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叶赫那拉氏,具体的名字没有记载,因为古时对于皇帝的后妃,正史上只记载姓氏、父亲的名字,不记载本人名字。
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扩展资料:
古代妃嫔们是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的,所以历史中记载的只有妃子的姓氏,后面的名字是不会记载到史册的,所以妃子的名字大部分是没法考证的,电视剧里的名字是导演编出来的。虽然会入皇陵记入史册,但是真正的名字不被世人知道。
历史上有个朝代比较特殊那就是清朝入关之前的女真族,女真族是允许记录名字,而且就连自己老爸的妾都能继承,所以这个时期可是比入关之后的清朝开放多了,清朝连宫女太监讲话接触的多了都是要杀头的。所以说不是妃子们不想名垂青史,是规矩束缚着她们,不得不这样做。
清朝的思想是遵循的儒家思想,所以比较保守,各种规矩,一不小心就破坏了规矩受到惩罚,规矩其实不需要这么死板,人是活的,规矩是死的,而且女人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即使被送进了宫也是为了家族的荣耀,不是为自己活着是为了家族的荣耀活的。
—慈禧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十位垂帘听政的太后西汉吕太后:(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在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吕后起了很大作用。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吕后掌政,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权。前188年,惠帝崩,吕后立汗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遂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吕后遂临朝称制,先后掌权达16年,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
东汉窦太后:汉章帝的皇后。88年,章帝死。年仅十岁东汉和帝即位,尊窦氏为皇太后,窦氏临朝称制。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窦景、窦笃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职。窦家兄弟为所欲为,公报私仇,凡是对他们专权不满的人都被致死。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听之任之,是一个傀儡。永元四年(92),和帝14岁时,与宦官郑众合谋,将窦氏兄弟一网打尽。窦太后被迫归政,临朝称制5年。
东汉邓太后:(81—121年),名绥,南洋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和帝刘肇皇后。和帝死,她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她明辨是非、亲断冤狱、释放宫女,关心人民疾苦、重视教化,在东汉外戚和宦宫交替专政时期,她的执政还是比较清明的,当时社会也比较安定。121年死,临朝执政16年。
北魏冯太后:名淑仪,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文成帝死后,献文帝继位,冯皇后被尊为冯太后,首次临朝称制。献文帝长大成人,冯太后还政于朝,开始全心教导太子拓跋宏。公元471年,5岁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公元476年,冯太后二次临朝称制。冯太后是一位开明的政治家,她鼓励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国强兵。在冯皇后的引导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颁布实施了《三长制》和《均田制》。在这些改革措施的激励下,北魏王朝国力日渐强大,经济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冯太后统控江山长达25年,堪称女强人。
北魏胡太后: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母,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北)人。延昌四年(515),孝明帝即位年幼,胡太后得到妹夫宗室元叉、宦官刘腾的保护、支持而听政。正光元年(520)被元叉、刘腾幽囚,孝昌元年(525)杀元叉,再度临朝摄政。胡太后都实行崔亮所制停年格,按年资用人,吏治益趋腐败。迷信佛教,大建佛寺,其奢侈浪费导致公私穷困,民不聊生。胡太后还宠信奸人郑俨、徐纥等,政事益加腐败紊乱。胡太后害怕儿子年龄渐长,于己不利,武泰元年(528),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临洮王子三岁的元钊为帝,自居摄政。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进军洛阳,在河阴将胡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
唐朝武则天:(624—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弘道元年(683),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690年,67岁的武则天亲临帝位,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从临朝称制到自己做皇帝,她主宰了中国历史22年之久。
北宋高太后:(1032—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1065年被册封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宋哲宗继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1093年病死,实际执掌朝政9年。
