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赏析精解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孔雀东南飞》的篇章结构
本文是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可分为五部分:
1.开端第1—2段是兰芝主动向丈夫提出将她及早遣归母家,从而一下子将矛盾冲突和盘托出,兰芝外柔内刚的性格也得到了凸现。
2.中心部分第3—8段,描写府吏周旋于专横的母亲和有主见的兰芝之间,既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又充分展示出他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软弱、复杂的性格。焦母虽尚未与兰芝直接交锋,但其狰狞面目已在儿子面前暴露无遗。
3.中心部分第9—12段写兰芝同婆婆、小姑和丈夫一一话别,从多方面展示了她善良而坚贞的性格。她的一番深明大体、不卑不亢的话,使婆婆多少有点心虚尴尬,只好装聋作哑。而她叮嘱小姑好好侍奉公婆,更表现出淳朴、真诚的感情,一个封建社会里完美的媳妇的形象,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4.中心部分的第13—22段写兰芝回母家后的遭遇,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阿母的软弱无主见,阿兄的粗暴和势利,官府倚势提亲,这一切都在兰芝的意料之中,促使她下定了以死殉情的决心。
5.中心部分第23—32段是写双双以死殉情,主要刻画兰芝和仲卿的心理变化。兰芝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悲痛,死得从容而坚定。府吏的心态则较为复杂,主要是封建伦理观念束缚了他。直到兰芝的死讯传来,他才终于战胜礼教的束缚和性格的懦弱,以死抗争,实现了人格的升华。尾声为33段写刘焦合葬,鸳鸯合鸣,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孔雀东南飞》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夸张、衬托、互文、反复
作者用民歌传统的夸张手法描写了兰芝被遣前的精细打扮和太守迎亲时的豪华排场。描写兰芝服饰的华美,容仪的美好,是对“精妙世无双”的程度的夸张;“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郁郁登郡门”是对太守家迎亲的势派的夸张,突出了兰芝不慕权势,忠于爱情的品格。
“隐隐何甸甸”摹声的同时,衬托着仲卿、兰芝烦乱的心情和缠绵的情思,渲染了氛围。太守家迎聚的排场描写,不仅表现了兰芝的身价,还反衬了兰芝的悲惨命运。
诗中运用了互文手法,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东西”与”“左右”互文,即是“东西左右植松柏,种梧桐”。诗的开头“十三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也是互文手法。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诗中用了间隔反复强调了兰芝的良好友善,也反衬出焦母的凶横。开头为兰芝自诉“十三能织素,……”其后为母述,母述印证了兰芝自述的真实性。
2.比喻、排比
兰芝和仲卿临别时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薄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前两句为暗喻,后两句为借喻。“蒲苇纫如丝”是借喻兼明喻。精彩的比喻写出了兰芝和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的比喻后来出自仲卿之口却成了“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仲卿责问兰芝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两处比喻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有很大的作用。还有“泪落连珠子”、“泪落便如泻”、“命如南山石”等比喻都增强了语言的情感因素和形象感。
诗中自述身世“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是纵向的排比意在强调兰芝聪慧、能干、多才多艺,是知书达礼的好媳妇。“腰如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是横向的排比,着意写兰芝姿态容貌的美好。横纵排比的运用使被塑造的人物有一种立体感。
3.联绵词、叠音词
诗中用了不少联绵词表现事物的情状。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描绘了兰芝孤苦辛勤的形貌。“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极言姿容之美,衬托兰芝和仲卿的忠贞。“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描写仲卿自缢前心乱如麻,犹疑旁徨的动作神态及心情。诗中还有不少联绵词,如“藏蕤自生光”、“婀娜随风转”、“络绎如浮云”、“踯躅青骢马”、“勿复重纷纭”、“府吏见丁宁”、“寡妇起旁徨”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中用了不少叠音词,如“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纤纤”突出行步姿态的优美,轻盈。“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连用两个叠音词将怅惘若失,别情依依的神情,跃然纸上。“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这车声衬托了仲卿夫妇烦乱的心绪,绵绵的情思。“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媒人的应诺之声在耳,媒人的喜悦之形可见。“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日色无光,情景交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连用两个叠音词突出,黄昏后天色渐渐昏暗,渐渐夜深人静,绝命时多么寂寞凄凉!从以上例句中看出运用叠音词来描绘动作、形貌之外,还可用之来摹拟声音,渲染气氛
典型人物形象刘兰芝与焦仲卿
