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我就说,你府里去了。
仲卿:对了,我原是要到府里去的。
小姑:去吧!
仲卿:去也,去也!来人,与我带马!
暗·幕下
第四场 雀 盟
(人物:焦仲卿、刘兰芝、御者。)
齐唱:催马加鞭……
(马叫嚣力嘶……)
齐唱: ……追兰芝……
(车辚辚,马萧萧,轮蹄织成一片喧嚣。)
仲卿:兰芝,车儿慢行,仲卿来了
(傍华山,临清池,登古道……)
(骄阳似火,烈炎熏人,蝉声起伏,蒲石依绕。)
(仲卿隔车呼叫。)
仲卿:兰芝妻,仲卿在此!
(兰芝揭帷惊现。)
兰芝:你还来则甚
仲卿:特地赶来送你一程。
兰芝:既然到了这里,不劳相送。
仲卿:呀,兰芝,我还有话,要与你细说!
兰芝:都休了我了,还说什么
仲卿:啊,兰芝,你我夫妻……
兰芝:兰芝已非焦家媳妇,不是你的妻了!
仲卿:啊,贤妻!
兰芝:你的贤妻不在这里!你自往河东去寻!御者,推动车儿,我赶路要紧。
(御者应诺,推车欲行。)
仲卿:呀,兰芝,你且少待!御者,请略等片刻。我衷心感谢!好兰芝,无论你忘却仲卿也好,怒恨仲卿也好,二、三年来,你我苦乐相共,生死相从!今日休你,原非得已。如今分别,却在俄顷。你就不念我母亲,你就不念我妹妹,你就不念我仲卿也罢了,也罢了!兰芝你,千不念,万不念,只念我在这暑天大伏,长途跋涉,背了母亲,偷偷送你!兰芝,你就让我送一程,你就听我说几句,兰芝!那里便耽误了你那里便辱没了你好兰芝!你,你道如何
兰芝:仲卿,你何须如此!并非兰芝不要你送,也非兰芝不让你说,兰芝既已下堂,送也无益,说又何苦!若被母亲知悉,反是不美。暑天大伏,此处不宜久留,及早离此为是!
仲卿:兰芝,仲卿实有千言万语,说与你听!
兰芝:恕兰芝不能从命了!
仲卿:你婆母知我在府里公干,怎便知晓
兰芝:御者!推车赶路!
仲卿:兰芝,还请慢走!
兰芝:御者!听见没有推车赶路!
仲卿:御者,请再候片刻!兰芝!
兰芝:御者,你自推车赶路便了。
仲卿:御者……
御者:相公,请闪过,不能久待了!
(御者推车迳行,仲卿频频呼兰芝……遽而昏绝在地……))
仲卿: 唱 兰芝妻,慢行走!
兰芝:仲卿,兰芝没有走!回来了!兰芝在这里!在你身边!
仲卿:兰芝,你来了就好!唱:我有话向你诉原由。昨夜也曾为你苦哀求,我是无法将你休!
兰芝:兰芝什么都懂了!
仲卿: 唱 兰芝呀,我纵有言语千万句,在家中,要想吐露难开口。兰芝呀,我特地赶来送别你,你却是,执意要行不肯留!
兰芝: 唱 自古道,糟糠之妻不下堂,为什么,兰芝无辜遭夫休你明知兰芝无过犯,为什么,你惧怕母亲不开口婆媳恩义已断绝,夫妻情份也无有。你和我今宵离别后,我和你,此生永不再聚首那个要你来送别谁人要你诉原由你自去,另攀名门淑女求,我兰芝,无福与你结鸾俦!
仲卿: 唱 你我夫妻情份厚,千秋万代永不朽!说什么,另配高门成佳偶,雀巢岂容来斑鸠我与你,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仲卿怎忍将你丢兰芝呀,暂还家,莫担忧,无论如何须等侯!侯我衙中归家转,哀求母亲把你收。兰芝呀,倘若此事不成就,我仲卿,拼将一死来相酬!
兰芝: 唱 仲卿呀,你无须为我作马牛,覆水重收不能够!
仲卿: 唱 兰芝呀,凡事全有我承受,娘亲与你无大仇!
