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议。
原文出自《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 :“兰芝初还时 ,府吏见丁宁 ,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译文:
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有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扩展资料: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
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
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
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
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
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
改写《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建末安中,于安徽潜山一带,有经营当铺盈利者刘兰坤一家,家中有小妹刘兰芝,生的美丽端庄,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十四学裁衣,十五诵诗书。
兰芝的聪慧美貌引得纵多男子的青睐,踏过刘家门槛的上门提亲的人却少之又少,只因兰芝的兄长索要彩礼太高,来人无不被他的狮子大张口吓跑,人们心想,这年头娶个媳妇能过日子足矣。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等会上,兰芝同闺蜜秦罗敷一起逛灯会,与县衙的衙役焦仲卿巧遇,兰芝和焦仲卿互有好意,相约次年春仲卿上门提亲。
仲卿归家后将此事告于焦母,焦母却埋怨仲卿不识好歹,说:“你要娶刘家女,将你娘买了都筹不够数!”
仲卿说:“兰芝知其兄长详情,她答应我们过门时将彩礼和嫁妆一并带来。
焦母心头一亮,爽快的答应下来。
次年春,钟仲卿终于抱得美人归,兰芝应承诺将仲卿家送的彩礼还回,殊不知,兰芝是瞒着兄长的。
起初,焦母的一笔钱财心中欢喜,不在意兰芝举动。兰芝同邻四坊相处融洽,邻居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兰芝帮忙写联子,新生的孩子由兰芝好取名字,而这些事,放在以前大家一列是托焦母这做的,兰芝的出现,让焦母认为自己被排挤,不能倚老卖老,心里很不舒坦,加之两年来兰芝未曾生一男半女,年老抱孙心切的焦母慢慢讲兰芝是为眼中钉。
一日,兰芝正与小姑在厨房做饭,仲卿换岗后回家,焦母唤他谈话,房门紧闭,焦母严肃地说:“仲卿,你的媳妇太愚拙,没有礼节还凡事自作主张,全不将我这个婆婆放在眼里,我平常就憋了一肚子气,他怎么能一举一动都凭自己的意思?邻近人家有好女子秦罗敷,我为你提亲。至于兰芝,你自己看着办吧!”
仲卿跪倒:“母亲,我若是赶走兰芝,就再不会娶妻了。”
焦母听后大怒,举手扇仲卿耳光,而仲卿不在说话,默默起身离开。
门外,兰芝对上仲卿无助的眼神:“你们的话我都听到了,我做你家媳妇几年,起早贪黑,婆婆还是嫌弃我懒惰,不是我真的只会享乐,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
仲卿哽咽道:“我当然不会赶你走的,但有母亲的逼迫啊。你先暂时回娘家,为了这个,你就受些委屈吧。记住,自死不渝。”
次日,兰芝早起梳妆打扮,妆颜焕然一新。严肃告别焦母,与小姑依依不舍。
仲卿送兰芝道娘家门口叮咛嘱咐,嘱咐叮咛,娘人最后挥手告别,忧伤不止。
兰芝回家,自觉进退全无颜面,刘母也想不到女儿不应自归,得知兰芝在焦家受的委屈,不禁黯然神伤,母女同落下泪来。约半月后,有员外差媒人道刘家提亲,刘母问询兰芝之意,兰芝含泪说:“我与仲卿有约,怎可违背?”
刘兰坤知道后,心中生烦,对兰芝说:“你先前嫁了个小小的衙役,现在又员外的儿子你为何不嫁?’
兰芝仰头回答:“道理确实如兄长所说,就有兄长决定吧!”
