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和土耳其,在英语里为什么是一个词?

火鸡和土耳其,在英语里为什么是一个词?,第1张

了解英语单词的人都知道,火鸡的英文名称turkey和土耳其的英文名称Turkey,是同一个拼写方法,那为什么火鸡和土耳其在英文中是同一个词呢?这其中又有哪些联系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关于它们俩的渊源,最权威的说法主要有三个,首先第一个就是火鸡误以为是土耳其鸡(guinea-fowl)的一种,因而也被称作turkey-cock(後变成'turkey'),在英语国家尤其英美,火鸡是重大节日(如感恩节和耶诞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传统食物。火鸡叫turkey,中东国家土耳其也叫Turkey。Turkey(火鸡)一字,的确是由土耳其的国名借用过来的。原来,早在欧洲人见过火鸡以前,葡萄牙人已经把另一种非洲产的的一种珍珠鸡(guinea-fowl)引进欧洲,欧洲人又把这种珍珠鸡叫作土耳其鸡(turkey-cock)。

因为一般欧洲人的地理概念很不清楚,把遥远的伊斯兰教国度都算作是土耳其,以为那都是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势力范围。所以便误以为这种鸡是由土耳其传入。其实,这种珍珠鸡原产非洲的几内亚(Guinea),turkey之名,是张冠李戴。

后来,北美洲发现了另一种大肉鸡(即火鸡),样子跟那种珍珠鸡相似。墨西哥人将它驯养为家禽,再後来,西班牙人把它带进欧洲,开始大量饲养繁殖。到了十六世纪初,这种鸡在英国大受欢迎,人们看它像珍珠鸡,又以为火鸡是这种珍珠鸡(或称土耳其鸡)的一种,是从土耳其进口而来。於是又叫它turkey。后来才发现是另一种禽类,但名字已经叫开来了,只得仍旧叫它turkey;反过来原来的土耳其鸡(珍珠鸡)不再称为turkey,只叫回原本的名字 guinea fowl了。所以,今天人们所熟悉的火鸡的故乡是北美洲,与土耳其这个国家,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

第二种就是Turkey一词是突厥人的转音,即为唐代所逐,转而灭掉东罗马帝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那个民族。这只是碰巧与感恩节的美食火鸡同名而已。第三种解释就是火鸡外观像土耳其人的服饰,火鸡是美洲特产,在欧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经被印第安人驯化。火鸡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相传部分欧洲人移居美洲时,发现这只鸡的外观像土耳其的服装,身黑头红,故取名TURKEY。欧洲人很喜欢吃烤鹅。在移民到美洲之後,还没有养好鹅就有了吃鹅的要求,於是就吃火鸡,竟然发现火鸡比鹅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鸡。於是烤火鸡成了美国人的大菜,重要节日中必不可少。

We have been working with you since 8 years A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 have been working so hard to solve the existent problem with a minimum damage for each parties I accept that as my duty whether we purchase from you or not in the future

我们已经与你一起工作8年了。毫无疑问我一直在努力解决现有问题以使双方伤害达到最小…我承认不论将来我们是否还从你们那里采购,这都是我的职责所在。

Now, I will try to explain the issues that we have discussed with MrSean Zhu over the telephone straight out

现在,我要试图直接的解释我们和周Sean先生在电话里讨论过的事情。

We are sending LC372, 375, LC382, 390, containers back to you as you were acceptedTotal 13 containers

我们正用集装箱将LC372, 375, LC382, 390,退还给贵公司(这个你们已经收到),总共13箱。

We are going to clear LC376 381 from the custom, that makes total 6 containers

我们将从海关那里那里清关LC376 381,总共有6集装箱。

The Shangai-Istanbul freight cost of the goods that will be returned is paid by ourselves However, ýstanbul-Shangai freight cost and stogare fees exist

这些被退回的货物从Shanggai(实在不知道是哪个城市)到伊斯坦布尔的运费我们已经自己承担了,但是从伊斯坦布尔到Shanggai的运费还未支付。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this cost will be aprox22400 USD

根据我们估计,非有将超过22400美元。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在这种情况下:

The cost for the goods that will be cleared form the custom is 226864 USD

从海关那里清出的货物的成本应该是226864美元。

You have our % 10 deposit which is equal to 78905 USD + 10000 $ (still waiting in your hand since many years) = 88905 USD

你有我们10%的预付款78905美元,外加10000美元(在你们手里很多年),一共88905美元。

The cost that will be paid for the returned goods will be deducted (22400$), so that the rest is 88905 - 22400 = 66505 USD And we will pay to costom 226864 66505 = 160359 USD

退货成本将减掉22400美元,因而其余的应该是88905-22400=66505美元,我们要支付给海关 的是226864-66505=160359 美元。

Please deduct that amount from the cost of the goods that will be cleared

请将上述金额从我们将要清关的货物成本中抵减。

So that, the rest, we can put in the bank in order to clear the goods that are waiting in the custom

因而,其余的金额我们可以存入银行以便清关。

In order to apply that procedure, you should inform your bank In the other hand, after deducting the cost of returned goods, the rest of our deposit money will be deducted form your balance

为了申请程序,你应该通知你的银行。另一方面,扣除退后成本后,其余的金额将从您的账户余额中扣减。

As I have mentioned you in several times, we are in a very bad situation as everyone else because of that economical crisis We do not ask you to get any money back All we want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before it is too late

正如我曾经跟你提过很多遍,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因为经济危机而处于糟糕的形势中。我们没有要求你没赔偿任何金额…我们只是想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解决问题。

Will be waiting for your urgent reply

等待你紧急答复。

定期航班从世界各大城市飞往安卡拉、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安塔利亚、阿达纳、特拉布宗和达拉曼。国际线:世界各大城市都有飞往土耳其国际机场的定期航班。土耳其国铁(TCDD)以东方快车闻名,但确实不方便。

除了GAI缺乏线路,火车短缺也是一个问题。还不如坐长途汽车。不过土耳其的国铁便宜,尤其是卧铺设施不输于欧洲火车,如果没时间赶,可以试试土耳其火车的旅游乐趣。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是两个最大的火车始发站和目的站。伊斯坦布尔的Sirkeci加里是前往欧洲的国际列车始发站,尤其是伊斯坦布尔快车,每天都有开往德国梅尼埃勒、奥地利维也纳和希腊雅典的列车,是最受欢迎的路线。亚洲站哈帕尔帕萨加里是安纳托利亚中部城市的始发站。

长途列车分为特快列车和特快列车,还有一等座和二等座。卧铺有两种(Yatakli),第一种是1-3人的大小,有洗脸台和宽大的床,第二种是4人的普通卧铺。头等舱和卧铺需要预订。你可以在车站或旅行社预订和查询航班。土耳其的长途汽车很发达,网络密集,新型公交车多,有空调,不吸烟,很舒服。由于竞争激烈,公交公司还提供矿泉水、果汁、饼干等。免费的。长途汽车站大多在郊区,叫奥托加。从市中心到车站有一辆小型公共汽车。

你可以问酒店。同样,每个目的地都有从车站到市中心的免费连接。奥托加的上车地点、车次、目的地都有明确的标示,有PTT、租车柜台、旅行社、商店、咖啡馆和服务中心、出租车站。购票(Billeti)可在市内公交公司柜台购买。除了旺季,当天还有座位可供购买。

旅途中,服务人员会小心翼翼的跟你打招呼,你可以告诉我在车站下车,免得在没有广播的时候错过车站。停车休息时,还应询问发车时间和发车站台(可能会有变化)。晚上有两层的公交车,而且必须是新车,早餐额外,随时有面包和果汁。客船:除了许多地中海航次外,还有一些外国客船在特拉布宗、萨姆森、迪克利、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塞斯米格、库萨达斯、博杜朱姆、马尔马里斯、安塔利亚、阿兰亚、梅尔琼和Hisquin Dajoun航行。

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也有客轮航行。轮渡:有从威尼斯、安卡拉、布林迪斯、巴兹到土耳其海岸的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塞斯米格、库萨达斯、马尔马迪斯、安塔利亚的班轮。

历史上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一共有六个,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大帝国的各阶段历史。

第一个帝国: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

波斯和伊朗

自从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的一个地区帕斯(Pars)。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国家。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 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家园”。

1935年,波斯国王礼萨·沙·巴列维宣布国际上该国应被称作“伊朗”。但波斯一词在这之后还有人使用。

在中文里,“波斯”被用于描述1935年之前的事,或该民族从古就有的事物,如波斯语和波斯地毯。现代政治、经济等事物则用“伊朗”一词。

波斯诸帝国

在波斯,历史上有多个帝国先后建立、兴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 (前648年-前330年)

居鲁士二世大帝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线对希腊的进攻则由于马拉松战役(前490年)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再度对希腊用兵遭受失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希腊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前334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的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佛教从印度传来,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独立之后,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瓜分。

