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造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原因是什么,第1张

造成刘兰芝和焦仲卿悲剧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门第说:有的学者认为,既然焦仲卿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大家,而且又在超清当中做官,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但是刘兰芝只不过一个小乡村里面的村姑,和焦仲卿先是在社会地位方面就有着很大的悬殊。

因此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是门不当不户对的,所以焦仲卿的母亲才要极力反对两个人的婚姻,导致了两个人双双殉情的悲剧。

2、越礼说:有一部分的学者根据焦仲卿母亲所说的言语当中,推断出来了,之所以刘兰芝被焦仲卿母亲驱逐出家门,是因为刘兰芝没有礼节,言行举止过于放肆,不懂得顺从焦仲卿母亲,肆意妄为导致的。

3、守旧说:坚持守旧说这种观点的学者把刘兰芝和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比较了一下,认为刘兰芝之所以殉情,是因为她自身太过于软弱。

而这种软弱又是因为手就心理的作用,因此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个人的悲剧是反对封建社会的力量和保守的封建心理相结合的一种必然性。

4、情爱说:有一些读者根据《礼记·内则》中的一句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认为刘兰芝之所以没有收到焦仲卿母亲的喜爱。

是因为焦仲卿甚宜其妻,焦仲卿把以前自己对母亲的情感转移到了妻子身上,从而引起了焦仲卿母亲的嫉妒和不满。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建安时期。庐州小吏焦仲卿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刘兰芝,刘兰芝虽不是大户出身,但也是多才多艺知书达理,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

刘兰芝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焦仲卿心里很满意,二人情深义重,其乐融融,但刘兰芝入门两年始终没有生育,这在古代算上大不敬,让她的婆婆很是生气,百般刁难媳妇。

刘兰芝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焦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

仲卿长跪,言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仍坚持要赶刘兰芝回娘家。焦仲卿迫于孝道压力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

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似休妻,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焦仲卿以作纪念。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刘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

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

第二天,刘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原来,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告假赶来。焦仲卿指责刘兰芝说道:我这磐石千年不移,你这蒲苇却不过一时的坚韧,就让我一个人孤独终老吧。

刘兰芝听后伤心不已,手抚焦仲卿的马鞍,一一诉说原委,我们俩人都是被逼的,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那我们就相约黄泉下相见,不要违背了今天的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

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刘兰芝揽裙投水自尽。焦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坟墓两边种植着松柏梧桐。

后人以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来纪念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焦仲卿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遣归的原因,传统的解读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是造成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一些文学作品中旧社会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祝福》中的祥林嫂等等,这些形象无不打上封建礼教罪恶的烙印。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凡是描写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作品,究其根源,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封建礼教的迫害。这没有错,因为文学来源于生活,而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本身就是在封建制度中成长起来的,这是大背景,是深层社会原因。所以后人在研究古代文学时,都习惯性地用这个深层社会原因来概括。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文学本身的、多视角的研究,更应从作品本身交待的事理中探讨其他原因。《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遣归,自然有封建礼教的罪恶,但透过作品,我们依然能看到造成她悲剧的其他原因。

一、门户不当是刘兰芝被遣的潜在原因

在封建社会,门当户对是婚姻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否则,即便结了婚,也常常有被抛弃的危险。在《孔雀东南飞》中,门户不当是刘兰芝被遣的潜在原因。从“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可以看出,焦刘两家社会地位并不一样;从刘兰芝辞别焦母时的自述“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中也可得到印证。有人认为,焦母之言是劝儿弃妇的开导之言,刘兰芝的话则是自谦。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也不能否认诗句本身表意的实指性———焦、刘两家确实门户不当,至少是不完全对当。从“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论来看,焦、刘两家门户不当是“源于生活”的事实,但也有作者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高于生活”的焦母劝儿和刘兰芝自谦之言,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则更为确切。假如焦、刘两家确实门当户对,焦母应该明白,以“贵贱”之说开导儿子只会让儿子更加反感,她完全可以用别的话劝导儿子,因为焦仲卿是知事明理的,也是善良的,只是性格有些懦弱罢了。也有人以县令和太守派人到刘家提亲为由,说刘家家世并不比焦家差。本人以为这只是作者为了更加突出哀婉的悲剧主题,有意安排的虚构情节,是文学创作的需要,不可为据。难道县令、太守还找不到更合适的儿媳而要娶被遣归回娘家的刘兰芝吗?在封建社会这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在焦仲卿和刘兰芝成婚初焦母为何没有“严把”门户关?唯一符合情理的解释是因为刘兰芝的聪明能干、勤劳美丽、知书达理让焦母忽略了对门户更为严格的要求。但门户不当的影子随着婆媳共同生活当中的磕磕绊绊,逐渐淤积成了焦母心里的一块心病———“吾意久怀忿”,不去何快?虽然焦母认为门户不当,但当初是自己“失职”,时至今日也就不便以门户不当遣归刘兰芝,所以便强词夺理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理由要求焦仲卿遣归刘兰芝。

刘兰芝自嫁到焦家,言行举止完全符合封建道德礼数,“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但还是讨不到婆婆的喜欢,何也?就是焦母心中一直潜伏的门户不当的思想作祟。