抨击了专横的封建家长制和罪恶的封建礼教;歌颂了焦刘这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爱情的忠贞和婚姻的幸福所表现出的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刘兰芝是美丽、聪明、善良、能干的青年女子。她生活在封建社会受的是封建礼教的教育,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使她对婆母的压迫、辱骂和阿兄的逼嫁,有所忍让,但最本质的是坚强的反抗。
焦仲卿和刘兰芝一样也是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为了保全与刘兰芝的爱情,他做了很大的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抗争。当强大的封建势力粉碎了他的一切希望时,他以悲壮的自杀对封建制度进行控诉和反抗。
总之,兰芝与仲卿为反抗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以壮美的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
修改完以后的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孔雀东南飞》剧本 人物
焦仲卿——庐江太守衙小吏
刘兰芝——焦仲卿之妻
焦母
刘母
刘兄
媒人
丫鬟
故事梗概 东汉末建发(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发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 第一幕
第一场 地点:焦府
幕启:
背景音乐:歌曲《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自府衙回家,急匆匆跑进房内,却见妻子刘兰芝在那哭泣,忙上前问个究竟。)
焦:(急切地)兰芝,怎么了?快告诉我,怎么了?
刘:……(越发哭得伤心)
焦:说话呀,兰芝,到底怎么了?
刘:(哽咽着说)仲卿,我从小就受教育,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我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却常常感到痛苦和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自是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却不知我的苦楚。鸡叫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既然我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我留在这也没什么意思了。要不,您现在就去禀告婆婆,一纸修书把我送回娘家吧!(说罢,大哭不止)。
焦:兰芝,你别哭,我再去找母亲说说,别哭,啊!(说完,走出房门,直奔焦母处)。
第二场 地点:焦母房间
焦:母亲,孩儿给您请安来了。
焦母:说吧,有什么事?
焦:也没什么事?
焦母:说吧,别吞吞吐吐的。
焦:哦,母亲。孩儿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幸亏娶到兰芝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婚后我俩相亲相爱地生活,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我们相处在一起还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我不知道兰芝什么地方做错了,使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勃然大怒)你怎么这么没见识!这个女子不懂礼数,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咱们邻居家名叫秦罗敷的小姑娘,,不但贤慧,长得很可爱,改天妈妈替你去求婚。你赶快休掉刘兰芝,立刻打发她走!
焦:(给母亲扣了个头,抬起身来)母亲容禀·,假如现在休了兰芝,孩儿宁可一辈子再不娶妻!
焦母:(用拳头敲着床大骂)你小子吃了豹子胆了,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和她已经没有恩断义绝,你不用再说了!
焦: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走了出去。
第三场 地点:兰芝房内
(仲卿回到自己房里,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地话也说不成句。)
焦:兰芝,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是母亲逼着你走。只好请你暂时回娘家去。我先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一定去接你回家。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记住我的话啊。
刘:不必麻烦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从来不敢自作主张。我白天黑夜的勤恳劳作,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从无过错,终身侍奉婆婆。可是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说完,泣不成声)我的绣花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罗纱做的四角挂着香袋的双层斗帐,还有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帘里面。现在我人低贱,东西也就不值钱了,也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就留着作为我送给你的纪念品吧,怕是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了。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它们。(说完,二人抱头痛哭了起来)。
第二幕 地点:郊外
第二天一早,焦仲卿送刘兰芝回娘家,一路上,二人默默无语。只有天上两只鸟儿在不停的徘徊。(背景歌曲再次响起)。忽然,仲卿停了下来,走进兰芝的车内,抱住兰芝失声痛哭。
焦:兰芝,兰芝,我发誓我绝不会放弃你的,我请你也不要放弃。你暂且回娘家去,我暂且去庐江太守府,不久之后我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刘:谢谢你,仲卿,谢谢你,既然你这样爱我,我一定等你来接我,你要像磐石一样坚定不移,我会像蒲草和苇子一样坚韧不屈。不过,我哥哥性情暴躁,我怕我坚持不住,你一定要早来啊!
