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的头饰:包括人物的发型和戴在头上的各种饰物,它即作为演员表演、舞蹈的手段,也是表现人物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饰种类繁多,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头饰。在戏剧中不同角色在剧中的地位和剧情演变而更换不同的头饰,因此头饰在戏剧中对于表现人物是很重要的一笔。
戏曲旦角所用的各种头饰统称为头面,戏曲舞台上的头面,主要有三种,均为旦角用。
1、银泡头面:
铜制镀银,为半圆形球状体,一般在剧中贫寒、寡居的妇女用。
2、水钻头面:
头面中最为华丽的,是用高级玻璃仿制的钻石镶嵌在金属底牌上制成的,在剧中为年轻美丽、性格活泼的妇女插戴。
3、点翠头面:
以翠鸟羽毛剪贴于金属底板上制成,翠羽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富于变化,多是剧中性格娴静、端重的贵族妇女用。
扩展资料
京剧的舞台道具
砌末是大小道具与一些简单装置的统称,是戏曲解决表演与实物矛盾的特殊产物。砌末一词在金、元时期已有。
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烛台、灯笼、扇子、手绢、文房四宝、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轿子、车旗、船桨、马鞭等)。武器又称刀枪把子(如各种刀、枪、剑、斧、锤、鞭、棍、棒等)。
以及表现环境、点染气氛的种种物件(如布城、大帐、小帐、门旗、纛旗、水旗,风旗、火旗、蛮仪器仗、桌围椅披)等。除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据演出需要临时添置。
传统的砌末,是有意识地区别于生活的自然形态之物。它们不是实物的仿制品,而是实物在戏曲中的一种艺术表现。这也是砌末能够与动作、形象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京剧
-京剧服饰
花旦主要扮演的是性格活泼或泼辣的女性角色(以年轻女性为主)。
花旦多扮演性格活泼爽朗、天真烂漫、轻盈伶俐的少女。这样的角色,丫鬟比较多,如《红娘》中的红娘、《打樱桃》中的平儿、《花田错》中的春兰、《战宛城》中的春梅等。《红鸾喜》中的金玉奴、《得意缘》中的狄云鸾、《豪杰居》中的陈秀英等角色,也属这一类。
在演出服饰方面,花旦多是着短衣,或裙子、袄,或裤子、袄。着裤子、袄时,配以坎肩、“饭单”、“四喜带”;有时也穿长衫类服饰,但往往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这样的装束适合于表现剧中人物活泼开朗、敏捷伶俐的性格。
在表演方面,花旦多以念白、做功为主,不太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清秀甜美。其念白多用流畅的京白,韵白较少;表演时要表现出女孩子的活泼聪慧、灵敏乖巧,要求眼神犀利、腰肢灵活、脚步灵巧,常常带点儿喜剧色彩。
四大名旦:
1、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2、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3、尚小云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
4、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
头面即戏曲旦角头上各种化妆饰物的总称,说白了就是旦角演员头上戴的妆和首饰。头面分软、硬两种。软头面分为:线帘、网子、发垫、发簪、大发、水纱等六种。
硬头面分为:点犀头面、水钻头面、银锭头面三种。除银锭头面件数较少外,水钻头面、点翠头面各有五十件左右,
其中包括:泡子、鬓簪、鬓蝠、泡条、串联(三联、四联)、六角、大顶花、边蝠、边凤、偏凤、面花、压鬓、后三条、包头联、竖梁、横梁、后兜、太阳光、凤挑、八宝、福寿字、耳挖子、耳坠、鱼翅等单件。硬头面可以全套使用或半套使用,也可以单件使用。
扩展资料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
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