兰芝: 唱 你娘亲心肠我看透,此番遂了她机谋!如今木已成了舟,你何苦还把罗网投
仲卿: 唱 我母子害你蒙了羞,你姑嫂情份还依旧。兰芝你,不念目前念当初,你但念,婆母年老妹年幼。兰芝兰芝依从否依从回家将我守!
兰芝:不!不!
仲卿:兰芝!
兰芝: 唱 我和你,前世未修共白首,纵然婚配不长久!
仲卿:不,兰芝,不!
兰芝: 唱 并非兰芝将你负,仲卿呀,自有人来奉箕帚。(白)仲卿,前途珍重,好自为之。兰芝不能久留,兰芝去了。
仲卿:兰芝,你真就是铁石心肠
兰芝:恕兰芝是铁石心肠!
仲卿:你,就这样去了
兰芝:恕兰芝就这样的去了!
仲卿:再无相见之日了
兰芝:(泣不成声)再无……
仲卿:既然如此,仲卿别无他求。你慢走一步,仲卿送别了……
(仲卿跌跪于地,兰芝大惊……
兰芝:仲卿你……唱 我和你,生同枕席死同穴,
(兰芝亦号哭,跌跪在地。)
兰芝:啊,仲卿,夫呀……唱 我兰芝,终生不离你左右!
仲卿:你不知,我自从遭此变卦,这一夜之间,五衷俱焚,早就准备一死啊!
兰芝: 唱仲卿不要性命捐,你叫我,又是感激又心酸。非是兰芝将你怨,我恨你,懦弱成性无决断。是非曲直未尝管,逆来顺受不反叛!兰芝原是无过犯,这一纸休书……这一纸休书何以堪!留我在家你不敢,临行不能送我回家园。你莫怪,兰芝心肠不肯软,仲卿呀,兰芝心中似箭穿!只要你心如铁石坚,兰芝如同蒲苇般!那磐石倘不随风转蒲苇自当永牵缠!
仲卿:我如磐石,决无变卦!你你蒲苇,恐有长短……
兰芝:你是磐石,别无变化。我比蒲苇,焉有长短
齐唱 盟山誓海告苍穹,泪眼相对却难从! 何时再温鸳鸯梦,叮咛不厌语重重……焦郎留步莫远送……
——幕下——
第五场 雀 归
(人物:兄、丞、五郎、使女、刘兰芝、娘。)
(碧天如洗,月明如画,兰芝将及故居。)
齐唱:一天暑气未消散,密云深处响郁雷。兰芝含屈归故居……
(黄昏。兰芝独回家门,伫立空庭,环顾里外,阗无人影。)
(她百无聊赖,万感交集,不胜伤情。)
齐唱:禁不住,肠断心碎,悲从中来。
兰芝: 唱 见空庭人静……唉!……思绪更乱!母兄相问我怎回对若是说明休弃……
(她急忙掩住了口,又复环视了一遍……)……说明被休事,怕只怕,哥哥发怒娘伤怀!大郎生性暴如雷,娘亲闻悉体更衰。倘若不将真情谈,今番独回又何为娘啊娘,难啊难,好叫我,难诉、难忍、难瞒、难哄、难进退。娘亲责怪我承担,哥哥若问罪又如何办婆婆嫌我将我休,仲卿岂能再受灾思前想后难坏了我……(白)天,天呐!求求你……唱 速将雷火电光,把我化成灰!
(一个使女步出后堂。她无意中瞥见了姑娘,惊呆了半晌,连忙含笑迎上。)
使女:姑娘,怎么这时会来吃过东西不曾姑爷何在
兰芝:他……我……母亲安否
使女:老夫人才去房内。
兰芝:刚睡
使女:对,我去通禀!
兰芝:慢,既已睡了,就不要再去惊忧。哥哥可好
使女:大官人在前堂宴客,本郡太守的五公子也在座,可要婢子前去禀告
兰芝:……就,不必了!
使女:姑娘,你乏了路上……
兰芝:路上倒不觉辛劳……是啊,我确是乏了!
使女:姑娘珍重才好。姑娘这次回家,住几多日子
兰芝:这……未定。
使女:应该多住些日子!
