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近日消息,南非竞争法庭批准英国移动通讯业巨头沃达丰公司收购南非Venfin在南非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Vodacom15%的股份。去年7月份,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44亿美元购买南非Absa银行。而这次的交易是南非取消种族隔离后的第二大生意,同时也为沃达丰公司在非洲的发展扫清道路。
据悉,沃达丰公司将为这次收购支付24亿美元。经过这次收购后,沃达丰公司在Vodacom的持股比例将提升到50%,并使其与南非固话运营商Telkom公司处于同等地位。Vodacom在Telkom公司也有参股。沃达丰公司表示,此次的收购活动是沃达丰公司进一步扩张深入非洲市场战略中的一步,也表明了沃达丰公司在南非手机市场上的策略。
非洲移动通讯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虽然目前非洲手机用户为3430万,仅占全球用户�13.2亿的2.6%,但它的增长速度却快得惊人。仅从去年GSM手机用户的增长速度来看,非洲达到101.85%,远远超过了全球52.49%的平均增长速度。
沃达丰公司表示,非洲的移动通讯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从开罗到好望角,人们都在用移动电话交流。非洲53个国家中,有43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比率高于固定电话比率。非洲70%的通讯工具为移动电话,这对全球移动电话运营商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作者:李薇
华为手机属于国产手机,其售后服务遍布全球,手机质量也很有保证,不是杂牌手机。以2019年华为推出的旗舰手机mate30为例,采用麒麟990处理器,6/8GB+128GB/256GB存储,4200mAh电池,预装EMUI 10系统,屏幕指纹识别,IP53防水,后置三摄,3倍光变,5倍混合变焦,30倍数码变焦。
华为mate30手机可隔空识别用户的手势,无需接触屏幕,就可以完成屏幕上下滚动与隔空抓取截屏的操作。可根据任务优先级以及任务时限进行智能调度处理,保证各类任务有序而高效的执行,改善系统卡顿问题。
配合华为强大的研发实力,华为手机搭载着自主研发的麒麟处理器,其性能要比一般手机处理器更为出色。其最新的麒麟990处理器中内置巴龙5000基带,也就是内置5G。
扩展资料:
华为的5G智能手机搭载海思麒麟990处理器。麒麟990处理器将会使用台积电二代的7nm工艺制造。虽然整体架构没有变化,但是由于工艺有所提升,加上V光刻录机的使用,使得海思麒麟990处理器在整体性能表现会比上代海思麒麟980提升10%左右。
2019年9月6日,华为在德国柏林和北京同时发布最新一代旗舰芯片麒麟990系列,包括麒麟990和麒麟990 5G两款芯片。麒麟990在性能、能效、AI及拍照方面实现重磅升级,为现阶段更广泛的4G手机用户提供更卓越的使用体验。
华为支付18亿美元授权费,和高通和解,是否预示着华为mate40用骁龙芯片
根据相关报道,高通和华为已经达成了和解,并华为还在第四 财季向高通支付18亿美元的追补款,这预示着华为和高通确实握手言和了。我们能够理解华为的行为,华为的行为实际上市为了解决美国芯片的压力而采取的措施,这种措施有没有用,我觉得这是一步暗棋。
一方面,如果麒麟处理器真的被台积电代工给断供,华为将面临着没有芯片的窘境,特别是华为mate40系列,如果麒麟1020的芯片缺乏极强的性能优势,对于华为来说,无外乎就是芯片缺乏的尴尬,对于华为是非常不利的。因此,5nm工艺确实制约了华为的发展,没有台积电,目前三星代工的把握不大;而中芯的能力不足,这种情况下,华为只能需求新的出路。
另一方面,华为并非没有用过高通处理器,如果真的断供,使用高通处理器的概率并不低,虽然说受困于美国的芯片的限制,高通暂时也不能够给华为提供芯片,但是这一次两家公司的和解,确实可能会给高通想方法打破美的法规,很有促进作用。
我们觉得华为使用高通的顶级芯片的可能性并不少,甚至会出现这种可能,类似于三星的猎户座、高通处理器混用的情况,来保证华为mate40系列的充足供应。
我们也清楚,如果华为真的有希望打破和高通合作的禁锢,并且使用高通处理器,我反而觉得也并非是坏事,着可能是一种缓兵之计,能够给麒麟处理器更多的机会,这确实也是有可能的。
我们的警示:拥有自己的处理器,自己的技术,才是未来华为发展的关键之路,掐脖子,真的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
近期,HW和高通的专利之争引发 社会 各界的广泛关注,以HW向高通每年缴纳5亿美元的专利费而和解,对此,很多业界人士看法不一,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HW掌握着如此多的5G专利,却还要向高通缴纳专利费,要知道HW在全球的5G专利上位居首位,远远大于高通,为什么HW不能向高通收取专利费呢?