焦:一定一定。
(说完,二人依依不舍的分开了,二人不停的挥手,直到马车消失在远方。)
第三幕 地点:刘府
媒婆:哎哟,夫人哪,大喜啊,咱们县太爷的三公子看上了你们家**啦,三公子不但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十八九岁的年纪,口才好,还非常能干哪!
刘母:兰芝啊,你意下如何?
刘:母亲,兰芝回来时,仲卿再三嘱咐我,立誓永不分离。今若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
刘母:(向媒婆)实在对不起啦,我们贫贱人家的女子,又是刚出嫁不久被休回娘家的。她做不了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啊?您再多打听打听,另求佳人吧!
(媒婆悻悻的走了。)
(几天后,媒婆又上门来了。)
媒婆:哎哟夫人哪,大喜啊,这次是太守家的五儿子看上你们家**啦。
刘母:可是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说不愿再嫁啊!
刘兄:哪由得她啊!先前嫁给一个小官吏,这次嫁给一个贵公子,终身荣华富贵你不要,你到底想怎样?
刘:兄长说的是,有父从父,无父从兄。既然我和仲卿已经不可能了,那就依兄长的意思吧!
媒婆:那太好啦,今天是二十七,三十就是好日子。就定这一天吧!(说罢,媒人告辞,欢天喜地的走了)。
第四幕 地点:焦府
丫鬟:少爷少爷,不好啦,听说,少奶奶被他哥逼着嫁给太守的五儿子,结婚当天,投水自尽啦!
(焦晕眩)
丫鬟:(忙去搀扶)少爷!少爷!
焦:我没事,没事,你下去吧。
丫鬟:哦。(走了出去)。
焦:兰芝!兰芝!(怅然若失走出房门)
(画外音: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焦:(猛抬头仰望树上,遂解下腰带,搭上树枝,自缢)
画外,音乐再次响起,《孔雀东南飞》,幕落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自己的不同。一个人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名字是一方面。每个人的名字都有自己的特点,命名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命名要结合性别和年份。根据出生年份,鼠年出生的女生如何取名字?取名字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如果你想知道,让我们来看看边肖吧!
老鼠女孩的命名方法
多用途女性角色
在中国历史上,女娲是第一个女姓的古代女性。
描写女性美丽的文字有:婵、娟、娇、好、娴、婷、子、娥、苗、嫩等。有很多女性名字。
岳婵、惠娟、朱娇、方平、舒婷、芳子、娇娥、妙美、玉嫩等。由于中外文化交流,外国女性名字中一些容易翻译成中文的词也流传开来,如妮娜、八哥、丽娜、米妮、夏娃等。
多用途花鸟人物
女人是美的象征。所以人们也喜欢用花鸟来象征自己的女性美。
这方面常用的词有:花、草、兰、惠、泉、芝、英、中、芝、菊等。人们喜欢的花草名称都可以在女性名称中看到,如曹纯、兰婷、芷君、葵君、虹影、梅花、兰芝、秋菊等。常用的关于鸟类的词语有:凤、凤、雉、鸾、莺、燕等。常见的有蔡风、春燕、秀鸾等。
多用途闺阁人物
所谓闺房,是指女性的首饰、服饰、化妆品、闺房物品等。
闺房等词如秀、Nv、秀哥、等。
有首饰,如首饰、戒指,还有手镯,如宝钗、玉环、银手镯;