二、刘兰芝未育是遭遣的根本原因

《大戴礼记·本命》中记载休妻的理由“妇有七去:不顺从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1]刘兰芝到底因何而被遣呢?焦母的回答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刘兰芝的倾诉是“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焦仲卿对妻子的评价是“女行无偏邪”,显然,焦母和刘兰芝的回答完全相反,但作为有着双重身份的焦仲卿,一边是应该孝敬的母亲,一边是相许一生的爱妻,两个亲人对他同等重要,在关系到或违背母命或休妻这样重大的选择面前,只有他的回答是客观的、可信的,说明焦母所说的“不顺从父母”的遣刘理由并

不成立。诗的开头对刘兰芝的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颂诗书。”这是我国古代文学普遍惯用的人物塑造手法,如《陌上桑》对罗敷形象的描写,虽然不一定是实指,但是表达的主题却是明确的,即是对主人公聪明能干、勤劳美丽、知书达理的美好形象的赞美。由此肯定,对于这样的女子,“*”、“妒”、“有恶疾”、“多言”、“盗窃”等均不

符合作者对她大肆赞誉的本意,很显然,这些罪名是作者在对她的赞美中就已排除掉的,诗中也没有一处提及到。那就是“无子”的理由最有可能了,而且全诗只字未写焦、刘有无子女;即便在刘兰芝决定回娘家,辞别焦母、丈夫、小姑时情重义长的托词中也没有提及子女,可见刘兰芝确实没有生育。在封建宗法社会里,男婚女嫁完全是为了“广家族,繁子孙”,未生育显然犯了封建礼制的大忌“无子罪”。但焦母何不以此为由名正言顺地遣归刘兰芝?这样做非常符合封建礼制,却要编造事实说成“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呢?那是因为刘兰芝嫁到焦家才刚刚三年(共事二三年),在时间上,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按常理,三年的夫妻生活应该有子女了,但却一直没有。是她们夫妻暂时未要?也不合情理。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她们最根本的职责,况且对于家境较好的焦家老母来说,抱孙子、传香火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作为同样知书达理的焦、刘夫妇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刘兰芝没有给焦母满意的表现。又因为刘兰芝年仅二十,年龄并未超过生育黄金期,目前未生育,并不代表以后不生育。这是大家都懂得的普通道理,焦母理应是知道的。所以,以刘兰芝不生育为由而遣之的理由难以成立,故而焦母选择了可大可小、可轻可重、没有实际标准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由遣归刘兰芝。刘兰芝婚嫁三年而不育,让焦母对自己家族的香火传承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她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秦罗敷”身上了,焦母将为了家族的利益坚决实施她的计划。面对为媳妇求情的儿子,焦母的回答是“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一个“速”字,一个“慎”字,道出了焦母已迫不及待遣送刘兰芝的急切心情。“在焦母心中,兰芝的一切优点都不能弥补她未育子嗣之缺陷,因而导致了她被遣的命运。”

三、婆媳性格不合是造成矛盾不可调和的情感原因

焦母对儿媳的不满起因是门户不当,但还不至于因此狠下决心遣归刘兰芝,婆媳性格不合造成不

可调和的矛盾,更加坚定了焦母遣归刘兰芝的决心。焦母作为封建家长的代表,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尊严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自己唯一心爱的儿子也只能顺从。地位和尊严使她极尽偏执,事事都必须符合她的心意。而对于有着个人追求和思想的刘兰芝来说,同样执拗地认为,自己走得端行得正,勤劳持家,孝敬婆婆,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不甘在无理取闹的婆婆面前忍气吞声,从而加剧了婆媳之间的矛盾。从她自请遣归和向焦母辞别时的话(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中,可看出她不卑不亢的做人原则和个性,也可感受到她性格的执拗。因此,对于一个这样性格的儿媳,焦母是很难驾驭的,使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尊严受到了威胁。尽管刘兰芝在现代人的眼里几乎是完美的,但在当时的焦母眼里,这种执拗却充满了叛逆,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话就反映出刘兰芝不顺从家长的意味。焦母极力维护自己作为家长的地位和尊严,刘兰芝却在固执地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对此毫无悔改之意,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造成婆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焦母最终选择了遣归刘兰芝。诗中在矛盾最激烈的时候,焦母两次提到“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在焦母心中,好儿媳的标准是“秦罗敷”。可见刘兰芝的固执己见,成为造成婆媳间情感由不协调形成鸿沟到破裂的主要原因。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对刘偏执的性格采取了“避实就虚”的写法,一是为了使故事情节富于矛盾,推动故事发展,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二是合乎人物性格的塑造,这样写更能突出焦母的专权蛮横和刘兰芝性格方面的执拗。细读全诗,门户不当和兰芝未育两个原因虽然诗歌中没有明确交待是遣刘的原因,但是我们还是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焦、刘成婚初,虽然门户不当,但是由于刘兰芝的聪明能干、勤劳美丽、知书达理,焦母还是勉强认可了这门亲事;结婚以后,刘兰芝虽然完全遵循封建妇道,但是门户不当的缺憾,就像游丝一直萦绕在焦母心头。三年时光过去,刘兰芝还是一直未育,使焦母对她续香火产生了失

望。焦母和刘兰芝性格上的不合,也使焦母对刘兰芝产生了反感。于是,一切都不顺心了,矛盾的对立也再度显性化,导致焦母最终做出了“遣刘娶秦”的决定。

可以说,门户不当是刘兰芝被遣的潜在原因,而刘兰芝的未育则是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人物个