高通税,避不开的大山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下高通,谈到高通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手机芯片,那么高通的手机芯片到底有多厉害,从每当高通新推出新的手机芯片时,就会引发国内外众多手机厂商的争抢,更有甚者为此大打出手,就可以看出,高通芯片的厉害,而这仅仅只是高通所获得的一部分利益,在业界有种说法叫“高通税”,就是指只要是手机厂商,不管你是否用了高通的芯片,只要你的手机使用2G、3G和4G网络,那么你就避不开高通,因为CDMA技术、CDMA2000技术、LET技术核心专利都来自高通。而HW的5G更是如此,虽然HW的5G专利全球第一,但毕竟起步晚,很多核心技术都是无法绕开高通的,除非是2G、3G、4G陆续退网停用之后,但这确需要时间,毕竟现在大家还是离不开4G的。
核心技术才是硬通货其次就是高通公司主要是研究手机芯片和通信技术,而HW则涉及到手机通信技术的方方面面,对高通的5G专利需求较其他手机厂家更大,正因为如此,HW才会在每年的科研投入越来越大,毕竟只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了,对外的依赖度也就越少了,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专利收入。对于HW而言,虽然近些年科研成就越来越多,但毕竟起步较晚,很多基础性的核心专利还是掌握在高通手里,再有就是受美国政府得制裁,使得HW得处境备受打压和其本身所剩得麒麟芯片已日渐减少,这也是HW不得不和高通妥协的重要原因。
当前来看,HW与高通的专利之争多在5G方面,伴随着5G的不断普及,和双方在专利方面存在的拐点,以及HW科研实力的不断赶超,最终使得高通不得不和HW进入到谈判桌上进入谈判,同时这也侧面反映了近些年我国国内 科技 公司的发展和国家科研的不断进步。
华为和高通和解在今天是个热门话题,大家关注的点主要有三个,分别是 十八亿美元的费用、和高通和解后的好处以及对华为未来发展的影响 ,下面我就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
十八亿美元其实算是华为的专利使用费用其实在这一消息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感觉到比较奇怪。华为在5G领域的专利数量处于全球领先,为什么还要给高通专利费?这其实是高通在“吃老本”。
在2G、3G和4G时代高通一直是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直到5G的时候华为才算是完成了弯道超车,彻底的把高通的势头压了下去。不过高通在以往的专利实在是太多了,按照相关规则当前所有制造的需要连接到蜂窝网络的设备,即就算不使用高通的芯片,也需要向高通支付一笔许可费。这样华为自然也不能破例,只能老实的交纳费用。
不过随着2G3G网络逐渐退出市场,高通能够使用的专利也会逐渐减少,华为以后支付的专利费也会慢慢降低。
和高通和解到底有哪些好处?从目前来看,华为和高通和解算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事情。
对于高通方面来说,它结束了和华为的相关专利纠纷,拿到了大量的收益。同时这次和解意味着华为即将成为它的大客户,未来必定能赚的盆满钵满。
对于华为来说一个拥有大量它需要专利的合作伙伴肯定是比一个敌人更有用,华为不止能从高通那边得到大量它需要的专利,并且在未来还可能会获得芯片成品,这对华为手机的供应链来说至关重要。
华为未来的发展依旧充满变数虽说短期内华为通过和解获得了和高通合作的机会,但是对于目前被封杀的局面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华为手机最难的点有两个,分别是GMS和芯片。
目前华为和谷歌暂且没有看到丝毫和解的可能性,这意味华为仍旧只能通过推广自己的HMS来慢慢的重新抢占国外市场,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芯片这个问题则更加麻烦,起码现在台积电没法继续为华为代工,三星的可能性不大,中芯国际也难以扛起重担,那么摆在华为面前的路只有去购买成品。目前联发科和高通都有供货的可能,但是都有受到美国压力直接断供的风险;至于说最终他们能提供什么货,他们自己说的完全不算。
不管怎么说能和高通达成和解对华为来说绝对算个好消息,至于能否解决当前的困境,华为依旧需要更多的变数。
所以不要妄自猜测和给脸上贴金行为,的确也有专家表示,接下来有可能可以使用高通或者联发科的系列芯片 ,甚至明年华为mate50系列和P50系列都有可能采用高通的芯片,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华为在生产芯片方面还需要自我的解决!
