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确实是我国古代一个很著名的爱情悲剧故事,其实里面的男女主人公他们两个人很相爱,可是最终他们也是走上了殉情的道路。这里面的原因是有很多的。
首先是他们所处的朝代,他们所说的是封建时代汉朝,而这个时候往往对于男女之间的交往是非常的有束缚力的。无论是自由恋爱的男女孩子,已经结为夫妻的两个人,他们终究都是抵挡不过封建社会的压迫。毕竟在当时以他们两个人小小的力量,是无法撼动封建社会这一棵大树的。所以即使他们两个人再怎么相爱,可是最终也没有好的结果。
其次是家庭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在封建时候孝道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他不孝顺自己的父母,那么他的做官之路也是到了尽头。《孔雀东南飞》男主人公的母亲他并不满意这一门亲事,甚至是男主人公的母亲,他不满意自己的儿媳妇,不能够给自己的儿子带来一个更好的前程。所以这个时候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子拥有更好的前程,男主人公的母亲就以孝道压迫自己的儿子休了儿媳妇;而对于女女主人公来说,因为他的娘家父亲已经去世,所以这时候他能够听从的就只有自己的哥哥。当女主人公被休回家的时候,他的哥哥马上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另一个爱慕自己妹妹的人。当然女主人公也是反抗过的,可是终究是抵挡不过封建大家族的威严,最终他也是被迫出嫁,并且在路过水源的时候跳水身亡。
最后是男女主人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因为他们所处在的时代是一个封建时期,所以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以父母为天,对于一些长辈压迫自己的事情,即使是让两个人分离。男女主人公他们也是毫无抵抗之力的。
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二人的悲剧成因,出了家长制这个社会根本原因之外,人物各自的性格心理缺失似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也就是说,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即是一个社会悲剧,也是一个性格悲剧。人物各自不健全的性格心理也是酿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焦母变态失衡的性格心理分析
焦母,是封建家长的一个典型代表,是焦,刘二人悲剧的第一制造者。从诗歌描写来看,她决意赶走刘兰芝的理由是“此妇女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但是从兰芝的自诉来看;“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羐,十六诵诗书。。。。鸡鸣人机织,夜夜不得息”兰芝应是个知书达理且极为勤劳有教养的女子,并非像她所说的是一个“无礼节”而“自专由”的人。那么,其根本原因又在哪里呢?可以毫不隐讳的说,就在于焦母那失衡而近乎变态的心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来看,文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焦仲卿有父亲。也就是说,她极有可能是一个死了丈夫而独自带着儿子生活的寡妇。在中国社会,对于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来说,儿子就是她的一切,是她唯一的希望。她会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儿子身上,自然也就希望儿子把全部的爱都献给自己。久而久之,她就会把儿子看成是自己一人的私有产品,不允许任何人——即使是儿子的媳妇——去分享儿子的爱。否则,她就会心理失衡,以至无法忍受。这样说来,她怨恨刘兰芝的真正原因根本不是别的,而恰恰是她失衡而变态的性格心理及由此而导致的焦仲卿畸形的爱。这也正是古往今来大多数残缺或单亲家庭的一个通病。
刘兰芝刚烈而偏执的性格心理分析
应该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讲,刘兰芝可称得上是“极品”女人,她美丽、善良、勤劳、能干。可以说,一个女子应具有的一切美德她差不多都具有了。要不然,在她被休之后就不会有县令、府君等大户人家纷纷上门提亲了。然而,这么一个上好女子,为什么竟遭夫家休弃并最终投水而死呢?难道责任全在封建家长焦母和刘兄身上吗?非也,刘兰芝自身其实也有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她具有过于刚烈而偏执的性格缺陷。
首先,虽说婆婆看她总是不顺眼,但也并没有直接赶她走,只是劝儿子快些把她休掉。但儿子并么有休她的意思,并且一直在乞求母亲“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一向勤劳善良的刘兰芝竟率先发难,主动要求遣己回家:“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要知道在整个封建社会,女子向来遵从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被休乃是极不光彩的事,这一点刘兰芝不会不知道。然问题是她既然知道,那又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承受这极不光彩的名声呢?答案只能用她那过于刚烈而偏执的性格来解释。同样地,当她后来被兄所逼,不得不改嫁“郎君”而遭仲卿挖苦嘲讽“贺君得高迁”之后,性格刚烈和偏执的她再也无法忍受:“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可见,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过于偏执而刚烈的性格心理,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甚至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为刚烈的性格往往隐藏的是脆弱的心理,一旦遇到不顺或挫折,这样的人很可能就会因无法包容而走上极端。这不能不说是《孔雀东南飞》留给我们的又一悲剧思考与启示。
焦仲卿懦弱优柔的性格心理分析
