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要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形象。,第1张

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同时,兰芝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诗前小序里说她“为仲卿母所遣”,而诗歌的一开头写她主动提出离开焦家。当然,她不会无缘无故地让焦母将她“遣”回娘家,很可能是焦母长期的百般挑剔,让她认识到焦母根本不喜欢自己,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博得她的欢心,甚或是焦母近来脾气愈加坏,已经向兰芝暗示或明说她不愿再让她做儿媳妇。可是,从诗歌一开头兰芝向焦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不满,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后来焦母也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后来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长廊里,刘兰芝形象是独特的“这一个”。

和兰芝相比,男主人公焦仲卿的性格展现得不是那么丰富,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方面。对于母亲的威逼、诱哄,他坚决地回应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迫于焦母的压力将兰芝送回娘家,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习,他只能这样做。今天的读者难以责怪他软弱。自缢前他“徘徊庭树下”的举动,符合他特殊的处境——他是家里的独子,赡养母亲的责任无人可交付。因此,也不能据此认为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遣走兰芝,除却眼中钉。

另一个反面形象刘兄性情粗暴,趋炎附势。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语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沈德潜评论这几句诗道:“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

1`范蠡和西施

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采纳大臣提出的“美人计”,选出越国美女献给吴王夫差,麻痹夫差的斗志。越国大夫范蠡周游全国,遍访佳人。一日,在清清浣纱江畔,与家在古苎萝村西边的的西施(原名施夷光)相逢了。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则一见钟情的故事。然而,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范蠡以“爱国”的名义,把绝代佳人西施选进宫里,与其他美丽的越女一起,进行歌舞礼仪等“培训”。把以西施为首的越女献给吴王夫差。 越国胜利后,范蠡归隐江湖,与西施浪迹天涯,做了神仙眷侣。善良的人们多么期盼如此美好的结局,无锡蠡园就是一个明证。

2·陆游与唐婉的千古悲情

写陆游恨秦桧误国嫉贤,不得伸恢复中原之志。春游沈园,与爱妻唐琬商议双飞福建结交忠良义士。母唐夫人爱子心切而专断,阻陆游远行,嗔唐琬违命,却信托新贵之唐侄陆仲高为陆游谋前程。陆游爱之愈坚,陆游赶来,人去楼空,内外交困,爱恨交织,修锦书托卖花三娘致唐琬,约相守三年。

三年后,陆游自福建归重游沈园,惊唐琬改适赵士程,相逢不能语。陆游询送酒婢小鸿,证实唐琬为他“断绝情爱而一心报国”作出牺牲。陆游悲愤题“钗头凤”词于粉壁,唐琬见而和作,肠已断矣!秦桧死后,恢复中原呼声复起,陆游赴任建业,梅林觅香魂,慷慨长吟以告唐琬在天之灵。

还有:

陈世美与秦香莲

崔莺莺与张生

杜十娘与李甲

孟姜女与万杞梁

李益与霍小玉

七夕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的传说

第一集

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东吴庐江郡乡间有一刘员外,膝下一儿一女,长子刘兰生早已娶妻钱氏;女儿刘兰芝不仅聪明貌美,且乐琴、诗书、织裁皆会。这天刘父突然病倒!此时兄长刘兰生进城办事,兰芝连忙去请郎中来家中为父亲看病。

刘兰生为了得到制作军队军服的生意,一直想找机会讨好太守府主簿高炳臣。探得今日府中高主簿当值,刘兰生早早来到府衙,却不见高主簿。经人相告,方知高主簿到春仙楼寻欢作乐去了。刘兰生性急,便跑到春仙楼去找人,搅了高主簿的兴致,讨来一顿臭骂。

