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越剧《孔雀东南飞》全剧唱词

求越剧《孔雀东南飞》全剧唱词,第1张

越剧《孔雀东南飞》唱词

兰芝:忡卿,忡卿,忡卿!

忡卿:兰芝妻,慢行走!

兰芝:兰芝没有走,回来了!在你身边!

忡卿:兰芝,你回来了就好!我有话向你诉原由。

(唱)昨夜我也曾为你苦哀求,我是无法将你休。

兰芝呀,我纵有言语千万句,在家中,要想吐露难开口。

兰芝呀,我特地赶来送别你,你却是,执意要行不肯留!

兰芝:(唱)自古道槽糠之妻不下堂。兰芝无辜被你休?

你明白兰芝无过犯,为什么,你惧怕母亲不开口?

忡卿:兰芝!

兰芝:(唱)婆媳妇恩义已断绝,夫妻情分也无有?

哪个要你来送别,谁人要你诉原由!

你自去另攀名门淑女逑,我兰芝是无福与你结鸾俦!

忡卿:不,兰芝!

(唱)你我夫妻情分厚,千秋万代永不朽。

说什么另配高门成佳偶,雀巢岂容来斑鸠?

我与你,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仲卿怎便将你丢?

兰芝呀,暂还家,莫担忧,无论如何须等候!

候我衙中归家转,我哀告母亲把你收,

兰芝呀,倘若此事不成就,我仲卿,拚将一死来相酬!

兰芝:(唱)你娘亲心肠我看透,此番遂了她机谋,

我乌鸦怎能与你凤凰配?你凤凰自有良缘凑,

如今木已成了舟,你何苦还要反罗网投?

忡卿:(唱)我母子害你蒙了羞,你姑嫂情分还依旧,

兰芝呀,你不念目前念当初,你但念,婆婆年迈妹年幼,

兰芝兰芝依从否?依从回家将我守?

兰芝:(唱)你莫抽泣,莫发愁,我再不能在你家里度春秋。

我与你是前世未修共白首,纵然婚配不长久。

并非兰芝将你负,忡卿呀,自有人来奉箕帚。

忡卿:不,兰芝。

兰芝:忡卿,前途珍重,兰芝去了!

人去楼空空寂寂,旧日恩情情切切。

忆往昔,往昔夫妻甜似蜜,忆往昔,往昔夫妻似胶漆。

谁知晴空起霹雳,谁知无端生嫌隙。

可叹老母苦相逼,可怜夫妻苦悲泣。

一纸休书成永别,两行热泪肝肠裂。

到今昔,今昔人儿已难觅,到今昔,今昔唯有空陈迹。

兰芝你三天织就布五匹,布儿啊,兰芝一去你可知悉?

她与我,生同枕席死同穴,你为何,千丝万缕万缕千丝,不把我的兰芝系?

我与兰芝重盟誓,相约人离心不离。

似闻她母兄逼嫁急,似见她倚门盼我去迎接。

今日是她重婚期,我去会含冤受屈的贤德妻。

今日孔雀东南飞,死后孔雀共双栖。

《孔雀东南飞》傅全香、范瑞娟版唱词

--------------------------------------------------------------------------------

2006年03月23日 16:34:47 杭州网

傅全香饰刘兰芝 范瑞娟饰焦仲卿

《孔雀东南飞》洞房(范)

焦仲卿:娘子,你笑得美也!红罗帐,垂香囊,娘子端坐在床中央,半遮面,浅施笑,面似红来笑也香,这寝枕四角绣鸳鸯,嫁衣纱帘十数箱,碧罗带,青丝绳,娘子的针刺世无双,顺手取过银缸照,青铜镜照出你俏面庞!

《孔雀东南飞》蹄声远去风声近

刘兰芝:蹄声远去风声近,莫叫寒露侵他身!庐将吏,人志诚,适才间,一番话言简意深,洞房暖万籁静烛摇花影,心儿里,我不知,是喜是惊还是温馨?远远的更漏声,传过三响,阵阵的,夜露寒,吹进了空房,兰芝她,懒卸妆,痴痴想……不禁惆怅入梦乡。

《孔雀东南飞》惜别离

兰芝: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丝弦中寄。弦声淙淙似流水,怨郎此去无归期。

仲卿: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丝弦中寄。弦声习习似秋风,仲卿难舍我爱妻。

合唱: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丝弦中寄。弦声切切似细语,新婚怎忍长别离。好夫妻,长相聚,一对孔雀永双栖。

《孔雀东南飞》雀离

仲卿:好兰芝,我无法,我岂愿执笔休书下,我的心意你领略,这种种全是母逼迫。少时东方发了白,你且暂时还了家,但等衙里公事罢,婆母跟前哀告她,不久当还归,定然无变卦,这是我的知心话,知心话,不虚假,兰芝妻,你千万记取莫忘却。

兰芝:记得那年春花发,谢别高堂到君家,侍奉公姥勤作息,我是进退应答不敢差。才貌丑,妆奁坏,当初何必遣媒酌,纵然我德言容工尽丧亡,也未曾把你焦氏门风败。成婚三年无生养,这早晚供养恩也大,含辛茹苦竟遭驱谴,今世料难再回家。如今我也无别话,我把妆奁全留下。箱帘六七十,珞璎并珠花,虽然是人已,物已鄙,你重娶新人自有新陪嫁。此物不足留后人,聊供驱谴你莫忘却。