单从忠于爱情这个角度讲,焦仲卿应该说是坚强而执着的,然而从其本质性格而言,他又是十方懦弱而优柔寡断的。母亲逼他休妻:“我已失恩义,遣之慎莫留!”他虽然不同意,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抗争,仅仅是反问一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最有分量的话也不过是“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而在母亲捶床大怒的一顿臭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之后,他便默然无声地“再拜还入户”无可奈何地劝兰芝“暂且还家去”。这就为以后悲剧的发生埋下了祸根。尤其可恨的是,在兰芝被逼无奈不得不答应改嫁的权宜情况下,他对兰芝缺乏应有的信任与谅解,竟然对她进行了一连串的嘲讽与挖苦:“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做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从而把本来就被逼无路且性情刚烈的兰芝推向了绝路——“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可见,过于懦弱和优柔寡断的性格,以及男女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与谅解,也是造成婚姻悲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不能不说是《孔雀东南飞》留给我们的另一悲剧思考与启示。
总而言之,《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意义不仅在于它向人们昭示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而且还在于启示人们:没有一个健全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爱情的长久和婚姻的幸福,悲剧的发生也就不可能避免。
摘要:本文研究了高中课本中代表汉乐府最高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通过对刘兰芝、焦仲卿悲剧爱情的分析叙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爱情,婚姻不得自主,男女青年陷入深重的痛苦,特别是女子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从而表现刘兰芝的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形象。
关键词:封建家长制;抗争;悲剧根源;徇情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每次听到屠洪刚的这首同名歌曲,心思便会随着这动人的旋律飞到东汉献帝时期,兰芝,仲卿身边。为这段愁肠百结,感天动地的爱情感叹不已,伤心不已。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
每次读它,常读常新,常新常想:”刘兰芝那么聪明美丽,知书达理,勤劳能干,温柔贤淑,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又和丈夫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一个儿媳,还非要逼儿子休掉她呢既然兰芝连做一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不合格,那为什么县令和太守还要多次派媒人去为他们的儿子求亲呢这一系列的疑问,让我更为执着的去思考刘兰芝焦仲卿爱情的悲剧根源。
文中提到焦母休弃兰芝的原因是:“此妇无礼节,行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她无礼节,自专由的例子,反而她知书懂礼的例子却比比皆是。例如,当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后,顺从母意,主动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装,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有礼有节。另外,兰芝在被谴前夜与仲卿的一段剖白:“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更让人看到的是她的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可见,焦母休弃兰芝的理由不过是一个借口。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我们应该还是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儒家学说成为了当时的语言,行为准则。这就自然影响到了当时的生活,婚姻等各方面。当时关于婚姻最权威的法律莫过于儒家的“七出”。妇女只要犯了“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合理合法地被婆家休弃。那么刘兰芝为什么被休,我想我们应该可以从这里面找出些端倪。
查阅《礼记•丧服》里面记载了“七出”的内容。一,无子。二,*逸。三,不事姑舅。四,口舌。五,盗窃。六,嫉妒。七,恶疾。当时的妇女只要犯了其中一条就可以被婆家休掉。按照兰芝的表现,她到底犯了哪一条呢?我们从文中分析可以得知。诗中提到: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嫁到焦家后又“循事奉公姆,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苦门辛。甚至在被无端被驱谴时还交代小姑:勤心养公姆,好自相扶将。这么一个知书达理,勤劳贤淑的女子怎么也不可能是犯了*逸,盗窃,嫉妒,口舌等条例,而恶疾之说诗中也只字未提。那也就应该只剩下无子和不事公姥两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一直贯穿始终。诗中提到:“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从这句诗中能看出,兰芝,仲卿结婚快三年了,却一直没有为焦家诞下一子半女,这一点就注定了兰芝的悲剧命运。从现代的观点来看,结婚二三年无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无子不一定就是女方的问题。更何况诗中还提到了: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由此可见,在两人不长的婚姻中,相处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但可惜的是这个情况发生在东汉末年,刁专的焦母不仅不会理会刘兰芝的处境和事情的原委。固执的把这一切都怪在了兰芝身上。除了这一条之外,不事姑舅这一条,又是怎么回事呢?
