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智能手机屏幕已经进入2K时代,无论是国际大牌三星的年度旗舰S6,还是国产手机旗舰中的佼佼者小米Note顶配版,都已经用上了分辨率2560×1440的超高清屏幕。不过最近又传出消息,未来一段时间将要发布的中兴星星3号和三星Note 5都可能配备逆天的4K屏幕。
惊艳世界的视网膜屏幕
在IPhone4发布之前的2010年上半年,手机行业还远远没有形成今日的格局。诺基亚的塞班系列虽然已经现出颓势,但在2010年第一季度的销量中依然占据了全世界移动终端35%的市场份额。苹果手机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的iPhone3GS,虽然大受欢迎,但其市场份额也不过是27%,而安卓手机当时的销量甚至还不如iPhone。
再看看当时手机市场普遍的屏幕配置,诺基亚已经推出的可触摸的塞班S6v5操作系统被普遍采用,当时销售最为火爆的X6,5320,N97mini以及5800 XM等机型采用的都是像素数为640×360的32英寸触摸屏幕,屏幕的PPi(Pixels per inch的简称,表示每英寸长度能排列的像素数目,其数值越高,表示显示效果越好)数达到了223;这样的屏幕在当时已经是顶级的配置,画面显示效果也已经非常细腻了。而当时的最新款苹果手机iPhone 3GS采用的是480×320的35英寸触摸屏,PPi才不过是165左右,还不如当时的诺基亚。
坦白地说,在当书目时的整个手机行业里,诺基亚的屏幕水准已经是业内最高水平了,223 PPI的像素密度已经可以使手机屏幕的显示非常细腻出色了;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对产品之美的追求如此严苛的乔布斯竟然石破天惊地在下一代手机产品iPhone4上祭出了惊艳世界的视网膜屏幕。
所谓的视网膜屏幕是乔布斯在iPhone4发布会上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乔布斯的原话说:“当你所拿的东西距离你10-12英寸(约25-30厘米)时,它的分辨率只要达到300ppi这个‘神奇数字’以上,你的视网膜就无法分辨出像素点了。”也就是说,如果如果手机屏幕的分辨率超过300PPI,人眼就无法在屏幕上识别出像素点,从而在感觉上达到极为清晰、锐利、细腻的屏幕识别效果。正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iPhone 4配备了一块960×640分辨率的35英寸屏幕,像素密度达到了329ppi。
iPhone4甫一亮相,就惊艳了全世界;尤其是它那所谓的视网膜屏幕,让当时包括诺基亚在内的整个手机圈的屏幕显得黯淡无光。从此,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开始在屏幕上倾注心力,急速提升;因此可以说,在整个智能手机屏幕发展的进程中,iPhone4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安卓阵营的屏幕竞赛
2010到2011这两年应该是整个手机行业最为激烈震荡的两年。在这两年里,手机行业的老大诺基亚在操作系统的固步自封和老态龙钟中逐渐倒塌,而新生的安卓却由于其开放性受到众多厂商的追捧却急速成长。据Canalys在2011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时安卓的份额已经超过48%,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然而相对于iPhone在软硬件结合上的一枝独秀,众多安卓厂商却面临着操作系统同质化的问题,所以为了体现自己产品的优势,就不得不在硬件的配置上下功夫;尤其是体现在手机的屏幕上,众多厂商的手机不仅早已突破iPhone4的35英寸达到4英寸以上,而且在53英寸的三星Galaxy Note于2011年9月发布之后,众厂商也纷纷向5英寸的屏幕跟进。
当然,由于iPhone4在横空出世之后受到了空前的欢迎,而且它高达329PPI的视网膜屏幕所产生惊艳效果,安卓厂商在为手机配置大尺寸屏幕的同时在屏幕的分辨率上也毫不含糊。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800×480,960×540分辨率的4X尺寸的触摸屏开始在安卓手机中普及开来,PPI值普遍在200到300之间,还是没能比得上iPhone4。
然而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安卓阵营在手机屏幕上的配置开始急速飙升,安卓各家也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屏幕大赛。
2011年09月14日,LG凭借其在触摸屏上的生产和研发优势,发布了全球首款搭配1280×720分辨率(后文简称720P)屏幕的LG Optimus LTE,屏幕尺寸为45英寸,像素密度为326,终于达到了所谓的视网膜屏水准。同月发布的三星Galaxy Note也搭载了一块1280x800P的同水准屏幕。此后到2012年前三季度有不少旗舰机型如三星Galaxy S3,HTC one X,华为D1等也纷纷搭载了1280x720P的45英寸上下不等的屏幕,像素密度也纷纷超过300PPi;连2012年8月发布的小米也不例外。
