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无子被出
在古代,休妻讲究“七出”,亦称“七去”。即指女子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者,丈夫或者公婆即可休弃她。即:无子去;不顺父母去;*去;妒去;有恶疾者去;多言去;盗窃去。古人也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兰芝与焦仲卿“共事二三年”,但未提到他们有孩子。想当年,焦家也曾是“仕宦于台阁”,在当地也属名门望族,可今天面临香火无继的危险,作为唯一长辈的焦母怎能不心急如焚呢?况且“无子被出”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合理合情合法的,所以,刘兰芝被谴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 俄狄甫斯情结
按照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俄狄甫斯情结理论,焦母驱谴刘兰芝是典型的俄狄甫斯情结-----恋子情绪。文中没有提到焦仲卿的父亲,因此焦父可能早年去世,焦母与仲卿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在这个残缺的家庭中,儿子便扮演了母亲精神上的丈夫角色。儿子爱着母亲,母亲爱着儿子。可这平静一切便因为刘兰芝的到来发生了改变。儿子身边多了一个女人,儿子更多的时间是投进了妻子的怀抱,与妻子卿卿我我,儿子对母亲专一的爱现在有一半给了另一个女人,由两个女人来分享,母亲难免心理孤单,心理不平衡。她让儿子休了刘兰芝,“便可速谴之,谴去慎莫留”,而且答应儿子“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直到儿子要“自挂东南枝”了,她仍然只是说在嘴上,并没有真正的实际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她是打着为儿子另找好媳妇的幌子,达到长期独占儿子之爱的目的。因此便不自觉地迁怒于刘兰芝。说的那些话,也只是给儿子的一点安慰和借口而已。这与美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有着同样的心理。
三、 心理变态
焦母经常以焦家曾“仕宦于台阁”为荣耀。也许“仕宦于台阁”的就是焦仲卿的父亲、焦母的丈夫。想当年,丈夫官居台阁,官阶不低,自己也因此而“夫荣妇贵”。也曾经是风光一时的官太太。可好景不长,焦父撒手人寰,自己不得不年轻守寡,担负起独自养育儿子的重任,以图来日“子荣母贵”。可等自己将儿子焦仲卿扶养成人后,他也只是当了一个小官吏,焦家家境渐显败落之象。再加上她年轻丧夫,感情寂寞。这样,多年的育儿之苦、家道的败落、感情的无依托、香火无继的危机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他心理扭曲变态。因此,她便以一种病态的心理对待一切,包括自己的儿媳妇刘兰芝。
四、 妒贤嫉能
从文中可以得知,刘兰芝是知情达理,贤淑聪惠,办事干练。想当年,焦母当官太太时,可能也是聪明能干的,夫荣妇贵嘛!可现在的儿媳妇刘兰芝比自己还能干,自己心中难免有些不服气,妒从中生,她怎能容忍家中有这么一个明显强于自己的女人存在呢?这样下去,自己家长的地位不是岌岌可危了吗?另外,在古代,从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因夫荣。男人在外,顶天立地,为人处世果断干练,女人在内,勤俭持家,温柔贤惠,这样的家庭才是典型的封建美满家庭。,可刘兰芝的性情刚烈、聪明能干、坚强不屈的精神与焦仲卿的唯唯诺诺、软弱驯顺的性格相比,刘兰芝明显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焦仲卿。一个在家都不能做主的堂堂男子汉,如何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官场,也就是说,他的官做的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媳妇的存在,更衬托出了儿子的无能。这样,作为封建家长的焦母怎能容忍家中有这样一个明显强于自己、强于儿子的女人存在呢?
五、 更年期遇上了青春期
从文中可以推断,焦母的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正处于妇女更年期。心情烦燥、喜怒无常是妇女更年期的典型特征。而刘兰芝则刚刚20岁左右,又刚结婚,正处于青春冲动期,但丈夫焦仲卿则“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致使刘兰芝“贱妾守空房,想见常日稀。”一个正处青春冲动期的年轻**,独守空房的压抑滋味是怎样的!可想而知,这样,两个心情压抑烦燥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发生种种不愉快则在所难免。
六、 人性的觉醒与专制思想的碰撞
在文中,焦母明明白白地讲了她对刘兰芝的不满,那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焦母“久怀忿”的正是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然而,所谓“举动自专由”,其实正是刘兰芝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是对个性精神的坚持。刘兰芝不只是才貌双全,更是一个秀外慧中、外柔内刚、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她的聪颖敏锐、她的才华识见、她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她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美和真的追求、对人性尊严的捍卫等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一定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这种行止见识是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的已经完全自觉地接受了诸如“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男权思想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的,特别是当焦母发现自己那个向来温驯听话的儿子也因为刘兰芝而变得似乎不那么听话了,这更使她感到震惊和惶恐。这在当时看来,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如果不将她早早赶出家门,谁知道在她的影响下,这个家里会发生什么伤风败俗、丢人现眼的好事来。弄不好,还会毁了焦家一世英名。还是早点铲除祸根为好!