也许很多人都会奇怪,贤淑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姑舅”呢?这还是要从当时的社会说起。当时的“妇道”准则和现在已是大相径庭。当时的准绳是以封建儒家礼教为标准的。《礼记•昏义》中说:“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姑舅,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她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得超过姑舅(公婆),否则就视为不事姑舅。《礼记•内则》中说得更为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疼爱他的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将其休弃。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刘兰芝和焦仲卿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幸福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都还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为共枕席,黄泉共为友”。即使遭到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时还是情真意切,“君当为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的爱情是多么坚贞,多么真诚,多么深沉。甚至两人到最后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刚强的兰芝,还是痴情的仲卿,他们都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呼唤,都将自己的感情天平倾向了自己深爱的对方。他们都无法放弃自己的真爱而屈从于自己的母亲。正是他们这一份痴缠而隽永的爱情彻底惹恼了骄横的焦母。作为一个母亲,我相信她是爱儿子的。但作为封建社会一个蛮横专制,滥施*威的婆婆,她却认为儿媳应该只是她支配的对象,是她和儿子的保姆,焦家传宗接代的工具。但刘兰芝过门后,却出乎她的意料。当他看到与他朝夕相对,相依为命的儿子婚后把爱更多的给了自己的妻子时,占有欲极强的她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失落感,挫败感随之而生。她已经无法正确的看待问题了,更是看不到儿子的幸福。理所当然的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儿媳对儿子殷勤承欢,狐媚吸引。认为是儿媳把属于自己的儿子,属于自己的爱抢走了。这种近乎变态的爱使她的内心充满了仇恨和嫉妒。自然就会迁怒于打破她生活秩序常态的儿媳刘兰芝。自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会感到“大不悦”。加上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的可以“出”于是“吾意久不忿”的焦母就凭这一条将兰芝驱遣了。终于造成了这一出无法挽回的爱情悲剧。
读完这一篇凄美的爱情长诗,内心的唏嘘感慨不用言明。兰芝被驱遣的原因更是让我无法释怀。我们在这里除了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还应该看到中国妇女为争取幸福的无言反抗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迪。
《孔雀东南飞》就是中国人浓缩了的婆媳关系,集中了古代婆媳关系的范例,一对是焦家的婆媳关系,一对是刘家的婆媳关系,还有一对是孙家的婆媳关系先看看焦家的婆媳关系,焦母是一个寡妇,这个身份很重要,在现在看来就是单亲家庭。家庭背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权里,丈夫早死,长子夭折,家道中落,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得抚养两个孩子,真的很难。且不说,长夜茫茫,独自一个清灯为伴的煎熬,就是生活的贫困都可以让人愁死,硬是把两个孩子拉扯大,还养育得不错,儿子还争气,有些才气,还当了个小官吏。焦母还一心执着地想让儿子重振焦家的社会地位,甚至不择手段,要通过婚姻为儿子铺开仕途之路,这也无可厚非的,也是她对这个家庭和死去丈夫一种忠诚的奉献,从这个意义上不能不说焦母是坚强的是伟大的,是古代优秀的典范的母亲。 但是,焦母犯了一个天大的错,因为她根本就不了解儿子的品性和需求,焦仲卿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所称的君子,品性固然高洁,学富五车,欣赏性颇强,但任何时候君子的社会能力都是不为主流社会所接受的。自然,依他的个性,他对官场潜规则不耻,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剧中还称是为了焦母的期望怀着大义之孝才入仕,这本来就不是他自己的意愿,所以,他非常被动。实质,悲剧根源在于,母子二人所需所求大相庭径。所以,焦仲卿拒绝焦母的政治婚姻,主动地寻找自己的爱情,经过磨难,与刘兰芝结为夫妇时,已经是一种抗争了,虽然很软弱。