三日后,窗外锣鼓喧天,房内兰芝一身红袍,泪不住流。忽然听窗外马鸣,是仲卿的马!兰芝冲出门,见仲卿面容憔悴……
新人出门的时侯到了,刘家上上下下见不到兰芝身影,大家赶忙四处寻找。、次日清晨,清池边上,东南树下,有人见已红衣女子和已青衣男子长眠。
事后,两家将兰芝和仲卿合葬与华山旁,周边树林茂盛,有一对鸟名曰鸳鸯,仰头相鸣叫,夜夜达五更,行人停步听其鸣,寡妇听后心不安。
此事告诫后世的人,要从这个故事里汲取教训。
孔雀东南飞 “兰芝,不舒服吗?”焦仲卿发现妻子神情异常,便关切地问道。 “没、没什么……”刘兰芝迟疑了一下,说。 “什么事啊,这么吞吞吐吐的。”仲卿更觉奇怪。 “仲卿,我嫁到你家也有几年了。你在府中办事,在家的时候少,这本也算不得什么。可……我每天从早到晚织布,从不敢有什么懈怠,可婆婆她老人家还嫌我织得太慢。其实哪是我织得慢,是你家的媳妇难当啊!你还是去禀明婆婆,趁早把我休了吧!”这最后的一句,是兰芝经过多少煎熬之后才说出来的啊! “这……”仲卿面对这样的请求,不知如何作答。他长期在外,竟不知家中发生了这样的事。对兰芝,他是不会挑剔什么的。可母亲……仲卿叹了口气,安慰兰芝道:“我去找母亲她老人家说说,你千万别那样想了。” “不要……”兰芝轻声说。 可仲卿早已走出了房门。 兰芝赶到门口,望着丈夫渐渐远去的背影,种种愁绪涌上心头。婆婆的百般刁难,早已在她的心头笼上了一层阴云。这些日子下来,兰芝已下定决心:与其等婆婆开口休她回家,不如自己先说!可是,她舍不得仲卿啊!…… 仲卿,我不想你为了我而母子不和啊…… 兰芝在心中默默地说着。 “有什么事吗?”焦母看到儿子这副急匆匆的样子,问道。 “母亲啊,儿知道您是疼爱我的。可儿子这辈子已是薄禄相了,能够娶兰芝为妻,就是最大的幸福。她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不知道您怎么会不满意呢?” 原来是为了那个女人! 焦母恍然大悟,顿时怒上心头。 “你怎么这般没见识呢?这女人没规没矩的,还经常自作主张,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城东有个姑娘,长得跟花朵一样,只要你把那女人休了,娘马上去提亲!” 仲卿听了,暗自叫苦:母亲呀母亲,我心中只有一个兰芝啊! 他跪倒在地,道:“母亲啊,今日若是休了兰芝,儿终身不再娶妻!” “好啊……”焦母勃然大怒,“你竟然帮着媳妇说话了!成亲才几年,就连娘的话都不听了,这个女人还能留么?可怜你爹死得早,我辛辛苦苦把你兄妹两个拉扯大,好不容易到了你成了人,娶了妻,总以为可以过些清闲的日子了,没想到你竟娶了媳妇忘了娘!告诉你,我跟那贱女人是早已恩断义绝了,要留她,万万不能!” “娘,我求您……”仲卿哀求道。 “不用多说了,一句话:休了她!”焦母厉声道。 “回来了?”兰芝柔声道。 望着一脸深情的妻子,仲卿心如刀绞,欲言还止。 “怎么了?……”兰芝关切地问仲卿。其实她心里很清楚:仲卿此番找焦母,情况一定不妙!她只觉得心不住地下沉、下沉……但她仍然强作镇静。 “我……我……”仲卿实在开不了口。他怎忍心伤害善良无辜的妻子啊! “我……我不想你走,可母命难违啊!你就受些委屈吧,回家住些日子。我也要去府上办事了……我马上会去接你的,等我!” “不必多麻烦了,”兰芝苦笑了一下,“自从我嫁到你家后,哪敢自作主张啊!总以为没有什么过失,可以终生侍奉婆婆。可现在却仍被遣回家去,还说什么再来呢?我的那些嫁妆,也不配送给后来的人,就留给你作个纪念吧。从今后,相会无期,就以此为安慰吧。过些日子,你就会忘了我了……” “兰芝……” “仲卿……”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又是新的一天。 鸡啼声声,一声比一声催得紧。 兰芝坐在梳妆镜前,打扮起来。昔日的情景重现眼前,依然是那么清晰。想到过去的甜蜜时光将不再拥有,想到接下去将会发生的一切,她心中一片茫然…… 经过精心妆扮的兰芝,容光焕发,美丽动人。她从从容容地来到婆婆面前,向她辞别。 “你还不走?”焦母依旧是老腔调。 兰芝默默地望着婆婆。她曾经是多么真诚地想侍奉婆婆到老啊!她也曾忍气吞声,处处顺着婆婆,想维持这种生活。可如今,一切都结束了…… “兰芝本是乡间女,同您家少爷结亲,实在惭愧。现在我就要回去了,以后会记着婆婆您在家操劳的。” “哼。”焦母一脸的冰冷。 “你要好好服侍老人家啊。”兰芝回头对小姑说。泪水像成串的珠子般落下来…… 时光匆匆,当初刚能扶床走的小姑,转眼就长高了……这几年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清晰,叫她永远都忘不了。 仲卿骑马在前,兰芝乘车在后。一路的风尘,一路的沉默。只有马蹄声夹杂着车履声,将这一刻定格成为永恒。 “兰芝,等我,我决不负你!”仲卿下马,进车对兰芝说。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仲卿,此生决不相负!只是我有个脾气暴躁的哥哥,只怕以后由不得我作主了……明天,将会是风是雨呢?” “兰芝……” “娘。”兰芝低头轻声道。 “兰芝?你怎么回来了?