郎中开了药方,自言只可保刘父三日内性命无碍,若要想去病救命,需用百鸟朝会之时的孔雀泪入药。兰芝虽认为荒唐,但为治父病,只得一试,便先拿着药方进城赶着抓药。

正当高主簿痛斥刘兰生之时,少吏朱仪慌忙来报,太守有令:大都督要去边境巡察,今日将至庐江,命高主簿带人速速安排住地,于南门迎候。高主簿乃攀附阿谀之徒,听得大都督要来,巴不得有机会讨好。立刻撇下刘兰生,叫朱仪叫齐人手,特意嘱咐焦仲卿带上古琴,安排盛大的迎候仪式。兰芝一路疾走,进得城中抓药。时已日暮,兰芝生怕城门关闭,自己出不得城去,不免心中焦急。与此同时,高主簿、焦仲卿等人已在南门候了两个时辰,却仍不见大都督的人马。突然,秦将军骑马来告:大都督不愿搅扰地方,已在天柱山下驻扎行营。高主簿大失所望,便借口命焦仲卿弹琴为大都督解乏,欲与焦前往行营拜见。秦将军乃高主簿之母舅,却不喜外甥之媚态,便问焦仲卿何意。焦仲卿直言其弹琴并无解乏之功效。秦将军听后很对其很是赏识,高主簿却嫉恨于心。高主簿带着属下愤愤而去,独留下焦仲卿收拾残局。时已日落,城门关闭,刘兰芝一路奔跑而至,哭求开门出城。守城士兵不敢违法,兰芝哭诉救父之心。城楼之上,焦仲卿感其所言,请守城将士网开一面,放其出城。兰芝出城,回身向城楼一拜,而焦仲卿却已走下城楼往府衙去了。

第二集

刘兰生在府衙凑和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回到家中,却不顾老父病重,倒头便睡了。兰芝为求孔雀之泪,大清早就在园中弹箜篌吸引鸟雀,但却数量寥寥,难有百鸟之望。刘兰生怪罪妹妹的箜篌声扰了他的睡意,刘母大怒,痛斥儿子不肖。一天过去了,兰芝在园中整整弹了一日,刘母和嫂子都心疼不已。刘兰生对父亲之病不闻不问,只顾着准备着去和高主簿等人打猎。好友秦罗敷来看兰芝,对其好言劝慰刘兰生邀高主簿等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狩猎,野餐时焦仲卿弹琴助酒,不意篌、琴远远相和,动听悦耳,似遇知音,竟引百鸟飞翔于上空,并引来百鸟之王孔雀,蔚为奇观,众人观看。百鸟朝会,孔雀显身,刘兰生得意相告,箜篌是其妹所弹,众人赞赏不已,亦引起焦仲卿的遐想。与此同时,秦罗敷也向兰芝祝贺。兰芝则认为,无琴声相伴,也难以引此奇观。至此,兰芝常常想到那个弹琴的人,但她又并不知是何人。

第三集

刘员外喝了以孔雀泪入药的汤药,身体渐愈。为庆贺刘员外身体康愈,刘家决定宴请众乡邻,高主簿和焦仲卿等人也被刘兰生所邀。焦仲卿本不愿与高主簿等人同流合污,但想到弹箜篌者竟是刘兰生之妹,不由产生相见之念。宴请这天,兰芝勿勿与众人见了一面便回到自己的闺房,她并不知当中哪个是那天弹琴的人。高主簿刚刚妻亡,见到刘兰芝之后便被其貌所吸引,遂产生欲娶兰芝之念。此时,焦仲卿不仅被刘兰芝美貌所打动,更羡其一手绝妙的箜篌,遂亦产生爱慕之心。岂知家里焦母正央姑母给他说媒,说的正是兰芝的朋友秦罗敷。秦家也是个大户人家,父、兄都带兵在外,颇有权势,焦母很想借助秦家的力量帮助儿子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焦仲卿自见了兰芝后,难以相忘,便托词婉拒。高主簿想得到刘兰芝,便以军服为筹码。刘兰生虽觉得高主簿并不如意,但这毕竟是一笔大买卖,况且以后还常需要他,便答应促成这门婚事。

