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一见钟情的故事 最好是中国的 谢谢了

古今中外一见钟情的故事 最好是中国的 谢谢了,第1张

1,梁祝传说。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2,七夕”与牛郎织女的传说 

 农历七月七日之夜,称“七夕”,中国民间有“乞巧”的习俗,故七夕又称“乞巧节”。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据说,牛郎是南阳城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马氏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条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由于农历的七月七日正当雨季,所以这一天常常下雨,人们便说这是牛郎织女的眼泪。农村中的一些少男少女还会趴在豆角架的下面,据说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美妙动人,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以“牛郎织女”来描述夫妻的恩爱。

3,孔雀东南飞。

话说汉献帝建安(公元196—219年)年间,小市地区有一对男女青年,男的叫焦仲卿,女的叫刘兰芝。焦仲卿长的身材魁伟,清秀英俊,自幼由祖父口授《诗》、《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村里人都说这个焦郎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到了二十岁时,果然在庐江郡担任了“府吏”之职,也就是现在的文书或者办公室主任之类的差事,搞的是文字工作并负责保管庐江郡的大印。刘兰芝自幼聪明伶俐,喜欢学习,家中人请来塾师教她读书识字,《诗》、《书》、礼仪一教就会,吟诗作对,无所不能。她还在十几岁时就学会了织素、裁衣、弹箜篌等技艺,被人称为心灵手巧的“能小姑”;刘兰芝从小就长得眉清目秀,皮肤白净,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十六七岁时,更显秀丽丰满,端庄娴雅,人见人爱,被称为“小市一枝花”。一些青年人看到她,眼球就被吸引住了,想移也移不开。据说一个青年农民挑了一担稻谷上街出售,路上遇到兰芝,双眼在兰芝身上留驻,忘了扶箩绳,而让稻谷撒了一地。焦仲卿和刘兰芝两家离得很近,孩童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的心中早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年龄大了,焦家托人去刘家说媒,刘家人当然满口答应。而刘兰芝本人更是笑在眉头,喜在心头。 刘兰芝十七岁时与大她几岁的焦仲卿结婚,才子配佳人,两情相悦,如胶似漆,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焦仲卿和刘兰芝在路上并肩走着,人们总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赞叹着他们是人间少有的一对恩爱夫妻。 刘兰芝通情达理,善待公婆,结婚后,婆媳关系一直很好。到了第三年的头上,焦母对刘兰芝的态度却慢慢地有了微妙的变化,婆婆渐渐地不喜欢兰芝了。这还得让我从头说起。小吏港地区一些人家,现在还强调结婚是为了“接后”,其实这种理念正是从《孔雀东南飞》沿袭下来的。焦仲卿与刘兰芝结婚已经三个年头了,兰芝的肚子还没有挺起来,这可急坏了婆婆,她想让儿子休掉兰芝,再讨个媳妇生个孩子接后,但是又找不到好的借口,如是便在生活上处处刁难兰芝。仲卿牙齿好,胃口好,一贯喜欢吃硬饭,他回家来了,兰芝做饭时便将饭里少放一点水,将饭煮硬一点,婆婆吃了,忽地破口大骂:“兰芝,我年纪大了,不能吃硬饭,你把饭煮得这样硬,岂不是想饿死我老娘?”下次仲卿回来了,她便将饭里多放一点水让饭软一点,婆婆看了又破口大骂:“你明知我儿仲卿喜欢吃硬饭,你煮饭放那么多的水,不让仲卿吃饱,你安的什么心?”有时还斥责兰芝道:“兰芝,你不听我的话,叫你上山你下河,叫你赶鸭你赶鹅,你能叫媳妇吗?”婆婆大事小事,处处刁难兰芝,真的叫兰芝进退两难,里外不好做人,她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泣。 兰芝将情况告诉了仲卿。兰芝对仲卿说:“我既然不能得到母亲的欢心,母亲这样讨厌我,看来我早晚要被赶回娘家,与其被赶回娘家,不如自己回去。” 焦仲卿是当地有名的大孝子,对自己的母亲一贯言听计从,逆来顺受。尽管仲卿很爱兰芝,但在母亲的逼迫之下,也只得让兰芝回到娘家去。他对兰芝说:“兰芝啊!你暂时回家呆一阵子,让母亲消消气,过一段时间我去接你回来。我们是恩爱夫妻,要白头到老啊!” 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贤淑早就闻名乡里,回到娘家不到三天,县令和太守听说这么一个美人儿被遣回娘家,便派媒人来为儿子求婚。县令派来的媒人,被刘母以“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为由打发走了;次日太守又派来媒人为儿子求婚,刘兄为了高攀贵门,强迫兰芝改嫁。在刘兄的逼迫面前,兰芝既不哀求也不屈服,表现得异常沉着,从容应对。她对闻变赶来相会的仲卿说:“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决心以死来表示反抗,维护坚贞的爱情。就在太守家迎亲之夕,她“举身赴清池”,以示对夫君焦仲卿的忠贞不贰。仲卿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顾母亲的威逼与利诱,“自挂东南枝”,以身殉情,随了兰芝而去。一对本应白头到老的恩爱夫妇,就这样被封建宗法势力迫害致死,在小吏港一带引起了轰动,把小镇搞得沸沸扬扬。人们出于义愤,将刘兰芝的尸体抬到焦家要求合葬,周边村舍男女老少来观看“焦刘”遗体的人不少于数百人,有的人流着眼泪,有的人在哭泣着,咒骂着。人们都认为焦母太坏,焦刘夫妇是死在她的手里,也认为刘兰芝的哥哥不该逼妹妹改嫁。人们议论着,评说着,焦刘殉情故事像电波一样,向四方八面扩散,并很快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4,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万喜良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饥饿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5,天仙配。

云海深处,玉帝的小女儿七仙女在仙宫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一天,大姐等姐妹七人去凌虚台游玩,拨开云雾,见到人间男女婚嫁、勤劳耕作的生活,十分羡慕。七仙女看到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董永忠厚老实,遂生爱慕之情。大姐看透七妹心事,但碍于天宫戒律,不敢相助。七仙女一再恳求,大姐不得已应允。临别赠七妹难香一枝,嘱其遇难时焚香招姐解救。下凡后,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为赎丈夫,两人同去傅员外家做工。傅员外怕七仙女干不多活白吃饭,先不收留,后又刁难,他要七仙女一夜织十匹锦绢。并说织得成董永三年长工改百日,织不成则工期延一倍。七仙女燃起了难香,姐姐们闻讯借织女天梭前来相助,织成了锦绢十匹。因有言在先,傅员外只得缩短董永工期。做工期满,夫妻返家。途中,董永得知妻子已有身孕,惊喜异常,赶忙去前村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高空中出现天将传玉帝旨意: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上,否则便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心如刀割,她不忍伤害董永,等董永回来便向他讲明自已来历,并在槐荫树上留下“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不怕天规重重活拆散,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带着满腹悲痛返回天宫。

