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故乡的琼瑶家乡行

琼瑶故乡的琼瑶家乡行,第1张

兰芝琼瑶谱上名叫陈诗吉吉,乳名叫凤凰,祖居衡阳县渣江兰芝堂。1938年生于四川成都市,1949年随父从衡去台,至1989年已离家40年了。

游子心——琼瑶家乡行(上)

一、日日向衡阳

琼瑶终于回来了,回到了她的故乡衡阳。

“无尽的怀念,无尽的乡愁,期盼在不久的将来,能把所有所有的怀念和乡愁一起勾销”。这是1988年初访大陆时琼瑶所表达的乡思。那是1989年5月6日下午5时许,琼瑶和丈夫平鑫涛先生的小车停在下榻的雁城宾馆楼前。迎候她的有她的堂叔陈族祥、陈季春(笔者)、堂哥陈诗伟、堂妹陈丽君、政府有关领导和宾馆工作人员。

琼瑶梳着卷发,瓜子脸轮,51岁的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那位琼瑶的陪同、被琼瑶称作“湖南骡子”的欧阳常林(当时湖南广播电视报记者、如今的广播电视厅厅长)跑上前来,弄清我们与琼瑶的关系後,便把我们介绍给琼瑶。琼瑶领着丈夫鑫涛跟亲人一一握手见面。她第一句话就问我:“我们陈家来了多少亲人?都到齐了吗?”

她那稍带点台湾味的“国语”,听来含情脉脉,非常亲切。我告诉她:“我们才得知你们到来的消息,衡阳市区的亲人来了一部分,还有好些没赶到,乡下老家还不知道你们回来了。”

这时,琼瑶的表姐王代训、表哥王代杰、和表外甥唐昭学、表外甥女小刘等也赶到了。琼瑶一眼认出表姐,姊妹拥抱,热泪纵流,久久不肯放开,激动地哭了。怎能不激动,海峡一隔四十年,还是第一回在家乡相聚啊。放开紧贴的脸,又紧握对方的手,泪眼相视。那神情恍若又回到四十年前的光景。童年的凤凰(琼瑶乳名)让表姐拉着手逛衡阳大街,去上小学。一年时间,小凤凰的父亲陈致平因羁留上海,母亲袁行恕远去教书,对小凤凰和弟弟们的照顾就交给了代训表姐。当年青春妙龄的代训表姐,风华年少的代杰表哥,相见都是年逾花甲了;当年她去台北时,我这位叔辈还是摇篮裏的娃娃,重逢已是“不惑之年”。

琼瑶说:“我说嘛,我要回来看你的,我天天都在想念你们呀,想念我老家呢”。

“如何伴征雁,日日向衡阳”。欧阳修或言欢聚,或诉离愁,与游子琼瑶的心是多麽相通。

二、人似秋雁来有信

在琼瑶夫妇下榻的雁城宾馆3栋6楼套间,离散多年的亲人欢聚一堂。身居异乡的琼瑶和故乡的亲人都期盼着这一天,两岸骨肉,一支血脉,两相期盼,一样情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已’改鬓发衰。‘亲人’相见不相识,笑问‘家谱辈份’来”。

我大哥、琼瑶的堂叔陈族祥(抗美援朝志愿军,受过伤,立过战功)曾抄下与琼瑶有关的家谱,寄给琼瑶一份,这时又拿出同样一份家谱,展开在琼瑶眼前。她怀着寻根的心态看着家谱。追本溯源,渣江陈氏家族开房远祖陈朝知官拜明代镇威将军,与王船山反清复明失败後隐居渣江毓秀村,琼瑶是第十一代嫡孙。

琼瑶祖父的祖父陈维之,做过清代江西九江知州,彭玉麟还委任为九江造船厂总办,为官清廉。维之去世後,家道中衰,到她的祖父也就是我的大伯伯陈墨西出生时家业渐渐破落。大伯伯自幼聪颖过人,受业于塾师,能过目成诵。1890年乡试授廪贡生,1907年毕业于两江优质师范学堂。1909年留学日本与黄兴相识,经黄兴介绍认识孙中山先生,孙很赏识他,与之过从甚密,不久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告捷,1912年(民国元年)初,他随孙先生回国。翌年应湘籍革命党人黄钺之邀,赴甘肃秦州(今天水市)共商举义大计,起义军一举推翻清朝在甘肃的统治,之後被委任为甘肃省军政府教育司司长。1914年,袁世凯为恢复帝制而出卖国家主权投靠日本,他弃政从教,回归衡阳故裏,在南路师范学堂任讲习。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政府大元帅府,他奉召赴粤,简任大元帅府谘议,还担任过湖南甯远县县长,北伐总司令部顾问等职,为官廉正,百姓称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琼瑶的父亲陈致平属“祥”字辈,名叫陈祥均,1949年与夫人袁行恕携子女离乡去台(墨西大伯伯和我父亲不愿去台,兄弟俩就留在衡阳)。她的父亲在台湾仍从事教育,任台北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由他主编的十辑《中华通史》受到台湾、大陆专家、学者一致认可。

琼瑶本人属“诗”字辈,谱上名叫陈诗喆,1938年生于四川成都市,1949年随父从衡去台,至1989年已离家四十年了。听着家裏亲人叙旧,看着家谱,缅怀祖父生前业绩,她陷入沉思,更增添对祖父的崇敬之情。

“可是”琼瑶深情地说:“爷爷早已离开了人世,我们没能在他的晚年见上一面,真是太遗憾,可他老人家留下的精神财富真是太多了,‘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她从小就能背诵很多诗词,常会在适当时候用上一两句。“雪泥鸿爪”是蘇东坡的比喻,我说:“蘇还说过:‘人似秋雁来有信’,去年你说要回家乡看看,果然你就像衡阳雁一样按时回来了,真讲信用”。

琼瑶笑了,平先生也笑了。太太乐,丈夫陪着乐。平先生是一位模范丈夫,上楼後,他还没坐上一会,就被“湖南骡子”欧阳常林叫去商议在衡三天的活动安排(实际上是官方安排)。刚返回,他又从冰箱裏拿来冷饮让大家吃,当然也少不了他太太一份。忙完他又悄悄坐下,依然静静听着太太与亲人谈家常。

不知是谁问了一句:“琼瑶,你去年到了大陆也不回家看看,这是为什麽?”

这话问得琼瑶发窘。我说琼瑶已在她的新书《剪不断的乡愁》说清楚了,几十年都过去了,还计较多等一年吗?

三、青杉翠竹是衡州

我一提琼瑶《剪不断的乡愁》,代训的女儿、琼瑶的表外甥女小刘便捧出几本《剪》书请琼瑶签名。琼瑶钢笔书法透着文气,很漂亮,我和大家交口称赞。她频频摇头说字没写好,十分谦虚,接着对我说,“听说季春叔你的诗联书法有功力,像满爷爷”。她说的满爷爷是指我的父亲。我从小受家庭熏陶,仅仅有些这样的爱好而已。她和平先生酷爱书画古玩收藏。1986年听说她们要回来,我将清代王柽:“回雁峰头声断处,青杉翠竹是衡州”几句诗写了一幅中堂,原本想让他们挂在书房给人以常住家乡的感觉,可人还未等到,书法就不知哪位老先生 “看”走了。给小刘签完名又展开家谱,她说她要弄清大家的辈份,唯恐对长辈称呼出“差错”。我们自报名字和辈份,她认真找着家谱上的名字让我们“对号入座”,并在家谱的空白处记下。在座的人多,她有点记不住。二十年前年届四十的我小她十一岁,一不小心就凭年轻的面孔称呼我,当自觉欠妥时,歉然一笑,说:“你看我老说‘你,你’的,又忘了称呼‘季春叔’了”。

我和大哥辈份大,琼瑶让我们和她坐在一条沙发上说话。其他就请随便坐。大家你言我语介绍墨西大伯伯晚年生活情况,这是琼瑶最关心的。其实大伯伯晚年过得还好,为有关部门供职,但长住兰芝别墅,月薪近百元(50年代物价低,其数可观)。1960年他去世时,国家正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物资奇缺,也不曾吃过多少苦,多蒙政府部门照顾,常有计划猪肉(当时的美食佳肴)等供应。老人家一生俭朴,乐善好施,常把些计划猪肉和一部分薪水送给乡邻,德高望重,备受群众爱戴。如有身体欠佳,或有什麽困难,总有亲人和热心乡邻去照料。