体存在的性格执拗和情感上的对立是婆媳关系难以融通的情感原因,此三者相互作用,把刘兰芝送上了遣归路。

  1。焦仲卿很小的时候就丧父了,焦母对儿子有了恋子情节。

  2她是古代封建家长制的代表,遣兰芝是为了维护她的家长地位。

  这是课堂要求说法,再给你给学生说的:

  焦母为什么要休掉刘兰芝。这个问题从古到今都在争论,估计我们今天或许也得不出结论。焦母休掉刘兰芝有没有一个说法?是有说法的。我们过去要休掉妻子有几个条件,就是所谓的‘七出’。第一条是不顺父母;第二条是无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第三条是不忠,这是自然的;第四条是多言,多言就是不能太多嘴,这个多言主要是对妯娌之间而言的;第五条是妒,男人可能有三妻四妾,无论是妻还是妾都不能妒忌对方,特别指的是正妻无子时还不让男人纳妾;第六条是恶疾,如果女子患了比较严重的病,要被休的;最后是盗窃--这一点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奇怪,这盗窃是指偷家里的东西,因为古代女子没有财产权,你过来以后你的嫁妆都是婆家的,如果娘家比较穷,你要接济娘家,必须经过婆家同意,否则就是盗窃。那我们来考虑一下,焦母为什么要休掉刘兰芝?

  闫站起来说:“我觉得兰芝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孩子,而府吏是独子,如果没有孩子就可能绝后。而且上面还有一句:‘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说明焦母早就看上了东家的女子。”

  “能不能说焦母早就看上了东家的女子?我觉得不能。她不想让焦仲卿跟刘兰芝一起,就找了个借口,安慰一下他,说另给你找一个漂亮姑娘。但她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由,即无子说,兰芝是因为无子所以被休的,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我让支持的和反对的分别举手,人数都不少。

  “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出,兰芝结婚以后一直很孝顺,确实看不出什么问题,那么休掉她的原因似乎只能是无子。有没有人来反驳?”

  李起来说:“我觉得兰芝的婆家休掉兰芝的时候并没有说因为无子,说的是因为她不听话,如果是无子,她为什么不把理由正大光明地说出来呢?这个理由更充分,府吏应该更容易接受。”

  “说得有理,还有没有人支持或者反对这一条理由?”

  鞠说:“如果是因为无子的话,完全可以让焦仲卿纳妾,为什么一定要把兰芝休掉呢?”

  “这也是一条理由,还有吗?”

  徐也起来发表意见:“正是因为无子,焦母可能想让焦仲卿纳妾,但是两个人的感情特别深,他不愿意纳妾,焦母只有把刘兰芝赶走了,让焦仲卿死了这条心。”

  “那我再问一个问题,焦母想让他纳妾,在文章中能找到依据吗?”

  “不能!”

  “文中没有依据呀!我们还是要忠实于文本。”

  俣起来说:“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不顺父母,而且后面说了‘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不顺父母的理由很明显,焦母直接就说出来了。还有没有支持或者反对的?”

  乐不同意:“我觉得他的母亲可能是有恋子情结,她可能想让儿子只属于自己。所以想找个理由把刘兰芝休回家。”

  全班轰然。

  “他提出了恋子情结,心理学上有没有这回事?”

  “有!”

  “那么你有什么证据来支持?”

  “没有。”

  “我倒有一条。这里面没有提到他的父亲,说明可能是寡妇守着一个独子,那么焦仲卿跟刘兰芝关系越好,他母亲是越高兴还是越不高兴?”

  “越不高兴!”