有妆、粉、香、黛等词,有美妆、玉粉、黛玉等名;
有针、线、桌子、瓶子等。有玉针、红线、瀛台、银瓶等名称;
多用宝字
珠宝玉石玩,传统上是“女儿”二字的命根子。有甄、包、金、尹、朱、于、琼、姚等人物。常用的名字有保真、贾府、金焕、阴环和琼瑶。
多用途彩色字符
一般来说,色彩鲜艳的人物有色彩鲜艳、艳丽、美丽、漂亮、漂亮、漂亮等。颜色有红色、深红色、绿色、紫色、青色、祖母绿等。常见的有金彩、燕莲、秀梅、多莉、小红、绛珠、紫娟等。
多功能软景人物
软景是指天地之间的软景,象征女性的柔美。
多用途招标词
示爱包括诸如爱、怜悯、差异、同情和善良等词语,以及诸如爱姐、萧乾和慧娟等名字。
多用途女性美德
常用来表示女性良好品德的词语有贞、至端、静波等。
鼠女名字全集。
亦舒是人人人齐来寻汉娇人人如婕,韩云人金徐新文玲文音苑一家亲知林轩若仪,薛娇韩梅冰心柔文兰妃辛春舒万郝舒子涵辛忆丹子云然戚戚秦婉辛遥明年,杨婕余万一辛雅南元费雨萱信陈辛辛紫香婷、辛宣载汐燕韵语贺涵伊焓贝,淑娣茹茹若抒写陆瑾以莲为哲月如,忆为宣姚琪冰雪姚辛夷孟郁幽芷然清丽飘逸于兰兮然,安好美小资辛文婉一折舒月于洋韩兰丽舒丽、雅喻影夏瑶荣玲云信英文艺茹蓝鑫佟茹易云
总结:在给鼠年的新生女孩取名字的时候,建议家长多使用一些关于女性的词语,比如一些珍贵的词语,或者在取名字的时候,可以多使用一些柔和的风景。软景指天地之间的软景,象征女人味。这些词都能体现出非常女性化的特点。
假如我是刘兰芝
――读《孔雀东南飞》有感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引子
没有青山,没有潮水,只有默默伸向远方的道路,一路颠簸的马车承载着我满腔的悲痛。头顶盘旋的孔雀怅然遥望,那令人心悸魄动的歌声依旧唱着: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仲卿啊促卿,难道你我的缘分到了这离别的大道口就灰飞烟灭了吗?纵然是感彻肺腑的安慰,是似海深情的叮嘱,也止不隹我的眼泪啊!你可知道,些时此刻,我的心就像那随风飘落的黄叶,跌入无底深渊,让冰凉浸透,让泪水洗涤。
断不了的疼痛,伤在最不易察觉的位置,身体在流泪的时候,谁听得到?
曾经的不辞辛劳换来的却是今天这般棒打鸳鸯。到底是何罪过,让我背着负不起的债?来不及陪你一阵,来不及问你什么算永恒,甚至还来不及哭出声,我就这样头也不回,就这样去,就这样走……
风儿轻轻地吹呀吹,吹落我的眼泪;
泪儿轻轻地飞呀飞,带去我的伤悲
人儿轻轻地悲呀悲,心儿慢慢碎
梦儿轻轻地追呀追,花落随流水。
谁的旋律,将谁缠绕?谁的宿命,将谁纠结?谁的荒凉,让谁断肠?我感觉到了水的冰凉,在暗淡的月光下,我义无反顾地踏进这片冰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我仿佛看到了阳光灿烂但是黯淡在弥漫,时间的彼岸我仍凝视却被冲散。当思念慢慢分裂,当世界依然绕回你的脸,一切没有改变,我只有预感没有答案。于是,我吟道:胸中有血,心中有伤,不要什么月圆花好,不要什么笛短箫长。要穷,穷得像茶,苦有一缕青香。要傲,做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
后记
梦里,很多很多孤独行走的钟。一直、一直提醒我,时间在老去。那是花开,刹那芳华,我看着你,没有别离!
在进入角色之前,我必须尽量弄清楚,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你觉得呢?
刘兰芝真的很贤惠吗?焦母真的就那么蛮横吗?
