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辨率是衡量摄像机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指的是当摄像机摄取等间隔排列的黑白相间条纹时,在监视器上人眼能够看到的最大线数,当超过这一线数时,屏幕上就只能看到灰蒙蒙的一片而不能再分辨出黑白相间的线条。清晰度又分为水平分辨率度和垂直分辨率。 2、测试方法,摄像机拍摄综合测试图,用目视法观察监视器上图像中心楔上能分辨的最大线数或十组中心清晰度线段能分辨的最大线数。 3、测试时应注意 (1)要使用成像质量好的镜头,因为镜头的好坏影响最终的测试结果。 (2)显示时使用黑白监视器,线数应在600线以上,如果使用彩色监视器,要将色饱和度旋纽调至最低,避免色度信号对亮度信号的干扰。 4、采购时应注意 (1)使用索尼、松下原装摄像机做横向对比,观察两种摄像机在分辨黑白线条组时差距;原装机的性能指标真实可靠,通过对比,可以对要采购摄像机的清晰度指标得出正确的结论。 (2)购买单板机时,有时配套的镜头成像质量较差,除了要测试中心分辨率外,还是测试四个角的分辨率,不能出现模糊和变形,否则,就要更换较好的镜头。
二、最低照度指标要有相关的条件 1、最低照度的概念,摄像机产生的亮度输出电平,是额定电平(700mv)的一半时,被摄物体的最小照度。 2、测试方法
十级灰度测试卡 (1)对比法:将摄像机置于暗室,选择一部名厂的原装摄像机作 对比,使用二个同种型号的手动光圈镜头,暗室内装有调压器控制的220V白炽灯,以调压器调节电压的高低来调节暗室内灯的明暗,电压可以从0V调到220V,室内光照也可以从最暗调至最亮,将二部摄像机分别对准层次丰富的物体,调低室内的光亮度,直至看不清物体的暗部层次,或者将镜头光圈调小一级作对比,根据名厂的原装摄像机标称的最低照度值推测出待测摄像机的最低照度值。 (2)仪器法:同样在暗室中测试,将摄像机对准十级灰度测试卡,调低室内的光亮度,直至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在示波器上的辐度降至350mv,再用测光表测量测试卡表面的照度值,计算出最低照度。 3、测试时应注意的是最低照度的数值与下列四个因素有关。 (1)镜头的光圈 (2)光源的色温 (3)视频信号的幅度 (4)反射率(目标的反射率和背景) 只有标明以上四个相关条件,测试出的最低照度才是有意义的,不能抛开上述四项测试条件而单纯比较某品牌摄像机的照度标称值和另一个品牌摄像机的照度标称值去比较,否则根本不能得出哪部摄像机的低照度特性更好的结论。 4、采购时应注意 选择照度摄像机:标称的最低照度只能作参考,关键还是要根据使用场合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摄像机。使用测光表测量现场的最低照度。在暗室中模拟现场的光照度环境,选择不同的摄像机试验或使用大口径光圈的镜头,直至分辨清楚灰度测试卡的十级轮廓。 三、信噪比的高低和照度的关系 1、所谓“信噪比”指的是信号电压对于噪声电压的比值,通常用符号S/N来表示。信噪比又分为亮度信噪比和色度信噪比。信噪比也是摄像机的一个主要参数。 当摄像机摄取较亮场景时,监视器显示的画面通常比较明快,观察者不易看出画面中的干扰噪点;而当摄像机摄取较暗的场景时,监视器显示的画面就比较昏暗,观察者此时很容易看到画面中雪花状的干扰噪点。摄像机的信噪比越高,干扰噪点对画面的影响就越小。 2、亮度信噪比的检测方法 (1)简单判别法 亮度信噪比:将镜头的光圈关闭,或盖上镜头盖,在监视器上观察雪花状的干扰噪点的多少。 色度信噪比:将摄像机对准白平衡测试卡,观察带有颜色的噪声点的多少。 (2)对比法 将摄像机置于暗室,选择一个名厂的原装摄像机作对比,使用二个同样型号的手动光圈镜头,将待测摄像机和原装摄像机对准黑平衡测试卡,用调光器调节光照度的大小,直至画面上明显出现雪花状的干扰噪点,比较噪声点的密度和大小,估计信噪比的数值。 (3)仪器法 亮度信噪比:将摄像机对准十级灰度测试卡,调整光圈的大小,使摄像机输出的视频电平达到350mv,将信号接入视频噪声测量仪,在仪表盘直接读取信噪比的读数 3、测试时应注意 ①滤波器的选择,一般采用100KHZ的低通和fg高通,不采用视频加权曲线。 ②要考虑摄像机AGC和r校正的影响。 4、采购时应注意 由于视频噪声测量仪价格昂贵,国内厂家一般没有这样的设备,大的厂家使用示波器估计信噪比的大小,小的厂家目测摄像机的雪花点多少,随便填写一个数字,色度噪声测量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在购买摄像机时,要根据使用地点的光照度条件选择摄像机,使用测光表测量并记录,使用场地在监控时段内的不同照度值。回到办公室暗室中模拟使用场地的不同照度值,观察哪一种摄像机的噪声点多,增大镜头的光圈或使用大口径通光量的镜头,或是增加使用地点的灯光亮度,直至监视器上显示的图像质量到可接受的程度,这就是你适合使用的摄像机。
