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真的不能化妆?
权志龙不仅化,他的眼妆甚至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个人符号。
17 岁的小正太 Lew 素颜是个可爱男生,化妆后果断妖艳起来 (来源:@lookingforlewys)
除了 GD,现在活跃的流量小鲜肉、各种 “偶像剧” 中出现的男主到男 N,涂个粉底、画个眉、描个眼线,最后再来一个唇膏的完整妆面不在少数,引来一些女生在弹幕里忍不住询问口红色号…当然,日常生活中这么操作的爱美男生隔三岔五就能碰见,有的甚至专业到变成美妆博主,比如 Jeffree Star、James Charles、Lew,精致起来让女生都自愧不如。
你们女朋友的 “老公” 们,每一个都带妆 (来源:Soompi)
虽然化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直男癌和深受传统审美 “侵袭” 的女生、长辈眼里,化妆被贴上了各种另类标签——“娘娘腔”、“GAY”、“非主流”…事实上往前回溯,先不说其他人种、国家,我国在周朝的时候,化妆是男性身份地位的象征。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
化妆从来不是女生的专利
古英国勇士用蓝色的石头涂抹全身,难道是…阿凡达的灵感来源? (来源:google)
根据进化论的某些观点,男性化妆打扮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能从繁衍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大几率吸引配偶,和现在女生的精心打扮是一个道理。
吸引异性、吓唬猎物,尼安德特人的妆容用处不小 (来源:Live Science)
有证据显示,比人类先出现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后来被我们的祖先干掉)的男性就开始化妆了,西班牙出土了他们曾用来装红色和** “化妆品” 的贝壳。打猎这种事够阳刚够野性了吧,但不可否认的是化妆品的使用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看起来很 Man。
古埃及贵族的男男女女都热衷于化妆 (来源:Pinterest)
我们比较熟悉的古埃及人同样如此,一部《埃及艳后》让女王浓妆艳抹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从出土的壁画、文物中不难发现,当时男性也偏爱同一种妆容,以精致的眼妆而闻名,尤其是长长的杏仁眼,所以眼线恨不得飞到太阳穴。另外,他们很爱孔雀绿眼影,腮红、夸张的高光也必不可少。据说当时这么做是为了向荷鲁斯神致敬,同时抵挡疾病入侵(要不说封建迷信害死人)。
从花俏的衣服就能看出古希腊人肯定不满足于素颜 (来源:Radio Panic)
古希腊人用 “kosmein” 一词代表化妆,对他们来说化妆能更好达到灵与肉的和谐,许多早期希腊基督徒认为,整洁的仪容和精致的妆容是社交的基本礼仪,也是追求内心幸福感的基本要求。
头饰也是古罗马人遮盖脱发的重要饰品 (来源:Quora)
之后的古罗马男性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脸上有血色,一个个都变成腮红的狂热者,甚至还用猪血和猪脂肪混合物当指甲油。当然,最爱的还是在头顶涂抹颜料遮盖秃顶,金色是首选颜色,原来南欧的脱发问题源远流长…然而因为颜料的化学成分问题,却导致了更严重的脱发。
标准 “小白脸”(来源:The Sun)
到了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化妆广受男性欢迎,他们和女生一样偏爱白得像鬼一样的肤色,用铅粉直接往脸上涂的做法非常 Fashion,为了美少活几年算什么?!
