃跑藏起来,躲避了他。不久出家为僧,隐居于嵩山,向和尚普寂拜师学习。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官职名)韦安石以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傍悟真和尚学习梵律(印度传来的音律学知识)。(主、癫坷三字是衍文,应删除)
开元五年,唐玄宗命令他的族叔(堂叔之类),礼部郎中张洽赍,拿着皇帝的文书到荆州强行起用他。一行到长安,被安置在光太殿,(玄宗)数次来拜访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一行)的回答都很恳切率直,没有隐瞒。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令有关部门优厚送嫁,按照太平公主当年出嫁的规模。一行认为(太平公主时)是唐高宗晚年,又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女儿,所以特地增加礼节。并且太平公主骄横僭越,后来因为这获罪,不应该引以为例。玄宗采纳了他的话,于是追加命令不按照太平公主的规模,只依照平常的礼数。一行的直言规劝,都像是这样。(知卷二字是衍文,应删除)
一行尤精通著述,撰写了《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当时《麟德历经》推算天象历法渐渐出现偏差,于是命令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撰写新历法,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制作黄道游仪,用以考察七曜(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运行的度数,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算《周易》的“大衍之数”(一种推演阴阳天地之数的方法),确立衍(不太清楚什么意思,大概也是一种推演方法),用来以顺合它,重新撰写《开元大衍历经》。十五年后死去,时年四十五岁,玄宗赐给他谥号“大慧禅师”。(古、魏书三字是衍文,应删除)
之前,一行的从祖(伯祖父或叔祖父)东台舍人张太素,撰写了《后魏书》一百卷,他的《天文志》未完成,一行续写而完成了。玄宗为一行制作碑文,亲笔书写在石头上,拿出出皇宫的府库的钱共五十万,为一行在铜人原(在今在西安市东南10公里)立塔。第二年,临幸(皇帝到某处去)温泉,路过他的塔前,又驻马徘徊,命令宦官到塔前表明玄宗准备秋日巡游的意愿;又赐绢五十匹,用以栽种塔前的松柏。
伊姓望族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 回族、满族、蒙古族有伊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39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伊起名搭配女孩名字怎么取。
伊起名搭配女孩名字一:
伊柠萱、伊以秋、伊嘉和、伊馨桐、伊惜萍、伊宛竹、伊雪蕊、伊语萌
伊万银、伊靖珍、伊醉露、伊晓灵、伊巾钰、伊雁烟、伊冬易、伊尔蓉
伊玉韵、伊棘茵、伊葭琪、伊又萱、伊香冬、伊君慧、伊晓蓝、伊书蕾
伊向山、伊靖香、伊静珊、伊香天、伊雁蓉、伊水旋、伊觅丹、伊语叶
伊瑜佳、伊觅蓉、伊忆年、伊嘉茂、伊以香、伊幻巧、伊梦雁、伊盼兰
伊易珂、伊新烟、伊半山、伊熠楠、伊巧青、伊忆秋、伊菁媚、伊环凤
伊尔柳、伊靖巧、伊芯廷、伊静绿、伊碧白、伊夜夏、伊友绿、伊宛风
伊听枫、伊觅珍、伊访云、伊冬烟、伊又槐、伊佳肴、伊访薇、伊昕欣
伊夜玉、伊晓丝、伊思绪、伊沁馨、伊谷菱、伊书桃、伊纪彤、伊南卉
伊欣愿、伊笑真、伊铄月、伊夏慧、伊忠月、伊凝琴、伊恨云、伊觅易
伊千白、伊惜萱、伊琪静、伊傲琴、伊之霜、伊寻蓉、伊依易、伊绮丝
伊珍祥、伊海亦、伊嘉绚、伊映珍、伊欣溶、伊香萱、伊怀湘、伊翠霜
伊雨熹、伊灵天、伊嘉娴、伊盼丹、伊孤松、伊涵亮、伊芷蕊、伊慕桃
伊幼彤、伊妙风、伊夜卉、伊乙钰、伊紫珩、伊肖雅、伊绮寒、伊修雅
伊觅双、伊如白、伊白瑶、伊以蕾、伊妙可、伊嘉禧、伊寒蕾、伊冷丝
伊谷松、伊又青、伊半蕾、伊靖柔、伊沛莲、伊迎风、伊怜蓉、伊初亦
伊梦容、伊怜菡、伊香灵、伊翠槐、伊训香、伊凡星、伊幼翠、伊连彩
伊尔芙、伊芷蓝、伊痴安、伊佳芯、伊如灵、伊希航、伊芮旗、伊春宓
伊紫佩、伊孤春、伊冷雪、伊恨旋、伊又竹、伊巧翠、伊凡巧、伊夜梅
伊笑槐、伊沂菲、伊晓槐、伊怀之、伊冬安、伊含山、伊谷蓝、伊惟嘉
伊巧安、伊雨通、伊依灵、伊盼萱、伊诗茵、伊醉薇、伊宛筠、伊以卉
伊凝夏、伊曼冬、伊又安、伊雪芙、伊幻桃、伊嘉延、伊雨楚、伊云希
伊盼玉、伊静馨、伊如涵、伊幼柏、伊潇滢、伊映容、伊雁卉、伊水卉
伊雅雪、伊如曼、伊丹珊、伊觅雪、伊幼岚、伊贞心、伊惜旋、伊易槐
伊代柔、伊宛烟、伊笑凡、伊思蝶、伊妙晴、伊旭胤、伊冰绿、伊天曼
伊凝蝶、伊元蝶、伊怀寒、伊从雪、伊菁莓、伊若曼、伊煜滢、伊醉雪
伊情人、伊春瑰、伊梦真、伊南露、伊向真、伊夏梦、伊雅绿、伊念南
伊雪柳、伊忆蓝、伊南儿、伊春冬、伊盼晴、伊翠曼、伊醉双、伊希蓝
伊慕秋、伊笑白、伊惜雪、伊秋柏、伊代天、伊涵荷、伊晓菡、伊若丝
伊雨铤、伊冰萍、伊白秋、伊珊璐、伊晓桃、伊元彤、伊笑萱、伊语蓦
伊思合、伊香柳、伊妙松、伊谷南、伊绮晴、伊绿柏、伊静柔、伊以晴
伊含兰、伊雁桃、伊迎南、伊潞仪、伊飞雨、伊阳冰、伊青彤、伊天卉
伊夜露、伊元旋、伊秋夏、伊路莎、伊冬雁、伊晓妃、伊嘉木、伊挹晴