   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叙述了七仙女下凡的曲折经历,

6,白蛇传说。

相传在遥远的年代,深居峨眉仙山千余载的白蛇、青蛇因羡慕人间幸福自由的生活,双双化为美丽少女白素贞和小青,来到西子湖畔。桃红柳绿的春色,男男女女的游人,使她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恰巧,断桥处走来一位扫墓而归的男子许仙,他的翩翩风度、忠厚神态吸引了白素贞,她和小青呼风唤雨,与许仙借伞为约,红楼相见。双方倾诉衷肠之后,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小青从中牵线为媒,当即完婚,结为夫妻。他们迁居镇江,开设保和堂药店行医治病,深受邻里八方尊敬爱戴。美满的姻缘却为恶僧法海不容。他妄想欺骗许仙,离间夫妻感情,许仙听之不信。时值端阳佳节,许仙好意劝妻畅饮雄黄酒一杯,白素贞把酒饮下,顿时现了真形,吓昏许仙。白素贞悲伤万分,星夜上昆仑山上**灵芝仙草,将许仙救活。哪知许仙上金山寺还愿,被法海囚禁。白素贞携小青赶来,谴责法海不义。法海拒不放人,白素贞无奈,水漫金山。领水族同法海及神将激战了一场,白素贞终因腹内已有七月胎儿,战败而归,6白素贞和小青来到断桥,故地重现,触景生情,感慨万分。许仙挣脱枷锁也逃至断桥。小青盛怒之下欲杀许仙。白素贞怨爱交织,诉说许仙负心背盟。许仙惭愧莫及,发誓爱深情坚,夫妻言归于好。回到红楼生一娇儿,生活无比恩爱幸福。法海并不就此罢休,去梵宫借取金钵一件,前来捉拿白素贞。白素贞被金钵吸走,与许仙父子生死离别,悲痛欲绝,最后被压在雷锋塔下。春秋更替,光阴流逝,小青为姐报仇,练就武艺。她用火葫芦烧死法海,击毁雷锋塔.救出白素贞。桃红柳绿春又艳,家人团聚喜笑颜。

7,长恨歌。

唐明皇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第一场 定情册封 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在位二十余载,呕心沥血,且喜塞外风清万里,民间粟贱三钱,太平世界,胜于贞观之年。便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在宫廷宴乐中,他发现跳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非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艺术禀赋极高,便将她纳为贵妃。 第二场 安杨交恶 杨玉环的义兄杨国忠也受到重用,逐步进爵至左相之位,他善于理财,可是也贪污受贿。野心家安禄山在右相李林甫去世后企图取而代之,遭到杨国忠的阻拦,二人交恶,互相攻奸。 第三场 华清池赐浴 李隆基从此不早朝,与杨玉环日日游宴。春暖花开,他们到骊山踏青。唐明皇在华清池赐浴,以此地特有的温泉水,洗尽杨玉环的民间凝脂,使之具有贵族气息。 第四场 安禄山认干娘 杨玉环与李隆基常在宫中探究音律,鸾凤和鸣。他俩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也就是演艺班子里去演习。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说笑话的丑角演员常有讽谏之言。唐明皇杨贵妃不在乎礼仪。原来杨玉环出身教坊,也有梨园生涯,她为自己遇到唐明皇这样的知音深感幸运,也为唐明皇开创梨园、发展艺术的业绩所折服。她带头下拜,众梨园弟子随之下拜,在梨树之下,拜认李隆基为梨园祖师爷。 安禄山学过舞蹈,他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皇帝和娘娘的青睐和赞叹。安禄山抓住贵妃口中的一个赞词,不失时机地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唐明皇的促成下,杨玉环被动地认了这个义子。 第五场 贵妃醉酒 唐明皇有三宫六院,偶尔也去别的妃子处。此日杨玉环与唐明皇约好在百花亭饮宴,谁知唐明皇中途驾转西宫梅妃处,杨玉环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独饮,酩酊大醉,趁醉发泄苦闷和不满。他在太监的启发下,割下一缕青丝,托高力士捎给唐明皇,以表心迹。 第六场 长生殿 唐明皇收到杨贵妃的青丝,特地去探望贵妃。时值七月初七,杨玉环到长生殿对月乞巧,以双手在金盆中捧月,并倾诉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对纯洁和永恒爱情的追求。唐明皇赶到长生殿,在杨玉环身后听闻,大为感动。于是二人重归于好,对天盟誓。适逢岭南新鲜荔枝送到,杨玉环更加笑逐颜开。唐明皇在荔枝宴上击羯鼓,为杨玉环表演自己的绝活。杨玉环也以自己新创的盘舞回报。谁知乐极生悲,探马来报,被封为渔阳节度使的安禄山造反,大兵正向长安进犯。荔枝宴大杀风景,慌乱不堪。 第七场 马嵬坡 唐明皇被迫在御林军的护卫下,携杨贵妃逃离长安,南下西蜀,途中驻扎马嵬驿。御林军统领陈元礼诛杀了杨国忠,于是发生了唐明皇、杨贵妃和陈元礼之间的争论。次日六军不发,狂呼要杀杨贵妃。唐明皇与陈元礼紧急磋商,就战乱的责任问题,坚决为杨贵妃辩护,并要以身抵挡欲闯贵妃营帐的军士,这一切,都让杨玉环看见了。在陈元礼实在控制不住局面、危及皇帝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杨玉环挺身而出,甘受白绫,做安史之乱的替罪羊。她与唐明皇诀别,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树之下。她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御林军继续前进。 第八场 迎像哭像 数年之后,安史之乱平息,但唐朝从此由盛而衰,历史发生重大转折。 李隆基下野,立太子为皇。失去皇帝的权力后,人性在他身上复归,爱情变得更加贞洁起来。他日夜思念杨玉环,检讨荒*误国以及往日种种过失,浩叹人生不能两全。他以神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追寻杨玉环的幽灵而不可得,遂请来杨贵妃的画像作祭。他老泪纵横,昏然谁去------恍惚间,到了月宫,去叩杨玉环的门环。 第九场 仙境续缘 杨玉环宛如嫦娥,盛装来迎。二人在天上,永续人间之缘。

西厢记,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相见,便**而入,莺莺见他**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嫦娥奔月。远古的时候,天上曾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个叫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用宝弓神箭,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最后那个太阳一看大势不妙,连忙认罪求饶,羿才息怒收弓,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儿为老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贤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一个老道人十分钦佩羿的神力和为人,赠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升天,长生不老。羿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起来。 羿有个徒弟叫蓬蒙,是个奸诈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长生不老药,好自己升天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猎的蓬蒙闯进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 嫦娥迫不得已,仓促间把药全部吞下肚里。马上,她便身轻如燕,飘出窗口,直上云霄。由于嫦娥深爱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就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来。 听到消息,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宫,默默地遥望下界,思念丈夫和乡亲们。她那美丽的面孔,使得月亮也变得格外圆格外亮。 羿和乡亲们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从此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为中秋节。

玉堂春。

明朝年间,北京有个名妓叫玉堂春,真名是苏三。她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官宦子弟王景隆偶遇苏三,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于是苏三以身相托。后来,王景隆离京归里,发愤读书,一举金榜题名。在王景隆返家之际,老鸨将苏三卖给山西洪桐沈姓马贩子为妾。其妻皮氏,即刁又泼,水性杨花,暗中与邻里赵昂私通。皮氏因嫉恨苏三,设计将沈毒死,然后恶人先告状,嫁祸于苏三,并以重金买通洪桐县令,将苏三定为死罪。赃官不问青红皂白,就给苏三定了死罪,关在死囚牢里,只等择日开导问斩。正当苏三在死牢含冤负屈之际,适逢王景隆升任山西巡抚。王景隆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微服私访,终于查清了真相。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犯罪伏法,贪官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唐伯虎点秋香。

江南才子唐伯虎天资聪慧,仪表堂堂,琴棋精通,诗画双绝。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决定离家几天,邀江南其他三位才子一起出游。路上偶遇华夫人带她的婢女春、夏、秋、冬四香等到寺庙进香。唐伯虎对貌若天仙的秋香一见钟情。在船夫的帮助下,他施展计谋混进了华府。这样,他有了许多接近秋香的机会。经过一番曲折,唐伯虎终于与心爱的秋香拜堂成婚。

在整个以封建题材为背景的前提之下,任何一个人物的形象和他本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历史造就了悲剧~是人物形象刻画了历史!

