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
刘兰芝(东汉末年),安徽庐江郡人,17岁时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焦仲卿为妻。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记叙其事的《孔雀东南飞》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刘兰芝的柔情与贞烈,“自古红颜多薄命”,人们看这句话时,多与权势、名利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句话也适宜于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
刘兰芝是汉代末年庐江郡的一个小家碧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
篌,十六诵诗书”,看样子她是一个家教严谨,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的闺阁少女。十
七岁的那年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公务员焦仲卿为妻。
焦家人口简单,丈夫之外只有守寡多年的老母和一位小姑子,也算是当地的小康之
家。刘兰芝嫁到焦家以后,起早睡晚,辛勤操持家务:提水、烧饭、洗衣、织布,一天
到晚忙个不停,把一个四口之家打理得有条不紊。
焦仲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工作余暇便暗在妻子身边,喁喁低语,情话绵绵,偶
尔也弹筝奏乐,轻声合唱一曲,伉俪情深,其乐融融,邻里之间对这对郎才女貌的小夫
妻,莫不十分羡慕,然而焦母心中却非常不是滋味。焦母始则蛮不讲理地加重媳妇的工
作量,继而百般挑剔媳妇的不是,终于完全丧失理性,认为媳妇简直就是破坏焦家和谐
气氛的狐狸精,强迫儿子非把刘兰芝休回娘家不可。
焦母当时要休去刘兰芝的理由就是认为媳妇没有礼节,凡事爱自做主张,使我老人
家心里不快活。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会是天大的笑话,然而这在古代却是重要的理由,古
代有所谓“七出”之余,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休妻。《礼记·本命》中记载: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母守寡多年,母子相依为命已经成为长久以来的习惯,家中
忽然多出一个媳妇,使母子之间彼此依赖的态势,顿时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失去了心理
平衡,迁怒于媳妇。当时焦仲卿认为媳妇的行为并无不当之处,为何得不到母亲的爱护
呢?他反对母亲这样做,在母亲面前发誓:“倘若遣去媳妇,此生誓不再娶!”但是焦
母却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以死相威胁,在最后关头焦仲卿还是
败下阵来,屈从了母亲的意思。
当天夜里,夫妻两人泪眼到天明,焦仲卿一再解释他的尴尬处境,并保证假以时日,情况必然会获得改善,劝慰其妻务必要暂时忍耐,过些日子再来相迎;然而刘兰芝不敢作此奢望,完全是一别成永决的态势,哭得象个泪人儿似的,犹自叮咛丈夫把留下来的绣襦、罗裙、斗帐、香囊、镜匣、丝绳等女用物品,得便全部赠送别人好了,不必留置,以免睹物伤情,徒增苦恼。
泪还没有干,天就快亮了,含着悲愤的心情刘兰芝起床收拾打扮,她在穿衣着袜的
时候,每一件小事都重复四五遍,每一遍都牵动着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欲说还休,欲
说还休!她款款地走出房门,向焦母辞行。她是严肃的,穿着典雅的服装,这是一种对
焦母的抗议。然而这一圣洁的表情轮到向小姑子辞行的时候,化作珠泪涟涟。她的满腹
辛酸在同是女性,又与自己同龄的小姑子面前再也忍不住了。她必须离开而又不忍离开
这个家啊!
