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兰秋菊
成语拼音:chūn lán qiū jú
成语解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各自在自己开花的季节显示出秀美。比喻各擅其美;各有所长。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洪兴祖补注:“古语云: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2、空谷幽兰
成语拼音:kōng gǔ yōu lán
成语解释: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
3、蕙心兰质
成语拼音:huì xīn lán zhì
成语解释: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成语出处:唐·王勃《王子安集·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4、采兰赠芍
成语拼音:cǎi lán zèng sháo
成语解释: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成语出处:《诗经 郑风 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5、吹气胜兰
成语拼音:chuī qì shèng lán
成语解释: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成语出处:《洞冥记》:“帝所幸宫人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
摽梅之年 青梅竹马 望梅止渴 说梅止渴 望梅阁老 盐梅之寄 盐梅舟楫 梅妻鹤子 驿寄梅花 雪胎梅骨 驿路梅花 驿使梅花 香药脆梅 止渴望梅
春兰秋菊 采兰赠芍 采兰赠药 摧兰折玉 吹气如兰
吹气胜兰 芳兰竟体 桂殿兰宫 桂馥兰香 桂折兰摧
桂子兰孙 蕙心兰质 金兰之交 金兰之契 金兰之友
空谷幽兰 兰艾难分 兰艾同焚 兰摧玉折 兰桂齐芳
澧兰沅芷 兰薰桂馥 兰熏桂馥 兰心蕙性 兰因絮果
兰芝常生 兰质蕙心 兰质熏心 兰质薰心 兰芷之室
披榛采兰 契合金兰 迁兰变鲍 契若金兰 絮果兰因
谢兰燕桂 谢庭兰玉 沅茝醴兰 义结金兰 玉树芝兰
沅茞澧兰 沅芷澧兰 沅芷湘兰 芝兰玉树 芝兰之室
势如破竹
胸有成竹 竹马之好 青梅竹马
竹苞松茂 丝竹管弦 书功竹帛 金石丝竹
竹头木屑 竹篱茅舍 哀丝豪竹 名垂竹帛
罄竹难书 竹报平安 丝不如竹 竹柏异心
竹篮打水 竹马之友 吹竹弹丝 成竹在胸
丝不如竹 东南竹箭 茂林修竹
春兰秋菊
菊老荷枯
站立时就像灵芝宝树一样,微笑时就像明月照入怀中。
出处:《白石郎曲》
宋代:郭茂倩
白石郎,临江居。
前导江伯后从鱼。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
白话释义:
白石郎,临江居住。
前面有江伯引导,后头有鱼群跟从。
像玉一般的石头堆垒,似翡翠般翠绿的松树排列成行。
站立时就像灵芝宝树一样,微笑时就像明月照入怀中。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出自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属乐府神弦曲,是江南(建业附近)民间弦歌以娱神的祭歌。南朝民歌除吴歌、西曲外,尚有"神弦曲"十八首,也属于"清商曲辞"。
据《晋书·夏统传》记载,当时祭神,多用女巫,"并有国色,善歌舞",神弦曲大概就是由女巫来唱的。神弦曲所祀之神,大都是地方性的鬼神,来历多不可考。《图书集成·博物部》将其统归之"杂鬼类"。
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後人的拟作列于後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
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
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
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
《孔子家语》:“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又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1、芷和兰,两种香草:芳若芝兰;芝兰生深林。
2、比喻优秀子弟:芝兰有秀;芝兰重茂。参见“芝兰玉树”。
站着的时候就好似灵芝宝树,微笑的时候就好像是把明月拥入了怀中。
出处:《白石郎曲》宋代·郭茂倩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
译文:
像玉一般的石头堆垒,似翠一样的松树排列,白石郎的艳色天下绝无仅有,世界上像他这样的再没有第二个。
站着的时候就好似灵芝宝树,微笑的时候就好像是把明月拥入了怀中。
此文出自《乐府诗集》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
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乐府始于秦朝而非汉武帝时期。)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