第四集

刘兰生与妹妹几番交谈,方知兰芝心中只有那个弹古琴的人。刘兰生谎说,高炳臣就是那个弹琴的人。为了促成兰芝和高主簿的婚事,刘兰生和高主簿设计,偷梁换柱,撒下弥天大谎,诳骗焦仲卿冒充高弹琴,骗取兰芝允婚。焦仲卿自心中有了刘兰芝之后,每每下班都绕道刘家而过,他哪知兰芝已对高主簿允婚,更不知其中之诈。高主簿得知兰芝允婚,喜出望外,但却始终没有敲定给刘兰生军服的生意。刘兰生也留一手,告之兰芝看中的不是你,而是弹琴的人。高主簿为应付往刘家提婚,不得不向焦胡乱学点乐理,仲卿很为纳闷。刘父不知就里,以为高主簿与兰芝以乐相交,实为雅事。秦将军随大都督巡察边境,抽空回到庐江家中。秦母将近日登门求亲之人一一报与秦父,皆是达官子弟,唯有焦仲卿身为少吏,最不起眼。但秦父却很赏识他,言此人有大才,必能成大器,并向妻、女说明焦仲卿与周大都督的关系,表明自己有纳其为婿的念头。秦罗敷从未见过焦仲卿,但听得父亲如此一说,心中不由想见上一见。秦将军与秦母安排,假意秦父在京城捎回礼物,令焦仲卿送至秦府。秦母见是铜鼎,埋怨丈夫捎回的东西不是铜铁就是石头一类,堆了一屋。秦罗敷则认为是不俗之物。焦仲卿说了此物来历,卓然全场,竟得风流,引得秦罗敷一见倾心,也引起秦母刮目相看,进而知道来客原是焦家姑母常说到的焦仲卿,不由对其细细打量起来,暗为满意。

第五集

高炳臣登门提亲,兰芝为和心中倾慕之人相见,精心打扮,不料高的粗俗让她产生疑惑,既而论乐,见其破绽尽出,便借口离去,家人则以为她害羞而别。兰芝对婚事心存懊意,遂弹箜篌倾吐其忧,引起刘母的注意,也引起窗外路过的焦仲卿的疑惑。秦罗敷得知兰芝将与表兄高主簿成亲,甚为奇怪。在她看来高是个没有情趣的人,兰芝怎能相允呢?但不管怎样,罗敷还是决定送二人各一份礼物,便有意请焦仲卿来鉴识。其间,秦母流露出纳焦为婿的意思,焦仲卿却一点也不明白。焦仲卿忙于公文,同僚们说说笑笑地进来,邀他参加高主簿的宴请。席间高主簿掏出请帖,焦这才知道高主簿不日将娶刘兰芝,不由大惊。

第六集

焦仲卿想到自己一心倾慕的女子将成为他人之妻,断然拒绝给高炳臣送结婚礼,引起同僚的诧异。焦仲卿伤心至极,回家路上,竟又恍恍惚惚地绕到刘家楼下。兰芝正在弹篌,忽感音弦走调,猜想必是有人偷听。钱氏打开窗子,果然有一男子,钱氏泼水洒之,兰芝阻止不及。兰芝似乎觉得在哪里见过焦仲卿,另一方面暗暗奇怪:“能扰我篌音,必知音也!”刘兰芝左思右想,越发觉得弹琴者高主簿可疑。刘兰生经不住细逼,露出破绽,但仍一口咬定是高主簿。刘母得知兰芝悔婚之意,大为不安。焦仲卿偶遇同窗好友赵子陵,感慨万千。赵子陵说自己学成之后,北投袁绍,因其文武双全,被点为校尉。不想袁军连遭官渡、仓亭之败,袁绍病故、冀州失守,赵见袁氏气术已尽,自己为躲避曹军追杀,便逃到东吴境地,在小吏港教书。焦仲卿没有给高主簿送礼,高主簿怀恨在心,便借上次夜晚私自放人出城之事威胁要处治焦仲卿。仲卿据理力争,顶撞了高,俩人发生了冲突。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七集

刘兰芝托病为由,拖延婚期。刘兰生无奈,只得向高主簿相告。高虽不悦,也只好答应再延几日嫁娶。焦仲卿为见兰芝,化妆乡村郎中去探望,俩人相见,情意绵绵。刘兰生发现每次郎中来见,兰芝精神大爽,不由对郎中生疑……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八集

秦罗敷深感内疚,觉得自己连累了焦仲卿,也牵连了兰芝。于是向兰芝说明状纸扣押的原委,并向兰芝献计:大都督周瑜明日要进庐江郡,李太守要在太守府中宴请大都督等人,其父秦将军也会赴宴。兰芝可以乐女身份由其带入府中,见得大都督,便陈冤待雪……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九集

队伍到了焦家,谁知新娘却下不了轿,新郎的红袍、新娘的头盖都不见了。急得香草东跑西跑到处寻找,焦仲卿手足无措,兰芝忐忑不安。焦母闻知大怒。其时,焦家人哪里知道,红袍和头盖正被河滩上放牛的孩子们穿在身上、戴在头上玩过家家的游戏呢……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十集

