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常识100问
1.眼睛为什么能看见东西?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眼球的构造和功用。有人认为眼球好似照相机,确实是这样,可眼球比照相机精致多了。
眼为人体的视觉器官,由眼球、视路及眼附属器三部分组成
(1)眼球 眼球略成圆形,位于眼眶内,其直径为24毫米,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
眼球壁:由三层膜组成。1)外层:为纤维膜,包括前部透明的角膜和后部不透明的巩膜,组织坚韧,可维持眼球的正常形状并保护眼内组织。2)中层:本层富含血管和色素,形状似黑紫色葡萄皮,故也称葡萄膜,其前部名虹膜,中部为睫状体,后部为脉络膜。具有营养眼内组织及遮蔽、调节光线的作用。3)内层:为视网膜,主要由视细胞和神经纤维构成。是感受光线和传导神经冲动的重要组织。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及玻璃体等透明组织,与角膜构成眼的屈光系统,具有通过和屈折光线的作用。
(2)视路 为视觉传导的神经通路。当视网膜接受光线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放线至大脑枕叶视中枢而形成视觉。
(3) 眼附属器 位于眼球的周围,包括眼睑、球结膜和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及骨质的眼眶。其中眼外肌除司眼球外,其他组织则以不同方式保护眼球。
所以,具有特殊结构的眼球在接受外来物体的各种不同光线,经过一系列眼的屈光系统,刺激了视网膜神经细胞,产生冲动,通过视路各个驿站直达大脑枕叶视中枢形成视觉,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眼睛什么东西都能看见了,而且看到物体的亮度、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眼睛能看见东西是一种微妙的生理过程。
2.角膜和巩膜的解剖及组织结构如何?有何生理功能?
角膜和巩膜为眼球壁的最外层总称纤维膜,由致密的纤维组织所构成,质地坚韧,有维护眼球形状及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占纤维膜前部的1/6,巩膜占其后部的5/6,二者之间移行处称为角巩膜缘。
(1)角膜 为近似圆形的完全透明膜,直径约10毫米,横径略大于垂直径,三岁以上儿童,其角膜直径以接近成人,角膜前表面屈率半径为7。8毫米,垂直方向为7。7毫米。角膜厚度各部分不同,中央最薄约0。5毫米,周边部约1毫米,屈光指数1。37,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本身无血管,而有繁密的知觉神经末梢,故感觉极为敏锐。
角膜组织从外向内共五层:〈1〉上皮细胞层:为5~6层上皮细胞,排列整齐,不角化,其周围与球结膜上皮细胞相连接。损伤后由邻近或深层细胞修补而不留痕迹。〈2〉前弹力层: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损伤后不能再生。〈3〉基质层:占角膜全厚度的9/10为多数排列规则并具有同等屈光指数的胶原纤维薄板组成,大约200~250个板层,板层间含有固定细胞及少量游走细胞。此层受损后由结构紊乱的瘢痕组织而变得混浊不透明。〈4〉后弹力层:为及其细微的胶原微丝所构成。有弹性、坚固,可以再生,对化学物质和病理损害的抵抗力强。〈5〉内皮细胞层:为单层六角形内皮细胞组成,大约50万个。当内皮细胞损伤后,由邻近内皮细胞增大、扩展和移行滑动来覆盖。
(2)巩膜 为乳白色不透明的膜,由致密相互交错的纤维所组成。其厚度为0。3~1毫米,视乳头周围最厚,直肌附着点最薄,其外表面为眼球筋膜所包裹,前部又被球结膜所覆盖,三者在角膜缘附近相连,后部有视神经纤维素穿过,此处巩膜成筛状结构,称为巩膜筛板。巩膜有许多壁孔为血管、神经通过,而本身的血管和神经却很少,故其新陈代谢及炎症反应均较缓慢。
巩膜的组织由有内向外分三层:〈1〉巩膜上层:由纤细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所构成,结构疏松,含有较多小血管。〈2〉巩膜实质层:由胶原纤维束、纤维细胞及基质所组成,排列错综复杂。〈3〉巩膜棕黑板:是巩膜的最内层,也是脉络膜上腔的外侧壁,此层是有较多的色素细胞及载有色素的巨噬细胞的微细胶原纤维束组成。
(3)角巩膜缘 为角膜与巩膜的连接处,呈灰白色半透明区,宽约1毫米。此处之角膜与巩膜组织相互交错,角膜在前,巩膜在后,形成倾斜的衔接面在组织学上该处只有上皮细胞与实质层,因前弹力层不到角膜缘已终止。后弹力层与内皮细胞移行于前方角的小梁组织。角膜缘富有血管。
3.色素膜(葡萄膜)由哪几部分组成?其解剖生理和组织 构造如何?