安息帝国(前170年-226年)

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两个帝国之间连年战争。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传。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

萨珊王朝(226年-650年)

亚兹德的琐罗亚斯德教神庙226年阿尔达希尔一世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第一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支逃到了中国。

伊斯兰教时期(650年-1290年)

786年-809年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阿拔斯王朝诸行省混乱的萨珊帝国迅速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治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1205年花剌子模征服波斯。

蒙古人的统治(1219年-1500年)

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军灭花剌子模,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建立伊儿汗国。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为帖木尔帝国的一部分。帖木尔死后波斯陷入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是中国和波斯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交流。

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穆斯林太监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穆斯林的经堂教育中广被使用。

萨非王朝(1500年-1722年)

阿拔斯大帝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姆”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讲和,赶走乌兹别克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欧洲人的“大博弈”(1722年-1914年)

1722年俄国的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所蚕食,其领土中分出了英国势力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俄国势力的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英在此的战略竞争被称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控制。1925年礼萨·沙·巴列维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而直到冷战期间,英国及苏联还一直对波斯保持影响力。

1935年,礼萨·沙·巴列维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第2个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帝国)

马其顿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阿富汗及印度的西北部,西抵意大利,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起源

马其顿地处希腊东北边睡,其民族渊源尚无定论,可能是伊利里亚人(Illyrians))、色雷斯人(Thrance)和希腊的多利亚人的混血后裔。由于偏僻落后,被繁荣的希腊称为野蛮人。约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完成了统一,实行君主制。

崛起

马其顿在希波战争初期依附于波斯,但又背着波斯人给希腊人暗送情报。公元前5世纪末,国都从西北山区的埃格(Aigai)迁往东南沿海的佩拉(Pella)。到公元前4世纪,摄政王腓力二世(Philip II)(公元前359—前336年)在废黜幼主,自立为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腓力二世借鉴希腊的先进经验,并采取的马其顿特色的举措,强化王权、削弱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推行币制改革,采用金银复本位制。最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忠于国王的常备军,创建了强有力的马其顿方阵。后来他又侵占了色雷斯的金矿,每年又有一稳定的收入以扩充军事。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腓力为了准备进军东方各国,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腓力二世在国势强大后,趁着希腊处于城邦混战之际南下侵略希腊。公元前338年,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与马其顿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盟军惨败。第二年,腓力在科林斯召集各邦开会,宣布什腊各城邦成立联盟,几乎全希腊都承认了马其顿的霸权,并决定进攻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在他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王位由腓力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继承。

征服

亚历山大帝国地图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各邦再度出现丁反马其顿起义。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以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内迅速镇压了叛乱。

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了赫勒斯滂海峡进攻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军队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在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库斯河(Granicus)畔首次展开会战,希腊军大胜,不到半年即占领小亚细亚。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率军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Issus)平原大败大流土三世亲率的10万多波斯军,俘虏了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大流士三世向东溃逃。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各城市。次年又征服了埃及,在埃及建筑了一座新城叫做亚历山大里亚。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1年春季又离开埃及,继续东征。渡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十月间在阿贝拉又与大流土三世军队发生战争。报传说波斯军队约有四十万人之多,有马步队、象兵,但皆被亚历山大击败,大流士三世又东逃。亚历山大继续前进攻克了巴比伦城。他从巴比伦又东行,进入波斯本土,占领波斯的苏萨与波斯波利斯两个都城,获得大量金银及珠宝后放火焚毁波斯波利斯城,杀戮其居民,以报复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纵火焚毁雅典城的仇恨。以后三年间亚历山大又镇压了波斯东北部零星反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亦被其部下所杀,波斯灭亡。

公元前327年又进兵印度。他统帅大军从里海南岸东进,经过帕提亚,征服阿富汗,进入印度,战败印度反抗者,平定旁遮普,拟沿着印度河继续南下。但其部下兵士在外转战连年,甩归心切,又因印度多雨、天气酷热,士兵饱受痛著,几至公开哗变,亚历山大乃把印度征服部分分为三省并留驻兵而还。

公元前324年初,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马其顿帝国(也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发病10天后就离世,仅33岁。

分裂

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各国及波斯各地,都乘机反抗。亚历山大部将又互相厮杀,争夺土地,帝国就立即陷入混乱状态,最后分裂为三个比较巩固的国家。他的部将托勒密占领埃及及叙利亚南部,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古占领了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及叙利亚北部,建立了塞琉古王朝,凯山得占据马其顿和希腊建立了马其顿王国。这三个国家是后期希腊时代最强大的国家。这些后期希腊国家存在约有三百年,罗马于公元前146年灭亡迦太基后,又向东发展,这些国家都先后被罗马征服。

第3个帝国: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个古代罗马的国家,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在当时占据了整个地中海。通常把罗马帝国分为前期帝国时期(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时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从后期帝国中分出3世纪危机时期(193年—284年)。罗马本来使用拉丁语,但随着领土扩张至希腊、中东一带,希腊语变成了主要语言。就连当时成书的新约圣经也是用希腊语写成。由于语言上的分歧,罗马帝国在五世纪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帝国。罗马帝国自建立以来,一直对外扩张,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级大国。

罗马帝国的建立

后三头同盟瓦解后,屋大维、安东尼分掌罗马的东西部,双方矛盾日趋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希腊的亚克兴会战。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埃及女王认为安东尼获胜无望,将自己的军队撤回埃及,安东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维随后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东尼自杀,埃及也被罗马占领。

前27年,屋大维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的绝对权力,成为元首(Imperator,或可译作“凯旋大将军”)、元帅、最高的代行执政官、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第一元老等,并获得了“奥古斯都”和“祖国之父”的称号。屋大维的这场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前期帝国时期

自屋大维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罗马帝国进入前期帝国时期。屋大维在位期间,对外征战,将帝国版图扩大到了多瑙河以南。屋大维的统治为随后的百余年带来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稳定局面,称之为罗马和平时期。

14年奥古斯都逝世,养子提比略继位,开创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到克劳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时,对外发动战争,攻占了不列颠南部、日耳曼尼亚、叙利亚和非洲北部地区。到尼禄继位(54年—68年在位),由于他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并导致了犹太战争。经过一些行省总督争夺皇位的内战,韦斯巴芗最后在69年建立了弗拉维王朝。

弗拉维王朝经过提图斯和图密善两位皇帝的统治,涅尔瓦于96年继位,开创了安托尼乌斯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五贤帝时代。这五位皇帝谦虚,爱戴臣民,这段时期也是自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基础设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货币制度都在这个年代得到统一,并通行全国。有文人将这个年代称赞为“人类最幸福的年代”。

五贤帝时代权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个皇帝选择其承继人,然后收养他为义子,如此避免了权力交替前后的政治动乱。由于这些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五贤帝时代不能算为一个朝代。以下为五贤帝时代的五位皇帝。

96年—98年 涅尔瓦(Nerva)

98年—117年 图拉真(Trajan):在位时开拓疆土,在他死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极限。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颠,北至喀尔巴阡山脉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为了帝国的内海。

117年—138年 勇帝哈德良(Hadrian)健全了帝国的官僚机构。

138年—161年 安托尼乌斯·披乌斯(Antoninus Pius):此时罗马帝国达到极盛。

161年—180年 哲学家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Marcus Aurelius):此时帕提亚帝国屡犯边疆,北方蛮族也乘虚而入。帝国的实力开始出现颓势。

180年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被杀,由亲生儿子康茂德(Commodus)继位。192年康茂德被杀,安托尼乌斯王朝告终。

后期帝国时期

193年—284年间,随着叛乱事件增加,军队的力量不断增强,从而威胁到皇帝的施政。50年内有26位军人篡位,历史将这些篡位者称为“军人皇帝”,也称为三十僭主。这一时期也被称为3世纪危机时期。塞维鲁王朝(193年—235年)灭亡后,政局混乱,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在内的高卢帝国(259年—273年),在东方产生了地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帕尔米拉帝国(262年—272年)。奴隶和隶农起义遍及意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国政权,最终把这个混乱局面收拾过来。他把皇帝的权力、以及整个帝国一分为四,分别由两位正帝(奥古斯都 Augustus)及两位副帝(凯撒 Caesar)共同治理,使罗马帝国得到暂时的安定,称之为多米那特制(也叫四帝共治制Tetrarchy)。当时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个正帝的位置给了马克西米安,让他统治帝国的西部,而自己则成为东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统治者是戴克里先。这也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分裂的渊源。另一方面,虽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对基督教的迫害失败,使他死后再次引来混乱。

306年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统一帝国,废除四帝共治制。虽然同样强力执行专制,但却选择和基督教势力妥协,并于西元313年公布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与此同时,将国都迁往东部拜占庭,并改国都名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后,争夺帝位的斗争重新开始。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分治帝国。

