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我们都知道,由于他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完美阐释了什么叫作草根逆袭,他的人生故事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朱元璋家庭贫困,连饭都吃不上,更不用说去读书写字了。只是朱元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在参军之后,他不但勤于练武,也开始读书,不说他有多高的文采,至少日常办公是没有什么问题了,所以他自己批阅文章是没有问题的。
朱元璋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在军队里面安定下来后,他就开始学习读书写字。进入军队的时候,朱元璋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不过,他和别的士兵不一样,他知道自己没有文化,不会写字,这对自己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就私下学习写字,不懂就向认字的人请教。日积月累,他也学会了很多字。他升职成为领导的时候,他就已经可以写一些命令了。不仅如此,他还特意练习书法,这字也是越写越好看。目前,博物馆还存放着他写得字,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位草根皇帝写的书法。
由于朱元璋有意去学习,他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皇帝应该有的文化素质。当上皇帝的朱元璋也没有闲着,除了处理国家大事,他也会自己找一些史书来看,从中学习古人的治国思想。朱元璋读了好些书,认为写文章这种事情简单实用就好,不必过于华丽和啰嗦。有一次,一个大臣给他上了1万多字的奏折,朱元璋一看就生气了,奏折废话多,要点只有后面那几百字。从此,他就规定大臣写奏折也简明扼要。
朱元璋这个人身上有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他在大家都没有想到去学习的时候学习,大家不练武的时候练武,可能机会就会留给他这种有准备的人吧!
说法不对。
奏折始于康熙初,因文件用折叠形式上奏,故称奏折。奏折由本官或差家人等直送奏事处,再由内奏事处太监进呈皇帝,中间不必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皇帝阅后,做出红色批示即朱批奏折,交本官或有关机构办理。
宋朝朱批谕旨,处理政事一般在延和殿。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紫宸、垂拱之间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
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1722年,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在少年时挫败权臣鳌拜的故事广为流传,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立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
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
大家都知道,国代皇帝“日理万机”中的一件大事就是批阅奏折。
而这位“千古一帝”,批阅奏章的时候也是简洁明了,风趣幽默,在江宁织造博物馆试开放期间展出的31件康熙批阅过的奏折中,有15件康熙都朱批“知道了”。
看到古人写“知道了”总是有一点出戏,其实“皇帝朱批写'知道了’一点也不奇怪。”专家说,这种口语化的说法早就有了,并不是现在才有,就像很多简体字早就出现了一样,原来古代人不是用文言文交流的~
不同皇帝批复奏折不同,除了与奏折内容不同外,跟皇帝的个人文化和性格也有很大关系。
但是,康熙帝真的很爱批“知道了”
历史专家说:“康熙好学,很多规制都是那时定的。当时也没有规矩定怎样批阅奏折”他资质聪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批阅方式,事情多,自己说的简单一点就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