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悠闲自在的美;“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豪迈的美。可还有一种美是不被世人所推崇的。那是凄美——凄凉悲哀中的美。
有人说,这种美太残酷,太让人心碎,可越是这样,越能体现出人的内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她是唐玄宗的爱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到头来,却被心爱之人所杀死。当利剑刺入她的腹部,她也许会迷茫,这就是她苦苦追寻的爱情么?眼前熟悉的面孔瞬间模糊,昔日的浓情蜜意,尽在这一刻融化。在爱与恨的边缘上,她离开了红尘,只有那绝世的容貌永远地留在世人心底。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她是个贫贱的浣纱女,也是个不折不扣,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为苍生,她成为了吴王夫差的妃子;成为了越王复国的内线;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可是,又有谁体谅过她的感受?吴国灭亡后她又将何去何从?事情的真相已湮灭于历史的迷雾之中,只留下一个可歌可泣的美人计传奇让世人评说。
“环佩摇青豕月,琵琶声断黑江秋。”显然,她只是元帝羁绊匈奴的一个筹码而已。为了父母兄弟的幸福,为了国家的利益,她背井离乡,陪伴一个垂垂老矣的匈奴单于。有人说,她是深明大义;也有人说,她是忿而反抗的一种方式。真正的原因,也许,只有她自己才最清楚吧。三十三岁,正是绚烂的盛年,她却英年早逝,由此可以想象她在匈奴的那种度日如年,终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的人生岁月。
1,梁祝传说。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2,七夕”与牛郎织女的传说
农历七月七日之夜,称“七夕”,中国民间有“乞巧”的习俗,故七夕又称“乞巧节”。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据说,牛郎是南阳城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马氏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条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由于农历的七月七日正当雨季,所以这一天常常下雨,人们便说这是牛郎织女的眼泪。农村中的一些少男少女还会趴在豆角架的下面,据说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美妙动人,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以“牛郎织女”来描述夫妻的恩爱。
3,孔雀东南飞。
话说汉献帝建安(公元196—219年)年间,小市地区有一对男女青年,男的叫焦仲卿,女的叫刘兰芝。焦仲卿长的身材魁伟,清秀英俊,自幼由祖父口授《诗》、《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村里人都说这个焦郎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到了二十岁时,果然在庐江郡担任了“府吏”之职,也就是现在的文书或者办公室主任之类的差事,搞的是文字工作并负责保管庐江郡的大印。刘兰芝自幼聪明伶俐,喜欢学习,家中人请来塾师教她读书识字,《诗》、《书》、礼仪一教就会,吟诗作对,无所不能。她还在十几岁时就学会了织素、裁衣、弹箜篌等技艺,被人称为心灵手巧的“能小姑”;刘兰芝从小就长得眉清目秀,皮肤白净,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十六七岁时,更显秀丽丰满,端庄娴雅,人见人爱,被称为“小市一枝花”。一些青年人看到她,眼球就被吸引住了,想移也移不开。据说一个青年农民挑了一担稻谷上街出售,路上遇到兰芝,双眼在兰芝身上留驻,忘了扶箩绳,而让稻谷撒了一地。焦仲卿和刘兰芝两家离得很近,孩童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的心中早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年龄大了,焦家托人去刘家说媒,刘家人当然满口答应。而刘兰芝本人更是笑在眉头,喜在心头。 刘兰芝十七岁时与大她几岁的焦仲卿结婚,才子配佳人,两情相悦,如胶似漆,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焦仲卿和刘兰芝在路上并肩走着,人们总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赞叹着他们是人间少有的一对恩爱夫妻。 刘兰芝通情达理,善待公婆,结婚后,婆媳关系一直很好。到了第三年的头上,焦母对刘兰芝的态度却慢慢地有了微妙的变化,婆婆渐渐地不喜欢兰芝了。这还得让我从头说起。小吏港地区一些人家,现在还强调结婚是为了“接后”,其实这种理念正是从《孔雀东南飞》沿袭下来的。焦仲卿与刘兰芝结婚已经三个年头了,兰芝的肚子还没有挺起来,这可急坏了婆婆,她想让儿子休掉兰芝,再讨个媳妇生个孩子接后,但是又找不到好的借口,如是便在生活上处处刁难兰芝。仲卿牙齿好,胃口好,一贯喜欢吃硬饭,他回家来了,兰芝做饭时便将饭里少放一点水,将饭煮硬一点,婆婆吃了,忽地破口大骂:“兰芝,我年纪大了,不能吃硬饭,你把饭煮得这样硬,岂不是想饿死我老娘?”下次仲卿回来了,她便将饭里多放一点水让饭软一点,婆婆看了又破口大骂:“你明知我儿仲卿喜欢吃硬饭,你煮饭放那么多的水,不让仲卿吃饱,你安的什么心?”有时还斥责兰芝道:“兰芝,你不听我的话,叫你上山你下河,叫你赶鸭你赶鹅,你能叫媳妇吗?”婆婆大事小事,处处刁难兰芝,真的叫兰芝进退两难,里外不好做人,她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泣。 兰芝将情况告诉了仲卿。兰芝对仲卿说:“我既然不能得到母亲的欢心,母亲这样讨厌我,看来我早晚要被赶回娘家,与其被赶回娘家,不如自己回去。” 焦仲卿是当地有名的大孝子,对自己的母亲一贯言听计从,逆来顺受。尽管仲卿很爱兰芝,但在母亲的逼迫之下,也只得让兰芝回到娘家去。他对兰芝说:“兰芝啊!你暂时回家呆一阵子,让母亲消消气,过一段时间我去接你回来。我们是恩爱夫妻,要白头到老啊!” 