伊颖娴、伊千儿、伊绮竹、伊小霜、伊沛夏、伊珉璐、伊又蕾、伊沛亦
伊静翠、伊嘉石、伊灵之、伊傲蓝、伊依以、伊千春、伊绮风、伊琦炫
伊鹏云、伊衍芝、伊听梦、伊初玉、伊雪茜、伊春岸、伊帅冰、伊怜青
伊冰秋、伊环康、伊亦风、伊紫玉、伊秋曼、伊炜纤、伊诗荷、伊惜霜
伊轶茵、伊映菱、伊绿春、伊幻儿、伊觅曼、伊夏真、伊丹山、伊从青
伊灵岚、伊妙蝶、伊雪枫、伊白桃、伊骐菁、伊访彤、伊采霜、伊思伽
伊靖烟、伊又菡、伊诗枢、伊欣可、伊水滢、伊映风、伊傲梦、伊冰芹
伊彩城、伊寒荷、伊嘉实、伊怀瑶、伊天茵、伊盼菡、伊宛菡、伊寒兰
伊雪娴、伊绿蝶、伊宜人、伊先雨、伊春绿、伊亦柳、伊尔秋、伊以柔
伊语芹、伊寻梅、伊惜珊、伊沛薇、伊思前、伊建茗、伊煜祺、伊芷芹
伊代芹、伊洁芸、伊邵娴、伊平蓝、伊凌烟、伊珊翠、伊灵烟、伊晓芯
伊菁羽、伊问蕊、伊敏铃、伊谷灵、伊念霜、伊孤天、伊亦惠、伊曼卉
伊起名搭配女孩名字二:
伊寻安、伊雅埙、伊以彤、伊又琴、伊馨灿、伊青烟、伊慕青、伊千菱
伊初瑶、伊如是、伊迎安、伊谷丝、伊白松、伊映萱、伊映丝、伊超盈
伊恨寒、伊纤筠、伊绿蓉、伊涵梅、伊煜轩、伊满香、伊幻烟、伊翠夏
伊访风、伊惜香、伊紫雪、伊元绿、伊盼珍、伊如蕊、伊水岚、伊南琴
伊衍兰、伊幼芙、伊语琴、伊瞒容、伊怜蕾、伊山彤、伊尚欢、伊翠雪
伊雪梦、伊雨荷、伊访冬、伊诗筠、伊访烟、伊嘉歆、伊思印、伊紫心
伊惜芹、伊澎薇、伊代卉、伊又曼、伊夜云、伊冰芙、伊佳卫、伊初兰
伊雁露、伊雨淅、伊恨琴、伊山菡、伊琦靖、伊香松、伊秋丝、伊袁琪
伊旭霖、伊紫昕、伊其瑗、伊妙雨、伊青槐、伊碧菱、伊正雅、伊孤琴
伊沛岚、伊醉梦、伊曼雁、伊想凝、伊克楠、伊依萱、伊如竹、伊从灵
伊平彤、伊雨柠、伊乐音、伊绮安、伊怜珊、伊圣银、伊高雅、伊少凤
伊映真、伊恨珊、伊飞南、伊克翠、伊寻蕾、伊佳蘅、伊若秘、伊嘉许
伊维容、伊紫容、伊诗蔓、伊沛南、伊寄蓝、伊靖琪、伊雁玉、伊初灵
伊尔晴、伊闻芯、伊幼儿、伊丹萱、伊灵竹、伊羽惠、伊诗元、伊念月
伊嘉珈、伊贞兮、伊芮涵、伊旭棠、伊名春、伊宛亦、伊念晴、伊怀曼
伊茗慧、伊觅风、伊梦舒、伊玉梁、伊姝瑗、伊凝蕊、伊汐情、伊韵函
伊翠春、伊白夏、伊祖琦、伊灵寒、伊梦慈、伊夏容、伊迦嘉、伊含竹
伊又晴、伊涵巧、伊念山、伊惜寒、伊笑瑗、伊竹馨、伊凡越、伊听双
伊白风、伊巧香、伊初南、伊曼易、伊凤环、伊问雁、伊凝莲、伊初蕊
伊秋竹、伊碧竹、伊天儿、伊之双、伊以双、伊白萱、伊雅畅、伊问安
伊翠安、伊美莲、伊凌凡、伊雨雁、伊绮南、伊冷南、伊纤千、伊怀桃
伊玉馨、伊迎蕾、伊冷玉、伊醉梅、伊泺滢、伊惜梦、伊瑞情、伊梦春
伊巧萱、伊醉卉、伊修洁、伊欣沅、伊颀菡、伊念珍、伊绮冬、伊晓容
伊雁槐、伊雨柏、伊情幻、伊佑保、伊家漩、伊思菱、伊访柏、伊凌雪
伊孺欢、伊初珍、伊怀萍、伊如绿、伊凡容、伊秦眉、伊沐卉、伊雅昶
伊绮亦、伊书儿、伊语蓝、伊凌双、伊醉曼、伊紫袭、伊盼巧、伊钰湘
伊恨烟、伊从丹、伊向槐、伊丹菡、伊夜烟、伊修兰、伊珂易、伊梦露
伊迎梅、伊秦欢、伊宛安、伊雨樵、伊问玉、伊千彤、伊春培、伊寄蕾
伊紫晴、伊檀雅、伊觅晴、伊念梦、伊怜岚、伊半凡、伊小菱、伊乙曼
伊沛槐、伊寒丝、伊曼菱、伊寄真、伊以亦、伊惜彤、伊滢心、伊醉霜
伊冰筠、伊凡绿、伊千香、伊香华、伊香绿、伊丹寒、伊怜梦、伊芯禹
伊荷群、伊语园、伊寒凝、伊半兰、伊臣旭、伊怀雨、伊初蓝、伊迎旋
伊寻芹、伊牧春、伊巧凝、伊书南、伊春沛、伊珊珅、伊觅翠、伊向枫
伊洋菁、伊向烟、伊紫槐、伊凝柏、伊迎岚、伊幼寒、伊凡雁、伊怡香
伊嘉迦、伊青枫、伊靖易、伊南翠、伊友容、伊洁石、伊尔竹、伊鸿雪
伊香茹、伊靖梅、伊伶韵、伊宇芯、伊语蓉、伊怀珊、伊亦儿、伊佳铄
伊怜雁、伊依慧、伊问容、伊碧桃、伊凤梁、伊秋柳、伊敏才、伊灵雁
伊访亦、伊慕易、伊曼丝、伊幼双、伊紫寒、伊凝珍、伊嘉容、伊千凝
伊依如、伊盼翠、伊思萁、伊千玉、伊希晶、伊盼露、伊听春、伊嘉喜
伊玉树、伊觅松、伊山菱、伊寄灵、伊丹冬、伊丰毓、伊淑谨、伊众姝
伊曼萱、伊向巧、伊芳言、伊寻冬、伊绮芙、伊如柏、伊怜翠、伊采亦
伊心恺、伊新曼、伊涵容、伊南松、伊香卉、伊雨统、伊若瞳、伊香菱
伊绮灵、伊绿筠、伊寻风、伊嘉静、伊依析、伊三珊、伊乐南、伊孤梅
伊欣与、伊韵艾、伊又松、伊嘉运、伊术敏、伊妙夏、伊香安、伊楝雨
伊之容、伊雪娣、伊青的、伊谷彤、伊沃茵、伊觅儿、伊白曼、伊靖萱
伊静语、伊莜珊、伊晓筠、伊以儿、伊痴蕊、伊青夏、伊怜云、伊觅雁
伊大茵、伊如旋、伊寄松、伊沛寒、伊白双、伊孤凡、伊柔含、伊涵涤
伊静若、伊妙岚、伊诗杨、伊乐蝶、伊弈彤、伊菁语、伊靖儿、伊灵安
伊玫伶、伊听荷、伊又天、伊瑞凤、伊访儿、伊谷云、伊雪旋、伊傲柏
伊梦青、伊又薇、伊谷青、伊昊芃、伊雪安、伊听容、伊欣德、伊凌薇
伊如泉、伊丹翠、伊幻南、伊歆瑶、伊山绿、伊宣兰、伊美迦、伊筠玺
伊访琴、伊向丝、伊黛滢、伊碧霜、伊初云、伊问春、伊巧松、伊璟雯
伊宛南、伊半莲、伊凝青、伊宛曼、伊惜灵、伊雅懿、伊寻薇、伊碧巧
伊芷云、伊桂娇、伊寄雪、伊加慧、伊凌柏、伊从安、伊青虹、伊念儿
伊春然、伊芮瑜、伊凝梦、伊谷兰、伊静璇、伊依青、伊钻容、伊凌青
伊旭丰、伊诗兰、伊听安、伊恨竹、伊幻枫、伊奕丹、伊靖卉、伊半青
伊痴旋、伊昱芯、伊含天、伊雪之、伊容君、伊盼之、伊夜寒、伊紫芊
伊佩欣、伊语青、伊琦崎、伊雪灵、伊雅之、伊水瑶、伊炬彤、伊语桃
伊曼荷、伊雨赤、伊沛菱、伊冰春、伊访曼、伊曼兰、伊彩飞、伊曼安
1 文言文吕大忠传 翻译