  “在《礼记 内则》中还有一个条款: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有时候是不需要理由的,只要父母不高兴,就可以休掉。”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优秀的长篇民间叙事诗,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对该诗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分析已经很充分,也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焦母为什么要赶走刘兰芝”这个问题一直说法比较多,各种教学参考书中大多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又很容易问及,而且关系到对这首诗歌的人物、矛盾冲突和主题的全面深入的理解。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每次讲及该诗都要组织学生运用现代思想和伦理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分析讨论刘兰芝被驱遣的可能原因。 从文中看,刘兰芝美丽善良,忠贞不渝,有情有义,又聪明能干又有教养,深爱丈夫,孝敬婆婆,运用现代社会好媳妇的标准来衡量,都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无可挑剔的好媳妇,可焦母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媳妇呢? 一、 无子被出说 在古代,休妻讲究“七出”,亦称“七去”。即指女子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者,丈夫或者公婆即可休弃她。即:无子去;不顺父母去;*去;妒去;有恶疾者去;多言去;盗窃去。古人也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兰芝与焦仲卿“共事二三年”,但未提到他们有孩子。想当年,焦家也曾是“仕宦于台阁”,在当地也属名门望族,可今天面临香火无继的危险,作为唯一长辈的焦母怎能不心急如焚呢?况且“无子被出”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合理合情合法的,所以,刘兰芝被谴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 俄狄甫斯情结 按照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俄狄甫斯情结理论,焦母驱谴刘兰芝是典型的俄狄甫斯情结-----恋子情绪。文中没有提到焦仲卿的父亲,因此焦父可能早年去世,焦母与仲卿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在这个残缺的家庭中,儿子便扮演了母亲精神上的丈夫角色。儿子爱着母亲,母亲爱着儿子。可这平静一切便因为刘兰芝的到来发生了改变。儿子身边多了一个女人,儿子更多的时间是投进了妻子的怀抱,与妻子卿卿我我,儿子对母亲专一的爱现在有一半给了另一个女人,由两个女人来分享,母亲难免心理孤单,心理不平衡。她让儿子休了刘兰芝,“便可速谴之,谴去慎莫留”,而且答应儿子“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直到儿子要“自挂东南枝”了,她仍然只是说在嘴上,并没有真正的实际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她是打着为儿子另找好媳妇的幌子,达到长期独占儿子之爱的目的。因此便不自觉地迁怒于刘兰芝。说的那些话,也只是给儿子的一点安慰和借口而已。这与美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有着同样的心理。 三、 心理变态说 焦母经常以焦家曾“仕宦于台阁”为荣耀。也许“仕宦于台阁”的就是焦仲卿的父亲、焦母的丈夫。想当年,丈夫官居台阁,官阶不低,自己也因此而“夫荣妇贵”。也曾经是风光一时的官太太。可好景不长,焦父撒手人寰,自己不得不年轻守寡,担负起独自养育儿子的重任,以图来日“子荣母贵”。可等自己将儿子焦仲卿扶养成人后,他也只是当了一个小官吏,焦家家境渐显败落之象。再加上她年轻丧夫,感情寂寞。这样,多年的育儿之苦、家道的败落、感情的无依托、香火无继的危机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他心理扭曲变态。因此,她便以一种病态的心理对待一切,包括自己的儿媳妇刘兰芝。 四、 妒贤嫉能说 从文中可以得知,刘兰芝是知情达理,贤淑聪惠,办事干练。想当年,焦母当官太太时,可能也是聪明能干的,夫荣妇贵嘛!可现在的儿媳妇刘兰芝比自己还能干,自己心中难免有些不服气,妒从中生,她怎能容忍家中有这么一个明显强于自己的女人存在呢?这样下去,自己家长的地位不是岌岌可危了吗?另外,在古代,从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因夫荣。男人在外,顶天立地,为人处世果断干练,女人在内,勤俭持家,温柔贤惠,这样的家庭才是典型的封建美满家庭。,可刘兰芝的性情刚烈、聪明能干、坚强不屈的精神与焦仲卿的唯唯诺诺、软弱驯顺的性格相比,刘兰芝明显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焦仲卿。一个在家都不能做主的堂堂男子汉,如何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官场,也就是说,他的官做的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媳妇的存在,更衬托出了儿子的无能。这样,作为封建家长的焦母怎能容忍家中有这样一个明显强于自己、强于儿子的女人存在呢? 五、 更年期遇上了青春期 从文中可以推断,焦母的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正处于妇女更年期。心情烦燥、喜怒无常是妇女更年期的典型特征。而刘兰芝则刚刚20岁左右,又刚结婚,正处于青春冲动期,但丈夫焦仲卿则“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致使刘兰芝“贱妾守空房,想见常日稀。”一个正处青春冲动期的年轻**,独守空房的压抑滋味是怎样的!可想而知,这样,两个心情压抑烦燥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发生种种不愉快则在所难免。 六、 人性的觉醒与专制思想的碰撞 在文中,焦母明明白白地讲了她对刘兰芝的不满,那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焦母“久怀忿”的正是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然而,所谓“举动自专由”,其实正是刘兰芝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是对个性精神的坚持。刘兰芝不只是才貌双全,更是一个秀外慧中、外柔内刚、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她的聪颖敏锐、她的才华识见、她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她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美和真的追求、对人性尊严的捍卫等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一定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这种行止见识是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的已经完全自觉地接受了诸如“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男权思想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的,特别是当焦母发现自己那个向来温驯听话的儿子也因为刘兰芝而变得似乎不那么听话了,这更使她感到震惊和惶恐。这在当时看来,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如果不将她早早赶出家门,谁知道在她的影响下,这个家里会发生什么伤风败俗、丢人现眼的好事来。弄不好,还会毁了焦家一世英名。还是早点铲除祸根为好! 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必然的结局。我们现在怎么去分析评论,都只能是马后炮。当时人民的思想受时代的局限,只能用当时的标准去度量一切。我们也很难回到当时的那个场景里去体会男女主人公当时的压力和处境,所以只能在这里“胡思乱想”、“借今论古”了。

参考资料:

水乳是我们护肤的基础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而对一个学生党来说,生活费有限,性价比是我们是必须要考虑的,要记住:我们的原则就是选对不选贵!

作为踏入水乳领域已经很多年的我,可以说现在就是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老司机”了,这个问题我可太有发言权了;话说这些年来我用过的平价好用的水乳,真的数不清了,毕竟我这个月光族非常热衷于买各种平价好用的水乳!