葡萄膜为眼球壁的第二层膜,组织柔软,含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其前有孔即瞳孔,后被视神经穿过,除有营养眼内组织的功能外,还有遮蔽光线的暗箱作用,从前向后可分为三部,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1) 虹膜 呈棕色圆盘状膜,位于睫状体与晶状体之前,其直径月12毫米,厚0。5毫米,虹膜表面有高低不平的隐窝、放射状条纹和环形皱襞,形成虹膜纹理。中央有2。5~4毫米直径的孔,即瞳孔。虹膜组织内有两种平滑肌,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前者围绕瞳孔呈环形,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后者呈放射状,受交感神经支配,可使瞳孔开打或缩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睫状体相连接之处称虹膜根部,组织较薄。虹膜内含血管和知觉神经纤维很多,感觉非常敏锐。虹膜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可分四层:〈1〉前表面层:由纤维细胞及色素细胞组成;〈2〉基质与瞳孔括约肌:虹膜基质系胶原结缔组织构成的框架网,网内含有粘多糖基质及液体。括约肌在虹膜瞳孔区的基质层,括约肌细胞与瞳孔缘平行排列,肌束为致密的胶原纤维层包绕,此层内有小动脉、色素细胞、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3〉前上皮与瞳孔开大肌层:开大肌从虹膜根部呈辐射状向瞳孔方向延伸,至瞳孔缘。〈4〉后色素上皮,是一层富含大量色素颗粒的上皮细胞层。
(2) 睫状体 是葡萄膜的中间部分,前接虹膜根部,后以锯齿缘为界移形于脉络膜。睫状体外侧贴附巩膜内面,其内侧环绕晶状体赤道部的睫状体可分为二部:前部肥厚称睫状体冠,后段变薄为平坦部。睫状冠内表面有多数放射状突起名睫状突,由此产生房水,营养眼内组织,睫状体外侧有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主要起调节晶状体的屈光作用。
睫状体从外向内分五层:<1>睫状上腔:含色素的结缔组织板层带;<2>睫状肌:肌纤维的排列有纵形、反射形和环形三种,皆为平滑肌纤维束;<3>基质:由内结缔组织层与血管、Bruch膜组成;<4>色素睫状上皮;<5>无色素睫状上皮;此二层均为单层上皮细胞。
(3) 脉络膜 为葡萄膜最后部分,在视网膜与巩膜之 间,由视网膜锯齿缘开始,后止于视神经周围,覆盖球后部,为富有血管的棕色薄膜,营养视网膜外层。该膜与巩膜间有一潜在性空腔,各脉络膜上腔,有神经、血管通过。
脉络膜的组织构造分四层,从外向内有脉络膜上腔、基质、毛细血管层和Bruch膜。〈1〉脉络膜上腔位于脉络膜与巩膜之间,网状胶原纤维内有纤维细胞、色素细胞,还有睫状后长、后短动脉及睫状神经穿过。〈2〉基质:脉络膜基质由疏松的胶原纤维组成框架,内有血管、神经和细胞。〈3〉毛细血管层:动脉来源为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和睫状前动脉,毛细血管稠密成网,不含色素,于黄斑部较厚密,近周边部依次渐薄。〈4〉Bruch膜: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基地膜,内胶原层、弹力层、外胶原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基地膜组成。
4、视网膜的解剖和组织结构如何?有何生理功能?
视网膜是由神经外胚层形成的视杯发生而来,实际是大脑
的一部分,视杯发育成二层,外层发育为色素上皮,内层发育成感光层,视网膜衬在睫状体部无感光细胞。视网膜后极呈浅 凹称中心凹,在解剖的眼球上成淡**,故称黄斑,在黄斑鼻侧有淡红色圆盘,称视盘,这是视神经纤维汇集支处,直径1.5毫米,此处无视细胞,在视野上形成‘生理盲点’视网膜血管为视网膜中心动、静脉,亦有人可见由ZINN动脉环分支穿出视乳头颞侧达视网膜的视网膜睫状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供养视网膜内五层组织,而外五层由脉络膜毛细血管供血
视网膜主要由三种细胞构成 ,这三种细胞是光感受器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彼此之间有MULLER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起连结和支持作用视网膜组织由外向内分十层:<1>视网中 膜色素上皮层:是单层多边色素细胞,<2>视标和视锥层:由视细胞的细胞突组成,全网膜有视杵110-125百万个,视锥有63-68百万个<3>外界膜:为一层网状薄膜,是视杆、视锥与MUIIER细胞连接结构<4>外核层:是视杆与视杆的细胞体<5>外丛状层:为疏松的网状结构,是光感受器视杆、视锥细胞的终末和双极细胞树突及水平细胞突起相连接的突触部位,这突触部位是视觉信息处理与传递的基本结构<6>内核层:有水平细胞、双极细胞、MULLER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的细胞体组成 <7>内丛状层:是视网膜第一神经元与第二神经元连接处,有内核层细胞的轴突和神经节细胞的树状突构成<8>神经节细胞层:主要由神经节细胞的细胞体组成<9>神经纤维层:主要由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所组成,此层含有丰富的血管系统<10>内界膜:由MUIIER细胞的基底膜与胶质细胞组成
视网膜具有感受光线并传导冲动的作用光感受器视锥可感受强光,司明视觉、形觉和色觉;视感则感受弱光,司暗视觉两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则具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5.眼球内容物有那些?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如何?
眼球壁内装有下列内容物:即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着有共同特点,即透明,无血管神经、有一定的屈光指数。连同角膜构成眼的屈光系统,从而保证光线的通过,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象。
〈1〉房水 房水是无色的水样液,总量03毫升。房水由睫状突产生,进后房,经瞳孔流入前房,然后主要由前房经小梁网及SCHLEMM管排出眼外,比重为1006,屈光指数为13336。房水的功能是提供角膜、晶状体的营养,疏导新陈代谢产物,包持眼内压。
〈2〉晶状体 为一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似凹透镜,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晶状体的周边部通过其悬韧带与睫状体连接以固定其位置,晶状体分前后两面,前面弯曲度小,后面弯曲度大,两面的中心分别叫前、后极两面相接处为赤道部。在静止状态下,其直径为9-10毫米,厚度4-5毫米,前面屈率半径为9毫米,后面为55毫米,屈光指数1385-1406。晶状体含水635%,蛋白质3493%,此外还有较多的维生素C,谷胱甘肽,少量的脂类和无机盐。
晶状体的组成结构为:1、晶状囊:是一层透明的厚的基底膜,具有弹性。2、晶状体上皮:位于前囊及赤道下,新生晶状体细胞的表面,为单层上皮细胞。3、晶状体细胞:为有棱角的六边形长带,有规则的排列成行,纵贯整个皮质,终止于囊下同深 度的前皮质缝与后皮质缝。晶体细胞由赤道部上皮细胞所增生,老的晶体细胞向皮质内移位。挤向中心部呈晶体核 ,各年龄时期所形成的核,在裂隙灯下呈密度不同的光带。4、晶体悬韧带:是连接赤道部和睫状体的纤维组织,用以保持晶体位置。
晶体在眼的屈光度占有主要位置,它可以借助睫状肌的收缩与弛缓而改变自声身的厚度,使远近的物体能看清楚,此外晶体尚可吸收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玻璃体 为无色透明的胶质体,主要成分为水,约占99%玻璃体充眼球后4/5的空腔,玻璃体前面有碟形凹陷,以容纳晶体。玻璃体包括玻璃体皮质、中央玻璃体和中央管三部分。玻璃体皮质是玻璃体外周贴近睫状及视网膜的部分,较浓稠。中央玻璃体在中央,质稀薄。中央管在玻璃体中央,是胚胎发育中原始玻璃体所在部位,有时透明样动脉残留。
玻璃体的化学成分与房水相似,还另有透明蛋白和粘蛋白,从而保证玻璃体的凝胶状态和透明性质。玻璃体的比重为1007,屈光指数13382,pH值72—75。玻璃体无再生能力,丢失后由房水充填。玻璃体的生理功能除屈光作用外,主要是维护一定的眼内压、支撑视网膜内层与色素上皮贴附。
6泪液是什么地方产生的?