在刘母的周旋下,焦母总算让兰芝入了院,却从此对兰芝不悦。焦家的气氛很压抑,只有赵子陵的到来给兰芝和香草带来些乐趣。他的一脸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大胡子,成为姑嫂俩善意的取笑话题,他的幽默也给她们带来笑声……

第十一集

兰芝请求焦母还是做五十大寿,即使仲卿没有加到俸禄,带来不愉快,那也应借婆婆五十大寿冲冲喜,带来好运。焦母没有理睬。但在姑母的劝说下,焦母还是同意做五十大寿。姑母和兰芝的想法显然不同,在姑母看来,五十大寿办的好倒也罢,冲冲喜;办不好,那时刘兰芝在亲亲友友面前丢了脸,以后就别想抬起头……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十二集

焦仲卿当然不知高主簿的险恶用意,想邀兰芝去看望秦罗敷,又觉不妥,决定还是单独去看望秦罗敷。焦仲卿的忐忑不安,让兰芝有些疑惑。谁知仲卿的到来,又勾起秦罗敷的旧情,但仲卿明确地表示对兰芝的爱是忠贞不渝的。秦罗敷很失望,倒真的病了……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十三集

兰芝虽然以妻子之道做着一切,却不愿和仲卿同床。香草和焦母看出俩人关系的变化。焦仲卿道不清、说不明,这一家又出现新的紧张不安。

高主簿得意地告诉秦罗敷焦家的不宁。这使罗敷大惊,她这才意识到高的险恶,另一方面又深感得不到焦仲卿而痛苦,便决定随父亲到柴桑去了。临走前,她写了一封信给兰芝,尽释前疑……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十四集

转眼到了下九,即阳会,是女人们的节日。姑娘们举行刺绣比赛,见兰芝来了,要她说出优劣。兰芝不知焦母已评过,直说己见,博得众人赞同,当得知焦母已评过,兰芝深感歉意。焦母倒很大度,认为兰芝说得比自己有理。有的孕妇给孩子取名也找兰芝,可这些过去都是请焦母取的。兰芝的明理、聪慧逐渐动摇了焦母在村民中的位置,这使焦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十五集

李太守被焦仲卿说服了,带兵出城迎敌。焦仲卿和赵子陵也随军出征,二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大破曹军。曹兵退却,孙权大喜,嘉奖李太守等有功之人。焦仲卿被升为太守主记,是仅次于主簿的府中近臣,并可不受主簿约束。赵子陵也被封为校尉,负责城防。高主簿见焦仲卿深得太守喜爱,且又与自己平级,心中很是嫉恨,决意伺机报复……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十六集

焦仲卿升官之后,更加勤勉。却屡屡遭到高主簿等人的奚落。高主簿使坏,让朱仪偷偷给焦仲卿之老马喂下毒药,将其毒死。刘兰芝想给焦仲卿再买一匹脚力,却因刚给婆婆买了皮袄而没有余钱。焦仲卿谢绝了妻子的好意,表示日后有钱了再买不迟……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十七集

刘兰生被抓,香草躲在房里忐忑不安,说不说劣质布的真像呢?非常矛盾。焦仲卿准备上班,遭到焦母阻挠,焦母从他的前途考虑,要他发誓到衙里不要管刘兰生的事。兰芝要回娘家看看,也遭到焦母阻挠,若是回去就别再进焦家的门。焦母认为,家里的事一件件不顺,都是他们当初结婚不按礼仪带的,现在家里这么乱糟糟的,只有自己来管了,再也不能由着他们胡闹了……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十八集

香草见母亲怪罪嫂子,于心不忍,不得不向焦母说出劣质布料是自己织的,焦母大惊,警告香草不准再提这件事……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十九集

焦仲卿听了赵子陵的讲述,知道是香草犯的错,大惊,连忙禀报母亲。焦母却表示早已知晓,但为了焦家的门面,不能承认此事。焦仲卿很是生气,顶撞了母亲,连夜赶往刘家。但兰芝却伤心难消,不愿相见……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二十集