今天就挑出5个好用超平价的好用的水乳,最适合学生党和月光族的人,特别推荐的:AHC 男士护肤3件套、悦诗风吟 、AHC 神仙水乳套装 、兰芝 水凝保湿水乳2件套、 珂润 水乳。

下面,随我一起来看看相关信息~

一、AHC 男士护肤3件套

效果评星:★ ★ ★  ★

参考价格:¥ 149/套

推荐理由:

贴心又平价的一个套装,一套完成男士基础护肤省时、省力又省心。套装包含洗面奶+爽肤水+润肤乳,3步解决肌肤问题,好皮肤不求人。洗面奶洗完不紧绷拔干,还能修护痘肌、淡化黑头;爽肤水补充肌肤活力、平衡水油;润肤乳高度保湿不粘腻,清爽滋润粗糙肌肤。

二、悦诗风吟 绿茶保湿2件套

效果评星:★ ★ ★ ★ ★

参考价格:¥ 159/套

推荐理由:

调节水油平衡“小能手”,超抗打的控油CP,平价好用的高性价比代表。这套水乳富含天然绿茶萃取精华,有绿茶的香味,质地清爽不油腻吸收快,能有效舒缓镇静肌肤,清爽补水,持久保湿,调节水油平衡,很适合油性或混油性肌肤。

三、兰芝 水凝保湿水乳2件套

效果评星:★ ★ ★  ★

参考价格:¥ 149/套

推荐理由:

基础入门保湿套装,价格不贵,保湿效果一级棒。这个套装相当经典,除了日常水乳,还赠送了精华露、修复霜、修复面膜,补水保湿、净化毛孔、调节水油平衡、促进肌肤水分循环一套搞定,简直不要太贴心。

四、AHC 神仙水乳套装

效果评星:★ ★ ★  

参考价格:¥ 194/套

推荐理由:

除了正装,还额外赠送30ml中样旅行装,贴心又实用。这个套装包含B5玻尿酸神仙水和B5玻尿酸乳液,主打补水保湿、细致毛孔。水乳中都富含玻尿酸+天然植物浓酸成分,能深层补水滋养、舒缓干燥、改善粗糙,坚持使用还能提高肌肤光泽度。

五、珂润 水乳2件套装

效果评星:★ ★ ★  

参考价格:¥ 265/套

推荐理由:

针对敏感干燥肌肤所研发,敏感肌挚爱套装,一年四季可用。该套装有3个型号可选,清爽型适合中性、油性肌肤,标准型适合中性、混油、油性肌肤,滋润型适合混干性、干性肌肤。水乳中成分都温和不刺激,敏感肌也没有负担,还加入了特有的神经酰胺成分+蓝桉叶提取物,能从内部渗透至干燥的角质层、修复肌肤屏障,深度保湿。

小贴士:

一套水乳正确使用时间应该为6个月以内,因为护肤品开封后,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变质,一般需要在开封后6个月内使用完。水乳应该在早晚洁面后护理肌肤时使用,由于水乳产品的含量不同、每次使用的量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时间上会有一定的差别。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组人物形象,这是以前的诗歌中所没有的。正如沈德潜所说,“共一千八百五十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肖其声音面目。”沈德潜的评价无疑是精到的,对诗中人物的“面目”,人们虽已经作了很多分析研究,但因种种原因,比如戴着特定时代色彩的眼镜去看人物,去看人物之间的关系;按既定的主题去图解作品,就难免将人物“格式化”。再者凡优秀的作品,总是常读常新的。因此,当我们摘去原先的眼镜,再读这首诗仍会有新的发现。

  兰芝

  刘兰芝,论者多把她看作是一个反抗封建势力的女性形象,有人甚至把她比作卡捷林娜式的“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刘兰芝的性格中固然有其反抗的一面,但如果仅看到这一点,便把刘兰芝简单化了。刘兰芝的性格不是平面的,而是情感丰富、复杂的。分析一个人物的性格要依据人物的言行,依据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看刘兰芝的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们先要考查的是刘兰芝说些话的情境。刘兰芝对丈夫说这些话的时间应该是焦仲卿刚从府中回家的那一天晚上。小两口吃过晚饭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相见常日稀”的一对恩爱夫妻终于有了两人相处的空间和时间。长期的相思之苦,久积心中的委屈,一下子化成了上面的话语。其次要分析刘兰芝说这番话时的情绪和情感。刘兰芝的话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我心灵手巧,知书识礼,受过良好的妇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嫁入你家后,心中非常悲苦。三、我勤劳本分,婆婆却故意刁难。四、你家的媳妇我实做不下去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我”赶回家吧。根据这些内容再结合刘兰芝说话的情境,我们不难想象,她开始说话的时候,情绪还是比较的平静的,只是泄点怨气,发点牢骚,渐渐地越说情绪越激动,以致说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样的话来。但这句话只是情绪激动时说出的,而绝不是真正目的。把这两句话放在特定的场合中考查,在刘兰芝的话中人们看到的是有无奈,是娇嗔。刘兰芝爱焦仲卿,焦仲卿也同样爱刘兰芝。如果刘兰芝真的想一拍两散的话,那她不可能在大道口对焦仲卿说:“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也不可能担心“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更不可能拒绝县令儿子的求婚。刘兰芝刚强,心直口快,能承受艰辛的劳作,不能忍受蓄意的刁难,她怨的不是“夜夜不得息”的劳苦,她怨的是“大人故嫌迟”的刁难。因此,当丈夫回来之后,她积久的怨气一下子倾泻出来,她这样说,只是想从丈夫那里获得一点精神的安慰,求得一点心理的平衡。焦仲卿听了刘兰芝的话后,马上就去找他的母亲,这是刘兰芝没有想到的,但性格刚强的刘兰芝这时不可能阻拦他,这样事情便难以挽回了。