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软弱,从此埋下了祸根,说焦母怨恨刘兰芝,不如说是对儿子与她相左的一种打击,力量来自所谓的孝道 刘兰芝,一个美丽有才气的传统的小女子,知书达理,敢爱敢恨,以琴箜相知音,与焦仲卿一样清高,傲骨铮铮,不为权贵所折腰,赢得了君子焦仲卿的爱慕,当然也会引起其它男人的侧目,几次为救亲人爱人,抛弃了传统严厉的框框套套。面对焦母的百般刁难,身心都受到极限的摧残,仍默默忍受,为的是继续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反之而观,刘兰芝不够聪明,她不太会来事,不会以退为进,被人贱踏了尊严人格,还丢了卿卿性命。一开始,她就没看懂婆婆真实的意图,一味忍让,以至于让焦母变本加厉地迫害于她。才三年,按此下去,不出五年,累都会累死的,就算累不死,整成《渴望》里的那个蠢女人一样,临死才落得一句好话,白活了。就像琼瑶大妈所写的书都是一回事,什么用时间,用什么来证明来感动,到死才得到承认,于人于己一点价值都没有。就是这些八婆联合老夫子来搞的事,让善良的女人们落到这种文化陷阱中永世不得超生,最毒的毒药莫过于此,在生前让你生不如死,而在你死后又给你立个大牌坊。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感动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尊敬,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是一个传说 其实,婆媳关系不止两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婆婆的儿子,媳妇的丈夫,很多时候这个人的态度,决定着婆媳关系的走向。他若是一心偏向母亲,遭殃的是媳妇,出局的很可能是媳妇;他若一心偏向媳妇,倒霉的是母亲,出局的很可能是母亲。选择谁都不算错,母亲是生他养的人,有着天然的血肉之情,媳妇是他爱的人,在父母去世,孩子离巢后,将是伴他终生的女人。 如果与母亲关系并非太好,母亲可能不能为他所动。如果夫妻关系深厚,要弃妻会是一种痛入骨髓的痛,将终生挥之不去。总之,都是一个艰难的决择。焦母与刘兰芝这个媳妇并没有解不开的死结,焦母只不过是嫌弃刘兰芝家境,不能给焦家带来任何实质上的好处,是心里的势利在作怪,每每刘兰芝给她争脸时,她虽然不高兴,刘兰芝入侵她的骄傲,但是没有心态来得猛烈。还有一个让她妒忌的是,儿子的心全让刘兰芝所俘,她很是失落。这种心态是一种心理病态,和她长期寡妇的生活有着不可分的原因,没有了丈夫,她既把儿子当儿子,潜意识里把儿子当成丈夫依靠占有,当别的女人闯进来,把儿子的爱带走了,她怎么甘心放手呢?这是很多单亲家庭出现的问题,古代也不例外 以上,种种事由,她一串起来,先逼媳妇,不想这个刘兰芝百忍成钢了,最后,逼儿休妻就全在情理中,其它人,包括焦仲卿姑母的话不过是催化剂。而焦仲卿是典型的封建孝子,个性之软弱,有目共睹,在外受上司欺压,在家有老母捆手脚,见媳妇受罪却束手无措,见老母以死相逼,只能放弃媳妇刘兰芝,可以说他才是真正的悲剧之根。焦仲卿的情商超低,只会对女人花言巧语,风花雪夜,正版处理事情上,那叫一个蠢字!单位里平衡不了与上司和同事关系,怀才不遇的人多了去了,又不少您老一个,唠骚满腹,只怕比才学少不了多少。 在他母亲以死相协逼他休妻时,他却没有想到反其道而用之,他没有这平衡能力,结果守护不了自己珍爱的人,自挂东南枝。这种是男人中典型的悲剧性格,痴情也罢,殉情也罢,最后肯定没有好结果的,让媳妇刘兰芝举身投清池,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让政府失去一个大好人才,实在是个不折不扣的不忠不孝不义不仁之徒,死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只可怜了刘兰芝这么一个忠贞刚烈,情才兼备的好女子了。焦家的婆媳妇关系的崩溃,焦仲卿得负主要责任,死不足惜。不过这两痴男怨女的确是绝配,倒是死了的干净,活着尽受欺负,别人欺不够,自己家人还欺负 刘家的婆媳关系,是很多女人都梦寐以求的,亲同母女,相互谅解,相互关心,刘家婆婆甚至爱媳妇胜过儿子,护媳妇到家了,虽然家里没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却让媳妇安心快乐。这和刘家老夫妻相敬如宾不无关系,刘老太太在老伴那得到了足够的关爱,并把这种关爱传递到了下一代的身上了。只可惜,丈夫不尽人意,偶尔还会遭到丈夫的抠打,人生古难全也指这个吧 孙家的婆媳关系,是最具戏剧性,婆婆为了儿子的前程,骗儿子迎娶了脾气相貌皆丑的大户人家的**,娶了媳妇当娘养,一家人鸡犬不宁。直到焦家的悲剧让孙怀激愤之下,不惜为两人讨回公道时,痛骂这个恶媳妇,而这个媳妇终因焦家媳妇刘兰芝所动,改邪归正,也由此打动了公公为她治疗了胎记,恢复了美丽,更有希望的是还怀上了孩子,也算是万幸了!幸福虽然晚了那么一点点,但是还是来了 《孔雀东南飞》虽说只是古代的一首长诗而已,但是对现实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仍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里虽然物质上有极大的发展,但观念却不是可以在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虽然很多进步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可千百年形成的落后的观念不会甘心就此退出舞台,它们一旦遇到适合的土壤就会疯长,什么妾啊!