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赏析 - 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 - 赏析,第1张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

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

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扩展资料: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咱们中学就学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对夫妇被迫分离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被称为东方版的《罗密欧与茱丽叶》。

话说在东汉末年的庐江郡,刘家有女初长成,名为兰芝。其嫁给了庐江小吏焦仲卿为妻,两人情深惟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不过,对于刘兰芝来说,婚后的生活并不是二人世界,而是要面对刘家一大家子人。且当时夫君焦仲卿远在府衙当差,独留刘兰芝一人在家照顾婆婆和还未出嫁的小姑。刘兰芝生得贤惠,每日辛苦劳作,没有丝毫怨言。但即使如此,却依然讨不到婆婆欢心,整日遭受横眉冷眼。

刘兰芝心中有苦,却又无处发泄。只能是在焦仲卿回家后,悄悄与其倾诉。焦仲卿心疼爱妻,随即找到母亲,给妻子说好话。但此举却让焦母更加气愤刘兰芝,认为是其巧舌如簧,在挑拨她们母子之间的关系,于是焦母借机勒令儿子休妻,之后再娶新妇。

而焦仲卿虽心中不愿,却拗不过母亲苦苦相逼。为了安抚母亲,只得先委屈刘兰芝,让她暂时先回娘家。等到他自府衙把事情忙完回来,再好好处理这件事情,迎她回家。刘兰芝无错却被休弃,心中自然是不服,但感念夫君两头难做,遂答应了他,还将丰厚嫁妆留下,意思就是告诉夫君,自己会回来。离别之时,她还与焦仲卿许下永不相负的誓言。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不是他们所能预料到的。刘兰芝乃是当地美人,追求者众多,只是后来嫁做人妇,大家这才纷纷作罢。如今被休返家,大家又重燃希望,纷纷上门提亲。就连县令与太守都跑来竞相为儿子提亲。

而刘兰芝念心中惦记着和夫君焦仲卿的承诺,自然是不愿答应,但刘兰芝兄长贪恋权势,强逼刘兰芝答应太守求婚。

焦仲卿得到消息后,连忙赶来责问刘兰芝,不知内情的他根本没有给刘兰芝解释的机会,一味的责怪她贪恋权势,弃守诺言。

最终心灰意冷的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得知刘兰芝死讯,知道自己错怪了她,随即自挂东南枝,夫妻二人,双双殉情。最终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曲乐府断人肠。

而这一切的源头其实就在当时焦仲卿过于软弱,向母亲妥协休妻,刘兰芝被迫回家,随后被兄长逼婚,为情而殉。刘兰芝之所以会被休,其主要原因乃是焦母对于儿子的占有欲。

纵观全诗,始终未见焦父出场,可见焦母应是年少守寡,独自将儿女抚养长大。这样一个单亲妈妈对于子女的占有欲是非常强的,因为孩子就是她的的一切。特别是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古代,焦母对于儿子,那定是近乎偏执的爱,或者说是依赖。特别是在孩子成年尤其结婚后,那种害怕别人夺走孩子焦虑感会愈发严重。

在诗中,焦仲卿不过是庐江府衙区区小吏,可在焦母眼中,焦仲卿却是优秀无比,兰芝根本配不上她。要知道刘兰芝可是庐江有名的姑娘,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多才多艺,织布裁衣,礼乐诗书样样精通,可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才貌双全。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而且嫁到焦家之后,刘兰芝很是勤劳,天不亮就起来织布干活,天黑了都还得不到休息,可谓是任劳任怨。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在焦仲卿母亲眼中,依然配不上自家儿子。这是一个母亲对于儿子强烈占有欲的典型表现。

当然,这种情况可以理解,如果站在焦仲卿母亲的角度。当她看到儿子婚后与妻子夫妻情浓,形影不离,心中未免会有失落孤独之感。特别是当儿子从府衙归来,不先过来给母亲请安问候,反而先到妻子房中排解思恋。焦母心中肯定会有落差,久而久之,心中难免心生怨气。

这还不算,当后面儿子听完妻子诉苦后来找焦母,焦母心中应该还是颇为期待,看来儿子还算是没忘记自己。可谁知道,她等来的不是儿子的问候,而是儿子的质问,质问自己为何没有善待兰芝。

这对于焦母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以前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儿子,居然敢为媳妇来找自己辩驳,这是她前所未见的。这不仅是自己作为母亲身份的威严受损,更是有着自己儿子将会被兰芝独占的恐惧。

这才是她要焦仲卿休妻的主要原因。《礼记·内侧》中有这样一句话:“子甚一妻,父母不悦,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假如儿子对媳妇太好了,但是父母不喜欢这个媳妇,那么这个媳妇也会被休。很显然,这并不是无稽之谈。

当然,这里面焦仲卿也有着非常大的责任。前面说过焦母作为单亲妈妈,对于焦仲卿有着强烈的占有欲。而他焦仲卿作为单亲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又何尝不是一个妈宝男?

