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v30
三星note 8/三星S8
安桥cmx1
vivo X21屏幕指纹版本
X21采用高通骁龙660 AIE处理器,内置了音频I/O控制器,从这些年的测试来看,骁龙平台内置的音频I/O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提供最基础的音质保证,只要软件部分不抽风的话。X21延续音频子系统的“变态设计”,采用独立的DAC,只是DAC没有旗舰机型的好。内置AK4376AHiFi芯片,与X20普通版方案相同,这颗DAC信噪比指标高达130dB,但实际表现并没有指标那么惊艳,但是和其他手机相比的话还是不错的,当然和自家的旗舰Xplay6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HTC U11
HTC U11采用的是高通骁龙835处理器,标配HTC USonic智能声纳耳机HTC Boomsound立体声扬声器3D立体环绕收音系统4个高灵敏度麦克风Hi-Res Audio认证/耳蜗音效,虽然取消了35mm耳机孔设计,但是type-c耳机和转接线。
魅族16th
魅族16th的Bass级立体声扬声器通过2颗内置的新一代线性扬声器来实现,通过特殊的振膜材料和扬声器结构,可以突破扬声器振幅上限,获得更大音量且不损失音质。更大的振膜、更大的出音孔面积与新一代Smart PA外放音频芯篇内置的虚拟低频算法,带来震撼的低音Bass效果。左右声道的立体声外放不仅带来更好的音效,在使用外放玩游戏的时候也能实现听声辨位。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
春江水暖鸭先知。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意味着要把指挥权交给离炮声最近的人,而车企老总是离前线炮火最近的人,他们对行业趋势,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直觉无疑是最为敏感的。
2023年一季度,中国车市在外部环境及内忧下开启价格战,尤其是电动化浪潮下的新能源车市,交织着各种声音和言论,有共识,也有分歧;有远见有未雨绸缪,也有自家盘算的小心思。
他们在炮轰什么?他们又在冷嘲热讽什么?他们是最清醒的人,还是站在高处或处于低谷时的应对之策。
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说:“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
在日前魅族、领克无界生态的发布会上,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一语惊人,他说“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
简单脑补,有趣的画面出现了。
雷军:说的太对了
苹果库克:我同意!
华为:这我熟啊。
众所周知,华为的手机,Harmony OS智能座舱,是问界旗下车型的核心卖点,在余承东的亲自站台下,问界成为一匹黑马,是2022年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对于吉利而言,收购魅族继让手机车机互联,是吉利不仅为领克08这款新车布下的局,更是整个吉利未来电动智能化打出的一张王牌。
由领克与魅族深度融合打造的智能座舱车机系统LYNK Flyme Auto,将围绕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融合体验开发,为用户打造数字智能座舱体验,并通过手机和汽车的无感互联,实现解锁上车、导航流转、应用跨界等功能。(汽车与手机无感互联)
至于是否最终如愿,发挥1+1大于3的效果,还得看两端生态的最终融合。也取决于对手拿出的产品,比如小米汽车,苹果汽车以及蔚来即将三季度发布的蔚来手机,本质上,与华为赋能问界一样,至于谁能笑到最后,目前为时尚早。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说:“被制裁的,怕失去灵魂的以及新势力们,都不会选我们。”
要说最近一周的顶流担当,无疑属于余承东。造不造车,华为两派分歧明显。
在4月1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余承东直言,我们的合作伙伴是受限的。他举例说,新势力车企,他们都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国际上的巨头们,因为华为被制裁,不会选我们;传统的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这就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投入这么巨大,如果没有很好地让大量使用华为解决方案的车,实现大量的销售,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
他此番回应是为了前一日华为年度业绩会上,当时的轮值主席徐直军措辞严厉地表示:“有些部门、有些个人和合作伙伴在宣传中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一直在查处过程中。”
这也是余承东首次将华为汽车业务的困境展示给公众。
3月31日上午,华为内部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消息称,该决议由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签发,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5年。