泪液是泪腺和副泪腺的分泌物,还应包含结膜杯状细胞的粘液成分和睑板腺的脂类物质,因此是一种混合性液体。正常情况下每一眼的泪液含量约为6微升,呈弱碱性,pH值735,泪液成分主要是水占982%、氯化钠占09%、蛋白质占07%,并含有溶菌酶、丙种球蛋白,它们是溶解细菌的。因此泪液可以冲洗眼球,保护结膜、角膜的生理功能,且溶解致病菌,是保护眼球的卫士。
7.什么是泪膜?
正常情况下,通过瞬目动作不断地把泪液均匀涂布在眼球表面,因此角膜的最外层角膜上皮表面有一层5—10微米厚的泪膜,这层泪膜起着粘贴隐形镜的作用,泪膜由三层成分不同的薄膜构成,最外层是类脂质层,它和空气直接接触,防止泪液蒸发过多。中间是水样液层,内层是紧密附在角膜上皮的粘液层,内层是紧密附在角膜上皮的粘液层,它具有亲水样,有助于水分保持。这三种成分的正常比例,使泪膜具有正常表面张力,能在角膜表面存留较长时间,有人研究正常人泪膜能存留15秒之久,比二次瞬目之间相隔时间还长。泪膜保证了角膜的透明度,当泪液质和量有改变,泪膜存留时间短时,都可能发生干眼症。
8泪液量怎么检查?
临床上泪液分泌量的测定一般不很精确,常用Schirmer方法,取35毫米长5毫米宽滤纸,纸一端5毫米摺弯,挂在下睑缘内侧小泪点处的结膜囊内,5分钟后测量滤纸被泪水浸湿长度,正常15毫米,少时则示泪液分泌减少,多时则示泪液分泌过多。
9什么是BUT(眼泪的安定性检查)?
BUT是Break Up Time的字头缩写,BUT检查是眼泪的安定性检查,就是检查一下泪液安定于眼角表面时间的长短。
眼内的泪液借其中的粘液成分和眼皮的闭合即眨眼动作使泪液散在角膜表面,如果泪液量不够,泪液中的成分即粘膜中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成分不够,或眨眼动作不正常也不行,上了年纪的人常常感到眼睛干涩,喜欢眨眼或闭眼休息,就是泪液减少现象。
正常人15—30秒钟内不眨眼,可见部分角膜上出现干燥现象,这个间隔时间就是BUT。如果BUT时间太短常常不能舒适地戴隐形镜。
10为什么查视力就可判定眼睛是否正常?
眼睛的视觉功能可以用一些方法检查得知的,如视力分为中心视力和周力视力,周边视力也称视野,中心视力一般是用近、远视力表测出的,平常人们说视力好坏就是指中心视力,而医生判断眼睛是否属正常,利用视力表查视力是一种手段。
视力表有多种,表上的视标有环形“С”形,有E字形的,也有为儿童设计的形象如手或船形、椅形等视力表。虽然视标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根据同样科学道理绘制的。即依照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最大功能,所看到最小物体的视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角度,叫一分视角。表上字形大小是从距离的远近决定的,以五分视角大小绘制的。
我国统一规定用标准视力表即E字形视力表,共有12行视标,距离5米远地方,在普通光线下,看清第一行视标,视力为01,看清第二行为02,能看清第十行为10,10视力为正常视力。视力表还有多种,检查视功能也有不少方法和仪器,但用视力表测视力比较快,方便。眼病和其他疾病一样,发病都有一个过程,如果发现视力有变化,及时诊治,就会在眼病刚露头时,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治,使视力免受损害,以保护眼睛的健康。
11什么是正视眼?
眼睛和人体其他部分器官一样,初生后没有完全发育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眼睛已逐渐发育。刚生下来的小孩,眼球的前后径比成年人要短,处于高度远视状态。所以他们的视力很差,生后三个月以后就能看见3米以内的物体,一周岁以后的小孩就有3—4成视力。在儿童时期眼球发育很快,眼球体积也增大了,视力不断提高,4岁左右测视力表视力可以看见10,但一般来说6周岁时眼球发育接近正常大小,20岁左右,眼球发育才完全定型,成为正视眼。
正视眼看远处(5米以外)物体时,不需要任何调节,物体的反射光线进入眼内,恰好在眼内的视网膜上成像。看近物(1尺远)时,眼内调节,晶状体变凸,增加了屈光作用,使近的物体,也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因此正视眼,看远看近都很清楚。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影响眼睛发育,使眼睛不能保持正视眼,而形成了远视眼、近视眼或散光眼,这些眼看东西不同程度的视物不清,也叫非正视眼 ,医学上统称为屈光不正。
12.什么是屈光度?