不过这无疑对于高通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喜讯,毕竟来说今年身为美国企业很不容易,而且最关键的是高通也不希望美国进行制裁和打压华为 ,因为高通和中国的企业合作以及和华为的合作还是非常密切的,所以这必然会有一些利益和经济往来,是有利于高通这家企业的!
所以才有这个说法推翻美国对于公司的反垄断法裁决,所以我觉得民心,民意,企业心中所想并不一定是政客心中所想,所以如果美国再一意孤行 。估计很多企业都很难支撑下去,所以这一方面也能看到全球的互联网化经济浪潮还是能继续运行下去!
而且 这并不是华为的单方面示弱,或者示好,而且一次自我的实力的体现,依然而言华为和美国的企业该旅行的义务和条约继续履行 ,对于华为来说推动价值还是非常巨大的;也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实力,因为不仅仅是 科技 技术的实力也有资金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而美国很多企业也需要和中国有着很好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所谓的殃及鱼池的道理。
的确是和解了,华为支付18亿美元,高通给予专利授权,和平解决了纠纷,合作得以继续,虽然可能并非皆大欢喜。就像之前苹果与高通长达数年的专利纠纷告终一样,只是苹果支付了45亿美元,华为比苹果付得少是由于与高通可以专利交叉授权,对冲了,这表明华为已经够牛的了。
如何看待?
华为现在应当支付。 不应当支付,华为就绝不会最终认交,而所谓纠纷主要集中在交多少这个问题上,已知纠缠良久了;与跟谁耍赖挨不上,更谈不上谁向谁跪了。应当支付,只因为过去使用了高通支撑自家所主导2G、3G、4G这3个时代网络的有关专利,否则,华为的绝大部分产品过去就支持不了那3个时代的网络。在那些个时代,华为在网络上并不牛。
华为今后仍将支付。 华为在5G时代已经做到5G专利世界第一,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事,超过了高通等一众美国企业,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在打压华为的同时又要在5G标准制定上合作,表明华为已经很牛了,但华为手机还必须同时支持2/3/4G网络,恰恰高通仍处在垄断地位,华为继续交费就仍是必须的,天经地义;如果不交,华为人按照任正非先前所说的有空闲时间便去收应收的专利费,也就有可能收不上来了,那是个格外巨大的数额。
华为今后可能还要支付给高通5G专利费用。 5G普及后,华为在自研5G芯片上如果仍然像今天这样,还是没拥有自研的射频前端及无线天线等硬件设备,就需要外购,若买的是高通的,就需支付给专利费。说到底,是因为华为在5G上并没有做到啥啥都牛,主要在增强网络宽带即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方面更占优势,而高通,虽然在5G上主要由于华为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占据垄断地位了,却在另外2个方面依旧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分别是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和大规模物联网,华为业务进入这2个领域后将用到高通的相关专利,与高通在当年“5G标准投票”中拿到了这2个标准的主导权直接相关。