记得家父常往墨西大伯伯的别墅走,那时我还小,家父几乎每次都带着我,我称呼墨西大伯伯,是因为墨西排行老大。家父名叫陈少礼,文书兼善,一生长时间文事大伯伯,与大伯伯一同追随孙中山先生,是大伯伯名副其实的秘书。大伯伯虽年事已高,仍忙于著述,他的文稿有时让家父起草,稿子大多又让家父书丹誊正,而研墨的事无论在家还是在别墅自然要我来干。《船山故居沿革及坟墓》以及如何保护湘西草堂等文稿,要作为提案参加省人民代表大会,由于赶时间,大伯伯不让家父拿稿子回家(别墅与我家住处毓秀村相隔两裏远),要让父亲就案同书。两枝毛笔共个砚台这就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两只小手轮换地磨个不停,手都发酸,磨的墨还供不应求。那时我还未上学,受家父与大伯伯的影响,已识字习书。一次我正在纸上涂鸦,听大伯伯和家父谈及他台湾的儿子菊池和致平兄弟,还有什麽“凤凰”,我问凤凰是不是小鸟,能不能飞。大伯伯说 ‘凤凰’能飞,能飞到这楼上来的。大伯伯的书房在二楼,幼稚天真的我,还以为楼外真有什麽凤凰飞来,殊不知大伯伯是指已飞台湾岛上的凤凰(琼瑶)。可以想象,高龄的大伯伯思念离散的骨肉心情多麽殷切。三十多年後,凤凰终于飞回来了,不是“飞”到书房,却是“飞”到坟前。

1989年4月9日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大陆之行,访北京、看西安、走洛阳、探长沙、游览张家界,最後回衡阳,马不停蹄,归心似箭。她一张嘴,可要应付不少的交谈对象。人家进了宾馆,还没顾上洗一把脸。为让琼瑶夫妇休息,大家起身告辞。可她夫妇要请大家在宾馆共进晚餐。

游子心——琼瑶家乡行(中)

四、精卫将诚填海沟

用饭时坐席排位,琼瑶夫妇很讲究辈份,定要让叔辈坐上宾席。大哥一定要琼瑶夫妇坐上席。我和侄女丽君支持大哥的意见。代训、代杰、昭学则是琼瑶的支持者。两相谦让,礼让不下,半天都站着。还是我想了个“交叉法”,让琼瑶和她族祥叔坐上席,平先生和我对坐两方,这才终于坐好。琼瑶举杯起身,抑制不住的激动,说:“二位叔叔、表哥、表姐、外甥们,为阔别四十年今天终于团圆,干杯!”

大家起身,让我代表祝酒:“为‘新姑爷’平先生和琼瑶姑娘回娘家,为两岸亲人四十年能有一聚,干杯!”

琼瑶与平先生都十分谦恭,圆桌可以转动,夹菜很方便,他俩带头不停劝菜。我们碗裏菜堆满了,还轮换地劝。我们都不同意这样,琼瑶说:“四十年聚一回,劝一回菜,不多吧”。後经协商才把劝菜的“专利”移交表外甥。她打趣道:“昭学,在座你年纪不小,可你辈份最小。劝菜的事就你来吧,多给长辈夹点。”

做名家的长辈我们有苦有乐。在“那个年代”,只因为我们是琼瑶的亲人,“政治待遇”每况愈下,但受苦再多再大也不敢对她说,所受小苦小乐倒不妨幽默幽默。我告诉她,一次我在书店买书,一个冒失鬼多嘴洩秘,说我是琼瑶的叔叔。大家闻之先是擡头,後是摇头,甚至有的干脆说:“呸!他是琼瑶的叔叔?拿证明来看看,凭什麽做人家叔叔,冒牌!”还有一次,琼瑶的成名作《窗外》在衡阳发行,很快成了青年人的抢手货,书店裏挤满读者。我和朋友也挤在其中,眼看书不多了,那位朋友唯恐买不到,灵机一动,居然把“琼瑶叔叔”一张“牌”打出去。不想真管用,我们还得了个“优先”。想起这件有趣的往事,在那第一次与琼瑶共进晚餐时,我兴奋地不由得也捧了几句。接着话题一转,我问她是否有兴趣回家乡拍拍电视、**,或投资搞点什麽实业。她说她十分愿意回来拍戏,只是家乡没有机场,没有高速公路,拍戏的行头太多,实在不方便。记得同年九月,她拍电视剧《六个梦》,虽未回衡阳,却也是在长沙拍成的。离衡返台时隔四个月後,我们叔侄重逢省府榕园宾馆,她把自己正用着的计算机兼打火机送给我作纪

念,至今我还珍藏着,而在我心裏珍藏的却是她在雁城宾馆晚宴干杯时,她深情地说的一句话:“干杯,我衷心感谢家乡的读者朋友,衷心感谢我家乡的所有亲人!”

话题转到她夫妇的《皇冠杂志》社和出版公司上。他们告诉我,出版公司是自家独资经营的,公司有60多名职员(并不是现在网上传的是什麽家庭小作坊),每年出版书籍的种类数以百计。接着平先生问我《皇冠杂志》是否看过,并邀我去台湾走一走。

饭後,我便去衡阳汽车站联系车辆,为琼瑶次日回渣江祭祖随行人员备用。听说是台湾琼瑶回家祭祖包车,车站负责人十分热情,指着那百十辆客车由我挑选。我告诉他市政府接待处王雄飞处长(当今衡阳市政协主席),亲自过问用车的事,他说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无论大车小车、车辆驾驶员晚上一律在宾馆过夜等候,对车况、驾驶员要求高,安全问题更是要严格把关,要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琼瑶家乡行日程三天,时间紧,领导没有安排她同衡阳市文学艺术界人士见面。1988年访北京,1989年回家乡,市文联一直准备与她座谈联欢。当我介绍了这一情况後,琼瑶说:“我的时间不由我自己支配,这次不能和家乡的同仁欢聚,我深感遗憾,恳请季春叔转达我的歉意并请代我深表谢意,下次回来我一定拜访家乡同仁。”

琼瑶夫妇给我们赠送纪念品时,我也给她夫妇准备了两幅条屏“梅·竹”国画,代替当年被人“看”走的“青杉翠竹”书法送给他夫妇作纪念。因是我自己画的,画得好与不好,夫妇俩都十分高兴说:“我们一定要好好珍藏”,次日,她的堂弟诗华也赠送了一幅书法作为回礼。

晚上暂别时,我转达市文联领导的意愿,请琼瑶为文联主办的文学双月刊《文学天地》题词,她很高兴接受了。

在8日告别衡阳之前,她让我把题词转给《文学天地》。遗憾是我转给《文学天地》一位负责人,他却面露不悦,并拒绝接受。这显然是因为琼瑶未能前往“座谈联欢”而引起的误会。那一纸题词,至今我还慎重地珍藏着。她是这样写的——

《文学天地》的读者们:

我把我对家乡的爱留下,

愿各位永远幸福快乐。

事过很久之後,我还在想着琼瑶为什麽不能安排自己参与那次“座谈联欢”?那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误会,说严重点那是“时空”的误会,是“历史”的误会。一个中秋深夜,我独自踏着幽幽的月光,漫步在湘江岸畔。那时海峡那边正刮着什麽全民“公投”风,其居心无非就是利用两岸天堑,水隔金瓯,割断源远流长的炎黄血脉。那一颗颗“乡恋乡愁”游子心会答应麽?幸福的天伦之乐还有没有?“误会”岂不又要重复发生。望着湘流,沉思着,波中月,游子心……我似乎捕捉到一点灵感,回到“无为轩”书房,偶得一诗:

怀念琼瑶有感

两岸同源好泛舟,湘江母唤橹声柔。

乡情难老老青鬓,国爱越多多白头。

台上当停离谱唱,世间可怕不归游。

险于天堑为人堑,精卫将诚填海沟

游子心——琼瑶家乡行 (下)

五、近乡情更怯

春夏之交的五月,风和日丽。衡阳西乡的一草一木对于琼瑶是陌生的,又是可亲的。四十年前,童年的她,每次随父母从衡阳至渣江都是坐着轿子,轿窗外的山山水水无不欢欣起舞,雀跃鸟歌,羊肠小道幽静而神秘。这些难以忘怀的情景像电视一般常常浮现在脑海。而今的山山水水仍然欢欣起舞,雀跃鸟歌,而且更加清爽激动,更是妖娆可爱。这微妙的感觉变化,在琼瑶的脸颊上反应出来。而这异样感觉产生的原因,应该出于“轿子年代”和“轿车年代”的变化吧。这是推想琼瑶心理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她就在这样的变化中与丈夫平先生同坐一辆小轿车经过西渡进入渣江境内。