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贤淑早就闻名乡里,回到娘家不到三天,县令和太守听说这么一个美人儿被遣回娘家,便派媒人来为儿子求婚。县令派来的媒人,被刘母以“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为由打发走了;次日太守又派来媒人为儿子求婚,刘兄为了高攀贵门,强迫兰芝改嫁。在刘兄的逼迫面前,兰芝既不哀求也不屈服,表现得异常沉着,从容应对。她对闻变赶来相会的仲卿说:“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决心以死来表示反抗,维护坚贞的爱情。就在太守家迎亲之夕,她“举身赴清池”,以示对夫君焦仲卿的忠贞不贰。仲卿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顾母亲的威逼与利诱,“自挂东南枝”,以身殉情,随了兰芝而去。一对本应白头到老的恩爱夫妇,就这样被封建宗法势力迫害致死,在小吏港一带引起了轰动,把小镇搞得沸沸扬扬。人们出于义愤,将刘兰芝的尸体抬到焦家要求合葬,周边村舍男女老少来观看“焦刘”遗体的人不少于数百人,有的人流着眼泪,有的人在哭泣着,咒骂着。人们都认为焦母太坏,焦刘夫妇是死在她的手里,也认为刘兰芝的哥哥不该逼妹妹改嫁。人们议论着,评说着,焦刘殉情故事像电波一样,向四方八面扩散,并很快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4,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万喜良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饥饿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5,天仙配。
云海深处,玉帝的小女儿七仙女在仙宫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一天,大姐等姐妹七人去凌虚台游玩,拨开云雾,见到人间男女婚嫁、勤劳耕作的生活,十分羡慕。七仙女看到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董永忠厚老实,遂生爱慕之情。大姐看透七妹心事,但碍于天宫戒律,不敢相助。七仙女一再恳求,大姐不得已应允。临别赠七妹难香一枝,嘱其遇难时焚香招姐解救。下凡后,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为赎丈夫,两人同去傅员外家做工。傅员外怕七仙女干不多活白吃饭,先不收留,后又刁难,他要七仙女一夜织十匹锦绢。并说织得成董永三年长工改百日,织不成则工期延一倍。七仙女燃起了难香,姐姐们闻讯借织女天梭前来相助,织成了锦绢十匹。因有言在先,傅员外只得缩短董永工期。做工期满,夫妻返家。途中,董永得知妻子已有身孕,惊喜异常,赶忙去前村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高空中出现天将传玉帝旨意: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上,否则便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心如刀割,她不忍伤害董永,等董永回来便向他讲明自已来历,并在槐荫树上留下“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不怕天规重重活拆散,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带着满腹悲痛返回天宫。
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叙述了七仙女下凡的曲折经历,
6,白蛇传说。
相传在遥远的年代,深居峨眉仙山千余载的白蛇、青蛇因羡慕人间幸福自由的生活,双双化为美丽少女白素贞和小青,来到西子湖畔。桃红柳绿的春色,男男女女的游人,使她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恰巧,断桥处走来一位扫墓而归的男子许仙,他的翩翩风度、忠厚神态吸引了白素贞,她和小青呼风唤雨,与许仙借伞为约,红楼相见。双方倾诉衷肠之后,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小青从中牵线为媒,当即完婚,结为夫妻。他们迁居镇江,开设保和堂药店行医治病,深受邻里八方尊敬爱戴。美满的姻缘却为恶僧法海不容。他妄想欺骗许仙,离间夫妻感情,许仙听之不信。时值端阳佳节,许仙好意劝妻畅饮雄黄酒一杯,白素贞把酒饮下,顿时现了真形,吓昏许仙。白素贞悲伤万分,星夜上昆仑山上**灵芝仙草,将许仙救活。哪知许仙上金山寺还愿,被法海囚禁。白素贞携小青赶来,谴责法海不义。法海拒不放人,白素贞无奈,水漫金山。领水族同法海及神将激战了一场,白素贞终因腹内已有七月胎儿,战败而归,6白素贞和小青来到断桥,故地重现,触景生情,感慨万分。许仙挣脱枷锁也逃至断桥。小青盛怒之下欲杀许仙。白素贞怨爱交织,诉说许仙负心背盟。许仙惭愧莫及,发誓爱深情坚,夫妻言归于好。回到红楼生一娇儿,生活无比恩爱幸福。法海并不就此罢休,去梵宫借取金钵一件,前来捉拿白素贞。白素贞被金钵吸走,与许仙父子生死离别,悲痛欲绝,最后被压在雷锋塔下。春秋更替,光阴流逝,小青为姐报仇,练就武艺。她用火葫芦烧死法海,击毁雷锋塔.救出白素贞。桃红柳绿春又艳,家人团聚喜笑颜。
7,长恨歌。
唐明皇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第一场 定情册封 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在位二十余载,呕心沥血,且喜塞外风清万里,民间粟贱三钱,太平世界,胜于贞观之年。便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在宫廷宴乐中,他发现跳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非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艺术禀赋极高,便将她纳为贵妃。 第二场 安杨交恶 杨玉环的义兄杨国忠也受到重用,逐步进爵至左相之位,他善于理财,可是也贪污受贿。野心家安禄山在右相李林甫去世后企图取而代之,遭到杨国忠的阻拦,二人交恶,互相攻奸。 第三场 华清池赐浴 李隆基从此不早朝,与杨玉环日日游宴。春暖花开,他们到骊山踏青。唐明皇在华清池赐浴,以此地特有的温泉水,洗尽杨玉环的民间凝脂,使之具有贵族气息。 第四场 安禄山认干娘 杨玉环与李隆基常在宫中探究音律,鸾凤和鸣。他俩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也就是演艺班子里去演习。