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勺猪油胜十副药”,由此可见猪油营养价值有多高。猪油是从猪肉中提炼出来的,刚开始呈现半透明液体的食用油,常温下呈现白色或浅**固体。跟一般植物油相比,动物油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能增进人们食欲,获得其他调料难以达到的美味。另外猪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差不多,其消化和吸收率可达到95%。那人们很是纳闷,既然猪油营养价值高,为什么现在没人吃了。
1、易引起血脂异常
猪油中含有太多油脂,以猪油当做食用油,长时间吃易导致血脂升高,从而诱发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另外吃太多猪油也会增加患上癌症风险,经过研究发现,血脂偏高的人患癌症风险比普通人高达好几倍。
2、相对来说植物油更 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质量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于 养生 保健。猪油需花费很长时间制作,购买食用油方便又快捷。食用油中的油脂并不是很高,只要正确食用不会导致油脂过多。
1、把握好量
食用油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脂肪酸和维生素E,能促进身体对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利用,不过摄入太多易影响身体 健康 。烹调食物时不放油并不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不过摄入过量易引起肥胖,诱发高血脂和高血压以及胃肠疾病等。 健康 成年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即可,不能因噎废食。
2、选择正确的烹调方法
通过蒸煮、炖、凉拌或焖的方式来烹调食物, 健康 又省油。同时选择烹调工具也至关重要,可选择现代化的烹调工具如空气炸锅、烤箱、不粘锅以及电饼铛等。
3、家庭可用带刻度的控油壶
家庭中尽量备一个带刻度的控油壶,尤其是 健康 意识薄弱的人群,计划好每天吃油的量,控制每天油摄入总量。
4、少吃油炸香脆的食物
几乎所有的酥香脆食物都经过油炸工序,为增加产品稳定性,一般用高饱和油脂。所以尽量少吃油炸香脆食品,远离加工零食,如薯片薯条和饼干等。购买食品时,先仔细看一看营养成分表,选择少油食品。另外要减少在外吃饭次数,因为为能提高菜品色香味俱全,餐馆会用太多的油和盐。
温馨提示
尽量以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好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脏血管疾病;同时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调节胆固醇水平,降低血脂,也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抑制血栓生成,大豆油、花生油和橄榄油等交替着吃。成年人每天的吃盐量不能超过25克,以免引起身体肥胖,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增加心脏负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吃加工零食,凡是食品配料表中含有植物奶油、起酥油以及植物黄油的都不能购买。从小就要培养清淡且不油腻的饮食习惯。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2021#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油,在日常饮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生活中做饭少不了油,很多人认为,“油大”的饭菜才好吃。今年的全民 健康 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倡导我们饮食要减油,建议 健康 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那么,油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减油?减油很难吗?具体该怎么做呢?
油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油,也就是脂肪,主要是人们日常食用的动植物油。脂肪属于脂类的一部分,它既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膳食中重要的营养素。
脂肪组织是人体主要的储存和供应能量的“库房”。体脂主要分布于皮下和内脏周围,可起到保护和机械支持的作用,并能帮助身体维持体温恒定。
食物中的脂肪除了为我们提供能量和机体脂肪的合成材料外,还能改善食物的色香味,便于消化吸收,增加饱腹感。食物脂肪中同时含有各类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还可促进其在肠道中的吸收。
适量为好 过量有害
油吃多了,我们首先出现的 健康 问题可能就是体重超标。过多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摄入会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油吃多了会增加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带来危害的不是脂肪本身,而是不适宜的摄入量。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烹调油平均摄入量为421克,远高于我们目前的推荐值,甚至有26%的居民每日烹调油摄入量超过了50克。
所以,减油应针对摄入量问题,科学地选择,有计划地减量。在保证机体需要的同时,又不会因超量而带来 健康 负担。
处处可为 安享 美食
我们的味觉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下面这些减油的小技巧,就可以帮助您在食物的选择和制作等多个环节践行减油,逐渐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
学会使用控油壶,控制烹调油摄入量
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
多用少油烹调方法
烹调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凉拌、急火快炒等。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少吃油炸食品
不吃油炸食品,或减少食用的频次,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油,少点油炸类菜品。
少用动物性脂肪
建议减少动物性脂肪的食用数量和频次,或用植物油代替。由于不同的植物油各具营养特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应该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如果购买多种油换着吃,消耗速度太慢容易过期的话,在选购烹调油时可以选择小包装,定期更换种类。
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
反式脂肪酸于 健康 有害无益。食用油中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可形成反式脂肪酸,大部分来源于食用油的氢化产品,高温长时间加热也可产生。
饮食中的反式脂肪酸大部分来源于人造奶油、起酥油、人造黄油等,藏身于我们日常常见的西式糕点如奶油蛋糕、面包,烘烤食品如饼干、薄脆饼,油炸食品如炸薯条、炸鸡块,以及巧克力糖果、冰淇淋等加工食品中。要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克。所以,上述食品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不喝菜汤
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建议不要喝菜汤或吃汤泡饭。
生活中看似简单的油,其实也大有学问。想要 健康 加油,那就一起饮食减油吧!