该走了。一辆马车载着刘兰芝离开焦家,焦仲卿骑着一匹白马随车相送,行行重行
行,车轮的每一转动,似乎在辗碎两颗已经支离破碎的心,忍不住难舍难分的痛楚,焦
仲卿下马钻进车里,两人再度相拥而泣,指天发誓,决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
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意即海枯石烂,两情相悦,永不变心。到家了,该
分手了,“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刘兰芝回到家中,善良的母亲望着回家的,“进退无颜仪”的女儿,大为悲摧。然而刘兰芝还有一位性情暴躁的兄长,对她这位兄长,刘兰芝是早有心理准备,在回家的路上她就知道:“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遂以煎我怀。”
果然,刘兰芝回家后,首先是县令遣媒为他刚满十八岁的第三个儿子求亲,做母亲
的理解女儿的心情,在女儿的求恳下代为谢绝了。不久,太守造县丞为他的五少爷求婚。
当母亲再次准备为女儿谢绝时,她的兄长出面干涉了,在旧社会长兄代父啊,而家庭又是认男子为主的,于是答应了这门婚事,并纳采行聘,选定了良辰吉日,准备迎亲过门。
刘兰芝默不作声,只有用手巾掩口啼泣,眼泪哗哗地直流,所谓“腌腌日欲瞑,愁思出门啼。”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再嫁的消息,快马加鞭赶到了刘家,已经是薄暮时分,那声声马
嘶,也就是他心中的悲呜。眼见门前已经搭好了“青庐”,那是以大幅布幔搭成的帐幕,是新娘出阁前的一晚用来过夜的。见到刘兰芝,焦仲卿气急败坏地说:“我如磐石,千年不转移,而你蒲苇的韧性呢?何以在一天一夜之间一切就变了样子呢?我们的海誓山盟呢!我只有祝贺你攀上高枝,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刘兰芝肝肠寸断,呜咽讲道:
“人生不如意,一言难尽,你又何必那样讲呢!我和你同样是受逼迫,只有一死来表明
我的志向了。”刘兰芝哭着跑回青庐,焦仲卿也拨转马头,万念俱灰地踏上归途,世上
万般辛苦事,无过死别与生离。
那天已是冷冬的时节,寒风摧凌着树木,树叶飘零。渐渐地庵庵黄昏,寂寂人定,
斜月清冷,严霜满地,偶尔地自空中传来一、两声孤鸟的悲鸣。刘兰芝踉踉跄跄地离开
了青庐,趁人不备,跃身投入村外的池塘之中,用她的生命来诠释情爱的坚贞。
那边焦仲卿回到家里以后,登堂拜母,说了一些“不能承欢膝下,万望善自珍重”
的诀别话。他那糊涂而专横的母亲还在安慰他:“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无为妇
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不管母亲如
何劝勉,此时焦促卿已经决心赴死,那里听得进去。当天夜里徘徊庭院之中,三更过后,乌鸦成群飞过,焦中卿心知有异,以为爱妻已经殉情,正在黄泉路上等他结伴同行呢!于是解下腰带,绑在庭树枝上自缢而死。
刘兰芝放着“金车玉作轮,青骢马,金镂鞍”的富贵之家不去,甘愿为情而死,令
人赞叹。
天亮以后,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殉情的消息,已经轰动了附近村里,焦母呼天抢地,为独子的死悲恸不已;刘家兄长更是愧悔交加,因为自己的贪利趋势,而害得走投无路的妹妹投水保贞;一般村民更是由同情而愤慨,聚集在两家门前,鼓躁唾骂,并要求将两人合葬在华盖山麓。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墓地,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若干年后,枝桠繁茂,浓荫覆