眼镜片的深浅是用屈光度表示的,就像电灯炮的大小用瓦表示一样。屈光度是光学镜片将光线屈折的能力单位,通常以焦点距离(米)的倒数表示,如1屈光度(即100Diopter常称为100度)是焦点距离1米的屈光力,2屈光度是焦点距离1/2米透镜的屈光力。(+)是凸透镜符号,用来矫正远视眼,无晶体眼,老花眼。(-)是凹透镜符号用来矫正近视眼。-100D即100度的近视镜。
13眼睛的屈光度是怎么测出的
测定眼睛屈光度的方法,通常称为验光。验光分主观验光和客观验光两种:
1) 主观验光法 是医师或验光师用镜片在患者眼前进行试验,根据患者观察视力表的最佳视力,来确定眼睛的屈光度数。
2) 客观验光法 是医师或验光师用检影镜观察患眼瞳孔区眼底反光的状态来确定屈光度数。亦可用屈光计或电脑验光仪检查屈光度,如果是成年人,他们的调节力小,用电脑验光仪检查是比较快而准确的,如果是儿童和青少年应点调节麻痹药即散瞳后验光,否则验光结果不正确,常将近视眼度数配深,远视眼度数配不足。
14患屈光不正的人为什么要配镜?
近视眼的眼球长,看远的物体时,物像落在视网膜前面,而远视眼的眼球比较短,物像落在视网膜后面。远视和近视都不能使物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这样看东西就不清楚了,屈光不正眼病中还包括散光。什么是散光呢?眼球前面的黑眼珠(角膜),有一定凸度,光线通过时有聚光作用,如果角膜的表面某一方向(水平、垂直或倾斜)的凸度不一致,光线通过后,就不能在眼内同一距离上形成影像,于是看东西也不清楚,这种情况就叫散光。有人仅有散光这是单纯散光,不少近视或远视眼的人合并有散光。有人认为散光是一种严重的现象,其实它和近视、远视类似,散光同样可以用镜片来矫正。有屈光不正的人,除看东西不清楚、生活工作或学习不方便以外,有时因需要适度调节,造成斜视、头痛、眼胀痛,或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因此要配戴眼镜矫正视力。在临床上遇见不少人有症状,头痛、眼痛等等,长期服药、休息也没解决了,后来配上合适的眼镜,戴上不久就把问题解决了。所以配戴合适的眼镜是一种最有效矫正视力的方法,不但能增进视力,消除因视力不足引起的疲劳和头晕、头痛,从而提高生产和工作学习效率。
15什么是角膜曲率半径?
用圆规画几个同心圆形,圆形半径愈小,同一长度的圆弧的弯度愈大,角膜的曲率半径就代表角膜面的曲线情况。角膜前面的曲率半径是用角膜计(Keratometer)测量的,角膜平均曲率半径为75毫米,曲率半径越小,角膜弯曲度就愈大。镜片后曲率半径与角膜前面曲率半径应相符,不然镜片戴在角膜上会太松或太紧。测量时应选两个午线如90度和180度的值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角膜曲率半径,如90度78毫米,180度76毫米,其平均值应为77毫米。
16什么是三棱镜?
光线经过三棱镜向基底曲折,通过三棱镜观察的物像可向尖端移位,三棱镜屈光度是光线通过三棱镜在1米距离有1厘米偏斜时,它为1三棱镜屈光度,用△表示,三棱镜是矫正斜视用的,近视或远视镜的周边部,尤其是镜片度数大的,也会发生三棱镜作用。
17什么是球镜?
球形曲面的透镜,有两种。一种是凸透镜,平行光线通过此透镜集光于焦点,成为集合光线。用+S(Spherical Lens)表示之;另一种是凹透镜,平行光线通过此透镜呈发散光线,于焦点结成虚像。用-S表示。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球镜,用以矫正不同的屈光异常。
18什么是散光镜?
散光镜就是圆柱镜或柱镜(Cylindrical Lens),相当于从圆柱状体纵切下来的一部分,也有凸、凹柱镜之分,柱镜的屈光作用,柱的方向没有屈光作用,与轴成垂直的方向则有屈光作用,用来矫正散光。其轴位在90度。软性隐形镜可以矫正150度以内的散光。
19眼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优秀的民族,勤劳的人民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等等,对世界有着很大的贡献,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眼镜的发明离不开光学,中国古代对光学的研究也有相当的成就,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战国对代,墨翟(即墨子)在他所著的《墨经》里对光学研究知识非常完整而有条理。到宋朝沈括对几何光学中凹镜、凸镜成像原理,对月亮的盈亏、日蚀、月蚀、彩虹等都有进一步的见解。根据国内眼科专家考证,我国古代把眼镜叫 ,宋朝赵希鹄的《洞天清》一书中说“老人不辨细书,以??掩目则明”,13世纪南宋一个狱官名叫史沆的会用水晶石作眼镜。以后随西方医学及文化的传入,眼镜制作也有发展,有远视镜片、近视镜片和各种不同的矫正散光镜片,还有同时可矫正能看远又能看近的双焦点眼镜。在镜片材料上有各种带色、变色的无机玻璃制的,也有有机玻璃制的,还有不易破碎、重量轻、透光率高的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为原料的铸浇成型的光学塑料眼镜。眼镜的样式方面,一种是普通眼镜即有镜架的眼镜,又叫框镜,还有一种,镜片小,无需眼镜框架,直接贴附在黑眼珠上面,从外表看来,不容易发现是戴在眼球上的眼镜,这种眼镜叫隐形眼镜,又叫角膜接触镜。这种眼镜优点多,也就是说它比框镜好,可以弥补框镜对人们要求的不足。
20什么是隐形眼镜?有多少种?
顾名思义,隐形眼镜是一种戴上镜子又叫别人不易看出来的眼镜,有人又叫“无形眼镜”,因为和普通眼镜相比,它的体积小而又不需要框架。确切地说也不是真的“无形”。医学上叫接触镜,有角巩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它是直接贴附在角膜上的一种小而薄的镜片,与普通眼镜一样能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隐形眼镜除可矫正屈光不正外,还可以用于美容、化装、防护,在眼科医师的指导下也可用于治疗某些眼疾。
隐形眼镜有:
1) 硬性隐形眼镜(PMMA);
2) 透氧硬性隐形眼镜(CAB);
3) 软性隐形眼镜(HEMA);
4) 硅橡胶隐形眼镜;
5) 软硬组合的隐形眼镜。
软硬中又因含水量不同又有38%、55%、75%之分,也有镜片中心厚度不同透氧效果也不同,可分中心厚度012毫米、007毫米和0035毫米。
21隐形眼镜是怎么发明的?