余承东在华为内部论坛留言疑似回应此事,他写道:“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一句不够,余承东又再次补充“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你们的想法落伍了,华为空有自身擅长的智能化、电能化、网联化,软件、算法、芯片的能力,而无法造车;二是从技术、产业的角度,当下就是要加快华为汽车业务进程,历史会证明谁错了。
余承东的愤懑、不甘、失望溢于言表。
然而,华为的现实和困境又是如此醒目。2022年业绩显示,华为2022年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滑687%;经营活动现金流178亿元,同比下滑702%;净现金1763亿元,同比下滑269%。
在汽车业务上,华为透露,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的规模。
华为也首次在年报中公布了汽车业务的营收: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2077亿元,占华为总营收的比例仅为03%。汽车业务是华为亏损最大的业务。
事实上,对华为而言,这是未雨绸缪,为接下来可能的外部环境和可能的经济周期提前做好准备。对余承东而言,是单枪匹马,壮志未酬。
尽管余承东是离汽车业务前线炮火最近的人,但这一次,任正非一如既往拒绝下场亲自造车,在过往几十年的华为历程中,老爷子都展示了自己对于企业方向和大战略的高瞻远瞩,这一次,会不会也是如此。
如果非要寻找答案,任正非多年前的“灰度”理论,貌似可以解释华为关于不造车的逻辑起源。
任正非在 2009 年发表了《开放、妥协与灰度》一文,他说:"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别让大家都不好过。”第二句是:“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无人驾驶)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3月29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后出席了一场投资者沟通会。沟通会上,王传福畅所欲言,对比亚迪年度目标,价格战,自动驾驶发表了不少犀利言论,是近些年少有的密集输出。
比如,王传福提到,全年来看,比亚迪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在10-20万元的价格带,比亚迪有定价权,我们也希望平稳一点,不要搞得大家很难受。
关于300万辆销量目标,比亚迪完成的概率极高。至于10-20万价格带,比亚迪的确囤积了多款车型,在每一个细分区间的细分区间做到密不透风严防死守,造就了比亚迪10-20万元区间的霸主地位。
至于“不要搞得大家很难受”,事实上,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联合降价,已经让很多车企非常难受,被迫卷入一场价格战,王传福这么说,只能理解为凡尔赛或者白天不懂夜的黑。在其他车企都在为新能源转型和销量焦头烂额时,王传福这句话几乎是给友商伤口撒盐。
在谈到无人驾驶时,王传福更是指出,无人驾驶都是“扯蛋”是忽悠。
王传福表示,英伟达的芯片,搞一套算法,就是汽车里面一个更高级的ADAS(驾驶辅助系统),它就是一个驾驶辅助的高级配置,被业界传成一个玄乎乎的。它(无人驾驶)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是被资本裹挟,到头来就是一个(价值)3000-5000块钱的高级配置。什么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现在就是高级驾驶辅助,仅仅而已。
的确,进入2022年,全球无人驾驶初创企业进入了寒冬,裁员、关闭、破产的消息不绝于耳,整体投资和热情都大打折扣,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一同进入黑夜。
然而,比亚迪的软件能力,一向是短板,尽管有“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的行业共识,但显然比亚迪和掌舵人王传福在经过默默耕耘数十年后开始享有上半场电动化的巨大红利,而对于智能化,王传福始终抱有极为审慎的态度。
王传福和比亚迪当年全力押注电动化,比亚迪很多年汽车销量徘徊不前,业绩增收不增利,直到迎来历史性的产业变革和电动化浪潮,比亚迪才一朝翻身。因此,比亚迪今天对于智能化的守旧是否会付出代价,王传福直言自己对于行业判断比谁都看的清,事实果真如此吗。
整体来看,内卷之下,一季度车企老总的“惊人”言论,不仅意味着是头一次说,也意味着有可能成为预言,有一天变为真实,也有很大的可能只是一时大嘴,单纯向行业开炮。我们需要的,是保持警惕,独立思考。(部分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势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魅族默认语音助手无法改成小娜。
魅族的语音助手则是与科大讯飞合作研发的,预置了超过15000个有关MX4和Flyme4、0的词条,同时它还拥有庞大的云数据库,联网情况下语音助手功能会大幅加强。
微软小娜是微软发布的全球第一款个人智能助理。它“能够了解用户的喜好和习惯”,“帮助用户进行日程安排、问题回答等”。可以说是微软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尝试。
3月18日,统管Windows 10开发工作的微软操作系统事业群企业副总裁乔北峰(Joe Belfiore)在一篇博客文章中透露,Windows 10将搭载一个全新的生物特征授权功能——Windows Hello。