在一个家庭中,婆媳关系好坏最为关键的结点,其实就是丈夫。因为焦仲卿母亲和刘兰芝原本是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为有了焦仲卿,两个女人才有了交集。那么要想她们两个这本身就不具备感情基础的两个人相处的好,焦仲卿需要在丈夫和儿子这个两个身份中寻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对于焦母,他没有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和安全感,下班回家后第一时间,他应该去找母亲请安。而对于妻子刘兰芝,他更是没有做到一个当丈夫的责任。他选择了向母亲妥协,让妻子去背负一个被休掉的压力,这显然是不对的。

此外,面对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矛盾,焦仲卿的做法毫无智慧,他回到家一听妻子哭诉,未做冷处理直接去找母亲评理,就是无智慧表现,他不是熄火而是更激化矛盾。

而且这个人毫无立场可言,母亲休妻,他先是强硬回怼:“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可是当焦母捶床大喊:“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意思是你小子胆敢为媳妇说话,我意已决无可更改。结果焦仲卿立马就不敢说话了,随即立场反转,跑去劝更听话的兰芝暂时回家,等他日再接回来。这种妈宝男,不嫁也罢,只怪兰芝太痴情。

当然了,其实刘兰芝身上也有原因。古来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社会女人最主要任务就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而女人被婆家名正言顺休弃的七出首罪就是无子。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出兰芝已结婚快三年,还未生子。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虽说焦母休弃兰芝只以不懂礼教为由,可历史君觉得,俗话说母以子贵,无子也应是焦母嫌弃兰芝原因之一。

当然了,这个只是客观原因。主观上,刘兰芝身为儿媳,在对婆婆的态度上也有一些问题。前面说过,焦仲卿母亲作为单亲妈妈,本就危机感极强。其跋扈的态度更多的不过是想树立自己的威严,以此来证明自己子啊儿子面前的地位,从而掩盖自己害怕儿子被抢走的恐惧。

刘兰芝初为人妇,身上还有些许懵懂,理解不了。加上其本就是才貌双全的女子,身负傲气,从来都是不卑不亢。是故焦母说她: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再看刘兰芝拜别焦母时亦是句句反语:“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意思是我本乡野之女,从小没有教养,不堪配你贵家儿子,当日收受你家彩礼也多,却不堪媳妇责任,今天我回家了,以后家中活计就全由婆母干吧。

估计当时焦母听到这话气得够呛。如此一个跋扈的婆婆,和如此一个强硬的媳妇,婆媳关系不和睦,也在情理之中。而在加上焦仲卿这样一个妈宝男,刘兰芝被休也是必然。好在那是一个封建礼教还未盛行的时代,刘兰芝回到家后依然很有市场,达官贵人皆慕名而来,这些人里面不乏有比焦仲卿优秀的。这可惜,刘兰芝是一个执拗的姑娘,她只爱焦仲卿一人。

因为是女子,对爱情你坚贞,对休弃你坚强,对誓言你坚守。刘兰芝,我想对你说。我佩服你这样一位女子。从你柔弱的身躯上,我看到比磐石比蒲苇更坚韧的东西——对爱情的坚守。我看到了一种“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歇。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来敢与君绝”的痴情。为人妻,你贤惠勤劳,对夫相濡以沫,对姥恭敬孝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你这样的以为女子,为世上万千男子所钦仰。我想对你说,你所做的,足以感天动地。你不羡慕荣华利禄,不要江郎才俊。只是对仲卿一心一意,时刻没忘当初的誓言。这种情比金坚,是青衫笔下“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原作连理枝”的画砚。凡间女子甚多,唯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唯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不绝期”。离别之苦愁断尔肠。我想对你说,无论是么都不会将你们拆散,因为爱情。彼此早已将心交给了对方,丝丝缕缕牵盼着对方。“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时间,距离皆无法将你们分开。父母之约,媒妁之言。于尔皆可抛,虽此身不可待,然魂去自可