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说笑话的丑角演员常有讽谏之言。唐明皇杨贵妃不在乎礼仪。原来杨玉环出身教坊,也有梨园生涯,她为自己遇到唐明皇这样的知音深感幸运,也为唐明皇开创梨园、发展艺术的业绩所折服。她带头下拜,众梨园弟子随之下拜,在梨树之下,拜认李隆基为梨园祖师爷。 安禄山学过舞蹈,他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皇帝和娘娘的青睐和赞叹。安禄山抓住贵妃口中的一个赞词,不失时机地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唐明皇的促成下,杨玉环被动地认了这个义子。 第五场 贵妃醉酒 唐明皇有三宫六院,偶尔也去别的妃子处。此日杨玉环与唐明皇约好在百花亭饮宴,谁知唐明皇中途驾转西宫梅妃处,杨玉环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独饮,酩酊大醉,趁醉发泄苦闷和不满。他在太监的启发下,割下一缕青丝,托高力士捎给唐明皇,以表心迹。 第六场 长生殿 唐明皇收到杨贵妃的青丝,特地去探望贵妃。时值七月初七,杨玉环到长生殿对月乞巧,以双手在金盆中捧月,并倾诉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对纯洁和永恒爱情的追求。唐明皇赶到长生殿,在杨玉环身后听闻,大为感动。于是二人重归于好,对天盟誓。适逢岭南新鲜荔枝送到,杨玉环更加笑逐颜开。唐明皇在荔枝宴上击羯鼓,为杨玉环表演自己的绝活。杨玉环也以自己新创的盘舞回报。谁知乐极生悲,探马来报,被封为渔阳节度使的安禄山造反,大兵正向长安进犯。荔枝宴大杀风景,慌乱不堪。 第七场 马嵬坡 唐明皇被迫在御林军的护卫下,携杨贵妃逃离长安,南下西蜀,途中驻扎马嵬驿。御林军统领陈元礼诛杀了杨国忠,于是发生了唐明皇、杨贵妃和陈元礼之间的争论。次日六军不发,狂呼要杀杨贵妃。唐明皇与陈元礼紧急磋商,就战乱的责任问题,坚决为杨贵妃辩护,并要以身抵挡欲闯贵妃营帐的军士,这一切,都让杨玉环看见了。在陈元礼实在控制不住局面、危及皇帝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杨玉环挺身而出,甘受白绫,做安史之乱的替罪羊。她与唐明皇诀别,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树之下。她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御林军继续前进。 第八场 迎像哭像 数年之后,安史之乱平息,但唐朝从此由盛而衰,历史发生重大转折。 李隆基下野,立太子为皇。失去皇帝的权力后,人性在他身上复归,爱情变得更加贞洁起来。他日夜思念杨玉环,检讨荒*误国以及往日种种过失,浩叹人生不能两全。他以神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追寻杨玉环的幽灵而不可得,遂请来杨贵妃的画像作祭。他老泪纵横,昏然谁去------恍惚间,到了月宫,去叩杨玉环的门环。 第九场 仙境续缘 杨玉环宛如嫦娥,盛装来迎。二人在天上,永续人间之缘。
西厢记,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相见,便**而入,莺莺见他**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嫦娥奔月。远古的时候,天上曾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个叫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用宝弓神箭,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最后那个太阳一看大势不妙,连忙认罪求饶,羿才息怒收弓,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儿为老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贤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一个老道人十分钦佩羿的神力和为人,赠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升天,长生不老。羿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起来。 羿有个徒弟叫蓬蒙,是个奸诈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长生不老药,好自己升天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猎的蓬蒙闯进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 嫦娥迫不得已,仓促间把药全部吞下肚里。马上,她便身轻如燕,飘出窗口,直上云霄。由于嫦娥深爱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就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来。 听到消息,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宫,默默地遥望下界,思念丈夫和乡亲们。她那美丽的面孔,使得月亮也变得格外圆格外亮。 羿和乡亲们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从此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为中秋节。
玉堂春。
明朝年间,北京有个名妓叫玉堂春,真名是苏三。她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官宦子弟王景隆偶遇苏三,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于是苏三以身相托。后来,王景隆离京归里,发愤读书,一举金榜题名。在王景隆返家之际,老鸨将苏三卖给山西洪桐沈姓马贩子为妾。其妻皮氏,即刁又泼,水性杨花,暗中与邻里赵昂私通。皮氏因嫉恨苏三,设计将沈毒死,然后恶人先告状,嫁祸于苏三,并以重金买通洪桐县令,将苏三定为死罪。赃官不问青红皂白,就给苏三定了死罪,关在死囚牢里,只等择日开导问斩。正当苏三在死牢含冤负屈之际,适逢王景隆升任山西巡抚。王景隆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微服私访,终于查清了真相。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犯罪伏法,贪官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唐伯虎点秋香。