兰芝:是要多住些日子。
使女:这才好!就怕过不了几天,姑爷就来拿你接走了。
兰芝:仲卿来接我……他会来接吗
使女:姑娘,每次回家,姑爷总是过不了两天,便来接你回去了。
兰芝:这回他不会……不会这么快来接我了!
使女:这才好。这才……姑娘,你同姑爷不会……婢子不会说话,不会争执吧
兰芝:我与仲卿怎会争执
使女:这才好。那这回姑爷什么时候来接姑娘
兰芝:这会吗他什么时候才能来接我呵
(她垂泪了。)
使女:姑娘,你在哭
兰芝:哦!没有
使女:不,你哭了。
兰芝:哭了吗
使女:哭了,看,这不是眼泪姑娘你怎么了是出了什么事了
兰芝:出……了……事出了事!我……被休弃了!
(如同一个迅雷,劈在使女身上一般,她张口结舌……)
使女:喔……
(猛地奔向前堂。)
兰芝:呀!唱 婢女慌张奔前堂,定将缘由告大郎。哥哥华堂方宴客,怎能够,贻人笑谈广传扬。细思量,这婢子,平日行事不莽撞,(白)唉,事已至此,还顾忌什么唱 一任它,飞短流长掀风浪!
(果然,大郎的咆哮,从前面传到……)
兄:唱 平白无端掀风浪……
(使女眼看大郎怒火中烧,立即意识到有场祸事来了。她又焦急又懊恼,复跑到兰芝身边,求援乞饶。)
使女:姑娘,姑娘!
兰芝:怎样
使女:大郎……是小婢一时鲁莽,说明了姑娘回家真相。唱 大郎他,他,他,他怒火万丈,只怕要起祸殃!
兰芝:谁叫你不加思考,就去禀报
(兰芝说犹未了,其兄已接踵而至。)
兰芝:哥哥。
兄:兰芝,怎么夜晚到此
(这时,大郎的两个朋友:太守公子五郎和丞,也都跟踪而至。见此情状,便上前规劝不止。)
五郎:令妹贤名,谁人不知凡事须要三思,切莫造次,陡使令妹伤感,岂非节外生枝
兄:这般打扮,未必无事!
丞:夜色已迟,他们兄妹叙话,你我不如告辞!
兄:改日再叙,请。
五郎:请!
丞:请!
(他们看了这对兄妹一眼,相率而退。)
兄:妹夫未来
兰芝:哥哥,说来话长!
兄:话长也须说!
兰芝:这是休书!
兄:休了
兰芝:休了。
兄:休了你,你,你好!唱 焦家庭前将你弃,刘氏门中那有你!嫁出门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问你,你有何面目回家里
兰芝:哥哥……
兄: 唱 这里无有你哥哥,我的妹妹早归西!
(兰芝娘循声出视,使女在一旁扶持。)
娘: 唱 兰芝,焦家不要你为妻
兰芝:娘……
(兰芝朴入娘怀,竟被打在地上。娘复抱着兰芝,大悲。)
娘: 唱 你这贱人不争气!为娘是,十三岁教你来织机,十四岁教你学裁衣,十五学把箜篌弹,十六进退知礼仪,十七作了焦家妇,指望你,白首到老永相依。今番有何不端事,不迎你,独自归宁回家里只怪我,平素过于宠爱你,到今天,我看你,有何面目来向娘提
兰芝:娘呀……唱 女儿实在无罪过……
兄:没有罪过,焉能休你你休要欺娘年老,欺我粗鲁!
娘:大郎说得是!唱 没有罪过怎便出妻
兰芝: 唱 可怜我,有口难辨是与非,在焦家,婆媳已然失恩义。到娘家,同胞手足不护仳,亲生的母女犹相疑!何怪他人更猜忌天,天,我呼天来天不理!看起来,西江水尽羞难洗……
(白)娘呀,恕女儿不孝,无从说起。你权当无我这个女儿,只是女儿实无过错,请娘亲安心!女儿拜别了!
