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油菜菌核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措施重点放在减少田间侵染、控制田间湿度,以减少发病。药剂防治应抓住盛花期、子囊盘形成期和子囊孢子放射高峰期喷药。
1农业措施
(1)轮作和深耕旱地油菜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两年以上,水稻和油菜轮作防病效果最好,在条件允许时,油菜地应尽量远离头年的油菜地和堆集脱粒场地。油菜收获后深耕,将带菌表土翻到土壤下层,以减少田间菌源。
(2)平地窄畦和清沟排渍油菜地应搞好土地平整工作,地势低或排水不良的油菜地应特别注意整窄畦,防止渍水,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
(3)合理施肥重施基肥和苗肥,早施蕾薹肥,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促使油菜苗期健壮,薹期稳长,花期茎秆坚硬,角果发育不脱肥,不贪青倒伏。一般在氮肥总用量中,基肥和苗肥占50%~60%,薹肥占20%~30%较好,配合施用适量的磷、钾肥,还能提高产量。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施用酵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及硼、锰等微量元素,防止开花结荚期徒长、倒伏或脱肥早衰,及时中耕或清沟培土,盛花期及时摘除黄叶、老叶,防止病菌蔓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发病。
(4)适期播种在病区不宜过早播种,早熟品种适期晚播为好。
(5)中耕培土在子囊盘发生期(一般在现蕾抽薹期)中耕1~3次,有掩埋子囊盘的作用。培土结合施肥、中耕进行,培土愈厚,消灭子囊盘的作用愈好。
(6)摘除病、黄叶和清除病残体在油菜盛花期到终花期,根据病情分2~3次进行摘除病叶和黄叶并带出田外,以增加田间通气透光,减少再浸染菌源,可减轻发病。油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下年菌源。
(7)选留无病种子在收获前2~3d剪取无病株主轴,干燥后将其角果中种子留种。
2选用抗病品种
用甘蓝型抗病品种代替白菜型感病品种。选用抗、耐病品种,如秦油2号、中双4号、蓉油3号、江盐1号、豫油2号、滁油4号、甘油5号、皖油12、13、核杂2号、赣油13、14、油研7号、黔油双低2号、青油14、821、81004等。
3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筛去混杂在种子间的粗大菌核,然后用10%~15%食盐水或10%~20%硫酸铵水或黄泥水选种,除去上淳的瘪粒和小菌核,将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
4药剂防治
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实行药剂保护,仍然是当前控制菌核病危害的关键性措施。在油菜始花期至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最为适宜。早在初花期以前,迟至角果发育期喷药,防病效果都会显著降低。视病情喷药1~3次,每隔7~10dl次。防治重点对象是长势好的油菜地、连作旱地以及低湿下潮地。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菌核利(原名纹枯利)、甲基托布津或乙基托布津等。多菌灵硼砂混配(25%多菌灵每667m2)用125g+11%硼砂(每667m2)用80g于油菜盛花初期(开花株率达90%)喷雾,防效82%,增产13%以上。
5生物防治
核盘菌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minitans)和木霉(Trichoder-maviride及Tharzianum)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盾壳霉(Coniothyriumminitans)是核盘菌的破坏性寄生真菌,可以有效、专一地降低病原菌菌核的形成与萌发,在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高羊茅(Fescueavundinaccea)植株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内生真菌(Acremoniumalternatum),对油菜菌核病原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利用生物技术防治,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些抗病基因转入到油菜品种中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油菜菌核病花期防治最好。
油菜花期是最易感病期,也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时期。一般喷药2次,掌握在初花期用好第1次药非常重要,7~10天后用好第2次药,2次药后若遇连续阴雨天,还应设法用好第3次药。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初期是最佳防治时间!油菜正处在盛花期或者盛花末期,这仍属于防治时期内。