江南才子唐伯虎天资聪慧,仪表堂堂,琴棋精通,诗画双绝。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决定离家几天,邀江南其他三位才子一起出游。路上偶遇华夫人带她的婢女春、夏、秋、冬四香等到寺庙进香。唐伯虎对貌若天仙的秋香一见钟情。在船夫的帮助下,他施展计谋混进了华府。这样,他有了许多接近秋香的机会。经过一番曲折,唐伯虎终于与心爱的秋香拜堂成婚。
荆楚名校黄石二中,揽一城湖光山色,聚满园诗香雅韵,可谓“风水宝地”!在这里,聚集着一群在杏坛默默耕耘的语文教师,他们文采斐然却虚怀若谷;他们呕心沥血而淡泊名利;他们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亮了莘莘学子的心灵之灯。正是这样一群老师,以其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艺拭亮了黄石二中这块响当当的教育品牌。
群贤毕至
黄石二中语文组现有40名教师,这是一支戮力同心的精干队伍。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0人,中级教师14人;研究生学历14人,本科学历26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湖北省优秀教师11人,黄石市优秀(骨干)教师14人。语文组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素养层次分布合理,老中青同堂共事,雍雍穆穆,蔚为大观。就是在这样一支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教研的先行者,他们以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教学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卓越的创新精神在全校、全市乃至省内外书写着灿烂的篇章,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名师名家。
费新岸,特级教师。黄石二中校长、副书记,同时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学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中校长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中语会常务理事、黄石市中语会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曾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论著十余部。因教书育人成绩突出,曾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等奖励,先后被评为“科技拔尖人才”、“湖北省教科研学术带头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手头工作繁重芜杂,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到教学一线参与听课、评课,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高级教师肖雨荻,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她注重在课堂中创设优美情境,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唤起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努力将他们塑造成为富有个性、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青年,先后获得“黄石市十大杰出青年”、“黄石市骨干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黄石市优秀***员”、“黄石市优秀园丁”以及“优秀班主任”、“教育创新能手”、“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2010年10月份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中,独占鳌头,荣获“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光荣称号。
青年教师胡咏,每年都被评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她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她在保证高考质量的前提之下,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认真经营每一节课,注重营造课堂的趣味性,注重挖掘语文本身的魅力,将学生从繁芜丛杂的死知识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课堂中产生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由厌学变得愿学、勤学、好学。自习课、课间总会看见不少学生主动拥进办公室聆听她的谆谆教诲。她的写作指导就像春风化雨一样,使学生变得热爱写作,长于作文。她教的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屡有斩获(仅2009年她指导的阚博悦同学在全国第四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上荣获全国一等奖,另有十余人分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种奖项);高考中,她教的班上学生的作文分数总是居年级前列,经常出现满分佳作。而她始终淡泊名利,一如既往地一心扑在教学上。她的学生曾用这样一首诗来表达出他们对恩师的敬爱之情,诗云:“吾幸融融沐春光,爱师殷殷生椿堂。胡福切切谢恩化,咏叹处处桃李香。”