《孔雀东南飞》兰芝妻,你慢行走

仲卿:兰芝妻,你慢行走。我有话,与你诉原由。昨夜晚我也曾为你苦哀求,我是无法将你休。兰芝啊,我纵有言语千万句,在家中,要想吐露难开口。兰芝啊,我特地赶来送别你,你却是执意要行不肯留。

兰芝:自古道,糟糠之妻不下堂,为什么,兰芝无故遭夫休,你明知兰芝无故犯,为什么,惧怕母亲不开口,婆媳恩义已断绝,夫妻情份也无有?你和我今宵离别后,我与你此生永不再聚首。哪个要你来送别,谁人要你来诉原由,你自去,另攀高门淑女求,我兰芝无福与你结鸾俦。

仲卿:你我夫妻情份厚,千秋万代永不朽,说什么,另攀高门成佳偶,雀巢岂容来斑鸠?我与你,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仲卿怎忍将你休?兰芝啊,你暂回家,莫担忧,无论如何需等候,候我衙里归家转,哀求娘亲将你收,兰芝啊,倘若此事不成就,我仲卿拼将一死来相酬。

兰芝:仲卿啊!无须为我作马牛,覆水重收不能够。

仲卿:兰芝啊!万事全有我承受,娘亲与你无大仇。

兰芝:你娘亲的心肠我看透,此番遂了她计谋,于今木已成了舟,你何苦还把罗网投。

仲卿:我母子害你蒙了羞,你姑嫂情份还依旧,兰芝啊!你不念目前念当初,你但念,婆母年老妹年幼,兰芝兰芝你依从否,依从回家将我守。

兰芝:不不不。我和你,前世未修共白首,纵然婚配不长久,并非兰芝将你负,仲卿啊,自有人来奉箕帚。

《孔雀东南飞》仲卿不要性命捐

兰芝:仲卿不要性命捐,你叫我又是感激又心酸。非是兰芝将你怨,我恨你,懦弱成性无决断,是非曲折你未尝管,逆来顺受你不反叛,兰芝原是无过犯,这一纸休书,这一纸休书我何以堪?留我在家你不敢,临行你不能送我返家园,你莫怪,兰芝心肠不肯软,仲卿啊,兰芝心中似箭穿,只要你心如铁石坚,兰芝如同蒲苇般,那磐石倘不随风转,蒲苇是当永牵缠。

合唱:盟山誓海告苍穹,泪眼相对却难从。何时再温鸳鸯梦?叮咛不厌语重重!焦郎留步莫远送。

《孔雀东南飞》人去楼空

仲卿:人去楼空空寂寂,往日恩情情切切。忆往昔,往昔夫妻甜如蜜。忆往昔,往昔夫妻如胶漆。谁知晴空起霹雳,谁知无端生嫌隙,可叹老母苦相逼,可怜夫妻苦悲泣,一纸休书成永别,两行热泪肝肠裂。到今夕,今夕人儿已难觅,到今夕,今夕唯有空陈迹。兰芝你三天织就布五匹,布儿啊!兰芝已去你可知悉?她与我生同枕席死同穴,你为何千丝万缕,万缕千丝,不把我的兰芝系啊?我与兰芝重盟誓,相约人离心不离。似闻她母兄逼嫁急,似见她倚门盼我去迎接。今日是她重婚期,是我害含冤受屈的贤德妻。今日孔雀东南飞,死后孔雀共双栖!

《孔雀东南飞》殉情

兰芝:满天寒霜冰雪飞,拼得个红鸾星殒,玉碎珠沉共枕席,举身奔赴清池侧,望着这一泓碧水泪难抑,遥唤仲卿……仲卿啊……我先行,天长地久情不灭。

合唱:拼得个红鸾星殒,玉碎珠沉共枕席,天长地久情不灭。

仲卿:磐石蒲苇愿可期,我与兰芝永相依。兰芝妻你莫惊怕,仲卿今夕来接你!

合唱: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地共相思,徘徊惜分飞,海誓山盟志难移,只求孔雀双比翼。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享整理的《孔雀东南飞》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孔雀东南飞》赏析1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仲卿与焦母刘兄不同的是:刘焦的爱情理想与这些封建教条)中突,而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家店的五四运动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们二人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们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们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

 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 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画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画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画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仲卿夫妇两入之间的关系构成;另一条线索由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构成,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

 诗中的矛盾冲突在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富贵不能*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归统。“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裁剪中最易引入误入迷途的就是这些所谓若不可少却不关篇意的材料。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代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人物、主要情意。

 诗中对详写部分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

《孔雀东南飞》赏析2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刘兰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美好形象。她既是淑女、贤妻,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勇敢,坚强,富有反抗精神。兰芝用“大人故嫌迟”道破婆婆的故意挑剔、刁难,用“请归”的行动表示反抗。和仲卿叙别,她表达了对丈夫的—往情深,又清醒地认识到“复来还”是幻想。“严妆”,是夸张的铺叙,展示她态度从容,“精妙世无双”。告别婆婆时,她不卑不亢,一席话是对婆婆态度骄横的抗议。“盟誓”中,她用发自肺腑的誓言表明对爱情的忠贞。“拒媒”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面对兄长逼婚,她以允婚表现了对未来的清醒估计和对兄长* 威的蔑视。“黄泉下相见”的誓约,饱含着对丈夫深挚的爱,对封建家长制拼死反抗的勇气。“举身赴清池”是兰芝反抗精神的升华。在爱情与封建家长制的尖锐冲突中,刘兰芝这个艺术形象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焦仲卿是诗中另一个重要形象,作者表现出他从软弱逐渐转变为坚强。他开始对母亲抱有幻想,当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后,他坚决向母亲表明了以死殉情的决心,用“自挂东南枝”表示对爱情的思贞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他的变化,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此外,焦母的专横暴戾,刘兄冷酷自私、贪财慕势的性格,都写得栩栩如生。总之,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是这首叙事诗的主要特点。