  刘兰芝知书识理,善于言辞,绵里藏针。临行前,她向婆婆告别:“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一席话,表面上看,句句是自谦,是自惭,是歉意。表现出了刘兰芝很好的教养,即便在被婆婆无礼地驱遣回家的时候也不失礼节。用事实说明,“此妇无礼节”是婆婆的无中生有。细加分析,却发现话中有话,“出野里”、“无教训”很有可能就是焦母平时指责刘兰芝的话,“贵家子”也可能是焦母常常挂在嘴上的。现在把这些话一一回敬过去。焦母总以为自己的儿子娶了刘兰芝太亏了,门不当,户不对。在她看来,“我”是大户人家,所以她劝儿子说:“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刘兰芝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这看似自责,似抱歉,其实是抱怨,“不能承受婆婆你的驱使”,掂一掂这话,份量很重,这是变相地说婆婆对儿媳很挑剔,甚至是虐待。这话刘兰芝以前不敢公开说,今天她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了。刘兰芝又很重感情,她与小姑告别时,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她内心其实是孝敬婆婆的,尽管婆婆对她是那么薄情。临别时,她还叮嘱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可见她说的“供养卒大恩”,不是虚情假意。只不过她没有,或者因婆婆总是找她的茬,她不愿在婆婆面前表达罢了。

  再看刘兰芝的行:“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刘兰芝在被驱前为什么要作精心打扮自己?论者见仁见智:一、陈祚明说:“临当欲去,极写此女华艳……如此何忍出之!‘严妆’‘严’字、‘事事四五通’句,所谓极意装束也。”张玉谷也说:“被遗归家,有何情绪;作此严妆,呈其美态,……特借是再为临行固结府君之地。新妇苦衷,作者曲为写出。”皆指刘氏极意把自己装饰得华丽美好。二、李因笃说:“……自初妆以至妆成,每加一衣一饰,皆着后复脱,脱而复着,必四五更之(更换四五次),数数迟延,以捱晷刻也。……着毕,则新妇去矣。”则指刘氏不忍离去,故反复拖延。三、余冠英说:“每事四五遍,或是心烦意乱,一遍两遍不能妥贴。”我以为这三种说法,都没有能准确把握刘兰芝的性格和精神。按陈祚明和张玉谷的说法,刘兰芝的打扮,只是为了以美貌来留住焦仲卿的心,让焦仲卿不要把她赶回家。这种理解不合情理;焦仲卿爱刘兰芝,不愿赶她回家,刘兰芝是知道的,焦仲卿听了刘兰芝的话之后立即“上堂启阿母”也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刘兰芝没有必要用美貌来“固结府君”。“以捱晷刻”的说法,更没有依据。“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可见天刚亮,刘兰芝就立即起身打扮,如果说是为了拖时间,她没有必要这么早就起床。一大早就起床打扮,恰恰说明她希望早点离开这个家,迟早都要走,迟走不如早走,她要走得决绝,要走得让她婆婆看似毫不留恋的样子。“心烦意乱”可能有一点,因为毕竟这是一对恩爱夫妻,但还不仅仅如此。“严妆”即盛妆,刘兰芝刚强有余,柔韧不足,自尊心强,能伸不能屈。她是漂漂亮亮地嫁入焦家的,也要漂漂亮亮地离开焦家,以示她“实无罪过”。她要走得体体面面,决不在她婆婆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显得很伤心的样子。她这样精心打扮,是为了做人的尊严,仿佛英雄赴刑场,要衣冠整齐,昂首挺胸。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怜惜、令人敬佩、光彩照人的形象?

  焦仲卿

  焦仲卿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的人物。他有反抗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的一面。他惧怕母亲,但在母亲那里敢于为妻子据理力争,最后又屈服于母亲的*威。他不善于调解婆媳矛盾,听了刘兰芝满腔委屈的叙述,马上就对母亲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还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些话,都是一个寡母所最不能忍受的。我们想想,一个寡母,辛辛苦苦把儿子从小拉扯大,现在儿子却向着妻子,指责自己的母亲,甚至还拿死来吓人,做母亲心中是一种什么感受。从诗中看焦仲卿是焦家的唯一的儿子,焦家的香火要靠这个儿子来承传,现在这个儿子居然说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这样的话来,不是向母亲示威吗?这对缓解婆媳矛盾丝毫无益,还在焦母对儿媳满腔的怒火上浇油。所以焦仲卿刚说完,焦母立即“槌床便大怒”。他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于是只好采取权宜之计,让刘兰芝暂回家。尽管他对刘兰芝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其实他说这话时心中并没有底。他只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从故事的发展看,焦仲卿这一步走错了。