狄奥多西一世(379年—395年在位)当政时一度恢复统一,但他死后,帝国分裂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西罗马帝国接连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动摇了帝国的政权。378年西哥特人大败罗马军队,410年攻占罗马城,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于439年在北非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匈奴人452年侵入意大利,在高卢东南部,457年出现了勃艮第王国。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哥德族的领袖狄奥多里克(Theodoric)率领东哥德族人打败奥多亚克,自立为意大利统治者。于是,西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带——意大利半岛——成了东哥德王国的土地。

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神圣罗马帝国

严格地说,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没有合法的直接关系,相反地,它是作为罗马帝国侵略者之一 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但是西元962年,罗马教廷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后来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也承认了它的这一地位。直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宣告解体。

第4个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尽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创建

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辅佐他们的各设一个副皇帝。这个分裂一直维持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尔)。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Nova Roma)。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庭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亚得里安堡战役。这场败仗,以及皇帝瓦林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瓦林斯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一世(有时也被称为大帝)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卡狄奥斯和诺里。阿卡狄奥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诺里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文化

东罗马帝国的主宰文化是希腊文化。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今天对“西部的拉丁帝国”和“东部的希腊帝国”的区分,以及今天所强调的东部的帝国并不是“真正”的罗马帝国,并不重要。罗马帝国是一个多语言的帝国,东罗马并不例外。在这个国家里有希腊人、弗拉赫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依利里亚人和斯拉夫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希腊文化从帝国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以弗所、塞萨洛尼基和亚历山大传向全国。虽然当时还不很明显,但东罗马帝国在其学者如约翰·桂索斯通的印象下发展了他们自己风格的基督教。

早期历史

东罗马帝国基本上避免了西罗马帝国3世纪和4世纪所遭遇的困难。这里有许多原因。首先这里的城市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其次民族大迁徙时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罗马的财富。5世纪中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征服,东罗马帝国顶多交纳贡献就可以免除遭难了。狄奥多西斯二世加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被“野蛮人”攻不破的城市。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他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国了。

6世纪时东罗马的主要敌人是它的传统的老敌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神学的争论,比如对基督一性说的争论也是帝国的重要话题。但东部帝国并没有忘记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东帝国甚至夺回了它部分在西部丧失的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编了古罗马的法规,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典是用拉丁语写的,而当时拉丁语已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了,甚至许多写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会说这种语言。530年代,在查士丁尼的统治下,圣索非亚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圣的真理的意思)开始动工。这座教堂将成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在所有的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后来重新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但当时刚刚在伊斯兰教下统一起来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现是赫拉克留无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纪中叙利亚、埃及彻底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希腊化时代

拜占庭帝国虽然失去了许多土地,但这也给它带来了一些好处:它不再那么混杂了。赫拉克留将全国希腊化了,希腊语被定为官方语言。他不用古罗马的皇帝头衔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国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国与西欧的区别已经不可忽视了。不过拜占庭帝国国内也有不小的区别,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东正教。这些省份失落后,在剩余的省份中东正教更加强大了。赫拉克留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来对付外来的侵扰。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断缩小。君士坦丁堡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失败了。拜占庭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阿拉伯人初始的进攻被击退后,东帝国开始得到恢复。

8世纪最大的问题是对圣像破坏运动的争论。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这个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对,整个国家到处都发生暴乱。在艾琳女皇的领导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决定圣像可以被尊养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还有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结婚来实现统一东西帝国的计划,但这些计划未能成功。9世纪初圣像破坏运动重现,843年再次被制止。这些争论使得当时与其已经开始离心离德的天主教和神圣罗马帝国(对拜占庭帝国来说这个名字相当荒谬)未能重新统一起来。

黄金时代

保加利亚屠夫巴齐尔二世

在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抵抗了罗马教廷撤消佛迪奥斯为教主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尔二世(保加利亚屠夫)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并于1018年彻底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同时拜占庭帝国还获得了一个新的同盟者(不过有时也是敌人):在基辅的俄罗斯国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

但如其前身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当时许多占有土地的贵族打乱了军区的制度。假如拜占庭帝国只需要对付它的旧敌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话它可能还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敌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誉: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而突厥进入了小亚细亚。突厥当时最大的敌人是埃及,而小亚细亚则是拜占庭帝国士兵的主要来源地。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罗梅纳斯四世被突厥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战败,拜占庭帝国从此失去了小亚细亚省。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双方互相革除对方的教籍。

帝国末日

拜占庭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以篡权者亚历克修斯一世开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虽然亚历克修斯的孙子曼纽尔一世是十字军的朋友,但双方都不能忘记他们互相革除了对方的教籍,拜占庭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11世纪和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和来自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帝国。亚历克修斯给予贸易专权的意大利城市国家尤其成为反西情绪的对象。他们成为“法兰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别受反感,尽管威尼斯的船只是帝国舰队的骨干。与此同时,突厥依然是一个威胁,1176年他们击败了曼纽尔。

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图征服拜占庭帝国,但给帝国带来最大摧残的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的目的是占领埃及,但威尼斯人获得了领导权。在他们的怂恿下十字军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们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封建王国(拉丁帝国),而拜占庭的力量却彻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国这时已经三分五裂了: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奥洛加斯王朝统治。1261年他们收复君士坦丁堡,战败了伊庇鲁斯,恢复了帝国。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而把他们在亚洲的敌人忘了。这时他们幸存

AALESUND 奥勒松 

AARHUS 奥胡斯 

ABBOT POINT 艾博特角 

ABERDEEN 阿伯丁 

ABIDJAN 阿比让 

ABU DHABI 阿布扎比 

ACAJUTLA 阿卡胡特拉 

ACAPULCO 阿卡普尔科 

ADELAIDE 阿德雷德 

ADEN 亚丁 

AGADIR 阿加迪尔 

AIWO 艾沃 

AL FAW(FAO〕 法奥 

ALBANY 奥尔巴尼 

ALBORG 奥尔堡 

ALEKSANDROVSK 亚历山德罗夫斯克 

ALEXANDRIA 亚历山大 

ALGECIRAS 阿尔赫西拉斯 

ALGER(ALGIERS) 阿尔及尔 

ALMIRANTE 阿尔米兰特 

ALOTAU 阿洛陶 

AMBON 安汶 

AMMOCHOSTUS 阿莫霍斯托斯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 

ANCONA 安科纳 

ANEWA BAY 阿内瓦湾 

ANNABA 安纳巴 

ANTALYA 安塔利亚 

ANTOFAGASTA 安托法加斯塔 

ANTSERANANA 安采拉纳纳 

ANTWERP 安特卫普 

APIA 阿皮亚 

APRA 阿普拉 

AQABA 亚喀巴 

ARDROSSAN 阿德罗桑 

ARZEW 阿尔泽 

ASHDOD 阿什杜德 

ASSAB 阿萨布 

AUCKLAND 奥克兰 

AUGUSTA 奥古斯塔 

AVARUA 阿瓦鲁阿 

AVILES 阿维莱斯 

BAHIA BLANCA 布兰卡港 

BAHRAIN 巴林 

BALBOA 巴尔博亚 

BALIKPAPAN 巴厘巴板 

BALLAST HEAD 巴拉斯特赫德 

BALTIMORE 巴尔的摩 

BANANA 巴纳纳 

BANDAR ABBAS 阿巴斯港 

BANDAR KHOMEYNI 霍梅尼港 

BANDAR MAHSHAHR 马赫沙尔港 

BANDAR SERI BEGAWAN 斯里巴加湾港 

BANDIRMA 班德尔马 

BANGKOK 曼谷 

BANIYAS 巴尼亚斯 

BANJUL 班珠尔 

BANTRY 班特里 

BANYUWANGI 外南梦(巴纽旺宜) 

BAR 巴尔 

BARCELONA 巴塞罗那 

BARI 巴里 

BARRANQUILLA 巴兰基亚 

BARROW ISLAND 巴罗岛 

BASRAH 巴士拉 

BASSE TERRE 巴斯特尔 

BASSEIN 勃生 

BASSETERRE 巴斯特尔 

BASUO 八所 

BATA 巴塔 

BATANGAS 八打雁 

BATUMI(BATUM) 巴统 

BAYONNE 巴约纳 

BAYOVAR 巴约瓦尔 

BEIHAI 北海 

BEIRA 贝拉 

BEIRUT 贝鲁特 

BEJAIA 贝贾亚 

BELAWAN 勿拉湾 

BELEM 贝伦 

BELFAST 贝尔法斯特 

BELIZE 伯利兹 

BEN THUY 边水 

BENGHAZI 班加西 

BERBERA 柏培拉 

BERDYANSK 别尔江斯克 

BERGEN 卑尔根 

BILBAO 毕尔巴鄂 

BISSAU 比绍 

BITUNG 比通 

BIZERTE 比塞大 

BLUFF 布拉夫 

BODO 博德 

BOMA 博马 

BOMBAY 孟买 

BONNY 邦尼 

BORA BORA 波拉波拉 

BORDEAUX 波尔多 

BOSTON 波士顿 

BOTANY BAY 博塔尼湾 

BOULOGNE-SUR-MER 布洛涅(滨海布洛涅) 