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所 董晶
高油高盐饮食害处大
摄入过多的烹调油和动物脂肪是高血脂症的危险因素,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肾性高血压、胰腺炎、胆囊炎等疾病。高脂肪膳食也是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脂肪摄入过多的危害为人们普遍认识。
吃盐过多危害大,吃盐多不仅可以升高血压,同时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浓度食盐可破坏胃黏膜,诱发胃癌;易患感冒,因为高浓度食盐能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抑制其抗病能力,同时还可减少唾液,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易患糖尿病,人体如果摄入多的盐,会造成体内水与钠盐的潴留,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加快骨钙丢失,还可能引起脱发,容易引起白内障 ,吃盐过多会引起水肿。
远离慢性病
控油限盐要记牢
定量用油 预防慢性病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一个人一天的食用油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半两),这个25克,不但包括自家烧菜所用的食用油,还包括食用猪肉等食品所摄入的油脂。
降低盐量 远离高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每人每日摄入5g 以下食盐可预防冠心病和高血压。我国规定成人每日摄入7g食盐即可满足机体对钠的需要。
控油限盐小知识
四招“控油”
“控油”技巧一: 荤素搭配
1对食用的植物油的品种最好要经常换着吃。
2不可偏食植物油,也应“荤素搭配” ,以利于各种脂肪酸的平衡摄取,有利用防范癌症,并可增加食物的美味。
“控油”技巧二: 选择合适烹调方法
1烹调食物时,尽可能不用烹调油或很少量烹调油的方法,如蒸、煮、炖、闷、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以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2控制烹调温度,油温不宜太高。油温越高,烹调时间越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营养流失越多。
“控油”技巧三: 巧用控油工具
1控油壶。
2汤匙(半两,相当于25汤匙)。
3滤油勺。
“控油”技巧四: 防看不见的油
有一些油是我们看不见的,比如说花生、瓜子里。吃25克的花生或者核桃,或者40克的西瓜子,就相当于10克植物油。
五招“限盐”
“限盐”技巧一: 烹调菜肴
1尽可能减少烹调用盐。
2减少味精、酱油、豆瓣酱等钠盐高的调味品用量。
3用醋、辣椒、花椒、姜、葱、蒜等调味品及味道浓郁的蔬菜来提味,尽量减少对食盐的依赖,欣赏和利用食物自身的味道。
4出锅前放盐,较少的盐即可有明显的咸味;凉拌菜吃前再放盐。
5ml酱油含食盐近1g
5克味精所含的钠
相当于1g食盐
“限盐”技巧二: 使用控盐工具
每人每餐放盐不超过2克,可使用小工具,量化食盐:
1限盐罐;
2盐勺
一个啤酒盖可装6克食盐,一个可乐瓶盖可装10克食盐。
“限盐”技巧三: 使用低钠盐
1购买和使用低钠盐。低钠盐是一种 健康 食盐。以碘盐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含量约30%)和硫酸镁,从而改善体内钠(Na+)、钾(K+)、镁(Mg2+)的平衡状态,预防高血压,最适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病患者长期食用。
2菜篮子里限盐。尽量不买或少买酱腌菜、豆腐乳和豆瓣酱等高盐食品。
哪些人不能吃
低钠盐?