地,有一种双栖双飞的鸳鸯鸟,夜以继日地穿飞上下,婉啭和鸣;青年男女纷纷来到墓
地参拜,祈求获得美满良缘,至今安徽省舒城县城南的华盖山,还有鸳鸯坟的遗迹!焦
仲卿是庐江郡的一个小吏,大约是如今安徽省庐江县、潜山县与舒城县一带地方。
这是一个令人感伤的悲剧爱情故事,有一位民间诗人就此写成了一篇《孔雀东南飞》
的五言诗,南朝徐陵把它收集在《玉台新咏》中。诗中对刘兰芝的形貌作了这样的描写:“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说到她的服饰,作了这样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着流纨素,耳垂明月当。”
《孔雀东南飞》中用了许多笔墨。来描写刘兰芝的才情、品性、美丽与装扮,目的
在强调如此难得的佳人,竟然无法博得婆母的青睐,益增世人同情惋惜之意。
已经一千七百多年过去了,而今银幕上与舞台上,仍然不断的在搬演这段感人肺腑
的故事,依旧能够赚人热泪,可见其不朽的因由,断非偶然或浪得了。“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 古文续写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 急用
这个难度真实大啊!勉强作之:
刘焦之事,闻于各地,恰逢邻县一夫妻,男亦为府吏,女亦为佳人,相见常日稀,至今未育子。家母欲有言,却有前例事,不便即告之,乃遣婢仆出。问于东家巫,自言心中苦。却以玳瑁礼,以此事可成。归家问于儿,儿称毋多言,今日还家里,敬妇乃有礼。此事告于妇,妇人断机纾,心中乃有苦,是以直白孤。君家理万事,贱妾守空房;若求子孙福,居家奈婆尝。出言无家教,踟躇复彷徨。夫君得闻之,趋前揽纤腰,轻声语娘子,杯茶相为邀。便告妇人道,应谢刘兰芝,昨夜落繁花,托梦来劝之。娘子本佳人,守护为第一。今日得闻告,即日去为其。妇人心欢喜,即备花烛礼。骑我青骢马,坐我红阁车。已至兰芝处,供香齐拜之。旁有老妪哭,伤悲且无神,叹息复又苦,归马不识途。原是焦家母,自此常酷汝。拜谢归家去,家母笑欢颜。张罗筵席谷,筹备香火炉。其乐复融融,不慢自家媳。此后转一岁,妇人得福儿。愿此悲剧故,换得新家福。
2 孔雀东南飞续写。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植植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命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喃喃不知语,脉脉东南飞。十里一停息,五里一徘徊。杜鹃闻啼血,昭月观半缺。从无归林日,不知何处栖。风骤雨瘦尽,终止月老下,小厮报上知,宣进共相视,月老高惊起,何来孔雀鸟?少顷定思神,细问由和根。双鸟无语言,低头泪如泉,迟迟报语来,呜咽听不清。但觉恨不堪,怎不断人肠?雄雀慰雌雀,强向月老表,生前志不得,致使恨不休,皆因父母迫,男女各自飞,难消寒冰恨,双双弃体魄,魂作孔雀来,还求来生缘。月老闻之悲,仰首长叹曰:“我佛空慈悲,难奈红尘磨,世情实堪恶,丝带常错系。天地两相茫,如何共相商?”曰罢叹双鸟,该识人间堕。双鸟拭泪盟,向上举头曰:“不怕世情我,但怕人情薄,已效鸳鸯鸟,何惧人间堕,情愿归佛门,剃度莲台下,日夜共修炼,只换从此双”。月老复雀言:“已效双飞鸟,何求来生缘?”双雀淡淡言:“吾今作连理,人间多同命,再识人间烟,一同警世人:”月老闻言羞,低首点头允,从此共修缘。
星移斗转快,回首悠悠年。一算一千七,寂寞常相伴,终披人间装,牵手同如凡。莲花观并蒂,蝴蝶闻双飞,常相街头走,双双对对媒。藕断丝也连,有情终成卷。告诫后世人,莫笑前人痴迷。且记几日言,比作双孔雀。
3 孔雀东南飞扩写孔雀东南飞续写刘兰芝连夜赶制嫁衣,伴着昏暗的灯光,给焦仲卿写了简短的几行字“你我俩人是夫妻却不得已被迫分开,你若对我有意,请到清池来。”