 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

 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 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画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

 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画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古人诗以鸟兽草木起兴,并非随意为之。以《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言,应有烘托、渲染气氛的功用及象征意蕴。它既象征了刘兰芝甚至包括焦仲卿的生命结局,也烘托、渲染了刘兰芝生命不断远去的悲凉气氛。它有一种忧伤、不忍、怜悯、不安、留恋的音乐节奏在“飞去”的动作和场景里,这种节奏让人神伤却不让人绝望,让人感觉凄凉的同时似乎又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安宁。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太在意刘兰芝离去的原因,礼教、性格等等随他去吧,每个人都可在他的阅读视界里找到能说得过去的答案。我在这幅图景里更看重的是她在我们的阅读视线里一点一点消失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为何会给我如此的阅读感受。重要的还有“东南去”,“东南去”的刘兰芝是香销玉殒的悲剧之体,我为何会在生命悲剧里读到了灵魂安宁的抚摸,以至于最后只剩下平静的叹息这与诗人让她“东南去”,且让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有关系吗诗人他想告诉我一种怎样的个人立场

  小姑:我就说,你府里去了。

 仲卿:对了,我原是要到府里去的。

 小姑:去吧!

 仲卿:去也,去也!来人,与我带马!

 暗·幕下

 第四场 雀 盟

 (人物:焦仲卿、刘兰芝、御者。)

 齐唱:催马加鞭……

 (马叫嚣力嘶……)

 齐唱: ……追兰芝……

 (车辚辚,马萧萧,轮蹄织成一片喧嚣。)

 仲卿:兰芝,车儿慢行,仲卿来了

 (傍华山,临清池,登古道……)

 (骄阳似火,烈炎熏人,蝉声起伏,蒲石依绕。)

 (仲卿隔车呼叫。)

 仲卿:兰芝妻,仲卿在此!

 (兰芝揭帷惊现。)

 兰芝:你还来则甚

 仲卿:特地赶来送你一程。

 兰芝:既然到了这里,不劳相送。

 仲卿:呀,兰芝,我还有话,要与你细说!

 兰芝:都休了我了,还说什么

 仲卿:啊,兰芝,你我夫妻……

 兰芝:兰芝已非焦家媳妇,不是你的妻了!

 仲卿:啊,贤妻!

 兰芝:你的贤妻不在这里!你自往河东去寻!御者,推动车儿,我赶路要紧。

 (御者应诺,推车欲行。)

 仲卿:呀,兰芝,你且少待!御者,请略等片刻。我衷心感谢!好兰芝,无论你忘却仲卿也好,怒恨仲卿也好,二、三年来,你我苦乐相共,生死相从!今日休你,原非得已。如今分别,却在俄顷。你就不念我母亲,你就不念我妹妹,你就不念我仲卿也罢了,也罢了!兰芝你,千不念,万不念,只念我在这暑天大伏,长途跋涉,背了母亲,偷偷送你!兰芝,你就让我送一程,你就听我说几句,兰芝!那里便耽误了你那里便辱没了你好兰芝!你,你道如何

 兰芝:仲卿,你何须如此!并非兰芝不要你送,也非兰芝不让你说,兰芝既已下堂,送也无益,说又何苦!若被母亲知悉,反是不美。暑天大伏,此处不宜久留,及早离此为是!

 仲卿:兰芝,仲卿实有千言万语,说与你听!

 兰芝:恕兰芝不能从命了!

 仲卿:你婆母知我在府里公干,怎便知晓

 兰芝:御者!推车赶路!

 仲卿:兰芝,还请慢走!

 兰芝:御者!听见没有推车赶路!

 仲卿:御者,请再候片刻!兰芝!

 兰芝:御者,你自推车赶路便了。

 仲卿:御者……

 御者:相公,请闪过,不能久待了!

 (御者推车迳行,仲卿频频呼兰芝……遽而昏绝在地……))

 仲卿: 唱 兰芝妻,慢行走!

 兰芝:仲卿,兰芝没有走!回来了!兰芝在这里!在你身边!

 仲卿:兰芝,你来了就好!唱:我有话向你诉原由。昨夜也曾为你苦哀求,我是无法将你休!

 兰芝:兰芝什么都懂了!

 仲卿: 唱 兰芝呀,我纵有言语千万句,在家中,要想吐露难开口。兰芝呀,我特地赶来送别你,你却是,执意要行不肯留!

 兰芝: 唱 自古道,糟糠之妻不下堂,为什么,兰芝无辜遭夫休你明知兰芝无过犯,为什么,你惧怕母亲不开口婆媳恩义已断绝,夫妻情份也无有。你和我今宵离别后,我和你,此生永不再聚首那个要你来送别谁人要你诉原由你自去,另攀名门淑女求,我兰芝,无福与你结鸾俦!