华为与高通和解另有它意? 我觉得华为未必有另外的意图,只是纠纷终结之日碰巧赶上了华为可能将陷入前所未遇困境这个时候,难免被联想到其它方面。华为在没有先进麒麟芯片可用的情况下,选择以前就选择过的高通骁龙芯片肯定是格外愿意的,像过去一样不会排斥,这本是华为的一贯性开放姿态和实际做法,也符合高通骁龙芯片的实际水平。高通当然也是格外愿意卖给华为的,岂止是能收到专利费,并且会为华为买到自己的芯片而向美国政府做实际的争取,这在根本上是为自己着想,就像华为买高通芯片根本上是为自己着想一样。然而,无论是华为还是高通,都很可能是一厢情愿,只因为美国政府这一方很可能不让,美国政府当然也不会因为华为向高通支付了数额也不小的专利费就放华为一马,关键在于华为始终不跪,硬是不服软,这同样体现出了华为的一贯性。
华为跟高通的和解其实也就意味着双方都有所妥协,也有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就是华为在未来的产品方面很有可能会搭载高通的旗舰级别芯片。
其实这件事情来说对于高通以及华为都是一个比较利好的,首先高通同时可以接下华为这个大的订单,毕竟华为的出货量还是非常大的,如果使用高通芯片的话那么将会获得很大一部分利润。对于高通来说只是有利并无弊端。
而对华为而言,使用高通的旗舰级别芯片比起联发科更加有优势,毕竟目前为止高通依旧是除了苹果之外最大的芯片厂商。就拿今年的天玑系列来说,虽然联发科有不错的表现,但比起高通865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未来华为的旗舰产品使用高通高端芯片是最合适不过的。
所以这个事情没有必要过分的夸张夸大,因为这对于两家公司而言都是一件利好的事情,尤其是在困境之下以及全球疫情发展之下比较有利的结果。
今天看到这个消息,怎么说呢,很震惊,也很沮丧,中兴被美国制裁的时候,所有的美国产的芯片都不卖给中兴,使没有自己的芯片的中兴几乎要停产,最后只能认罚10亿美金才获准使用美国的芯片,当时网民骂声一片,什么软骨头,卖国贼,讥讽中兴这么多年竟然没有自己的芯片,才导致了投降。
后来美国开始打压华为,华为没有屈服,因为有自己的芯片,大张旗鼓的和美国斗下去,网民都是摇旗呐喊,给华为加油,美国的打压反而让以前在国内不怎么受欢迎的华为手机,因为爱国的情怀大受欢迎。
今天看到华为给了高通18亿美元,和解了两家公司之间的专利纠纷,这18亿美元,用于支付 此前未支付的专利许可费,并且与高通达成一项多年协议,以获得高通授权使用其相关专利技术。前几天,还有网友发文科普,说5G就是华为的天下,没有华为的许可,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使用5G,看的热血澎湃,没想到今天华为就给了高通18亿美元,比中兴给的还多,中兴没有自己的芯片给钱,华为有自己的芯片怎么也给钱呢?并且说这18亿美元用于支付此前未支付的专利许可费是什么意思,以前未支付的专利许可费,就是说以前华为一直在用高通的专利技术没有给钱,现在才给钱,当时用了别人的专利为什么不给钱,这不是有点像老赖嘛,是不是因为这件事美国才禁的华为呢?如果说以前的专利就是高通耍无赖,不应该收华为的专利费,所以华为据理力争,就不给这个钱,可是现在又给了这笔钱,什么意思,华为服软了,终于向美国低头啦?真是搞不懂怎么回事?天天抵制美国,华为现在就是大家眼里的抵制美国的大英雄,值得我们骄傲的民族企业,结果出现了这么个情况,我是很失望,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高通还是那个高通,是世界通讯市场永远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达成和解后也许能解华为的芯片困局
华为将一次性付给高通公司18亿美金(约125亿人民币)的和解款,用来支付以前未支付的专利许可费,并且双发达成一项协议,在协议期内华为是可以继续使用高通的专利技术。
在这个特殊时期,华为正为芯片所困,这时能和高通达成协议,也许能解华为燃眉之急吧。
华为已经在5G时代到来时,专利数量大幅度领先,怎么还给高通支付巨额和解费?