从小到大,你总是那么乖巧,那么懂事,送你出嫁后,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如今究竟做错了什么,竟自己回来了?” “娘,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失啊!”兰芝惭愧地说。母亲视她如珍宝,她却被夫家遣出…… “我苦命的儿啊……”刘母抱住女儿,失声痛哭。 “兰芝!”刘母兴冲冲地来到女儿房中。这几天兰芝一直闷闷不乐的,刘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娘。”兰芝见是母亲,忙起身行礼。 “兰芝啊,”刘母面带喜色,赶紧说道,“刚才县令派人替他家三公子提亲来了。兰芝,你就答应了吧,这位三公子才貌双全……” “娘,”兰芝脸色一变,“兰芝与仲卿生死有约,请您成全!” “唉。”刘母怜爱地看了看女儿,叹了口气,转身离去,顺手带上了房门。 一些日子后。 “太守家的五公子,那真是俊雅风流,德才兼备啊!如今欲与你家结亲,是你们前世修来的福份啊!”郡丞讲得眉飞色舞。 “是啊。只是我家女儿有誓在前,我做娘的也不好勉强啊。”刘母婉言相辞。 “你们可要想清楚啊。错过了这门好亲,你们却往何处去寻!”郡丞万万没想到刘家会拒绝。 “啊,大人,我们不是这个意思。这样吧,我再去劝劝妹子。”兰芝的哥哥一心想攀这门亲事。 “你也不想想,那焦仲卿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府吏,怎能跟太守家的五公子相比?你放着这样的如意郎君不嫁,难道要娘家养你一辈子么?” “哥哥说的是,就照你的意思办吧。”兰芝看了看气急败坏的哥哥,知道求也没用。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 “那好,我马上去通知郡丞。” 仲卿呀仲卿,我与你是今生无缘相见了。不过,你放心,我决不相负…… 太守家明天就要来迎亲了。兰芝在母亲的催促下,缝制起嫁衣来。 得,得,得…… 马蹄声由远及近。 是他! 兰芝放下手中的针线,迅速跑出去。 是他,仲卿。 两人遥遥相望。 “你来了。”兰芝轻声道。 “祝贺你啊。”仲卿冷冷道。 “不,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的。”兰芝只觉得心头一凉。 仲卿沉默不语。 “我有母亲,有兄长啊!他们把我许配给了别人,你还能指望什么呢?”兰芝伤心地诉道。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你将会一天天富贵起来,而我,却只能独自走向黄泉!”仲卿已经心碎了。 “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你我一样被逼迫,你伤心,我也难过。事已至此,就让我们在黄泉下相见吧!”兰芝肝肠寸断。 “黄泉下相见……”仲卿喃喃道。 “母亲,儿将不久于人世,使您日后很孤单。您不要怪别的什么,我是有意这样打算的。愿您寿比南山,身体康健吧!”仲卿向母亲拜别。 “我的儿啊,你可别为了那个贱女人想不开,不值得的。娘马上去替你求门好亲来,那姑娘的美貌可是出了名的!”焦母隐隐觉察到一种不祥之兆,不由老泪纵横。 到了这个时候,母亲还是没有改变!娘啊娘,这可都是您逼的! 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中。心都碎了…… “兰芝,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你怎么没一丝笑容?”刘母发现女儿神色不对。 “娘!”兰芝扑到母亲怀里,潸然泪下。 “怎么了,不高兴吗?是不是不舍得离开娘啊?傻孩子,娘只想你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啊!” “娘------我……我很高兴,我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真的。” “那娘就放心了。”刘母说着,亦落下泪来。兰芝,她到底是怎么了? “看你,妆都乱了,快去整整吧。” “娘,请恕女儿不孝……仲卿,今生缘分已尽,我与你来生再续前缘吧……” 池水清清,寒风凄凄…… “兰芝,兰芝!……” 仲卿仿佛看到了兰芝的身影。 ………… “仲卿,仲卿!仲卿…………” 焦母发现儿子挂在树上已渐渐冰冷的尸体时,才意识到自己已铸成了大错。她跌坐在地,两眼模糊…… “仲卿,兰芝,是娘害了你们……” 多年以后,华山旁。 古木参天,飞鸟双栖,一座坟墓迎风而立。 不畏风雨,只愿生死相随。