渣江为衡阳西乡首镇,地处市西北约60公裏的蒸水中游,为历代重要物资集散地。未修公路前,水运发达,蒸水汇于湘江,沟通西乡与外界的物资和文化。清代的王船山曾多次游历渣江,寻访锺武遗址,并有题咏。蜀汉名将刘巴、清代名臣彭玉麟、清末民初大书画家曾熙等历代名人,都出生于此。我陈氏祖堂“毓秀村”三字行楷,就出自曾熙手笔。

琼瑶的祖居兰芝堂与祖堂毓秀村一山之隔,位于渣江西北五公裏处。这裏地呈褐红色,典型的红壤丘陵地带。旧时,渣江与兰芝堂之间一条石板路,原是琼瑶祖父的祖父维之和涵之兄弟创立的“兰芝共和家庭”出资修建的。(注:共和家庭指兰芝堂所有陈氏人口,无论在外在家,收入归公,统一支配,实行“家族共产主义”,这种大家庭形式延续许多年,至今还传为佳话)。如今,石板路已变成通车公路。这是当地政府特意为琼瑶回乡探亲祭祖修筑的。

5月7日上午11时许,小车到达兴隆小学。琼瑶刚出车门,一位大嫂就热情地把一碗茶水捧送她手裏。她有滋有味地品着四十年没喝过的家乡茶。同时,教室门口张贴的横幅大字映入眼帘:“一碗清茶敬游子,意好水也甜”。时近中午,气温较高,乡亲们见琼瑶夫妇已热得冒汗,就递上两把蒲扇,他俩欣然摇了起来。这所用来接待琼瑶一行的名叫兴隆小学,原是一所危房校舍,她在回乡前,听说当地需要重建而苦无资金,慷慨捐出重建工程所需全部费用。重建後,当时在全县村一级小学中堪称一流。当地政府要用琼瑶的名字为学校命名,被琼瑶婉言谢绝了。

琼瑶一行在用课桌拼成的“茶几”前就座,与乡村领导及堂叔陈稹、陈仲贤、陈季春、陈叔祥、陈鹫祥、陈鹈祥、堂兄陈诗络、堂弟陈诗系、陈诗环、陈诗华等亲人欢聚一堂。此次大陆之行,本来琼瑶把第一站安排在衡阳,以便清明扫墓祭祖。只因时值雨季,马路修筑艰难,进度缓慢。为让琼瑶早日回家,乡亲们争分抢秒,夜以继日,冒着风雨抢修了4公裏的马路,还架起一座拱桥。同时在官埠乡诗波村小学至兰芝堂之间,也已修筑一条约一公裏的新马路,与另一条通班车马路连接,琼瑶夫妇为之感激不已。

跟琼瑶促膝交谈的陈诗络,原来是儿时跟她一块作游戏的那个“小络哥”,而今他那被岁月染白的鬓发、刻下的皱纹,乍一见面已不敢相认。1988年在结束大陆观光之前,湖南电视台记者黄子林,专程到琼瑶的祖居兰芝堂和祖父墨西墓地拍了电视录像。她在录像中看见已经破旧的祖居,祖父的一抷黄土,也看见眼前这位在县税务局供职的小络哥。此时,琼瑶多麽想听他说一说祖居的情形,祖父坟墓修葺的情况。可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毕竟她已扑入故乡的怀抱,沉浸在淳朴的乡音、深切的乡情之中。

六、腮边两行思亲泪

12时许,琼瑶夫妇来到祖父墓前,代替在台湾的年迈双亲供上祭品,献上鲜花和花圈。司仪一声祭奠开始,默哀……

陪同琼瑶祭祖的,除衡阳城裏的亲属来了一部分外,在祖居和散居在外的亲属也来了不少。更多的则是本地的父老乡亲,他们都是自发而来,挤满了墨西墓地四围山头,少说不下5千人。他们欢迎琼瑶,也是哀悼墨西先贤。新中国建立後,墨西大伯伯曾担任过湖南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省参事室参事。年逾八旬,他在晚年仍坚持做些于社会和民众有益的工作。作为人民代表,他除了参加代表大会而外,还常常以省代表的名义写信给各级政府,代表人民,直言敢谏。如建议包产到户,揭露浮夸虚报,反映贫困,求拆食堂等,因此後来终被划入“右倾”之列。也因此有口皆碑,备受爱戴。西乡人民至今尚未忘记这位省代表。乘他的孙女回来祭扫之际,他们也缅怀、哀悼自己的代表来了。

墨西大伯伯生前长时间从事教育,平生推崇船山思想。年届八旬,退出教育界,又担任衡阳县县志编委会主任委员。1955年曾两次到湘西草堂和船山墓地考察,召集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寻访船山後裔,搜集船山史实,考察湘西草堂及墓地建制沿革,写出约三万字的调查报告,得到当时的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民革湖南省负责人谢晋的重视,并多次致信肯定他的工作成绩,关心他的生活和健康。

默哀完毕,继而是琼瑶夫妇在祖父墨西墓前三叩九拜。琼瑶,这个墨西生前最心爱的“小凤凰”,虽不尽人愿,没能在爷爷生前“飞”到别墅楼上,但终于“飞”到了他的“身”前。当年的公孙俩,怎麽也不曾想到,小别竟成永诀。四十年的乡愁,四十年的乡恋,无限的怀念,无限的哀思,怎能勾销于几个鞠躬之中,“墓前一盏瓜叶菊,腮边两行思亲泪”。

祭奠之後,琼瑶夫妇想看看祖父墓地风水,漫山遍野的人群挡住了去路,遮住了视线,无法了此心愿。只是仔细察看修葺一新的坟茔。高大的汉白玉碑上,镌刻着她父亲于台北亲笔撰写的碑文;水磨石预制板构筑的坟墓,其规模之大,用工之多是可以想见的。修墓之前,受琼瑶委托,欧阳常林与多方联系,得到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长沙和县裏派了工程师实地勘查,精心设计,用材均在长沙预制成品运来。当时,正值清明雨季,由塘坳至墓地的公路正在抢修,还不能通车。修筑墓围的麻石预制件,每件重达一吨,用板车每次只能搬运一件。除几个路基好的地段可用板车外,其馀全靠人力擡起板车前行。有时板车陷入烂泥中,好容易才擡出车轮来。头上雨淋,脚底路滑,水汗交流,寸步难行。从清晨到午夜,吃得苦,耐得劳的乡亲父老,谁也没有怨言。他们认为墨西是一位十分可敬的先贤,曾经追随孙中山推翻帝制,还是为国为民献馀热的省代表,如今修路只是对前辈的一点回报。担负筑路任务的六一村和兴隆村的乡亲们,更是劳苦功高。正值春耕季节,有好些村民都是白天忙了一天的农活,晚上连轴儿转修路;古峰乡领导召集17名乡村干部分段督战,有空时也和村民一块流汗大干,精神可钦可佩。清明节那天,我和大哥从衡阳去给墨西大伯伯扫墓,经过正在修筑的公路时天已擦黑,乡们们正干得热火朝天。大哥问他们为什麽还不收工,他们说只要琼瑶能早日回来,我们吃点苦也高兴。为答谢父老乡亲,琼瑶在兰芝堂摆上几十桌酒席,宴请的对象是方圆几裏的父老乡亲,来者有份,修路的更是宴请的嘉宾。酒席所用菜肴、酒水碗筷等用料用品,全都从县府西渡专车运来,唯恐扰乱乡亲们的正常生活。每桌十几个大碗菜,水鱼都用大脸盆装,琼瑶尊重渣江的酒席风俗,菜肴干汤各半,说是汤实则汤也内容丰实,只怕父老乡亲吃不饱、吃不好,筵席之丰盛,谢意之诚恳,可以想见。欧阳常林先生不仅亲眼目睹,而且用他的相机留下这一感天动地的情景,这也是兰芝堂史无前例、盛况空前的节日。