在5G到来之前的2、3、4G时代,高通是通讯市场绝大的老大,而华为的设备就必须要用到这些专利技术,使用高通的技术就需要支付专利费。
至于为什么是现在华为支付以前未支付的专利费? 也许是因为以前高通处于垄断地位,专利收费太高,华为讨价换机一直没有谈妥,直到现在双方才达成一致吧。
总之,现在的华为和高通已经通过谈判取得成果,在华为支付18亿美金后,华为可以继续使用高通专利。
华为手机以后用的芯片会不会是“高通麒麟”,或者“高通”呢?
不看好——
通信行业不像其他行业,很难一家掌控,大大小小的专利多如牛毛,至于高通从3G时代开始就是通讯的霸主了。
包括国产手机,三星,苹果无一例外都需要给高通叫专利费,高通还搞出了一个流氓税,按照产品的定价进行抽成,大概是5%左右,也就是1000块钱手机高通抽50块,对此受伤最严重的就是苹果了,所以才出现了后来苹果和高通闹掰的情况,但是最终还是和解了。
而华为和高通本身都是通讯企业,所以是交叉授权模式,也就是高通实际上也会用到华为的专利,只是从3G开始到现在,高通的专利更有优势,这使得华为需要给高通补一部分的专利税。
18亿很多吗?这个税收可能是这么多年总共累积的专利税,更多的是3G和4G的专利,在所有手机商里,华为给高通交的专利是最少的,而且华为和高通和解,我觉得这是好事情,和解了之后就代表又可以技术互用了。
我想高通肯定不会白拿钱最后耍赖的,所以这也意味着,美国对于华为的打压制裁肯定会缓解,说不定接下来麒麟芯片就可以继续进行生产了,所以高通和华为和解或许是中美之间往积极方向发展的一个苗头。
反而不和解才是麻烦事,不和解就意味着继续斗争,那么无论是对于高通还是华为肯定都不好,其次给高通交钱这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有些人竟然还冷嘲热讽,毕竟在3G和4G时代华为专利没有这么多,但5G方面华为专利明显就有很大优势了。
谁还记得那笨拙但却象征了一个时代的“大哥大”?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在中国通信业发展史上,“大哥大”代表了移动通信的1G时代,随后的技术演进到2G,再到现在越来越普及的3G,未来我们即将迎来的是4G时代。
据专家介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世界电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电话逐步替代固定电话;从单一语音通话为主转为数据、增值为主;无线上网业务逐步兴起;点播类业务逐步成为时尚业务。
1G到4G的进化历史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经历了1G、2G、3G的时代,正走近4G时代。这些通信技术究竟代表着怎样的技术革新呢?
来自维基百科的一张图表,清楚地描述了4代移动通信技术之间的区别,以及国际上从1G到即将到来的4G的进化历史。
1G,模拟蜂窝网络,从1983年开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使用了多重蜂窝基站,允许用户在通话期间自由移动并在相邻基站之间无缝传输通话。
2G,数字网络,从1991年开始。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区别于前代,使用了数字传输取代模拟,并提高了电话寻找网络的效率。这一时期手机用户数量急速增长,预付费电话流行。基站的大量设立缩短了基站的间距,并使单个基站需要承担的覆盖面积缩小,有助于提供更高质量的信号覆盖。因此接收机不用像以前那样设计成大功率的,体积小巧的手机成为主流。
这一时期短信功能首先在GSM平台应用,后来扩展到所有手机制式。铃声等付费内容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移动通信标准制式。由于内部兼容,国际漫游变得更容易。全球2G网络中80%为GSM制式,覆盖212个国家/地区的30亿人口。
3G,高速IP数据网络,从2001年开始。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在数据传输中使用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取代了电路交换(Circult Switching)。几年前,用于在计算机上访问移动互联网的USB加密狗问世。电路交换使手机与手机之间进行语音等数据传输;分组交换则将语音等转换为数字格式,通过互联网进行包括语音、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在内的数据包传输。
4G,全IP数据网络,从2009年开始。到4G时代,电路交换将完全消失。所有语音通话将通过数字转换,以VoIP形式进行。因此在4G网络进行通话,将可以依靠有线或无线网络而不一定需要移动信号覆盖。
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
从1G到4G,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换代,更意味着普通百姓在通信需求上的不断满足与进步。
1990年,中国出现“大哥大”,售价高达两三万元的手机只有一项功能移动通话。这就是1G时代。在当时,拿着砖头般的“大哥大”在路上行走,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那个时候的移动通信是属于少数人的。