正当720P屏幕慢慢普及、大家都沉浸在高清屏幕的兴奋中的时候,1920X1080分辨率(后文简称1080P)全高清屏幕却开始登场了。2012年12月,HTC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分辨率为1920x1080P的5英寸大屏智能手机HTC Butterfly,其像素密度达到了惊人的441PPI;这远远超出了视网膜屏幕300PPI的标准。于是,安卓阵营在接下来的2013年内又开始新一轮的屏幕跟进大潮,三星S4、HTC M7、小米3等机型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1080P。
手机屏幕分辨全面进入1080P,其像素密度也已经普遍达到了400PPI以上了;这个数值对于人的眼睛来说,已经足以满足甚至大大超过人们对于手机屏幕在清晰度、细腻程度的需求了。而且由于高分辨率的屏幕成本更好,功耗也比较大,为了考虑整个手机在价格和续航等方面的平衡,1080P似乎是手机屏幕的最佳选择了。
然而习惯了用硬件配置为产品背书的安卓厂商并不这么认为,2013年12月18日,国产手机厂商Vivo发布了Vivo Xplay 3S,它成了全球首款搭配2560x1440P(简称2K屏幕)屏幕的智能手机,像素密度高达515PPI。
然而这次,并不是所有的安卓旗舰都像720P和1080P那样急速跟进。整个2014到现在,安卓阵营中的旗舰机出现了1080P和2K屏幕共存的局面。1080P仍为三星Galaxy S5、华为P7、Moto X、小米4等各家2014年旗舰机的标配。至于2K屏幕,整个2014年只有少数几款机型跟上,更多的是把它作为旗舰机的升级版如MX4 Pro,Moto X Pro、小米Note顶配版等。从整个手机屏幕的当前发展态势上来看,有一部分安卓厂商更倾向于把1080P屏幕作为旗舰机的标准配置,而将2K屏幕作为产品溢价的一个重要标签。换句话说,但1080P也够用了,但是如果想提高产品的价格品味,2K屏幕也是可以有的。
极限和平衡
刚才我们一直在谈安卓,回过头来看看开启这场屏幕竞赛的iPhone,我们却有些惊愕地发现,从iPhone4一直到今天的iPhone6,时间已经过去整整5年了,尽管有尺寸的增大,但是iPhone屏幕的像素密度一直保持在330PPi左右;当然作为iPhone 6的高配版,iPhone6 Plus也搭载了一款1080P的屏幕,但其55英寸的大尺寸使得它的PPI值不过是400上下,仍然低于多数安卓旗舰的屏幕配置。但是iPhone的销量并没有因为屏幕的问题而受到丝毫的影响。
这似乎在说明一件事儿,即使没有那么好的屏幕,凭借着独特的软硬件结合的完美平衡,也依然可以做出好手机。当然这是独一无二的iPhone,而对于群雄逐鹿的安卓阵营来说,基于同一平台的ROM使得它们不得不在硬件的配置中想方设法体现出自己的优势。而屏幕就成了它们硬件争夺战的一个重要项目。
今年已经有部分旗舰手机如三星S6已经用上2K屏幕,可以想见的是,今年下半年使用2K屏幕的旗舰手机也会逐步增多。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众多安卓旗舰也会将2K屏幕作为标配。
只是如今,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手机屏幕的尺寸从刚开始的35英寸到4英寸,再到6英寸甚至7英寸,最终多数安卓旗舰机最终把安卓旗舰定位在5英寸上下;因为这个尺寸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下,手机即可以实现单手操作,又能够呈现更多内容。正如屏幕尺寸需要一个平衡点一样,屏幕的分辨率同样需要一个平衡点。更高的分辨率固然可以提升人们的观感,但同时也会带来更高的成本、更大的功耗。当2K屏幕的500多PPi早已超越人们对于像素点的分辨极限的时候,在一块5到6英寸的屏幕上放置高达4096X2304的像素量,除了能够提高这块屏幕的成本、加大这块屏幕的功耗,在其他能够提升其观感方面似乎都显得有些多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极限,安卓手机屏幕的发展似乎也已经接近了它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盲目地追求更高的突破,不如冷静下来想想如何在屏幕分辨率的维度之外寻求一个更为有效的突破点和平衡点。
总结
安卓手机像素差已成事实,遇到的瓶颈还在努力攻克中,单看屏幕目前还是足够用了,至于自带镜头的分辨率,则可以调节具体参数以达到该手机的最高拍摄分辨率。
1、同样的ppi乘上大的面积,你会得到最终我们常说的4K 8K这样超大的总像素面积。这么干成本很贵的,苹果可不是慈善家,iPhone11也就326ppi,ipad mini那么大的ppi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更大屏的ipad就只有200多ppi了。
2、是你的眼睛对retina屏幕的感受随着眼睛到屏幕的距离不同而不同。手机由于隔得近,必须要较高的ppi才能达到Retina的效果(基本看不出锯齿),而ipad的话,一般使用时候你的眼睛隔屏幕会更远,于是苹果很自作聪明地把ppi降低了,其实这很操蛋,用的时候写笔记什么的时候还是靠的很近,导致很容易能看到锯齿。到了mac,距离就更远了,ppi进一步得到了降低。
一般手机ppi是固定的
一般达到326以上就是视网膜屏幕了,理论上ppi越高越清晰。
但是root以后可以改的(通过调节分辨率就可以了,需要root),一般不推荐,华为以前的emui是是支持从1080p降到720p的,但是也不怎么省电,反而影响清晰度,一般原本分辨率是最好的