辽国代萧太后:(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乾亨四年(982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她虚心诚恳,用人不疑,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她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摄政27年。
清朝慈安太后:(1837-1887),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被咸丰册封为皇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崩,因皇后无子,便立懿贵妃六岁的儿子载淳承继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称慈安太后。同治、光绪初年,慈安太后先后两次垂帘听政。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岁,因死时突然,故有传为慈禧所害之说,垂帘听政20年。
清朝慈禧太后:(1835—1908),乳名兰儿,满洲镶蓝旗人,其家庭属叶赫部(今吉林四平附近)。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1861年,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发动,将肃顺等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改元同治,慈禧实行垂帘听政,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但仍把持朝柄。次年,载淳病死,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慈禧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1908年病逝,统治中国47年。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慈禧听罢感到十分惊奇,便起驾出宫。出西直门下高梁桥,坐上皇船,沿长河,直到万寿寺。慈禧上了码头,进了山门,直奔大雄宝殿而来。
进得殿来,见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不觉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
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还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这里。
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 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
李莲英他们答道:“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
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
扩展资料:
慈禧,叶赫那拉氏,满族人,生于道光十五年。在咸丰时代入宫,由懿贵人晋为懿嫔。三年后生同治,由妃晋为贵妃。咸丰驾崩后尊为慈禧,与慈安、恭亲王进行辛酉政变,开始“太后垂帘、亲王议政”的时代。
几年后,两宫太后归还政权不再干预。同治驾崩,光绪即位,两宫太后不放心,再度垂帘。1881年,慈安逝世,慈禧罢免亲王独掌大权。
八年后归政退居。1898年,慈禧引起政变,囚光绪,出面治理。十年后,光绪驾崩,慈禧立溥仪为帝后随光绪而去,葬于普陀峪。
慈禧是镶蓝旗人,出生于北京某胡同,后入镶黄旗。但是二十世纪末,有人举证称慈禧是汉族人。证据表明慈禧出生在山西的一个汉族家庭。
因为贫穷,慈禧被卖给县里的人为女,后又被卖给惠征为婢,非惠征亲生女儿。咸丰年间,慈禧以惠征之女的名义选入宫中,之后步步高升,成为太后。
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慈禧知人善用,虽是接连败仗,但她重用李鸿章等人,努力把赔款金额降到最低。慈禧还努力进行变法新政。
她推行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停止武举,筹备学堂,编练新军,倡导官商,重用汉臣,兴办女学。可惜慈禧操之过急,不少改革没能成功。
——慈禧
慈禧太后出生在1835年11月29日。
乙未年。属相:羊。五行:金。
金羊,被称为:敬重之羊。
<img p=""
敬重之羊
现代人不太喜欢属羊的女性,因为命苦。有人避免羊年生孩子。
慈禧之上三代简况:
曾祖父:叶赫那拉·吉郎阿,曾任户部员外郎
祖 父:叶赫那拉·景瑞,曾任刑部郎中(后来闲居)
父 亲:叶赫那拉·惠征,八品起,做到四品,从吏部做起
父系三代为官,属于中等官僚家庭。相当于现代司局级级别吧。
慈禧的母亲:佟佳氏。
<img p=""
慈禧的母亲:佟佳氏
慈禧的外公惠显,官至二品,曾任户部员外郎。相当于部级官员吧。
她父母的婚姻还算门当户对。
1835年慈禧出生。那么,她做女孩儿的时候,到底叫什么名字?
这在她死后许多年之后,倒成了一个谜团,或者有了争论。因为封建社会大都不会出现女人的名字,除了皇后之外,嫔妃的名字也都不会出现,比如光绪帝的珍妃、瑾妃,名字就很难找到。
有不少现代人,普遍认为慈禧的名字叫做“兰儿”。
这大约是受了通俗电视剧的解释,说她的名字叫“兰儿”,还封了“兰贵人”。
被皇帝都封了“兰贵人”,还不叫这个名字吗?
所以,有的书籍也这么写,慈禧的姓名:叶赫那拉·兰儿。
这样的情况让人觉得有点搞笑,因为这是典型的以讹传讹。
我们来瞧一瞧慈禧太后妹妹和弟弟们的名字吧:
妹妹:叶赫那拉· 婉贞 ,(1841-1896年)(醇亲王奕譞嫡福晋,光绪帝生母)
大弟:叶赫那拉· 照祥 (佛革)
二弟:叶赫那拉· 桂祥 (佛佑)(其女儿静芬,是光绪的后妃隆裕太后)
三弟:叶赫那拉· 福祥 (佛保)
看出点儿名堂来没有?