一般而言,最好在盛花初期打一次药,盛花期时再打第二次药。油菜菌核病防治在油菜初花期前期进行防治应该是最佳期,最好至少进行两次防护!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防治时间是盛花初期。油菜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菌核病,但最佳防治时期是初花期,初花期第一次防治后,隔一星期再防治一次效果更佳。
油菜来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油菜作为最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发展稳中有升,新品种推广实现了三次革命。建国初期通过品种评选推广的一些油菜优良品种,如七星剑、江西婺源篁huáng岭和江西婺源江岭油菜花,江岭油菜、兴化油菜、浠水白等,对中国油菜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推广从国外引进的甘蓝型油菜——胜利油菜,并以系统选育为主,选育出一批适合于中国多熟制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实现了中国油菜品种由白菜型向甘蓝型转变的第一次革命。
油菜三大病害用菌核净、腐霉利、丙环唑、咪鲜胺、乙霉威、多菌灵等药防治。
油菜始花期至成熟期多阴雨是病害重发的最主要因素。偏施氮肥、排水不良、冻害重、连作地发病重。应在主茎开花株率80%、一次枝梗开花株率50%时主动用药预防,花期多阴雨应在首次施药后7天趁雨隙再次施药。
菌核病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沿江地区停用该药。用足水量,花期亩用水量不少于60公斤,尽量向茎秆中下部喷匀喷透。
油菜
欧洲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草本作物。其原产于欧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欧洲油菜茎直立,有分枝,仅幼叶有少数散生刚毛;叶柄长25至6厘米,基部有裂片;中部及上部茎生叶由长圆椭圆形渐变成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总状花序伞房状;花梗长6至12毫米。
萼片卵形,花瓣浅**;长角果线形,果瓣喙细;果梗长约2厘米;花期3至4月,果期4至5月。在7000年前形成的冬性欧洲油菜,适合在低温地区生长;诞生于400多年前的春性欧洲油菜,生长周期最短。
适种面积较广的半冬性欧洲油菜70多年前诞生于中国,经过多代繁衍,欧洲油菜杂交出适应不同生长条件、具有不同特点的多个品种。
油菜是世界上四大粮食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是南方关键栽种的原料油农作物,菜油是较好的植物油,菜籽饼是禽畜优良的能量饲料,油菜花是非常好的密源和游玩景点。油菜菌核病又叫烂秆症,是油菜的关键病虫害,伤害大,一旦感柒油菜菌核病产量损害10%之上,危重症田块产量损害可以达到40—50%,对油菜生产制造的伤害非常大。
药品预防,挑选在初花后到开花期大晴天并没有露珠时开展,一般完成2—3次。4%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稀释液1000——1500倍喷撒;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稀释液500倍喷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液500——1500倍喷撒;50%乙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液500——1500倍喷撒。采用抗病力强的增产种类栽种,如秦油二号、油研七号等。
油菜感柒生病后,油菜角粒数显著降低、出苗率降低,一般可限产10%~30%上下,在伤害比较严重的主产区,限产率达30%之上。油菜的幼叶、叶子、茎杆、花瓣儿、角果、种籽都会被感柒此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防止此病的伤害,特别是在油菜开花期更为重要。前期多是感柒伤害底部的叶茎,发觉在病叶上发生有环形水迹状病斑,随后渐渐变为青深褐色的,轮纹状造成灰白色霉的状况。
大田种植最好是执行水旱轮作对策,旱田栽种油菜,能够和麦子等冬天农作物轮种尽可能不连作。要搞好进行开沟排水管道、排涝对策,保证雨停田干。要科学合理配制稀植,降低田里隐敝、倒苗的油菜。多采用有机肥料、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在薹开花期过多使用基肥。期内搞好培土松土、时摘消除病、黄、黄叶,随后弄出田外埋藏或者损坏,能够缓解病原菌扩散的伤害。
油菜在种植的时候,需要使用比较抗病的品种,而且在发生病害之后需要及时的喷洒药物治疗,霜霉病可以喷洒霜霉威水剂,而缺硼萎缩不实则可以及时叶面喷施硼肥,至于菌核病可以使用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发生虫害可以使用吡虫啉药物。
油菜种植中常见病害
1、霜霉病:霜霉病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发病后会引致叶片枯死,并且花序也会产生畸形,在发病的初期叶片的背面会有白色的霜状霉。
2、油菜萎缩不实:这种病害一般是油菜缺硼引起的,在严重缺硼的时候,它就会产生这种病害,导致病株萎缩死亡,如果是中轻度缺硼,在花期的时候就会出现症状,导致荚果不实。