  他易冲动,不冷静,甚至出口伤人。他听说刘兰芝再嫁,便跑来对兰芝说:“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面对“丈夫”(其实他现在已经不是丈夫了)的指责,刘兰芝只是幽怨地说:“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焦仲卿的话虽然让兰芝感到意外,但她却非常克制、冷静。两人的性格在对照中更加鲜明。有人说,他爱兰芝,一旦听说她背约再嫁,便不再对她像先前那样低声下气,“哽咽不能语”了,而是斩钉截铁地说:“贺卿得高迁……吾独向黄泉。”这是一种何等的大丈夫气概!我从中看不到什么大丈夫气概,恰恰相反,我看到的是小男人心理。不错他爱兰芝,但爱得很自私,因而也就对兰芝缺少关心和了解。前面说过,焦仲卿回家后刘兰芝对他的一番叙述,并不是要他去向婆婆讨个公道。她只是为了倾叙,发点怨,撒点气,耍点娇,如此而己。这时,焦仲卿只要给刘兰芝一点理解,一点安慰,刘兰芝也就心满意足了。他其实不懂妻子的心,所以他第一步就走错。他处事不果断干脆。临别时,刘兰芝叮嘱他:“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可是他迟迟不来,直到知道刘兰芝要再嫁了,才匆匆赶来,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气急败坏地对兰芝指责,挖苦,讽刺。他以为刘兰芝再嫁是嫌贫爱富,是另攀高枝,这不是一个理解妻子的人应该说的话,这心理多少有点阴暗。这阴暗的心理与他从小没有受到完整的父母之爱有关。

  他爱自己的妻子,可最后还是把妻子休了;他孝敬母亲,但他最后还是自杀了,这是大不孝。他想做一个好丈夫,和妻子过和和美美的生活,结果是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他想做一个好儿子,可最后还是“故作不良计”,“令母在后单”。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儿子。他是一个悲剧人物,这悲剧,固然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性格原因。

  焦母

  焦母为人刚愎,蛮横,自以为是。她对刘兰芝横挑鼻子竖挑眼,一心想拆散她儿子与刘兰芝的婚姻。她反复对儿子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在旦夕间。”仿佛世间的女子都愿嫁给她儿子,似乎只要她喜欢谁,谁就是她的儿媳妇。当焦仲卿表示“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时,她开导儿子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有人据此认为,焦仲卿先世曾仕宦于台阁。其实我以为这话是当不得真的。何以见得?从语言上看,“仕宦于台阁”的主语是“汝”,即焦仲卿,我们知道,焦仲卿只不过是庐江府一小吏而己,并没有在台阁做官。焦母,一村妇,儿子在府中做官,她就以为“仕宦于台阁”,便自我膨胀,自高自大,诗人让她这样说,正是为了表现她的无知与自大。

  对刘兰芝,她百般挑剔。这有刘兰芝的原因,也有焦母的原因。焦母看刘兰芝不顺眼,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言过其实,但并非完全无中生有,刘兰芝“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有文化,有知识;有文化,有知识,就有思想,因此与焦母难免产生思想和性格上的冲突。这冲突,虽然不会明朗化,也不会正面展开,但一不小心便流露在脸上是可能的,做婆婆的看在眼里,便怨在心里。有时对于婆婆的差遣,刘兰芝行动上虽然服从了,但心未必服,再加上焦仲卿在家的日子不多,婆媳之间有了矛盾不能及时化解,这样矛盾就越积越深。

  焦母看不惯刘兰芝,还有一种寡妇心态在作祟。我以为焦母守寡应有十多年,虽然从“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这四句看,焦母守寡不会有这么久,但这四句在宋本《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中都仅有“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两句。当然,即便只有这两句也不能断定焦母守寡有十多年,但从焦仲卿对母亲的畏惧心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从小在寡母的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不然焦仲卿不会对母亲那么畏惧。但凡寡妇对独子往往既溺爱又严厉,爱得有点变态。一个寡妇既当妈,又当爹,要将儿子抚养成人,继承焦家的香火,承受的精神压力是巨大,因此对儿子格外苛刻便可以理解。焦仲卿小时候受母亲的打骂应该是常事。即便他长大后已经娶妻做官了,仍摆脱不了母亲早年在他身上造成的心理阴影。所以当母亲槌床一怒,府吏便默然无声,其畏惧之情何异于老鼠见到猫?如若焦仲卿长到十多岁父亲才死,作为独子,他就要挑起家庭的重担,那么他的性格就应该坚强,而不会那么骇怕他的母亲。另一方面,从焦母易怒暴躁、蛮横无礼的病态表现看,她分明是一个守寡多年的寡妇。因为病态所以她最担心的就是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而刘兰芝像楔子一样揳入他们母子之间,这是她最不能忍受的,她不允许媳妇从她手里夺走与她多年相依为命的儿子。焦仲卿越向着刘兰芝,焦母就越容不下这个儿媳,因此千方百计要把她赶出家门。这种心态是多年守寡的母亲的共同心态。

  刘母

  刘母,有人认为她也是逼刘兰芝再嫁的封建家长的代表之一。理由是当县令家来求婚的时候她说了“汝可去应之”。其实这“应”,不能理解成“答应”,而应理解成“回复”,作为母亲,她当然希望女儿婚姻美满,生活幸福。女儿被休回家,马上就有人家来求婚,而且来求婚的又是颇体面的人家,妈妈希望女儿答应这问婚事,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就简单地认为是势利。况且这时母亲并没有代女儿做主,而是让女儿自己去处理,在那样的时代,这样的母亲无疑是开明的,是通情达理的,是难能可贵的。刘母的开明和可贵,从刘兰芝受到的良好教育上可以看出,如果不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刘兰芝不可能受到那样良好的教育。