刘兰芝爱憎分明~不畏权势和金钱~追求真爱~并且宁愿牺牲一切~她聪敏机灵~古灵精怪~又天生丽质~更重要的是弹得一手漂亮的箜篌~只是因为她不安分和不服输的个性~让婆媳关系冲突僵化!其实她本人追求真爱没有错,可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她这样的行为被人排斥~以至最后的残局!

焦仲卿可谓重情重义~不能违背老母,又无法放下真爱~所谓孝义不能两全~他在中间左右为难~两面夹击~一方是至亲,一方是至爱,他无法抉择!他是最苦的一个人~没有地方申诉~最后只能自挂东南枝!又对亡妻的报答和追悔之意~也有对老母步步紧逼的警示之意!他的软弱和孝义搀杂~让人既痛恨他的无能~又同情他的死亡~最后既不孝也不义~!什么也没有做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三言”中的名篇,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篇小说被编入了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四册的中国古代小说单元中。据考证,《杜十娘》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1565—1616)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①,当属明代的“拟话本”。故事叙述的是: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也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他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这个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戏曲、**,也曾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除了杜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感人以外,小说中的“百宝箱”这个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的意象创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这个意象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这是情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作为连接故事线索的“百宝箱”犹如千丈游丝,有萦花粘草之妙;恰似蜻蜓点水,若即若离;又像神龙之宛游,忽隐忽现。“百宝箱”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四次出现,对情节发展起着暗示和推动的作用,前三次出现(其中第一次是暗示)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第四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所在。

其次,“百宝箱”是叙事编辑的妙笔。小说中,“百宝箱”先合后开,延长故事的秘密,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具体而言有两点:

1.控制叙事距离,形成叙事节奏。“百宝箱”的四次出现,是紧接着前一事件完成的新事件的准备,是在旧紧张解除之际的新紧张的来临,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情节跌宕多姿,曲折变幻。

2.调节叙事视角,制造叙事张力。我国传统小说,叙述故事多采用全知视角,事件的前因后果、线索的来龙去脉、人物的一生行事等都要向读者交代得一清二楚,否则就会有叙事不完整之嫌。《杜十娘》却不同,它采用限知视角,使读者开始并不知道百宝箱为何物,也不知道杜十娘日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直到杜十娘被李甲出卖之际,开箱取宝投江之时,才知道她还有一个百宝箱。这样读者就会想到: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又为什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在关键时候又为什么不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将它沉入江底?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答正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是读者理解小说内涵的关键。

再次,“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历史意义如何?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种猜测和诠释,然而却总是不尽人意。比如有人认为,李甲是残害杜十娘的直接凶手,是他的“负情”把杜十娘推入江中;也有人认为孙富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孙富的挑唆,也许李甲不会抛弃杜十娘;还有人认为,把杜十娘的悲剧归因于李甲的负情和孙富的挑唆,都未免简单化、表面化,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应该是封建礼教,小说正是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笔者以为,第一、二种观点固然过于肤浅,第三种观点看似深刻,却也未免公式化、概念化,未能尽其妙。如果我们从“百宝箱”这个意象入手去解读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蕴,也许是一条新的通途。

1.“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我国明代,正是商品经济兴起和繁荣的时期,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终于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宗法伦理向利益驱动转变。这种背景在《杜十娘》这篇小说中是有所交代的:“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常言道:‘说着钱,便无缘”,“如今的世情,那有顾缓急二字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鸨儿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李布政与杜十娘,孙富与李甲,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正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她幻想利用“百宝箱”来换取李甲的爱情。

2.“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小说中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但是,一个女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杜十娘所追求的,又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百宝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在选择李甲托付终身之时,杜十娘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 的秘密告诉李甲,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但是,杜十娘太天真了,在利欲熏心的社会里,在充满铜臭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哪有什么真情可言!她的希望是注定要破灭的,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3.“百宝箱” 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杜十娘太有尊严了,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她甚至误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真情。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本来就算李甲负义,杜十娘太可不必投水自尽,她有青春,美丽,还有金钱,她还可以另寻他欢,就算独自一个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使杜十娘彻底的失望了。一个曾经对自己感激涕零的人,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惜背信弃义,断然出卖自己,而且还面有喜色,心无愧意。试问天底下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下这样一个弱女子,可以容纳她追求美满的生活?试问又有何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她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只有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杜十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因为当时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贼。而李甲、孙富之辈,只是成了间接的杀人凶手而已!

可悲的杜十娘, 可叹的一曲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悲歌。

1、刘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一个“故”字,既画出了焦母故意挑剔的凶恶,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语气委婉而率真,性格柔顺却刚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请遣归,一则因不堪凌虐,再则因深知遣归之势,不能挽回平日,兰芝是如何的忍辱负重;眼前,又是怎样的迫不得已!激愤之情,溢于言表;难言之隐,尽含其中兰芝辞别:“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有礼有节,举止得体大道分手:“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了对爱情的坚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预知有变,五内如焚可见兰芝的洞察力和反抗精神。

2、焦仲卿,诗歌通过仲卿的“口中语”表现了他忠厚和逐渐发展的反抗性格,“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不仅表达了他和兰芝笃深的感情,也委婉地表示了若遣此妇,不复再娶的态度“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言虽恭敬,骨子里藏着叛逆精神,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已经完成:“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对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是多么有力的一击。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过程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 式称。作者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史,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便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地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象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 !” 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惟一的希望。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 “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最后她哥哥说出了 “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 ,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 “ 仰头 ” 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统治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地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花,也是历史的镜子。

焦母是制造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她对媳妇的不容的理由历来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古来妇女有“七去”之说:不顺父母去;*去;无子去;有恶疾去;多言去;妒去;窃盗去。窃盗、多言、妒意、有恶疾几点未见任何交代。无子似乎也是一说,但是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乡间七姑八婆之间这样的事情应该是到处传扬的,县令和太守没有理由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求亲的行为证明这一说是毫无根据的。剩下的唯有“不顺父母”这一点,文中焦母说媳妇“举动自专由”指责媳妇自作主张应该被视为对婆婆的不够尊重。但是刘兰芝是否真如焦母所言,值得怀疑:刘兰芝在被谴之后跟婆婆告别还惦记婆婆在家里的辛劳,和小姑的“泣别”毫无疑问证明刘兰芝的涵养和孝顺,可见焦母的理由只是自我的一种感觉。

焦母说刘兰芝“此妇无礼节”,甚至说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有贵贱之分,告诉焦仲卿“贵贱情何薄”,刘兰芝也自称“生小出野里”,从字面上肤浅的理解似乎焦母逼迫儿子休掉媳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媳妇比较有主见,并且出身卑微,和焦仲卿的官员身份不够相配。但是有两点可以证明这个理由难以立脚:一是下文县令和太守的家世很明显比“庐江府小吏”要显赫得多,既然他们能为自己的公子向刘兰芝求婚,证明刘兰芝的家世并非真正的“野里”,二是文中对刘兰芝的聪明能干和多才多艺的描写可以看出刘兰芝琴棋书画兼之女工的家庭教养远非普通乡野村妇所能比拟,也从侧面证明文中并未明叙的家世很难和乡野划上等号。

由此可见,焦母对刘兰芝的诋毁纯粹属于心理的异常反应,刘兰芝的所有进退表现可圈可点,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被遣的理由,恰恰从另一侧面证明焦仲卿对刘兰芝这样一个个性鲜明贤惠的女子爱的如痴如醉爱的理所当然。

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就是对刘兰芝的家世的仅有的上述交代是通过焦母和刘兰芝的语言来表现。那么在具体的语境中说话人的身份、心理和性格对于说话人的语言习惯是有至关的影响的。