人们认为刘兰芝贤惠,有素质,有教养。貌美自不必说。从小就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对待长辈也十分有礼貌。即使被休回家,说亲的人也是踏破门槛,看来刘兰芝可真算得上是白素贞级的人物。但是细心一点,我们不难发现,总还有无法解释的地方,也许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是刘兰芝亲口说的。刘母也说过类似的话,说明刘兰芝确实是进过辅导班的。但并不是说,刘兰芝的品德就像素一样洁白,刘兰芝的性情就像歌曲一样柔美,刘兰芝的行为举止都合乎书中的规矩。被母亲强迫学这学那,她是否有过不满呢?她有没有自己的心眼呢?可能她天生就不是个逆来顺受,任劳任怨的人,也许四五年的艰苦学习让她变得性格乖张,或者她根本就是个攻于心计的人,这些我们都无法确定。但刚一上场就自吹自擂,接着埋怨婆婆蛮横,这似乎不是一个封建家庭的贤淑妻子能做的吧。起码可以看出,她并不很大度,并不具有贤妻良媳的规矩意识。两三年的压迫,是谁都会埋怨,但从她的话中,明显可以看出推卸责任和含糊其辞的态度。不是吗?我都没有错,都是婆婆不好。不行了,我吃不消了。你也别怪我情薄,让我回家吧。她是这么说的吧。
她哪里是真的要回家啊!大家有目共睹的,就是因为无法和仲卿在一起,刘兰芝就“举身付清池”,如今她怎舍得离开?鄙人分析,这女人嘛,大家也都知道,在这种时候闹一闹是很正常的,其实就是要仲卿关心她一下,宠她一下,让她感觉在仲卿心里自己还是很重要的。这个动机如此明显,让我们可以猜测到,刘兰芝不太像一个乖乖女,最起码她总有点任性,带点自我的性格。她可以为爱人忍受织机前的寂寞,但绝不甘心做家庭的附属,在感情上,她必须获得一定的尊重,占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对丈夫她必须要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这又是会引起焦母强烈不满的,造成无法解决的矛盾。即使是在当代,这样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依然无法解决,更不要说在那样一个尊卑等级森严家教礼法繁杂的时代。所以,焦母的不满是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的。可是依刘兰芝如此性格,她受了委屈,在骨子里就断绝了与婆婆的恩义了,她并不是个大度的人嘛,顶多因为你是婆婆,我尊重你一下,我可不是真怕了你。现在刘兰芝的反攻就在自吹自擂和绵里藏针中展开了。
在鄙人看来,刘兰芝的“闹”其实是要仲卿与她建立统一战线,在婆婆为难刘兰芝时向着她一点。这种伎俩,在影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已被无数艺人表演得淋漓尽致,我们都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但仲卿没看过电视剧,又是个老实人,他无法揣测妻子的心思,本来嘛女孩的心思最难猜嘛。但他也实在是愚,还真跑到母亲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效果无疑是反面的。焦母也是女人嘛,也有十分敏感的神经。看见儿子突然跑过来作出这副可怜相,就是为了老婆,为了一个区区贱内,还顺带威胁母亲,真是要多没出息有多没出息,要多没礼节有多没礼节,于是怒火中烧,口不择言叽里呱啦就骂了一通,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人说焦母蛮横无理,并且一手酿成了悲剧(说封建礼教也是一回事),依鄙人看则不然。从母子对话中可得知焦家原是大户,现在家主做小吏,算是家道中落。但作为一个大户人家,还是少不了应有的教养和架子。对于刘兰芝,自然也是严格要求。既然家道中落了,在外面肯定受了不少冷眼,不好摆架子,那在家里的威信就更不能丢了。现在媳妇倚着自己那点条件,那点资本,就行为自主,想搞妇女独立,真是反了!其实事情原本不会很大,可能买来一只鸡婆婆说炖着吃兰芝非要炒着吃,可能仲卿感冒了要买药婆婆说中药好兰芝非要说西药快,本来都是小事,但在婆婆眼里就有另一番意义了。现在连儿子都被她迷住了,竟然顶撞起母亲来,事情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清官难断家务事。刘兰芝和焦母谁更有理一些,很难说。不过按惯例,刘兰芝来家三年一直未续香火,她就应该乖一点了。就诗歌内容来看,说婆婆虐待刘兰芝也无确凿证据。双方可以说是各执一辞。人们认为焦母蛮横,不讲道理,可能是因为婆婆说话狠了点,且未说明刘兰芝“自专由”的具体罪状。其实仅凭这个就作出判断诚不足取。那个黄鹤楼的徐九经就是断了个二男争一女案而弃官卖酒的,其中便有“侯府报门进,王爷连声请”的故事。受害方侯府让他按军规通报进门,毫不客气,而纵子抢亲的王爷到王府门口迎接徐九经。同样的,不能只凭婆婆和媳妇的表象就对这比歌德巴赫猜想还要难搞的婆媳问题妄下定论。
其实可以想见,焦母对刘兰芝还并未厌弃到非谴不可的地步,也许她还是希望能和平解决内部矛盾的。罗敷似乎是婆婆的“梦中儿媳”,在见识了她的乖巧、懂事之后,焦母可能暗自感叹:要是我家媳妇有这样就好了!原文并未明确说是她主动提出要遣刘兰芝的,只是在仲卿惹怒她之后,才说了一番气话。若刘兰芝没有什么让人不能忍受的地方,若刘兰芝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好,焦母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虐待她?为什么还要遣她走?焦母是心理变态吗?
