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盐碱地在利用过程当中,简单说,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在七八成,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应该只看到不利的一面,更应该把它看成是很珍贵的土地资源,因为有许多生物包括植物,包括微生物,都可以适应这一环境,并且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正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治理盐碱地的工作之中,治理盐碱地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5211 盐碱土的分类
盐碱土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三分法),即盐土、碱土(又称非盐性碱土)和盐碱土。
(1)盐土
盐土指土壤中所含可溶性盐类足以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壤,可溶性盐类主要由阳离子Na+、Ca2+、Mg2+和阴离子Cl-、 、 组成。
(2)碱土
碱土指作物因交换性钠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土壤。这种土壤中含有浓度较高的 和 ,与土壤中的Na+结合形成重碳酸钠,使土壤的pH值较高,是一种比盐土对作物更具危害性的土壤。
(3)盐碱土
盐碱土指土壤中同时含有过量的可溶性盐类和过量的交换性钠的土壤。盐碱土既有盐害、又具有碱害,所以也可称为盐性碱土。
根据土壤易溶盐分析资料统计,盐土占84%、碱土占10%、盐碱土占6%。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可分为四个等级:
非盐碱化土:全盐量小于02g/100g;
轻盐碱化土:全盐量02~04g/100g;
中盐碱化土:全盐量04~06g/100g;
重盐碱化土:全盐量大于06g/100g。
5212 分布规律
盐碱土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1)重盐碱化土
重盐碱化土主要分布于滨海低地,沿海岸线分布,从海岸线向内陆,其盐碱化程度有变轻的趋势;其次分布于河间洼地地带,如利津县集贤乡-付窝乡、孤北水库-三道沟水库。
(2)中盐碱化土
中盐碱化土在重盐碱化土分布区外围,是向轻盐碱化土的过渡带,分布面积较小。
(3)轻盐碱化土
轻盐碱化土分布于小清河以北的缓平坡地、洼地地带,分布面积较广。
(4)非盐碱化土
非盐碱化土分布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洪积平原、黄河大堤的内侧漫滩高地、黄河古河道高地、现代黄河三角洲的顶部及决口扇顶部。如1976年黄河故道及虎滩—义和,呈条带状分布的非盐碱化土区。
盐碱地是可以的,但是的需要使用微生物来改良的,使用如金土壤改良剂就是非常好的。盐碱地的主要危害是土壤含盐量高和离子毒害。当土壤的含盐量高于土壤含盐量的临界值02%,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根系很难从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引起“生理干旱”和营养缺乏症。另外盐碱地的土壤酸碱度高,一般pH值都在8以上,使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降低。使用如金土壤改良剂是非常好的。改良的技术措施有: ①适时合理地灌溉,洗盐或以水压盐。 ②多施微生物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如苜蓿、草木樨、百脉根、田菁、扁蓿豆、偃麦草、黑麦草、燕麦、绿豆等,以改善土壤不良结构,提高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有效性。 ③化学改良,施用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和保水性能。 ④中耕(切断土表的毛细管),地表覆盖,减少地面过度蒸发,防止盐碱上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