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信仰伊斯兰教,回族每年主要过三个重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节日均以伊斯兰教历计算。
1、每年教历九月为斋月,男满十二周岁、女满九周岁以上的回民,都要封斋。斋戒期满,逢开斋节,这一天从拂晓开始起来,洗大净、沐浴净身,换上新衣服,到清真寺会礼。
2、“古尔邦”一般在开斋节后70天举行。节前家家打扫卫生,炸油香、馓子、花花等。节日当天拂晓,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宰牲典礼,所宰的肉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3、圣纪节是纪念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相传他的诞辰与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一般合称“圣纪”,俗称“圣会”。节日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教育回族群众不忘至圣的教诲,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
扩展资料:
回族习俗:
1、日常生活中,履行念、礼、斋、课、朝等五功是信仰的基本功修。“念”就是男女老少都要学会念清真言。“礼”即礼拜,主要包括日常的晨礼、晌礼、晡礼、昏礼、霄礼等五时拜,每周五主麻的聚礼,以及每年开斋节、古尔邦节两次大型的会礼。“斋”就是斋戒,又称 “封斋、闭斋、把斋”。
2、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禽,均需经阿訇或做礼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
参考资料:
乔伊思的《尤利西斯》有荷马史诗的影子,这也是它经常被视为史诗的原因。这部旷世奇书阅读起来很有韵律感,掌握节奏,并不难理解内容。
在前五章里,我发现了乔伊思文体的几个规律,写下来或许对有兴趣的简友有帮助。先声明,我用得是经典译林的萧乾译本。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金堤译本,据说更容易阅读,但我看了几页,觉得文字不如萧乾的精炼。
对话:
——“一个可悯可悲的疯子!穆里根说。你害怕了吧?”
——“不是什么正经玩意儿,他沾沾自喜地说,应该叫做二退货。”
——“谢谢,斯蒂芬说。要是灰色的,我可不能穿。”
——“快跑,斯蒂芬说,迪希先生在叫你呢。”
乔伊思的许多对话都是这种分割形式。一句话拆分为两部分,中间插入一个“某某说”。
意识流:
乔伊思的意识流写法有很大不同,具有典型的节拍:行动/意识流。其他比较著名的意识流作家还有《追忆似水年华》的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到灯塔去》的英国女作家伍尔夫,以及《喧哗与骚动》的福克纳。他们的写法各有不同。
——他的脚步放慢了。到了。我去不去萨拉舅妈哪儿呢?我那同体的父亲的声音。
——狗吠着向他奔来,停住,又跑了回去。我的仇人的狗。
——再添一片涂了黄油的面包:三片,四片,成啦。她不喜欢把盘子装得满满的。
上面这三段就是典型的乔伊思文体:动作+意识流。
下面让我们看看乔伊思对吃的场景描述,是不是令人垂涎欲滴。
回民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开斋节开斋节是回族穆斯林对“尔德·菲图尔”(阿拉伯语)的习惯称呼。每年伊斯兰历9月是穆斯林的斋戒之月,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个月的斋戒,白天不进饮食,一月结束,望见新月,斋戒完成,次日即为开斋节。清晨起来,穆斯林们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香、馓子。上午,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拜后,还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散乜贴,因此开斋节又叫“济贫节”。然后请阿訇为已故亲人走坟,纪念亡人。走坟后,走亲访友,相互祝贺,邀请亲戚乡邻到家,进行款待。回族穆斯林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过年”。
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音译,又称“尔德·艾祖哈”,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在伊斯兰历年的12月10日举行。这一天也是穆斯林赴麦加朝觐的第三天。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它起源于先知伊卜拉欣的传说。伊卜拉欣受到安拉启示,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思玛仪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于是,伊卜拉欣将爱子伊思玛仪带到麦加城郊米纳山谷,准备宰杀爱子以表达诚意。此时,安拉派来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绵羯羊代替伊思玛仪牺牲。从此,古尔邦节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传统庆典。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后,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宰牲的牛、驼、羊肉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分送亲友和贫孤之人。
圣纪节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圣人的生辰和忌日都在伊斯兰历3月12日,所以统称“圣纪”。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炸油香、馓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赞圣,讲述穆圣的嘉言懿行和功绩。之后,穆斯林在清真寺内聚餐。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3月12日穆圣的诞生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内任何一天。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庆典。
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希吉来历( 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