兰芝别墅离兰芝堂一箭之遥,别墅又叫排灯屋,因外观结构状似舞龙时用的排灯而得名。排灯屋是当年墨西大伯伯设计建造,四壁图书的二楼书房,是大伯伯晚年著述的地方,也留下孩提琼瑶许许多多的童趣轶事。按理琼瑶应去“故居重游”,可她就是没去。也许只因今日的排灯屋已非昔日的排灯屋之故罢。她有陈氏亲人和平先生陪着,在兰芝堂堂屋台阶木凳上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流着泪,静静地仿佛旁若无人。十分锺前步入朝门,步入石板禾坪,见到正待上菜宴请父老乡亲的几十张八仙木桌时,她还是那样地高兴,那样地激动。此情此景,不仅有欧阳常林先生摄影为证,而且我又把欧阳当年手捧相机的镜头摄下,瞬间成为永恒。但一时的感伤不应为永恒,以言情著称的琼瑶姑娘,自己怎能没有情感?爷爷早已故去,说是物是人非还不是,是物也不是,人也不是,空留的祖居更是面目全非,那让她和弟弟们用来捉迷藏的深宅大院哪儿去了?怎麽听不见爷爷亲切的呼唤声……

七、不信衡阳雁不回

人生苦短。琼瑶离乡去台已是六十周年,1989年的家乡行,日历一翻又是二十周年。这二十年裏,她的乡愁乡情乡恋如何?她没有忘记小故乡,更没有忘记大故乡。1988年初访北京,许多出版社都主动把她的著作出版费送到她手裏。据说她把那一笔巨大的款项无偿地捐赠湖南的公益文化事业了。她对湖南的文化建设功不可没,湖湘文化的复兴,文化湘军的崛起,如果没有她的影视文化作铺垫,可以说不会有今天这麽辉煌吧!《六个梦》、《还珠格格》、《梅花三弄》、《水云间》等十多部电视连续剧与湖南经视台合作,这是对故乡的支持,更是个人情感的投入。衡阳她怎能忘记,衡阳是她的祖籍,是她真正的故乡。对故乡这片热土,似乎缺少她更多的情感注入。然而,故乡又怎样呢?衡阳不是缺少情感,而是缺少欧阳常林那种“湖南骡子”的倔劲。为了能面对面采访十分低调的琼瑶,他跟随着琼瑶大陆行的整个日程,直到游三峡的船上才接受他的采访。彼此缺少沟通而让他备受冷遇,不知吃过多少苦头。可想而知,正因他当年的那股“倔”劲感动琼瑶的心,才有当今湖南影视文化的异军突起。如果说我当年在晚宴上邀请琼瑶夫妇回乡投资建设是因为交通闭塞未果,那麽如今这个问题已不是问题。衡阳交通已不滞後,滞後的应是观念问题,琼瑶是衡阳的一张世界级名片,十分响亮。如果大家认同,过去我们很好地利用这张名片了麽?试想汉语世界裏有多少代青年入了“琼瑶热”,而且代代有“热潮”。在他们中间,恐怕大多都会乐意接受这张名片。假如“名片”上印有“衡阳市琼瑶纪念馆”、“渣江琼瑶故居纪念馆”、“琼瑶热”慕名来衡旅游观光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顺水推舟,将他们导向南岳风景区。“南岳旅游热”照样可以折转导向“衡阳琼瑶纪念馆”,到了衡阳也就可能去“渣江琼瑶故居纪念馆”。“纪念馆”如与衡阳“中国南方影视基地”为邻岂不更妙。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可圆的梦,但不应让它是一个“单相思”。也许海峡那边的琼瑶还不知道衡阳的梦,但我们最终要请她进入“梦”中的主角。有朋友对我说,您是琼瑶的叔辈,可以牵线搭桥吧?朋友的话使我想起当年市府为她夫妻离衡返台送别午宴上她留给我十分深情的题词:

我爱我的家乡,

更爱我的亲人,

但愿——

从今以後,

能常常聚首!

二十年过去了,琼瑶再没有回家,但我们在通信和电话中有过多次的心灵“聚首”。在我曾代表有关单位的邀请下,她为《衡阳日报》“星期天”栏目一百期、市文化局拟创办影视文化中心等题过词,每每都是非常热情,有求必应。我相信她的“乡恋情结”永远都会系着家乡。这篇回忆录,是从我当年两万多字的笔记中浓缩而成的,也是专为她的家乡行二十周年写的。我要告诉她,别後的二十年间,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民航飞机场也正在修建,家乡的千山万水更秀了,家乡的一草一木更美了,家乡的人还是一样可亲可爱。我深情地怀念和珍藏着她回家乡的每刻时光,更殷切地期望我们不久的将来能在家乡再次聚首。

这篇回忆录还是用刻在石鼓书院石板上我那篇《重修石鼓书院记》结尾联语结尾吧:

相思游子心相许,不信衡阳雁不回。

2009年5月6日于无为轩

孟浩然诗全集

卷一百五十九

卷159_1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孟浩然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十里届宾馆,征声匝妓筵。

高标回落日,平楚散芳烟。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

卷159_2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卷159_3 「晚春卧病寄张八」孟浩然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卷159_4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卷159_5 「入峡寄弟」孟浩然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卷159_6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孟浩然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卷159_7 「大堤行寄万七」孟浩然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卷159_8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孟浩然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卷159_9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孟浩然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卷159_10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孟浩然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卷159_11 「书怀贻京邑同好」孟浩然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卷159_12 「还山贻湛法师」孟浩然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卷159_13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卷159_14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卷159_15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孟浩然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卷159_16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孟浩然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卷159_17 「送吴悦游韶阳」孟浩然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

卷159_18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孟浩然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卷159_19 「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卷159_20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孟浩然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卷159_21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孟浩然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卷159_22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卷159_23 「宴包二融宅」孟浩然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卷159_24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孟浩然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卷159_25 「襄阳公宅饮」孟浩然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卷159_26 「寻香山湛上人」孟浩然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卷159_27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孟浩然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卷159_28 「宿天台桐柏观」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卷159_29 「岘潭作」孟浩然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卷159_30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卷159_31 「初春汉中漾舟」孟浩然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卷159_32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卷159_33 「耶溪泛舟」孟浩然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卷159_34 「彭蠡湖中望庐山」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卷159_35 「登鹿门山」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卷159_36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孟浩然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卷159_37 「登望楚山最高顶」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卷159_38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孟浩然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卷159_39 「万山潭作」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卷159_40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孟浩然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

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卷159_41 「洗然弟竹亭」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卷159_42 「山中逢道士云公」孟浩然

春馀草木繁,耕种满田园。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杖策前相逢,依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卷159_43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孟浩然

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

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

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

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

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

卷159_44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孟浩然

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

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

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

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

卷159_45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孟浩然

闲归日无事,云卧昼不起。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

居闲好芝术,采药来城市。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

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

卷159_46 「田园作」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卷159_47 「采樵作」孟浩然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卷159_48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孟浩然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卷159_49 「早发渔浦潭」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卷159_50 「经七里滩」孟浩然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卷159_51 「岁暮海上作」孟浩然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卷159_52 「南归阻雪」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卷159_53 「听郑五愔弹琴」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卷159_54 「同张明府清镜叹」孟浩然

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

愁来试取照,坐叹生白发。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

卷159_55 「庭橘」孟浩然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卷159_56 「早梅」孟浩然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卷159_57 「清明即事」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卷159_58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孟浩然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醉坐自倾彭泽酒,

思归长望白云天。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卷159_59 「高阳池送朱二」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

妆成照影竞来窥。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意气豪华何处在,

空馀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殷勤为访桃源路,

予亦归来松子家。

卷159_60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孟浩然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

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

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卷159_61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孟浩然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

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

朝朝暮暮下阳台。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卷159_62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卷159_63 「长乐宫」孟浩然

秦城旧来称窈窕,汉家更衣应不少。红粉邀君在何处,

青楼苦夜长难晓。长乐宫中钟暗来,可怜歌舞惯相催。

欢娱此事今寂寞,惟有年年陵树哀。

卷159_64 「示孟郊」孟浩然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卷一百六十

卷160_1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孟浩然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卷160_2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孟浩然

忽示登高作,能宽旅寓情。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草得风光动,虹因雨气成。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卷160_3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孟浩然

风吹沙海雪,渐作柳园春。宛转随香骑,轻盈伴玉人。

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今日南归楚,双飞似入秦。

卷160_4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孟浩然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卷160_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卷160_6 「赠道士参寥」孟浩然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卷160_7 「京还赠张(一作王)维」孟浩然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卷160_8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孟浩然