 仲卿: 唱 你我夫妻情份厚,千秋万代永不朽!说什么,另配高门成佳偶,雀巢岂容来斑鸠我与你,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仲卿怎忍将你丢兰芝呀,暂还家,莫担忧,无论如何须等侯!侯我衙中归家转,哀求母亲把你收。兰芝呀,倘若此事不成就,我仲卿,拼将一死来相酬!

 兰芝: 唱 仲卿呀,你无须为我作马牛,覆水重收不能够!

 仲卿: 唱 兰芝呀,凡事全有我承受,娘亲与你无大仇!

 兰芝: 唱 你娘亲心肠我看透,此番遂了她机谋!如今木已成了舟,你何苦还把罗网投

 仲卿: 唱 我母子害你蒙了羞,你姑嫂情份还依旧。兰芝你,不念目前念当初,你但念,婆母年老妹年幼。兰芝兰芝依从否依从回家将我守!

 兰芝:不!不!

 仲卿:兰芝!

 兰芝: 唱 我和你,前世未修共白首,纵然婚配不长久!

 仲卿:不,兰芝,不!

 兰芝: 唱 并非兰芝将你负,仲卿呀,自有人来奉箕帚。(白)仲卿,前途珍重,好自为之。兰芝不能久留,兰芝去了。

 仲卿:兰芝,你真就是铁石心肠

 兰芝:恕兰芝是铁石心肠!

 仲卿:你,就这样去了

 兰芝:恕兰芝就这样的去了!

 仲卿:再无相见之日了

 兰芝:(泣不成声)再无……

 仲卿:既然如此,仲卿别无他求。你慢走一步,仲卿送别了……

 (仲卿跌跪于地,兰芝大惊……

 兰芝:仲卿你……唱 我和你,生同枕席死同穴,

 (兰芝亦号哭,跌跪在地。)

 兰芝:啊,仲卿,夫呀……唱 我兰芝,终生不离你左右!

 仲卿:你不知,我自从遭此变卦,这一夜之间,五衷俱焚,早就准备一死啊!

 兰芝: 唱仲卿不要性命捐,你叫我,又是感激又心酸。非是兰芝将你怨,我恨你,懦弱成性无决断。是非曲直未尝管,逆来顺受不反叛!兰芝原是无过犯,这一纸休书……这一纸休书何以堪!留我在家你不敢,临行不能送我回家园。你莫怪,兰芝心肠不肯软,仲卿呀,兰芝心中似箭穿!只要你心如铁石坚,兰芝如同蒲苇般!那磐石倘不随风转蒲苇自当永牵缠!

 仲卿:我如磐石,决无变卦!你你蒲苇,恐有长短……

 兰芝:你是磐石,别无变化。我比蒲苇,焉有长短

 齐唱 盟山誓海告苍穹,泪眼相对却难从! 何时再温鸳鸯梦,叮咛不厌语重重……焦郎留步莫远送……

 ——幕下——

 第五场 雀 归

 (人物:兄、丞、五郎、使女、刘兰芝、娘。)

 (碧天如洗,月明如画,兰芝将及故居。)

 齐唱:一天暑气未消散,密云深处响郁雷。兰芝含屈归故居……

 (黄昏。兰芝独回家门,伫立空庭,环顾里外,阗无人影。)

 (她百无聊赖,万感交集,不胜伤情。)

 齐唱:禁不住,肠断心碎,悲从中来。

 兰芝: 唱 见空庭人静……唉!……思绪更乱!母兄相问我怎回对若是说明休弃……

 (她急忙掩住了口,又复环视了一遍……)……说明被休事,怕只怕,哥哥发怒娘伤怀!大郎生性暴如雷,娘亲闻悉体更衰。倘若不将真情谈,今番独回又何为娘啊娘,难啊难,好叫我,难诉、难忍、难瞒、难哄、难进退。娘亲责怪我承担,哥哥若问罪又如何办婆婆嫌我将我休,仲卿岂能再受灾思前想后难坏了我……(白)天,天呐!求求你……唱 速将雷火电光,把我化成灰!

 (一个使女步出后堂。她无意中瞥见了姑娘,惊呆了半晌,连忙含笑迎上。)

 使女:姑娘,怎么这时会来吃过东西不曾姑爷何在

 兰芝:他……我……母亲安否

 使女:老夫人才去房内。

 兰芝:刚睡

 使女:对,我去通禀!

 兰芝:慢,既已睡了,就不要再去惊忧。哥哥可好

 使女:大官人在前堂宴客,本郡太守的五公子也在座,可要婢子前去禀告

 兰芝:……就,不必了!

 使女:姑娘,你乏了路上……

 兰芝:路上倒不觉辛劳……是啊,我确是乏了!

 使女:姑娘珍重才好。姑娘这次回家,住几多日子

 兰芝:这……未定。

 使女:应该多住些日子!

 兰芝:是要多住些日子。

 使女:这才好!就怕过不了几天,姑爷就来拿你接走了。

 兰芝:仲卿来接我……他会来接吗

 使女:姑娘,每次回家,姑爷总是过不了两天,便来接你回去了。

 兰芝:这回他不会……不会这么快来接我了!

 使女:这才好。这才……姑娘,你同姑爷不会……婢子不会说话,不会争执吧

 兰芝:我与仲卿怎会争执

 使女:这才好。那这回姑爷什么时候来接姑娘

 兰芝:这会吗他什么时候才能来接我呵

 (她垂泪了。)

 使女:姑娘,你在哭

 兰芝:哦!没有

 使女:不,你哭了。

 兰芝:哭了吗

 使女:哭了,看,这不是眼泪姑娘你怎么了是出了什么事了

 兰芝:出……了……事出了事!我……被休弃了!

