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仲卿母亲嫌刘兰芝没有礼数,行为随意。 刘兰芝本来就是个追求个性,自我价值要求很高的,有略有叛逆个性的人。焦仲卿母亲喜欢封建礼教约束之下的贤妻良母。 焦仲卿母亲已经对刘兰芝积怨已久,对认为焦仲卿与刘兰芝生活的不自在。
对儿子袒护刘兰芝的举动很生气,儿子为了刘兰芝下跪,要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这样子的委屈自己是作为一个母亲难以忍受的。所以刁难在所难免。 焦仲卿母亲作为女人天生的嫉妒心情。 嫉妒。
女人不都是有嫉妒心理的,同作为女人,都希望自己得到爱,尽管爱的种类不同。焦仲卿把爱集中在了刘兰芝身上,而忽视了母亲,焦母当然不高兴。 焦仲卿母亲已经为焦仲卿选好下任妻子,即为文中提到的“东家女”。
秦罗敷比刘兰芝更为漂亮,并且家底更好,婆婆总是希望媳妇漂亮,是名门闺秀,被周围的人羡慕。 焦母认为刘兰芝阻碍了他儿子的仕途之路。 焦仲卿爱的太专一,无心功名利禄,不上进。婆婆认为刘兰芝阻断了儿子的仕途; 刘兰芝在仕途上不可以给焦仲卿很好的帮助,反而会是一种阻碍。
因为文章有写到有比焦仲卿官品更高的人愿娶刘兰芝,官场往往是黑暗的,大官压小官,焦仲卿的仕途很难顺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固有的士族门阀观念。 刘兰芝出身贫贱乡里,而焦仲卿家是官宦之家,至少在身份地位上焦母会觉得要门当户对!
所以百般的刁难。文中全篇没有提到焦仲卿夫妇有子女,对此也有影响,也是刘兰芝被休的重要原因。 百事孝为先,无后为大。刘兰芝无子,所以婆婆会受不了她,会觉得她无用。古语有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刘兰芝不能生育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不能为焦家添丁生子。在刘兰芝自诉中有这样一句话: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由此可以看出,刘兰芝不能生育。在封建社会这是很忌讳的,再加上焦母的蛮横。再好,不能生育还是不能被婆婆接纳。
这个老太太有严重的恋子情结,对儿子有很强的控制欲。自古以来,婆媳矛盾永远不可调和,一般情况下,母子关系越是亲密,母亲对媳妇的感情就越微妙。一个自己养育了几十年的儿子,如今被一个别的女人轻易夺走了,那种苦涩感,那种不甘心,那种嫉妒感,那种不平衡,一言难尽。并非刘兰芝不好,是这个婆婆太调转。这种情况下,儿子和媳妇的关系越好,她越难受。假如焦仲卿与刘兰芝关系一般,婆婆也许还能忍下来呢。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反感刘兰芝,是有很大的原因的。在孔雀东南飞之初,刘兰芝的优秀和德行得到了展示。"十三能织绸,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琴,十六诵诗"。",但婆婆还是很不满意这个懂诗的好女工媳妇 "三天破五,大人太晚。不为织布晚,你老婆难!" 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难念的经,兰芝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引得婆婆如此讨厌呢?婆婆对儿子有极强的 "控制欲",对未来的儿媳妇充满敌意和妒意
婆婆的性格无疑是很强势的,她要把儿子紧紧地抓在手里,强迫他做她想做的一切。尽管儿子曾说过:"如果你现在送她去,她就不会再被带走!" 如果是这样,婆婆不但不同情心疼,反而更加生气和不满。她对儿子的婚事到处干涉和控制 "老爷女,既然叫秦罗福,可怜身世无双,为你做了母亲。快送来,送来不留!" 斤斤计较,急于求成。
反观刘兰芝,丈夫出去后,她无怨无悔地在家里洗衣做饭伺候婆婆,也没有什么不当的行为。但婆婆确实处处为难,表现出一个十足的恶婆婆形象。婆婆是从儿媳妇那里经过的,她那么强势的性格不会受到婆婆的喜爱,现在多年的儿媳妇熬成了女人,她也有很多优越感,处处想压制儿媳妇。从儿子对婆婆的态度足以看出,儿子是母亲的宝男,一般母亲都会享受儿子对自己的特殊感情,但这种感情突然被所谓的 "媳妇 "夺走,婆婆会不高兴,会对刘兰芝不利。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已经守寡多年。一个女人的嫉妒心是可怕的。她自己的爱情是有缺陷的,也许连她儿子的爱情也是美好的。
高水平的外表。"指如切葱根,口如含珠丹。精巧如细步,玲珑无双"。比金子还多。"妃子绣腰襦,繁华自在;红罗富贵帐,四角挂香囊;箱帘六十、七十,青青丝绳,万物皆不同,尽在其中"。关于球。"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孝顺。"服从公母,只从专进 昼夜频频,临平苦辛。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媳妇,婆婆焦母却不讨好,不逼儿子焦仲卿休妻,结果一个淹死,一个吊死在庭树上,造成千古悲剧。
风卷云舒,惯看桑田变沧海;阅历历史,身入其中,古往今来,多少故事笑谈中!
《孔雀东南飞》开头便展示了刘兰芝的优秀和贤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但婆婆仍然对这个善女工懂诗词的媳妇十分不满"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兰芝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引来了婆婆的如此痛恶呢?