浅论刘兰芝的悲剧性格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全诗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不仅是汉乐府民歌中,也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写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爱情悲剧。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中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个反抗妇女形象,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的觉醒女性形象,这个形象突破了个人与家庭的狭小圈子而具有了广泛的重大的社会典型意义。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刘兰芝的形象,也从不同的方面,如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艺术价值等等方面探讨了刘兰芝的价值所在 。在悲剧性的探讨上,更多的人侧重于从社会的角度去探讨,侧重于从以焦母、刘兄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对其的摧残和迫害去探讨,肯定这是一出社会的悲剧,并归纳其中的悲剧意义。甚至有人用心理学、从恋母情结等西方批评方法去分析人物和悲剧的产生。这些观点和看法有它的合理性,但这种观点和看法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它不是过分强调当时封建礼教对刘兰芝的影响,就是完全脱离社会去探讨人物。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刘兰芝性格中的主要方面,也就是她的反抗性格在推动这一出悲剧的情节上的意义,恰恰相反,这正是决定刘兰芝的斗争和命运之所在。因此,对刘兰芝的反抗性格的形成以及它在这一出悲剧上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去理解这个人物和社会,这也是一种思路。而且必须要抓住这一点,这才避免偏颇。
(二)
任何作品和人物的分析都不能脱离作品中的人物本身。
刘兰芝是一个集善良与反抗精神于一体,反抗占主要的女性形象。这种反抗精神形成的土壤是封建社会及其封建制度下的封建礼教。这一点在课文中有直接的体现。
首先,诗前序文有: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从这一小序中不难发觉,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小序最大的意义不是在与说出男主人公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的爱情故事,而是给我们点明了故事所发生的时间。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主人公刘兰芝之死,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就从这一点来判断,刘兰芝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她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她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她屈从了,那么虽然她的肉体还活着,但她的灵魂、她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她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她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刘兰芝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她的死,是性格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她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其中起决定作用是她的充满人性的反抗性格。
其次,从文章的主体部分来看,刘兰芝也是一个集善良与反抗精神于一体,反抗占主要的女性形象。
表面上看,悲剧的事实是焦仲卿的母亲却不喜欢儿媳,焦仲卿又常因公不在家,在此期间婆媳矛盾颇为激烈。刘兰芝向丈夫诉苦,说自己忍受不了婆婆的苛刻,焦仲卿去劝说母亲,却反被母亲骂了一通,并逼他休妻再娶。焦仲卿依违于母亲与妻子之间,不免进退维谷,于是他劝刘兰芝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等他办完公事后再来接她。刘兰芝含泪而别,回到娘家。过了一段日子,县令和太守相继遣媒为子求婚,刘兰芝的哥哥逼迫她答应,刘兰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暗暗下了死的决心。婚期前一天,刘兰芝与闻讯赶来的焦仲卿抱头痛哭,约定“黄泉下相见”。在太守家迎亲之夕,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自杀,两家将他俩合葬在一起。