原文及翻译(按段落)大忠字进伯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为签书定国军判官译:吕大忠字进伯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国军判官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大忠陈五不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主席,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译: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急,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后又改任西上阁门使、石州知州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刘忱道:“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吕大忠也结束了守丧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徙提点淮西刑狱时河决,飞蝗为灾,大忠入对,极论之,诏归故官译:元丰年间,吕大忠任河北转运判官,说:“古时候管理财政,对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于是上疏陈述生财、养民十二件事被改任为提点淮西刑狱那时黄河堤,又发生了蝗灾,吕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询,极为祥细的论述了灾情,皇上下诏让他官复原任 元佑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进宝文阁待制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谢罪,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若惟请是从,彼将有以窥我矣”译:元佑初年,吕大忠历任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陕州知州,以直龙图阁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宝文阁侍制西夏人自从进犯麟府、环庆之后,宋就停止了给西夏岁币,西夏打算派遗使来谢罪(请求恢复岁币),神宗皇帝准备答应他吕大忠说:“西夏人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如今他们表面恭顺,实际上是害怕讨伐应该命令边境官员责备他们为何而来,如果他们一请求我们就答应,西夏人就凭此看破我们的虚实了”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大忠选僚寀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译:当时郡府收购白姓的粮食,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自私)吕大忠挑选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百姓们大喜,急相运粮食到官仓(售卖),拿钱离去最终收到粮食有一百多万斛马涓以进士举首入幕府,自称状元大忠谓曰:“状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之称也,既为判官则不可今科举之习既无用,修身为己之学,不可。
2 宋史 洪迈列传翻译洪迈字景卢,皓季子也。
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始中第,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
皓忤秦桧投闲,桧憾未已,御史汪勃论迈知其父不靖之谋,遂出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
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郡岁遣千人戍九江,是岁,或怵以至则留不复返,众遂反戈。民讹言相警,百姓汹惧。
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垂橐而入,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辛卯岁饥 ,赣适中熟,迈移粟济邻郡。
僚属有谏止者,迈笑曰:“秦、越瘠肥,臣子义耶?”寻知建宁府。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久拒捕,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十一年,知婺州,婺军素无律,春给衣,欲以缗易帛,吏不可,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郡将惴恐,姑息如其欲。迈至,众狃前事,至以 飞语榜谯门。
迈以计逮捕四十有八人,臵之理,党众相嗾,哄拥迈轿,迈曰:“彼罪人也,汝等何预?”众逡巡散去。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莫敢哗者。
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 。”特迁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元,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