第一,婆婆对儿子有极其强的"控制欲",她对后来的媳妇充满了敌意和嫉妒
婆婆的性格无疑是很强势的,他想要把儿子紧紧的攥在自己的手里,逼迫儿子干她想干的一切事情。哪怕儿子已经说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话,婆婆不光没有体恤心疼,反而更加的生气和不满。她对儿子的婚姻处处干涉和控制"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处处算计,渴望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观刘兰芝,丈夫出门在外,她无怨无悔在家洗衣做饭伺候婆婆,行为并没有不妥。但婆婆确实处处刁难,演示了一个十足的恶婆婆的形象。
婆婆也是从儿媳妇走过的,她这样强势的性格也必定不会受婆婆的喜爱,如今多年媳妇熬成婆,她也有很多的优越感,处处想要碾压媳妇一下。从儿子对婆婆的态度足可以看出儿子是一个妈宝男,一般母亲都会享受儿子对自己的这种特殊情感,可这种情感突然被一个叫"媳妇"的人给夺走,婆婆一定会心生不快,也就不会对刘兰芝善语相待。从全文不难看出,婆婆的丈夫已经去世,她已经守寡多年,女人的嫉妒心是可怕的,自己的爱情有缺陷也许连儿子的美好爱情也见不得。
第二,刘兰芝骨子里的反叛行为让婆婆不喜欢
通读全文,大家看到的多是刘兰芝的隐忍和婆婆的步步追赶,其实刘兰芝的很多言语都能体现出她的好啵,体现出她"孔雀"的形象。《孔雀东南飞》开头便提到了刘兰芝掌握的技能和织布的速度,普通人家的女儿是没有条件接触到箜篌和诗词的,但兰芝却是全部通晓,可以看出兰芝出身高贵,气度不凡。兰芝的样貌同样也是不俗,除了后文对她样貌的详细勾勒,高官来求她也可以窥见。这段感情的结束是兰芝主动提出的,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大概是:"我已经很优秀了,但你们家容不下我,我也不必去可以的迎合,你们不喜我自己走。"而且,兰芝走的时候也并不落魄,用昂贵的化妆品仔细的梳洗打扮回了娘家,这也是对婆婆的一种挑战。兰芝虽然处处隐忍,但她对个人条件充满了自信。
她虽然对待婆婆谦谦有利,但她的骨子里透露着高傲,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孔雀女"。她也许知道婆婆想要什么,但她并不想去刻意的迎合婆婆,她只想做到本分上的好妻子好儿媳,面对母亲的询问她也只是说一句:"儿实无过错。"婆婆对兰芝的优点只字未提,反复强调的便是兰芝的自专和不听指挥。在那样一个强势渴望掌控全局的女人面前,连第一步的顺从都办不到的话,其它的优点也就通通不存在了。
第三,幼稚的焦仲卿成了婆媳矛盾的催化剂
焦仲卿表面看来对兰芝十分的喜爱和钟情,在母亲的压迫下说出了:"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儒家思想统治下的时代孝字当头,婆婆吃定了不敢反抗的焦仲卿,焦仲卿也确实无力反抗。面对受气的媳妇和蛮横的母亲他始终想不到一个好办法,只能如一个墙头草一般倒向了强势的一方。他的行事也十分的幼稚,他和兰芝约定不娶不嫁,但他从未思考过,在那个封建的古代,兰芝需要承受多少冷眼和非议。
兰芝决定再嫁后,他还跑到兰芝家冷嘲热讽的说了一通,也直接造成了兰芝的悲剧。在一段婚姻中,女人要比男人更加的成熟,因为她们需要去到一个陌生的家里和一堆陌生人相处,而男人不需要离开自己从小生活的温室。很多男人在家庭问题上都很幼稚很偷懒,他们希望自己的爱人和自己一样爱父母,也希望父母跟自己一样去关心自己的爱人,但他们却很难在这两个利益团体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从而会带来更大的失衡。
第四,刘兰芝有个不给力的娘家
刘兰芝的好强,最根本的还是来自于娘家。刘兰芝的娘家对于钱财的看重是远远高于刘兰芝本身的,所以刘兰芝一直都对自己要求严格,才艺也好,织布也罢,就是想要在家中有些地位。娘家人对刘兰芝的态度,婆婆一定是看在眼里的。娘家人收了聘礼之后一声不吭,给女儿的嫁妆不丰厚,在女儿结婚之后,父母兄长不常来看望……这些举动,不仅仅将刘兰芝在娘家孤立,也让她在婆家孤立无援。
娘家人对刘兰芝的漠视,婆婆自然是看在眼里的。这种姑娘,用非常通俗的话就是"赔钱货",这种畸形的婆媳关系,即便是在现代也非常常见。婆婆对刘兰芝的蔑视并不难理解,而刘兰芝不对婆婆服软,也是她在娘家养成的屡败屡战的性格使然。后来刘兰芝被赶出婆家,她并没有一丝轻生的念头,还和焦仲卿约定以后还能相见。但因为娘家人的紧逼,生怕她住在娘家坐吃山空,一定要她改嫁,她才最终绝望自尽。
相比之下,因为丈夫去世而回到娘家的卓文君就得到了娘家的善待,并且和司马相如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娘家决定了女人的视野、高度和命运,刘兰芝亏就亏在了一个不给力的娘家。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如果时间重来,这一定也是个悲剧。焦仲卿的爱太过于幼稚和理想化,兰芝又带着一股执拗和不舍。但他们处于一个被动的时代一个不公的时代,想要收获一份美满的爱情需要跨过命运的鸿沟,这个鸿沟又岂是人人都能跨过?孔雀东南飞也好,梁祝也罢,说到底是一个时代的悲剧。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观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