并让人趁夜黑风高交到焦仲卿手中,焦仲卿看到刘兰芝写的几行字,不由一惊。谢过下人后,立即回屋,收拾好行李,赶往清池。
与此同时,刘兰芝也为自己的表妹穿好嫁衣,打理好一切,去往清池,俩人看到对方都来到清池,什么话也没说,但已知心意,于是连夜出城。第二天一早,五公子便上刘兰芝家中迎她过门,可谁知红盖头里的是她表妹,就这样顺利地把她表妹接到家中,刘兰芝的表妹美丽,聪明过人,让五公子的一家非常高兴……一年之后,刘兰芝和焦仲卿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生活美满,安宁,她的表妹和五公子恩恩爱爱……高一常丹梦之源“怦怦,怦怦……”这里好静,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一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小男孩在废墟上眺望。
他眼睛中看不到一丝色彩,一丝生机,他恐惧地紧闭双眼,在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些画面:他拉着妈妈的手想要买商店橱窗里的运动赛车;他又骑在爸爸的肩上,带着他四处游玩;他还有一个舒适的小屋子,屋子外还有一棵长满红枣的枣树……但现在这些都已不复存在,他不禁伤心,落寞,痛苦。现在,那些都已成为奢望,小男孩不敢奢求什么,他只希望他的爸爸妈妈能回来。
“丝丝,丝丝……”小男孩听见了,脚底下有一株嫩芽蠕动着它的身体,努力从土中抽出,“布谷,布谷……”小男孩又听见了,他看见了一群布谷鸟在头顶盘旋,迟到的太阳伯伯也终于露出了笑容。小男孩沉浸在和谐的环境中……“儿子呀,快来呀,爸爸妈妈在这里呢,咱家的枣树今天浇水了吗?”多么熟悉的声音啊!小男孩蓦然回首,看到爸爸妈妈笑容可掬地看着他,小男孩泪光中闪烁着欣喜拥入爸爸妈妈的怀抱……天渐渐黑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班驳的树叶,照在依着墙微笑着睡着的小男孩的脸上。
源:网络。
4 孔雀东南飞扩写马儿慢慢地在前面走着,那是焦仲卿坐在马上心内惆怅;那更慢跟在后面的是刘兰芝的小车,那车轮吱吱呀呀,沉重地发出响声,每一声都伴着车内人沉重的叹息。此时此刻,两个人都在想些什么?是曾经的欢愉,还是此时此刻的静寂。远远地传来了小鸟的悲伤的低唱,而那林间的小溪也默不作声,只是由得飘在它身上的落叶,悄悄流向远方。可是,这要分别的两个人啊,不是小鸟于树林,不是落叶于流水。他们是相爱至深的夫妻啊,摆在两个人面前,将是生命最残忍的诀别。“多情自古伤离别”,车外的焦仲卿也是一步一顿,他多想让这路长一点,再长一点,可是,不知不觉地,就来到大道的路口,这是他们即将离别的地方……
焦仲卿慢慢地下了马,此时此刻,他多么希望时间停滞……拉开了车的珠帘,焦仲卿看到自己的爱妻已是泪漫脸颊,无语凝噎,刘兰芝刚要开口,焦仲卿用手轻档住了妻子的樱桃小口:“兰芝,我的爱妻,”刘兰芝看着她,斗大的泪一滴一滴掉在焦仲卿的手心,也更加湿润了他的心。“兰芝,母亲的命令我不能违抗。”焦仲卿的声音开始颤抖,“可是,可是现在……哎,我真是没用!”刘兰芝马上拉下了要扣在焦仲卿脸的那双有力的大手。
“芝,我对你的感情,日月可鉴,如今,我不想说那海枯石烂的誓言,如今,我……你暂时回家去呆两三天,让我理一理头绪。我一定想办法接你回来。你要相信我有多么多么舍不得你……芝……”
“仲卿,什么都不要说了,我理解,我是最理解你的。”
“兰芝。”焦仲卿用手轻轻抚了抚刘兰芝紧皱的眉头。
“仲卿,还记得我们写的那首诗吗?‘君当作磐石,亲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你不要担心我,我回家之后,每天都读着这首诗,等你来接我。可是,我总怕……”
“芝,你怕什么?”