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为静定不舍。”农业耕作只需要居所周围几亩地就可以维持生计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这种农耕文化的性格表现出内敛、谦逊的性格基调。国人这种自谦的表现古往今来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把刘兰芝对自己家世的这种介绍当作真实显见是种笑谈。

焦母历来被评论家视为一个专横的人物形象,姑且不论她为何对媳妇拒之千里之外,单单从她前后的语言和行为描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丰满。在逼迫儿子休掉媳妇的时候,她质问“小子”“何敢助妇语?”的语气的确淋漓尽致表现其封建家长的专横;但当儿子听到媳妇宁死不从再婚的消息决意同赴黄泉的时候泪如雨下,也真切表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真挚血肉亲情,可见在作者笔下,焦母虽然专横却也非冷血动物无情无义,摒弃了那种单一教条的人物形象刻画方式。作者简单的前后对比刻画一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专横母亲形象。切不可单纯把焦母片面强调其专横而对其本身的丰富的人性视而不见。

其次,对人物的性格分析还要考虑时代社会背景社会心理: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的心理性格常态除了遗传因素之外,非智力因素最关键的是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感染。每一个时代的人物都闪烁时代的印记。我们解构文学作品触摸主人公心理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人物所处社会时代的风俗和必要的时代思想对其的影响。尤其是人物的行为的分析不考虑社会背景造成的分析就难以认同和理解。以《孔》文中刘兰芝兄长(下称刘兄)为例:教参上给刘兄性格定义为:“见利忘义、自私、凶狠”;同时又说“‘其往欲何云’用疑问语气表示坚决,可见刘兄还是有点修养的人”,教参这两种说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按照字典的解释,“自私”是指“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凶狠”是指“(性情、行为)凶恶狠毒”。兄长极力规劝自己妹妹嫁给太守的儿子,固然可以说攀上一门高亲,对家庭生活有某种现实利益,但是从兄长的“怅然”的感觉,以及他用“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的比较来质问妹妹“其往欲何云?”尽管语气比较强硬,但是还是夹杂商量和劝导的口吻,可见他的思想比较功利,有自私的成色,以及这种长兄为父的家长口吻中透露的急躁性格,但说成“狠毒”似乎有点过火。并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关心妹妹的婚事本身也未必就不能说成为兄对妹妹的一点兄妹之情,毕竟自己妹妹一个人守寡的煎熬也是一个现实困惑。何况开始县令给儿子提亲的时候,刘兄是没有很着急露面逼迫妹妹赶紧出嫁。尽管可能其中很大程度包含出于自己家族攀亲带故的自私的心理,但是实际上拒绝太守家的提亲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况且依照刘兰芝的通情达理和聪明,一定也明了这个处境,因此不让自己的兄长左右为难。

有一种说法认为刘兄之所以如此暴躁,还因为刘兰芝被休给家族带来的耻辱,但是据西汉的典籍记载西汉虽然从道德上否定妇女再嫁,但是当时的成文法律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而实际生活中,妇女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亲自替她作说客。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先嫁河东卫中道、被掳入匈奴后与左贤王成亲,并生有子女,归汉后又嫁与董祀,先后改嫁两次。这样的身世并没有成为她一生的污点,相反她由于传奇的经历和文学上的才华被南朝人范晔收入了《后汉书•列女传》,这在一千多年之后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这些史料翔实证明妹妹被休在家然后改嫁的所谓不光彩也并非很严重。

妹妹被休,脸上就算没有什么光彩;但是兰芝回来时兄长可以默不作声,推却县令家婚事可以沉默不语足见至少刘兄还是很有耐心和涵养,也能理解妹妹的处境,如果真是狠毒自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恐怕在妹妹刚刚被休就会暴跳如雷。如果刘兄真是“阴险狠毒”只能说他认为县令的公子还不够他所攀的对象,等待更高贵的婚事。但刘兄要能预计到太守一定能来提亲,那就不仅“颇有心计”而且简直是神算。

第三,文学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不是完全等同的。

人物的创造有时未必是真实的,其创造全在乎作者,被创造的人物也因社会文化或作者的意识形态而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语言风格的使用也有关。心理学的观点,将理想加以营造成幻化世界,是满足内心的愿望,达到自己构思预设的审美的目的。《孔》文中刘兰芝的悲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果说刘兰芝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焦家摧残她,那么她“心中常悲苦”,可还要留在焦家。试问这是反抗,还是殉葬? 既然是焦家休掉了,且焦“家妇难为”,那么,“窈窕世无双”的县令五郎,与“娇逸未有婚”的郡守公子,为什么不可以考虑?为什么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权益,反而自觉自愿地带上“从一而终”的枷锁,难道这就是她的反抗么?在本质上恐怕有点儿祥林嫂拒绝贺老六之嫌,实不足称道,只暴露了自身的幼稚、愚昧,没有自我。虽有种悲壮美,但在读者心里实在掀不起什么风浪,虽有人慕其名而专一拜读,至多不过“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鲁迅《祝福》)

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温柔、贤惠、谦逊、聪明能干、多才多艺……这样完美女子生活中凤毛麟角,婆婆为何要一意休她?刘兰芝和焦仲卿如此坚贞不渝,有何生活基础?既无生死考验在前,何以结成生死之谊?又无恩爱的生活背景,何来忠贞不渝的爱情?林觉民的《与妻书》之所以感人至深,其中生动真挚的细节描写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孔雀东南飞》里差不多连一个欢愉的细节都没有,所以刘、焦二人的坚贞不渝实在让人难以认同。既然焦仲卿是个孝顺的儿子,可以顺从母亲休掉完美的妻子,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他能舍弃母亲和心爱的女子共赴黄泉呢?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性格究竟因何而生?结局两人合葬更是难以成真,要让诗里所描绘的专横的封建家长在棺材面前落泪实在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如果非要给这三个问题一个回答,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憎分明以及对纯朴美好的愿望。所以有些疑惑也就不必寻根究底探个究竟。关键是每一位读者能够领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刻画的良苦用心,慰藉于作者美好的祝福与闪耀的理想的光辉。

这种对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分析其实是读者自性的一面镜子,涵盖着自己的梦想与深远的无意识。它是一种实践,一种自我心性发展的实践,也是一种不断的努力,是一种人生的追求。这实践的意义更是需要我们的切身体验。其中包含着自性化体验与天人合一的理想,其意义与价值也就包含在这典型人物的性格分析的努力与追求之中。

婆媳关系,自古就一言难尽,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之所以能以劳燕分飞的悲剧流传千年,就因为有了焦母这个恶婆婆。为什么把普通甚至是很好的女人分别放在婆婆与媳妇的位置上,世间就几千年都无法消掩婆媳关系这种你死我活的拚却和至死都不能释怀的悲屈呢?