2G就是我们熟知的第二代数字GSM网络。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江西移动已经建设成江西最大的无线通信网络,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优质的通信服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弥补了第一代话音业务的不足,保密性更好、网络容量更大、手机耗电量低,且手机号码的资源也更丰富。
在2G时代,手机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已经变得不可或缺,甚至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手机变得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强大,移动通信商提供的业务也越来越丰富。自1999年开始,江西移动陆续推出移动短信、移动秘书、移动声讯、IP电话、WAP、手机银行、手机报、“我i我家”等众多业务,之后,还有彩信、彩铃、手机报、手机证券、手机电视、12580……一个又一个的新业务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新兴的特色产业,并创造了独有的商业和文化价值。
2009年,江西通信行业跨入3G时代。2009年1月6日,江西移动第一根TD天线在南昌电力技校基站竖起。2009年2月28日,江西移动正式开通TD-SCDMA,率先开通江西3G网络。江西移动TD-SCDMA网络建设的顺利完成,除了广大移动员工的辛勤劳动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江西省政府将支持TD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在全国是第一个。江西省还将TD-SCDMA网络建设纳入江西省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并成立TD-SCDMA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力支持和协调推进TD-SCDMA网络建设和发展。为早日让3G业务走入百姓生活,江西移动大批网络规划和工程技术人员投入TD网络建设。他们克服恶劣天气影响、承担高强度工作压力,忘我投入、连续奋战,半年就完成700多个基站的建设及优化。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3G的到来,让手机厂商迎来了一个全新智能手机的盛宴。智能手机不仅外形、功能都有新的突破,芯片技术、工艺水平大幅改进。
4G把宽带互联网搬到手机上
3G网络的开通,用户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3G手机上网或笔记本电脑通过3G上网卡上网速度要比2G时代快得多。虽然不少人认为,3G仍然是以通话为主,上网是附带的功能,尤其是与生活、工作关系密切的应用开发还不够成熟和多样化,使得很多用户没有足够的动力自动转网到3G成为3G用户。但是,以目前世界各国对4G网络的重视程度及已取得的进展来看,未来4G网络必将进入实际的应用并深刻影响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
4G网络最典型的特征是网络速度大幅度提高,能够以高达100Mbps的速度下载。如果说2G、3G对于人类信息化的发展足以称道的话,那么未来的4G通信却给了人们真正的沟通自由,并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形态。就视频通话、高清电视、互联网游戏、**下载等对速度要求很高的服务而言,目前的3G还是不给力,而到了4G时代,相关技术会把宽带互联网搬到手机上,无线宽带的应用将会大行其道,消费者会以移动上网为主,通话功能则退居其次。在高速网络的支撑下,3G时代困扰运营商的可视电话、手机电视、手机支付等“杀手级”运用中的网络问题将不复存在。目前有线网络能够支撑的所有业务,都将跨越空间的限制,以无线的形式存在。
如果说3G技术的逐步普及正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上网的话,那么4G技术的推广必将使手机上网用户数量产生飞跃,最终从人与人的互联到人与网络的互联,实现无所不联。预计到2013年,全世界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将超过使用电脑上网的用户数量,达到178亿,同时智能手机和其他能上网的手机数量将更加可观。届时,4G手机将变成一个接入网络的终端,其通话功能将仅仅是其附带功能。一切原来可以通过有线网络实现的功能均可以通过其手持终端实现。手机将成为其掌上的教室、银行和影院,可以提供定位服务,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洗衣机和微波炉,因为汽车、冰箱和微波炉等都可以嵌入SIM卡,成为移动通信网的一个终端。
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推动4G网络建设,已经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14个城市展开TD-LTE扩大规模网络试验。更值得高兴的,江西4G网络也在建设当中,客户也可以在南昌八一移动营业厅体验4G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