四、自动白平衡和色彩还原的调整 彩条测试卡 1、彩色摄像机的色还原性是决定画面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人们把拍摄白色物体时摄像机输出的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电压:VR= VG=VB的现象称为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由于太阳光在早上、中午、下午的不同时段内的色温相差很大,各种人造光源的色温也高低不同,彩色摄像机在不同的环境色温下,也应该正确地重现白色,这就需要在连续工作中随时校正白平衡。 白平衡是彩色摄像机的重要参数,好的CCD可以很好的还原景物的色彩,使物体看起来清晰自然;当摄像机白平衡不佳时,重现图像就会出现偏色现象,特别是会使原本不带色彩的景物(如白色的墙壁)也着上颜色。 2、白平衡的检测方法 (1)目测法 手动白平衡:摄像机的面板开关上标有3200K、5600K字样,表明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是按3200K色温和5600K色温分别进行设置的。 使用同一色温的人工光源(如卤钨灯或日光灯),摄像机对准白平衡测试卡,在监视器上观察画面是否偏色。 自动白平衡:摄像机分别对准二种不同色温光源照射下的白平衡测试卡,或在摄像机镜头前加装3200K和5600K色温转换滤色镜。在监视器上观察偏色的白平衡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的白色,观察摄像机自动白平衡的转换速度。 (2)仪器法 将摄像机对准标准色温光源箱的彩条测试卡,将信号接入到矢量示波器中,观察显示的六个光点是否落在规定的矢量点内,通过各个光点的位置和幅度观察出摄像机拍摄的红、绿、蓝、黄、品、青六种颜色是否偏色和色饱和度的大小。 3、测试时应注意的问题 摄像机白平衡性能,表现为被摄景物在监视器上的色彩还原,这就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即监视器不能偏色,否则就无法判定摄像机偏色;使用视频信号测试光碟,向监视器输出一个白场信号,观察荧屏的白色是否偏色。 4、采购时应注意的问题 选用摄像机时应注意到光源色温的变化和监视器的偏色对显示图像的影响大小,确实影响监控效果了,可以调节监视器上的白平衡调整电路或在摄像机镜头前加装色温调整滤色镜。
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现在常用的就是2000线和4000线。
2000线简单说就是垂直方向2000像素,一般摄像头是4:3的,2000线的最大测试像素200020004/3=533W;
4000线简单说就是垂直方向4000像素,2000线的最大测试像素400040004/3=2133W;
所以,你的2500万像素的镜头4000线的也不够用。
你现在做测试有两个办法,
一、用4000线的勉强对付,4000线的用肉眼看最大能够达到4000线;但是用软件分析其实可以做更高精度的分析;常用的ISeetest和IMatest都可以做到,怎么用网上有教程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用6000线的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6000线的最大测试像素高达600060004/3=4800W; 测试精度非常高,估计现在还没有什么高精的镜头侧不了的;这种卡属于特殊卡,很少见,你可以网上找找。
镜头焦点偏移
镜头焦点偏移。焦点偏移可能是许多小伙伴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明明已经对焦了却又排出了模糊的照片。可能是相机出现了一些小问题。那么是什么问题呢?以下是镜头焦点偏移的参考
镜头焦点偏移11,焦点前/后移
单反可能会因为使用材质磨损或原厂设计误差的关系,造成镜头焦点、机身内AF模组与感光元件间的距离产生偏差,导致移焦。因为与镜头焦点有关,因此有的机身也是会因搭配不同的镜头而产生移焦现象。
一般单反相机运作,光线进入镜头后,一般可简化为三条路线,图中L1透过反光镜,反射通过对焦屏,并在五棱镜中折射入观景窗后的人眼中;L2则是后来按下快门曝光时,反光镜翻起直接通向感光元件的光路;L3是在半按快门时一部分光线由副反光镜导向自动对焦模组进行对焦。理论上,L1、L2、L3路径长度相同时才是最佳状态,半按快门对焦时判断的对焦处,的确在观景窗内看起来也是清晰的,于是在按下快门后曝光后,结果也一样是清晰的。