(兰芝一头撞去,被兄眼快抱住,拉回。娘急扑在兰芝身上,痛哭流涕。)
娘:兰芝,你如何出此下策怎能出此下策为娘那里信不过你,你何苦这般
兄:妹妹,便是哥哥,也几曾不认你来我是酒吃多了,气糊涂了!
娘:苦命的儿呀……
兰芝:娘,娘呀!唱 女儿我,生也平常死亦微!
兄: 唱 兰芝自小知书又达理,无端出妻是何意我与你,焦家门上去评理……
兰芝: 唱 你连累仲卿不相宜!
兄:唉!
——灯暗·幕——
第六场 雀 变
(人物:媪、娘、兄、丞、使女、刘兰芝。
齐唱 流光逝水天复天,转眼复又变秋天。
(时间:秋天。)
(幕启。故居中来了河东大娘,她惋惜地、愤慨地与兰芝娘说话。
媪:秋天了,秋天了!唉!唱 这秋天眼看就要去兰芝不该在家居
娘:原是如此,她总说……唱 仲卿临行有言语,今番定然受了愚。
媪: 唱 仲卿天性多犹豫,娘亲有命怎抗拒大娘呀,焦家倘难再团聚,你何不,另行婚配名门许
娘: 唱 一时惟恐无……
媪: 唱 这样的**那里去娶
娘:蒙大娘关怀,怎奈兰芝与仲卿结下誓愿,执意不肯再嫁。
媪:也罢了。我也无非为她不平。她既执意如此,怎好相强大娘好好宽慰兰芝。就此别过了!
娘:恕不远送,改日须来小坐。
媪:自当来的。
(媪出。兄引五郎等上。
兄:来,来,来,这是我母亲。
丞:小侄与伯母问安!
娘:少礼,少礼。
兄:娘啊,你往日总说,孩儿粗鲁成性,不事正经。今日大是不同,孩儿大大的做了件正经事!
娘:哦你做了甚事
兄:提起此事……
丞:乃是……
兄:让我来说,……乃是一件喜事!
娘:喜事
(兰芝上,隐身屏后。)
兄:娘呀!唱 五郎他,一心仰慕兰芝妹,定要与妹配成双。
丞:唱 五郎他,上次登府见令媛,朝暮思量将我央。太守门第高,才貌也相当,焦家已变心,别求鸾凤又何妨!
兄: 唱 所以孩儿已答应,问声娘亲怎么样
(兰芝出。)
兰芝:唱 哥呀,妹与焦郎曾结誓,望求哥哥莫相强。
兄:唱 妹子作事不自量,府吏那得比五郎嫁五郎,荣华富贵唯你享,何苦守那薄幸郎!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开头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画龙点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从十三到十六岁,用了几个数字构成了语言的层递之美,像阶梯一样一级一级地上去,这四年中兰芝学了织布、裁衣、弹箜篌,也学了读经书和礼仪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技巧。这是属于纵向的铺陈强调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这是转折复句。由于韵文,常常省去转折词不说,但意思上确是转折。
“何乃太区区!”
译时应补出主语来,“(你)怎么竟这样没见识!”
或译为“(你)怎么竟这样痴心啊!”通过焦母的话侧面表现仲卿对兰芝的钟爱。
举动自专由!
“自”是副词性的代词。“专”和“由”两个及物动词管着宾语“自”又并列地受“自”的修饰。“专”是擅自行动。“专”和“由”是同义词复用。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装束,衣履佩饰,姿态容颜的美好。这是一种横向的铺陈。这段铺陈突出的特点是揉合着一连串的比喻“流纨素”、“明月珰”、“削葱根”、“含朱丹”,而且带有夸张性。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精采的比喻,这段临别誓言与上文的“誓天不相负”和下文的“二情同依依”一致而连贯。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重复,相同的内容重复出于两人之口,加强铺陈的作用。
窈窕世无双
窈窕,叠韵连绵字。
府吏见丁宁
丁宁,叠韵连绵字。
诺诺复尔尔。
叠字运用增强了形象性。
络绎如浮云。
比喻句,比喻太守家里来往的人多。
婀娜随风转。
联绵字,状物。
踯躅青骢马。
双声联绵,状物。
郁郁登郡门。
叠字,突出盛多、热闹的样子。
日落无光,阴沉沉的样子,叠字使景色特点更加突出。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父母”只“指母”,“弟兄”只指“兄”,都是偏义复词。
形式上象是复句,其实这是单句的兼语句,意思是:我有母亲和哥哥逼迫。这是由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为了完足五字句才这样安排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正句用反问形式,比正面说法“君还无所望”有力得多。
恨恨那可论!