实际上,这个悲剧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只能听凭别人决定自己命运的不幸处境。在这样的社会里,发生这样的悲剧,正是由于刘兰芝的叛逆性格。刘兰芝在当时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兰芝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才是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她身上流露出来的叛逆性格。试想,如果她向封建礼教屈服的话,那里还会有人记起这一出悲剧,记起这一悲剧中的人物刘兰芝呢!
再次,刘兰芝的反抗精神以及反抗性格是在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这一次冲突比第一次冲突来得要强烈得多,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这是冲突的进一步的发展,它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富贵不能*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这冲突终于走向了高潮。在所有的冲突当中,主角刘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她的反抗精神,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在这些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在她的语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①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特别是刘兰芝的语言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②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刘兰芝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突出了人物,特别是主人公刘兰芝的反抗性格。
为什么要塑造刘兰芝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呢?刘兰芝回娘家后,遭到家长制的威压。但刘兰芝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正如前文对刘兰芝反叛性格的分析,不是她缺少叛逆精神,而是刚好印证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刘兰芝的正直、善良,而且愈是刻画深刻,就愈让人感到悲剧的力量。文中的刘兰芝勤劳能干,孝顺婆婆,体贴丈夫,怀着对未来生活朦胧的期待默默忍受着婆婆的折磨。但这不是主要方面,主要的是她的反抗精神,这种精神让她有清醒的认识,一旦意识到婆婆要驱逐自己的意图,不等对方开口,就自动提出“谴归”,并且“严装”上路,非常镇定地面对自己的命运。当阿兄逼嫁的严重时刻,她既不告辞也不争辩,而是表面顺从,内心却抱着以死徇情的主意,从容地“举身赴清泉”,用生命向黑暗势力做了最后的抗争,这样,她的悲剧性便一步步的显示出来,她的个性以在专制势力的碰撞下迸发出火花。通过这个悲剧,使得《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呈现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殉情而死的爱情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三)
综上所述,这是一出性格悲剧,是刘兰芝反抗性格与强大的封建势力、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下的一出悲剧,从中体现出刘兰芝既是中国典型的妇女形象,有勤劳、善良的一面,又是充满反抗精神的反封建形象,正是这两者的完美统一构成了刘兰芝永久的人格魅力。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在中国文学史上,作者第一次从这种悲剧中发现了深刻的人生教训和社会意义,并用汉末时已臻于成熟的五言诗体作了完美的体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技巧上,此诗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影响,直到现在为止,它还被不断改编为各种剧本,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总之, 刘兰芝对爱情是忠贞的,对封建伦理道理的反抗也是彻底的。正是刘兰芝性格中这种最主要的性格(反抗性格)决定了她的斗争和命运,也是她的形象能够千古流传的主要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