什么光宗耀主啊!什么朝中无人莫做官啊!最普及的就是婆媳关系。婆媳关系是什么?实质就是两个女人同时爱着一个男人的拉距战!之所以战,是因为老的不知退让,小的不知此爱与彼爱不同。夹在中间的男人真的很难,两个都是至亲的人,就像左手和右手一样,弃那支手都是揪心的痛。不想走《孔雀东南飞》的老路,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总会有办法的。 比如说,如果有条件的话,不要和父母住在一块,抽空看去看看老人,为老人安排好晚年生活,让老人们自己的圈子大些再大些,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些老人们喜欢在乡下务农),不要偷懒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原因是远香近臭,距离让思念更甘醇。两代人无论如何沟通,多少都有些代沟,亲子女生活过几十年,还可以理解各种想法和生活习惯,但作为媳妇和女婿的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生活习惯,得相互尊重各自的想法的生活习惯。特别是现代人,把隐私看得较重,更乐意享受两人世界,出现问题,老人们不要插手,让年轻人自己学着解决,时代不同,观念不同,老人们的那一套很可能已经不管用了,老人得学着接受和宽容,只要两人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想必天下父母都怀着同样的心情,包括焦母也一样。只是她真的不知退让,一手主导了这一千古悲剧。做诗之人,很有前瞻性,把故事流传下来,不止想让后人感动嘘嘘落泪吧?而是想让后人不要重导覆辙,成本太高了,幸福的日子就会被缩短。让幸福来得更快些更长久些,麻利地处理生活中锁事,我们得从《孔雀东南飞》中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赞叹,而是得到更多的教训
陆游唐婉和兰芝仲卿爱情悲剧的异同?陆游唐婉刘兰芝焦仲卿相同的1都很恩爱。2都是婚后几年未生育。3都是收到婆婆的刁难被迫劳燕分飞。不同的是:陆游唐婉被迫离婚后都各自成了家,刘兰芝和焦仲卿离婚后,刘兰芝选择自尽,焦仲卿殉情。
导语:孔雀东南飞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讲述兰芝与仲卿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不料焦母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后因种种原因两人双双殉情而死化为孔雀的神话故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中心思想: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这首叙事诗共35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
主要内容:
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捶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人物:
焦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怯弱的白面书生。
刘兰芝知书达理,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像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
古时候,江西庐江府一带有一对夫妻,男的叫做焦仲卿,女的叫做刘兰芝。他们两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但是,焦母却不喜欢儿媳妇,逼她离婚,兰芝没有办法,被她婆婆休回家,娘家人又不理解,逼她再嫁,兰芝遂投水而死。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亦自缢身亡。
兰芝是一个聪明贤良的媳妇,小时候就学会了织布、缝衣、弹琴、吟诗作画。十七岁那年,她就嫁给了焦仲卿,婚后,焦仲卿在庐江府当了一个小官。他虽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但是没有耽误过公事。兰芝虽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也没有因为自己的丈夫不在身边而不守贞操妇道。兰芝在家织布,昼夜不停,三天就能织十五匹,可是,她的婆婆还是嫌她慢了,时时骂她,还扬言要把她赶回娘家去。
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便劝解自己的母亲说:我的命苦,幸喜讨了一个好媳妇。我们的感情很好,她的行为又正派,在您的面前也孝顺,您为什么老是不喜欢她呢?焦母说:你别固执,这个女子不懂礼,不尽孝,我早就不喜欢她了。你怎么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还为她说好话呢?我娘家邻居有一个好女子,名叫秦罗敷,生得非常漂亮。你休了兰芝,我立即就为你去提亲。你就听娘的话,把兰芝休了吧!焦仲卿跪在焦母足下说:您若现在把兰芝赶走,我就再也不讨亲了!焦母听后大怒:你这小子,竟敢为那女子说话。我对她早已失去了感情,也绝不答应你的要求!