BOWEN 鲍恩 

BRAILA 布勒伊拉 

BREMEN 不来梅 

BREMERHAVEN 不来梅港(不来梅哈芬) 

BREST 布雷斯特 

BRIDGENTOWN 布里奇敦 

BRINDISI 布林迪西 

BRISBANE 布布斯班 

BRISTOL 布里斯托尔 

BRUNSBUTTEL 布伦斯比特尔 

BRUNSWICK 不伦瑞克 

BUBLIN 都柏林 

BUCHANAN 布坎南 

BUENAVENTURA 布埃纳文图拉 

BUENOS AIRES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NBURY 班伯里 

BUNDABERG 班达伯格 

BURGAS 布尔加斯 

BURNIE 伯尼 

BUSAN(PUSAN) 釜山 

BUSHIRE 布什尔 

CABINDA 卡宾达 

CADIZ 加的斯 

CAEN 卡昂 

CAGLIARI 卡利亚里 

CAIRNS 凯恩斯 

CALABAR 卡拉巴尔 

CALAIS 加来 

CALCUTTA 加尔各答 

CALLAO 卡亚俄 

CAMPANA 坎帕纳 

CAPE TOWN 开普敦 

CARDIFF 加的夫 

CARDRENAS 卡德纳斯 

CARNARVON 卡那封 

CARTAGENA 卡塔赫纳 

CASTRIES 卡斯特里 

CATANIA 卡塔尼亚 

CAYENNE 卡宴 

CDYNIA 格丁尼亚 

CEBU 宿务 

CEUTA 休达 

CHAGUARAMAS 查瓜拉马斯 

CHARLESTON 查尔斯顿 

CHARLOTTE AMALIE 夏洛特阿马利亚 

CHERBOURG 瑟堡 

CHIBA 千叶 

CHICAGO 芝加哥 

CHITTAGONG 吉大港 

CHIWAN 赤湾 

CHONGJIN 清津 

CHONGQING 重庆 

CHURCHILL 丘吉尔港 

COATZACOALCOS 夸察夸尔科斯 

COCHIN 柯钦 

COFFS HARBOUR 科夫斯港 

COLOMBO 科伦坡 

COLON 科隆 

CONAKRY 科纳克里 

CONSTANTA 康斯坦察 

COPENHAGEN 哥本哈根 

COQUIMBO 科金博 

CORINTO 科林托 

CORK 科克 

COTONOU 科托努 

CUXHAVEN 库克斯港 

DA NANG 岘港 

DAKAR 达喀尔 

DALIAN 大连 

DAMMAN 达曼 

DAMPIER 丹皮尔 

DANDONG 丹东 

DAR EL BEIDA 达尔贝达 

DAR-ES-SALAAM 达累斯萨拉姆 

DARWIN 达尔文 

DAS ISLAND 达斯岛 

DAVAO 达澳 

DELFZIJL 代尔夫宰尔 

DERINCE 代林杰 

DERNA 德尔纳 

DEVONPORT 德文波特 

DIEPPE 迪耶普 

DJIBOUTI 吉布堤 

DOHA 多哈 

DONGSHAN 东山 

DOUALA 杜阿拉 

DOVER 多佛尔 

DUBAI 迪拜 

DUBROVNIK 杜布罗夫尼克 

DUMAI 杜迈 

DUNDEE 邓迪 

DUNKERQUE(DUNKIRK) 敦刻尔克 

DUNLAOGHAIRE 邓莱里 

DURBAN 德班 

DURRES 都拉斯 

EAST LONDON 东伦敦 

EDEN 伊登 

EGEDESMINDE 埃格瑟斯明讷 

EL FERROL 埃尔费罗尔 

ELAT(EILAT) 埃拉特 

EMDEN 埃姆登 

ENSENADA 恩塞纳达 

ES SIDER 锡德尔 

ESBJERG 埃斯比约 

ESMERALDAS 埃斯梅拉达斯 

ESPERANCE 埃斯佩兰斯 

FALMOUTH 法尔茅斯 

FANGCHENGGANG 防城港 

FELIXSTOWE 费利克斯托 

FIJEKA 里耶卡 

FINIKE 菲尼凯 

FORCADOS 福卡多斯 

FOYNES 福因斯 

FREDERICIA 腓特烈西亚 

FREDERIKSHAVN 腓特烈港 

FREDRIKSTAD 腓特烈斯塔 

FREE TOWN 弗里敦 

FREMANTLE 弗里曼特尔 

FUKUYAMA 福山 

FUNCHAL 丰沙尔 

FUSHIKI 伏木 

FUZHOU 福州 

GABES 加贝斯 

GAETA 加埃塔 

GALATZ 加拉茨 

GALLE 加勒 

GALWAY 戈尔韦 

GAVIE 耶夫勒 

GDANSK 格但斯克 

GEELONG 吉朗 

GELA 杰拉 

GENOVA(GENOA) 热那亚 

GENT 根特 

GEORGETOWN 乔治敦 

GERALDTON 杰拉尔顿 

GIBRALTAR 直布罗陀 

GIJON 希洪 

GISBORNE 吉斯伯恩 

GLADSTONE 格拉德斯通 

GLASGOW 格拉斯哥 

GODTHAB 戈特霍布 

GOLDRIVER 戈尔德里弗(金河) 

GOTEBORG(GOTHENBURG) 哥德堡 

GOVE 戈夫 

GRANGEMOUTH 格兰奇茅斯 

GROOTE EYLANDT 格鲁特岛 

GUANGZHOU 广州 

GUAYAQUIL 瓜亚基尔 

HAIFA 海法 

HAIKOU 海口 

HAKATA 博多 

HALIFAX 哈利法克斯 

HALMSTAD 哈尔姆斯塔德 

HAMBURG 汉堡 

HAMILTON 哈密尔顿 

HANGO(HANKO) 汉科 

HAPHONG 海防 

HARNOSAND 海讷桑德 

HARTLEPOOL 哈特尔浦 

HARWICH 哈里奇 

HAVANA 哈瓦那 

HAY POINT 海角 

HELSINGBORG 赫尔辛堡 

HELSINGOR 赫尔辛格 

HELSINKI 赫尔辛基 

HIROSHIMA 广岛 

HITACHI 日立 

HO CHI MINH CITY 胡志明市 

HOBART 霍巴特 

HONG GAI 鸿基 

HONGKING 香港 

HONIARA 霍尼亚拉 

HONOLULU 火奴鲁鲁 

HOUSTON 休斯敦 

HUA LIEN 花莲 

HUASCO 瓦斯科 

HULL 赫尔 

HUNGNAM 兴南 

IGARKA 伊加尔卡 

IJMUIDEN 艾默伊登 

ILICHEVSK 伊利乔夫斯克 

ILO 伊洛 

ILOILO 怡朗(伊洛伊洛) 

IMMINGHAM 伊明赫姆 

INCHON 仁川 

IPSWICH 伊普斯威奇 

IQUIQUE 伊基克 

IRAKLION 伊拉克利翁 

ISKENDERUN 伊斯肯德伦 

ISTANBUL 伊斯坦布尔 

ITEA 伊泰阿 

IZMAIL 伊兹梅尔 

IZMIR 伊兹密尔 

JABAL DHANNA 杰出勒赞奈 

JACKCONVILLE 杰克逊维尔 

JAKARTA 雅加达 

JAKODATE 函馆 

JAMESTOWN 詹姆斯敦 

JEDDAH 吉达 

JIJEL 吉杰勒 

JINGTANG 京唐 

JINZHOUGANG 锦州港 

JIUJIANG 九江 

JIZAN 吉赞 

JOHORE BAHRU 新山(柔佛巴鲁) 

KAKINADA 卡基纳达 

KALAMAI 卡拉迈 

KALININGRAD 加里宁格勒 

KALMAR 卡尔马 

KALUNDBORG 凯隆堡 

KANDLA 根德拉 

KANGOSHIMA 鹿儿岛 

KAOHSIUNG 高雄 

KAOLACK 考拉克 

KARACHI 卡拉奇 

KARLSKRONA 卡尔斯克鲁纳 

KASHIMA 鹿岛 

KAVALLA 卡瓦拉 

KAWASAKI 川崎 

KEELUNG 基隆 

KEMI 凯米 

KERCH 刻赤 

KHARG ISLAND 哈尔克岛 

KHOLMSK 霍尔姆斯克 

KHOR FAKKAN 毫尔费坎 

KHORRAMSHAHR 胡宁沙赫尔(霍拉姆沙赫尔) 