16世纪初,由于一般眼镜不能较满意地矫正视力,而发现了如果把装了水的容器放在眼睛前面的话就能矫正了。直接贴在眼球上的镜片开始出现了。1947年Tuchy氏用有机玻璃制造了硬性接触镜,从此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开始生产。1960年捷克人惠特莱Wichterle创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用这种材料制成隐形镜吸水后十分柔软,配戴十分舒适,一次配戴周期延长,因此受到欢迎。目前软性隐形镜不仅可以用来矫正视力,而且成为眼科治疗的一种手段了。
22框镜有什么缺点
带框架的眼镜在我国配戴的比较多,有的人一会儿也离不开它,它是利用鼻梁作支持点挂在眼前的,和眼球成了二个光学系统。如果从小时候就戴眼镜,几年以后就会发现,面容都改样了,眶距窄小,鼻梁塌陷,鼻梁塌陷,鼻根部变窄,戴镜时间长的鼻根部皮肤发红,或有色素沉着发黑色,常在阳光下工作的或是在夏天因日光晒后面肤发黑而镜框架下的皮肤和眼睑部皮肤颜色发白,有明显的不同。镜片厚的,或镜架稍不合适,鼻梁和耳朵就有压迫感,常会发生皮炎、湿疹。框镜影响视野,尤其宽边镜架周边视力受限。在室内外气温差大或到冬天,镜片容易被水蒸气盖上,使之模糊,如司机开车、医生开刀或某些工种遇到这种情况都感到烦恼。戴框镜还不方便窥看仪表、仪器,如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医疗检查仪器(如检眼镜)等等。对演员、运动员及特殊工种都不适宜。有些人两眼屈光度相差较大,即一只眼高度近视,另一眼正常或轻度远视,如配戴普通镜双眼差每增加025度,双眼物像差就增加05%,如超过5%一般人不能耐受,两眼成像大小悬殊,不能合像,感觉看不清,头昏目眩,像差5%,镜度差250度或150散光镜。也就是两眼度数不能差250度。还有高度散光或两眼散光轴位不一致,或高度屈光不正等这些情况框镜也不容易完全矫正。最近有医师作过统计对比,在框镜不能矫正视力时改配隐形镜,其视力可提高27%—58%
23隐形眼镜的光学特征是什么
普通眼镜片和角膜之间隔有12—15毫米的距离,而隐形镜只隔薄薄的泪液层(002毫米)。隐形镜所起的作用是隐形镜片和泪膜共同的作用,因此有许多情况用普通镜片解决不了,而隐形镜可以矫正。这就是隐形镜的光学特征,它与普通眼镜的不同点是:
1) 折射力不同。
2) 在视网膜上成像大小不同,隐形镜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变化不大,如果普通眼镜则视网膜影像变化相当大。
3) 看近时调节不同,普通眼镜如为远视看近所用的调节比实际用的要多,若为近视则相反需要的调节较少。如果隐形镜实际上所使用的和所需要的调节差不多相同。
4) 三棱镜作用不同、色差不同,普通眼镜有视像移位,可用来矫正斜视,而隐形镜的三棱镜作用,色差极小。
24隐形眼镜是什么材料作的?
隐形眼镜有两类,一类是硬性的,一类是软性的。硬镜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 Methyl Mehacny Late),俗称有机玻璃,镜片直径大约80—11毫米,厚度01—08毫米。因为质料硬,有人不能适应,戴上总感到不舒服,镜片不透气,不能戴的时间久,否则会影响透明的黑眼珠的活力,造成缺氧,发生水肿、变性而不透明。由于镜质材料硬,镜片弯曲面要与角膜面一致,镜片贴在角膜上要吻合,否则不易贴牢,在剧烈运动时,在瞬目时镜片容易脱落。所以使用受到了限制。软镜又叫亲水
我近视了以后,生活中有这么多苦恼
1 进入空调房间,眼睛上都有一层雾气,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
2晚上把把衣服挂衣架上,模模糊糊看上去我以为我宿舍有人上吊,就像一个吊死鬼站在窗前。
3觉得自己鼻梁低一定是眼镜压塌的。摘掉眼睛,我的鼻梁两边有两个大坑。
5和老婆亲嘴,爱爱时,我必须要吧眼睛摘掉,要不然,我的眼镜会打到你的鼻子。
6路上遇到了认识的同事、亲人、朋友不打招呼,总被人认为是装逼,其实只是没戴眼镜看不清。
7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看手机,而是摸眼镜儿。我每天找眼镜,都是用手在桌子上摸,在床上,床底下到处找。
8 根本不敢参加公司举办的运动项目,怕眼镜被打掉,一下子损失就是好几百块。
9 天气一热,一出汗,眼镜就往下滑, 难受的很。
10每天洗脸,有时候忘了摘眼镜, 毛巾一把摸脸上, 眼镜就把鼻子压得疼, 气的骂道:他妈的,忘了摘眼镜了。
1965年6月3日,宇航员埃德·怀特在双子座4号任务中首次进行了美国太空行走。NASA)
两个精致的神经组织束茎从大脑中向前喷发,在每个眼球后部的间隙之间滑动,并轻轻地附着在每个视网膜的后部。这些是视神经,是把人类和他们的视觉能力联系起来的传输器。现在,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太空旅行会对他们脆弱的尖端造成一种强大而危险的挤压。
一项对15名在轨道自由落体飞行约6个月的宇航员进行的研究发现,他们眼睛后部的组织——包围他们视神经头部的组织——往往看起来扭曲,而且在他们返回地球后的几周内肿胀。根据今天(1月11日)发表在JAMA眼科杂志上的研究,这一变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近一半的长期太空旅行者会出现严重的视觉问题。
这不是第一个证明太空旅行会改变眼睛形状的研究;2011年发表在《眼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宇航员眼睛的内部解剖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这项新的研究是第一次显示出对视神经的直接的,破坏性的改变。[照片:第一批太空游客]
解剖图像从侧面显示了人类的视神经。(John BSelhorst博士/Wikimedia commons,CC-BY-SA 40)
是个大问题,因为随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朝着进入深空的长期载人任务缓慢(总是如此缓慢)前进,它需要了解这些任务是如何影响宇航员的健康的。“KDSPE”“KDSPs”“KDSPE”“KDSPs”在这项研究中,15名宇航员在太空旅行之前都有眼睛损伤(可能是以前的任务)。但他们的Bruch膜开口的图像——视神经通过的眼后部间隙——显示了这些组织在长期任务后向眼睛深处移动,宇航员返回地球后明显肿胀。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研究人员给出了一个猜测:也许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时,眼睛的内部压力会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组织会适应这种新的压力。然后,当回到地球引力时,这种压力可能很快就会消失。这种快速的变化可能会 眼睛的内部组织并使其变形。