上曰:“浙东民困于和市,卿往,为朕正之。”迈再拜曰:“誓尽力。”
迈至郡,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明年,再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
寻以端明殿学士致仕。译文:洪迈字景卢,是洪皓的小儿子。
小时候每天读书数千言,看一遍就不会忘记,博览群书,即使是小说野史,佛道旁门,没有不涉猎的。绍兴十五年考中,被授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的官职,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
洪皓得罪秦桧被安臵在闲散的职位上,秦桧对他怨恨不已,御史汪勃判定洪迈知道他父亲不安分的阴谋,于是被贬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授予赣州知州的官职,兴建学宫,建造浮桥,士人百姓安居乐业。
郡兵素来骄横,稍不如意就蛮横 。郡里每年派上千人戍守九江,这一年,有人害怕去后就会被留下而不再回来,众人于是反戈。
人们以谣言相警,百姓非常害怕。洪迈不为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好言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
他挂着空箭袋进入,慢慢审问出什五长两个人,带上刑具押送浔阳,在市上斩首。辛卯年间闹饥荒,赣州正值中熟,洪迈拿出粮食去帮助邻郡。
有个僚属进谏阻止,洪迈笑着说:“秦地和越地的贫弱丰肥不同,是做臣子的道理吗?”不久任建宁府知府。有个因小事情杀人而持刀越狱的富人,长时间拒捕,洪迈治他的罪,施黥刑后流放岭外。
十一年,任婺州知州,婺州军一向不讲军纪,春天发放衣服,想要用钱换成丝帛,官吏不允许,就一起呼叫放肆地聚集到郡将的治所,郡将惶恐不安,无原则地宽容想满足他们的要求。洪迈来后,众人重演前事,甚至把恶意诽谤的话张贴在城门上。
洪迈用计谋逮捕四十八人,绳之以法,同伙的人互相唆使,一哄而上拥挤洪迈的轿子,洪迈说:“他们是罪人,你们为什么要参与?”众人害怕不敢上前而散去。洪迈杀了带头做恶的两个人,并在市上斩首示众,其余处以黥刑和鞭打不等,没有人敢无理取闹。
事情被皇帝听说,皇上对辅臣说:“没想到书生处理事情能随机应变。”特升任他为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用新的年号,任焕章阁学士,绍兴知府。到朝廷上奏事情,上书说新政应以十渐为戒。
皇上说:“浙东百姓被和市所困扰,你去替我纠正这件事。”洪迈拜了两拜说:“发誓尽力而为。”
洪迈到了郡中,核对查实欺诈瞒骗四万八千三百多户,所少收取的绢按匹计算,大致就是这个数目。第二年,两次上书告老,进官为龙图阁学士。
不久就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辞官。
3 宋史 洪迈列传翻译洪迈字景卢,皓季子也。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始中第,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皓忤秦桧投闲,桧憾未已,御史汪勃论迈知其父不靖之谋,遂出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郡兵素骄,
小不如欲则跋扈,郡岁遣千人戍九江,是岁,或怵以至则留不复返,
众遂反戈。民讹言相警,百姓汹惧。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
归营,众皆听,垂橐而入,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辛卯岁饥 ,赣适中熟,迈移粟济邻郡。僚属有谏止者,迈笑曰:“秦、越瘠肥,臣子义耶?”寻知建宁府。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久拒捕,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十一年,知婺州,婺军素无律,春给衣,欲以缗易帛,吏不可,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郡将惴恐,姑息如其欲。迈至,众狃前事,至以 飞语榜谯门。迈以计逮捕四十有八人,臵之理,党众相嗾,哄拥
迈轿,迈曰:“彼罪人也,
汝等何预?”众逡巡散去。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莫敢哗者。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 。”特迁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元,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上曰:“浙东民困于和市,卿往,为朕正之。”迈再拜曰:“誓尽力。”迈至郡,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明年,再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寻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译文:
洪迈字景卢,是洪皓的小儿子。小时候每天读书数千言,看一遍就不会忘记,博览群书,即使是小说野史,佛道旁门,没有不涉猎的。绍兴十五年考中,被授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的官职,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洪皓得罪秦桧被安臵在闲散的职位上,秦桧对他怨恨不已,御史汪勃判定洪迈知道他父亲不安分的阴谋,于是被贬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授予赣州知州的官职,兴建学宫,建造浮桥,士人百姓安居乐业。郡兵素来骄横,稍不如意就蛮横 。郡里每年派上千人戍守九江,这一年,有人害怕去后就会被留下而不再回来,众人于是反戈。人们以谣言相警,百姓非常害怕。洪迈不为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好言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他挂着空箭袋进入,慢慢审问出什五长两个人,带上刑具押送浔阳,在市上斩首。辛卯年间闹饥荒,赣州正值中熟,洪迈拿出粮食去帮助邻郡。有个僚属进谏阻止,洪迈笑着说:“秦地和越地的贫弱丰肥不同,是做臣子的道理吗?”不久任建宁府知府。有个因小事情杀人而持刀越狱的富人,长时间拒捕,洪迈治他的罪,施黥刑后流放岭外。 十一年,任婺州知州,婺州军一向不讲军纪,春天发放衣服,想要用钱换成丝帛,官吏不允许,就一起呼叫放肆地聚集到郡将的治所,郡将惶恐不安,无原则地宽容想满足他们的要求。洪迈来后,众人重演前事,甚至把恶意诽谤的话张贴在城门上。洪迈用计谋逮捕四十八人,绳之以法,同伙的人互相唆使,一哄而上拥挤洪迈的轿子,洪迈说:“他们是罪人,你们为什么要参与?”众人害怕不敢上前而散去。洪迈杀了带头做恶的两个人,并在市上斩首示众,其余处以黥刑和鞭
打不等,没有人敢无理取闹。事情被皇帝听说,皇上对辅臣说:“没想到书生处理事情能随机应变。”特升任他为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用新的年号,任焕章阁学士,绍兴知府。到朝廷上奏事情,上书说新政应以十渐为戒。皇上说:“浙东百姓被和市所困扰,你去替我纠正这件事。”洪迈拜了两拜说:“发誓尽力而为。”洪迈到了郡中,核对查实欺诈瞒骗四万八千三百多户,所少收取的绢按匹计算,大致就是这个数目。第二年,两次上书告老,进官为龙图阁学士。不久就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辞官。
4 《宋史·洪迈列传》幼读书日数千言 到 斩于市 详细翻译小时候每天读书数千言,看一遍就不会忘记,博览群书,即使是小说野史,佛道旁门,没有不涉猎的。绍兴十五年考中,被授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的官职,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洪皓得罪秦桧被安置在闲散的职位上,秦桧对他怨恨不已,御史汪勃判定洪迈知道他父亲不安分的阴谋,于是被贬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授予赣州知州的官职,兴建学宫,建造浮桥,士人百姓安居乐业。郡兵素来骄横,稍不如意就蛮横 。郡里每年派上千人戍守九江,这一年,有人害怕去后就会被留下而不再回来,众人于是反戈。人们以谣言相警,百姓非常害怕。洪迈不为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好言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他挂着空箭袋进入,慢慢审问出什五长两个人,带上刑具押送浔阳,在市上斩首。
5 伊思贞传文言文翻译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雍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能赞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老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译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因考中明经科进士,调任隆州参军。当时晋安县的豪强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不能控制他。州府命令尹思贞审查追究,发现他不正当得来的钱财上万,最终定罪处死他,百姓欢庆,刻石碑记录这件事,尹思贞因此闻名。多次调动做了明堂令,因善于处理政务出名。升迁为检校洺州刺史,适逢契丹人孙万荣作乱,北方一带不安定,尹思贞安抚境内百姓,唯独不受惊扰。神龙初年,担任大理卿,当时武三思专权,御史大夫李承嘉攀附他,雍州人韦月将向皇上密告有变乱,告发武三思谋反。中宗大怒,下令斩韦月将。尹思贞认为正处在春季,坚持奏告认为不能斩杀,最终皇上下令判处韦月将杖刑,流放岭南。武三思命令主管官员趁机不按法令杀了韦月将,尹恩贞又坚持争辩。御史大夫李承嘉揣摩武三思的心意,拿别的事情做托词,不让尹思贞入朝。