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同时,兰芝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诗前小序里说她“为仲卿母所遣”,而诗歌的一开头写她主动提出离开焦家。当然,她不会无缘无故地让焦母将她“遣”回娘家,很可能是焦母长期的百般挑剔,让她认识到焦母根本不喜欢自己,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博得她的欢心,甚或是焦母近来脾气愈加坏,已经向兰芝暗示或明说她不愿再让她做儿媳妇。可是,从诗歌一开头兰芝向焦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不满,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后来焦母也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后来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

《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

儒家思想逐渐显露出它的反人性、反感性的一面,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正日渐束缚和禁锢人心,显示出它吃人的丑恶嘴脸。《孔雀东南飞》中婆母的虐待(顺从公婆是对中国妇女最基本的要求),焦仲卿对他母亲的消极顺从(顺从父母是对中国男子最基本的要求)和在这种顺从中表现出来的对其妻被弃命运的某种程度的漠然,母家兄长的推诿敷衍(中国女性没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女子被休或嫁不出是自己父兄的耻辱)等等,都表明这不仅仅是焦仲卿妻个人的悲剧命运的反映,更是中国妇女在中国社会关系中的悲剧地位的反映。

《陈情表》

一 虚词

1 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借)

(3)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4)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2 于

(1)急于星火(介词,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 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2)臣之进退(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 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3 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7)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8)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9)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10)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11)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12)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1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4 一词多义

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小矜名节(动词,自夸)

夙遭闵凶(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悯臣弧弱(动词,悲痛,怜惜)

(3)薄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日薄西山(动词,靠近)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用“非”表否定判断)

(2)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

2 变式句

(1)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3 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

2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译文:我进退两难,处境十分狼狈。

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4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5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

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6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项脊轩志》

一 虚词

1 以

(1)娘以指叩门扉曰(介词,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

(3)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

(4)以手阉门(介词,用)

2 而

(1)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

(2)墙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

(3)客逾庖而宴(连词,表修饰)

(4)而母立于兹(代词,你,你的)

(5)呱呱而泣(连词,表修饰)

3 之

(1)顷之,持一象笏至(语助词,调整音节)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语助词,调整音节)

(3)他日汝当用之(代词,代象笏)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二 实词

1 通假字

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

古今异义

(1)人至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2)吾妻来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还给

(3)墙往往而是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4)比去,以手阉门

古义:及、等到、并排的 今义:较量、紧靠

2 一词多义

不能得日(动词,得到,获得)

得不焚(助动词,能,能够)

日过午已昏(动词,指时间超过)

不能得日(名词,阳光)

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看望)

人往,从轩前过(动词,经过)

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动词,返回。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

借书满架(名词,书,书籍)

或凭几学书(名词,字,文字)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自,由)

从余问古事(介词,向)

余自束发(介词,从,由)

自语曰(代词,自己)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安放)

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

以当南日(动词,挡住)

他日汝当用之(副词,理当,该当)

3 词类活用

(1)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的前面)

(2)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朝西)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

(4)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砌上围墙)

(5)明月半墙(名词作动词,月儿明亮地照着)

(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

(7)垣墙周庭(形容词作动词,围绕着)

(8)亦遂增胜(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景致)

(9)时至轩中(名词作状语,时常)

(10)客逾庖而宴(名词作动词,吃饭)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断)

2 省略句

(1)(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去主语“余”)

(2)日过午(室内)已昏(省去主语“室内”)

(3)使(之)不上漏(省去动词宾语“之”)

(4)读书(于)轩中(省去介词“于”)

3 变式句

(1)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于此居,介宾后置)

(2)其制稍异于前(于前稍异,介宾后置)

4被动句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不焚”,即不被焚毁)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枝影摇动,煞是可爱。

2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译文: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动静)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3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文: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成就功名)了。

4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5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像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报任安书》

一 虚词

1 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2 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3 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 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 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6 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2)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

(3)被棰楚受辱(通“棰”,木杖)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

(5)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

(6)幽于圜墙之中(通“圆”)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

(9)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

(10)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

2 古今异义

(1)所谓强颜耳

古义:厚颜无耻 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2)下流多谤议

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义:下游;卑鄙龌龊

(3)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立身处世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配偶

(5)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诚恳,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6)南面称孤

古义:面向南

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

(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落入,沉没

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自己的心愿 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不一般

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10)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古义:言论

今义:谈话时所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

3 一词多义

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

草创未就(动词,完成)

而用流俗人之言(动词,采用,引申为“附和”)

用之所趋异也(介词,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

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

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

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

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4 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2)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

(4)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

(5)且勇者不必死节(动词为动用,为……而死)

(6)韩非囚秦(动词被动用,被……囚禁)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

(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断)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2 疑问句

(1)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

(2)与蝼蚁何以异(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5)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

(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3 省略句

(1)(书)草创未就(省去主语“书”)

(2)(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省去主语“先人职位”)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

(4)声闻(于)邻国(省去介词“于”)

(5)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

4 变式句

(1)不得通其道(其道不得通,主语后置)

(2)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

(3)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5 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2)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3)韩非囚秦(“囚”,被囚之意)

(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文: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

2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译文:猛虎在深山(的时候),所有的野兽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关进笼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却)摇尾(向人)讨吃的,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结果。

3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译文:落入微尘一般轻贱的境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

4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译文: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5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6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文:也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渔父》

一 虚词

1 之

(1)渔父见而问之(代词,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助词,的)

2 于

(1)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对)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介词,在)

(3)何故至于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3 而

(1)渔父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

(2)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3)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二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

2 疑问句

(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

(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

3 省略句

(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

(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

4 被动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三 重点语句翻译

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相应地改变。

3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却蒙上世俗的尘埃

4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

《逍遥游》

一 虚词

1 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而莫之天阏者(代词,它)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8)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

(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

2 而

(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3)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

(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3 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 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6 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7 于

(1)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而徵一国(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 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

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3 一词多义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 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

(5)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 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 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 变式句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兰亭集序》

一 虚词

1 为

(1)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

(2)已为陈迹(动词,成为)

2 于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3)暂得于己(介词,对或在)

(4)终期于尽(介词,到)

3 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

(2)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用来)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

4 之

(1)暮春之初(结构助词,的)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结构助词,的)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结构助词,的)

(4)夫人之相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不知老之将至(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往)

(7)感慨系之矣(代词,它)

(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它)

(9)仰观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5 所

(1)或因寄所托(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2)当其欣于所遇(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3)及其所之既倦(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2)趣舍万殊(通“取”)

2 一词多义

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4 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

(3)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

(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

(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3 变式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我国有许多优秀、经典的传统少儿剧目,如《三打白骨精》、《没头脑和不高兴》、《武 松打虎》……它们用不同的形式来演绎,有的是皮影戏,有的是水墨画,有的是木偶剧,这些剧目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幼儿刚升人中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台词应简短,以重复结构为主,句式要简单,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记住台词。动作则以模仿为主,采取集体做动作的形式,这样可以照顾到能力弱的幼儿进行表演。

 根据幼儿的兴趣可以逐步增加表演的内容,使情节更有冲突,内容更饱满。也可以结合班级的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角色和剧情。有感而发:

 依据我们的课题《旨在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特色游戏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研究》,本学期,我们把游戏的重点放在了游戏剧本的研究之上,各年级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侧重点的进行不同类型游戏剧本的研究,今天我认真的阅读了《半夜鸡叫》这部优秀的、经典的少儿剧目的改编,我深受感触。

 陈老师呈现给我们看的《半夜鸡叫》的剧本,经过了她的归纳和整理,罗列了九个方面的内容,在剧本组织和实施中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的。在保留传统剧本中的优点同时,我们要加入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幼儿喜欢的、家长好奇的新的内容和模式,从而来革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一个游戏剧本,不是简单的让幼儿把一个戏剧呈现在我们面前,家长理解、老师理解,而忽视幼儿,那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在接触剧本之前,往往对剧本中的很多东西都没有认知,比如《半夜鸡叫》到底是为了彰显什么含义,幼儿完成游戏剧本表演后有没有对社会和现象增加了认识和理解,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不急于呈现幼儿剧本的表演,我们应该从九个方面逐步入手,由浅入深,慢慢的让幼儿融入的游戏表演之中。在游戏表演中,孩子可以通过自己假扮成另外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从而让幼儿从多方面了解社会,接近社会,等到他以后走入社会的时候,就不会只从单一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谁的旋律,将谁缠绕?谁的凄凉,让谁断肠?纵有万般真情,都会弥漫在暗淡的黑夜中。当思念化成灰烬,我仿佛看到了兰芝的无奈,当世界依然萦绕在你的脸颊,一切的一切,都将从顺入流。于是乎,我感慨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许仲卿与兰芝的“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在后人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什麽山盟海誓,什麽至死不渝,都是一席空话。