人才辈出的语文组,还藏有诸多别具特色的英才们:余子炎老师课堂上的旁稽博采,周学君老师讲台上的汪洋恣肆,余昭钧老师讲授时的从容机智;汪瑜老师的亲和生动,郑可老师的以情动人,张志友老师的幽默风趣,马红玲老师的娓娓道来;潘选斌老师课堂上的睿智,漆水强老师教室里的顿挫;谢爱萍老师的风华,刘冬竹老师的典雅;陈梅老师的激情,谭清才老师的洒脱;李辉老师的因材施教,杨茶贵老师的爱生如子;李萍老师善于缘事说理,曹霞老师精于披文入情;……可以说语文组的老师人人身怀绝技,个个是教坛高手。一时间群英荟萃,满室灿然。黄石二中的学生曾经用这样的诗句来称赞他们的语文老师们:“奕奕良师,荟萃于此。兢兢业业,一腔赤诚酬圣业;勤勤恳恳,两袖清风育英才。德艺双馨功昭日月,桃李争妍誉满乾坤。”
躬耕不辍
语文,可以陶冶性灵、涵养精神,又具备灵活实用、辅助生活实践之功用。它对于人的终身发展,对于要跨过高考门槛的考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当前高考体制下的语文教学,学生厌学,老师难教,高考难考是不争的事实。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语文教育需要目标正确、富有远见的语文观,需要教学与教研的紧密结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
为了更好地确保语文教学质量,将本组塑造成为高素质、高效能、专业化的核心团队,黄石二中语文组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挥备课组作用,狠抓常规教学。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成绩的提高都有赖于每一节语文课。多
年以来,语文组各年级备课组始终坚持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依托公开课、展示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说课――讨论 教学设计 ――讲课――评课――修改教学设计”一条龙的常规教学研究,加强备、讲、评、辅、考等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扎扎实实地使常规教学工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教研组要求,年级备课组长作为集体备课活动的召集人,每周二下午至少要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集体备课活动,严格做到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内容“四落实”。备课活动的内容依教学进度的展开而布点,严格按计划实行。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随时可在备课组内讨论解决。长期坚持的积淀,集体的智慧熏陶,加之各成员的刻苦修炼,各年级备课组成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攻坚克难、夺取语文高考全面胜利的坚强堡垒。
二坚持以老带新,积极开展学科活动。我们语文组虽说是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队伍,但年青人居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语文组多年来形成了一个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没有打通高三关节的新老师,必须和组内的权威专家签订“师徒合同”,拜师学艺;一个轮回的历练后,成绩突出,方可举行“出师”仪式,独闯江湖。此外,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的基本功竞赛活动――“三个一”(“一笔好字”“一口漂亮的普通话”“一堂好课”)竞赛活动,参加市里、省里的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活动(如论文比赛、课件比赛、优质课比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学习机会,施加学习压力,促进他们又快又好的成长起来。我组大批新秀在教学上已成为勇挑大梁的中坚力量,在各级各类的大型竞赛活动中,一路凯歌高奏,不能不说是得益于我组这一优良传统。
三业求精专,修炼不止。如今社会做一个中学老师不易,做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更不易。语文老师须知古今中外,须知三教九流,需精“十八般武艺”;不然现代社会的高中生,难以驾驭。为了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组老师,不论是老教师,还是年青教师,他们都把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作为第一要务。订阅杂志,购买书籍,是他们最爱做的事;外出取经,网上“淘金”,远程充电更是他们的必修课。更多的是不惜高昂的代价外出取经(远赴河北衡水中学、山东青岛二中、江苏启东中学等),或是将名师请进学校传经送宝(语文大师魏书生两进我校)。即将退休的余子炎老师,诗书饱读,博闻强识,但依旧孜孜不倦的研究高考,研究试卷,研究学生,不见丝毫懈怠;谭清才老师为了讲好一堂湖北省优质课,重读西方哲学典籍,试讲十几次,不断地修改教学设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我校语文组每年都要在全校范围内,或者以年级为单位,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例如举行诗歌朗诵大
赛,师生同台竞演课本剧,举办读书会,举行高二年级辩论大赛,高一年级书法比赛,举行全校作文竞赛等。开展语文活动的日子成了学生们的节日。此外还以“年华”文学社和校报(黄石二中报)为载体,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社活动,彰显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近五年来,黄石二中语文组先后有20多人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如中语会课题“创新写作研究”,省教研室课题“现代诗文有效教学研究”等;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有3篇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库;专著五十余部,获奖课件案例二十多个;省市优质课上捷报频传,市级以上荣誉60余人次。我校校报“黄石二中”在2010年年底被评为“全国中学校报特等奖”。在2010年11月份,我校参赛选手谭清才老师荣获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陈梅老师荣获湖北省优质录像课一等奖。高考成绩的优劣是人们评价老师教学质量的最直接的标尺,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结果无一例外的是我校语文成绩一般要高出湖北省人均分15分左右,语文第一批本科上线比率,一般要高出湖北省近25个百分点;要高出黄石平均水平的18个百分点左右。真可谓“春色满园关不住,万紫千红竞逐香”。