尹思贞对李承嘉说:“您擅自作威作福,轻视法度,阿谀依附奸臣来图谋不轨,现在您将要除掉忠良来放纵自己吗?”李承嘉恼怒,于是弹劾尹思贞,让思贞离开京城担任青州刺史,青州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看见蚕茧感叹说:“不是善于处理政务所致,怎么能到这样呢!”特地上奏章推荐他。尹思贞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都凭借清廉简洁处理政务,考核(优秀)的奏章连年最多。睿宗即位,征召尹思贞为将作大匠,多次升迁担任天水郡公。当时左仆射窦怀贞总管兴建金山、玉真两座道观,征调民夫工匠,尹思贞多次减少(用人数量),窦怀贞多次责问他。尹思贞说:“您是辅佐大臣,不能辅助君王宣扬教化,却大兴土木,损害百姓,又听小人诬陷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现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离去,关上家门,等待定罪。皇上听说后,特地下令让他(照常)办理公事。这一年,窦怀贞被处死,皇帝下诏说:“将作大匠尹思贞德才兼备,庄严不可侵犯。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挫损奸臣的专权,拂袖而辞。因此凭这件事闻名天下,震动京师,可以胜任御史大夫。”不久提升为户部尚书,转任工部尚书。因年老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开元四年去世,年七十七岁,皇上追赠黄门监,谥号是简。
6 五官争功文言文翻译《五官争功》文言文翻译:
嘴巴和鼻子争上下。
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
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
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惟有可应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
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也就如同这世上有宾客,(他们)对主人有什么益处?(但是)没有就不符合礼节和仪式。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
注释:
1 毫:指细毛。毛笔的笔头称为笔毫,根据笔毫的材质不同分为紫毫、狼毫、羊毫、兼毫等类型。还有“明察秋毫”里的“毫”,指秋天里最早长出来的最细小的绒毛。而“毫端”就是毫毛的顶端。
2 饮食:饮料和食物。
3 鉴:观察,审察
4 益:益处,好处。
《五 官 争 功》原文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独奏曲是指一个人演奏一件乐器,如小提琴独奏、二胡独奏等。世界著名独奏曲如下:
1、《沉思》为马思涅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思涅的代表作品。
2、《圣母颂》原指天主教徒对圣母玛利亚的赞美歌。其歌词最早是由罗马教廷于1545年起召开的特洛特会议上确定的。后来被舒伯特谱成了小提琴曲,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
3、《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
4、《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5、《江南春色》由朱昌耀本人作曲。乐曲主要将苏州民谣“大九连环”的曲子展开而构成。首乐曲1984年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序曲部分采用二胡新的演奏技巧,倍音演奏法来连续演奏。整首乐曲表现了长江下游江南地区春光明媚,秀丽动人的春天景色。
1 文言文两脚书橱的翻译
两脚书橱
原文
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南史·陆澄传》
澄当时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南齐书·陆澄传》
译文
陆澄在当时被人称为大学者,(他)读《易经》三年,(还是)不能理解其文意,(后来又)想写《宋书》最终(也)没有写出来。王俭嘲弄他说:“陆(澄)先生,是两脚的书橱(罢了)。”
2 翻译文言文《宋人好善》从前,宋国有一个乐于为善的人,他家三代都不懈地做善事。家里的黑牛无故生出了白牛犊,于是他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的预兆,应该祭祀鬼神。”
过了一年,那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瞎了。黑牛又生了白牛犊。那父亲就叫他儿子再去请教孔子。他儿子说:“前次听从了先生的话,(你)却失明了,现在还要去问他,为什么?”父亲答道:“圣人的预测,先违背后契合(事实)。这件事的结果还不清楚,姑且试着前往,再去问一问他。”他儿子(只好)又去问孔子。孔子回答:“这是吉祥的预兆,还应该去祭祀鬼神。”儿子回家把孔子的话传达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说:“照先生所说的去做。”