而当仲卿来跟她死别时,焦母又是何其悲痛!儿子啊,不要为了那个薄情的女人丢下娘啊!邻家的罗敷长得漂亮,我就快为你求到了!你可别做傻事啊!这时的焦母近乎语无伦次,无比可怜,她会是个蛮不讲理毫无感情的人吗?而仲卿在死前几经犹豫,其实也是放不下母亲。
而刘兰芝呢?她的任性害了自己,害了焦家,也害了前来提亲的太守。在刘兰芝向焦母告别的话中,暗藏有一股辣味。可以说,这段话表面是自谦,其实是恶毒的外交辞令,是台词,是演戏给旁边的仲卿看,让他看看,究竟是自己没教养还是婆婆蛮横。于是焦母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到现在还惺惺作态,从此与你恩断义决!刘兰芝心计颇重,临走了还要在仲卿面前提自己的嫁妆,什么意思,不言自明。
然而后来的事让刘兰芝陷入绝境。她做事冲动,由着性子来,到这一步,却也没了主意。当她一开始在沉默中爆发,向仲卿诉苦后,感情的冲动就一直笼罩着她。二三年的阴暗生活消磨了她的耐性,不甘逆来顺受的性格缺乏幸福的滋润,也溶蚀了她的理智。没有了理性的束缚,冲动任性无限泛滥。前路渺无希望,那就一条路走到黑吧。
对了,说了这么多,应该要转入正题了。如果我是刘兰芝呢?那就乖乖在家织布,少惹是非,赶快生个小孩子,保住地位。最后就等待那个难缠的婆婆撒手人寰啦。
假如我是刘兰芝,我会等待我的爱人,不会自取灭亡,死了可以一了百了,不用伤心,不用难过,可是没了希望,只有活着,有期望地活下去,才可以拥有。我想,如果刘兰芝知道自己死后,焦仲卿会徇情,她一定不会投湖。等待不代表永远等。假如我是她,我会给自己一个期限,在这段时间里,如过还是等不到,我就会放弃,去开始我新的生活,我想,如果他真的爱着我,当他忍到极至时,他也会不听母亲的劝告,打破世俗来找我,和我一起生活。
我不会去死,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可是我却认为跟自尊和骄傲相比,这二者就不那么重要了。刘兰芝选择了死,她是自私的,因为她没有顾及到家人。自古以来,爱情是很高贵,可是亲情是血浓于水的啊!