KIEL 基尔 

KIETA 基埃塔 

KIIRE 喜入 

KIKUMA 菊间 

KIMBE 金贝 

KINGSTON 金斯敦 

KINGSTOWN 金斯敦 

KIN-NAKAGUSUKU 金武中城 

KISARAZU 木更津 

KLAIPEDA 克莱佩达 

KOBE 神户 

KOKKOLA 科科拉 

KOKURA 小仓 

KOMPONG SOM 磅逊 

KOPER 科佩尔 

KOTA KINABALU 哥打基纳巴卢 

KOTKA 科特卡 

KOUTALA 库塔拉 

KPEME 佩梅 

KRISTIANSAN 克里斯蒂安桑 

KRISTIANSUND 克里斯蒂安松 

KUCHING 古晋 

KUDAT 古达 

KUNSAN 群山 

KUSHIRO 钏路 

KUWAIT 科威特 

KW NANA 奎纳纳 

LA CORUNA 拉科鲁尼亚(科鲁尼亚) 

LA GUAIRA 拉瓜伊拉 

LA ROCHELLE 拉罗谢尔 

LA SKHIRRA 苏海拉 

LA SPEZIA 拉斯佩齐亚 

LABUAN 纳闽(拉布安) 

LAE 菜城 

LAGOS 拉各斯 

LAMBASA 兰巴萨 

LANDSKRONA 兰斯克鲁纳 

LANSHAN 岚山 

LARNACA 拉纳卡(拉纳克斯) 

LAS PALMAS 拉斯帕尔马斯 

LATAKIA 拉塔基亚 

LAUNCESTON 朗塞斯顿 

LAUTOKA 劳托卡 

LAYOUN 阿尤恩 

LE HAVRE 勒阿弗尔 

LEGASPI 黎牙实 

LEITH 利斯 

LIANYUNGANG 连云港 

LIMASSOL 利马索尔 

LIMERICK 利默里克 

LISBON〔LISBOA〕 里斯本 

LIVERPOOL 利物浦 

LIVORNO 里窝那 

LOBITO 洛比托 

LOME 洛美 

LONDON 伦敦 

LONDONDERRY 伦敦德里 

LONGDOU 龙口 

LORIENT 洛里昂 

LOS ANGELES 洛杉矶 

LUANDA 罗安达 

LUBECK 吕贝克 

LUCINDA 卢辛达 

LULEA 吕勒奥 

LUMUT 卢穆特(卢木) 

LYTTELTON 利特尔顿 

MACAU 澳门 

MACKAY 麦凯 

MADANG 马当 

MADRAS 马德拉斯 

MAIZURU 舞鹤 

MAJURO 马朱罗 

MALABO 马拉博 

MALACCA(MELAKA) 马六甲 

MALAGA 马拉加 

MALE 马累 

MALMO 马尔默 

MANCHESTER 曼彻斯特 

MANILA 马尼拉 

MANTA 曼塔 

MANZANILLO 曼萨尼约 

MAPUTO 马普托 

MARACAIBO 马拉开波 

MARIUPOL 马里乌波尔 

MARMAGAMO 莫尔穆冈 

MARMORILIK 马尔莫里利克 

MARSA AL HARIGA 哈里盖港 

MARSA EL BREGA 卜雷加港 

MARSAXLOKK 马尔萨什洛克 

MARSEILLES 马赛 

MASAN 马山 

MASSAW 马萨瓦 

MATADI 马塔迪 

MATARANI 马塔腊尼 

MATSUYAMA 松山 

MEDWAY PORTS 梅德韦港 

MEICHOUWANGANG 湄州湾港 

MELBOURNE 墨尔本 

MELILLA 梅利利亚 

MERSIN 梅尔辛(伊切尔) 

MESSINA 墨西拿 

METHIL 梅西尔 

MIAMI 迈阿密 

MIDDLESBROUGH 米德尔斯伯勒 

MILAZZO 米拉佐 

MILFORD HAVEN 米尔福德港 

MINA ABD ALLAH 阿卜杜拉港 

MINA AL AHMADI 艾哈迈迪港 

MINA AL FAHAL 法赫尔港 

MINA QABOOS 卡布斯港 

MINDELO 明德卢 

MIR 米里 

MIZUSHIMA 水岛 

MOGADISCIO 摩加迪沙 

MOHAMMEDIA 穆罕默迪耶 

MOJI 门司 

MOKPO 木浦 

MOMBASA 蒙巴萨 

MONGLA 蒙拉 

MONROVIA 蒙罗维亚 

MONTEVIDEO 蒙得维的亚 

MONTREAL 蒙特利尔 

MOSJOEN 莫舍恩 

MOULMEIN 毛淡棉 

MOURILYAN 莫里连 

MTWARA 姆特瓦拉 

MUARA 麻拉(穆阿拉) 

MUKALLA 穆卡拉 

MUKHO(MUGHO) 墨湖 

MURMANSK 摩尔曼斯克 

MURORAN 室兰 

NAGASAKI 长崎 

NAGOYA 名古屋 

NAHA 那坝 

NAMIBE 内米贝 

NAMPO 南浦 

NANAIMO 纳奈莫 

NANJING 南京 

NANTES 南特 

NANTONG 南通 

NAPIER 内皮尔 

NAPLES 那不勒斯 

NARSSARSSUAQ 纳萨尔苏瓦克 

NARVIK 纳尔维克 

NASSAU 拿骚 

NECOCHEA 内科切阿 

NELSON 纳尔逊 

NEVEL'SK 涅韦尔斯克 

NEW BEDFORD 新贝德福德 

NEW HAVEN 纽黑文 

NEW MANGAL ORE 新门格洛尔 

NEW ORLEANS 新奥尔良 

NEW PLYMOUTH 新普利茅斯 

NEW YORK 纽约 

NEWCASTLE 纽卡斯尔 

NEWPORT 纽波特 

NICE 尼斯 

NIIGATA 新泻 

NINGBO 宁波 

NORRKOPING 诺尔雪平(北雪平) 

NOUADHIBOU 努瓦迪布 

NOUAKCHOTT 努瓦克肖特 

NOUMEA 努美阿 

NOVOROSSIYSK 新罗西斯克(诺沃罗西斯克) 

NUKUALOFA 努库阿洛法 

OAKLAND 奥克兰 

ODENSE 欧登塞 

ODESSA 敖德萨 

OITA 大分 

OKHOTSK 鄂霍次克 

OPUA 奥普阿 

ORAN 奥兰 

ORANJESTED 奥拉涅斯塔德 

ORNSKOLDSVIK 恩舍尔兹维克 

OSAKA 大阪 

OSLO 奥斯陆 

OSTEND 奥斯坦德 

OTAGO 奥塔戈 

OTARU 小樽 

OULU 奥卢 

OWENDO 奥文多 

OXELOSUND 乌克瑟勒松德 

PAGO PAGO 帕果帕果 

PALEMBANG 巨港(巴邻旁) 

PALERMO 巴勒莫 

PANGKALANSUSU 庞卡兰贝兰丹(火水山) 

PANJANG 潘姜 

PAPEETEA 帕皮提 

PARADIP 巴拉迪布 

PARAMARIBO 帕拉马里博 

PARANAGUA 巴拉那瓜 

PASAJES 帕萨赫斯 

PASIR GUDANG 巴西古丹(巴锡尔古当) 

PATRAI(PATRAS) 帕特雷 

PAUMA 劳马 

PAVENNA 拉韦纳 

PENANG(PINANG) 槟城 

PEPEL 佩佩尔 

PHILADELPHIA 费城 

PHUKET 普吉 

PICTON 皮克顿 

PIRAIEVS(PIRAEUS) 比雷埃夫斯 

PITEA 皮特奥 

PLOCE 普洛切 

PLYMOUTH 普利茅斯 

POHANG 浦项 

POINTE NOIRE 黑角 

PONCE 蓬塞 

PONTA DELGADA 蓬塔德尔加达 

PORI 波里 

PORONAYSK 波罗奈斯克 

PORT ALBERNI 艾伯尼港 

PORT AUGUSTA 奥古斯塔港 

PORT BONYTHON 博尼孙港 

PORT CARTIER 卡捷港 

PORT COLBORNE 科尔本港 

PORT DICKSON 波德申(亚兰) 