焦仲卿没有办法,他哭着对兰芝说:贤妹,不是我不爱你,也不是我不要你,是我母亲要赶你出家门。你就让一让,暂时回娘家住一阵子吧。过几天后,我一定到府上来接你。接着,他又诚心实意地说:好妹妹,你要知道我的心意啊!兰芝说:你不要再找麻烦了,当初,我嫁到你家时,婆婆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从来就没有违拗过她。常常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没日没夜地干活,我以为自己没什么错,尽心尽意地报答婆婆的教养之恩。可还是要被赶走,说什么再来呢?接着兰芝指着自己留下的物件对焦仲卿说:仲君,这是我的绣花枕头、花被子和香料袋子,还有许多梳妆品,丝绳都放在箱子里,这些东西不配做新娘子的用具,留给你做一个纪念吧!
次日拂晓,兰芝就起床打扮了。她穿了一套最漂亮的'绣花衣服,戴了一顶最好看的帽子,搽了一些胭脂水粉。本来就漂亮的兰芝一经打扮就显得格外好看。她妆扮完毕,便上堂拜别婆婆,她谦虚地说:我是一个乡下女人,自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不配做您的儿媳妇,只是我在你家枉受用了许多钱帛。我走了,您一个人操持家务,我放心不下。说完,她又走到小妹的身边,抚摸着小妹的头说:妹啊,我初来时,你还是一个小孩;现在,你跟我一样高了。我走后,你要在母亲身边多孝顺,多做一些家务事情。妹啊,我们姑嫂今后再也不能在一起了,“乞巧”和“阳会”的时候,你可别忘了我啊!说完,兰芝伤心地踏上了归途。
焦仲卿赶着车,一路送兰芝回家,他悲愤不已。这么好的媳妇为什么就要遭到驱赶呢?于是,他对兰芝说,只要我俩坚决不分离就是了,过几天后我一定来接你。兰芝听到丈夫如此钟爱自己的声音,又想起昔日夫妻之间甜蜜的生活,不由得动心地说:好吧,你就做一块坚强的磐石,我就做一根坚韧的蒲苇吧。最后,兰芝告诉焦仲卿,她娘家哥哥生性蛮横,只怕他不会答应。
兰芝回到家里,受到了母亲的责难,当她把真相告诉母亲后,母亲也悲痛起来。
十天后,县长派人做媒来到兰芝的家里,要把兰芝介绍给县长的三公子做媳妇,兰芝婉言拒绝了。
又过了几天,府里来了一位官员,也是来给兰芝说媒的。要把兰芝介绍给丞相的五公子做媳妇。兰芝和她的母亲都不愿意。但是,兰芝的哥哥怒发冲冠地对兰芝说:你想明白啊,府上丞相的公子总比一个小小的官吏焦仲卿强点吧,现摆的荣华富贵你为何不去享呢?再说,焦仲卿那种无礼和态度,你还可以回去吗?兰芝无奈哥哥的逼迫,只好答应了。
那媒人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府丞相,丞相十分高兴,择个良辰吉日,备好了丰厚的聘礼,准备热热闹闹办一场喜事。
婚期的头一天,母亲看到兰芝依然穿着素常的衣裳,脸上有悲伤的泪珠,心里很不安。她怕兰芝变卦,于是,逼着女儿妆扮起来。
焦仲卿听到兰芝再嫁的消息,便请假到兰芝家来探听虚实。兰芝听到前夫惯骑的嘶鸣声,知是前夫来了,连忙出门迎接。兰芝告诉焦仲卿,她的母亲和兄长逼她再嫁,明天就要成亲。焦仲卿听后,黯然失色,他悲痛地对兰芝说:祝贺你啊,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嘛!兰芝听到前夫这么揶揄她,满腔委屈化作一眶泪水,哀怨地说:咱俩的命一样苦啊,在黄泉下相会吧!
焦仲卿回到家里,家里的一切都显得凄凉悲哀,兰芝的旧物就在他的眼前,兰芝那哀怨的泪水就在眼前,他想,兰芝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好人啊。焦仲卿下决心自杀,要与兰芝在阴间相会,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好言相劝,儿子一概不作理会。
知府办喜事那天,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可是,兰芝和焦仲卿则感到这个世界如此凄凉肃杀,他俩绝望了,怀着对礼教的愤怒的控诉,兰芝投水而死,焦仲卿上吊身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