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

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卷160_9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孟浩然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卷160_10 「寄赵正字」孟浩然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卷160_11 「洞庭湖寄阎九」孟浩然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卷160_12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作崔国辅诗)」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卷160_13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卷160_14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孟浩然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卷160_15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孟浩然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

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松菊无时赏,乡园欲懒归。

卷160_16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卷160_17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孟浩然

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一灯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卷160_18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卷160_19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孟浩然

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

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卷160_20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孟浩然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予意在耕凿,因君问土宜。

卷160_21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孟浩然

行乏憩予驾,依然见汝坟。洛川方罢雪,嵩嶂有残云。

曳曳半空里,明明五色分。聊题一时兴,因寄卢征君。

卷160_22 「寄天台道士」孟浩然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卷160_23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孟浩然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访人留后信,策蹇赴前程。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

卷160_24 「涧南即事,贻皎上人」孟浩然

弊庐在郭外,素产惟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卷160_25 「重酬李少府见赠」孟浩然

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

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回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

卷160_26 「九日怀襄阳」孟浩然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卷160_27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孟浩然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

卷160_28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孟浩然

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

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卷160_29 「早寒江上有怀(一作江上思归)」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卷160_30 「闲园怀苏子」孟浩然

林园虽少事,幽独自多违。向夕开帘坐,庭阴落景微。

鸟过烟树宿,萤傍水轩飞。感念同怀子,京华去不归。

卷160_31 「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孟浩然

上国山河列,贤王邸第开。故人分职去,潘令宠行来。

冠盖趋梁苑,江湘失楚材。豫愁轩骑动,宾客散池台。

卷160_32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孟浩然

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

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卷160_33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卷160_34 「送张祥之房陵」孟浩然

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日夕弄清浅,林湍逆上流。

山河据形胜,天地生豪酋。君意在利往,知音期自投。

卷160_35 「送吴宣从事(一作送苏六从军)」孟浩然

才有幕中士,宁无塞上勋。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

旌旆边庭去,山川地脉分。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

卷160_36 「送桓子之郢成礼」孟浩然

闻君驰彩骑,躞蹀指南荆。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

摽梅诗有赠,羔雁礼将行。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留别王侍御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孟浩然

兄弟游吴国,庭闱恋楚关。已多新岁感,更饯白眉还。

归泛西江水,离筵北固山。乡园欲有赠,梅柳著先攀。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孟浩然

贵贱平生隔,轩车是日来。青阳一觏止,云路豁然开。

祖道衣冠列,分亭驿骑催。方期九日聚,还待二星回。

「送谢录事之越」孟浩然

清旦江天迥,凉风西北吹。白云向吴会,征帆亦相随。

想到耶溪日,应探禹穴奇。仙书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送告八从军」孟浩然

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好勇方过我,多才便起予。

运筹将入幕,养拙就闲居。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疏。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孟浩然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苹洲。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

「送王五昆季省觐」孟浩然

公子恋庭闱,劳歌涉海涯。水乘舟楫去,亲望老莱归。

斜日催乌鸟,清江照彩衣。平生急难意,遥仰鶺鴒飞。

「送崔遏」孟浩然

片玉来夸楚,治中作主人。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

别馆当虚敞,离情任吐伸。因声两京旧,谁念卧漳滨。

非常不错,值得一去。

沈阳体育公园是在沈阳市人民体育场的原址上修建而成。2003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东北首家体育、休闲和购物一体的公园。

沈阳体育公园整体形状大致为一个梯形,和中山公园只隔了一条不算宽的南三马路。从中山公园南门出来,几乎可以直接进入体育公园的北门。体育公园占地面积396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4万平方米,从四面街路都可以进入。沈阳体育公园主要分为四个区域,有休闲区、绿化区、体育器材健身区和商业区。

沈阳体育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凹陷的广场,如果俯瞰,中心广场和周围的绿化区域都是环形的,靠近南京南街这一侧的“绿化区”比较高,有很大的一个钢结构的凉亭和非常特别的树阵迷宫,站在凉亭内和树阵迷宫中,可以观看中心广场上的人打篮球。中心广场和“绿化区”俨然组合成了一个天然体育场。

公园内还可以看到,包括油松、青纤、云杉、银杏、国槐、皂角、枫树、新疆杨、山楂等在内的各类树木8000余株。

薛家岗遗址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即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位于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的河镇乡利华村与水岗村交界处。该处已出土的一千多件古文物可供参观凭吊,对研究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理想场所。

该遗址坐落在潜河边上,高出附近农田3-7米,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约有六万多平方米。在已经开挖过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们从土质结构上可以看到五个自然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宋文化层,第三层为殷商文化层,第四、五层为新石器文化层。从四、五层叠压关系和随葬品的组合变化来看,新石器时期的潜山人,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渐走向定居,并且创造了相当进步的生活、生产用具。

这里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在此定居,既便于饮水、耕作、养殖,也便于上山避灾。这一具有独特环境的定居点,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命名为“薛家岗文化”,被安徽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为我国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和生产活动之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在舒州(潜山县城)内的天宁寨,亦发现了一处新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在五六千年前,己有另外一个氏族,在潜山定居了。

从已经出土的一千多件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来看,其石器大都经过通体精磨,刃部非常锋利。有一把石挫,光泽晶莹,可以照见人影。尤其是石刀,有一、三、五、七、九等奇数刀孔,更属国内罕见。石器有盆、碗、壶、杯等,大都为当时人民的生活用品。陶器尤为精美,有泥质和夹砂两种,外表为素面磨光,少数有弦纹、刻划纹、针刺纹、堆纹等。折腹壶、鸡冠耳手碗等,形式多样,制作甚为精细。

在这些陶器中,还有数十个球,小的中空有丸,摇之叮哨作响,大球镂有十四个对称圆孔,内有七个小丸,亦摇之有声。这些珍贵的陶器,告诉了人们,早期的潜山人已经掌握了很高的制陶技艺。出土的玉器多为装饰品。有玲成剔透的玉环、玉管、玉琼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器物中,以孔眼石刀上的红色花果图案最具有代表性。它构图严谨、线条匀称,布局优美,是薛岗氏族特有的器物。

在第三层中出土了许多具有殷商时代特征的青铜器,如箭镰等,为研究安徽省及长江北岸青铜器文化造型艺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致于唐、宋时期的文物就更多了,有唐朝的砖、瓦、当,宋代的瓶、碗、纺锤等许多生活用品,这说明此时的潜山人己具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技能。

天柱山

位于古舒州(潜山县)境内天柱山是安徽之源,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2011年5月5日批准)、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中国最早五岳之南岳(古南岳)。

天柱山东临长江,西连大别山,雄峙江淮。风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境内山奇水秀,古迹众多,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因主峰雄伟峭拔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古为皖山、皖公山, 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据《史记封禅书》载,公无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登临天柱,封为“南岳”。至公元589年,隋文帝开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天柱山仍以古南岳而受人仰慕。天柱风光,雄秀兼备,四十五峰各有千秋 。 这里处于南温带和北亚热带的交汇地带,动植物种类丰富 ,珍贵植物有香果树、红豆杉、天女花,特别是成片的珍珠黄杨与云锦杜鹃 ,伴生于海拔千米地带,形成高山特殊的景观。珍贵动物有花面狸、琴鸟、四声杜鹃、娃娃鱼等。天柱山有很多文物古迹。

山谷寺(三祖寺)

三祖寺,一名山谷寺,又称乾元禅寺,坐落在舒州西北9公理处的谷口凤形山上。凤形山,唐宋以来人们习惯称之为三祖山,这里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南大门,环境清幽,景色怡人。三祖山一峰独秀,翠黛苍郁,东西两侧岗峦逶迤,向南蜿蜒伸展,对三祖寺呈环围合抱之势,使山前形天一个天然谷口。清澈甘冽的山谷流泉从三祖山西侧谷底潺潺流出,滚珠嘎玉,泠泠有声,向南经谷口汇入潜河。宽阔的潜水河像一条洁白的玉带,自西向东轻盈舒展,系于山前。河水清涟,波光粼粼,映现着青山塔影。水光山色,浑作一体,构成了谷口的独物风貌,成为天柱山风景名胜的重要一景。