•肾病病人,尤其是尿毒症患者;
•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患者;
•服用卡托普利等ACEI或螺内酯等保钾利尿剂患者。
“限盐”技巧四: 首选低盐食品
1选购食品,看清营养标签,首选低盐食品。营养标签指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限盐”技巧五: 警惕“隐形”食盐
1调味品:味精、酱油、甜面酱、腐乳等;
2腌制品:咸菜、酱菜、咸蛋、腊肠、腊鸭等;
3熟肉制品:香肠、酱牛肉、火腿、烧鸡、汉堡等;
4方便快餐食品:方便面调理、罐头食品等;
5零食:甜点、薯条、话梅、果脯等。
提倡 健康 生活方式
有效预防疾病
1控油限盐
合理限制每天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
2保持稳定的 健康 体重
体重变化5斤就足以出现血压的明显变化。通过限制饮食保持体重,使每天摄入的热量不要超过能够燃烧掉的热量。
3运动
每天或大部分日子里坚持 体育 运动至少30分钟,即使做不到30分钟的锻炼,10分钟锻炼也是可取的。
4控制应激
通过心理调适来缓解精神紧张,可尝试深呼吸运动、松弛运动、太极拳、沉思冥想等方法来减轻紧张状态。
减盐:(1)用其他调味品代替盐。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也可用无盐混合调味料,减少对咸味儿的关注。
(2)少吃咸菜。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或选择低盐榨菜。
(3)少吃高盐包装食品。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的钠盐含量很高,应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不吃或少吃那些添加了食盐的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
(4)逐渐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减盐需要一步步来,让味蕾感受和适应不同食物的自然风味,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5)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购买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尽可能购买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罐装食品,和选择标有“低盐”、“少盐”或“无盐”的食品。
(6)在外出就餐时选择低盐食品。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
减油:(1)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烹调方法:烹调食物时尽可能不用烹调油或用很少量烹调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
(2)用煎代替炸。用煎的方法代替炸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3)使用控油壶,减少油摄入。把全家每天应该食用的烹调油倒入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
(4)少吃油炸食品。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
(5)尽量不用动物性脂肪炒菜做饭。
(6)吃多种植物油。
(7)不喝菜汤。
减糖:(1)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中含糖多,每100ml含糖饮料中平均含有添加糖7g。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减少吃高糖食物的次数。一些食品在加工时也会添加很多糖,如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频率。
(3)外出就餐时注意减少糖摄入。餐馆里的很多菜品均使用了较多的糖,因此外出就餐时,应适量选择这些菜品。
(4)烹调食物时少放糖。烹调菜肴时应少放糖,或者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以减少味蕾对甜味儿的关注。
油壶的话,玻璃和金属的都可以,油壶尽量不要使用塑料材质的,因为塑料是有机物,而油脂本身也是有机物,有机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似互溶的现象。如果是装酸性液体,比如醋、碳酸饮料、果汁等等,尽量使用塑料瓶,玻璃和陶瓷都或多或少含有铅,盛装酸性液体时铅可能会析出进入液体造成污染(尽管析出的铅很少很少),金属的话易被酸性液体腐蚀,也可能导致某些金属直接与酸反应生成盐类进入液体造成污染,相比之下塑料在酸性条件下性质更稳定。
总的来说就是食用油最好是用玻璃油壶装,最安全。酸性液体用塑料油壶装是最好的。金属瓶不推荐使用。
油壶:厨房储油器具、家居厨房产品。
最近国家倡导控制油盐摄入量,因此衍生出定量油壶、定量健康油壶、控油壶等概念。
在此,以某公司定量健康油壶为例深度剖析油壶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都提倡每人每天摄入盐控制在6克以内、摄入油控制在25克以内。油、盐摄入量过多,除会造成肥胖之外,还可能导致血液中的脂肪酸过多,从而造成血脂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健康专家强调,控制食油、食盐的摄入量,是减少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状的重要措施,但中老年人味蕾敏感性下降,油盐摄入量难以达到专家的要求。
控油壶、控盐勺的问世,把油盐摄入量细化、量化、标准化,是居民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适合于广告礼品,是健康行业体验营销、会议营销的最佳赠品。
控油、控盐已成为人们的主流时尚元素之一,定量健康油壶、定量健康调味瓶也已经成为广大时尚消费者青睐的健康产品,外形设计时尚、功能使用方便。是时尚一族不可缺少的家居产品。
2009年2月15日,,由重庆市卫生局主办的以“健康知识进家庭、争做健康重庆人”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型宣传活动在解放碑举行,40多名健康专家现场解答市民提问。