 (如同一个迅雷,劈在使女身上一般,她张口结舌……)

 使女:喔……

 (猛地奔向前堂。)

 兰芝:呀!唱 婢女慌张奔前堂,定将缘由告大郎。哥哥华堂方宴客,怎能够,贻人笑谈广传扬。细思量,这婢子,平日行事不莽撞,(白)唉,事已至此,还顾忌什么唱 一任它,飞短流长掀风浪!

 (果然,大郎的咆哮,从前面传到……)

 兄:唱 平白无端掀风浪……

 (使女眼看大郎怒火中烧,立即意识到有场祸事来了。她又焦急又懊恼,复跑到兰芝身边,求援乞饶。)

 使女:姑娘,姑娘!

 兰芝:怎样

 使女:大郎……是小婢一时鲁莽,说明了姑娘回家真相。唱 大郎他,他,他,他怒火万丈,只怕要起祸殃!

 兰芝:谁叫你不加思考,就去禀报

 (兰芝说犹未了,其兄已接踵而至。)

 兰芝:哥哥。

 兄:兰芝,怎么夜晚到此

 (这时,大郎的两个朋友:太守公子五郎和丞,也都跟踪而至。见此情状,便上前规劝不止。)

 五郎:令妹贤名,谁人不知凡事须要三思,切莫造次,陡使令妹伤感,岂非节外生枝

 兄:这般打扮,未必无事!

 丞:夜色已迟,他们兄妹叙话,你我不如告辞!

 兄:改日再叙,请。

 五郎:请!

 丞:请!

 (他们看了这对兄妹一眼,相率而退。)

 兄:妹夫未来

 兰芝:哥哥,说来话长!

 兄:话长也须说!

 兰芝:这是休书!

 兄:休了

 兰芝:休了。

 兄:休了你,你,你好!唱 焦家庭前将你弃,刘氏门中那有你!嫁出门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问你,你有何面目回家里

 兰芝:哥哥……

 兄: 唱 这里无有你哥哥,我的妹妹早归西!

 (兰芝娘循声出视,使女在一旁扶持。)

 娘: 唱 兰芝,焦家不要你为妻

 兰芝:娘……

 (兰芝朴入娘怀,竟被打在地上。娘复抱着兰芝,大悲。)

 娘: 唱 你这贱人不争气!为娘是,十三岁教你来织机,十四岁教你学裁衣,十五学把箜篌弹,十六进退知礼仪,十七作了焦家妇,指望你,白首到老永相依。今番有何不端事,不迎你,独自归宁回家里只怪我,平素过于宠爱你,到今天,我看你,有何面目来向娘提

 兰芝:娘呀……唱 女儿实在无罪过……

 兄:没有罪过,焉能休你你休要欺娘年老,欺我粗鲁!

 娘:大郎说得是!唱 没有罪过怎便出妻

 兰芝: 唱 可怜我,有口难辨是与非,在焦家,婆媳已然失恩义。到娘家,同胞手足不护仳,亲生的母女犹相疑!何怪他人更猜忌天,天,我呼天来天不理!看起来,西江水尽羞难洗……

 (白)娘呀,恕女儿不孝,无从说起。你权当无我这个女儿,只是女儿实无过错,请娘亲安心!女儿拜别了!

 (兰芝一头撞去,被兄眼快抱住,拉回。娘急扑在兰芝身上,痛哭流涕。)

 娘:兰芝,你如何出此下策怎能出此下策为娘那里信不过你,你何苦这般

 兄:妹妹,便是哥哥,也几曾不认你来我是酒吃多了,气糊涂了!

 娘:苦命的儿呀……

 兰芝:娘,娘呀!唱 女儿我,生也平常死亦微!

 兄: 唱 兰芝自小知书又达理,无端出妻是何意我与你,焦家门上去评理……

 兰芝: 唱 你连累仲卿不相宜!

 兄:唉!

 ——灯暗·幕——

 第六场 雀 变

 (人物:媪、娘、兄、丞、使女、刘兰芝。

 齐唱 流光逝水天复天,转眼复又变秋天。

 (时间:秋天。)

 (幕启。故居中来了河东大娘,她惋惜地、愤慨地与兰芝娘说话。

 媪:秋天了,秋天了!唉!唱 这秋天眼看就要去兰芝不该在家居

 娘:原是如此,她总说……唱 仲卿临行有言语,今番定然受了愚。

 媪: 唱 仲卿天性多犹豫,娘亲有命怎抗拒大娘呀,焦家倘难再团聚,你何不,另行婚配名门许

 娘: 唱 一时惟恐无……

 媪: 唱 这样的**那里去娶

 娘:蒙大娘关怀,怎奈兰芝与仲卿结下誓愿,执意不肯再嫁。

 媪:也罢了。我也无非为她不平。她既执意如此,怎好相强大娘好好宽慰兰芝。就此别过了!

 娘:恕不远送,改日须来小坐。

 媪:自当来的。

 (媪出。兄引五郎等上。

 兄:来,来,来,这是我母亲。

 丞:小侄与伯母问安!