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之所以那么讨厌刘兰芝,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性格不好;第二、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害了”焦仲卿;第三、焦仲卿的母亲嫌弃刘兰芝的出身。
一、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性格不好首先,焦仲卿的母亲作为古代时期最典型的婆婆,她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媳是一个懂得三从四德的女子,然而从《孔雀东南飞》中不难发现,刘兰芝并不是一位传统的女性,她不仅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且她对焦仲卿的母亲的所作所为也做不到完全顺从,所以焦仲卿的母亲难免会觉得刘兰芝有些桀骜,久而久之,婆媳之间自然会产生矛盾,而焦仲卿的母亲更是狠心到直接给焦仲卿找到了下一任妻子。
二、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害了”焦仲卿其次,当时焦仲卿家虽然是官宦世家,但是焦仲卿是没有在朝为官的,所以焦仲卿当时应该也是在准备参加朝廷的考试的,结果焦仲卿跟刘兰芝在一起以后,每天都在跟刘兰芝谈情说爱,焦仲卿的母亲也因此而认为刘兰芝并不能在焦仲卿考官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所以才会对刘兰芝百般刁难。
三、焦仲卿的母亲嫌弃刘兰芝的出身最后,焦仲卿家的条件在当时也是算比较不错的,而刘兰芝就是一位乡野女子,所以焦仲卿的母亲打心眼里看不起刘兰芝。另外,《孔雀东南飞》中一直没有说起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子女,所以刘兰芝很可能是一直没有给焦家开枝散叶,所以焦仲卿的母亲才会那么讨厌刘兰芝,还早早地给焦仲卿找好了合适的女子做下一任妻子。
她母亲疼爱女儿,会答应兰芝的请求。而哥哥正如前文兰芝告诉焦仲卿时所言的“性行暴如雷”,她知道对哥哥的逼迫,反抗是徒劳无益的,所以就先口头答应,而心里已经做好与焦仲卿“黄泉下相见”的打算。
焦仲卿的母亲如此反感刘兰芝是因为她本身比较强势霸道。
首先因为焦仲卿没有父亲,是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的,母亲从小都是家里唯一说了算的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言堂,强势霸道的性格,焦仲卿和刘兰芝感情很好,焦仲卿势必会把很多心思放在刘兰芝身上,对母亲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在焦仲卿的母亲看来,刘兰芝是要把她的儿子夺走了,所以势必不能容忍。
焦母对儿子有强烈的掌控欲望,认为焦仲卿是自己的物品,再加上他看到儿子儿媳那么恩爱,她却是自己一个人时,想必也会升起强烈的嫉妒心。
焦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非常优秀的,是大官,她曾说过“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那么她会让认为刘兰芝配不上她的儿子,刘兰芝出身乡里,焦母认为这是门不当户不对的,这段婚姻对于焦仲卿以后的仕途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而且焦仲卿现在一心和刘兰芝恩爱,无心继续苦读。
焦母心里也有一个非常好的人选,那就是秦罗敷,她认为秦罗敷比刘兰芝好,心里对于刘兰芝的不满日益加深。
刘兰芝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略带一点叛逆性格,所以在焦仲卿问为什么母亲对于刘兰芝这么不满的时候,焦母就说了刘兰芝喜欢自作主张,凡事都不听她的意见,一旦焦仲卿有替刘兰芝说话的意思,焦母就更生气,觉得自己儿子一直到是很听话的,因为刘兰芝忤逆自己,肯定是刘兰芝的问题。
而且刘兰芝和焦仲卿没有生下子女,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焦母肯定不能接受。
在古代,孝顺是非常重要的,天地君亲师,焦仲卿并不能直接反抗母亲,也就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题目:赞美刘兰芝的美丽与智慧
刘兰芝,一位出自中国古典名著《孔雀东南飞》的女性角色,因其美丽、善良、坚韧和勇敢的品质而备受赞誉。在本文中,我们将一同赞美她的美丽与智慧,并对她的命运表示惋惜。
首先,刘兰芝的美丽让人过目难忘。在书中,她被描绘成一位有着明亮眼睛、白皙肌肤和优雅举止的女子。她的美丽不仅源于外表,还源于她内心的善良与关爱。这种美丽超越了时空,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女神形象。
然而,美丽的外表并未让刘兰芝屈服于命运的捉弄。她在面对家庭纷争、丈夫离去和命运挑战时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智慧。在故事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受到了家庭阻挠,但她勇敢地选择了坚持。她深知,真爱需要时间和勇气去考验,因此她毅然决然地坚守自己的信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此外,刘兰芝的智慧在故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她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审时度势,为自己和丈夫寻找出路。当焦仲卿被遣送至太守府后,她机智地假扮成太守夫人的侍女,与丈夫重逢,并在最后关头带着丈夫一同殉情。这种智慧使她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希望。
虽然刘兰芝的美丽与智慧让人敬佩,但她的命运却令人惋惜。在故事中,她因为家庭纷争和封建礼教的压迫而无法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最终选择了殉情。这种悲剧结局彰显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总的来说,刘兰芝是一个充满美丽与智慧的女性角色。她的美丽让人过目难忘,她的智慧让人敬佩不已。尽管她的命运令人惋惜,但她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追求自己的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