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林业“四增”文章加快全市绿色发展

做好林业“四增”文章加快全市绿色发展,第1张

做好林业“四增”文章加快全市绿色发展

曲靖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聚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做好林业“四增”文章,加快推进全市绿色发展。

聚焦生态保护,着力建好绿水青山

近年来,曲靖市以森林曲靖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文明曲靖为目标,通过实施以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公益林补植补造、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全面改善全市重点生态脆弱区,森林质量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共完成营造林27466万亩,实施了国家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125万亩、退耕还草0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1%,较2015年底增加了5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6774万立方米,增加了1794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48%。随着国土绿化的强力推进,全市生态建设品质不断提升,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聚焦生态康养,打造绿色宜居福地

曲靖市依托全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资源禀赋,打造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森林人家”、生态庄园、林家乐等,在全市申报了一批极具宣传与教育功能的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有效促进林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真正实现“山增绿、林增效、人增收”的目标。近年来,全市申报建成国家级生态文化村5个,国家级森林乡村19个、省级森林乡村144个,新建城市公园19个、森林公园10个、湿地公园5个、郊野公园5个,改扩建公园10个,新建小游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37个。

聚焦绿色惠民,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十三五”期间,曲靖市依托项目实施有效带动7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发展以核桃为重点的木本油料产业,现全市累计发展核桃22483万亩,年产值达1713亿元。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林农和企业发展林下经济,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累计达425万亩,年产值达252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在全市发展苗木生产经营企业566家,建成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核桃、板粟采穗基地1个,省级油茶良种采穗圃1个,在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周边林农到苗圃务工。

聚焦林草改革创新,有效激发发展活力

曲靖市全面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全市8个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不断激发林场发展活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林确权2064万亩,确权率993%,发放林权证65万本,进一步解放了林业生产力,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及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研究出台了《曲靖市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市自然保护地科学分类、合理布局、有力保护、有效管理。出台了《曲靖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全市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推动全市天然林面积稳中有增、质量持续提高、功能逐步提升。加强前期调研,加紧研究制定林长制实施方案及意见,积极推行林长制工作,尽快形成“一林一长、一山一策”的工作格局。

新华网甘肃频道6月12日电 天祝县在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中,加大规模养殖和设施畜牧业发展步伐,有效减轻了草原的放牧压力,促进了草原生态的保护,推动了畜牧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

天祝县通过调整优化草原畜牧业经济结构,发展以种草养畜为主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使草原畜牧业由“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由自给半自给型向商品化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县畜牧业生产迈入持续稳定发展的良性轨道。至目前,该县累计建成养畜暖棚12500多座,进棚畜达到80万头只。新建规模养殖企业5家、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建立规模养殖示范点12个、示范户1000多户,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10300户。“六畜兴旺”小而全的分散养殖逐步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模化经营转变。组建营销协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服务,为畜禽及产品的促销和增值广开门路。认真开展畜禽及其产品的认证和安全检测,完成了天祝白牦牛肉绿色食品认证及天祝白牦牛、肉羊无公害产地认证。同时,该县加大畜种改良工作力度,至2008年共建立51个绵羊人工授精站(点),2005年以来累计完成肉羊经济杂交30余万只。改良羊每只比当地羊平均多增肉451公斤、增毛05公斤,增收达130元以上。建成14个肉牛繁育示范村,累计引调良种牛4600多头。建立黄牛冻配站点11处,完成黄牛改良18万头。改良牛比本地土种黄牛头均增加收入800元以上,养殖效益提高50%至70%,全县黄牛良种化程度已达到438%。探索出的“松山绵羊改良模式”、“安远肉牛产业模式”,已成为该县特色畜牧业发展的引路典型。

新华网长春6月12日电(记者白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日前对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进行了畜牧法执法检查及农田水利建设专题调研。她强调,各级政府要强化草原保护建设,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田水利建设。

严隽琪说,内蒙古自治区在发展畜牧业、保护草原生态、节水灌溉;吉林省在畜牧业规模养殖、粮食转化和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已初见成效。

严隽琪希望,各级政府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畜牧业已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下,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发展畜牧业进程中要正确处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强化草原保护,积极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

她还指出,要汲取“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不但要把好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关,还要按照畜牧法规定,把好养殖环节监测关,加强对饲料、兽药使用的监管,提高畜牧兽医基层队伍执法水平,实行溯源监管,依法查处在养殖环节的各种违法行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通过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竞争力。