 一朝为情死,万念皆下情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痴心,都将成为虚无。即使是无 ,也要固守爱情的忠贞不渝。“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哪一种”今生今世的诺言,亘古不变。

 兰芝啊!汝何所惧?即使黑暗中的爱情,我相信,真情的曙光会驱逐一切。从古至今,“不守妇道,红杏出墙”诸多都是在形容你,但我相信你的坚强,只要自己做过的,都会无怨无悔。千般恋爱万种情,一切尽在不言中。纵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宁死不再嫁,只为仲卿对你许下的承诺,你的专情,你的专一,让我倾佩。

 仲卿的爱,枝头空。似乎又重演了《梁祝》的凄惨。你爱兰芝,爱的无怨无悔。你对她许下的“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誓言,让我置身在封建社会看到了你的执着,看到了你对爱情的追求。但在当时,你的“孝道”未免对兰芝有些残忍吧!你尊你的老母,但又将兰芝置身何处呢?我也许不是你,不能体会你的心情。兰芝只是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女人,最不能承受的便是自己最爱的人手里的一纸休书。如果在现代,我相信你对兰芝,一定是不离不弃,对吗?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时间在老去。那时的花开,那时的刹那芳华,我们目光集聚,没有别离!青山依旧在,真情万古存。棒打鸳鸯,说到底就是一种现实的罪过,这种罪过拆散了多少有情人!我,来不及陪你一世,来不及问你什么是永恒,甚至还来不及哭泣,你就这样悄然而走,头也不回……

 君泪盈,妾泪盈,

 洛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无论是充满神奇的古埃及,还是让人神往的古印度;无论是魅力无穷的中国,还是艺术气息浓厚的古希腊……无不让我激动,感叹!而《尼罗河的礼物》这本书又一次带我穿越时空,感受历史,让我充满童趣的世界受益匪浅。古老的人们,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多么了不起的历史啊!

 古埃及在公元前 3000 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人们把他们的国王尊称为法老。在那个充满血与泪的奴隶制时代,古埃及人每天都被神话包围着。自然界的河流和沙漠都是他们的神明。在古埃及,人们认为,太阳的起落是因为太阳神划船横跨天空;他们头上的苍穹在正午为女神纳特所支撑;他们还期待死后能受到豺狼头人身的沙漠之神阿努比斯眷顾,象征着人们死后来到阴间接受审判,度量亡者良心以分辨在生前所做的好事、坏事之多寡;还有那牛头人身或戴牛角发饰的女神哈托尔,掌管繁荣、生育、青春和美貌……

 在众神之中,古埃及人最崇拜的是太阳神,人们认为太阳带来光明、温暖,带给世界万物生命,所以古埃及人的重大活动都以太阳神为中心。人们相信生命就像太阳一样循环反复,永不消逝。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古埃及人死后很重视保管躯体,因为他们相信,人的生命没有消失,只不过到了另一个世界,而保管好完整的躯体是在等待生命像太阳一样循环到这个世界以期待复活。这也就是木乃伊的由来。古埃及人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会重视一样小小的辟邪物——圣甲虫,其实圣甲虫在我们这里叫蜣螂,俗称“屎壳郎”。蜣螂在古埃及人眼里是神奇而神圣的,当它们把粪便推成一个个小球的时候,这便和古埃及人眼中的太阳神联系在一起,循环,永不消逝,于是蜣螂也就成了圣甲虫。

 至高无上的法老是太阳神的儿子,他们在死后为了能很好的保管好躯体,以等待复活。所有要修建存放躯体的建筑,这也是最早金字塔了。最早的金字塔比较简单,古埃及语称作“阿斯塔巴”,就是板凳的意思,说明早期的金字塔不高。但是随着法老权利和财富的越来越集中,他们攀比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大,也就形成了后来高大雄伟的金字塔了。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开罗附近的金字塔是古代七大奇观中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了。大金字塔为法老胡夫于公元前 2500 左右所建,占地 13 公顷,相当于 12 个足球场。还没有被中世纪欧洲大教堂的尖顶高过之前, 3800 多年来,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即使在高层建筑不断出现的今天,人们见到后也会叹为观止。

 在这样一个神秘的国度里,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金字塔,无不让我感到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但是一个个未解之谜,也成为激励着我努力学习的动力,我相信将来一定能去探索世界未解之谜,为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而奋斗。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读完理查德。福提写的《生命简史》,我对人类、万物及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认识。

 这本书描述了生命进化的40亿年的历程。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伟大的生命一步步从海洋走向陆地、从低级走向高级,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上,绘制着绚丽多彩、光辉照人的历史画卷。

 书中列举的一些事实令我震撼。水蒸汽得以凝结成水滴,这些水滴通过不断汇集凝结而形成了原始的浅海。这不禁让我慨叹自然之神奇,一定条件下,矛盾可以共生,孕育伟大生命的摇篮。还有更令我吃惊。“生命初期环境由于中世纪的人们描绘的地狱一般,那是一个炽热的充满强酸的世界,大气层中几乎没有氧气,硫磺从火山迸发出来,同时还伴有陨石慧星激烈的碰撞。”多么恐怖的情景,现存的所有动植物在那样的环境中绝对没有办法生存。然而,45—38亿年前,我们最原始的细胞(这里称为细菌也许更合适)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吸取养分,利用能量,挣扎着生存,一点点进化。这真是一首浩翰的生命史诗呵!还有一个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说法,做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而为我们所不屑的蛆虫,在几十亿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一个个小小的平凡的细胞而已。我们所蕴含的元素是完全一样的,这让我对一切生命都充满了敬畏,我们不应小觑任何生物,正如庄子所讲:“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为我一。”“存在即合理”,自然的法则从不偏袒任何生物,只是时间驯服了整个世界上不断进化、变异的生物。

 穿梭于生命演化的历程,感受着自然的神奇,有时,我的脑海会冒出泰戈尔的句子:“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几乎成了一咱信仰。合上厚厚的书,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大楼,看着路上甲壳虫似的小汽车,我不禁哑然失笑。如果说生命的演化史是个时钟,那么蓝藻大约出现在凌晨两点,无脊椎动物大约出现在上午十点左右,人类则像灰姑娘一样,在整个戏剧即将终止的十二点的前一分钟才登上舞台,可是我们才几秒的时间就以极大的加速度将地球造成一个以人类为主的世界,这是应悲哀,还是应庆祝?

 我不再对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而紧张,因为我仿佛看到人类灭亡后,自然又以自己的行事发展,细胞、组织、躯体、动物……那些哭喊着:“救救我们的自然母亲”的人员是不懂的,自然有什么好拯救的呢,它没有什么感情,更不会因为某种生物的灭亡而停止自己的发展。真正该被拯救的恐怕是冒昧的人类吧!

 可是人类有情,谁也不愿看到浩翰的人类文明、人类科技被自己的双手毁灭。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在人类灭绝后,要上亿年的时间才能再出现像人类一样智慧的生物。

 我想,每个人都应读一读《生命简史》,想想吧,我们就是这亿万生命的集合:在身体里面,流淌着他们的汁液,凝聚着他们的活力,保护着他们的追求……

这是我自己用过的,最好的一个版本,遵从原著,并且没有恶搞。

第一幕

旁白: 这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相传在东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母赶回娘家。尽管如此,她却与焦仲卿发誓永不分离。但天不随人愿,兰芝回娘家之后,母亲逼迫她改嫁,她决定以一死来守护这份忠贞的爱情。当焦仲卿得知兰芝已死的事实,便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自缢而死。

旁白:兰芝天还没亮就在机前织布,听见鸡鸣声,便起来活络一下筋骨,不巧却被焦母逮个正着。

(兰芝在专心的织布,过了一会儿公鸡打鸣了。兰芝伸了伸腰,起来走动走动。不巧,焦母正好走进来)

焦母:兰芝啊,这么早,织布呢?