山谷寺始建于梁武帝时,为高僧宝志禅师首创。相传:南朝梁时,白鹤道人、宝志和尚两人都想在此建道场,梁武帝命他两各施法宝识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鹤,和尚抛锡杖,鹤飞在前,将落地时被锡杖飞来声所惊,止于他处,锡杖卓立此地,宝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萧衍赐名为山谷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驻锡,境内三祖寺系禅宗三祖祖庭,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三代祖师僧璨禅师在此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后人又称为三祖寺。 寺院内觉寂塔俗称三祖塔,建于唐玄宗时,塔下藏三祖舍利百粒,代宗大历七年,赐号曰觉寂,塔高六丈,七层八面,结构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北有石级可登,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有四门相对,两虚两实,虚实分设。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

建寺1500年来,这里道教、佛教文化几度辉煌,鼎盛时期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说。现今寺门上高悬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山谷寺”匾额。佛道寺观达3600余间,现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

石牛古洞

石牛古洞位于天柱山脚下、三祖寺西边的山谷里 ,谷中大石累累,溪水潺潺,苍松翠柏,紫峰白云,风光秀丽。山谷腹部有个露天巨洞,洞前有一巨石,重约百吨,状如一头水牛卧于溪涧边,在石牛旁有两崖相接,葱茏植被填补了其间的空隙,构成了不是洞的洞门,从石牛后面看似石牛归洞,故称“石牛古洞”。据《潜山县志》记载:如牛的大石有两处,一在上游,巨石如牛伏溪底,借流水为浴,仅留腹背在外,水经其腹侧,人行其肋上,有两只天然牛蹄印嵌于近脊背处。一处在下游数十米,大石酷似牛的全身,头、背、腹、腿,线条分明,单个地跪卧溪畔,状如饱饮清洌泉水之后,昂首醉赏松竹交翠美景,谛听三祖寺里钟鼓之声。

相传,很久以前的一个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牛郎把牛放在银河岩上,就迫不及待地和织女到天柱山上幽会去了。神牛看见风光秀丽的天柱山下,地旷人少,男女老少垦荒耕种,十分艰辛,顿现勤劳本性,就悄悄下凡,来到天柱山帮助人们垦荒耕地。由于牛郎织女十分迷恋天柱山的景色,一连几天乐不思蜀,王母知道后,勃然大怒,派天兵天将将牛郎织女押回天庭。然而神牛眷恋人间美景,不愿重回天庭,于是遁迹山林,没入千年古洞,变成了石牛。神奇、勇猛、倔强的石牛便被传为千古佳话。

古往今来,维妙维肖的石牛令南来北往的游客叹为观止,写下了许多赞美石牛的诗篇。明代诗人罗庄赞曰:“天生好景在人间,阆苑蓬莱奚足贵”。清代诗人丁珠在《石牛古洞》一诗中赞美石牛是“一品神仙”:“古洞悠然小洞天,石牛得此本无全。谁迎紫气谁能杖,不粪黄金不受鞭。齿洁无劳临水漱,心闲唯爱枕云眠。千秋山谷真知己,信是烟霞一品仙。”

石牛经过风风雨雨,走过了数千年,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文革”中,愚昧无知的山民把石牛当做“牛鬼蛇神”,炸去了石牛的头,只留下了残缺不全的牛身。

唐宋以来,李白、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柬之、留正、张同之等都酷爱潜山山水。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的意愿。在舒州(今潜山县)任团练副使的苏东坡想定居潜山,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卜居为终老之计”。黄庭坚更是把自已当成潜山人,他特别喜爱石牛古洞的林泉之胜,自号山谷道人,常骑在石牛背上读书,让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为他画“黄山谷坐牛图”,刻于崖壁之上。他在山谷筑室读书,写下了十几篇歌颂潜山山水的名篇诗作,在《题潜山》一诗小序中满怀深情地写道:“余家潜山,实为名山福地”。后人为纪念他,在其读书处建起了“涪翁亭”。

黄庭坚游历潜山过程中,最令他流连忘返的是“石牛古洞”。

置身“仙境”的黄庭坚,面对诗崖,感慨万千,写下了《题山谷大石》、《题山谷石牛洞》、《书石牛溪大石上》、《题青牛篇》等多篇诗文。他在诗中抒发了当时的心情:“郁郁窃窃天官宅,诸峰排霄帝不隔。六时谒天开关钥,我身金华牧羊客。羊眠野草我世间,高真众灵思我还。石盆之中有甘露,青牛驾我山谷路。”陶醉于石牛古洞的黄庭坚,虽身处世间,却已思接千载。人生的痛苦、仕途的艰辛、旅途的劳顿都已统统抛开,石牛古洞就是心中唯一让他快乐的世外桃源。他经常骑着青牛,像仙人一样优游在山谷林泉之中。

孔雀东南飞旧地

在舒州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迷人的传说,发生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1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舒州府(今安徽潜山县梅城)出发,沿梅河西岸向东南行45公里,便是焦仲卿的故乡-----焦家畈。焦仲卿为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内一小吏,娶聪明美丽的民女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凶狠的焦母不容兰芝,以种种借口逼迫焦仲卿将刘兰芝休弃,焦、刘二人被迫分离。离别时,两人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于是,兰芝在家兄逼迫再嫁时投水自尽,焦仲卿得此消息,也自缢于庭中树上。后来焦刘两家将二人合葬于华山,墓旁种有松柏、梧桐。树木间枝枝相盖,叶叶相连,常常有鸳鸯鸟飞落其间,仰头相啼,如泣如诉达五更。在今小吏港老街东侧的华山岗上可见新修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人们习惯称之为孔雀坟。

如今的焦家畈,早已不见当年小吏的踪迹,但从一些老人娓娓的讲述中,从孔雀台、小吏港及一些民间习俗里,仍强烈地感受到人们对焦、刘的怀念,焦刘二人名字早已溶入了这片山川、河流。尽管焦家畈已没有焦家后代,但焦家畈的地名一直保留至今。小吏港也是因焦仲卿曾是府中小吏而得名。孔雀台更是纪念焦、刘二人的建筑。在今小吏港的下街,可见当年孔雀台的遗址。据史料记载,这座孔雀台始建于唐朝末年。初建时为土台,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规模最大时有几十间房屋,占地百余平方米。台为上下二层,砖木结构。台内侧门上有焦仲卿、刘兰芝画像。逢年过节,常有外地名班名角来此演出,唱唱“仰头相对鸣,夜夜达五更”等有关焦仲卿、刘兰芝忠贞爱情的戏文。在焦、刘的故乡习俗里,人们把折磨媳妇的恶婆婆叫“焦八叉”,把受苦难的媳妇称作“苦芝子”。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一古老的爱情悲剧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读者,这凄丽的故事曾被改编过越剧、弹腔、黄梅戏等多种剧本,深受人同喜爱。遥想当年,潜山何等繁华。县城为庐江府府治和皖县县治所在地,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今日潜山,在改革开发的新形势下,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城内高楼林立,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孔雀东南飞的故乡正在皖西南崛起。在今城区东南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雕塑-------《孔雀东南飞》。这座造型优美的雕塑,为古老的文明县城增添了艳丽,同时也在向后人诉说着那震撼世人的千古绝唱。

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最伟大的长篇叙事诗,被誉为“长诗之圣”。我县小市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古镇小吏港,历史上曾名焦吏港、晓市港、小市港,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代就有其址。 小吏港位于皖水中游,距安庆市5 0 公里,抵天柱山风景区8 公里,与潜山县隔河相望。旧时分上街、中街、下街。今称旧时的三街为老街,新建的区域为新街。 古时,小吏港为水运港口,又是官道驿站。设有各种商行、货栈、店堂、饭铺、旅馆、赌场、澡堂、作坊五百余家,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常年人声鼎沸,喧嚣热闹。最具盛名的是竹簟行,上达三江,下抵苏杭,客商云集,把外埠的货物带到小吏港,把小市的特产斑竹簟销往全国各地,日成交额高峰达数万条。