焦仲卿说的“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真的很让我感动。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动。可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是男人共有的本性。对于男人,何必太在乎呢?谁没了谁都可以活。爱情,它伟大,它富有传奇的力量。可是爱情也是一种毒药,让人失去理智的毒药。我相信真爱,但我不相信永恒,永恒也只是瞬间的,如昙花一现。假如我是刘兰芝,我不会去死,活着才美好,活着可以有奇迹,死了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可是这样的悲剧又怪得了谁呢?怪焦母的无情,怪刘兰芝的痴情,还是怪焦仲卿的懦弱呢?谁都没有错,错的只是当时的社会。世俗不许,我们就不能去破坏,好可悲。“父母之命不可违”,可是自己的命应该是自己主宰的,不是天,也不是父母,怪只怪当初的社会太封建,怪那时的世俗太根深蒂固。假如我是刘兰芝,或许就没有这段悲剧。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谴,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假如我是刘兰芝,那我的故事将会是这样:
我从小生长在乡间,在我很小的时候娘亲就开始教导我怎样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我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期盼有一天穿上嫁衣披上盖头嫁给一个自己心仪的如意郎君。
在我十七岁那年,母亲和媒人替我定了门亲事。那个男子是庐江府的一个小吏,我们从未见过面。
在出嫁的那天,当我穿上嫁衣的时候我显得很平静,并不像自己往夕想象的那般喜悦与兴奋。可能是由于我从未见过我的新郎官或者是别的什么。
当我踏进男子的家门时,我的内心仍然很平静。我按着他们的安排一步步的将这婚礼往下进行。进入新房后我一直安静地坐着,什么都不想也不想想什么。
房门被慢慢推开了,我知道是他进来了。他走到我的根前一直安静地站着,始终没有掀开我头上的红色盖头。过了许久,他终于开口说了句:“今晚你睡床上吧,我就睡地上”。我发觉他的声音很温柔很好听。慢慢地我掀起盖头,看见一个高挑清瘦俊爽的男子站在我的面前。我有点害羞地说:“你——”。他看着我轻轻地微笑着,看着他的微笑我莫名地什么话都说不出了,我傻傻的也对着他笑。此后这一夜我们便什么话都没有说了。
“兰芝,兰芝”仲卿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叫醒我,然后便快速地整理好地上的被垫到府里去。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我经常一个人在黑夜里独守着空房。我们结发已经一年多了,但是我和他从未共枕过,甚至他从来都没有抚摸过我。在每个没有他的黑夜里,我都一个人依缩在床角独自流着泪水。我自己对自己说:“我是焦仲卿的妻子,我是他的妻子————”。
婆婆是不喜欢我的,因为我没有给她一个孙子。每天我都不停地织着布,两三天织五六匹,婆婆仍然是嫌我太慢。每次她骂我的时候我都是静静地听着。然后便回到房里独自哭泣,想着仲卿俊朗的笑容。
那天婆婆骂我骂的很凶,我整整哭了一夜。在夜里我看着自己的泪水渗透了整片枕巾。我恨恨地咬着自己的嘴唇,我感到好孤独,我是多么渴望仲卿的抚慰。
第二天,仲卿回来了。我站在他的面前看着他的笑容,那是我曾经一直深爱的笑容。“仲卿,婆婆似乎对我很不满意,请你禀告她老人家,让我早日回到娘家”。我看着那个我曾经一直深爱的笑容在仲卿脸上慢慢地消失。他看着我没有说一句话便转身走向婆婆的房间。在他转身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不知道当一个女子说要离开时不是真的想要离开,而是真的想被挽留。他就是这样,永远都不懂永远都不懂一个叫刘兰芝的女子。
我站在门外偷听着他与婆婆的谈话,只是为了想知道他会说什么。
“母亲,兰芝一直行事有礼妥当,你为什么对她不满意呢?如今她要我们把她送回去,这样怎么可以。”
“我就是对她不满意,你给我把她快点送回去。我对你说东家有个姑娘长的又可爱又美丽,我替你去求亲”。
听到这里我便支持不住了,因为我真的真的要哭出声了。我强忍着哭声跑到房里,我看着镜子中面容憔悴的自己:“难道我不美吗?难道就是因为我不美,他才一直不愿同我共枕,难道就是因为我不美————”。
我在镜子中看着仲卿低着头走进房间,我强忍着双眼中的泪水极力听清他对我说的每一句。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把自己精心地装扮了一番。我慢慢地走到仲卿面前:“我美吗?”仲卿看着我不说一句话,我转过身发现有冰凉的液体滚落在我的脸上。“兰芝,我-----,”我站住了,我,我在等他说些什么,但“没,没什么。”我继续往外走不能回头。
仲卿骑着马行在我的马车前,我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我读不懂他的背影,就像他始终读不懂我一样。
我回家才十多天,县令就派来了一个媒人,说县令有个三公子品貌出众。
“你可以亲自答应媒人去。”娘亲说。
我含着泪说:“母亲,不,仲卿说他会来接我,我相信他还有一些话想对我说,一定------。”
过了几天,仲卿依然没有来接我。月明星稀,我对着苍空独自哭泣:“他会来接我吗,会吗?”