(兰芝上前扶焦母)

兰芝:是,母亲。

焦母:恩,勤奋是好,可不是我说你啊兰芝,你这织布就得有个织布的样子,要坐在那仔仔细细的织,哪能像你这样,一有空就偷懒。那布能织好吗!

兰芝: 是,母亲,兰芝知错,兰芝谨遵母亲教诲。

焦母:嘴皮子倒是不错,把你织得布拿来让我看看。

(兰芝赶紧拿布双手递给焦母,焦母不屑的看看,脸阴沉下来)

焦母:你这织得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这纹理!穿出去哪还有脸面见人啊!

兰芝:是,母亲,兰芝知错。

焦母:你这几天织了几匹布啊!

兰芝:回母亲,三天织了五匹。

焦母:你这…三天才织五匹布,来我家已经这么久了,怎么一点长进也没有!说你偷懒一点也没冤枉你!

兰芝:是,母亲,兰芝无能,不能让母亲满意。

焦母:我何止不满意,像你这样的媳妇留着有什么用处!你就给我好好的在这织布!那也别去!

(焦母起身出门,兰芝赶紧上前扶到门口,焦母白了兰芝一眼)

焦母:还不赶快去给我织布!

兰芝坐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第二幕

旁白:焦仲卿忙完官府的事回到家中,兰芝笑脸相迎,心中却不免苦楚万分,于是兰芝便把心中的苦闷说来给仲卿听。

兰芝在床上刺绣,仲卿进房来,兰芝马上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站起来迎相公,仲卿坐在床上,兰芝站在旁侧给仲卿倒水,仲卿看了看兰芝的刺绣,一脸愧疚。

仲卿:你这绣的是鸳鸯啊,最近忙于官府的事无暇回家看望母亲与你,留你一人独守空房,实在是我的不是啊。

兰芝把水双手递给仲卿,为仲卿捶肩。

兰芝:相公何处此言啊,男人理应以事业为重。近来一切还好吗?

仲卿:嗯,还好,就是颇为劳累。你与母亲在家中可好?

兰芝听到这句话,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眼泛泪光。

仲卿:兰芝你这是…难道母亲又刻意为难你了?

兰芝:不,不是,不是母亲克意为难,而是兰芝我实在不够优秀,配不上做你焦家的媳妇。

仲卿赶紧起身扶兰芝坐下

仲卿:你这是何处此言啊?

兰芝:我的母亲对我管教甚严,十三岁我就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可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能使婆婆满意,我天还不亮就起床织布,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可婆婆还是嫌我织得慢。我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与你情投意合,恩恩爱爱,可有时心中还是不免感到悲伤。可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不够优秀,您家的媳妇我实在是不能胜任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婆婆很早就有了想休戚我的念头了,相公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让她老人家趁早休掉我吧!

仲卿沉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仲卿:我是不可能让母亲休戚你的,明早我还要去向母亲请安,这事我会和母亲好好谈谈的,你不用如此自责,错不在你,时候不早了,休息吧。

第三幕

旁白:焦仲卿在昨夜听过兰芝的一番话后,第二日清晨便想与母亲好好谈谈。不料却惹来母亲的暴怒。

仲卿进屋走向母亲跟前

仲卿:孩儿给母亲请安了,近日忙于官府之中,母亲身体可好?

焦母看见仲卿,一脸笑容。

焦母:好!好!到是有日子没看见你瘦了不少,可要保重身体啊。

仲卿:是,母亲,孩儿既然已回到家中,兰芝自会照顾的无微不至,就不劳母亲操心了。

焦母一听此话便变了脸,气不打一处来。

焦母:你那个媳妇,连个布都织不好,那里会照顾什么人!一提起她我这气儿啊…(抚了抚胸口)就不顺!

仲卿:母亲言重了,孩儿也正是为此事而来,孩儿本就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幸得还能娶到这样一个贤慧能干的妻子,婚后一直相亲相爱地生活,约定就是死后也要在地下相依为伴。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刚刚开始,还不算很久。孩儿认为兰芝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一幅难以理解的的表情。

焦母:我的孩子啊!你不要这样见识短浅啊!她那个样子还叫没有过错?你看看她,哪里懂礼节?作什么事都是自作主张!(表情变得温柔)你知道吗?隔壁家的那位叫秦罗敷的姑娘,贤惠端庄得很呢,而且又是倾国倾城可爱大方的美女!我是想啊,改天就找个媒人,帮你说说!你就趁早打发刘兰芝走,千万不要挽留她!

仲卿:母亲怎能这样说兰芝,孩儿已经说过,这辈子孩儿只爱兰芝一人,就是死也要阴间做伴,所以母亲还是收回要休戚兰芝这样的话吧,假如休掉兰芝的话,孩儿宁可终身不取!”

焦母听了仲卿的话拳头敲着桌子大发脾气骂道

焦母:你这孩子跟刘兰芝在一起变得一点规矩都没有了!怎么敢帮着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绝对不可能答应你的要求。这刘兰芝必须的休!

仲卿欲言又止,深深的叹了口气

仲卿:孩儿知道了,还儿这就告退了。

第四幕

旁白:焦仲卿被迫要将兰芝休回家去,满心的不舍,兰芝更是悲痛欲绝。

兰芝在床上刺绣,仲卿进房来,兰芝马上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站起来迎相公,仲卿坐在床上,兰芝站在旁侧。

仲卿:兰芝你快坐下。

兰芝坐下,低头不语。

仲卿:刚刚我已经找过母亲,她还是不肯改变心意啊,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是母亲逼迫着,我实在为难。你先暂时回娘家去。我过几天还要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一定去接你回我家。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但相信我,我一定会去接你回来。

兰芝:不用麻烦了!记得那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婆婆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劳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一心想要终身侍奉婆婆和你。可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你就留着作纪念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仲卿:娘子何处此言啊!你一定要相信我,办完事我一定马上接你回我家!

兰芝不语,叹了口气,默默流泪。

第五幕

旁白:第二日清晨,兰芝欲要告别焦家,这天早上,她仔细的打扮,穿着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饰物,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像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像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举世无双,美丽动人。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焦母,焦母上下打量她一番,一脸不屑。

兰芝:母亲,兰芝今日便要回家去了,特此向母亲告别。这几年,您一直耐心的教导我做一个好媳妇,只可惜兰芝愚笨,没有这个福分在继续作焦家的媳妇。

焦母:兰芝啊,你虽然做不了我焦家的媳妇,但是念在你平日还算孝顺,你回去之后,我会再给你找个好婆家的。

兰芝:兰芝先谢过母亲关心了。

焦母: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好挽留,你走吧。

兰芝:是,母亲,望您福寿安康,兰芝这就告辞了。

兰芝出门与小姑相撞。

小姑:兰芝嫂子,我都听见了,真是委屈你了

兰芝默默擦泪不语。小姑拽着兰芝要走回屋中。

小姑:母亲怎能这样误会你,走,我带你去找母亲再说说看,母亲平日最宠我。

兰芝:事已至此,我还怎么又脸面回去,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床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你一定要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小姑含泪松开了手

小姑:是,嫂子,我怎么会忘记你呢。你放心,哥哥是一定会去接你的!

仲卿陪着兰芝出家门

兰芝:就送到这吧。

仲卿:我发誓一定会把你接回来,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接你,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兰芝: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别再提接我回来的话了,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

两人举手告别,惆怅不止,恋恋不舍。

第六幕

旁白:兰芝被休回家中,兰芝的母亲实在觉得不可思议,母女二人深感悲痛。

兰芝望着家门,进退两难。最后还是进去了。兰母正坐在堂上品茶,看见兰芝,震惊的大怒!