小吏港遗有大量《孔雀东南飞》遗迹,镇东一华里有一个村庄名刘家山 ,是《孔雀东南飞》女主人公刘兰芝娘家所在地。刘家山有一口古井曰“苦水井”,相传刘兰芝作姑娘时,在此井汲水,井水清澈甘甜,兰芝死后,井水变苦,无法饮用,故称苦水井,后百姓将其填平。古镇西,一河之隔是焦家坂,焦家坂内有一村庄名焦家园,是焦仲卿家所在地。汉时,小吏港、刘家山焦家园同是庐江郡辖地。今小吏港、刘家山属怀宁县,焦家园属潜山县。 小吏港镇东有一山岗,曰花山。“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古时“花”、“华”通用,花山即华山。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在花山上。焦、刘合葬墓,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三十年代初期,墓前还曾有古青砖雕刻的墓碑,每年清明节和腊月都有大批群众到此焚香祭祀。八十年代,怀宁县人民政府对此墓进行了修缮,用大理石制作了墓碑,碑文曰“汉焦仲卿刘兰芝之墓”。 距“孔雀坟”不远有“望雀墩”,墩上原建有“望雀亭”。相传刘兰芝死后,当地人们筑墩建亭,逢年过节,携老带幼,攀墩登亭,祈盼孔雀归来。 古镇东有一庙,名“相公庙”,为纪念焦仲卿焦相公所建。有一座桥名“兰芝桥”,为怀念刘兰芝所建。 小吏港还有一个名闻遐迩的古建筑——孔雀台,与南京凤凰台、武汉黄鹤楼并称为“长江流域三大精灵”。“到安庆必登塔,到小市必登台”。孔雀台亦名万年台,相传是焦仲卿、刘兰芝定情的场所,后人为歌颂纪念这一对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男女青年,筑台以示怀念,故而得名。据碑文记载,此台始建于唐末,为一土墩台。元朝在土墩上搭了竹棚,上盖竹簟。明朝永乐年间,台基用石条砌筑,台身是砖木结构。到清朝,则修缮成气势恢宏的古戏台。各行业都在特定的日期,相邀戏班在孔雀台演出,少则几日,多则十天半月,这也是小吏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孔雀台四周有一组古建筑群,台右是振风亭,又名化纸亭、字纸亭,系砖砌五层宝塔,塔心是焚烧字纸的场所。小吏港遗风,凡写有文字的纸张,不可随意扔,街道上有专人拾起丢弃的字纸,虔诚地送到字纸亭焚烧,表现出当时人民对文字的尊重和敬仰。遗憾的是“孔雀台”及周围古建筑毁于“文革”期间。 距小吏港东一华里地,是著名的新石器遗址“王家山遗址”。距小吏港北三华里地植有著名的“乾隆牡丹”,年代久远,花盘硕大,最著特色的是一株枝上盛开几种不同颜色的花,每年牡丹盛开之时,观赏游客数以万计。

当地政府和人民正抓紧恢复《孔雀东南飞》遗迹原貌,旅游部门将小吏港列为安庆——天柱山旅游线路中一个旅游景区。不久的将来,《孔雀东南飞》将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成为皖西南又一亮丽的旅游景点。

三国时期南国佳丽——二乔故里

大、小二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乔国老德尊于时。大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因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送入一对姊妹花。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按照传统观点,堪称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了。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最早而著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乔公故宅的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传二乔姐妹常在此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有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有诗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

湖北宜昌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看见很多美丽的景色,在宜昌有几个非常适合拍照的地方,也是秋天比较适合去游玩的景点,下面一起看看是哪些景点吧。

百里荒

秋季的百里荒别有一番韵味。景区内有草原、峡谷、云海、奇松、怪石等众多景观,丰富的景致也就成了百里荒空中草原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被誉为“三峡呼伦贝尔”、“宜昌香格里拉”“中国南方草场”。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住宿、骑马、徒步、赏景,体验最原汁原味的草原生活。

秋季的百里荒牛羊成群,草色开始泛黄,但是不影响其波澜壮阔的美景,拍出的照片更是将美景尽收眼底。在秋末冬初的百里荒拍下一组婚纱照,在高山草甸中留下爱情的见证也是极好的。

自驾路线:宜昌—夷陵区—黄花镇—分乡镇—百里荒

柴埠溪大峡谷

如果说寻秋,柴埠溪大峡谷是最好不过的地方了,奇峰、怪石,还有那满山的红叶,仿佛就是大自然创作出来的一幅油画,在这里拍照怎能不好看。

自驾路线:汉宜高速或者武荆高速,经到虎牙(过宜昌公路大桥南下高速往五峰、宜都方向),再转陆渔一级公路,往五峰渔洋关镇,经过松林坪旅游小镇,走景区专用公路,就可到达柴埠溪景区。

乘坐大巴:在宜昌九码头汽车站三峡游客中心,每天都有去柴埠溪的旅游直通车。

高安楼

高安楼位于湖北远安花林寺镇境内,系清代徽派古建筑,主楼五进天井格局,辅以厢房三十余间,为我国单体最大古徽派建筑,气势恢宏;整个建筑细节更是处处匠心独运,飞阁流丹,雕梁画栋,精美大气。

高安楼原名太师楼,由清朝重臣汪由敦所建,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群落。其原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后整体搬迁至宜昌远安县。

飞阁流丹,雕梁画栋,抚摸那一扇门窗、一根柱梁上的时间印痕,感受岁月的亘古。深秋时节,到古色古香的高安楼走走看看,顺便拍下一组照片,让时间在这一刻永恒。

自驾线路:保宜高速——远安——花林寺镇——高安楼

峡州清江湿地风景区

峡州清江湿地风景区位于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水交汇的宜都市境内高坝洲库区,景区集书院传统文化、湿地生态文化、道教养生文化于一体。

秋风起处,风景区如一幅充满传统色彩的水彩画一般,澄清的湖水,阳光斑驳的撒在地面上,浓厚的文化气息,很适合文艺青年来“凹造型”哦。

路线:宜昌出发经夷陵长江大桥;进入翻坝高速/S68;沿翻坝高速/S68行驶143公里,从宜都/红花套收费站出口下高速,

沿红花套-宜都(陆城)方向行驶193公里,右转进入S254/杨守敬大道;沿S254/杨守敬大道行驶11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宜都-渔关方向的S325;沿S325行驶121公里,右转;一直向前行驶30公里,到达景区。

兰芝谷

三峡芝兰谷景区自然风光如浪漫诗画,10公里长的芝兰峡谷,群山,高耸千米,幽谷,委曲万态。

兰芝谷的秋季,金黄的是银杏,火红的是枫叶,苍翠的是松柏,深紫的是乌桕。星星点点,染醉了整个山谷,在这里拍照浪漫至极。

路线:宜昌城区——秭归县——茅坪镇——罗家村——三峡芝兰谷景区

云集路天桥

越夜越美丽,看看桥下的车水马龙,同时在桥上感受现代都市的时尚气息,这里不仅可以寻找时光足迹,也是拍摄夜景的一大好地方,而且不管你凹什么造型、全景拍摄各个方位有不一样的感觉。

地址:宜昌市西陵区云集路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宜昌城区云集路与二马路之间的自立路东北侧,整体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由教堂、主教府、洋行三栋建筑组成,基本为罗马式建筑形制,是川东鄂西最大的一处教堂。

凡是教堂拍起来总是特别好看,无论是整体拍摄的气势磅礴,还是细节捕捉的匠心独运,只要你想拍,教堂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自立路2号

玉泉寺

漫步于寺庙之中,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感受庙宇的气势恢宏与古色古香,朱墙黛瓦,默守百年,别有一番意境。

离寺庙不远,有一棵很大的银杏树,据说是唐代的古树,树高叶茂,每当深秋时节,满树金黄。站在树下,随手拍几张照片,都能捕捉到丝丝禅意与诗意。

乘坐大巴:宜昌长途汽车站上车,在当阳市玉泉路口下车,后包车前往景区。

自驾路线:宜昌城区——当阳市——玉泉寺风景区

三峡大学

三大不光有全国闻名的桃花,实际上三大的秋天也很有韵味,各个角落都是美景,高大的梧桐、满地的落叶、金黄的银杏随风飘落,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在大地,清风徐徐,有种别样的浪漫

地址:宜昌市西陵区大学路

交通:乘坐B17、B16、23路车前往。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当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两个主人翁以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主人翁的墓地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粮站前方,经后人的修缮,现已经成为一处免费供游人凭吊的风景地。为了拍摄相关电视,在小市镇建成了“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开始名扬海外。

一、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捶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

二、叙事双线交替,缜密紧凑。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且演绎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铺展的。这条线索建立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另外,结构上呼应映衬。如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又如兰芝分别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在诗中也暗伏、照应,显示了结构的缜密。

三、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从焦母和刘兄两人的角度看,这是社会的悲剧。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杀了善良纯朴的天性。从兰芝和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这一角度看,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强烈愿望。

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 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所归统。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采菽堂古诗选》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裁剪中最易引人误入迷途的就是这些所谓若不可少却不关篇意的材料。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情意。

诗中对详写部份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沈德潜的这段评语具有真知灼见:“长篇诗若平平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

翻译:东汉末建发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发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这件事,也在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掉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叫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遗送回娘家。”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的妻子,结婚后相亲相爱地生活,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焦母对促卿说:“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可爱,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求婚。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焦仲卿伸直腰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焦母听了儿子的话,敲着床大发脾气:“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说。”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增加麻烦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帘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永远不要忘记我。”

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不停地发怒。“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象连串的珠子掉下来。“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床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刘兰芝对焦钟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象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里。刘母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

(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刘母告诉媒人说:“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就答应你。”

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用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说再嫁这件事呢?”