   还有人甚至作了这样的大胆推理:焦母能逼儿子休了刘兰芝,那么刘母为什么就不能让儿子逼刘兰芝再嫁呢?这种推理其实是一定要给刘母戴上一顶封建家长的帽子,以说明封建家长制是焦、刘爱情的罪魁祸首。但这种无视作品本身的推理是站不住脚的。在县令家来求婚的时候,刘兰芝对母亲说:“兰芝初还时,府史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这时,拒绝媒人的是刘兰芝的母亲:“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这番话说得非常得体,体现了她良好的休养,善良的心地,她同情理解自己的女儿。到了太守家来求婚的时候,刘母还是说:“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真正逼迫刘兰芝的是刘兄。刘母只是在刘兰芝答应了婚事之后才说:“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在焦仲卿迟迟不来,刘兰芝答应了婚事,太守家就要来娶亲的时候,刘母说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不能据此认定她是封建家长。

  刘兄

  诗中对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仅三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这两处都是刘兰芝说的。正面写刘兄的只有一处,就是刘兰芝第二次要拒绝上门求婚的人时,他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实如果单把这一番话抽出来分析,也不能说这就是逼妹妹出嫁,甚至完全可以理解成是为妹妹好,为妹妹的前途着想。刘兰芝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多年,她最了解自己的哥哥,有了刘兰芝“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这样的评价,刘兄的话就可以作完全不同的解析:这哥哥是势利眼,只看门第,不顾爱情,尤其是那句“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更是不堪入耳。这话的意思就是,你如再不嫁,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潜台词是,难道要我做哥哥的养活你一辈子不成?刘兰芝被遣回家,其实已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再听哥哥这么一说,她再也无法在这个家里住下去了,所以她回答哥哥的话是“谢家事夫胥,中道还兄门”,而不是“中道还家门”。这一字之差,兰芝的内心之苦尽现。现在哥哥发出话来了,还能赖在哥哥家不走吗?这个哥哥话语不多,其实非常刻薄,毫无兄妹之情可言。

  

不是兰芝旗下的,兰芝本身都是太平洋旗下的产品了, 韩国太平洋公司(亚洲最大的化妆品集团) 旗下品牌: 顶级护肤品牌:Sulwhasoo 雪花秀、HERA赫拉 一线护肤品牌:IOPE 雷婷,Innisfree(悦诗风吟) 二线护肤品牌:Laneige(兰芝)、梦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0306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4
下一篇2023-08-24

随机推荐

  • 12岁女孩能使用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或丝润爽肤水吗?

    12岁女孩能使用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或丝润爽肤水吗?这是许多家长和女孩们关心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和丝润爽肤水都是针对成年人的产品。这些产品中可能含有一些成分,如酒精或其他化学物质,对于12岁的女孩来说可能会过于刺激。

    2024-04-15
    44200
  • 欧美妮维雅vs泰国妮维雅哪个好用

    欧美妮维雅vs泰国妮维雅,泰国妮维雅好用。泰国妮维雅是妮维雅原产地公司,产品质量正品有保障,妮维雅是面部身体滋润保湿乳,长期使用可以是肌肤白嫩光滑,欧美妮维雅产品相比较泰国妮维雅产品,价格高,泰国妮维雅价格亲民,性价比更高。1、包装印刷:由

    2024-04-15
    47100
  • 欧莱雅男士控油炭爽抗黑头洁面膏 和 妮维雅NIVEA男士焕白亮肤洁面乳 曼秀雷敦洗面奶那个好啊。

    妮维雅NIVEA男士焕白亮肤洁面乳和曼秀雷敦洗面奶,各有各的特点和适用对象。从不同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妮维雅NIVEA男士焕白亮肤洁面乳是一款专为男士设计的洁面产品。其独特的焕白亮肤配方,可以有效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角

    2024-04-15
    39300
  • 男士洁面乳 怎么用

    1、用温水湿透脸部(冷水无法去污,热水会导致皮肤油腻),把洗面奶挤在手心,轻轻摩擦,打出泡沫,泡沫去污效果更好;2、将泡沫涂在脸上,用手指轻轻按摩脸部,需要特别清洁的地方就用力一点点;3、鼻子两侧可以重点清洁,稍微用力按摩一下,用手指指肚进

    2024-04-15
    28500
  • 你觉得有哪些书值得我们去读?类似那种“一生中必读”的推荐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在

    2024-04-15
    27700
  • 过劳脸色黯沉 精华液打造光采肌

    上班族无论男女都有过劳现象,最近还上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让全球了解台湾劳工超时工作的拼劲。但是,加班过劳的背后却隐藏许多危机,尤其秋冬季节到,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女性来说,过劳加上季节变换,两者更是肌肤的杀手,除了脸上缺水、黯沉蜡

    2024-04-15
    26900
  • 小黄瓜水有什么作用

    美白保湿、细致毛孔、细滑爽肤。。。小黄瓜萃取精华富含矿物质、氨基酸、糖蛋白、单宁酸等人体极易吸收的养分,可以使肤色靓丽、红润、洁净、白皙;与此同时,可有效的清热解毒,促进血液循环,对青春痘、粉刺、皱纹、雀斑等问题可以起到修复作用,对发言的皮

    2024-04-15
    39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