如果没有,再看一看慈禧二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子女的名字:
长子:叶赫那拉· 德恒
次子:叶赫那拉· 德祺
长女:叶赫那拉· 静荣 (辅国公载泽嫡福晋)
次女:叶赫那拉· 静芬 (光绪帝的皇后隆裕)
三女:叶赫那拉· 静芳 (贝勒载澍嫡福晋)
现在可以比较出来了:下一辈孩子的名字,不是随便取的,而是有讲究的。
慈禧是女儿家,她的名字不应该叫“兰儿”,怎么也得有一个字跟妹妹的一样。
妹妹叫做“ 婉贞 ”,慈禧应该叫做“~贞”才对。
如果要把慈禧叫做“兰儿”,充其量算是个乳名,不可能是正宗名字,也许连乳名也不是。
其实,慈禧做女孩儿时,其正宗的名字是:叶 赫那拉·杏贞 。
据说,慈禧的名字是他爷爷给取的。
这个名字有什么讲究呢?
当然有。
杏贞的“杏”与“杏坛”的杏是同一个字。
杏坛是什么鬼?
古代的读书人都知道:杏坛是孔夫子讲学的地方,其最早出自《庄子/渔父》的文章之中。
不是说古代女孩的名字多从《诗经》中来,男孩子的名字多从《论语》中来么?
是的。不过,《诗经》之中,恰好没有这个“杏”字。
杏字最早的来源,除了农书之外,那就是《庄子》了。
取名字的人如果以“杏”为名,那就是显示取名字的人有文化,读过许多书,崇尚儒学——因为以孔子的讲坛为女孩子的名,一来表明是女孩儿,二来寄予了女孩儿另外的一种期望(独特的美之类),三来名字具有个性化。杏字后面跟个“贞”字,跟妹妹的一样,算是辈分的显示,这是清朝满族人取名字的一种固定格式。
据慈禧的后辈族人根正的说法,慈禧的乳名叫“杏儿”,成年之后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应该是咸丰喜欢玉兰花,因而给她这样一个封号,以表示自己对杏贞的爱慕之意,怎么也扯不到乳名上面去。
人怕出名猪怕壮。后世对于慈禧的出生地也有争论,有好些个地方都说是她的出生地,有“北京说”、“绥远说”、“山西长治说”、“安徽芜湖说”、“浙江乍浦说”、“甘肃兰州说”。
不过,现存于第一历史档案馆《宫中杂件》第一二四七包中,有一份用大红纸写成的“排单”(即当时选秀女的名单)——虽然不是慈禧本人的,但却是对于慈禧妹妹当时情况的记载,是这样的:“镶蓝旗满洲,恩祥佐领下,原任道员惠徵之女,年十五岁,辛丑七月二十八日戌时生,纳(那)拉氏;原任员外郎吉郎阿之曾孙女,闲散景瑞之孙女;原任副都统惠显之外孙女;住西四牌楼劈柴胡同。”这是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参加选秀后落选(后指配给醇亲王奕譞做嫡福晋)所留下的记录。
这一则原始档案里面,记载了婉贞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男性长辈的信息,还有外公的信息;其中的“恩祥佐领”,指的是管理婉贞(也含慈禧全家)旗籍户口资料的官员;最后一句,记载了婉贞一家人居住的地方。这个时候,婉贞一家在满族之中,只算一户中等官吏家庭,不是什么显贵,因而反映的情况应该是真实的。
所以,慈禧比较靠谱的出生地应该在: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婉贞的姐姐“杏贞”(后来的慈禧)是家中长女,担当的事情无疑要多一些,她父母喜欢男孩(家中3个男孩)、喜欢更小的妹妹,也算是人之常情;加上杏贞天资聪慧,好学上进,喜欢研读中国经史典故,因而在16岁时,即有了“五经成诵,通满文,二十四史亦皆浏览”的学养。她在官宦人家之中,对人情世故、史上兴衰成败,无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然,不会在后来的26岁时就能够发动政变,夺取最高权力!
<img p=""
影视
当然,26岁,也是杏贞守寡的开始。
属羊的女人命苦,杏贞女孩后来的经历似乎应验了这一点。
这些是后话。做女孩儿的时候,杏贞她还不知道。
<img p=""
画像
待字闺中的她,此时,争强好胜,锋芒毕露,显示出聪颖过人的天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