“你知道的,我家里有个凶悍的哥哥,我怕回家之后就用不得我了,想到将来的日子,我的心……仲卿,你一定要来接我啊。”
“芝,放心吧。”
刘兰芝依偎在焦仲卿的怀中,良久,天渐渐沉了下来,那天上的月亮照着刘兰芝的小车,映着焦仲卿的马,也不用地留下了清泪一串一串,风雨飘摇中,两个人都渐渐地消失在夜幕中,再也看不到对方的背影了。
5 刘兰芝(焦仲卿)外传——续写《孔雀东南飞》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般的朴实沉稳吧!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焦仲卿坐在高头大马上气宇轩昂。这时,他看到了兰芝,熟睡着的兰芝。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6 《孔雀东南飞》编写或改写或续写孔雀东南飞新编 日出东南隅,秦氏有好女。
纤纤之细指,盈盈之莲步,窈窕之体态,十里皆言姝。阿母谓府吏:“汝可速取之,取之慎莫误。”
府吏闻此言,那提复愤怒。提剑往前趋,截下红丝绳转身谓阿母:“吾与兰芝再相约,誓不相负卿,今夕兰芝出,急速可赶之。
否者,儿如丝丝绳,虽死亦相随。”焦母叹然曰:“小子实乃太区区,汝可自专由。”
百里兼程如急雨,十朝分离盼君归。 兰芝含泪谓太守,句句声声动人心。
朝兰闻之为之泣,太守闻之泪落如珠。举言谓新妇:“吾岂能失恩义?”兰芝再拜而出。
临行辞阿母,阿母声声哀,父兄须发直。再拜而曰:“感母区区怀,念兄大恩义。
今者随府吏,愿史常健在,盼母如南山。” 磐石方且厚,蒲苇柔且韧;蒲苇绕磐石,好似鸳鸳鸯池;二情同依依,鸳鸯戏水不分离。
7 求一片《孔雀东南飞》的扩写长别离(《孔雀东南飞》改写、扩写)
(湖北)枝江一中 张 黎
屋子空落落的,心也空落落的。
诺大的房间,吹过几丝冷风,将兰芝的心吹得冰冷,破碎。门一阵轻微的响动,是母亲进来了。看着女儿如此伤心,母亲几次欲言又止,但想到太守的来信,于是轻轻地说:“女儿啊,太守的家人明日便会来迎娶你,还是快做嫁衣吧,不要让婚礼不像样子。”兰芝依旧不语,用手巾掩住嘴巴,眼泪如断线的珠子簌簌落下。母亲见状,摇摇头,叹了口气,又慢慢走出屋去。
半晌,兰芝闭了闭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拿出精美的梳妆盒。毕竟大事已定,容不得她自作主张。明天,她将成为别人的新娘。
剪刀和尺缓缓游走在布料上,犹如游走在她心里一样。这一幕,似乎很熟悉。想起当日做衣时的情景,物没变,只是,心已不同。每一剪,每一线,都重重地刺进她心里。在剪断最后一根线时,她的心,也似乎被剪断了,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眼前的嫁衣。打开房门,红日欲沉,心中被压抑的委屈一齐涌上心头。她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这悲声,竟使得这阳光也支离破碎。
远方,传来马的哀鸣,像是某个人心碎绝望的呐喊。蹑手蹑脚地出门,正看见仲卿牵着马,一动不动地望着她。相同的眼神,只是,仲卿的眼中,有着难以掩藏的愤怒。兰芝目光如水,走过去,轻轻拍了拍马鞍,叹了声气:“自你离开后,事情的发展果然不是我所能左右的,我的母亲和哥哥逼我嫁给了别人,你回来还有什么希望呢?”仲卿冷冷道:“那就恭喜你高迁啊,我这磐石可稳立千年,而蒲苇,不过是一时坚韧罢了。就让你一天天变得尊贵起来,而我独自走向黄泉路吧。”兰芝听罢,手因为激动而蜷曲起来,指甲嵌入皮肤。她的眼里隐隐有了泪光:“想不到你竟会说出这样的话,你要记得,黄泉路,我们一起走!”风放肆地吹着,却吹不干悲伤的泪水;寒冷狂傲地汹涌着,却冷却不了两手相握散发的热度。
仲卿回到家,母亲还在房内劳作。他悲从中来:“母亲,外面天冷了,院中的兰花也结满了白霜。儿将不久于人世,不能再陪伴您左右。希望您如南山之石一样长寿,身体永远健康硬朗。”焦母听毕,泪如雨下:“你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又身兼重职,千万不要为一个妇人寻短见。人人贵贱不同,又怎能算你薄情?邻家的女子贤惠美丽,娘这就为你说媒娶她进门,好不好?好不好?”仲卿苦笑:“儿已无福消受。”拜了两拜,便转身回房。而那个不好的打算,也已在他心中扎下根,但回头望望母亲的房间,他的心,又仿佛被重重揪了一下:自己若离去,母亲又有谁相伴? 兰芝不知道这一天是如何过去的,她只知道,庞大的迎亲队伍,喧鸣的锣鼓,都丝毫激不起心中的涟漪。她知道,自那晚一别,她的心,早已死去。周围升腾起飘渺的青烟,忙碌一天的人们都三三两两地安歇了。
这样宁静的夜让人昏昏欲睡。青庐内,兰芝独醒。突然,她起身,向皖河走去。
皖河边,蒲草正随风摆动着,像是凄美的舞蹈。“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她一步一步,向河心走去,轻盈的纱裙在水中轻柔地浮动。像是鲜血,扩散在水面,染红了黑夜。
庭前树下,仲卿徘徊着,当听到兰芝的死讯,他竟然流不出一滴泪水。常说,大悲无泪,现在自己才明白这种感受。仰起头,树枝上悬着的白绫泛着刺眼的光。风吹过,吹动了树梢,却吹不动树下的磐石。也许只有离别,我们才会再次相见吧。仲卿想着。他的身体如同败落的枯叶,孤独地在风中颤抖。
有一种遇见,注定别离;有一种别离,是为了永远相守。