甘露,南美程,湖北黄石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本文编校:老 猛
我自娥英心凝结,潇湘竹上漫滴落,斑斑驳驳。伤情时节,镌为别离的箫瑟,每每残阳伴歌,风泣愁雨歇,总有我呜呜咽咽,悲悲切切,将一腔苦怨诉说。
这是娥皇、女英和舜帝的故事,娥皇和女英,为了寻找南巡的舜帝,千里迢迢找到潇湘。得知舜帝死在苍梧,泪如滂沱,守着潇湘竹,“斑竹一枝千滴泪”。据说至今的洞庭湖君山岛,满山还是湘妃竹,还是点点斑斑的泪。 娥皇与女英,她们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又是舜帝的爱妃,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她们曾经帮助大舜机智地摆脱弟弟“象”的百般迫害,成功地登上王位,事后却鼓励舜以德报怨,宽容和善待那些死敌。她们的美德因此被记录在册,受到民众的广泛称颂。 大舜登基之后,与两位心爱的妃子泛舟海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蜜月。晋代王嘉的《拾遗记》称,他们的船用烟熏过的香茅为旌旗,又以散发清香的桂枝为华表,并在华表的顶端安装了精心雕琢的玉鸠,这是记载中最古老的风向标,它可以为水手调整帆具提供依据。但这项发明却不能预测突如其来的噩耗。 舜帝晚年巡察南方,在一个叫做“苍梧”的地方突然病故,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说,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其情形很像孟姜女和韩娥,而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她们在哀哀地哭泣了一阵后,居然飞身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状之壮烈,真是旷世罕有,显示她们自始至终都是忠于丈夫的模范妻子。但《水经注·湘水》对她们的死因,却有截然不同的说法,它宣称大舜出征南方,而这两位妃子是随军家属,在湘水里淹死,或许是因游泳时发生了不幸的意外。但《水经注》的文字过于简略,使我们完全不得要领。
我自玉环腮边滚,望纱窗黄昏,挚爱身影渐隐。素绞无意世情狠,迫香消玉殒,遗淡魂,化作追梦人。夜夜孤枕,夕夕冷锦,风刻苍桑容颜衰,皆为相思痕!
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册封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进行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岁万福。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 <---->
我是灞桥柳拢烟,莺啼花闲分飞燕。纵使千缕惹东风,折枝寂寞怎堪填。聚聚散散人间事,清波远,今生谁无憾?拢舴艋,缆绳且将两心连,明朝别梦寒
据说始于汉朝的折柳赠别,就是源自长安的灞柳,《三辅黄图·桥》记载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柳”和“留”为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折柳赠别的习俗源自何处,已无据可考。文献记载最早可见诸《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加之隋、唐时期,文人雅士们不断写诗作赋,把灞桥折柳赠别那种离愁别绪和深情厚谊定格了下来。隋朝的《送别》诗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李白写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还有杜甫、刘禹锡、孟郊、杨巨源、柳永、王粲、吴少微等诗人、名士给灞桥不断添光增彩,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
我是巫山朝涌雾,空向南国寄红豆。抛媚眼无数,他归意如旧,独守候,春又秋,金莲蹒跚山径幽,绿林深处,清溪恼怒,嘲人不知羞。
而下一句应该是说的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故事大致情节见于《神女赋》。《神女赋》中的神女是一位美丽而圣洁的仙姝,她温文尔雅,举止高贵,美艳无双。赋中楚王梦游高唐,得与神女相遇,一见之下,“精神恍惚”,“寝而梦之,不自识;惘兮不乐,怅然失志”。然而神女高贵绝伦,只可神交,不可亵渎,“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末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似合实离,若悲若喜,使楚王陷于乍喜乍悲之中,无可排解。从而更衬出神女之美丽、高贵与神秘。相传楚怀王在梦中与巫山神女相会,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有“巫山云雨”之说。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后来,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截断巫山云雨”,“巫山云雨”更加名动天下。 <---->
我是金陵草尖露,相思无缘后,葬愁愁难休。娉婷潇湘,千斛万盏,莫负年少著绡头。不须留,欢情短,别痛久。还君千江水,慰我一幽秋。