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膳食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已成为影响市民健康素质的大敌。为此,市卫生局向市民发出倡议,将“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行动准则,并首次发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据了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昨日在全市40个区县同时启动。市卫生局介绍,行动第一阶段将以“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一二一”行动作切入点,倡导“健康出行,步行上下班”、“多走楼梯,少乘电梯”等活动,逐步将与健康相关的所有生活方式和行为涵盖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
昨日上午,市卫生局还向市民免费发送了数百套健康支持工具(健康知识读本、限盐勺、控油壶、生活体重尺等)。
据悉,每年的9月1日将被作为我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政府将逐步出台支持性政策、策略及措施。
健康生活从细节做起
控油壶:每人每天25毫升
使用特点:打开壶盖后露出细长的小嘴,使用时任凭怎么用力,流出的油总是细细缓缓的,壶上有多个容量刻度,每刻度为50毫升,最顶端的刻度是500毫升,正好相当于1个三口之家从周一到周日的“健康用油量”。壶上刻度可提醒市民,要控制每顿饭、每道菜的用油量。
健康标准: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的标准食用油量应该是25毫升。
超标危害: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平时喜欢食用油炸食物,炒菜也喜欢多放油,大大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长期下来,很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对健康不利。尤其是一些白领人群,午餐常用快餐打发,食用油炸的食物过多,缺少营养,从而造成亚健康。
限盐勺:一日三勺不超标
使用特点:限盐勺每平勺的分量正好是2克。专家们发现,如果把限盐勺可配合限盐罐使用,把一日三餐一家人的用盐量一次性的装入限盐罐里。这样,一天不管你做几顿饭,你都能很好把握全家人一天的用盐总量,不会超标了。
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
超标危害:每天6克指的是全部食品中的含盐量,因此市民要根据情况酌量添加。比如说当天的咸菜、酱油多,就减少一些盐量。如果是做汤、面条等食品,还可以酌量多放一点盐。科学研究早就证明,吃过多的盐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体检,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
不吸烟、不酗酒,尽量不熬夜,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天天有奶豆制品,多吃水果蔬菜,控油限盐;
食不过量,规律用餐;
少静多动,动则有益,不拘形式,贵在坚持,积极投身“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一二一”行动;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心待人;
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反对、抵制不科学和伪科学信息。
如何控制合适体重
掌握健康生活方式,需要以体重作为参照标准。评价自己的体重常用的方法是标准体重法。
(1)女性的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2)男性的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0。
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者为消瘦。
如何搭配一日三餐
健康生活方式
要求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食量和能量摄入。一日的三餐应遵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清淡并要早”的原则。既食物的能量分配为:早餐占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成年人一般一日三餐,两餐时间间隔为4~5小时。
早餐对人的一天十分重要,理想的早餐是玉米粥(麦片粥)+豆浆(酸奶)+茶水+鸡蛋+早点(尽量不吃或少吃油炸的),再加一份水果。
中餐大致可以这样安排,先吃一个水果,再喝一碗汤,边吃菜边饮一点葡萄酒,水分约占30%,菜类约占45%,主食占25%左右。
晚餐可以简单一些,吃六七分饱,以小米粥为经常食品。
如何实现“日行一万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日行一万步”,并提出“千步活动量”的概念,以最简单的方式和方法教给百姓,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达到“日行一万步”这一身体活动目标。
步行
项目 千步活动量时间
在水平硬表面以3千米/小时速度慢速行走 20分钟
下楼、下山 10分钟
中慢速上楼 7分钟
05公斤~7公斤负重上楼 5分钟
75公斤~11公斤负重上楼 4分钟
家居活动
项目 千步活动量时间
洗盘子、熨烫衣物 15分钟
做饭或准备食物 13分钟
看孩子(轻度用力,座位) 13分钟
擦窗户 11分钟
整理床铺、搬桌椅 10分钟
手洗衣服 9分钟
扫地、扫院子、拖地板、吸尘 8分钟
和孩子游戏,中度用力(走/跑) 7分钟
文娱体育
项目 千步活动量时间
柔软活动(压腿、拉韧带) 13分钟
慢舞(如华尔兹、狐步)、排球练习 10分钟
早操、太极拳8分钟
瑜伽、乒乓球7分钟
健身操、羽毛球、高尔夫球 6分钟
网球 5分钟
一般健身房运动、集体舞 4分钟
(记者 王德利/文 郭娟/制图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