于君长相厮守……或许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这种为爱牺牲的勇气,化作历史长空最美的一笔,洒落在人间长卷上,传唱千年。兰芝,我想对你说,若余换为仲卿,亦复如是。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花,也是历史的镜子。

(1)认为妇女再婚正常(1分)。因为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1分),阿兄(亲属)认可(1分)。

(2)生活困难,难以生存(2分);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2分)。

(3)唐朝受少数民族影响,宽容妇女再嫁(封建礼教观念不强)。(1分)

宋明理学思想教育毒害(1分);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1分)

刘兰芝是焦仲卿的妻子,她属于贤慧型的,可是焦仲卿的母亲对她十分不满,处处为难她。焦仲卿的母亲强迫焦仲卿把刘兰芝给休了,焦仲卿和刘兰芝是十分恩爱的,但在焦母一次又一次的压迫下,焦仲卿把刘兰芝送了娘家,在《孔雀动南飞》里有句很著名名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句话说明了他们对爱情珍惜和向往。古代的人一般没什么大事都不会回娘家的,而刘兰芝给送回娘家,她的哥哥大怒之下,逼迫刘兰芝改嫁,在哥哥施于压力的情况下,刘兰芝在出嫁的前段时间自尽了,焦仲卿也殉情。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恶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岁嫁到焦家(“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仅仅生活了两三年(“共事二三年”),这时她的年龄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应该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备的生活常识。况且,新科技研究证明,生育也与男子有很大关系。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门第寻常的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断然休弃,难道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郑重聘娶这显然更是不合情理。

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另外,刘兰芝被遣前夕与焦仲卿生离死别时的一段掏心剖腹的表白:“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验之于全诗对刘兰芝的描写,也始终看不出刘兰芝有什么“无礼节”“自专由”的越轨行为。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刘兰芝知书达礼、温顺贤慧的美好品德,让人感到刘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可见,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过是焦母掩盖自己休媳真意的蛮横借口,根本不是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因。焦母休儿媳是由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背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那么,我们就只能从汉代社会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法律依据”莫过于儒家学说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的休弃。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什么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现在我们来探讨刘兰芝当时横遭休弃的原因,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

“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七弃”,这是在那个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的男权社会中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也是为维护夫权而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阅《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的内容为;一、无子,二、*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无可挑剔。第二条“*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门辛”,甚至在因失爱于婆婆,蒙屈受怨,无端遭遣时,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说明她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

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我们认为,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

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

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时代,因年轻夫妻过分恩爱而使父母不悦造成的婚姻悲剧又何止刘兰芝、焦仲卿两人宋朝大诗人陆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跟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何其相似儿子“甚宜其妻”,夫妻俩人“伉俪相得”竟成为沉浸于爱情幸福中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横遭迫害,劳燕分飞,生离死别,各分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荒谬和不可思议,而在那个时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礼义!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呢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择偶配婚已十分讲究门第、容貌、才华、年龄和婚史等。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被休待嫁的刘家女来说,等待她的将是一条布满陷阱、洒满血泪的路。

刘兰芝和焦仲卿反抗封建家长制度的压迫,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焦母和阿兄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而焦仲卿饱读诗书,任职台阁,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实属不忠不孝,当惩不贷。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阿兄暴戾自私,冷酷无情,而焦母蛮横顽固,独断专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不忘“府吏见丁宁”,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可阿兄对妹妹的事情却无丝毫的理解和尊重,粗暴训斥兰芝“后嫁得郎君”,“足以荣汝身”,“作计何不量”!而焦母一手毁了儿子的幸福,面对儿子殉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丝毫不肯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富贵不*的刘兰芝一“举身”,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一“自挂”,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巨大的打击无疑会激起焦母和阿兄心中的波澜,然而,除了绝望、痛苦、恼怒和怨恨以外,还会有些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刘兰芝夫妇死后的情况,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与幻想。“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

义手法的运用,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机械地把“两家求合葬”理解成为写实的手法来看待“合葬”,不仅有悖于焦母和阿兄这两个人物形象,也将大大削弱全诗“揭露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题。

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刘焦的自尽,是失败,也是胜利。这种方式的抗争,虽说消极,但毕竟是黑暗当中的一线光明,给后人以积极的启迪,更应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刘兰芝是个好闺女,颜值高,勤劳,聪慧,善良,陪嫁也非常多。她嫁给了焦仲卿,夫妻非常恩爱,刘兰芝与小姑子关系也亲近,等等,可是婆婆焦母不喜欢兰芝,横挑鼻子竖挑眼,左右不对付,硬是要求儿子休了兰芝。