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样,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象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处理完全听从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立刻就答应太守这门亲事,就可以结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上断。装婚礼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子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移动我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

焦仲卿听到这个变化,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衣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人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象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焦母听到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妇人去寻死,贵贱不同,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兰芝)结婚的那一天牛叫马嘶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傍边。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原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两个主人翁以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主人翁的墓地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粮站前方,经后人的修缮,现已经成为一处免费供游人凭吊的风景地。为了拍摄相关电视,在小市镇建成了“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开始名扬海外。

  其动人的魅力主要表现在:

  一、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捶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二、叙事双线交替,缜密紧凑。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且演绎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铺展的。这条线索建立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第二次是兰芝辞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第三次是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这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及人物命运的交代。另外,结构上呼应映衬。如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又如兰芝分别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在诗中也暗伏、照应,显示了结构的缜密。

  三、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从焦母和刘兄两人的角度看,这是社会的悲剧。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杀了善良纯朴的天性。从兰芝和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这一角度看,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强烈愿望。

  (作者单位:湖南华容五中 414211)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划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划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 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所归统。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采菽堂古诗选》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裁剪中最易引人误入迷途的就是这些所谓若不可少却不关篇意的材料。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情意。

  诗中对详写部份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沈德潜的这段评语具有真知灼见:“长篇诗若平平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

  [编辑本段]文学鉴赏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这首叙事诗共35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五四”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

  现在这首诗已经刻在“孔雀东南飞遗址”——安徽怀宁县小市镇焦仲卿刘兰芝墓地的长廊石壁橱窗上。

  《孔雀冢》 秋风听雨

  此情此景如斯,磐石盟约蒲苇,一园草木参差,我驻亭边水尾。千古孔雀之心,不忍焦畈南飞,萋萋柳岸青草,岂知汉府别离!默吟长廊乐府,后人何以为继?两厢痴情,两地相思!仰饮杜康,试作柳词,两行热泪润脸颊,两阙艳词问先师。

  [编辑本段]思想价值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葩,也是历史的镜子。

  从《孔雀东南飞》看所谓封建礼教戕害爱情婚姻之荒谬

  《孔雀东南飞》被称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的反封建礼教的优秀诗篇。然而,仔细推敲,却发现此说有误,造成这次爱情悲剧的,不是封建礼教,而是家族利益,是家族政治利益碾碎了他们的爱情婚姻。

  一、刘兰芝、焦仲卿的家庭背景:

  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年纪轻轻就是地级官府的公务员,因此他的家庭背景是士大夫,刘兰芝也一样,“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之后更是“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来求婚的地位一个比一个高。因此刘兰芝也是士族家庭无疑。既是士族家庭,那么家庭政治利益第一其他必须服务于家庭政治利益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婚姻存续的时间:

  诗中有“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之句。那么,二三年是现在的二三年吗?古人的二三泛指很多,孔子常说的二三子就是很多学生,而不是二三个学生。再看后面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从“小姑始扶床”到“小姑如我长”是多长时间,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小姑始扶床并不是“刚能扶着床学走路”,而是绕者床来回跑,宋朝诗人贺铸《生楂子》中有“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之句,床是一种可座可卧的家具,也不是现在的床。可见“小姑始扶床”的小姑应该是一个三岁左右正磨人的小孩子。而“小姑如我长”时至小也应该十岁以上了吧。那么,这中间的许多年为什么婆媳相安无事,而突然有一天一定要把刘兰芝赶走?而且几乎是毫无理由的赶走?关于小姑的描述,应该是运用的夸张手法,如果兰芝被修时已经二十好几了,那么也不会有这么多高官来求亲了

  六、从母女对话看古代婚姻礼制的合理性:

  刘母对于求婚者的处理方式居然是告诉女儿:“汝可去应之”, 当得知女儿的态度后刘母婉言谢绝了媒人。是啊,这才是古代婚姻礼制的实质,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提必须是当事人同意,不然父母不能命,媒妁也不能言。古代交通闭塞,官方出于便民或是自己懒,总之没规定婚姻登记制度,那么如何证明婚姻的真实有效呢?于是,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定,父母媒妁只不过是证婚人。古代又没有DNA技术,如果某人抛妻弃子那怎么办呢?婚书就是凭证。即使现在,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祝福和支持,你的婚姻也很难存续吧。

  http://hibaiducom/z3h2g2/blog/item/6d257416efb85457f3de32echtml

  [编辑本段]名家点评

  ——《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唐弢)

  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过程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称。作者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哽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地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像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惟一的希望。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编辑本段]相关剧目

  ——评剧《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由李瑞环同志改编,中国评剧院白派掌门人王冠丽领衔主演,八十高龄的花砚茹应邀助阵。此剧在结构上并没有沿用老版的评剧剧本,而更多借鉴了京剧元素,使整体戏剧架构十分清晰,唱词工整典雅,唱腔设计靠近“老腔老调”,听起来韵味醇厚。该剧是王冠丽调入中国评剧院后排演的第一出新编戏。她在整体风格上着力突出了一个“雅”字,气质淡雅,表演文雅,演唱清雅,全面体现白派的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86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随机推荐

  • 奥特曼卡片在哪里卖?

    各个超市都有卖的。也可以网购。分R、SR、SSR、PR、UR、HR、CP、LGR、SP、GR SR SSR 等级。稀有度级别一般为 UR>SSR>SR>R> N(部分集换式卡牌游戏设定中最高级别为SSR)。不限于某个

    2024-04-15
    45100
  • 后的套盒哪个系列的最好?有什么区别吗?

    在韩妆界摸爬滚打多年,whoo的套盒也了解了不少。Whoo的套盒有很多系列,以天气丹,拱辰享,津率享三个系列为主推,在韩妆界是有很高的口碑的。下面我就来跟说说,这三个系列的区别在哪吧。1、天气丹天气丹这个系列的套盒主推的是修复肌肤,平衡脸部

    2024-04-15
    48800
  • 雅漾保湿乳和精华乳哪个先用

    雅漾保湿乳和精华乳哪个先用?这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疑问。你可能也在为此而烦恼。现在,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无论是保湿乳还是精华乳,它们都是护肤品中的“好帮手”。保湿乳的主要功能是为肌肤提供水分,保持水润嫩滑;而精华乳则注重于

    2024-04-15
    43500
  • 护肤套装用什么牌子好

    咱们中国人肌肤很大的问题就是干燥和暗黄,解决这2个问题,你的肌肤马上升级一大半,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8款超级好用有效的美白补水护肤品套装,要想肌肤好,还是要用护肤品套装,这样比好几个牌子的组合效果提升更多,而且不会过敏,所以美白补水护肤套装

    2024-04-15
    33000
  • 最近对苏秘家比较感兴趣,它的护肤品哪些不错用啊?

    说到苏秘,不得不说它的自然发酵护肤品,是没有人工色素、香料之类的添加物滴,成分安全,孕妇和敏感肌也能用。还有奇迹精华露,相当于SK2的神仙水哦,我用了几年了,感觉比神仙水要温和保湿一些。它的升级版是鎏金瓶系列的奇迹精华,也叫女神水,看到欢乐

    2024-04-15
    35600
  • 你觉得妮维雅这个牌子怎么样?

    妮维雅是德国的品牌,众所周知,德国的品牌一直以高品质著称。妮维雅的产品是好产品,其品牌的广告较少,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一、品牌介绍妮维雅产品在身体保养,脸部保养,防晒,唇部保养,个人清洁,男士护肤等品类已稳居欧洲市场排名第一。二、品牌价值高

    2024-04-15
    36600
  • 依思蒙沙家具排名

    2023十大樟木家具品牌排名2017十大樟木家具品牌排名是什么?华丰实木家具暂时是排名第一噢,是中国的知名品牌。然而,详细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2017十大樟木家具品牌排名2017十大樟木家具品牌排名一:华丰家具华

    2024-04-15
    28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