PORT ELIZABETH 伊丽莎白港 

PORT GENTIL 让蒂尔港 

PORT GILES 吉尔斯港 

PORT HARCOURT 哈科特港 

PORT HEALAND 黑德兰港 

PORT HUON 休昂港 

PORT KELANG 巴生港 

PORT KEMBLA 肯布拉港 

PORT LATTA 拉塔港 

PORT LINCOLN 林肯港 

PORT MORESBY 莫尔兹比港 

PORT MUHAMMAD BIN QASIM 卡希姆港 

PORT OF SPAIN 西班牙港 

PORT PIRIE 皮里港 

PORT SAID 塞得港 

PORT SUDAN 苏丹港 

PORT TALBOT 塔尔伯特港 

PORT VILA 维拉港 

PORT-ALFRED 艾尔弗雷德 

PORT-AU-PRINCE 太子港 

PORTLAND 波特兰 

PORTLOUIS 路易港 

PORTSMOUTH 朴次茅斯 

POTI 波季 

POWELL PIVER 鲍威尔里弗 

PRAIA 普拉亚 

PRINCE RUPERT 鲁珀特王子港 

PUERTO BARRIOS 巴里奥斯港 

PUERTO CORTES 科尔特斯港 

PUERTO LIMON 利蒙港 

PUERTO ORDAZ 奥达斯港 

PUERTO QUETZAL 夸特扎尔港 

PUERTOLA CRUZ 拉克鲁斯港 

PULA 普拉 

PUNTA ARENAS 蓬塔阿雷纳斯 

PUNTA CARDON 卡顿角 

PUNTARENAS 蓬塔雷纳斯 

QIAHUANGDAO 秦皇岛 

QINGDAO 青岛 

QINZHOUGANG 钦州港 

QUANZHOU 泉州 

QUEBEC 魁北克 

RABAUL 拉包尔 

RANGOON 仰光 

RAS GHARIB 拉斯加里卜 

RAS LANUF 拉斯拉努夫 

RAS TANNURAH 拉斯坦努拉 

RAYSUT 赖苏特 

RECIFE 累西腓 

REYKJAVIK 雷克雅未克 

RICHARDS BAY 理查兹贝 

RIGA 里加 

RIO DE JANEIRO 里约热内卢 

RIZHAO 日照 

ROAD BAY 路德 

ROADTOWN 罗德城 

RORTLAND 波特兰 

ROSARIO 罗萨里奥 

ROSEAU 罗索 

ROSTOCK 罗斯托克 

ROTTERDAM 鹿特丹 

ROUEN 鲁昂 

SABANG 沙璜 

SAFAGA 塞法杰 

SAFI 萨菲 

SAINT GEORGE 圣乔治 

SAINT GEORGE'S 圣乔治 

SAINT JOHN 圣约翰 

SAINT JOHN'S 圣约翰斯 

SAINT PIERRE 对皮埃皮 

SAKAI (土加界) 

SALAWATI 萨拉瓦提 

SALDANHA 萨尔达尼亚 

SALVADOR 萨尔瓦多 

SAN FERNANDO 圣费尔南多 

SAN FRANCISCO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SAN JOSE 圣何塞 

SAN JUAN 圣胡安 

SAN NICOLAS 圣尼古拉斯 

SANDAKAN 山打根 

SANTA CRUZ DE TENERIE 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 

SANTA MARTA 圣码尔塔 

SANTAN 桑坦 

SANTANDER 桑坦德 

SANTIAGO 圣地亚哥 

SANTO DOMINGO 圣多明各 

SANTO TOMAS DE CASTILLA 圣托马斯德卡斯蒂利亚 

SANTOS 桑托斯 

SANYA 三亚 

SAO TOME 圣多美 

SARNIA 萨尼亚 

SARROCH 萨罗克 

SATTAHIP 梭桃邑(萨塔希普) 

SAVANNAH 萨凡纳 

SAVONA 萨沃纳 

SEATTLE 西雅图 

SEMARANG 三宝垄 

SENDAI 仙台 

SETE 塞特 

SETUBAL 塞图巴尔 

SEVEN IALAND 七岛 

SEVILIA 塞维利亚 

SHANGHAI 上海 

SHANTOU 汕头 

SHARJAN 沙迦 

SHEKOU 蛇口 

SHIMIZU 清水 

SHIMONOSEKI 下关 

SHOREHAM 肖勒姆 

SHORTLAND HARBOUR 肖特兰港 

SHUAYAN 舒艾拜 

SI RACHA(BAN SIRACHA) 是拉差 

SINGAPORE 新加坡 

SINOP 锡诺普 

SINT NICOLAAS 圣尼古拉斯 

SIROS 锡罗斯 

SITTWE 实兑 

SONGJIN 金策 

SONGKHLA 宋卡 

SOUSSE(SUSA) 苏塞 

SOUTH RIDING POINT 南里丁角 

SOUTHAMPTON 南安普敦 

SPLIT 斯普利特 

SPRING BAY 斯普林湾 

STMALO 圣马洛 

STPETERSBURG 圣彼得堡 

STAVANGER 斯塔万格 

STOCKHOLM 斯德哥尔摩 

SUAO 苏澳 

SUEZ 苏伊士 

SUKKERTOPPEN 苏克托彭 

SULINA 苏利纳 

SUNDERLAND 桑德兰 

SUNDSVALL 松兹瓦尔 

SURABAYA 泗水(苏腊巴亚) 

SUVA 苏瓦 

SWANSEA 斯旺西 

SYDNEY 悉尼 

SZCZECIN 什切青 

TACOMA 塔科马 

TAHAROA 塔哈罗阿 

TAHSIS 塔西斯 

TAICHUNG 台中 

TAKAMATSU 高松 

TAKORADI 塔科拉迪 

TALLINN 塔林 

TAMANO 玉野 

TAMATAVE 塔马塔夫 

TAMPA 坦帕 

TAMPICO 坦皮科 

TANDJUNG UBAN 丹戎乌班 

TANGA 坦噶 

TANGER(TANGIER)丹吉尔 

TANJONG MANI 丹戎马尼 

TARAKAN 打拉根 

TARANTO 塔兰托 

TARAWA 塔拉瓦 

TARRAGONA 塔拉戈纳 

TARTUS 塔尔图斯 

TAURANGA 陶朗阿 

TAWAU 斗湖 

TELUK BAYUR 直落巴由 

TEMA 特马 

TERNEUZEN 泰尔纳曾 

THESSALONIKI 塞萨洛尼基 

TIANJIN 天津 

TIMARU 蒂马鲁 

TOBATA 户(火加田) 

TOKYO 东京 

TOMAKOMAI 苫小牧 

TORNIO(TORNEA) 托尔尼奥 

TORONTO 多伦多 

TOULON 土伦 

TOWNSVILLE 汤斯维尔 

TOYAMA-SHINKO 富山新港 

TRINCOMALEE 亭可马里 

TRIPOLI 的黎波里 

TRISTE 的里雅斯特 

TROIS RIVIERES 三河城 

TRONDHEIM 特隆赫姆 

TUAPSE 图阿普谢 

TUBARAO 图巴朗 

TUBRUQ(TOBRUK)图卜鲁格 

TUMACO 图马科 

TUNIS 突尼斯 

TURKU 图尔库 

UDDEVALLA 乌德瓦拉 

UGLEGORSK 乌格列戈尔斯克 

UJUNG PANDANG 乌戎潘当 

ULSAN 蔚山 

UMEA 于默奥 

UNGGI 雄基 

UST-DUNAYSK 乌斯特─多瑙伊斯克 

VALENCIA 巴伦西亚 

VALLETTA 瓦莱塔 

VALPARAISO 瓦尔帕莱索 

VANCOUVER 温哥华 

VANINO 瓦尼诺 

VARNA 瓦尔纳 

VENEZIA(VENICE) 威尼斯 

VENTSPILS 文茨皮尔斯 

VERA CAUZ 韦拉克鲁斯 

VICORIA 维多利亚 

VICTORIA 维多利亚 

VIGO 维哥 

VISHAKHAPATNAM 维沙卡帕特南 

VLADIVOSTOK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 

VLISSINGEN 弗利辛恩 

VLORE 发罗拉 

VOLOS 沃格斯 

VOSTOCHNY 东方港 

WAKAMATSU 若松 

WAKAYAMA/SHIMOTSU 和歌山/下津 

WALLAROO 沃拉鲁 

WALVIS PORT 澳尔维斯港 

WARRI 瓦里 

WATERFORD 沃特福德 

WAVERLEY HARBOUR 韦弗利港 

WEIHAI 威海 

WEIPA 韦帕 

WELLINGTON 惠灵顿 

WENZHOU 温州 

WESTERN PORT 西港 

WESTPORT 韦斯特波特(西港) 

WEWAK 韦瓦克 

WHANGAREI 旺阿雷 

WHYALLA 怀阿拉 

WILHELMSHAVEN 威廉港 

WILLEMSTAD 威廉斯塔德 

WISMAR 维斯马 

WONSAN 元山 

WUHAN 武汉 

WUHU 芜湖 

WYNDHAM 温德姆 

XIAMEN 厦门 

YAMPI SOUND 杨皮桑德 

YANBU 延布 

YANGPU 洋浦 

YANGZHOU 扬州 

YANTAI 烟台 

YANTIAN 盐田 

YAWATA 八幡 

YINGKOU 营口 

YOKKAICHI 四日市 

YOKOHAMA 横滨 

YOSU 丽水 

ZAMBOANGA 三宝颜(桑博安加) 