终于,Windows 也有一个非密码的系统级别的安全验证功能了。Windows Hello 使用指纹、面部识别、虹膜等生物特征来提供密码之外的又一层安全保障,而通过Windows Hello保存和设置的解锁方案,将可以用于Windows 10操作系统、授权应用、读取数据、登录网站和服务。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演进,文本加密技术却一直止步不前。将纯文本作为密码,用户经常会遇到丢失密码、被盗号的情况,而使用复杂的随机密码虽然相对更安全,却在同时更考验用户的“记性”。对比来看,将生物特征用作校验方式,从交互性和安全性上都更加先进,符合人的习惯。
下面这张图中,上方的笑脸代表正在使用人脸识别进行登录授权
Windows Hello能够实现的功能,类似于苹果的Mac OS X以及iOS上的iCloud钥匙串,可以使用一套独立的安全认证系统来帮助用户省去输入密码的时间。但从技术实现方式上来看,Windows Hello更像iPhone和iPad上的Touch ID指纹验证。除了替代密码之外,在未来它还将可以用于支付等类似的第三方应用场景。
同时,微软还推出了一个名为Microsoft Passport的功能,可以理解为在 Windows Hello生物特征识别之上特别建立的一套企业级服务认证系统,帮助企业用户登录公司网络,访问金融机构系统等。
乔北峰指出,未来所有安装了指纹识别功能的设备都将支持Windows Hello功能(如果他们可以安装 Windows 10的话),意味着该功能不仅限Windows PC机,还将包括智能手机。考虑到现在诸多厂商的旗舰手机当中都已经加入了指纹识别功能,如三星、苹果、魅族、华为等,或许未来我们将能够看到更多包含指纹识 别系统的Windows 10手机。
Windows Hello加入了许多反欺诈功能,比如像下图这样使用照片是不能解锁的,Windows Hello只会识别真实的人脸。
Windows10将支持刷脸、虹膜和指纹登录
至于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该邮件指出,英特尔RealSens(实感)技术将成为 Windows Hello的首批技术合作伙伴。目前,英特尔只推出了搭载RealSense技术的后置摄像头(R100、R200),很快将推出装置在设备正面的F200 RealSense技术摄像头。该摄像头将支持虹膜特征和人脸识别。
作为微软最新款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 10在研发过程中加入的创新性功能远超过去几代产品。比如,微软自主研发的语音助手Cortana(中文名:小娜)将被预装在Windows 10当中,这也是第一次有桌面操作系统加入智能化语音助手功能。微软正在给自己打上云、开放、个性等一个又一个标签。在这些关键词的共同作用下,是时候重新认识微软了。
从2011年苹果在iPhone 4S上集成Siri开始算起,语音助手在智能手机上已经出现快十年了。随着语音识别、AI技术的日益成熟,如今这项功能在手机已经完全普及,并且延展到了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领域中,它的未来前景也被无限看好。
实际上,语音AI技术带来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虚拟助理,发展出了语音输入、语音翻译等更多实用的应用,它对我们生活的渗透进了方方面面。
苹果语音助手Siri刚刚推出时,曾经引起过一阵不小的热潮。当时甚至有民间开发者制作出了相应的Cydia插件,让没有得到官方支持的iOS设备,也能在越狱后用上语音助手功能。
语音助手通过语音来实现人机交互,并且具备虚拟助理的功能,这种形式当时显得非常新颖,一下子引起了很多用户的好奇心。
苹果开了头,加上市场需求的强烈驱动下,其他 科技 厂商也纷纷发力语音助手功能。2011年,谷歌在Chrome浏览器的搜索引擎中加入了语音搜索功能,以满足广大使用者语音输入的需求。
2013年,微软的语音助手Cortana在Windows Phone系统上线。Cortana展现出了微软在语音识别领域多年累积的技术优势,就使用体验而言,“小娜”的语音效果极为接近真人发声,几乎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一下子拥有了无数拥趸。
与此同时,国内的语音AI公司也在积极推出类似的产品。例如科大讯飞就推出过语音助手App,而且它也是魅族、OPPO等国产手机厂商的合作商,很多用户手机上的语音助手或智能助理都在用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
不过,当语音助手在手机上快速普及并且日渐成熟时,大家对它的热情却似乎在慢慢退却。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 在公开场合极少能看到有人用手机的语音助手功能,尽管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大幅度地提升语音助手的优先级 ,比如增加独立的AI实体按键,把AI语音助理的开关放在桌面显眼的位置等。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不喜欢用语音助手,原因要么是不好用要么是不方便用。现在主流语音助手的语音识别能力普遍比较强,但仍然会有翻车的情况发生,尤其当环境比较嘈杂、语音语义存在歧义(也可能是普通话发音不准)的情况下。很多时候,直接手动操作,会比呼出语音助手帮忙方便不少。
不方便用,就很好理解了。在公开场合下用语音助手, 一方面要克服在大庭广众下对着手机说话的羞耻感,另一方面要可能要顾及自己的隐私不被暴露 。
就现在来说,智能手机相当普及,我们对这种必需品的操作熟练度已经非常高,很多时候不太需要语音这种交互形式来实现各项功能。这种情况下,手机上的语音功能有时候的确会给人一种比较鸡肋的感觉。
语音功能在IoT中大放异彩