 娘:少礼,少礼。

 兄:娘啊,你往日总说,孩儿粗鲁成性,不事正经。今日大是不同,孩儿大大的做了件正经事!

 娘:哦你做了甚事

 兄:提起此事……

 丞:乃是……

 兄:让我来说,……乃是一件喜事!

 娘:喜事

 (兰芝上,隐身屏后。)

 兄:娘呀!唱 五郎他,一心仰慕兰芝妹,定要与妹配成双。

 丞:唱 五郎他,上次登府见令媛,朝暮思量将我央。太守门第高,才貌也相当,焦家已变心,别求鸾凤又何妨!

 兄: 唱 所以孩儿已答应,问声娘亲怎么样

 (兰芝出。)

 兰芝:唱 哥呀,妹与焦郎曾结誓,望求哥哥莫相强。

 兄:唱 妹子作事不自量,府吏那得比五郎嫁五郎,荣华富贵唯你享,何苦守那薄幸郎!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三、教学难点:

 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四、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行“读中品,品中读”。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几处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鉴赏、剖析人物形象(以刘兰芝为主要探究对象)

 1、展示多媒体课件,在画面、文字、音乐背景中,教师范读““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

 2、指导学生朗读此段。(读出节奏、语调、重音;读出服饰之美、体态之美、风度之美)

 3、在多媒体画面中,师生反复朗读。

 4、设计问题,进入本节课中心环节:

 (1)刘兰芝是在怎样的情景中“起严妆”的

 探究讨论:被婆婆无理遣归之前。

 (2)“被遣”是在贞洁至上的封建社会中是对女子极大的侮辱,而刘兰芝面对巨大的心理打击,却能精心打扮自己,体现了她怎样的独特个性

 提示:品读兰芝个性化语言,是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挖掘其鲜明的性格魅力的最重要途径

 5、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

 (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

 读后思考:刘兰芝不愿意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

 思考:从兰芝与焦母告别的话语中你读出了她怎样的性格

 明确:人物自身的言行和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从品读中,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

 A朗读评价:

 ①在这一部分内容,着重表现了兰芝兄长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揭示其性格的,要求学生诵读刘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B思考: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你能再现画面,推断兰芝当时的心理吗

 (4)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

 B夫妇誓别

 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

 C夫妇诀别

 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最能读出人物的真实情感

 (5)在以上方法指导下,学生自由品读。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后深入朗读,分析人物性格。

 2、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为兰芝和仲卿设计人生。

 教学过程:

 (一)、从诗的小序切入,弄清作品主人公兰芝和仲卿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探究问题:

 1、小序为什么称刘兰芝为刘氏

 明确:兰芝处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处在家长的地位上,便可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发号施令。所以兰芝是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以家长为核心的礼教社会中。

 2、序言中有3个“之”,分别由“逼”“闻”“伤”引出,这里的3个“之”个指代什么3个动词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概括情节:被逼回家—逼她再嫁—以身殉情—得闻自缢—时人哀伤而想出浪漫结局。

 “遣”“逼”是悲剧的起因。“闻”说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剧发生才以死抗争。“伤”点出了悲剧的社会意义。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二)、抓住诗歌所叙兰芝和仲卿人生命运的关键处进行设计,来理解“社会环境、人物性格、悲剧命运”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这一悲剧意义的理解。

 探究问题:

 1、刘兰芝是否可以屈从焦母,请求焦母留下自己

 明确:焦母驱遣兰芝的最大原因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尽管兰芝有“精妙世无双”的美丽,有“能织素,学裁衣”的本事,有“弹箜篌、诵诗书”的素养,有“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勤劳,但焦母就是看不惯她的“举动自专由”,她再美丽、再勤劳也是白搭。还应当明确:一则焦母已作决定,她要维护“家长”的权威就不会顺从兰芝的意愿;二则若兰芝屈从焦母,她的刚强的性格便不复存在,便不再有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

 2、焦仲卿是否可以脱离焦母而带兰芝另立门户

 明确:在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焦母就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从而也就失去另立门户之根基;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而且可能会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与幸福。

 3、焦仲卿是否可以听从焦母直接赶走兰芝了事

 明确:按照焦母为儿子设计的人生,休掉兰芝,自然是遂了母亲的愿,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仲卿就不复存在了。他的忠诚已经到了“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地步,焦仲卿不是薄情之人,也不是逆来顺受之人,他在那个时代作出的反抗与牺牲也是非常动人的。

 4、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要求学生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

 明确: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5、研习“高潮”部分

 仲卿闻听兰芝再婚,赶来相见,要求学生集体朗诵“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这一部分,体会两人的生死爱情,讨论: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

 6、研习“尾声”部分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这一部分。

 提问: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同学们可讨论一下,这样写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明确: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三)、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分析总结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明确:

 刘兰芝,作者是把她作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代表来刻画的。她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也很有教养,这不光表现在她会弹箜篌、诵诗书,而且也表现在她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友爱;她对仲卿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倔强、坚贞、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等可贵品格;她遇事有主见,不同意仲卿“复来还”的幻想,慨然允诺太守家的求婚,这都表明了她对封建势力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是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焦仲卿的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却不敢直接反抗破坏他爱情和幸福的母亲,违心地送走兰芝,但他又深爱着兰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当团圆之梦破灭之后,敢于违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挂东南枝”,跟兰芝一样,是充满了叛逆精神的。

 (四)、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五)、研讨文章铺陈起兴的写法。

 1、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六)、课文小结:

 《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创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故事结构完整,开头结尾照应,中间情节起伏跌宕,表现了民歌作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巧。塑造了众多鲜明的文学形象,语言具有个性特征,有的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典型,至于诗中多运用的比兴、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和精当的处理分寸,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七)、布置作业

 1、依据课文,改编剧本。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二、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三、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四、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五、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五、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早读听录音磁带,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3

 雨从铅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间。

 我望着天,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一切,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起了诗情词意,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消失,天地间只剩下了被雨声一统的宁静,被雨声勾动的寂寥。

 黯淡的灯光映射着密密的雨脚,隔着玻璃窗,冰冷冰冷的,一片迷雾,能看清的景物很少,我的思绪却似乎飘的很远……

 风不大,轻轻的一阵,却又立即转换成淅淅沥沥的雨声,转换成溪中细密的涟漪,转换成遥远的浮想……

 静谧的意境。

 凄凉、孤寂的感觉。

 江南多雨,也多爱情,尤其是那些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含蓄、静谧地在江南的烟雨中,飘散着遥远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爱情也许本就是融为一体的吧……

 雨天。伤感。

 悲凉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与泪混为一体。

 雨中浮想,思绪飞向遥远的古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对情谊深重的小夫妻,却因为婆婆的骄横而落的一个“举身赴清池”。另一个是“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皆徇情而死。

 呜呼,怎不让人在千年以后仍然扼腕叹息。

 常说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却不知已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才是最让人伤心,惋惜的。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有爱情,而且已经有了亲情,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自然是最让人断肠,最让人痛心的。

 东南庭树下,刘兰芝,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含泪回首。你依然放不下谁吗?是那临别与你殷殷重寄意的仲卿吗?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芝的誓言尤在耳边回响,芳人已不知踪迹……

 窗外依旧是烟雨蒙蒙的一片。

 细雨纷飞,飘然而莅临人间……

 天也在为那段凄美的爱情而哭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思绪继续在雨中飘浮。

 我恍惚看见“美人终作土”的宋词女子,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缓缓走来,向我倾诉着她的痴情和万般怨哀。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而不如陆母之意,以至听信谗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踽踽独行,至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亦来游览。唐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借酒消愁愁更愁,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曾和词一首,不久便抑郁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离我太远,那么沈园就近在咫尺,可不知何故,几次经过,却从未徜徉其中,只知道其中有:

 亭台轩榭,池塘荷花……

 还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

 雨寂寂的落着,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也许是怕失望,惟恐心底的那一份期待无法从沈园中找到。

 也许是怕惊扰,那年轻的诗人,正在沈园蒙蒙的细雨中,无声的凝望着他爱着的女子,却无缘再执子之手,泪如雨下。

 也许……

 我已无语。

 惟能抄录一词。

 欲叩苍冥,却怕是,非聋即哑。

 苔壁畔,春波无恙,柳绵犹挂。

 人海未曾成隔绝,人心毕竟多牵惹。

 笑鲛绡蘸泪写悲欢,恁挥洒。

 情欲问,愁无暇。

 情欲赎,愁无价。

 只诗魂激荡,一千年者。

 字也何堪消蚀矣,魂应不吝归来罢。

 看山盟重拾凤钗头,惊鸿下。

 ——沙子石子《满江红·绍兴沈园见唐陆题钗头凤》

 雨依旧在下。

 零乱的文,零乱的心,零乱的发,

 都源于窗外的风和雨……

 后记:

 三月多雨,春意多情,两者皆在心,无以遣泄,唯写此文以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我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我无法按捺自己和词的欲望,尽管我知道我的文采远远无法望陆翁之项背,可我还是想小心谨慎的说出我对这一段爱情的凭吊。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也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笔者试图通过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揭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专制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青年男女陷入深重的痛苦,尤其是妇女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

  关键词:

  悲剧根源 探讨 封建礼教 殉情 理性抗争

  有汉一代,辞赋盛行,诗坛一度冷落。及至“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出现,使文坛为之一新,大放异彩。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为我国古代诗歌增添了光彩,并成为汉代文学的突出成就,它是汉末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此诗最早见于南朝诗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后人常以诗的篇首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这首代表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广泛传诵,交口赞颂,被誉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的“双璧”之一,不少学者专家的许多文章的观点,以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为原则,切中肯綮,为后代学习研究者所认同,皆已形成共识。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常读常新,常新常想: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丈夫又与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同时,兰芝仲卿他们以自杀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礼教进行有力抗争以后,两家会求合葬吗?这一系列困惑,让我更为执着地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恶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岁嫁到焦家(“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仅仅生活了两三年(“共事二三年”),这时她的年龄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应该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备的生活常识。况且,新科技研究证明,生育也与男子有很大关系。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门第寻常的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断然休弃,难道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郑重聘娶?这显然更是不合情理。

  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另外,刘兰芝被遣前夕与焦仲卿生离死别时的一段掏心剖腹的表白:“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验之于全诗对刘兰芝的描写,也始终看不出刘兰芝有什么“无礼节”“自专由”的越轨行为。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刘兰芝知书达礼、温顺贤慧的美好品德,让人感到刘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可见,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过是焦母掩盖自己休媳真意的蛮横借口,根本不是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因。焦母休儿媳是由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背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那么,我们就只能从汉代社会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法律依据”莫过于儒家学说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的休弃。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什么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现在我们来探讨刘兰芝当时横遭休弃的原因,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