ZANZIBAR 桑给巴尔 

ZAWIA 扎维耶 

ZEEBRUGGE 泽布鲁日(泽布吕赫) 

ZH0NGSHAN 中山 

ZHANGJIAGANG 张家港 

ZHANJIANG 湛江 

ZHAPU 乍浦 

ZHENJIANG 镇江 

ZHOUSHAN 舟山 

ZHUHAI 珠海 

ZUETINA 祖韦提奈 

土耳其不是一个大国,交通相对还可以。当然,和国内大城市相比,可能没那么方便。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旅行方式。当然,如果你去风向标旅游,你不会Idon’我不必担心这些问题。哈哈,第一次去的时候,自己找了各种攻略。第二次去的时候就释怀了。嗨,都是风向标旅游领队安排的,省了我的心思,玩得很开心。土耳其有火车,城际大巴,租车。土耳其国家铁路(TCDD)以东方快车而闻名,但线路对GAI来说不够用,也没有多少火车。如果从土耳其其他城市去伊斯坦布尔,最好是坐长途汽车。如果不着急,可以试试土耳其火车的旅游乐趣。安卡拉是铁路运输网络的重要中心部分,四通八达,可以到达大部分城市。安卡拉火车站位于科兹莱广场,这里也是公交车的聚集地。最近的地铁站位于广场北部的genlik公园附近。土耳其城际巴士美国长途汽车很发达,网络密集,新型公交车多,有空调,禁烟。有些公司的公交车上有免费WIFI,很舒服。伊斯坦布尔有两个长途汽车站,都位于郊区,叫奥托加。从市中心到车站有小公共汽车,你也可以乘地铁。分别位于欧洲和亚洲。一个是埃森勒奥托加(欧洲,市中心以西10公里),一个是哈伦奥托加(亚洲)。如果你租一辆车,开到伊斯坦布尔,你将不得不承受相当大的交通压力。像大多数国际城市一样,交通堵塞相当严重。对于第一次到达伊斯坦布尔的自驾游客,最好将车停在酒店,然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Tips-伊斯坦布尔与主要城市的距离伊斯坦布尔-安卡拉)——453km)伊斯坦布尔-棉花堡)——685km)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565km)伊斯坦布尔-安塔利亚(724)-科尼亚)——668km)伊斯坦布尔-萨夫兰博卢)——406km)如果你没有不想这么麻烦,就让风向标旅行的工作人员给你安排吧。哈哈,这it’旅行很方便,不用担心。

第一个帝国: 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

波斯和伊朗

自从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的一个地区帕斯(Pars)。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国家。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 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家园”。

1935年,波斯国王礼萨·沙·巴列维宣布国际上该国应被称作“伊朗”。但波斯一词在这之后还有人使用。

在中文里,“波斯”被用于描述1935年之前的事,或该民族从古就有的事物,如波斯语和波斯地毯。现代政治、经济等事物则用“伊朗”一词。

波斯诸帝国

在波斯,历史上有多个帝国先后建立、兴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 (前648年-前330年)

居鲁士二世大帝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线对希腊的进攻则由于马拉松战役(前490年)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再度对希腊用兵遭受失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希腊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前334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的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佛教从印度传来,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独立之后,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瓜分。

安息帝国(前170年-226年)

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两个帝国之间连年战争。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传。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

萨珊王朝(226年-650年)

亚兹德的琐罗亚斯德教神庙226年阿尔达希尔一世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第一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支逃到了中国。

伊斯兰教时期(650年-1290年)

786年-809年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阿拔斯王朝诸行省混乱的萨珊帝国迅速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治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1205年花剌子模征服波斯。

蒙古人的统治(1219年-1500年)

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军灭花剌子模,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建立伊儿汗国。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为帖木尔帝国的一部分。帖木尔死后波斯陷入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是中国和波斯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交流。

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穆斯林太监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穆斯林的经堂教育中广被使用。

萨非王朝(1500年-1722年)

阿拔斯大帝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姆”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讲和,赶走乌兹别克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欧洲人的“大博弈” (1722年-1914年)

1722年俄国的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所蚕食,其领土中分出了英国势力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俄国势力的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英在此的战略竞争被称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控制。1925年礼萨·沙·巴列维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而直到冷战期间,英国及苏联还一直对波斯保持影响力。

1935年,礼萨·沙·巴列维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第2个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帝国)

马其顿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阿富汗及印度的西北部,西抵意大利,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起源

马其顿地处希腊东北边睡,其民族渊源尚无定论,可能是伊利里亚人(Illyrians))、色雷斯人(Thrance)和希腊的多利亚人的混血后裔。由于偏僻落后,被繁荣的希腊称为野蛮人。约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完成了统一,实行君主制。

崛起

马其顿在希波战争初期依附于波斯,但又背着波斯人给希腊人暗送情报。公元前5世纪末,国都从西北山区的埃格(Aigai)迁往东南沿海的佩拉(Pella)。到公元前4世纪,摄政王腓力二世(Philip II)(公元前359—前336年)在废黜幼主,自立为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腓力二世借鉴希腊的先进经验,并采取的马其顿特色的举措,强化王权、削弱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推行币制改革,采用金银复本位制。最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忠于国王的常备军,创建了强有力的马其顿方阵。后来他又侵占了色雷斯的金矿,每年又有一稳定的收入以扩充军事。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腓力为了准备进军东方各国,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腓力二世在国势强大后,趁着希腊处于城邦混战之际南下侵略希腊。公元前338年,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与马其顿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盟军惨败。第二年,腓力在科林斯召集各邦开会,宣布什腊各城邦成立联盟,几乎全希腊都承认了马其顿的霸权,并决定进攻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在他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王位由腓力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继承。

征服

亚历山大帝国地图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各邦再度出现丁反马其顿起义。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以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内迅速镇压了叛乱。

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了赫勒斯滂海峡进攻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军队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在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库斯河(Granicus)畔首次展开会战,希腊军大胜,不到半年即占领小亚细亚。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率军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Issus)平原大败大流土三世亲率的10万多波斯军,俘虏了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大流士三世向东溃逃。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各城市。次年又征服了埃及,在埃及建筑了一座新城叫做亚历山大里亚。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1年春季又离开埃及,继续东征。渡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十月间在阿贝拉又与大流土三世军队发生战争。报传说波斯军队约有四十万人之多,有马步队、象兵,但皆被亚历山大击败,大流士三世又东逃。亚历山大继续前进攻克了巴比伦城。他从巴比伦又东行,进入波斯本土,占领波斯的苏萨与波斯波利斯两个都城,获得大量金银及珠宝后放火焚毁波斯波利斯城,杀戮其居民,以报复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纵火焚毁雅典城的仇恨。以后三年间亚历山大又镇压了波斯东北部零星反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亦被其部下所杀,波斯灭亡。

公元前327年又进兵印度。他统帅大军从里海南岸东进,经过帕提亚,征服阿富汗,进入印度,战败印度反抗者,平定旁遮普,拟沿着印度河继续南下。但其部下兵士在外转战连年,甩归心切,又因印度多雨、天气酷热,士兵饱受痛著,几至公开哗变,亚历山大乃把印度征服部分分为三省并留驻兵而还。

公元前324年初,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马其顿帝国(也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发病10天后就离世,仅33岁。

分裂

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各国及波斯各地,都乘机反抗。亚历山大部将又互相厮杀,争夺土地,帝国就立即陷入混乱状态,最后分裂为三个比较巩固的国家。他的部将托勒密占领埃及及叙利亚南部,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古占领了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及叙利亚北部,建立了塞琉古王朝,凯山得占据马其顿和希腊建立了马其顿王国。这三个国家是后期希腊时代最强大的国家。这些后期希腊国家存在约有三百年,罗马于公元前146年灭亡迦太基后,又向东发展,这些国家都先后被罗马征服。

第3个帝国: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个古代罗马的国家,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在当时占据了整个地中海。通常把罗马帝国分为前期帝国时期(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时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从后期帝国中分出3世纪危机时期(193年 —284年)。罗马本来使用拉丁语,但随着领土扩张至希腊、中东一带,希腊语变成了主要语言。就连当时成书的新约圣经也是用希腊语写成。由于语言上的分歧,罗马帝国在五世纪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帝国。罗马帝国自建立以来,一直对外扩张,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级大国。

罗马帝国的建立

后三头同盟瓦解后,屋大维、安东尼分掌罗马的东西部,双方矛盾日趋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希腊的亚克兴会战。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埃及女王认为安东尼获胜无望,将自己的军队撤回埃及,安东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维随后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东尼自杀,埃及也被罗马占领。

前27年,屋大维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的绝对权力,成为元首(Imperator,或可译作“凯旋大将军”)、元帅、最高的代行执政官、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第一元老等,并获得了“奥古斯都”和“祖国之父”的称号。屋大维的这场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前期帝国时期