3、菌核病:发生菌核病之后,对于油菜的茎秆部位危害最为严重,而且叶片、花和荚果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发病之后茎会有病斑产生,在初期的时候颜色为淡褐色。
栽培油菜主要虫害
油菜在进行生长的时候,一般较为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以及菜青虫,蚜虫虽然比较小,但是危害极大,尤其是对于嫩枝以及嫩叶,经常会导致叶片停止生长或者生长缓慢,而菜青虫则会吸食叶片上的叶肉,危害也是极大。
油菜病虫害防治
油菜在种植的时候,需要使用比较抗病的品种,而且在发生病害之后需要及时的喷洒药物治疗,霜霉病可以喷洒霜霉威水剂,而缺硼萎缩不实则可以及时叶面喷施硼肥,至于菌核病可以使用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发生虫害可以使用吡虫啉药物。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霉蔸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油菜各生育期均能为害,严重影响菜籽的产量和质量。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油菜菌核病症状有哪些,以及油菜菌核病用什么药防治。
一、油菜菌核病的危害症状
苗期病斑多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发生,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枯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班绕茎后,造成茎腐,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
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病斑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边缘暗青色,略有轮纹,病斑边缘褪绿,在潮湿情况下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茎部发病先出现梭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略为凹陷,中部白色,边缘有褐色轮纹。至病害晚期,茎表皮破损,维管束外露呈丝状,髓部中空,易倒伏,茎内形成许多似黑色鼠粪状菌核。
二、油菜菌核病用什么药治疗
根据多年经验,为确保防病效果,必须吃准用药期,选准药剂,采取正确的用药方法。目前常用的主要药剂品种有多菌灵、菌克灵、菌核净、托布津以及各种杀菌剂复配农药。
由于油菜最易感病的是开花期,即掌握在初花期用好第1次药非常重要,7-10天后用好第2次药,2次药后若遇连续阴雨天,还应设法用好第3次药。
为保证防病效果,用药时一要坚持对足水量50-60千克;二要坚持喷粗雾,从花到基部茎杆都要处处喷到,使植株外表形成药剂保护层。
三、油菜菌核病如何预防
一是实行水旱轮作。通过灌水将残留在土壤中的菌核浸泡腐烂,减少传染源;
二是处理残株。油菜脱粒后,把茎枝叶及角果皮等进行单独处理或放入水田沤制肥料;
三是深耕灭菌。秋季深耕,春季中耕培土1-2次,可以破除、淹埋子囊盘;
四是种子处理。通过筛选、风选、药剂拌种等方法消除菌核和杀灭种子表皮病菌,播种无病种子。
油菜是世界上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是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油类作物,菜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菜籽饼是畜禽良好的蛋白质饲料,油菜花是很好的蜜源和旅游景点。菌核病就是重要病害之一,而且危害大,严重时能造成大面积减产,尤其油菜盛花时期更是病害发病高峰期,那么油菜菌核病它表现出哪些危害特点。
油菜一生病虫害不多,但由于属十字花科植物,对其危害性较大的是土传病毒,特别是菌核病首当其冲,如果在栽培过程中管理不当,就会因菌核病的发作蔓延造成大面积感病而减产,甚至绝收。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的第一大病害,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主要在油菜开花结荚期发生重且普遍,对油菜的产量危害大。
要想获得丰产,种植是关键,前期苗壮地肥长势不错,但因防治病虫害经验不足,或者疏于防治而导致减产。其中油菜的菌核病就极大的影响着油菜的生长和发育。苗期受害的茎和叶柄初产生红褐色的斑点,后扩大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的菌丝,病斑饶茎后幼苗死亡,病部形成黑色的菌核。
这一病害可为害油菜叶片、茎杆、荚及籽粒。在发病后期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在我国,油菜菌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产区。改善油菜生态环境,如重施基肥、苗肥,施足磷、钾肥,防止倒伏,在油菜开花期摘除病叶、黄叶,适时播种,适当迟播等。科学施肥,油菜应重施基肥,增施磷、钾、硼肥,适当施用氮素化肥,确保油菜健壮生长,提高油菜抗病能力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