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无疑是本文的女主角,她富有教养、聪慧美丽、勤劳善良、柔顺刚强、从容持重。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并用一死表示她对爱情的忠贞。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文章开头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中,作者用铺陈的手法从13岁说到16岁,写出了她的聪明能干、知书达理,而且强调了刘兰芝多才多艺,举止得体很有教养。这样一个有教养的女子在当时肯定是不可多得的,但是焦母竟然还嫌兰芝不好,处处找她麻烦,还要休她,这也充分表现了焦母的蛮横无礼。
兰芝虽然表面上是个温柔又柔弱的女子,但她的内心是十分刚毅的。她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面对焦母蛮横的驱逐,她自请回家,体现了她的刚强和反抗精神。在要离开焦家的时候,她还不忘要“严妆”。“严妆”是她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文中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腰、耳、指、口、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兰芝的外在美,更表现了她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有大家闺秀风度,在这种时候依然沉着、冷静、镇定自如。不过,我想她的内心现在一定是万分惆怅,痛苦悲伤,但她不会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这也说明了她的倔强好胜。
在兰芝“上堂拜阿母”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知书达理谦逊的修养。她不愿在蛮横无礼的婆婆面前显出一幅蓬首乞怜的面貌,更不愿用泪水博得同情。她对焦母说的那段话彬彬有礼、委婉含蓄,表面像是自责,实际上是对焦母的嘲讽和抗议,显示了她勇于面对不幸的遭遇,毫不示弱的刚毅性格。然而这个刚毅的女子却在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体现了她感情中贤惠温柔的一面。
在爱情上,兰芝忠于她和焦仲卿的爱情。她用“磐石”和“蒲苇”作比,以示二人矢志不渝的感情。在众多上门提亲的人面前,她没有动摇。“第五郎”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她毫不在意,这也表明了她不追求荣华富贵,只为“蒲苇纫如丝”的忠贞的誓言。而最终她也忠于誓言,在婚礼上用死捍卫了自己的爱情。
o(∩_∩)o 希望能帮助到你!
o(∩_∩)o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__^)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在于两人的家庭而不是夫妻两人的爱情。可是如果焦仲卿再强硬一点,态度再明确一点,他又怎能让自己的心爱的女子被赶出门了,既然喜欢,就应该更加地去守护她。所以爱情虽然可贵,但是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祝福才能幸福。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 无论如何,焦仲卿对爱情是忠贞的,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抗是彻底的。只是在面临爱情与孝道的冲突时,有时显得无能为力。而这也正是表现仲卿善良与无奈:一方是自己钟爱的妻子;一方是自己敬爱的母亲。在鱼与熊掌之间,这种取舍实在太难。我们无理由去挑剔他,更无理由去责怪他。仲卿最终选择了殉情,这又需要何等的勇气
刘兰芝: 美丽善良、外柔内刚、聪明、能干、知书达礼、坚贞不屈、富有反抗精神、辛勤持家等等
焦仲卿:重感情、懂得爱,爱妻子、也爱母亲、软弱怯懦、拘谨懦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等等。
扩展资料:
一、焦仲卿刘兰芝殉情悲剧原因:
1、门第说:有的同志认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和身份,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与焦仲卿贵贱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门户不当,脸上无光”,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便发生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2、越礼说: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刘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
3、守旧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将刘兰芝与《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相比较,认为刘兰芝消极的以死殉情,则由于她“软弱”。这种“软弱”又是由于“守旧心理”的作用,因此,焦刘爱情悲剧“是反动的封建社会力量和落后的封建守旧心理相结合的必然”。
4、情爱说:还有的同志根据《礼记·内则》中的“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的说法,认为刘兰芝的不为焦母所容,是由于焦仲卿“甚宜其妻”,把以前对母亲的感情转移到了妻子身上,因而引起了焦母的失落感、不满情绪。
二、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三、作品解析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先后安排了故事主人公刘兰芝两次拒婚的场景描写。第一次是兰芝被休回家之后,县令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断然拒绝;
第二次是太守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迫于兄长的压力,当场面应婚,实际上却是作好了抗婚殉情的思想准备。两次描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刘兰芝
-焦仲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