  “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七弃”,这是在那个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的男权社会中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也是为维护夫权而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阅《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的内容为;一、无子,二、*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无可挑剔。第二条“*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门辛”,甚至在因失爱于婆婆,蒙屈受怨,无端遭遣时,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说明她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

  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我们认为,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

  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

  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时代,因年轻夫妻过分恩爱而使父母不悦造成的婚姻悲剧又何止刘兰芝、焦仲卿两人?宋朝大诗人陆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跟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何其相似?儿子“甚宜其妻”,夫妻俩人“伉俪相得”竟成为沉浸于爱情幸福中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横遭迫害,劳燕分飞,生离死别,各分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荒谬和不可思议,而在那个时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礼义!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呢?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择偶配婚已十分讲究门第、容貌、才华、年龄和婚史等。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被休待嫁的刘家女来说,等待她的将是一条布满陷阱、洒满血泪的路。

  刘兰芝和焦仲卿反抗封建家长制度的压迫,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焦母和阿兄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而焦仲卿饱读诗书,任职台阁,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实属不忠不孝,当惩不贷。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阿兄暴戾自私,冷酷无情,而焦母蛮横顽固,独断专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不忘“府吏见丁宁”,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可阿兄对妹妹的事情却无丝毫的理解和尊重,粗暴训斥兰芝“后嫁得郎君”,“足以荣汝身”,“作计何不量”!而焦母一手毁了儿子的幸福,面对儿子殉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丝毫不肯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富贵不*的刘兰芝一“举身”,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一“自挂”,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巨大的打击无疑会激起焦母和阿兄心中的波澜,然而,除了绝望、痛苦、恼怒和怨恨以外,还会有些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刘兰芝夫妇死后的情况,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与幻想。“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机械地把“两家求合葬”理解成为写实的手法来看待“合葬”,不仅有悖于焦母和阿兄这两个人物形象,也将大大削弱全诗“揭露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题。

  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刘焦的自尽,是失败,也是胜利。这种方式的抗争,虽说消极,但毕竟是黑暗当中的一线光明,给后人以积极的启迪,更应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参考文献:

  1余冠英选注 1953 《乐府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李因笃、陈祚明等 19876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

  3 孙志凌 20017 《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 河北《语文教学之友》

  4游国恩等 19895 《中国文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5金伟源 19895 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 华东师大出版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723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随机推荐

  • 用了珀莱雅补水套装3天了每次脸会红刺痛过一会就没了

    首先珀莱雅的产品是采用海洋提取物!不含任何激素成分。你用的是哪个套盒呢?皮肤出现刺痛感是因为你的肌肤太缺水的原因,皮肤一缺水就会干裂,所以你目前先要加上面膜一起用,多用几天,多给皮肤补补水,那时就不会有刺痛感了珀莱雅和泊本的护肤品都很好用。

    2024-04-15
    40600
  • 姬松茸怎么吃

    问题一:姬松茸有哪些吃法姬松茸(巴西菇)是珍稀菇类佳品,味道鲜美,又因食药兼优,具有“蘑菇之首”之称。它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多糖类是香菇的两倍,它具有益肠健胃、抗肿瘤、脱胆固醇、降血糖、抗血栓、防治痔疮、神经痛、抗病毒、改善动脉硬化等活

    2024-04-15
    35800
  • 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真假

    关于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的真假问题,我可以告诉你,这取决于你购买的渠道和产品包装。如果你选择在正规渠道购买,比如官网、专柜或者认可的线上零售商,那么你购买到的产品应该是真品。如果你选择在一些不明来源的小店或者个人手中购买,那么就存在假货风险

    2024-04-15
    16900
  • 后美白套盒淡斑效果怎么样,后雪美白适合什么皮肤用

    美白一直都是国内人的一个追求,皮肤白皙一点的话整个人的气质都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后美白套盒就成为了不少人的首选,那到底后美白套盒淡斑效果怎么样,后雪美白适合什么皮肤用一起来看看文章介绍吧。后美白套盒主要的作用就是美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淡斑抗衰

    2024-04-15
    35800
  • 怎么分辩爱美肌套盒的真假?

    辨别它的真假,方法如下:洁面乳:1有淡淡的清香,挤在手上应该是水融,没有油腻感的。2用火烧,把洗面奶放入勺内,用火烧,如果溅油,就不是好的洗面奶,如果越烧越像牛奶一样,说明是好的洗面奶。3拿PH试纸来试试就知道了,直接把它挤到试纸上

    2024-04-15
    39000
  • 这几件SK-ii使用的先后顺序

    上面回答的不对,清莹露最先使用,因为它相当于水。神仙水使用之前必须用水垫底的,要不然会干。用完清莹露再用神仙水。然后是眼霜,然后是精华露。因为精华是帮助吸收之后的乳液的,最后是乳液。sk2使用顺序和方法:步骤一、洁颜产品首先我们可以使用sk

    2024-04-15
    36900
  • 美肤蒂尼是什么品牌

    美肤帝尼护肤品很好用。 我觉得对于敏感肌的我来说,它真的完胜珂润面霜,蕴含VCIP(学名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这个抗坏血酸是强效抗氧化剂,也是咱们国家唯一承认的可以添加到婴儿食品中的抗氧化剂,抗老修护效果非常赞。成分扎实靠谱,能起到强效抗老

    2024-04-15
    33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