研究人员没有提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不清楚这是否是NASA能够解决的问题。但这是一个人类太空飞行计划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其工作人员在外层空间忍受越来越长的时间。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科学的祛斑方式并不是单一的祛斑方式,因为色斑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单方面的祛斑方式是不科学的。
祛斑单单只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规的祛斑产品才是科学的祛斑方式。
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多,大致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阳光中的紫外线、环境污染、过度使用化妆品、电器辐射等等;内部原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脾气不好、内分泌系统紊乱、人体代谢能力不足等等;除了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祛斑可以用一些安全健康的方法吧:1、保证睡眠质量。经常熬夜、睡眠不足,都会令肌肤加速衰老、加重黑色素沉着。形成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八小时睡眠,让肌肤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和自我修复。2、少用化妆品。化妆品中含有汞、铅、砷等重金属,它们可以让你在化妆之后变得光彩夺目,可是这美丽背后的代价就是肌肤质量的日趋下降。渗透进来的重金属还会诱发、加剧皮肤深层中黑色素的沉着,让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因此尽量不要化妆,无法避免的场合之下,一定要记得仔细卸妆。3、做好防晒工作。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引起雀斑的原因之一,它让潜伏的黑色素变得活跃,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斑点。出门之前要提前抹好防晒霜,阳光强烈时撑一把防紫外线的遮阳伞,或者是戴上遮阳帽,尽可能地阻挡阳光对面部的照射。4、适量饮用红酒。红酒能够帮助清除自由基,抵抗细胞被氧化,还能活血养颜,对减少色斑、肌肤年轻化有很大的作用。5、不要忽视晒后修复。尽管已经做了防晒的准备,但总是会有疏漏之处,这时就需要回家之后进行晒后修复的工作。除了涂抹修复霜之外,还要记得给脸部肌肤补充水分。6、用天然的护肤品。一般生产的祛斑产品中多添加了很多工业元素,长期使用多有副作用。建议使用天然纯植物萃取的祛斑霜,安全无副作用,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淡斑效果明显,而且不反弹。7、多吃美容的食物。许多食物对于营养肌肤是大有裨益的,比如番茄中含有能够抑制黑色素的谷胱甘肽,胡萝卜中富含能够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胡萝卜素,还有维生素C、E等都是美容的好帮手。高度近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眼轴的过度扩张,会引起严重的眼底病变。这样就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需视力检查建议到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推荐选择爱尔眼科医院。在线预约眼科专家号源
高度近视的发病原因
遗传和环境因素参与了近视的发生,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双方父母中有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其后代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诱发近视的环境因素有近距离工作,过度调节、阅读习惯、灯光过强或过弱、形觉剥夺、像质改变、微量元素缺乏等。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咨询爱尔眼科医院。自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成立以来,集团各医院广罗人才,眼底病专科医师不断增加,这些专家包括在国外著名大学经过博士后训练的留学回国学者、国内著名大学的眼科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等眼底病专家。爱尔眼科集团具备解决眼底疑难疾病等临床经验,眼底病的诊疗达到了国内外同类水平。
透过“美丽的豹纹”表相,看到高度近视致眼底病变的本质
七月盛夏,一个平平无奇工作日的下午,韩晓冬主任刚好看到了一位病人的检查报告回来,于是想到了一个看上去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豹纹状眼底。
任何一位眼科医生,在学校时可能就知道了这种眼底改变,但实事求是地说,很难把豹纹状眼底与猎豹身上的花纹联系起来,因为真的不是很像。
韩晓冬主任在眼科行业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了,目前任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据他介绍,豹纹状眼底常见于高度近视眼,只要没有其它足以引起注意的病理性改变,医生并不会对它进行特殊的治疗干预。但是,假如由于高度近视引起眼底发生病理性改变,情况就不同了。这里说一下豹纹状眼底是怎么来的,以及伴随发生的一个特殊脉络膜改变。
究竟是“豹”还是“虎”?
虽然“豹纹状眼底”是一个共识性术语,但在英文文献中,却有不止一种表达。不知道是谁首先敲定了叫“豹纹状眼底”,如果去看英文表达方式,至少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leopard-print fundus
leopard retina
leopard fudus
tessellated fundus
fundus tigre
就中文意思来说,leopard 是“豹”的意思,leopard-print则是“豹纹”的意思。至于tessellated,原意是“棋盘格花纹”或“铺路石样花纹”,用中文表达也可以描述为“花斑纹”。
最有意思的是fundus tigre,这应当翻译成“虎纹眼底”。字典中,这个tigre是“雌虎”的意思,最初起这个名字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使用tiger。不过,tigre并没有专指雌虎,也被用来泛指虎,比如老虎乐队就使用了这个tigre。人们或许更为接受的还是tiger,在说“虎妈”时,就没有使用这个雌性词,而是使用了tiger mother。
豹纹也好,虎纹也罢,其实都是想表达一个意思, 那就是高度近视眼眼底时,眼底往往会失去正常的温润橘红色外观,而是代之以“斑纹”样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tessellated fundus似乎更为合适一些。
为什么会发生“豹纹状眼底”?