不久,太守又派郡丞来做媒。娘亲帮我谢绝了。哥哥听说这件事后大声对我说:“那个小府吏有什么好。如果你不嫁给太守的公子,我看你往后打算怎么办。”
这一次,我没有哭。我仰起头说:“哥哥说的确实有理。既然我已经被休回到娘家,那往后就全按哥哥的主意吧,答应这门亲事办理婚事。”
“刚才得到太守的来信,明天就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快做嫁衣?不要让婚事办得不成样子!”娘亲说。
我默默无声,用手帕掩住脸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眼泪却禁不住像流水一样倾泻出来。阴沉沉的天色将晚,我做好了嫁衣。看着红色的嫁衣,我躲到门外失声痛哭。我是爱仲卿的,在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笑容时,我便知道他将会成为我这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人。爱,可能就是丘比特手中的那一根箭,当它穿连了两颗心的时候又同时刺伤了它们!我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他的一个回答,只是为了
不久,仲卿终于来了。当我听到那熟悉的马叫声,便知是他来了。我遥遥望去,发现仲卿正在远远地注视着我。那眼神我依然读不懂!
“我已经许配给别人了,你来还有什么用。”我佯装气愤。
“那我就祝贺你能高迁啊。”他轻描淡写地说着。
我怔住了:“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对,这不是我要的答案。怎么会这样呢?!到底是那里出了错!我看着仲卿的眼神,他的眼神深邃而又落寞,我读不懂。
风大天冷,寒风把树木都摧残了,庭院里的兰花上结满了浓霜。
一直以来,一个叫着刘兰芝的女子只是想要她夫君的一个答案;只是想他对她说三个字;只是想他能拥抱她;只是
出嫁这一天,牛马乱叫。黄昏暗沉沉的,我走进了青布帐棚。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来到清水池旁。我又想起了仲卿的笑容,我只是想知道一个答案,仅此而以。为什么他始终不懂,难道他真的不喜欢我;难道对我说那三个字就真的那么难。
“我的命今天完结,魂魄要走了。让尸体长留人间吧!”我撩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
冰凉的池水温柔地流过我的每一块肌肤,我慢慢的无法呼吸。我的血液开始凝结,我感受不到痛疼,只是听到自己心滴血的声音。我眼角冰冷的泪水在池水中没有人能看见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本是两情相悦,但却其中滋味熟能相知。旦愿天下有情人不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些够吗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的意思——站着的时候就好似灵芝宝树,微笑的时候就好像是把明月拥入了怀中。
作品出处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出自宋代郭茂倩《白石郎曲》。
作品原文
白石郎曲
〔宋代〕
白石郎,临江居。
前导江伯后从鱼。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
作品译文
白石郎(水神),临江居住。
前面有江伯(水神)引导,后头有鱼群跟从。
像玉一般的石头堆垒,似翡翠般翠绿的松树排列成行。
白石郎的美艳天下独绝,世界上像他这样的再没有第二个。
站立时就像灵芝宝树一样,微笑时就像明月照入怀中。
作品注释
白石郎:白石郎君。传说中的水神。
前导:前面引导。
后从:后面跟从。
积石:积聚在一起的石块。
列松:排列的松树。
翠:翡翠。
艳:美艳。
独绝: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世无其二:世上没有第二个。
创作背景
《白石郎曲》出自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属乐府神弦曲,是江南(建业附近)民间弦歌以娱神的祭歌。南朝民歌除吴歌、西曲外,尚有"神弦曲"十八首,也属于"清商曲辞"。据《晋书·夏统传》记载,当时祭神,多用女巫,"并有国色,善歌舞",神弦曲大概就是由女巫来唱的。神弦曲所祀之神,大都是地方性的鬼神,来历多不可考。《图书集成·博物部》将其统归之"杂鬼类"。
作品赏析
《白石郎曲》形容男神的俊美,是一首难得一见的曲目。
前两句可看作是比兴,后两句是形容了一位言语难以描述的美男:石块相垒成的玉山,挺立的青翠苍松。玉的内涵、和松的气质,常和美男相联系。这里,用二者来与男神的美貌相比拟。他的绝代风华,世上再没有谁能相比。关键在于一个独绝。
作者简介
郭茂倩(1041-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出身太原郭氏。自幼受诗礼熏陶,熟知音律,善篆隶,才气非凡,对诗歌兴趣极浓厚,以编纂《乐府诗集》百卷扬名后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书中《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后人合称"乐府双璧"。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