自从哥哥被放,兰芝脸上总算有了阳光,但焦母却脸色难看。香草仍被内疚的阴影笼罩着。兰芝安慰她,释去香草心中之虑。仲卿一觉醒来,见兰芝还在织锦,就悄悄过去,抱起兰芝,却被焦母看见。焦母第二天大做文章,斥她不成体统……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二十一集

刘员外去世。面对着棺材前的三柱香,兰芝扶棺大哭,悲伤不已。焦母责怪兰芝回家太久,正说着兰芝回来了。兰芝精神恍惚,织梭跳出打在手上,血染织锦。香草包扎,才发现兰芝高烧,病了。焦母责怪兰芝弄脏了锦,卖不上价。香草认为母亲太过份,说兰芝在大悲里,现在正病着。看到兰芝像倒是真病了,焦母似乎也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份了,犹豫了下走进厨房。当香草从焦母手里接过两个糖水蛋,兰芝和香草都感到在梦里。焦母的举动,使沉闷、压抑的气氛吹来一股春风,连来作客的赵子陵都感到奇怪。晚上,兰芝很得意地对仲卿说:“我说过,我会努力的,婆婆会回心转意的!”面对染血的锦,兰芝借着浸了血的锦织了一只美丽的孔雀,引得仲卿、赵子陵、香草赞赏不已。仲卿说,这匹流着兰芝精血的孔雀锦无论如何不要卖掉……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二十二集

李太守的儿子李公子从柴桑回到庐江,将局势报与父亲:曹操率大军南下,刘琮投降,刘备败逃,荆州城池、军马、战船皆为曹军所得。曹操整顿人马,携八十三万大军,顺江而下,欲取江东。东吴臣子或战或降,意见不一。以张昭为首的文官集团认为两方实力悬殊,主张投降;以鲁肃、程普、黄盖为首的武将集团则主张以死抵抗。只有大都督周瑜没有表明立场。李太守本是优柔寡断之人,便向众人询问意见。高主簿等人主降,焦仲卿、赵子陵主战,双方争执不休,李太守却始终拿不定主意……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二十三集

焦母见每次对兰芝威逼反而使他们感情更亲密了,这样看来只有逼迫仲卿主动休掉兰芝。听说母亲要休掉兰芝,焦仲卿如晴天霹雳,竭力为兰芝申辩。晚上,仲卿从房里出来,看着兰芝仍在织锦,痛苦万分,欲言又止,又忧心忡忡地回到房里……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二十四集

焦仲卿以少吏的身份来到柴桑参与军机会议,被很多大臣、将领看不起,在周瑜的支持下,焦仲卿自信地迈入了中军大帐。会上,文臣武将各执一辞,六郡官员一言不发,皆是观望之状。焦仲卿知道其余五郡之官员都是明哲保身之人,不会妄言,便大胆地战出来,言明了主战的立场。一个小小的少吏却有如此的见识和魄力,众人叹服不已……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二十五集

焦母软硬兼施,施加压力逼迫仲卿休掉兰芝。香草听说母亲休嫂子,与母发生争执,焦母反而责怪她都是跟兰芝学坏的。唯有兰芝还不知道焦母要休她之意,但她从香草异乎寻常的举动和眼神中,感到仲卿瞒着自己什么,在她一再追问下,仲卿痛苦地说出母亲要休她的事。面对兰芝痛苦、悲伤的目光,仲卿说,娘虽然生养我,给我生命,而你给了我幸福欢乐,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会慢慢说服母亲的……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二十六集

送别的路上,两人难割难舍,不忍分离,昔日抬轿路过的小桥、村庄、山岗、遇到的牧童、村妇、樵夫都勾起俩人无限的思念。快到刘家了,仲卿只得停住马。兰芝回首望见远处还停在山岗上的焦仲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泪水哗哗地涌下来……

孔雀东南飞分集剧情介绍 第二十七集

太守夫妇听说儿子要娶刘兰芝,当然不能接受。李公子绝食相挟,几番回合,太守无奈,只得应允。另一方面,他也派人打听,刘兰芝确有才艺,且贤慧知理,只是焦家难容被休。他请高主簿说媒,正中高下怀。高觉得虽然自己得不到刘兰芝,但焦仲卿也别想得到,另一方面又可巴结太守父子、解除他们对自己的怀疑,以便日后成事,何乐不为。高主簿找到刘兰生,说有笔大买卖可做。刘兰生说再好再大的买卖也不想做了。高主簿说出李太守要娶刘兰芝做儿媳的事,乐得刘兰生一脚把货郎担子踢得老远……