兰母:你怎么回来了!

兰芝:女儿不孝,被婆家休回家来。

兰母:你…你…你叫我这张老脸往哪搁啊!!!

兰母捶胸顿足坐了下来

兰母: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究竟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过错,没有人迎接你竟然自己回来了!

兰芝泪如泉涌

兰芝: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是他焦家的媳妇我实在不能胜任啊!

兰母:哎…这可…这可如何是好啊!你先回去休息吧。

第七幕

旁白:兰芝虽被休回娘家,可还没出十天的工夫,竟有人上门提亲,这愈加使兰芝左右为难。

兰芝侍奉母亲

丫环:夫人,有媒人想要见您。

兰母:让他进来。

丫环带媒人进来

媒人:好消息啊,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您是不是愿意…

兰母:兰芝啊,你自己觉得呢?

兰芝:、兰芝才回来时,与仲卿立下誓言,永不分离。女儿不想违背情义,以后再说吧。

兰母:我们这贫贱人家的女儿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都做不了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你再找找别的好人家的女子吧,这事就算了。

媒人看了一眼兰芝

媒人: 不是我说您啊,兰芝怎么也是个被休戚的女子了,有这等的好亲事上门来您都不要,这兰芝可就真得在家窝一辈子了!

兰母:哎,随她去吧。今天真是麻烦您白跑一趟了。

旁白: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

丫环:夫人,太守的郡丞想要见您。

兰母:让他进来。

郡丞:天大的好消息啊!您可真是祖上积德啊!太守家有个五公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这回您可真是要好好想清楚了,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兰母:哎…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郡丞:您家女儿痴情是好,可也别耽误了自己啊!

兰母:真是不好意思了,又麻烦您跑一趟

郡丞:好说好说,但是,我可还是要奉劝您一句,这等好亲事可别错过了,她个孩子家的懂个什么!

兰母给媒人钱

兰母:我会再劝劝她的,这是我的一点心意,那我就不送了。

兰母想了想,叫来了兰芝的哥哥

兰母:去!把少爷叫来!

哥哥:母亲叫我有什么事

兰母:每人又上门提亲来了,这回是可是太守家的五公子。

哥哥:母亲您就是太心软了,这种事哪由得她的性子来,行,您就别操心了,这事就交给我了。

第八幕

旁白: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劝妹妹出嫁,兰芝被迫答应,心痛如绞。

哥哥恶狠狠的推门进来。兰芝马上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站了起来,让哥哥坐下。

哥哥:你的事我都听说了!你怎么想事情都不经过大脑呢!别以为我们家能养你一辈子!前次是嫁给一个小官吏,这次可是嫁给太守的五公子,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你竟然还敢说不嫁,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道理确实象哥哥说的话一样,如今我被休回家中,怎么处理完全听从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仲卿立下誓约,但也已经和他永远没有见面的机会了。你立刻就答应太守这门亲事吧,我愿意与他结成婚姻。

哥哥:这就对了!我的好妹妹啊!大家也都是为了你好啊!

第九幕

旁白:太守听说这门婚事成了,高兴得合不拢嘴。

郡丞冲了进来。

郡丞:好消息啊!好消息!刘家同意了这门婚事!

太守:嗯...办得!办得好啊!这次可要记你头功!

郡丞:谢过太守,只是这婚期...

太守:王钧斌自行发挥

郡丞: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

旁白:筹备婚礼的场面可谓是气势恢宏。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上断。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可是刘家却热闹不起来。

兰芝刺绣,母亲进来

兰母: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你怎么还不做衣裳?你可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

兰芝:是,女儿疏忽了,女儿这就做。

兰母:这我就放心了,那我就先走了。

兰芝:是,兰芝就不送了。

旁白:兰芝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没一会儿便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

第十幕

旁白:焦仲卿听到这个变化,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衣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

兰芝: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是无常啊!母亲和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还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仲卿:我是来祝贺你得到高升的!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的,至于我,就让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兰芝: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如此我亦是如此,既然这样我们就在地府下相见吧!可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

第十一幕

旁白: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焦仲卿回到家中,厅堂拜见母亲,与母亲告别。

仲卿: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寿比南山!”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

焦母:你可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仲卿:您还是不懂啊...

焦仲卿深深向母亲拜了两拜回房

第十二幕

旁白:兰芝结婚当天牛叫马嘶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却走到岸边纵身跳进清水池里。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心里知道从此便是与刘兰芝永远离别,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兰芝: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

仲卿徘徊于树下。

同时: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同时自杀。

幕终

旁白:焦仲卿和刘兰芝死后,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树枝互相覆盖着,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啼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在此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117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随机推荐

  • 全套海蓝之谜使用顺序是什么,海蓝之谜具体使用步骤是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使用海蓝之谜护肤品,海蓝之谜护肤品的美誉度很高。很多人进了一整套海蓝之谜护肤品,却不知道怎么用。全套海军神秘使用令海蓝之谜全套的使用顺序:洁面后先用醒肤水,再用浓缩精华,再用各种精华。精华的使用顺序:活

    2024-04-15
    43600
  • 国产天气丹几个系列什么功效

    天气丹的五个系列拱辰享系列,津率享系列,美白系列,水妍系列,天气丹系列。功效如下,天气丹拱辰享系列,适合25至30岁的人使用,对皮肤干燥,发黄有着显著的效果,它里面含有的黄精和拱辰丹成分,能快速被皮肤吸收,有效促进细胞再生,保持肌肤的弹性,

    2024-04-15
    35200
  • 精华液和精华素的区别在哪里?哪个用起来比较好?

    两者都是利用高科技超链接技术从天然动物、植物或矿物中提取活性成分浓缩而成的精华产品。它们具有保湿、抗皱、紧致、滋养和减少皮肤色素的功效。二者的区别1质地差异:一般是精华液较薄,比精华素更容易渗透到皮肤内部发挥密集护肤效果。2功能差异:增加水

    2024-04-15
    40300
  • 妮维雅润肤霜怎么用?妮维雅润肤霜能涂脸吗?

    秋天随着天气越来越干燥,很多人开始注重涂抹面霜或是手霜护肤。那么,妮维雅润肤霜怎么用?妮维雅润肤霜能涂脸吗?妮维雅润肤霜怎么用1与婴儿润肤油配合使用大家在使用妮维雅蓝罐的时候是否感到稍稍不易推开呢有一个方法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在妮维

    2024-04-15
    30000
  • 妮维雅防晒隔离润肤露spf30pa++是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防晒时间是多少?

    您好,知我药妆肌肤顾问很高兴帮助您。SPF是防晒指数(SunProtection Factor )的英文缩写,是防晒护肤产品对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 SPF指数越高,对皮肤给予的保护能力就越大。SPF值不同,表示有效防晒的时间也不同。具体为

    2024-04-15
    23700
  • 大家都用的什么男士化妆品,麻烦推荐一下

    1 曼秀雷敦作为专业男士护肤的领导品牌,曼秀雷敦男士一直十分注重护肤成分的创新应用、护肤科技的研发升级,多年来在遵循GMP制药标准高品质要求的前提下不断突破传统,实现安全和高效的双保障。2 欧莱雅欧莱雅男士劲能深层净化洁面膏含维生素C衍生物

    2024-04-15
    33200
  • 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

    1 清莹露清莹露 sk2清莹露怎么用sk2清莹露是属于清洁水,就是洗完脸,第一个用的,是给皮肤一个再次清洁的作用。 sk2清莹露用在神仙水之前,洁面后第一步,是SKII的化妆水,保湿,同时能起到二次清洁和细致皮肤的作用,帮助

    2024-04-15
    26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