《红楼梦》里枉凝眉,只为还泪。那泪来自黛玉(前世本是绛珠草修成的仙子)和宝玉的前生(神瑛使者)前世,来自虚无飘渺的大荒山。那里有亘古的青埂峰、无稽崖。绛珠仙草受了神瑛侍者日日浇水的恩,立誓下凡以后,要做他的情人,要把一生一世的眼泪都还给他。 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前世本是绛珠草修成的仙子,故说“我是金陵草尖露” 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无疑是《红楼梦》全书最有灵气的人物。最能体现她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与生命意识的,莫过于她的《葬花辞》。《葬花辞》是林黛玉的“魂”,或者说,是林黛玉的整个精气、骨肉、血液熔铸而成《葬花辞》。葬愁愁难休指的就是黛玉葬花 现实的苦痛,精神的折磨,理想的压抑,迫使黛玉希望获得超脱,以超越生命来实现生命,这是每一个生命意志强烈的人为自我制造的一个幻象。这个美妙的幻象或多或少地缓冲了现实生命的沉重与痛苦。它是一付精神麻醉剂,在抑制生的、焦虑与死的恐惧方面,确实有一种独特的功效。这种道家的遗世意识,一直辅弼着儒家的入世精神,像一车双轨,载着沉重的历史负荷,从远古转到现代、当代……林黛玉也并非一味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的人,她自知现实太冷酷“风刀霜剑严相逼”,所以她想超越,她需要超越。“鸟”的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心理使然:“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无尽头。”我们也许会感到惊喜,这两句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花、鸟、人三个形象同时叠现,被作者巧妙地融入一体,消融这三者的溶器是那个幻象——“无尽头”,她想象自己像鸟一般生出翅膀,追随她理想的化身——花,飘飞到一个极乐世界去,那里没有污浊、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也没有怨愤。那里有的只是“美”,至真至善的美,是一个“柳丝榆荚”等俗物无法攀比的境界。 然而,每个人为的幻象都是一种事先注定要失败的自我欺骗,林黛玉之痛苦即在于她太清醒、太执着,太清醒、太执着则无法超脱,无法超脱将没入更深的痛苦之中。“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既知无法超越,却又试图超越,尖锐的矛盾造成了心灵的裂变,哪能不时时痛感生命的悲哀呢?因此,我们看到的总是一付蹙颦眉,听到的总是声声血泪叹,就不足为怪了! 附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诉。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庭外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日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是迢迢银汉冰,咫尺不相逢。鹊桥难架拆太易,金桂良辰空美景。纤手织就鸳鸯戏,抬望眼,隔岸苦思几番成?牵牛郎,世间溜溜秋士众。
刚看到的时候先是以为是秦观的那首鹊桥仙,不过后来再看,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指的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啦。
我是断垣寄梦霜,恸天自悲唱。翠峰挽幛柔指伤,飘零感万、姜,你阴我阳,桥切痴想,更兼孟婆汤。此去去,半世缘灭,三生思量,何事比路长?
这个已经说了一下,现在将完整的故事找出来,算是复习一下这个传统民间故事吧。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
我是纸伞被弃滴,化作一泓碧。断桥今又柳丝缝,西湖无风也无雨,莲有心,逗涟漪谴鱼,了趣苏堤。这次第,无净瓶普渡,休痴仙侣!
这是大家很熟悉的白蛇传了这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不过我们印象更深的是由此改编的《新白娘子传奇》,还记得那首歌吗?《千年等一回》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我是三变霖铃雨,无系无寄更无计,青楼醉壶日月长,醒几许,浪几许!前程遥遥岂知期,更苦寻,数体己。惯看冷月洗石堤,杨柳晓妆邻家玉。归去哉,魂来兮!
这个说的是柳咏的词《雨霖铃》,好像没有什么典故,就是词本身的意思吧。附:柳咏原词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述了送别的泪。还有青楼醉壶日月长 应该出自《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是兰芝赴恨水,情未共,心永随。西风夜啼犹不悔,高堂铜照青丝碎,霜华流天映残菲,苏州河畔,扁舟向晚楫云归,笑千转百回,谁忆谁?
这个应该是《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 焦仲卿为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内一小吏,娶聪明美丽的民女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凶狠的焦母不容兰芝,以种种借口逼迫焦仲卿将刘兰芝休弃,焦、刘二人被迫分离。离别时,两人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于是,兰芝在家兄逼迫再嫁时投水自尽,焦仲卿得此消息,也自缢于庭中树上。后来焦刘两家将二人合葬于华山,墓旁种有松柏、梧桐。树木间枝枝相盖,叶叶相连,常常有鸳鸯鸟飞落其间,仰头相啼,如泣如诉达五更。在今小吏港老街东侧的华山岗上可见新修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人们习惯称之为孔雀坟。
我是楼台蝴蝶泉,千百年,犹未干。春来共蹁跹,夏至同荫眠;秋高与月伴,岁寒齐隐天上天,何似人间,尘蒙风蔽心两牵,梦难圆!浴爱彩虹悬,笑织女无聊竟思凡!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数千年来,中国民间最理想的婚姻模式是:男女两情相悦,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梁祝传说的悲剧性就在于:有情人未必成眷属,有时还要以生命为代价! 梁祝的爱情和泰坦尼克号里的爱情,被人称之为爱情的经典。他们的爱情是凄美的,在很多人眼中,爱情的完美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的介入,爱情,才会成了永远的美丽。有人说,如果他们的爱情走入婚姻,便不会有继续下去的可能。人不死,爱情就会死。也许,完美的爱情只是理想,而不是现实。
我是十娘沉梦江,遍洒芳汀,东流少语,喜欲狂,刹时惊梦,空一场!