孔雀东南飞大结局 第二十八集

官府大道上,焦仲卿和随行差人骑马日夜兼程……

孔雀东南飞大结局 第二十九集

高主簿派去的杀手回报焦仲卿已死,并带回了他的衣物。高主簿大喜,立刻往焦家报丧。焦母闻讯大惊,悔恨不该让儿子为了仕途往前线奔走……

孔雀东南飞大结局 第三十集

李公子迎亲的队伍已至,刘兰芝含泪别过家人,悄悄服下剧毒孔雀胆后,抱着必死之心随迎亲队伍而去……

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同时,兰芝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诗前小序里说她“为仲卿母所遣”,而诗歌的一开头写她主动提出离开焦家。当然,她不会无缘无故地让焦母将她“遣”回娘家,很可能是焦母长期的百般挑剔,让她认识到焦母根本不喜欢自己,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博得她的欢心,甚或是焦母近来脾气愈加坏,已经向兰芝暗示或明说她不愿再让她做儿媳妇。可是,从诗歌一开头兰芝向焦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不满,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后来焦母也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后来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长廊里,刘兰芝形象是独特的“这一个”。

和兰芝相比,男主人公焦仲卿的性格展现得不是那么丰富,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方面。对于母亲的威逼、诱哄,他坚决地回应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迫于焦母的压力将兰芝送回娘家,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习,他只能这样做。今天的读者难以责怪他软弱。自缢前他“徘徊庭树下”的举动,符合他特殊的处境——他是家里的独子,赡养母亲的责任无人可交付。因此,也不能据此认为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遣走兰芝,除却眼中钉。

另一个反面形象刘兄性情粗暴,趋炎附势。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语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沈德潜评论这几句诗道:“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也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内容摘要

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笔者试图通过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揭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专制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青年男女陷入深重的痛苦,尤其是妇女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

关键词:悲剧根源 探讨 封建礼教 殉情 理性抗争

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常读常新,常新常想: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丈夫又与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同时,兰芝仲卿他们以自杀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礼教进行有力抗争以后,两家会求合葬吗?这一系列困惑,让我更为执着地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恶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岁嫁到焦家(“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仅仅生活了两三年(“共事二三年”),这时她的年龄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应该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备的生活常识。况且,新科技研究证明,生育也与男子有很大关系。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门第寻常的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断然休弃,难道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郑重聘娶?这显然更是不合情理。

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另外,刘兰芝被遣前夕与焦仲卿生离死别时的一段掏心剖腹的表白:“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验之于全诗对刘兰芝的描写,也始终看不出刘兰芝有什么“无礼节”“自专由”的越轨行为。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刘兰芝知书达礼、温顺贤慧的美好品德,让人感到刘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可见,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过是焦母掩盖自己休媳真意的蛮横借口,根本不是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因。焦母休儿媳是由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背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那么,我们就只能从汉代社会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法律依据”莫过于儒家学说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的休弃。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什么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现在我们来探讨刘兰芝当时横遭休弃的原因,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

“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七弃”,这是在那个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的男权社会中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也是为维护夫权而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阅《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的内容为;一、无子,二、*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无可挑剔。第二条“*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门辛”,甚至在因失爱于婆婆,蒙屈受怨,无端遭遣时,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说明她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

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我们认为,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

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

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时代,因年轻夫妻过分恩爱而使父母不悦造成的婚姻悲剧又何止刘兰芝、焦仲卿两人?宋朝大诗人陆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跟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何其相似?儿子“甚宜其妻”,夫妻俩人“伉俪相得”竟成为沉浸于爱情幸福中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横遭迫害,劳燕分飞,生离死别,各分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荒谬和不可思议,而在那个时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礼义!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呢?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择偶配婚已十分讲究门第、容貌、才华、年龄和婚史等。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被休待嫁的刘家女来说,等待她的将是一条布满陷阱、洒满血泪的路。