而移焦的状况,则是3条路径长短不一时。当L1的长度和其他两者不同时,即便相机确实对到焦,但观景窗看起来却是模糊的;当L2不等长时,则会出现明明半按快门在观景窗内看到已合焦,拍出来却是模糊的状况,这是移焦比较常见的状况;当L3与他人不等时,一样在观景窗内就无法确认合焦状态。L1、L2、L3的路径长短不一,可能是相机本身在设计时就存在的些许误差,还可能是相机使用久了出现的磨损导致,特别是反光镜的部分。
反光镜的磨损,也可能导致移焦问题的产生。
针对这常见的问题,有的相机厂商研发了「自动对焦微调」的功能,主要出现在一些中高阶相机机身上,可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自动对焦调整,以尽量排除因机身与镜头在设计时产生的包容误差而出现的移焦状况。有的相机上的自动微调功能针对变焦镜头,也可分别在广角端和望远端进行微调,确保变焦焦段内自动对焦的精准度,并针对不同的镜头型号,进行调整资料保存。这样的自动微调功能,也可结合一些镜头校正器来判断相机进行调整,操作会更加容易。
调焦有的高阶相机内会有自动对焦微调的功能,可解决一部分移焦的问题。
2,焦点偏移
排除相机机身的问题,就镜头本身的光学设计,也有可能出现焦点偏移的状况,最常见发生在大光圈镜头身上,尤其是F10-18的类型。由于球面镜本身就存在球面像差的问题,当光圈孔径较大时,尽管能吸收较多的光线,但从镜头中央及周边进入的光线会因折射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焦点不齐而致成像模糊的状况,也就是所谓的球面像差。尽管现在镜头为了抑制像差,大多会在镜头结构中使用非球面镜片来补正,但是依据各镜头本身的出厂定位,会在设计、用料上有所差别,进而影响其在对于球面像差的抑制力。
大光圈镜头光圈全开时,由于不少光线透过镜片周边进入,会与从镜片中间进入的光线在焦点上产生误差,导致成像不清晰,即出现「像差」。
光圈较小的镜头全开时,光线大多透过镜片中间进入,比较不容易出现「像差」。
了解球面像差产生的原因后,再来看看球面像差对于自动对焦之间的关系。一般相机自动对焦时,都是以其最大光圈来进行对焦,再迅速缩至使用设定的光圈值进行拍摄,而光圈较大的镜头,就算本身在像差的部分有所抑制,但一样会因为结构设计的精准度及镜片用料的关系,而在开放光圈时判断的焦点与缩小光圈拍摄后的实际焦点存在偏移,而导致明明在A点对焦却变成B点清楚的情况。
明明对焦在左眼,实际对焦点却偏移到嘴巴上,且由于大光圈景深浅的关系,眼睛完全在景深之外。
若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前辈会告诉大家可以缩光圈的方法,来看看情况是否好转。为什么以缩光圈拍摄的方式可以改善问题呢?不是说相机都是以镜头的开放光圈来进行自动对焦的?就算缩小光圈拍摄,它一样是用最大光圈来判断对焦啊!不错,最大光圈判断对焦这点的确不会变,就算缩小光圈存在的焦点偏移一样会存在,本来在A点对焦还是一样会跑到B点,不过不要忘记,缩小光圈后,景深必然变深,画面中可清晰的范围越广,是对焦点偏移的包容度也就可能变大,也就是说即便焦点有所偏移,却都还在景深范围内,对使用者想要的对焦效果比较没什么影响。
缩小光圈拍摄后,景深变深,就算本来对焦左眼,实际对焦点偏移到嘴巴,但由于景深较深的关系,眼睛的`部分还是在景深之内。
当然,焦点偏移依据不同的镜头、拍摄距离等状况也会不同,一般拍摄时在观景窗内也较难查觉,往往要在拍摄后放大检查时才发现。因此,如果是在使用F10-18这类大光圈镜头时,要特别注意焦点偏移的状况,若有相机有景深预览或LiveView功能,也可善加利用,增加拍摄的成功率。
镜头焦点偏移21 什么是跑焦
跑焦,是指焦点发生偏移的现象,会给我们的拍摄带来很多麻烦。
当你使用大光圈拍摄,或拍摄景深很浅的题材时,跑焦带来的负面效果会更为严重。最典型的,就是微距题材。
更要命的是,镜头是否跑焦是不会在产品信息上标注出来的,需要你到手进行测试才能得出结果——而跑焦的个例十分常见,许多人都会“中奖”。
不同的厂家、品牌,都有出现跑焦现象的可能性,而且这和器材的档次无关——无论是高端机还是低端机,都可能出现跑焦;某些品牌甚至被戏称为“跑焦大王”。
另外,镜头在维修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技术原因而改变原来的镜头内部结构位置,造成严重跑焦。在进行二手镜头交易时一定格外小心。
镜头维修是跑焦的重要成因之一
除以上几种情况外,还有镜头与机身的匹配问题——尤其是当镜头与机身属于不同厂家的时候,跑焦现象会变得很普遍。
2 跑焦怎么办?