这个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 详情如下: 明朝万历年间,北京城南的“教坊司”名妓杜十娘一天在接待客人时,偶遇南京布政老爷的公子李甲,李甲爱其美貌红颜,杜十娘倾其举止文雅,二人情投意合。李甲不顾学业,日日沉浸在温柔乡里,渐渐耗尽了钱财。其父闻听后怒不可遏,断了他的供给,并劝说京城的亲戚都不要借钱给他。 十娘决心将终身托付给温存忠厚的李甲。老鸨儿同意只要李甲在十日内拿出三百两银子就可赎出十娘。但他在亲友中早已坏了名声,谁也不会拿出钱来帮他往妓院里填。 李甲奔波数日,一筹莫展,杜十娘取出缝在被子里的碎银一百五十两,李甲的好友柳遇春被这位风尘女子的行为感动,设法凑足了那一百五十两银子。十天后果然把银两如数交到老鸨儿面前,老鸨儿本想反悔,杜十娘晓以利害,老鸨儿只得放人。 于是两个有情人在柳遇春住所喜结百年之好。杜十娘与李甲本要回到老家去,无奈李甲心存顾虑,携妓而归难以向父亲交代。杜十娘献计说:先到苏杭胜地游览一番,然后郎君回家,求亲友在尊父面前劝解和顺;待李父消气后,再来接她。李甲依命而行。 二人行到瓜州古渡之时,遇到了好色又阴险的富贾孙富。他夜饮归舟,听到杜十娘的歌声,心动不已。天亮以后,从窗口向内视其容貌,更觉心荡神摇。孙富假意与李甲相接近,饮酒畅谈,谈到杜十娘时,例甲告知其事情的原委,孙富叹道:尊父位高,怎容你娶妓为妻!到时候进退两难,岂不落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下场?!他这么一说,李甲更觉步履维艰,孙富又拿出一副为朋友肯两肋插刀的架式说:下倒是愿以千金相赠,你拿着银钱回去,只说在京授馆,你父定会原谅你。一番话说的里甲动了心,他一直怕回家后不能交差,如今也只有如此了,于是当下立了契约,按了手印,把杜十娘专卖给孙富。 杜十娘闻知,如雷轰顶, 回忆自己童年被卖,受尽屈辱,眼看已经逃出了火坑,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今全告破灭。翌日,杜十娘扮上盛装,先让孙富把银两放到李甲船上。自己站在踏板上,打开百宝箱,里面装满金银翡翠各色珍奇玩物。杜十娘指着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怒骂孙富拆散他们夫妻,痛斥李甲忘恩负义,利欲熏心,把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我是凋零莫愁湖,串串晶珠无人拂,惹比翼人枕畔欢驻,两去茫茫,两地孤独。笑畔憩鸠唱:姑姑,姑姑……更有枭泣:狠乎,恨乎!
莫愁女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详细情况如下: 明初,中山王徐达府上新买一名丫头,美而贤,但终日眉头不展,公子徐澄一见钟情,为其取名莫愁,并让她伴读。日夕相处,两心相倾,遂默订终身。 徐老太君为孙儿攀亲丞相府。徐澄拒婚。老太君得知原委,即将徐澄困于书房,把莫愁囚于冷房。三月之后,老太君为徐澄娶来相府千金邱彩云。洞房之夜,徐澄愤而出走,迳往冷房私会莫愁,互诉别离之苦。彩去为稳定徐澄之心,将莫愁擒回府中,处处监视,终于得知徐澄最喜欢莫愁一双明亮的眼睛。 徐澄忧郁成疾,彩云为断其痴念,诱迫太医,强挖莫愁一双眼睛作药引。莫愁悲愤交加,投湖而死。徐澄痛不欲生,也投殉情,双双化作荷花、荷叶,永相伴随。
讲述了王大鸣、杨艾在地震中痛失所爱,二人结成半路夫妻,最终组成了一个由七个姓组成的九口之家,相互扶持、摆脱困境、重建家园的故事。
《那座城这家人》是由邵警辉执导,马元、童蕾、萨日娜、李建义领衔主演的都市亲情剧。该剧改编自李焱的长篇小说《平安扣》。
《那座城这家人》剧情介绍
1976年,一场78级地震,把王大鸣、林智燕小两口,双双埋在矿医院。六天七夜后,王大鸣获救,醒来得知:身怀六甲的妻子没了,老爸没了。左邻右舍,家家戴孝。在震后忘我工作的日子里,陶瓷厂女工杨艾闯进王大鸣的生活。
杨艾父母双亡,大姐全家殁于地震,只撇下个震成了哑巴的小儿子。王大鸣和杨艾做了半路夫妻。王家和林家,已搭伙过成一家子。除了老妈冯兰芝、老丈人林兆瑞、小舅子林智诚、小妹王卫东,刚收养的隔壁刘家俩半大小子,现今又添三个新成员杨艾两姊妹和小哑巴孙磊。
九口人,六个姓,非血缘组合一家子,经过地震、非典、情感纠结及癌症折磨,在改革开放时代变迁中,挣脱震后困厄,最终重建幸福家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