评点本文扩写流畅自然,想象丰富,真实地再现了一副“长别离”的场景。其中,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很好地反映了主题。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渲染了一幕幕真实的场景,对人物形象有一种很好的衬托作用。文章结构清晰,结尾处富含哲理,耐人寻味,升华了全文的主旨。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8 孔雀东南飞续写给你推荐一篇:(很不错的)。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植植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命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喃喃不知语,脉脉东南飞。
十里一停息,五里一徘徊。杜鹃闻啼血,昭月观半缺。
从无归林日,不知何处栖。风骤雨瘦尽,终止月老下,小厮报上知,宣进共相视,月老高惊起,何来孔雀鸟?少顷定思神,细问由和根。
双鸟无语言,低头泪如泉,迟迟报语来,呜咽听不清。但觉恨不堪,怎不断人肠?雄雀慰雌雀,强向月老表,生前志不得,致使恨不休,皆因父母迫,男女各自飞,难消寒冰恨,双双弃体魄,魂作孔雀来,还求来生缘。
月老闻之悲,仰首长叹曰:“我佛空慈悲,难奈红尘磨,世情实堪恶,丝带常错系。天地两相茫,如何共相商?”曰罢叹双鸟,该识人间堕。
双鸟拭泪盟,向上举头曰:“不怕世情我,但怕人情薄,已效鸳鸯鸟,何惧人间堕,情愿归佛门,剃度莲台下,日夜共修炼,只换从此双”。月老复雀言:“已效双飞鸟,何求来生缘?”双雀淡淡言:“吾今作连理,人间多同命,再识人间烟,一同警世人:”月老闻言羞,低首点头允,从此共修缘。
星移斗转快,回首悠悠年。一算一千七,寂寞常相伴,终披人间装,牵手同如凡。
莲花观并蒂,蝴蝶闻双飞,常相街头走,双双对对媒。藕断丝也连,有情终成卷。
告诫后世人,莫笑前人痴迷。且记几日言,比作双孔雀。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孔雀东南飞》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孔雀东南飞赏析 篇1《孔雀东南飞》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葩,也是历史的镜子。
从《孔雀东南飞》看所谓封建礼教戕害爱情婚姻之荒谬
《孔雀东南飞》被称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的反封建礼教的优秀诗篇。然而,仔细推敲,却发现此说有误,造成这次爱情悲剧的,不是封建礼教,而是家族利益,是家族政治利益碾碎了他们的爱情婚姻。
一、刘兰芝、焦仲卿的家庭背景:
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年纪轻轻就是地级官府的公务员,因此他的家庭背景是士大夫,刘兰芝也一样,“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之后更是“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来求婚的地位一个比一个高。因此刘兰芝也是士族家庭无疑。既是士族家庭,那么家庭政治利益第一其他必须服务于家庭政治利益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婚姻存续的时间:
只有二三年,在这里不是泛指,而是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说自己在焦仲卿家呆了很长时间。所以读者们不要理解错误了。
三、从母女对话看古代婚姻礼制的合理性:
刘母对于求婚者的处理方式居然是告诉女儿:“汝可去应之”, 当得知女儿的态度后刘母婉言谢绝了媒人。是啊,这才是古代婚姻礼制的实质,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提必须是当事人同意,不然父母不能命,媒妁也不能言。古代交通闭塞,官方出于便民或是自己懒,总之没规定婚姻登记制度,那么如何证明婚姻的真实有效呢于是,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定,父母媒妁只不过是证婚人。古代又没有DNA技术,如果某人抛妻弃子那怎么办呢婚书就是凭证。
孔雀东南飞赏析 篇2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刘兰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美好形象。她既是淑女、贤妻,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勇敢,坚强,富有反抗精神。兰芝用“大人故嫌迟”道破婆婆的故意挑剔、刁难,用“请归”的行动表示反抗。和仲卿叙别,她表达了对丈夫的—往情深,又清醒地认识到“复来还”是幻想。“严妆”,是夸张的铺叙,展示她态度从容,“精妙世无双”。告别婆婆时,她不卑不亢,一席话是对婆婆态度骄横的抗议。“盟誓”中,她用发自肺腑的誓言表明对爱情的忠贞。“拒媒”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面对兄长逼婚,她以允婚表现了对未来的清醒估计和对兄长*威的蔑视。“黄泉下相见”的誓约,饱含着对丈夫深挚的爱,对封建家长制拼死反抗的勇气。“举身赴清池”是兰芝反抗精神的升华。在爱情与封建家长制的尖锐冲突中,刘兰芝这个艺术形象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焦仲卿是诗中另一个重要形象,作者表现出他从软弱逐渐转变为坚强。他开始对母亲抱有幻想,当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后,他坚决向母亲表明了以死殉情的决心,用“自挂东南枝”表示对爱情的思贞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他的变化,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此外,焦母的专横暴戾,刘兄冷酷自私、贪财慕势的性格,都写得栩栩如生。总之,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是这首叙事诗的主要特点。