又过了一年,那做儿子的眼睛也无故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围了他们所在的城。在这个时候,(城内的人断了粮食)只好相互交换子女杀食以果腹,劈开尸骨作柴烧。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战死了,连老年人、病人、小孩子都上了城墙,坚守着城池而使(楚军)不能攻下。楚王非常生气。城被攻破后,所有守城的人都被屠杀了。只有这家父子因为眼瞎的缘故,没有上城墙。战争结束围困解除后,这对父子就都复明了。
3 文言文翻译 万贞文先生传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小时候不听话,不肯顺随各位兄长,他所经过之处物品大多残缺毁坏,各位兄长也不看重他。户部郎万泰本想把他寄放在寺院中,不久,因其顽劣,就把他关闭在一间空屋中。万斯同暗中发现书架的藏书中有明史资料几十册,很喜欢读,几天就读完了;他又发现其中有各种经学书籍,又都读完了。等放出来后,就时常跟在各个兄长后,倾听他们的讨论。一天他的长兄万斯年授课讲学,斯同也要参加,长兄笑着说:“你知道什么?”斯同回答说:“看了各位兄长所做的事,我也能很容易做到的。” 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于是把经义科目(科举科目一种,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试题错杂在一起对他进行测试,让人摸不着边际的话非常多,但他一会就做完了。兄长非常吃惊,拿着试卷热泪盈眶,把这事告诉了户部郎万泰说:“我差点耽误了我弟弟” 户部郎万泰也很惊愕,说:“差点耽误了我儿。”从这天开始,为万斯同置办了新衣新鞋。送入私塾读书。一年后,送到梨洲先生那里请教学业,而他又在师门讲席中坐在上座。先生读书一目十行,如同大海决堤。然而他能坚守先辈的训诫,认为无益的书不必读,无益的文章不必作。所以先生虽然无书不读,但是他能懂得把握大局要领。
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把先生推荐上去,但他极力推辞才得作罢。第二年,官府设立史馆编修《明史》,昆山大学士徐元文延请先生前往修史,当时史局征召学士都给七品俸禄,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们想援引惯例给他申请七品俸禄,先生却请求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参加史局工作,不任官职,不受俸禄,总裁答应了他。各纂修官稿子写好后,都送到先生那里再审,先生审阅完毕,对工作人员说: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增补进去;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参校订正。他们按照先生说的去查找,没有有差错的。《明史稿》五百卷全都由先生亲自审定的,虽然后来的《明史》不都是使用先生之原先审定的稿件,但是先生的稿本精粹扼要,足以自成一书。先生初到京师时,众人对他的看法是他的专长在史学,等到昆山侍郎徐乾学守孝期间,先生同他谈论《丧礼》,才知道先生的经学造诣也很精深,徐侍郎于是就请先生编修了五礼之书二百多卷。当时京师才俊云集,各有所长,而先生最闲雅淡泊,然而上从王公贵族下到各读书人,无不称他为万先生,而先生与人来往,自己签名只用“布衣万斯同”,从未用过其他称号。
先生性情谦和,举止高雅,然而他内心刚正耿直。前朝督师的姻亲现在身居要职,向史馆请求对督师稍微宽容些,先生一件一件地列举他的罪行说给他听。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钱忠介公的嫡长子生活非常困顿,先生多方为他谋一差事,最终没有成功,但先生未曾厌倦过。先生父亲的朋友侍郎冯跻仲的几个儿子身陷勋卫家,先生把他们赎了出来,让他们回家了。先生没有炫耀的神气,也不作公开声明,尤其喜欢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所失,于讲会(教学形式,学术论辩的集会)中再三恳切地表达心意,原来他是在亲身践行君子之道啊。他死后学生们给予他谥号“贞文”。
4 伊思贞传文言文翻译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雍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能赞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老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译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因考中明经科进士,调任隆州参军。当时晋安县的豪强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不能控制他。州府命令尹思贞审查追究,发现他不正当得来的钱财上万,最终定罪处死他,百姓欢庆,刻石碑记录这件事,尹思贞因此闻名。多次调动做了明堂令,因善于处理政务出名。升迁为检校洺州刺史,适逢契丹人孙万荣作乱,北方一带不安定,尹思贞安抚境内百姓,唯独不受惊扰。