豹纹状眼底,是近视眼的一个特征性改变。通常的解释是这样的,高度近视时,由于眼轴向后伸长,整个眼球随之发生了结构性改变。脉络膜出现弥漫性萎缩,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和中血管层血流和血管减少,甚至消失,橘红色的脉络膜大血管便裸露出来,于是呈现出一种“豹纹状眼底”外观。在形态学上,这个解释是为大家所接受的,但也有人认为,RPE也会发生异常变化,色素会减少,使得豹纹状眼底的特点更加鲜明起来。韩晓冬主任认为,RPE的因素,应当加入到豹纹状眼底形成的机制中来。
何为板层脉络膜?
正常的脉络膜分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脉络膜中血管层和脉络膜大血管层,这在EDI-OCT上可以分辨得很清楚。
但是,病理性近视眼时,脉络膜明显变薄,以至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和脉络膜中血管层失去了正常的形态甚至完全“消失”。
在B-scanOCT影像上,原本厚润的脉络膜明显变薄,在SD-OCT影像上,形成一条窄窄的弱反射条带,有的部位完全消失,给人一种巩膜和RPE/Bruch's膜复合体直接相贴的感觉。当脉络膜出现这种改变时,叫板层脉络膜(leptochoroid)。“通俗的讲,板层脉络膜的出现,多意味着病情比较严重,预后较差。”韩晓冬主任表示。
总之,作为具有特殊临床意义的病理前改变标志,控制豹纹状改变的不同阶段,可以阻止或减缓病理性改变的演变和发生。 所以,韩晓冬主任强调,高度近视人群尤其应注意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如发现豹纹状眼底,更应提高检查频次,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引起视功能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早期症状: 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视疲劳;可发生外隐斜或共转性外斜,眼底一般无变化或呈豹纹状眼底,近视孤形斑。
晚期症状: 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并发白内障而自觉眼前黑影飘动或视力下降;视神经乳头颞侧或周围 环状脉络膜萎缩,黄斑变性、出血、富克斯(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并易发生视网膜裂 孔和视网膜脱离;因眼轴处长而稍突出,同时伴前房较深和瞳孔较大,且对光反向略迟钝;
相关症状: 病理性近视 视物模糊 视力障碍 晶状体突出 眼球调节功能减退或消失
一、症状
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视疲劳;
3可发生外隐斜或共转性外斜,斜视眼多为近视度数高的一眼;
4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并发白内障而自觉眼前黑影飘动或视力下降;
5低、中度者眼底一般无变化或呈豹纹状眼底,近视孤形斑,高度近视者视神经乳头颞侧或周围 环状脉络膜萎缩,黄斑变性、出血、富克斯(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并易发生视网膜裂 孔和视网膜脱离;
6高度近视者因眼轴处长而稍突出,同时伴前房较深和瞳孔较大,且对光反向略迟钝;7用凹球 面透镜能增进视力。
7、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作了各具特点的描述。如有将变性近视眼底病变分为3期:初期、进行期及晚期。有按眼底病变范围分成3型:后极中心型、周边型及混合型。我国夏德昭将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分为5级:
一级(近视眼Ⅰ):正常或呈现豹纹状。
二级(近视眼Ⅱ):豹纹状 巩膜后葡萄肿。
三级(近视眼Ⅲ):豹纹状 后葡萄肿 漆裂纹。
四级(近视眼Ⅳ):局限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和(或)有Fuchs斑。
五级(近视眼Ⅴ):后极部呈现广泛地图样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
二、体征
1、豹纹状眼底
豹纹状眼底(tessellated fundus;fundus tiger)是近视眼的一大特征。由于眼球向后伸长,视网膜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直变细。脉络膜血管亦相应变直变细或明显减少。同时由于色素上皮层营养障碍,浅层色素消失,脉络膜橘红色大血管暴露明显,由此而呈现的眼底被称之为豹纹状。出现率高达80%,而当眼轴明显延长、屈光度更高时,出现率可超过90%。
2、视盘
视盘外形受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路径的影响,通常此径呈直角。近视眼的视神经轴多斜向颞侧,偏斜进入球内。近视眼的视盘较大,平均横径155±05mm,直径175±05mm,面积多超过3mm2,而正常眼平均为20±05mm2。多呈椭圆形,长轴垂直,可稍倾斜。颞侧平坦,边界部分模糊不清,可与弧形斑相连。从视盘的形态有可能对近视眼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
3、弧形斑
弧形斑(crescent)是近视眼特征性表现之一。出现率在轻度近视眼为40%,中度近视眼为60%,高度近视眼可超过70%,男女无差别。由于眼球向后伸长,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受到牵引而从视盘旁脱开,相应处巩膜暴露而形成特有的弧形斑。弧形斑明显随屈光度的加深而增大。多居颞侧(约占80%)。若眼球继续向后生长,则可扩展到视盘四周,单纯居鼻侧者罕见,呈半月形。大小不一,大者甚可超过一个视盘径,延及黄斑区,并与后极部萎缩区连成一片。有时紧靠弧形斑,颞侧有一棕红色的迁移区,表明该处仍有部分脉络膜存在。
4、黄斑
黄斑区有无病变及病变程度,直接决定近视眼视功能的好坏。单纯性近视眼的黄斑区多可保持正常状态,但变性近视眼则多被累及,出现率很高。病变表现多样,功能受损明显。通常与年龄、性别、轴长及屈光度明显相关。主要表现有:黄斑红变(中心凹反光消失,出现一境界不清的深红色斑点,此系扩张的毛细血管丛透过变薄的组织所致),黄斑色素紊乱(退行性变的早期表现)及黄斑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可严重影响视力,多见于>10D及30岁上下的近视眼患者。新生血管常于出血后出现,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眼底荧光造影可见黄斑区有近视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轴长>26mm者,新生血管可渐扩张到眼底后极部更大区域。单纯性黄斑新生血管多可成为其他病变(如Fuchs斑、裂孔及后葡萄肿等)的基础,或本身即为其他病变的初期表现。