自屋大维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罗马帝国进入前期帝国时期。屋大维在位期间,对外征战,将帝国版图扩大到了多瑙河以南。屋大维的统治为随后的百余年带来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稳定局面,称之为罗马和平时期。

14年奥古斯都逝世,养子提比略继位,开创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到克劳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时,对外发动战争,攻占了不列颠南部、日耳曼尼亚、叙利亚和非洲北部地区。到尼禄继位(54年—68年在位),由于他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并导致了犹太战争。经过一些行省总督争夺皇位的内战,韦斯巴芗最后在69年建立了弗拉维王朝。

弗拉维王朝经过提图斯和图密善两位皇帝的统治,涅尔瓦于96年继位,开创了安托尼乌斯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五贤帝时代。这五位皇帝谦虚,爱戴臣民,这段时期也是自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基础设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货币制度都在这个年代得到统一,并通行全国。有文人将这个年代称赞为“人类最幸福的年代”。

五贤帝时代权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个皇帝选择其承继人,然后收养他为义子,如此避免了权力交替前后的政治动乱。由于这些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五贤帝时代不能算为一个朝代。以下为五贤帝时代的五位皇帝。

96年—98年 涅尔瓦(Nerva)

98年—117年 图拉真(Trajan):在位时开拓疆土,在他死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极限。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颠,北至喀尔巴阡山脉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为了帝国的内海。

117年—138年 勇帝哈德良(Hadrian)健全了帝国的官僚机构。

138年—161年 安托尼乌斯·披乌斯(Antoninus Pius):此时罗马帝国达到极盛。

161年—180年 哲学家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Marcus Aurelius):此时帕提亚帝国屡犯边疆,北方蛮族也乘虚而入。帝国的实力开始出现颓势。

180年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被杀,由亲生儿子康茂德(Commodus)继位。192年康茂德被杀,安托尼乌斯王朝告终。

后期帝国时期

193年—284年间,随着叛乱事件增加,军队的力量不断增强,从而威胁到皇帝的施政。50年内有26位军人篡位,历史将这些篡位者称为“军人皇帝”,也称为三十僭主。这一时期也被称为3世纪危机时期。塞维鲁王朝(193年—235年)灭亡后,政局混乱,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在内的高卢帝国(259年—273年),在东方产生了地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帕尔米拉帝国(262年—272年)。奴隶和隶农起义遍及意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国政权,最终把这个混乱局面收拾过来。他把皇帝的权力、以及整个帝国一分为四,分别由两位正帝(奥古斯都 Augustus)及两位副帝(凯撒 Caesar)共同治理,使罗马帝国得到暂时的安定,称之为多米那特制(也叫四帝共治制Tetrarchy)。当时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个正帝的位置给了马克西米安,让他统治帝国的西部,而自己则成为东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统治者是戴克里先。这也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分裂的渊源。另一方面,虽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对基督教的迫害失败,使他死后再次引来混乱。

306年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统一帝国,废除四帝共治制。虽然同样强力执行专制,但却选择和基督教势力妥协,并于西元313年公布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与此同时,将国都迁往东部拜占庭,并改国都名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后,争夺帝位的斗争重新开始。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分治帝国。

狄奥多西一世(379年—395年在位)当政时一度恢复统一,但他死后,帝国分裂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西罗马帝国接连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动摇了帝国的政权。378年西哥特人大败罗马军队,410年攻占罗马城,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于439年在北非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匈奴人452年侵入意大利,在高卢东南部,457年出现了勃艮第王国。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哥德族的领袖狄奥多里克(Theodoric)率领东哥德族人打败奥多亚克,自立为意大利统治者。于是,西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带——意大利半岛——成了东哥德王国的土地。

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神圣罗马帝国

严格地说,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没有合法的直接关系,相反地,它是作为罗马帝国侵略者之一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但是西元962年,罗马教廷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后来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也承认了它的这一地位。直到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宣告解体。

第4个帝国: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尽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 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创建

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辅佐他们的各设一个副皇帝。这个分裂一直维持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尔)。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Nova Roma)。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庭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亚得里安堡战役。这场败仗,以及皇帝瓦林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瓦林斯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一世(有时也被称为大帝)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卡狄奥斯和诺里。阿卡狄奥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诺里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文化

东罗马帝国的主宰文化是希腊文化。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今天对“西部的拉丁帝国”和“东部的希腊帝国”的区分,以及今天所强调的东部的帝国并不是“真正”的罗马帝国,并不重要。罗马帝国是一个多语言的帝国,东罗马并不例外。在这个国家里有希腊人、弗拉赫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依利里亚人和斯拉夫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希腊文化从帝国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以弗所、塞萨洛尼基和亚历山大传向全国。虽然当时还不很明显,但东罗马帝国在其学者如约翰·桂索斯通的印象下发展了他们自己风格的基督教。

第5个帝国: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西亚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个伊斯兰封建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国(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 (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们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6个帝国: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鄂图曼土耳其语:Osmanlı İmparatorluğu或Devlet-i Aliye-i Osmaniye)亦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译作奥托曼帝国或鄂图曼帝国,是1299年到1922年在目前土耳其、部分中东、部分北非的突厥族国家。由塞尔柱土耳其人(Seljuq Turks)创造。创始人是奥斯曼一世。

建立

奥斯曼土耳其人(简称土耳其人)为突厥人的一支,原居中亚,信奉伊斯兰教。13世纪初迁居小亚细亚,副属于鲁姆苏丹国,在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

1293年酋长奥斯曼一世(Osman I,1259-1326)乘鲁姆苏丹国瓦解之际,打败了附近的部落和东罗马帝国,自称埃米尔,独立建国。穆拉德一世(Murad I,1359-1389年在位)时,改称苏丹。

1324年,他们夺取东罗马帝国的布鲁萨,并定都于此。从此被称为奥斯曼帝国,这支土耳其人也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40258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随机推荐

  • 油性皮肤的护肤品,具体具体~~~~

    亲~你的皮肤属于混合的不过有些偏油勒,其实现在这样的皮肤比较多类,洗面奶方面我推荐下婵真银杏的那个,价格在淘宝上是40-50这样,找到好的卖家可以买到正品哦,泡沫很细腻的,而且一点点就可以揉出好多的泡沫,银杏的味道也很舒服啊~~淡淡的,然后

    2024-04-15
    25300
  • 精华液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01精华液,是护肤品中之极品,成分精致、功效强大、效果显著,始终保持着它拥有的高贵和神秘。含有较珍贵的功效成分,如植物提取物、神经酰胺、角鲨烷等,它的作用有防衰老、抗皱、保湿、美白、去斑等等。精华液分水剂,油剂两种,所提取的是高营养

    2024-04-15
    24900
  • 姬松茸怎么吃

    问题一:姬松茸有哪些吃法姬松茸(巴西菇)是珍稀菇类佳品,味道鲜美,又因食药兼优,具有“蘑菇之首”之称。它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多糖类是香菇的两倍,它具有益肠健胃、抗肿瘤、脱胆固醇、降血糖、抗血栓、防治痔疮、神经痛、抗病毒、改善动脉硬化等活

    2024-04-15
    17300
  • 林清轩适合什么肤质?林清轩适合油性肌肤吗?

    林清轩,山茶花润肤油的开创者,它们家的产品设计主打的是田园风格,主要的材料是来自于花朵和植物,尤其是植物油和手工皂,做的还是很有口碑的,那么,林清轩适合什么肤质呢?林清轩适合什么肤质在使用林清轩的2041人当中,最多31-40岁的M

    2024-04-15
    15900
  • 美容店一个套盒的利润

    美容店一个套盒的利润大约在70%左右,这是根据相关专业人士透露得出的结论。当然,具体利润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套盒的成本、销售价格、市场需求等等。一般来说,美容店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定位,选择合适的套盒产品,并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在销

    2024-04-15
    9300
  • 欧莱雅火山岩洁面膏,水凝露,平衡露和面膜怎么用?顺序

    使用顺序:洁面膏--水凝露--平衡露--面膜一、洁面膏。独特晶红啫喱质地,蕴含火山岩矿物精华。即刻净化油脂污垢,有效减少痘痘。冰感清爽配方,皮肤即刻净爽舒适。使用方法:取适量的产品于掌心,加水揉搓出泡沫。涂抹在润湿的面部并集中在前额,鼻子和

    2024-04-15
    10100
  • 妮维雅泡沫洗面奶好用吗??

    妮维雅泡沫洗面奶有一些用户认为比较好用,但也有一些用户反映使用后出现了过敏的情况。这款洗面奶的成分中包括了肉豆蔻酸、黄瓜萃取精华、仙桃仙人掌果实提取物等,具有清洁、补水、保湿、滋养等功效。针对不同的肤质,妮维雅也推出了不同类型的产品,例如针

    2024-04-15
    9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