神龙初年,担任大理卿,当时武三思专权,御史大夫李承嘉攀附他,雍州人韦月将向皇上密告有变乱,告发武三思谋反。中宗大怒,下令斩韦月将。尹思贞认为正处在春季,坚持奏告认为不能斩杀,最终皇上下令判处韦月将杖刑,流放岭南。武三思命令主管官员趁机不按法令杀了韦月将,尹恩贞又坚持争辩。御史大夫李承嘉揣摩武三思的心意,拿别的事情做托词,不让尹思贞入朝。尹思贞对李承嘉说:“您擅自作威作福,轻视法度,阿谀依附奸臣来图谋不轨,现在您将要除掉忠良来放纵自己吗?”李承嘉恼怒,于是弹劾尹思贞,让思贞离开京城担任青州刺史,青州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看见蚕茧感叹说:“不是善于处理政务所致,怎么能到这样呢!”特地上奏章推荐他。尹思贞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都凭借清廉简洁处理政务,考核(优秀)的奏章连年最多。睿宗即位,征召尹思贞为将作大匠,多次升迁担任天水郡公。当时左仆射窦怀贞总管兴建金山、玉真两座道观,征调民夫工匠,尹思贞多次减少(用人数量),窦怀贞多次责问他。尹思贞说:“您是辅佐大臣,不能辅助君王宣扬教化,却大兴土木,损害百姓,又听小人诬陷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现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离去,关上家门,等待定罪。皇上听说后,特地下令让他(照常)办理公事。这一年,窦怀贞被处死,皇帝下诏说:“将作大匠尹思贞德才兼备,庄严不可侵犯。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挫损奸臣的专权,拂袖而辞。因此凭这件事闻名天下,震动京师,可以胜任御史大夫。”不久提升为户部尚书,转任工部尚书。因年老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开元四年去世,年七十七岁,皇上追赠黄门监,谥号是简。
5 文言文翻译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
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
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辩注射,坐人皆屈。帝异之,曰:“半千孙,固当然。”
因问:“童子岂有类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驰召之。
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
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
赐束帛,敕其家曰:“善视养之。”张九龄尤所奖爱,常引至卧内。
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
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
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6 罗孝逸先生传译文 翻译罗无竞,字谦中。其先长沙人也。遭马氏乱,家庐陵①。曾祖晟,祖亮,父允;以好善闻州里。谦中,皙颐丰姿,幼颖悟,游学南昌且数岁,有场屋声②。疾士风日薄,归,杜门③。会有熙河之役,上书条利害,特旨褒美,授迪功郎④。亲交强之行⑤,始为建宁主簿⑤,爱民如恐伤。御史束湿令,鲁人,黩货无艺,谦中连注其过⑥。衔之,思有所中伤,无毛发衅罅⑦。令卒以贪败。先谦中尝摄尉,乡民为觳抵,令意为盗,檄尉缚。既得,移县以实,则使喻以风指此可超⑧。遂白郡,数十人得不死⑨。去官,百姓遮道⑩。
(选自胡铨的《罗孝逸先生传》,有删动)
注释①马氏乱:指五代时,马殷割据湖南,称楚王,建都长沙,后被南唐所灭。庐陵:旧县名,即现在的吉安县。②皙:皮肤白。颖悟:聪明,有悟性。有场屋声:有科举考试高中的呼声。③杜门:闭门,指隐居不与外界联系。④熙河之役:指宋徽宗期间童贯指挥的攻打西夏的战役。条:分条陈述。迪功郎:官名。⑤亲交强之行:亲友们勉强罗无竞出行(上任)。主簿:职掌账目簿籍的官。⑥黩货无艺:贪污纳贿无技艺。连注其过:接连批评束湿令的过失。⑦衔:怨恨。无毛发衅罅:找不到一点毛病。衅罅:裂缝,这里指毛病。⑧摄尉:代理县尉。觳抵:一种技艺表演,类似现在的摔跤。檄尉缚:晓谕县尉抓捕。风:通“讽”,微言劝告。超:跃上。⑨白郡:向郡守反映。⑩去官:离职。遮道:拦路,这里有挽留和表示敬意的意思。
译文:
罗无竞,字谦中。他的祖先是长沙人。遭遇马氏叛乱。曾祖是罗晟,祖父是罗亮,父亲是罗允;因为乐善好施在州里名声很大。谦中,皮肤白皙,风度仪态美好,小时候悟性高,在南昌游学几年,他被认为科举考试高中的呼声很高。痛恨读书人的风气日下,回家,闭门不出。恰逢熙河之役,上书朝廷陈述利害,皇上特意下旨表彰,授予他迪功郎。亲友们勉强他出行上任,开始担任建宁主簿,爱民如子,唯恐伤害了百姓。御史束湿令,鲁地人,贪污纳贿无技艺。怨恨他,想着中伤他,却找不到一点毛病。束湿令最终因为贪污而败露。起初谦中曾经代理县尉,乡民表演觳抵,让人认为是强盗,官府命令县尉捉捕。捕到后,按照实情上报公文,就委婉地劝告说这种情况可上报上级官府。于是就报告到郡,几十人得以不死。离官的时候,百姓拦路表示挽留和敬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