叠字,愤恨到极点。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以兴手法,暗示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因果复句。正句在前,偏句追述原因。这种句式用于要急于说出结果的紧迫场合,焦母怕儿子死去,先急于叮嘱。焦母根据封建伦理与儿子争辩,用反问语气比正面说显得有力。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叠字,是“晻晻”,形容阴暗。
“寂寂”叠字,突出夜寂静。“人定”中夜,夜晚9点到11点(亥时)谓之“人定”深夜人们安息的时候。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兼语句。主语因泛指而省略。
这是作者的告诫之词。“谢”,这里取引申义,为劝告之意。“慎”,由“谨慎”意引申为禁戒之词,注释为“千万”。修辞上,“戒之”跟“慎”跟“勿忘”是三个同义反复,从而形成五言的句式,特异强调吸取教训。
课文鉴赏说明
一情节结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情节发展和结构。
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第一部分,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第二部分,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这部分写三项内容。
1�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
2�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别。
3�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三部分,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这部分情节比较复杂,写三项内容。
1�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述,终于体谅女儿的处境。
2�但是,哥哥坚决不答应。他完全以势利眼光看问题,毫无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妹妹改嫁。
3�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第四部分,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
第五部分,结尾(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诗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见利忘义。沈德潜对这几句诗的评语说:“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三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上)
2�铺陈排比的手法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3�起兴和尾声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句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源自民歌,极富有表现力。
解题指导
一全诗五个部分的标题
起兴(首两句)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开端)
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尾声)
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二 1�兰芝忍无可忍,自请回家,坚决果断。
“不堪”,表示忍无可忍。“徒留无所施”的“徒”,“及时相遣归”的“及时”,鲜明地表现了兰芝的明事决断。
2�焦仲卿:压抑自己的愤恨、痛苦,对爱情忠贞;但是死守孝道,软弱无能。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用假设句,恰当地表现了外柔内刚的个性。“终老”,以示决绝。
焦母:愤怒,极力维护权威,专横。
“何敢助妇语”的“何敢”很传神。
3�刘兄见利忘义,自私,凶狠。
“其往欲何云”用疑问语气表示坚决,可见刘兄还是有点修养的人。
4�兰芝通情达理,深知自己和仲卿同是被压迫的人。兰芝理解仲卿的痛苦,表现出宽大的胸怀,也显示忠贞、坚强的品格。
“君尔妾亦然”,用语平淡,含意丰富,令读者深思。
三诗歌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构思上,也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而且“夜夜达五更”,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更表达了激愤之情和美好心愿。
四“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这一段始写兰芝的美丽,“腰若流纨素”,“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中叙告别阿母、小姑,又那样谦逊,通情达理;终写夫妻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夫妻恩爱,品格高尚,却被粗暴拆散,令人同情、愤慨。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府吏闻变,夫妻重逢,只能“嗟叹使心伤”。仲卿埋怨,誓“向黄泉”。兰芝深知“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只得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一对恩爱夫妻在高压下无法反抗,恋情浓烈,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
教学建议
本课用两课时教读。
一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1�“十三能织素”至“会不相从许”五段。
开头前五段,人物的矛盾冲突突现,十分尖锐。
兰芝:“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
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兰芝和焦母势不两立,仲卿消极抵抗,矛盾冲突由此开端。
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仲卿先贺,继怨,后誓“吾独向黄泉”。兰芝先体谅同情,后誓“黄泉下相见”。仲卿的“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兰芝的“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作者的叙述语“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都是极妙诗句,艺术表现力极强。
有关资料
一《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唐弢)