她还进一步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支持草原畜牧发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制定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提高牧民经营收入;同时研究制定扶持粮食主产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田水利发展的优惠政策,更要有一个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保证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

中国山水工程。

“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会同多家国际组织共同评选,经“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执行委员会最终审定。首批入选的十个旗舰项目致力于恢复总面积超过6800万公顷的区域,并创造近1500万个就业机会。

入选后,这些项目将有资格获得联合国的宣传推广、建议和资助。中国政府推动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即“中国山水工程”,成功入选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山水工程”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标志性工程。“十三五”以来,这一项目已在“三区四带”重要生态屏障区域部署实施44个山水工程项目,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50多万公顷,目标在2030年恢复1000万公顷自然生态。这一项目入选“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表明,中国正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方案和智慧。

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还包括:旨在恢复覆盖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森林生态的“大西洋森林三国公约”;已恢复约7500公顷沿海生态的“阿布扎比海洋恢复计划”;印度政府投资高达425亿美元的“恒河复兴”项目;由非洲联盟于2007年发起的“绿色长城修复与和平计划”;旨在恢复塞尔维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干达和卢旺达山地生态系统的“多国山地倡议”;重点关注瓦努阿图、圣卢西亚和科摩罗独特生态系统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项目”;

旨在于2030年恢复10万公顷土地并创造5000个永久性工作岗位的“中美洲干旱走廊计划”项目;为扭转中亚地区广阔草原等衰退趋势创建的“阿尔滕达拉草原保护倡议”;旨在为红树林自然复兴创造条件的“印尼自然建造项目”。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重要越冬地、水鸟集中分布区、众多濒危鸟种的栖息地。(资料)记者 林熙 摄

 经省政府同意,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通过整体验收,验收报告22日正式上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闽江流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东南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地、水土保持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对台湾海峡近海生态环境影响大。

 2017年,通过竞争性评选,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试点,项目总投资121亿元,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亿元。

 试点项目涉及三明、南平、福州、龙岩、宁德5个地市29个县(市、区),实施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及农地生态功能提升、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创新与能力建设等五大重点工程,共368个项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小组,将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列入相关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按照“省级协调、市为主体、县抓落实”三级联动工作推进机制,财政牵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发改等九部门齐抓共管、同向发力,打破部门、资金、政策条块分割的状况,针对流域生态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全流域整体谋划、上下游协同治理。同时,依托全国首个“生态云”平台,将闽江流域分为25个国控单元、62个省控单元、318条小流域的“流域脉络图”,实现全流域精细化管控、长效管护。

 我省还在全国首创系统集成的精品示范项目,设立10亿元正向激励资金,集中支持打造15个多生态要素保护修复有机融合、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较好衔接、项目建设与科学研究“建研”一体的精品示范工程,并引入中国社科院专家团队常驻福建,分片区全流程指导试点地区项目推进。

 项目试点实施以来,闽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增强,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改善、生境修复等指标显著改善。2020年,三明、南平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均提升至100%,福州、宁德、龙岩试点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提升。2021年,闽江干流和二级以上支流水质优良比例992%,台湾海峡闽江口水质优良点位比例814%,小流域优于Ⅲ类水质比例985%。闽江源、沿江及河口湿地白鹏、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越冬地、繁殖地90%以上达到国家保护标准,珍稀鸟类迁徙通道基本贯通,胭脂鱼、花鳗鲡、大刺鳅等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基本遏制物种消失趋势。

 各地还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景观提升+产业振兴”发展路子,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断增强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368个子项目群众满意率均达97%以上。

 “闽江项目”也成为全国生动案例,在财政部绩效评价中获全国同批次唯一的优秀等次,在2020年国务院第七次大督察中获表扬并向全国推广。

 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山水林田湖草整体系统保护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闽江经验”正复制推广至我省第二大河流九龙江流域,并持续创新,提升并带动全省流域生态治理工作。(记者 王永珍 陈旻)

很多同学想了解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今天学姐来跟大家说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哦。

专业介绍:

属于农林牧渔大类中的林业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专业目的是培养能够从事森林、湿地、草地资源调查与碳汇计量监测,林草资源经营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

《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技术》、《草原保护与修复技术》、《草原保护与修复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管理》等。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森林公园、林政管理、监测中心、规划设计研究院及生态修复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保护工程、森林动植物检疫、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管理、林政管理与执法、退化草原及河湖生态等生态修复等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51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3
下一篇2023-09-23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