纠正你所说的人眼识别上限为PPI300的说法,实际是 1710PPI。科学依据和推算公式如下:
根据大学物理给出的凸透镜(人的眼球相当于凸透镜)最小分辨角公式:122光的波长/凸透镜直径,但是人眼内屈光介质具有折射率,可见光的波长也不相同,每个人眼球的直径也不相同,经过一系列模型的修正和计算,再经过实测结果比对,理论值和实验值得到了吻合的结果,人眼睛的最小分辨角度是2626''-3502''(对应视力小数记法为17-23),按照平均值计算,分辨角是000851度,换算成弧度制为148546910E-4,如果使用距离极限情况下是10厘米的话,那么两条线的距离是148546910E-4100=001485毫米=5848310E-4英寸,换算成ppi的话,应该是1710ppi。
上述为10厘米的1710PPI,20cm看的话要850ppi,30cm外要570ppi才行。如果人手有长臂猿那么长,三星gs3都能算retina屏。
苹果教父乔布斯在生前的一次发布会上,曾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当你所拿的东西距离你10-12英寸(约25-30厘米)时,它的分辨率只要达到300ppi(每英寸300个像素点)以上,你的视网膜就无法分辨出像素点了”。这是苹果对“视网膜屏幕”的最初定义。其实,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当ppi达到400以上时,屏幕的显示效果会细腻很多,这才是高ppi屏幕流行的原因。但是记住,乔布斯规定手机要离开眼睛25-30厘米,难道我们不可以更近或者更远吗?
综上所述,PPI继续增加依然有意义。
PPI=√(X²+Y²)/ Z ,ppi越高越好。
PPI是Pixels Per Inch的缩写,中文含义是指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Pixel)数目,同时是在屏幕参数和打印参数中会提及。PPI数值越高,即代表显示屏能够以越高的密度显示图像,理论上屏幕PPI越高,屏幕就越精细,画质相对就更出色。
PPI决定手机屏幕画质,取决于手机屏幕面板、屏幕分辩率以及PPI三种因素。PPI值越高,画面的细节就会越丰富。PPI的计算公式表达为 PPI=√(X²+Y²)/ Z (X:长度像素数;Y:宽度像素数;Z:屏幕尺寸)。
扩展资料:
常见的有72ppi,180ppi和300ppi,默认出来就是这么多(A710拍出的是180ppi,个人感觉此参数好像影响不大,一般没人提起这个)。
dpi(dots per inch)是指输出分辨,针对于输出设备而言的,一般的激光打印机的输出分辨率是300dpi-600dpi,印刷的照排机达到1200dpi-2400dpi,常见的冲印一般在150dpi到300dpi之间。
一般的激光打印机的输出分辨率是300DPI-600DPI,印刷的照排机达到1200DPI-2400DPI,常见的冲印一般在150DPI到300DPI之间。
-PPI
分辨率高有意义! PPI过高则毫无意义!
PPI的计算方式为 屏幕分辨率的2次方之和的根号2,除以屏幕尺寸,以苹果4为例,
根号2(960X960+640X640)/35 得出PPI为329,所以要提升PPI很简单,只要把屏幕尺寸降到035寸,那PPI也将飙升10倍!但这么小的屏幕用这么高的分辨率,人眼已经无法识别出画面中的细节了,用十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到较为正常的显示效果。
同样道理,在当前二十几寸的显示器分辨率大部分还维持在1920X1080水平的情况下,手机仅5寸左右就用到这个分辨率,人眼观看同样会失去很多纹理细节,个人认为手机做到720P分辨率已经足够了,远远高出视网膜极限没有太多意义。苹果5没有盲目过分追求1080或720P的分辨率原因或许在此。
PPI不是越高越好,达到视网膜规格,合适就行。
利不是没有,一定要说有的话就是表明科技进步了,能在那么小的屏幕上做出那么高分辨率了~
ppi是屏幕像素点密度的参数,与屏幕分辨率和屏幕大小有关,屏幕越小、像素最高ppi就越大。主要是和手机图形处理器gpu关系较大,因为屏幕ppi越高gpu一定时间内需要处理的东西就越多,因此ppi越高需要的手机图形处理器性能越强~
PPI是Pixels Per Inch缩写,pixels per inch所表示的是每英寸对角线上所拥有的像素(pixel)数目。手机屏幕的PPI当达到一定数值时,人眼就分辨不出颗粒感了。
手机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全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最初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在中国有“大哥大”的俗称。手机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后美国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于197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现代的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照相机、GPS和连接互联网等更多功能,它们都概括性地被称作智能手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