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过程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式称。作者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哽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地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象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统治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地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花,也是历史的镜子。
1954年3月于上海
(选自《唐文集》第九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二诗句解释(张中行)
1�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课本注释可供参考。
还有一种解释,即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以后的几句话都是县丞来到刘兰芝家,对刘兰芝的母亲说的。“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是县丞说他在太守面前已经说了她女儿刘兰芝的好话,夸耀兰芝出身于名门。这是讨好人的口气。紧跟着的几句话是县丞向刘兰芝的母亲说明求婚的缘起,这些话都是符合媒人口吻的。几句话的前面分别冠以“说”“云”“直说”,是作者为避免重复而用了不同的字眼,它们的主语都是县丞。
此外,“兰家女”应指刘兰芝。闻人侠《古诗笺》云:“兰字或是刘字之讹”,这个猜测有道理。
2�“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和古代纪时法。
一昼夜为一日。我国很早就有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来纪时的记载。如殷武丁时候把昼夜分为八段,祖甲时候分为十段,周代分为十二段,每段都有名称。从名称来看,分段是以天色和日常活动为根据的,如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中日或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等等。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和昧旦(又称昧爽或平旦或平明)。我们了解了这些,对古书中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寂寂人定初”(古诗《孔雀东南飞》)等就会明白了。
汉太初以后,古人有了等分一昼夜时辰的办法,是用十二辰(子、丑、寅、卯等)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这种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24小时(即一辰等于两小时),并把每一时辰细分为初和正,如23点为子初,夜半24点为子正,晨一点为丑初,两点为丑正,等等。
有个问题连带说一下,就是日始为何时。最早当以日出为日始,如夏以平旦为日始,殷以鸡鸣为日始。到周代改以夜半为日始。此后就一直以夜半为日始,沿用至今。
历来各学术领域对《孔雀东南飞》的研究和评价多从反礼教、故事情节、艺术水平等方面入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与汉代婚姻风俗》一文算是从民俗学角度研究之先例。作者认为“《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反映汉代婚姻风俗最典型的伟大诗篇,字里行间反映出当年婚俗的方方面面。就民俗学领域的价值来说,它是任何汉代诗歌所不能比拟的。”作者通过对全诗逐字逐句分析,从汉代女子的婚前教育与婚龄、家长对女子婚事的霸道、离婚与再婚现象、缔结婚礼的“六礼”、关于汉代的爱情誓言和关于汉代的“青庐”之制六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使汉代的婚姻风俗悉数展现在我们面前。(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出封建家长制度与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使三人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刘兰芝,给人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由此对她的印象就极为深刻,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很具有典型性,是值得后人去学习的。
诗的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也是兴。把孔雀借喻为刘兰芝,“徘徊”写她眷恋焦仲卿,难舍难离。紧接着则是兰芝的自我倾吐,也是说给焦仲卿的肺腑之言,是极具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勤劳、有文化教养、懂礼仪、聪明能干的好媳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这样劳动成果之大,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媳妇了。然而,好心却当做驴肝肺,得不到婆婆的欢喜。她明知封建时代一个女人被“遣”将招致白眼、瞧不起、嘲笑等,但她还主动要焦仲卿“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里寓藏着她人格的尊严,强烈的反抗精神。作为矛盾的横暴的封建势力,诗人着意揭露了焦母的专横与霸道:“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真是蛮横无理,这与刘兰芝恰恰成对比。
其次,诗人着意刻画出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焦仲卿深爱着兰芝,这是肯定的。刘兰芝也挚爱着焦仲卿,她盟誓“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从拒婚的角度来看,表现了兰芝忠于自己的誓言,也表现她对爱情的忠贞。全诗的高潮部分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阔绰:“赍钱萨三百万,杂采三百匹”。对此,阿兄流涎三尺,而阿妹却毫不为所动,由此表现出兰芝不贪图富贵,她要的是忠实的爱情。在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双重压迫下,兰芝被逼无奈,最后殉情而死,为了爱情义无反顾,“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溜”,勇敢地走向死亡。
从兰芝之死,不禁使我想起今天仍然有些人保留着封建残余思想的爱情观,以金钱做为择偶标准,包“二奶”……完全扭曲了真正、神圣的爱情观,今天看来似乎是可悲的。而对于《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刘兰芝不仅是古代劳动妇女学习的好榜样,也给予了现代人很大的启发。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
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
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扩展资料: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