不止爱美,性格也优柔寡断的路易十六 (来源:The Sun)
23 岁就开始秃顶的路易十六,因为自己的“缺陷” 还强迫贵族们一起戴假发,引领了化妆、穿高跟鞋和皮草在皇室贵族间的流行。
维多利亚时代对男性的审美,那时潮男标配包括高顶礼帽、短斗篷、手杖、杀手裤,非常硬汉地拒绝化妆 (来源:google)
从公元前 4000 年到 18 世纪,全球各地多多少少都有化妆的历史,不分男女。直到 19 世纪中期,化妆才被赋予了强烈的性别特征,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一世认为化妆是俗气的、可憎的,于是无论在皇室还是教会,都会把化妆和虚荣,女性气质和 “魔鬼的工作” 之间形成密切的因果关系。
随着宗教价值观的传播和不断渗透,世界各地主流文化齐刷刷开始排斥男性化妆,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化妆被当作一个女性专属的东西。直到二战后亚文化和娱乐产业的发展,这种状况才稍有改观。
化点妆成了前卫男生、男明星 “耍酷” 的选择
二战后的亚文化群体 Goth、Punks、Glam Rock 等,虽然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代表了反主流的审美价值,男生化妆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黑色眼线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David Bowie 可以说是近代男士彩妆先锋了 (来源:Playbuzz)
之后的流行巨星 David Bowie 以反常规的女性化妆容和曲风让大家很快记住了他。当然还有:
年轻的 Lou Reed (来源:The Daily Beast)
Prince (来源:NPR)
Green Day (来源:google)
浪子德普哥玩乐队后没事儿也爱化个烟熏妆 (来源:Telegraph)
Frank Ocean (来源:Hello Giggles)
Adam Lambert (来源:Wallpaper)
再到现在男明星代言化妆品成为一大流行:
木村拓哉当年 Kanebo 的口红广告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 (来源:Kanebo)
GD 的唇膏广告让我想到 PG One 也有个差不多的… (来源:The Saem)
不管你接不接受、喜不喜欢,这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不过作为男生,如果一时半会儿还没准备好化妆的话…
不如先把精致的妆容穿在身上
不了解还真容易误认为是什么新的街头品牌 (来源:Pat McGrath Labs)
有着 “化妆界 Supreme” 之称的 Pat McGrath 最近在潮流名所 Dover Street Market 推出一系列街头服饰,“这个系列灵感源自全世界对 Pat McGrath Labs 的热情,同样包括男生,所以我想创造一种新的、男女皆宜的方式,让不爱化妆的人也可以爱上 Pat McGrath Labs。” Apparel 001 就这样诞生了。
Apparel 001 系列单品 (来源:Pat McGrath Labs)
除了中性化的街头款式,这个系列其实还有一个使用小技巧:印花 “001-006” 代表 Pat McGrath Labs 推出的限定彩妆系列,男生穿衣服,送同系列彩妆给女友是个相当有创意的选择(当然,自己想尝试化起来也是可以的):
GOLD 001,用它轻松 Get 衣服印花同款眼妆 (来源:Pat McGrath Labs)
Nicolas Ghesquière 上身(来源:@patmcgrath)
Louis Vuitton 创意总监 Nicolas Ghesquière 已经上身该系列的 MA-1 ,中性且街头的设计不仅适合一般男生的日常穿着,背后醒目的金色眼睛图案可不是随便设计的:
拍摄手法:
为了增加真实感,斯皮尔伯格用近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拍摄影片头25分钟的登陆场面。在拍摄之前根本不去想故事情节,而是在大部分时间里使用手提摄影机跟踪登陆的士兵们进行近距离拍摄。
为了既忠实于整个故事,又真实反映故事所发生的那个年代,斯皮尔伯格与《辛德勒的名单》的摄影贾努兹·卡明斯基再次合作。
用光:
斯皮尔伯格与《辛德勒的名单》的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再次合作,斯皮尔伯格称要将影片拍成1944年6月6日当天实地拍摄的彩色战地纪录片。
为此卡明斯基从摄影机镜头上取下保护镜,使这台现代摄影机接近于40年代的老式机器。没有了保护镜,光线可以直接进入镜头并反射开来,比原来更加分散和柔和。同时,这位摄影师还将胶片底片进行特殊处理,淡化色彩,最终形成了影片中的效果。
场景布设
布景师汤姆·桑德斯和其他工作人员在海特费尔德一个废弃的英国空军基地,建造出一个满目疮夷、残垣断壁的法国乡村,还建造了一座小桥,这也成为整部影片最高潮的一场戏的发生地。桑德斯首先制作了这座小城的三维模型,然后他使用刻刀在模型上削刀砍去,直到模型成为千疮百孔。
故事背景:
**由二战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故事的主角真正本名为美军第101空降师E连士兵弗里茨·尼蓝(Fritz Niland),在E连攻下卡伦坦湾后得知他在第82空降师的哥哥鲍伯阵亡的消息,同时他在第4步兵师的另一位哥哥也阵亡于犹他滩头。
不久后三哥在同一周中于中缅印边界被击落失踪报备(他是轰炸机的机组成员),同一天中尼蓝夫人同时接到三封儿子阵亡的电报,弗里茨是家中剩下唯一生存的儿子,陆军于是下令将他优先送回国。
蒂俄罗斯芙尼蓝伏特加酒好喝。
所得到的伏特加纯净版度非常高,除酒香外几乎没有其它任何的香味,口感浓烈,如烈焰狂炙般,伏特加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权斯民族性格。
伏特加酒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经过蒸馏制成高达95°的酒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