语音AI技术并没有止步于智能手机,而是拓展到了其他产品上。现在,不管是智能音箱,还是智能电视,以及各类层出不穷的智能硬件产品,只要被冠于“智能”这个头衔,就少不了语音控制的功能。
有意思的是,到了家庭环境中,语音AI技术的优势似乎被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了。更加私密的场景下,我们使用语音交互的意愿被大大增强。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用户不用担心隐私的问题,心理防备也会降低,自然尝试语音交互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像电视音箱这类产品,传统的操控工具无非是实体按键或者遥控器。相比之下,语音的优势在于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家庭环境里,用户在做家务等腾不开手的场景下,直接用语音命令来实现影音播放、家居控制等功能,无疑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使用体验也更进一步。
近年,不管是智慧屏还是部分品牌的高端电视,都增强了大屏设备的拾音效果,通过增加收音麦克风等方式,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唤醒作为智能控制中枢的电视设备。目前业界普遍认为, 未来5G、大宽带的普及,以及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把我们带入到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
当所有我们能接触到的电器、设备都能连上网并且具有智能功能后,如何方便地操控它们,会成为最关键的问题。目前来看,语音是学习成本最低、使用最为便捷的交互方式。
5G、AI、IoT、万物互联……关于未来,有点野心的 科技 厂商都不想错过,苹果、谷歌、小米等公司,不断加强语音AI技术在手机系统中的存在感,很大程度上是在提前布局,持续培养用户习惯,让目标群体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厂商建立的生态圈中。
对特定人群而言,语音是革命性的技术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对部分特定人群而言,语音AI相关技术在推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生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很多“高龄”用户来说,在手机上用虚拟键盘打字,学习成本太高、难度太大。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长辈在聊微信时,非常喜欢发送一长段一长段的语音信息,这让很多人不胜其烦,恨不得让微信砍掉语音功能。
但现在,微信等社交应用,以及部分第三方输入法,已经支持语音输入功能,可以把语音转成文字。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主流语音输入的识别准确率和可用性已经相当高。像智能手表等小屏设备,语音控制很多时候也比触控操作要方便得多。
此外, 对部分视觉障碍人群而言,语音AI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使用智能设备、享受移动互联网生活的门槛 。我们之前曾经测试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主流应用,通过语音和实体按键交互,盲人群体也能比较方便地完成很多操作、使用不少功能。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近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侵占用户隐私空间的过程。 即使是向来标榜尊重用户隐私的苹果,也在2019年被曝出隐私问题,Siri上传的用户语音数据,可能会被人工获取和分析。
隐私和技术之间的平衡,对研发语音AI的公司来说也是一个难题。理论上来说,想让语音功能变得更加好用和智能,必然需要对用户的语音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而关键问题在于,这些被收集的信息,被泄露、非法利用的可能性有多大。
去年,咨询公司埃森哲曾对中国用户进行过一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用户对语音助手的满意度高达97%,但信任度依然不高。 中国用户对语音助手的最主要的担忧分别为安全顾虑、用户需求不被理解和隐私。
而且,在发生过网络摄像头被窃取、开房数据被贩卖等负面事情后,国内消费者对隐私问题的警惕性并不低。
2018年,欧盟通过了史上最严苛的个人数据保护条例GDPR,明确了用户对个人数据拥有绝对的掌控权,对企业违规的惩罚也极重,最低罚款1000亿欧元。
站在用户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好事,能遏制住企业对用户数据滥用和对隐私的侵犯行为。但是,过于严格的限制,也会让 科技 公司在推动语音AI等需要用到大数据的技术进步上,面临更大的困难。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的话,我们相信,未来 科技 生活中,语音在人机交互中的重要性将会大大增强,在智能家居等场景下,甚至会成为最主要的操作方式。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自己的个人数据,也能得到更加妥善的处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