可以说,在数码时代,跑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个问题,只有在“你没意识到它存在”的时候会造成危害。一旦你懂得如何调试、校正跑焦,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完全消除了,你的镜头还是个好镜头。
以下就是校正跑焦镜头的具体步骤:
制作测试卡支撑板
你需要找一个 45° 角的平整斜面来放置测试卡。制作很简单,把纸箱裁下一角,让两个直角边的长度相等就可以了。
调平相机
现在大多数的相机都有内置的电子水平仪。把实时取景打开,再启用电子水平仪,这样就可以确保相机完全水平。
如果没有电子水平仪,可以用外置的气泡水平仪来协助调平。
使相机和测试卡中心高度一致
你需要用卷尺测量测试卡中心的高度(即地面到测试卡中心的长度),再测量相机中心的高度,确保二者相等。
确定最近对焦距离
首先,观察镜头上标注的最近对焦距离。
比如说,今天我们测试的是腾龙的 35/14,它的最短对焦距离是 03 米,即 30 厘米。
注意,这个距离并不是指镜片到被摄体的距离,而是感光元件到被摄体的距离。
用卷尺确保测试卡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为 30 厘米,这样能得到最精确的测试结果。
开始测试
把镜头的光圈调到最大,开始测试。
以我手头的镜头为例,对准测试卡中心拍摄时,得到的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镜头跑焦,向后偏移了 8 毫米。
调整校准
测好了跑焦距离,接下来就该进行调整校准了。
本次我们使用的是尼康相机,接下来就以尼康相机为例介绍如何进行跑焦校正。
你需要在相机菜单设置中找到 AF 微调设置:
在默认值选项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焦点的调节的标尺了。
通过上一步的测试,我们知道这个镜头的焦点向后偏移了 8 毫米,因此在这个界面我们把焦点往前移 8 毫米,再保存退出就可以了。
重新测试
校准完毕后,再按照刚才的方法,用最大光圈对准测试卡中心重新拍摄一张,看看是否还跑焦。
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焦点正好在 0 的刻度上,恭喜你,你的镜头已经不跑焦了:
镜头焦点偏移3为什么大口径变焦镜头容易出现对焦偏移的话题,实际上在上一篇博文《知晓照相机镜头性能特点的一二三》一文中已经提及过,因为这一话题非常之重要,所以有必要旧题重提,以引起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高度重视。为什么大口径变焦镜头容易出现对焦偏移,在上一博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在一般情况下,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其最大口径应该为 F4,但通常用到 F35 也还可以接受。对口径再大的变焦镜头(例如F28)就值得怀疑了。必须记住,现代单镜头反光相机总是在光圈开足的情况下调焦的,因此,如光圈缩小到实际拍摄所需值时,焦点稍稍有偏移,都会造成影像不够清晰。通常,口径大的变焦镜头更会造成焦点偏移,从而导致影像不清。”其实它的小标题已经间接地把它的要害点得非常清楚了——(镜头)口径(光圈)小一些更好。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拍摄风光照片时,尤其在阴天或光线不太好的情况下,利用照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时,明明对焦调校得非常“正确”,但拍摄出来的照片主体总是不太清晰,有时即使连续拍摄上百张照片其结果基本是一脉相承的,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照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还是在拍摄瞬间照相机都抖动了……
其实都不是,那罪魁祸首在哪里呢?
因为照相机在构图和对主体对焦时,照相机是处于全开光圈状态,但一旦按下快门拍摄时,此时照相机的光圈是处于您所设置得既定光圈,通常拍摄的实际光圈都要大大小于全开光圈。当光圈一旦缩小时,实际的对焦点就会发生稍微的偏移,这是大光圈变焦镜头的一个共性,尤其在光线不太理想的情况时,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有时几乎能达到“百分之百”。
那么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其对策是:
一、采用全时手动(带有此功能的镜头),来进行拍摄时的微调,以校正可能出现的对焦偏移,但此法失效率相对比较高;
二、在利用照相机自动对焦模式时,当在完成对主体对焦后,将照相机镜头的自动对焦模式关闭后进行拍摄,但此法比较麻烦;
三、最佳的方式是采用全手动对焦模式,这是最最可靠的办法。
既然大口径变焦镜头基本都具有这种不可“调校”的共性,为了能使拍摄出来的照片(主体)张张清晰,知晓其特性并在拍摄过程中力加避免,作为摄影者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拍摄技巧的问题,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犯迷糊是最最重要的。不妨您可以试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