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
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画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
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画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古人诗以鸟兽草木起兴,并非随意为之。以《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言,应有烘托、渲染气氛的功用及象征意蕴。它既象征了刘兰芝甚至包括焦仲卿的生命结局,也烘托、渲染了刘兰芝生命不断远去的悲凉气氛。它有一种忧伤、不忍、怜悯、不安、留恋的音乐节奏在“飞去”的动作和场景里,这种节奏让人神伤却不让人绝望,让人感觉凄凉的同时似乎又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安宁。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太在意刘兰芝离去的原因,礼教、性格等等随他去吧,每个人都可在他的阅读视界里找到能说得过去的答案。我在这幅图景里更看重的是她在我们的阅读视线里一点一点消失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为何会给我如此的阅读感受。重要的还有“东南去”,“东南去”的刘兰芝是香销玉殒的悲剧之体,我为何会在生命悲剧里读到了灵魂安宁的抚摸,以至于最后只剩下平静的叹息这与诗人让她“东南去”,且让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有关系吗诗人他想告诉我一种怎样的个人立场
孔雀东南飞赏析 篇3(1)内容整体把握及层次划分:
全诗按故事情节发展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婆婆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娘家。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成定局。
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死抗争。夜里,兰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杀。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在一起,两人化为鸳鸯。
故事的意义:一对彼此深爱着的年青夫妇,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活活拆开,最终为了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民间爱情神话和传说:牛郎和织女、七仙女与董永、白蛇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情投意合,满心指望能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外在的强大的破坏力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破坏力眼里有所谓的法理,却看不到情。《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更不可理喻,因为看不惯儿媳妇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她赶走,儿子的恳求丝毫不能打动她。在她身上,封建家长违反人性的一面暴露无遗。今天读这首诗,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言行仍令人震撼。
(2)人物形象分析:
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同时,兰芝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诗前小序里说她为仲卿母所遣,而诗歌的一开头写她主动提出离开焦家。当然,她不会无缘无故地让焦母将她遣回娘家,很可能是焦母长期的百般挑剔,让她认识到焦母根本不喜欢自己,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博得她的欢心,甚或是焦母近来脾气愈加坏,已经向兰芝暗示或明说她不愿再让她做儿媳妇。可是,从诗歌一开头兰芝向焦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不满,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后来焦母也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后来面对兄长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长廊里,刘兰芝形象是独特的这一个。