5、Fuchs斑
Fuchs斑(Fuchs’s spot)亦为变性近视眼特征性表现,最早分别由Forster及Fuchs介绍,故亦称之为Forster-Fuchs斑。检查可见黄斑区呈轻微隆起的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暗斑。色灰黑或灰绿,位于中心凹或其附近,约为1/3~3/4视盘大小。边缘可见小的圆形出血或色素环。发生率约为5%~33%。自觉视物变形、视力下降及中心暗点,似有薄纱遮住中央视线。病程缓慢,后渐趋稳定。早期因急性出血可形成出血性盘状脱离,晚期因出血吸收而有色素增生。荧光血管造影可见一小的盘状变性灶。急性出血期出现色素上皮或神经上皮脱离,或两者均有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在造影初期及中期最清晰。荧光渗漏呈颗粒状、绒球状或不规则花边状。后期扩散,边缘模糊不清。若有出血或色素,则见环形荧光遮盖区。出血吸收期造影可见色素堆积,遮挡荧光。后期瘢痕组织染料着色,白色机化斑可呈现假荧光。眼底镜下见到的新生血管病变,要小于荧光造影所见范围。Fuchs斑曾被认为是玻璃膜(Bruch膜)破裂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所形成的黄斑盘状病变。有的Fuchs斑表现为黄斑区有一黑色斑块,略小于视盘,圆形,边界清楚。有时黑色斑块可渐扩大,或可变为灰色或灰白色,斑块四周有萎缩带。有Fuchs斑者脉络膜并无明显改变,玻璃膜也未破坏。黑色斑点区内可有色素上皮增生,并伴有一种细胞性胶样渗出物,这种渗出物和增生的上皮形成一弧形隆起面。在色素上皮增生区的四周,色素上皮细胞的色素较正常减少,有时色素缺如。Fuchs认为这些改变与眼轴向后部伸展及眼球膨胀密切相关。大多数人认为Fuchs斑是黄斑区严重出血的结果。如吸收缓慢,最后会被渗出、机化物和色素块所代替。Fuchs斑与漆裂纹样病变密切相关。在有Fuchs斑的患者中,伴有漆裂纹样病变者常超过55%。起病前视力即可减退,但在整个病程中,视力有时亦可能趋向好转或稳定。
6、漆裂纹样病变
漆裂纹样病变(lacquer crack lesion)是近视眼的另一个特征性表现。眼底可见不规则的黄白色条纹,如同旧漆器上的裂纹,为玻璃膜出现的网状或枝状裂隙。亦称玻璃膜裂纹。发生率报道不一,高者达38%,低者为164%及43%。主要见于眼球后极部及黄斑区,有的与弧形斑相连,数量(2~10条)不等。平均长度约为08PD。血管造影早期可透见荧光,有时可见脉络膜大血管在其下方交叉而过。动静脉期荧光增强,晚期可见漆裂纹处组织着色,并有较强荧光,但无渗漏。少有直接损害视功能情况,但可引起视物变形及相对旁中心暗点,并可诱发视网膜下血管新生及黄斑出血,是视力进一步受损的先兆。通过荧光血管造影及三面镜观察,可见漆裂纹样病变细小、不规则,有时呈断续的浅**线条或粒点状,有时呈分枝状,位于视网膜最深部。其底部常有大或中等大的脉络膜血管横跨而过,见于黄斑区及其周围。可伴有脉络膜出血。漆裂纹样病变可能为玻璃膜皲裂和色素上皮萎缩引起。其发生可能有遗传因素,更有可能与生物力学异常、眼球伸长的机械性作用(眼轴延长、眼压升高、眼内层变形及Bruch膜牵引撕裂)有关,并与血液循环障碍、年龄增长有关。与眼底其他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等均有联系。这些异常便为黄斑出血及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视网膜提供了机会。随着病程的发展,最终可诱发脉络膜、视网膜的进一步萎缩变性。漆裂纹样病变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因为部分可能已与深层脉络膜萎缩区融合,常规检查不一定都能及时发现。
7、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变性近视眼除黄斑区外,眼底病变的另一好发部位为周边部(赤道区附近),亦为眼轴延长的结果。并随眼轴的进一步延长而不断发展。只是早期不直接影响中心视力,故多不被发现。但:①发生率高,一般报道为>50%,甚至高达70%,亦可见于中、低度近视眼;②早期变性近视眼虽无明显异常表现,但用间接眼底镜检查即可发现至少有20%以上的患者,周边视网膜已有变性病灶;③病变范围多数较大,至少累及1~2个象限;④明显影响周边视力——视野;⑤多种病变与合并症同时存在;⑥变性常可导致视网膜裂孔和脱离。因此,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亦有很大的危害性。眼底周边病变主要表现有弥漫性脉络膜退行性病灶、带状脉络膜退行性病灶及视网膜囊样变性。变性可分为4型:白色(无压力型)变性、色素变性、铺路石样变性及格子状变性。发生率与年龄无关,与屈光度显著相关。病变分布以颞侧居多。主要表现为格子状变性(123%)、霜样变性(231%)、牵引灶(84%)、囊样变性(50%)及裂孔(25%)等。
三、诊断标准
在近视眼的诊断中,主要依据指标为远视力及屈光状况
1、按动态屈光分
①假性近视:指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远视。
②真性近视:指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的度数<50度。
③混合性近视:指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50度,但仍未恢复为正视。
2、按近视程度分
①、轻度近视:小于300度。
②、中度近视:300-600度。
③、高度近视:大于600度。
3、按病变性质分
①、单纯性近视:一般小于600度。
②、病理性近视:进行性,伴有眼底改变。
③、进行性近视:近视终生发展,度数一直增加。
4、按屈光成分分
①、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近强所致。
②、屈光率性近视:由于屈光介质的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③、轴性近视:由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大多数近视眼系轴性近视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