刘兰芝和焦仲卿反抗封建家长制度的压迫,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焦母和阿兄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而焦仲卿饱读诗书,任职台阁,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实属不忠不孝,当惩不贷。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阿兄暴戾自私,冷酷无情,而焦母蛮横顽固,独断专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不忘“府吏见丁宁”,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可阿兄对妹妹的事情却无丝毫的理解和尊重,粗暴训斥兰芝“后嫁得郎君”,“足以荣汝身”,“作计何不量”!而焦母一手毁了儿子的幸福,面对儿子殉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丝毫不肯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富贵不*的刘兰芝一“举身”,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一“自挂”,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巨大的打击无疑会激起焦母和阿兄心中的波澜,然而,除了绝望、痛苦、恼怒和怨恨以外,还会有些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刘兰芝夫妇死后的情况,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与幻想。“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机械地把“两家求合葬”理解成为写实的手法来看待“合葬”,不仅有悖于焦母和阿兄这两个人物形象,也将大大削弱全诗“揭露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题。

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刘焦的自尽,是失败,也是胜利。这种方式的抗争,虽说消极,但毕竟是黑暗当中的一线光明,给后人以积极的启迪,更应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参考文献:

1 余冠英选注 1953 《乐府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李因笃、陈祚明等 19876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

3 孙志凌 20017 《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 河北《语文教学之友》

4 游国恩等 19895 《中国文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金伟源 19895 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 华东师大出版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5085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7
下一篇2023-09-27

随机推荐

  • 婴儿护肤品

    「导读」 宝宝也是可以使用护肤品的,只是在产品的选择上需要更加的谨慎而已,需要保护好宝宝皮肤表面的酸性保护膜并且保持宝宝皮肤的水分平衡。婴儿护肤品是指专门针对婴幼儿敏感肌肤研制,用于婴幼儿日常清洁、保护肌肤、预防溼疹、预防痱子等护理的产品。

    2024-04-15
    26400
  • 化妆品公司有哪几家

    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前十名有:兰蔻、雅诗兰黛、迪奥、资生堂、倩碧、海蓝之谜、SK2、香奈儿、赫莲娜、伊丽莎白雅顿。一、兰蔻兰蔻1935年诞生于法国,是由Armand Petitjean(阿曼达·珀蒂让)创办的品牌。作为全球知名的高端化妆品品牌

    2024-04-15
    24800
  • 伊思适合什么年龄段

    总体来说,伊思大多数系列护肤品适合20岁以上到30岁以下的人群使用,一般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皮肤状态都比较好,也不需要太多的营养需求,而伊思是可以满足这个年龄段人群基本需要的。不过伊思的产品还有多种系列区别,针对个人肌肤问题不同,所适合的年龄段

    2024-04-15
    15800
  • 妮维雅洗面奶怎么样 最好有各个系列的使用感受

    1、觉得妮维雅洗面奶还可以,比较值得购买,对于学生党来说性价比比较高。 2、妮维雅洗面奶美白系列:晶纯皙白轻柔磨砂洁面乳、晶纯皙白泡沫洁面乳及丝柔美白洁面乳,使用独特珍珠水蛋配方,有亮白肌肤长效补水之功效。 3、使用感觉:这是系列,是需要根

    2024-04-15
    24200
  • 黄芪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黄芪精华露和精华液是两种常见的护肤品,它们在成分和功效上有一定的区别。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两种产品进行比较,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它们。黄芪精华露和精华液在成分上存在差异。黄芪精华露主要以黄芪等本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这些植物提取物富含多种活性

    2024-04-15
    15200
  • 天气丹水云系列好用吗

    好用。天气丹套盒里的乳液对于皮肤的维稳效果相当不错,天气丹乳液的质地不厚重,使用起来不会让肌肤产生负担感,保湿力度也很高,适合全肤质所有人群使用。天气丹套盒中还有一盒面霜,天气丹面霜质地比较绵密,可以牢牢锁住之前所使用护肤品中的营养成分。有

    2024-04-15
    17400
  • 伊贝诗水光透亮菁露怎么使用

    告别暗沉 水光透亮 拯救疲惫肌 我有bling瓶 28天肌肤焕亮一新 四大功效 1初步打底。初步打底鲜润肌底,轻轻一抹,水润满满。2打通通道。打通通道促进吸收,肌肤毛孔打开,后续成分更易吸收。3源头阻截。源头阻截亮肌晶采,添加3种焕

    2024-04-15
    9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