和兰芝相比,男主人公焦仲卿的性格展现得不是那么丰富,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方面。对于母亲的威逼、诱哄,他坚决地回应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迫于焦母的压力将兰芝送回娘家,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习,他只能这样做。今天的读者难以责怪他软弱。自缢前他徘徊庭树下的举动,符合他特殊的处境──他是家里的独子,赡养母亲的责任无人可交付。因此,也不能据此认为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遣走兰芝,除却眼中钉。
另一个反面形象刘兄性情粗暴,趋炎附势。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语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沈德潜评论这几句诗道: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
(3)文章特色民歌风味:
第一,这首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以美禽比拟夫妇的手法,是民歌里常用的。
第二,多处运用铺陈手法。诗歌开头兰芝自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种纵的铺陈,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兰芝离开焦家时也有一段细致的铺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衣履佩饰,姿态容颜,这是一种横向的铺陈,既有助于表现兰芝刚强镇定而又留恋不舍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又流露出这首诗的创作者对兰芝的由衷同情与赞美。后面写太守家迎亲的队伍: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此处的铺陈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第三,善用比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一席话和上文的誓天不相负,和下文的二情同依依一致而连贯,可以说是临别的誓言。这话出自兰芝的口,表示感情深厚,永不变心。但在事情急转直下的时候,由于误会,仲卿重提兰芝的誓言,却把它改成: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
(4)问题探究:
①兰芝离开焦家时为什么精心打扮一番她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掉眼泪,而在小姑子面前才泪落连珠子
兰芝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梳妆打扮,揣摩其中原因,一方面她是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如同他们婚姻生活的一个纪念,一方面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诗里写她打扮时事事四五通,多少透露了她内心的杂乱情绪。
兰芝向焦母辞别时没有流眼泪,而是不卑不亢地说了一番合乎事实且略带不满的话,面对小姑子才泪流涟涟,这表现出她的坚强与理智。
②这首诗的许多地方注意了前后照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真实自然,整首诗的结构也显得非常紧凑。哪些地方是前后照应的
故事一开头兰芝向仲卿自陈时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七为君妇,她被遣回娘家,刘母大感震惊,说道: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七遣汝嫁这样不避重复地再次用一串铺排句,既与前面相呼应,表明此前兰芝所言非虚,也再次强调了兰芝的无辜与委屈。后来写兰芝做嫁衣时,这样写道: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这几句突出了她心灵手巧,照应了十四学裁衣一句。
故事开头仲卿向焦母求情时,焦母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结尾处仲卿自尽前拜别焦母时,焦母说: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兰芝离开焦家时,诗里不厌其烦且用充满赞叹的口气描绘她的装扮、容颜、体态,这为下文兰芝回到娘家后,官宦人家纷纷来求亲做了铺垫。
仲卿送兰芝回家,两人作别时,兰芝说: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后来仲卿误以为兰芝攀高枝时重提誓言,说:磐石方且厚,便作旦夕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