为什么呢?这就是焦母爱“作”而已。这个老太太,独断专横,冷酷无情,见不得儿子与媳妇的相亲相爱。问其原因,就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一盆子脏水泼过来。

诗里未出现焦父,想必是早死了。焦母一个人拉扯大仲卿,对儿子的控制欲很强烈。儿子娶了媳妇,卿卿我我,老太太的感觉就是失去儿子,必须和另一个女人分享儿子,她受不了。必须夺回来儿子,让兰芝难堪。焦母的心理大概是我不好,你也不能好。嫉妒心非常强烈的焦母,对一个年轻女人的甜蜜爱情极端反感。

兰芝未生育不是主要因素,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夫妻二人年龄不是太大。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兰芝也才二十出头,不能说就不生了。

至于其他方面,更是啥事没有,实质问题,就是老太太太作了,戏精,一天不闹事,心里一万个不舒服。

焦刘爱情被老太太生硬给搅黄了,夫妻生活给拆散了。封建家长制大显神通,焦仲卿不得不从母命,遣送兰芝回娘家。悲剧背后的人性原因,就是焦母的自私,嫉妒,和无事生非,不作不会死。

焦刘二人忠于爱情。兰芝已经有太守儿子求婚,场面阔绰盛大,好女人不怕没人求。在出嫁前一晚,她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呢,听说兰芝死了,绝不再活着。心知长别离,自挂东南枝。上吊了。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如此的悲剧,警示后人:不要干涉真正的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81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随机推荐

  • 柔嘉艾灸是上市公司吗

    不是。根据查询BOSS直聘网显示:1、柔嘉企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投资、教育培训、营销咨询、专业会展、网络科技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集团公司,也是国内最具有发展潜质的健康产业公司。2、柔嘉艾灸没有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提出股票上市申请。柔

    2024-04-15
    55000
  • 哪个精华液比较好用

    选择精华液,需要结合你的肌肤状况、需求以及预算来进行。在市场上,有许多品牌的精华液,比如雅诗兰黛小棕瓶、西秋焕采精华液、薇诺娜舒敏保湿精华液、娇韵诗双萃精华露、资生堂新红妍肌活精华露和瑷尔博士前导精华液等。 雅诗兰黛小棕瓶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品

    2024-04-15
    54100
  • 妮维雅是皂类洗面奶嘛?

    清洁皮肤怎么能离开了洗面奶呢!当然了,女性在选择洗面奶的时候也会考虑很多的问题,那么全球洗面奶排行榜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玉兰油小白瓶玉兰油小白瓶烟酰胺的含量比pro-x方程式小白瓶高,用了都有提亮效果,而且用来有一定的淡化新痘印

    2024-04-15
    47700
  • 问一问:妮维雅小蓝罐唇膏真假如何鉴别呢?

    妮维雅小蓝罐唇膏的鉴定妮维雅小蓝罐唇膏真假妮维雅小蓝罐唇膏真正的设计:正品上有蜂窝图案,一共8个。假货忽略了这个图标,说明口红含有蜂胶。正品口红底部的图案有花王有限公司、产地、电话、生产批号等信息。下面。仿制假货往往会有疏漏,可以参考鉴别。

    2024-04-15
    56100
  • 妮维雅630和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哪个好

    妮维雅630。1、吸收性。妮维雅630适合任何肤质,且温和不刺激,日夜也都适用,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吸收性不如妮维雅630。2、成分。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美白效果太快太明显说明添加化学成分多,妮维雅630与之相比好些没那么多化学成分。妮维雅是德

    2024-04-15
    46300
  • 妮维雅唇膏好用吗?妮维雅唇膏哪款好用?

    说到妮维雅的产品许多人首先会想到就妮维雅男士洗面奶以及平衡爽肤水等等,而除了这些产品之外,许多人同样也都是非常喜欢用妮维雅的唇膏的,那么妮维雅唇膏真的好用吗?妮维雅的唇膏哪一款最好用呢?妮维雅唇膏效果怎么样?1、妮维雅唇膏好用吗妮维雅天然型

    2024-04-15
    37400
  • 美妍世家骨盆套盒怎么样啊

    好。1、功能方面。美妍世家骨盆套盒佩戴起来柔软舒适,使用方便,且对人体无害,此外还具有按摩、收缩、锻炼等功能,非常好。2、效果方面。美妍世家骨盆套盒通过改善人体骨盆和脊柱附近的肌肉、神经系统,以达到改善盆腔问题,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非常好。

    2024-04-15
    42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